讀行路難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行路難有感 篇1
讀後感 ,819字行路難(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清晨。
立在小舟上,揹著手,任風將襞須吹散,將衣袍向後拉拽。一株幼柳被一栽橫生惡樹逼得彎了腰,一頭秀髮終日浸在水中。觸景傷情,我不禁抽搐了一下。忍不住的淚沿頰滑落,染溼了髭髯,浸潤了回憶。
被唐玄宗召去任職翰林的那天我激動無比,以為自己真的能像張良、管仲、諸葛亮等歷史才人為國家建功立業,與他們以建國功臣的名號相提並論,被後人歌頌。可是,皇帝賞識的是我的文學才華,我的政治能力卻不受重視。在朝上待久了,我也看到了宮中的現狀——奸臣無數,廉官寥寥無幾。因為我當官後為了讓皇帝關注到自己,好獻身推動唐國發展,所以寫了幾篇文章,沒想到轟動一時,玄宗也頗為賞識,但是“奸臣頭頭”卻看不下去了——害怕我威脅到他們的地位,於是千方百計地排擠、“暗算”我。未等到唐王重用,我就被“賜金放還”了。我不禁仰天長嘆,為何天下世事如此?
來踐行的好友為我擺了滿滿一院桌席,上面用金盃盛著的美酒一斗能抵十千;玉盤裝著的珍饈美味價值萬錢。放下酒杯,將筷子拋去,因為自己吃不下。抽劍亂舞,環顧四周,心中茫然。啊!想渡過黃河卻被早已結冰的水阻擋;想登上太行山可是山上白雪皚皚,難以前行。像子牙一樣在碧溪水上垂釣,閒待東山再起;又想像伊尹夢見自己乘船經過太陽旁邊。世間道難走,人生路難行!這麼多關,這麼多口,這麼多岐路,我該向南向北?但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定會乘著長風破開萬浪,高高掛起雲帆勇敢的橫渡江海;也同樣相信那株小柳會挺起胸膛,將柳花灑向更遠、更廣闊的地方。
日落了,殘陽似血,將一盞酒一飲而盡,搖搖晃晃,晃向彼岸。
擬行路難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713字在那個門第決定仕途的年代,鮑照懷著一腔的熱情,卻只能“酌酒以自寬”,面對黑暗的官場,他苦於人生不得志,卻只能吟出“心非木石豈能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我憐惜地看著鮑照那張抑鬱的臉,鮑照啊,你為什麼不能身在人叢中,活在人叢外,讓自己尋一片淨土安心呢?
誠然,能夠施展抱負是我們一生的追求,這種追求在將士們的心中是“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情壯志,在老百姓口中是“男兒有志在四方”的期待,然而,當這種理想的追求受到外界因素的阻礙時,我們不如放一放自己的熱血,讓那顆因怨氣而浮躁的心安定下來。佛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果心有了安放的地方,與人相交,便能達到“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境界,心有了安放的地方,才能“笑看窗外雲捲雲舒”,坦然面對人生的變化莫測,心有了安放的地方,才能少些精神折磨,多點沉靜的氣味。
有人說,這種安心等價於甘於平庸,對成功人士而言,想要的,就必須不停地跋涉,去爭取,去流血,那麼,請你去問問著名的形象邏輯學教授—金嶽霖先生吧。這個被稱為“蔑視人類這種動物”的人不僅以學術著稱,還因與林徽因的一段真情而打動人心。“英雄難過美人關”,按常理,他應該為自己無法得到林徽因而哀怨,但他沒有。金先生能夠守住道德,不做非分之想。也許他追求的只是一種美的形式,而無暇其他。而我們呢,或許也應是追求一種理想的形式,即使有再多世俗的人或物的誘惑,也撼不動心靈的根基,我自有一份從容淡定。
縱然我出身貧寒,不能考取功名,但我可以求性情之所適所安,順興趣之所近所至,何苦“舉杯斷絕歌路難”呢?倘若能放下名利,便也能讓自己的心越到中心越淡薄,越到邊緣越濃厚,做到這樣,即使身在人窩裡,也能活在人群之外,讓自己的心安定下來。
行路難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389字李白,是唐朝一位著名詩人,作下無數首詩,其中《行路難》這首詩是他被逐出長安時所寫。
行路難的前兩句是“金樽清灑鬥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這兩句詩的意思是金盃裡的酒,一斗價格十千;盤中盛的菜餚,收萬錢。我卻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劍環顧四周,心中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想渡河,冰塊卻堵塞了大川。要登太行,風雪早早封山了。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這一首詩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卻抱有遠大的志向,理想。整首詩的字裡行間都體現著李白氣概豪邁,反應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汙濁。難的並不是他的“行路”,而是往後的日子。這也讓我明白,日後不會一帆風順,我們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準備好去迎接未來的風風雨雨!
