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三國相關作文20篇

論三國 篇1

高一作文 ,1258字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幾度夕陽紅。

—題記

至今還記得第一次品讀《三國演義》時的興奮與激動,以至現在對《三國演義》還有一種念念不忘之情,最後一次品味後的領悟與感受還記憶猶新……

奸絕—曹操

第一次讀完《三國演義》後,印象最深的便是曹操。再讀完後,便毫不猶豫地把曹操定位於反動派角色這一範圍內,尤其在看到他怒殺親戚一家時,更是厭惡到極點。但後來自己細細品味時,方才明白其中內涵。

如果站在曹操的立場上想想,在那樣情況下,聽到要殺什麼的時候,心中想到的一定是殺自己。這樣的話,失手殺自己親戚一家也情有可原,假如是我的話自然如此。其實,我在這裡也很佩服曹操的,“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這一點值得肯定。

想通這一點,後面曹操所做的事便值得理解。作者羅貫中曾評價他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也是我對曹操的評價。所謂“奸雄”就是曹操性格最全面的概括,他有奸詐的一面,但又不同於董卓之流的小人之奸,因為他還有謀取霸業、統一天下的雄才大略。有時,他卻很狹隘,甚至說過“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這樣極端自私的話。有時卻具有寬容的態度,當劉備、關羽屈居於他之下時,他都曾以禮相待。這樣看似矛盾的言行,使他成為一個具有歷史深度的典型人物。

智絕—諸葛亮

劉備三顧茅廬後,伴隨著的便是諸葛孔明的出山。他的出山,意味著三分天下的局面拉開了序幕;他的去世,則意味著三國局