西行路上的苦與樂——讀《西遊記》有感 篇4
讀後感 ,873字暑假裡,我讀了好幾本好書,最喜歡讀的還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暑假時電視裡也重播了86版《西遊記》,我百看不厭。雖然劇情有時會很恐怖,我也會嚇得捂住眼睛,但絲毫不會減少它對我的吸引力。它的作者是明代的吳承恩。這本著作是以唐朝陳玄奘法師歷時17年從長安獨自西行去印度取經為原型,添加了孫悟空、豬悟能、沙悟淨等神話形象而寫成的。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孫悟空。八戒叫他“猴哥”,妖怪叫他“孫猴子”。在西行路上,孫悟空火眼金睛,本領高強,不怕艱苦,一心只為保護師父。他一路上降妖除魔,九九八十一難,起碼有七十難是孫悟空急中生智救了師父;他嫉惡如仇,時常被師父錯怪而被念緊箍咒,頭痛欲裂時,仍不放棄除妖。憑著勇氣、智慧和高超的法術,最後孫悟空被封為“鬥戰勝佛”。
我也喜歡唐僧。雖然他沒有火眼金睛,不辨善惡,但重要的是,他有一顆慈悲的心。西行路上,他不願意看著徒弟孫悟空濫殺無辜,於是常念緊箍咒,為的只是讓孫悟空少殺人,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在我心中,唐僧是一個有菩薩心腸的人。
我覺得沙悟淨是個忠厚老實的和尚。自從犯下天條被貶下界當和尚之後,一心跟隨師父取經,幫助師兄保護師傅。任勞任怨,老實本分,從不撒謊,還為師兄孫悟空辯解。有著“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的氣概。在《西遊記》中,沙僧一直是一個正義而又忠厚的角色。
豬悟能,又名豬八戒,在西行路上特別貪吃,也很喜歡美女,又懶又笨,不思考別人的話就直接去做,為此常中孫悟空的“計”。不知是不是這個原因,他常在師父面前說師兄壞話,挑撥離間。最後他被封為“淨壇使者”,我覺得這個名字很好笑,但也很名副其實:因為他好吃,也喜歡把裝滿食物的瓶瓶罐罐“清理”乾淨。
雖然他們性格迥異,卻絕對是一個優秀的團隊。他們同甘共苦,齊心協力,歷盡千辛萬苦,歡笑伴著淚水,終於每個人都取得正果。
這就是《西遊記》,一部伴隨我成長的名著。
行路難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854字在所有的詩人裡面,我最喜歡的當屬詩仙李白了。而李白的詩中,我最喜歡的非《行路難》莫屬。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這首詩前兩句的意思是指李白吃不下飯的情景,第一句“金樽清酒鬥十千”,金樽指的是金子裝飾的杯子,而清酒則是一種十分名貴的酒,因為當時農家釀的酒都是濁酒,清酒是提純過的,十分名貴,所以後面說了一斗酒要十千金。玉盤指的是玉做的盤子,珍饈從字面上就能看出是佳餚美食的意思,後面說“直萬錢”,可以看出李白當時吃的飯菜是多麼珍貴。但是如此珍貴的飯菜,李白卻“停杯投箸不能食”,毫無食慾品嚐它,這裡就能看出李白的心情是多麼苦悶了。有時候我感冒或者心情不好也會不想吃飯,我總是感覺心裡悶悶的,像壓了一塊大石頭,我想李白當時也是這種心情吧!
“拔劍四顧心茫然”到“將登太行雪滿山”指的是李白想要遠行卻因為天氣原因被迫停止。但是後面幾句突然畫風一變,“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這裡一般人可能以為李白是去划船了,或者做夢夢見太陽了,其實是李白引用“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故事”以及伊尹在被商湯提拔為宰相之前,自己夢見了太陽和月亮,這裡李白把伊尹比作自己。李白這種在困難中保持樂觀的心態,總是令我十分佩服。要在逆境中保持良好的心態,那又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
最後兩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則有李白祝福自己一帆風順的意義,也被後人用來祝福即將遠行的親朋好友。
當我心情不好或者遇到困難時,我的心裡就會浮現出這首詩,當我輕輕吟誦過之後,心情就會舒暢了。這就是唐詩的魅力啊!
來源公眾號:淺嘗輒止、365線上學堂
苦難造就偉大心靈——讀《名人傳》有感 篇6
讀後感 ,947字偉人如星。在人來古今的夜幕中,將歷史分為一個個得以辨認追溯的星座,警示著後人,鼓舞著後人。歲月的流星劃過幾番,滄海桑田變化幾般,世間的悲喜輪了幾轉,絲絲涼意的歷史夜幕,只有那星星才依舊散發著璀璨耀眼的光,告訴人們—苦難造就偉大心靈!
貝多芬是一顆堅強的星。命運奪走了他所珍惜的一切,用大刀毫不留情地砍下了他通向理想彼岸的吊橋,任橋下湍急的河流附和著他逼至絕境的咆哮。他不甘夢想就這樣死去,用超乎想象的忍耐和執著,譜寫著緊扣人心的樂章。無聲的沉寂讓他痛苦煩躁,可他卻用盡生命,將黑白彈出色彩,將命運的咽喉緊緊扼住,猩紅的雙眼宣告著他的不甘,蓬亂的頭髮叫囂著他的野心,那激昂的樂曲更是他與生命的對峙。那一日,偉人辭去,冷眼旁觀的人也都去了,散了,可被歷史記住的卻永遠只能是那偉大心靈。
米開朗琪羅,是一顆執著的星。家庭不支援他,對手不放過他,他腹背受擊,儘管他無意傷害他人,而敵人們卻將他步步緊逼。世人對他的作品冷嘲熱諷,大加指責,他執著地堅守著自己的信念,維護藝術的尊嚴。敵人對他百般刁難,惡意破壞,他執著地堅守著自己的職責,以不服輸的意志,激發自己的潛能,在不同方面貢獻著自己的價值。縱使擁有了極高的地位與榮譽,偉人仍孤零零地細緻刻畫著藝術的神聖,堅守著對於文明的承諾。那一日,偉人辭去,惡意誹謗的人也都去了,散了,可被歷史記住的卻永遠只能是那偉大心靈。
托爾斯泰,是一顆仁愛的星。身為貴族,優越的身份並沒有阻擋他走到人民當中去,去體會他們的喜怒哀樂。他企圖探索世間的真理,卻悲哀地發現自己的理想與現實殘酷地背離。他替人民發聲,想在惡濁的社會中用筆撕開一片藍天,卻得不到人們的支援。無依無靠的智者不知生活將何去何從,在迷惘中尋找自己嚮往的仁愛,為了正義不惜與整個階級的人對抗,拋棄繁華與舒適,從此隱歸森林,與自然相和。那一日,偉人離去,喧擾不解的人去了,可被歷史記住的永遠只能是那偉大的心靈。
命運對這些偉人未憐惜,苦難也與他們形影不離。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一次次地倩絆著他們追求理想的腳步,他們卻始終選擇了大步向前,對著不公的社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光明與正義的渴望,他們的一生與歡樂緣分甚淺,可他們卻用整個生命來創造藝術的歡愉。
偉人不朽,精神永存,告勉來者:苦難造就偉大心靈。
努力走出一條探索之路——讀《昆蟲記》有感 篇7
讀後感 ,603字今天,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閱讀了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昆蟲記》。
《昆蟲記》中詳細介紹了許多昆蟲,介紹了它們的本能,習性,勞動,繁衍和死亡。
《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因為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昆蟲獨一無二的個性。如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的動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啊!手捧這本佳作,我彷彿置身於奇特的動物世界,正和各種動物進行著對話,我恍若變成了一隻小甲蟲,一隻小蜜蜂……生活中的一切不快都已跑到了九霄雲外。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法布林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並且在觀察昆蟲,描述昆蟲時都付出了我們難以想象的代價和心血。因此他的《昆蟲記》能經久不衰,讓我們少年兒童著迷。我相信在讀《昆蟲記》時,我們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神祕的大自然。蟬在歌唱,蟋蟀在管理家務,蜘蛛在捕獲食物……
法布林在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一定遇到過許多困難、很大的困難,但是再大的困難也沒有擋住他探索昆蟲的路,這正是我們所應該繼承和發揚的可貴精神。我想:我們在對待自己的興趣愛好方面,也應該花大時間、花大力氣,努力走出一條屬於自己,造福他人的路。
讀《紅軍不怕遠征難》有感 篇8
讀後感 ,707字今天讀了一篇文章《紅軍不怕遠征難》,讀完後感受到紅軍那不怕困難的精神無論在人和網時間、任何地點都會傳承下去。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1933年下半年,蔣介石發動了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五次大規模“圍剿”,由於黨內“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中央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失利,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這便是長征的開始。一路上,紅軍遭到數不盡的艱難困苦。但是這動搖不了紅軍的信心。途中,他們經歷了許多次激烈的戰鬥,比如:血戰湘江、突破烏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激戰臘子口等等。其中的艱難過程可想而知,但是我們英雄的紅軍沒有因為這些困難而放棄,他們勇敢地前進,終於在經歷了數不盡的艱難險阻之後,勝利到達了陝北。
在這些艱難險阻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過草地的時候。大草地方圓數百公里,荒無人煙,到處是野草叢生的沼澤和散發著腐臭味的黑色泥潭。有些地方“人陷不見頭,馬陷不見頷”,不少紅軍戰士陷入淤泥潭中犧牲了。由於糧食不足,紅軍只得挖野菜充飢。後續部隊連野菜也找不到,只得把牛皮帶、槍皮帶、破牛皮鞋用水泡了煮著吃。我從戰士們陷入淤泥潭時互相幫助中看出了他們的團結一心,從他們沒有東西吃時吃那些難以入口的食物看出了他們的艱辛。儘管面對那麼多的艱難險阻,紅軍戰士們還是以自己堅強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取得了勝利,真是了不起啊!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學習,我們學習也是這樣,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做到不氣餒,不輕言放棄。只要有不怕苦、不怕累、樂觀積極的精神,就一定會戰勝困難,取得成功!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毛主席的這句話,道出了紅軍不怕困難的樂觀精神。這種精神,會一直延續在我們心裡,成為我今後戰勝困難的動力。
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讀《名人傳》有感 篇9
讀後感 ,1051字說起《名人傳》,你一定對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的故事不陌生的吧!沒錯,他們就是《名人傳》此書的主人公。《名人傳》又稱《巨人三傳》,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罗蘭所創作的傳記作品。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們分別是貝多芬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米開朗琪羅是義大利畫家和雕塑家,托爾斯泰是著名的作家和思想家,是他們印證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
這本書主要寫的是他們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著。閱讀了《名人傳》這本書之後,我對貝多芬這位偉大的名人的故事特有感觸。其實我之前也聽說過他的一些遭遇的事情,也就對他感到了欽佩,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這本書作者不僅講述了貝多芬光輝的一生,以耳聾、愛情、挫折為線索,寫出了他小時候收父親的打罵、十七歲喪母、16歲聽力減弱、老年耳朵失聰等等。他的痛苦,以及對命運的反抗的精神。我都特別深刻,經過閱讀此書,我不僅對貝多芬有更深一層的瞭解,而且還了解到了另外兩位也非常著名的人物,同樣的也讓人敬佩。即使貝多芬一生坎坷,但是孤寂的生活比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的年代裡,依然堅守“自由、平等、博愛”的政治信念。通過言論和作品,反映了當時資產階級反封建爭民主的革命熱情。
在這本書裡,作者是以多側面地表現傳主們在身體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難,他們對種種苦難的不懈抗爭,以及在抗爭中爆發出來的生命激情。苦難對傳主的折磨和傳主對苦難抗爭都是《名人傳》的主要內容,而苦難在各人身上又表現為種種不同的形式。
閱讀完這本書後,我讀懂得了他們那種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我情不自禁感嘆:是多麼偉大的人物啊!他們那種面對苦難永不低頭,對命運不息抗爭的精神感染著我們,鼓舞著我們,這同時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
其實這三位名人都是很平凡的人,可他們卻比常人遭遇到很多難以想象的磨難和挫折。同樣的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我們都有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但有很多人都有不同面對的態度。比如有的人第一時間就請求他人的幫助,不願勇敢地面對困難;也有的人總是逃避,也不願正面的面對它。這都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態度,就拿《名人傳》裡的三位名人來說,他們遭遇的事比我們常人還多還艱苦和折磨,難道我們就這麼容易就被打敗了嗎?
“故天將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要成就大業,就必需勇敢接受艱難和挫折的磨練。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讀《弟子規》有感 篇10
讀後感 ,1195字“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在朗朗的誦讀聲中,我靜靜地閉上眼睛,接受這聖賢智慧的洗禮。心兒像過濾般明淨,沒有了塵世喧囂,沒有紛塵雜擾,留下來的,只有一份安寧和坦蕩。
《弟子規》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向我們講述為人子弟在家在外,待人接物和求學等時應有的禮儀規範。其中讓我感觸頗深的是“有餘力,則學文”。一個人的知識如果一直停滯不前,那麼他將被社會所淘汰。一個沒有知識的民族,將會成為精神的侏儒,以鼠目寸光看世界。“惟德學,惟才藝,不如人,當自勵”。孔子苦讀《易經》,把穿竹簡的牛皮繩磨斷了三尺,而後成為中國傳統聖賢教育的一代宗師,與之對知識永不知足的探索是分不開的。
學文需室“香”
“列典籍,有定處,讀完畢,還原處。”一個整潔有序的學習環境總會讓我們賞心悅目,並很快投入到學習中。相反,一個雜亂骯髒的學習環境只會讓人嗤之以鼻,讓自己身處其中煩躁不安。劉禹錫雖身處陋室,但“惟吾德馨”,在這樣寧靜祥和的環境裡,還“可以調素琴,閱金經”,於是陋室不陋。歸有光的項脊軒中,雖然“室僅方丈”,但“借書滿架,偃仰嘯歌”,仍有一番別緻情趣。陋室因書香而不陋,學文因書香而充實。
成學貴在專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如果在學習過程中心不在焉,墨就會磨偏,字就會歪歪斜斜,就難以收到顯著的成效。伯樂學相馬,顧玩所見,無非馬者,於是後來便有了“世有伯樂,然後又千里馬”之說。於濂在致東陽馬生信中說:“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這都說明一個人的成才,往往是紮根於對某一知識的專注。只有在學習過程中心無旁騖,全力以赴,才能收到顯著的成效,才能直抵成功的豐碑。
學文卻力行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成行,不學文,任已見,昧理真。”如果我們只懂得死啃書本知識而不付諸實踐,只知道埋頭苦幹而不去學習,那麼一切都是紙上談兵,我們永遠只能當“井底之蛙”。正如明朝大理論家王陽明,決心要“格”院子裡的竹子,結果搬了一條凳子裡想了七天最終以頭痛宣告失敗。這便啟示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踐而不是空想得到,只學文不力行只會導致失敗。再放眼看,諸葛孔明便是一個懂得學文且力行的人,在赤壁之戰中,他巧借東風,草船借箭,致使曹操敗走華客道;在城牆上,他羽扇綸巾,橫賦絃琴,大擺空城計……只有懂得學文與力行相輔相成,幾步忘記學習,又能付諸實踐,我們的學習效率才能得到顯著的提高,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別緻的情趣,難道不是嗎?
學文需室“香”,成學貴在專,學文且力行。如果我們一開始就端正學習態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總結有效的學習經驗,那麼“少年成天性,習慣成自然”,在漫漫的學習過程中,我們便能苦中作樂,收穫人生道路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讓人生彰顯光彩。
“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訓致……”在朗朗的誦讀聲中,我趕走朦朧的睡意,翻開書的扉頁……
苦難是一種財富——讀《我戰勝了苦難》有感 篇11
讀後感 ,724字短文寫了作者原本也有一個極為幸福的家,爸爸是一名優秀的軍官,媽媽是一個賢惠的妻子,慈愛的母親,弟弟是一個聰明、頑皮、可愛的孩子,一家四口其樂融融。那一段美好的時光最值得作者珍愛。
可是接下來的日子卻不堪回首,一件不幸的事降臨在一個幸福的家庭裡,突如其來的事—爸爸突然間病逝了。爸爸去世之前,他的媽媽和弟弟都去了照顧爸爸,作者哭了,也想去看望爸爸,可奶奶哄著他說:“只要你拿著獎狀去看爸爸,他就會病好了。”
真的,當作者那到獎狀時是多麼的高興,因為明天就可以去看爸爸了。可是,當他拿著獎狀去看爸爸時,爸爸—死了。作者撕心裂肺地喊著遠走的爸爸。
過了第二年,疼愛作者的姥姥也無可挽回地離開了人間;接著,爺爺也撒手而去;下一年,奶奶不堪失子之痛,溘然長逝……
這時作者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但作者在這場災難中經受了磨練,戰勝了困難,學會了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珍惜眼前的一切。因為,一旦失去了就無可挽回。
我們做人也應該像小作者一樣,無論遇到多大的痛苦,多大的打擊,我們也要樂觀勇敢地面對,經受住苦難。俗話說得好:“苦難的生活,更是份損失,更是份財富。不經過風雨得洗禮,哪能看得到美麗的彩虹?”那我們更應該熱愛生活,珍惜生命,做生活的主人。那生活才多姿多彩,才有意義。
苦難,確是一份財富。面對苦難,我們昂首挺進。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頭更高的山;再大的沙漠,駱駝也要走過去;再深的河溝,河馬也要渡過去。只要我們滿懷希望,滿懷信心地走下去,就一定會擁有美好的明天。苦難就如人生在那暗灘中前進的船,人生就如一場無休止的競賽。只有珍愛生命,才能拋棄渺小、可悲、苦難、失意和挫折,擁抱偉大、豐富、重塑和幸運。親愛的朋友您說對嗎?
苦難·價值——讀《張海迪》有感 篇12
讀後感 ,776字歲月無聲地在身旁穿梭,時光不停地在身邊流走,人生在世,會有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困難突然降臨到頭上。但只要保持樂觀心態,頑強奮鬥的精神,就可以迎難而上,實現人生最高價值。張海迪的故事就是我們的指路明燈……
當我們在朦朧的月色下,看見迎面走來的殘疾人時,會想到什麼?他如何被人救助、照料?還是他那一片黑暗的前程?張海迪雖然高位截癱,沒有進過學校。她童年時就開始自學,當健康的同齡孩子在玩耍、嬉戲,度過最天真,最快樂的時光時,她就坐在窗前,對著厚厚的泛黃的書頁,埋頭努力……她先後自學了小學、中學、大學的專業課程,還自學了許多門外語,獲得哲學碩士學位……這也許是許多人苦苦奮鬥一輩子都達不到的吧?
張海迪的故事讓我想起了另一個人:海倫凯勒。一個因疾病而失明失聰的人。她永遠看不見美麗的月光,連天邊若隱若現的星星也難以窺探;她永遠聽不到美妙的聲音,連動人的音樂也無法享受。但她卻靠著驚人的毅力,學完了一個又一個的字,讀完一本又一本書。還出版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名著。
我想,在灰暗的夜空裡,最亮最亮的星就是她們吧!
冰心說:“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嫩芽,卻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沒錯,她們藉助苦難,磨鍊了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實現了人生的最高價值!苦難對她們來說,不再是痛苦,不再是絆腳石,而是她們展現驚人毅力、磨鍊自我的舞臺,是奮飛的墊腳石!她們之所以能克服如此巨大的苦難,是因為她們面對世界帶給她們的枷鎖—苦難,她們不怨天尤人,她們堅強不屈!奮鬥不息!拼搏不息!
生活的海洋並不像碧波漣漪的西子湖,隨著時間的流動,它時而平靜如鏡,時而浪花飛濺,時而巨浪衝天……讓我們每一個人以張海迪為榜樣,面對大風大浪的考驗,變得更加堅強,更加樂觀,以頑強的精神迎難而上,奮鬥不息,從而實現人生的最高價值!
領導力,愛出發——讀《選我選我!花路米》有感 篇13
讀後感 ,878字當你身邊的人都瞧不起你時,你會怎樣做呢?是心甘情願地服輸?還是躲在角落裡悄悄地流淚?是不顧一切地跟大家大吵一架?還是以自己的能力與智慧換來大家對自己的信任?我相信一般人會選最後一條,但有誰能做到呢?
聆聽著風的輕聲,目睹著雨的滴落,感受著霧的縹緲,帶著這樣的疑問,我翻開了《選我選我!花路米》。
《選我選我!花路米》主要講了小希的爸爸是足球隊—老虎隊的隊長,因此小希也很愛踢足球。但是,在小希生日這一天,爸爸因想快點回家給小希過生日而遭遇車禍,去世了。從此小希變得消沉了。而在這時,媽媽鼓舞小希加入了學校的足球隊。從訓練的那一天起,足球隊隊長阿強和幾個隊員就欺負她,而小希一直忍受著,不斷努力練習,最終成了大家所認可的隊長。
這本書的寫法十分獨特,首先作者設定懸念,為後面的文章埋下伏筆。說爸爸從“天國”寄來的一封信,然後慢慢地為我們揭露事情的真相。吊起讀者胃口,使人有一種往下讀的衝動。
讀了這本書,我被小希被排斥的時候,她安靜地接受事實;在小希被欺負的時候,她強忍下來;最後,當阿強帶著隊員退出,隊裡只剩下學弟學妹時,她以對足球的信仰和對隊友們的愛出發,發揮出了她的領導力,將足球隊帶入了賽場上的精神所打動了。我不禁想起了二年級當班長的時候。那時,我是個女漢子,誰不聽話就打誰,令男生們很不爽,偏偏班上的男生又淘氣,總喜歡搗亂,打他們、訓斥他們也沒辦法。我去找老師訴苦,老師語重心長地說:“君子動口不動手,要以理服人,你打他們,他們只會更不服氣,要有一顆寬容的心,你是班長,別人犯錯,你要鼓勵他下次別犯了,想讓別人改變,首先自己得改變。以愛為角度出發,這便是基本的‘領導力’。”於是,我也和李小希一樣,帶著對班級的信仰和對同學們的愛出發,漸漸地,我感受到同學們的對我有了肯定,我也自然和同學們相處得更加融洽。
在遇到困難時,不能輕易動搖;在別人遇到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在別人犯了錯誤時,不要批評犯錯的人,鼓勵他,讓他充滿自信;在大家之間鬧了矛盾時,要勸解他們,更加團結。要有一顆謙遜和正直的心,想做一個領導人,擁有領導力,就必須以愛出發!
讀《張衡傳》有感:苦難是最好的老師 篇14
讀《張衡傳》有感:苦 ,538字苦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經歷苦難才能取得成功,我讀《張衡傳》時,張衡不怕苦難的精神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中。
張衡出生在河南南陽的一個山清水秀的小鎮上。他的父親是一個為官清廉的太守,家裡沒有什麼積蓄。張衡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生活一下子變得清苦起來,有的時候甚至無米下鍋。貧困的生活並沒有使張衡屈服,反而使他更加刻苦學習。
少年時代的張衡十分喜愛文學,可因為家裡沒有錢買書,他只好向別人去借,借到後,他如獲珍寶,愛不釋手的看,苦難沒有打倒他,他花了很多時間去研究司馬相如、揚雄等人的作品,希望將來自己也能成為他們那樣的文學家。大家都知道,在我國古代的時候洛陽一代經常會發生地震,地震給人類帶來了許多的災難,看著這無家可歸的人,張衡決定發明測試地震的一起,苦難是他的動力,為了讓更多人擺脫苦難,他夜以繼日的研究,為了測定地震方位,張衡花了多年實踐一次次測量。132年,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測定地震方位的科學儀器—地動儀。這個儀器是用青銅鑄成的,不僅能測定出有沒有發生地震,還能測試出地震的大致方位。
苦難是最好的老師,“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當遇到困難時,不要灰心,不要放棄,要迎難而上,相信,風雨過後,總會有彩虹,苦難是最好的老師。
讀《築夢路上》有感 篇15
讀後感 ,834字最近我讀了許多好看的書,其中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書是《築夢路上》,書中的內容使我感觸很深。中國夢,是全中國人民的夢想。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我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一路高歌!以前我們的飛機是向別的大國購買的,現在經過七年的孕育,我國自主設計和創造出了第一架大飛機C919,不久我們將在藍天上看到它的身影。這個訊息讓國人振奮。我們還製造出了全電動汽車,既節能又減排。書中還講了西部農村教育、醫療資源方面很落後,我們東部幫西部,手牽手,共富裕,讓大山中的人們過上小康生活。同在一片藍天下,還有許多大山深處的孩子不能上學,那我們就互幫互助,把自己的零花錢和書捐給他們,讓貧困的地區的孩子也能和我們一樣在嶄新的校園裡書寫自己的精彩人生。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我們披荊斬棘,無所畏懼,勇敢前行!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佈,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藥學家屠呦呦以及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坝貝爾和日本科學家大村智,表彰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得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屠呦呦和她的團隊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將中西方醫學完美結合,達到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對人類的生命健康做出了突出貢獻。多麼了不起的成就!我們為她自豪!
國家在強大,科技在進步,環境在變美,生活在變好。每每看到G20的LOGO我都為我是中國人而自豪。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有夢則民族有望,少年追夢則國家昌盛。我知道作為少年我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我能做的只有有夢去追夢,我也知道中國要走的路也很遠很遠。但我們一直在路上,不退縮,不放棄,不氣餒。一次次跌倒就在原地爬起來,中國正在不斷失敗中成長。我們要把madeinChina變成createinChina。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成就中國夢這一偉大復新計劃必將指日可待!
讀《加油,我能克服困難》有感 篇16
國小五年級作文 ,1036字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騰,不遇到島嶼和暗礁,就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只有在挫折面前激流勇進,才會迎來一個繽紛多彩的世界。讓我們學會笑對挫折,在挫折中蝶變涅??。—題記
生活中有些挫折可以避免,但更多的苦難無法逃避。這時,你只有選擇勇敢,大膽地去面對和承受,才能對痛苦免疫。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又一個暑假的來臨,我和媽媽一起來到了新華書店。新華書店中有那麼多好書,看得我目不暇接,這時一本書吸引著我的眼球,“做最好的自己!”我好喜歡封面上的這句話。我便向媽媽哀求,媽媽經不住我的死纏爛打就答應了我。因此,我擁有了這本立志的書—《加油,我能克服困難》。夏日炎炎,一個小女孩在靜靜地看書。巴爾扎克在苦難中重生的故事,在逆境成功的亨利威爾遜,只上過一年學的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他們的故事都在深深感動著我。
巴爾扎克從小對文學有一種天生的熱愛,他想當作家,卻遭到父母的強烈反對,他嘗試了兩年的文學創作,卻都以失敗告終。他憑藉自己頑強的毅力抵禦困苦的折磨,創作了《人間喜劇》締造了人間小說史上的一個奇蹟。美國副總統亨利威爾遜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裡。他十歲時離開了家,當了十一年的學徒,每年僅可接受一個月的學校教育,他並沒有被困苦和艱辛嚇倒,緊緊抓住一切能利用的零星時間來學習。在二十一歲時他已經讀了一千本好書,十二年後他進入了國會。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只上過一年學就和父親勞動了。二十一歲那年,林肯離開家鄉,獨自一人外出謀生,為了生活,他什麼活都幹。在異常艱苦的環境中,林肯並沒有忘記學習,他刻苦學習考上了律師。律師這個職業,成為他改變黑人奴隸制而從政的階梯。
在成長中,我們也常常會遇到許多的挫折。還記得二年級的時候,我開始學兩輪自行車,可我還沒踏上自行車,就摔倒在地,有好幾次想讓媽媽將我抱上自行車,可是媽媽卻對我說:“長大了,遇到挫折要自己解決,不能依靠父母。”雖然我當時摔了許多下,但是還是學會了騎自行車。有一次,考試我考得很差,我就在傷心哭泣時,媽媽告訴我:“這一次失敗了,吸取教訓,下一次就可以成功。”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努力,我終於在學習上取得進步。現在,我明白了挫折是一劑成長的良藥。
我放下書,陷入了沉思,自強與自立是堅強品格的基石。一個人不能總依靠別人走路,要學會自己走路,只有丟開柺杖,破釜沉舟,依靠自己,才能贏得最後的勝利,因為禁得起挫折,才能蝶變涅??,成為最好的自己!
讀《湘行散記》有感 篇17
讀後感 ,522字我們可以選擇,一個家庭,男人既是天也是地。他們可以選擇愛家也可以放棄家,但水手們的選擇毋庸質疑是非常有責任心的。
說起這本書,還要從這本書的作者開始講起。沈從文,早年參軍。隨軍隊輾轉川黔湘邊境。他吃過苦,也說明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他的書都流露出了對自己家鄉的留念。在《湘行散記》這本書中,他把每一個人物的品質都描寫得生動形象,尤其是水手,描寫的品質很形象。
水手們為自己的工錢可以奉獻出一切。他們無論怎樣自己的尊嚴,他們十分粗獷。在他們拉船時會罵一些難聽的話,但對於他們來說這是提升動力的一種方法。
水手們雖然會把一些妓女當作自己的婦人,但也會給予幫助。記得一位叫牛保的,他與妓女產生了感情,與其他的水手不一樣的。
其實水手與妓女們的家庭生活情況都是悲慘的。那些妓女們有的沒有老公,可能是當兵時死了也可能……有的甚至到了古稀還出來賣身換錢。當然,水手們的生活也不是那麼好過的。他們要靠每天的一毛五養活整個家。
水手們為了自己的尊嚴會拼命。讀到牛保在逆水中拉船悍衛尊嚴時,我的心中總是會有千言萬語。化為一句話,就是他們的品質。水手們粗獷、豪放、勇敢。
我們可以選擇愛生活可以自由,但一定要有責任。生命不在我們的手中,但命運、結果可以因為努力而改變。
讀《湘行散記》有感 篇18
讀後感 ,630字合上書,閉上眼,眼前,虛幻的境地中,彷彿又出現了那一江清波盪漾的浩浩江水,又出現了遠處那座座樹木叢生、青翠欲滴的山巒,純美風景裡又是那一抹消不去的淡淡憂傷。
湘西的水,柔順、清澈,無半點汙垢,如一幅淡雅的風景畫,照亮了一方人的心,養育了一方人最純潔、質樸的性。在那微波粼粼的綿綿江水中,我似乎看到了他們的影子—那些甚至連生命都被人覺得微不足道的水手、妓女們。
他們,流落在社會最底層,無人不知卻又無人愛理。死了,一把土,一塊木頭,簡單了事,可他們一進入作者那雙善於發現的雪亮雙眼,就變得有擔當、努力、極富純真的人性了。
水手,湘西水上,無處沒有他們健壯、與急流博擊的身影,無處不迴盪著他們粗野、有力的號子。他們為了掙點鈔票養家餬口,天天早出晚歸,甚至不惜冒著被水吞沒的危險跳下水推船,他們又是那麼勇敢、仗義,面對大風大浪絲毫不懼,一旦遇見情合意同的人便視為好友,厚禮相贈。他們的心,是耿直的,沒有一絲投機取巧,是真正的人心!猶如那一江清波。
再說妓女,這個職業引來多少人輕視,甚至鄙夷,可她們一到沈先生筆下是那麼努力工作,堅持崗位,不到最後一刻絕不停止。其實,她們也是迫不得已,用自己來撐起一個家。她們又是那麼溫柔、多情。為一個心上人,天天守在視窗眺望。
這些看似底層的人,其實不底層,他們的心,是最純粹的,是如那湘西水一般無暇!只是命運不濟,才淪落到這等地步。
時代在不停變化,水手和妓女幾乎不復存在,可那一抹記憶,那一條江水,依然流著、流著……
讀《湘行散記》有感 篇19
讀後感 ,780字沉浸在如鏡般的湘江上,心中泛起點點漣漪……
只有以心讀過《湘行散記》,才能徹底走進作者的內心。作者沈從文原本是一位軍人,隨著軍隊輾轉各地後,嚐盡了人世間的苦,也閱盡了人世間的黑暗。在他心生厭惡後,便踏上了文學創作一途。
作者沈從文雖然後來幾乎都待在北京,但在他筆下最純美、澄明的,卻僅有自己的故鄉。或許,在他的記憶中,也只有自己的故鄉之地—湘西,是最美好的吧。也或許如其人所說:“當過兵的人,活著回來,就回到了故鄉。這也許也是當時人們的悲哀吧。
《湘行散記》這一本書,如一面明鏡,揭露了當時社會水手,妓女等底層人民的低賤,甚至連自己的性命也一文不值,這一切似乎都在訴說那些人的悲哀,但當你看到最後,你一定可以明白沈從文的—他是在讚揚這些人的美好品質。那些水手每天的工資僅有1毛5,在世人眼中他們或許是卑微的,低賤的,但通過《湘行散記》,我卻看到了他們的另一面。有些人,是重情重義的,例如水手牛保,他對著一個妓女,卻生出了真實的情感,甚至離別時,也是依依不捨。
而這些水手,也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勇敢無畏。這些水手,雖然地位卑微,但他們卻作為水手的尊嚴看得比性命更為重要,就算是三九寒天,只要船卡住了,他們就會光膀子跳入河中拖船;就算是驚濤駭浪,只要船長一聲令下,他們也會二話不說跳入冷徹人心的江中。而這兒,可正不是一種崇高的大無畏的精神嗎?
再看看那些妓女們,在看《湘行散記》之前,我認為她們是不知羞恥,甚至認為她們的命是不值一提的,但現在,我的觀點不同了,因為在沈從文筆中,她們的生命是非常頑強的,你認為她是為了錢財嗎?不,並不是,她們是為了讓自己的親骨肉可以衣食無憂的長大,才會放棄她們寶貴的貞操的,因為,她們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啊!
《湘行散記》這一本書訴訟了人道的黑暗,卻也映射了人道的偉大與堅強,這是本可歌可訟的史詩!
讀《湘行散記》有感 篇20
國小六年級作文 ,622字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別文學,不知為什麼,其中讓我有著抹不去跡象的書,仍是那本—《湘行散記》,這本書的作者是沈從文。
這本書,與其說是遊行,志記,倒不如說是一本“回鄉”散記。他是沈從文筆下真實敘述的故鄉人們的一本書,這本書中最讓我有感觸的,還是“一個多情的水手與一個多情婦人”一文,文章塑造了兩個鮮明的形象,只有著可憐收入,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的水手;默默為家人服務,無私奉獻的妓女們。
在以上兩者中,我悟出了更深刻的道理,水手與妓女,同是平凡的人,同有著一份卑微的工作,同是下層社會中的人們。他們,卻有著一份深摯而真誠的心,每當船遇上險灘,水手總會奮不顧身的下水護船,他們勇敢,無畏,有著一份男人應有的努力,而妓女們呢,她們何嘗沒有過家庭?他們的丈夫,不是死於非命;就是離家外出,再也見不著。但她們有著一顆堅強的心啊!她們依舊不失去那份最原本的質樸和可愛,更不會失去那份對生活的純真希望。
讀完《湘行散記》,相信你的思路早已像沈從文一樣,遊覽了那純美的湘西,雖然文章寫了下層社會人民的困苦,但這本書並不只有痛苦,反而是貫河水以愛,以美好。為我們展現了那份令人深深懷念,而又回不去的過往。
“不忘初心”,我相信這個詞是以詮釋這本書,生活中,我們更是要將眼光放廣闊。心放得廣闊,我們應該為了某個目標而去儘自己應盡的那份努力。
我們的生命,可以自己把握,可以像那些勇敢的水手,可以像那些有著純真希望的婦人,只要你習慣把自己的心胸放得更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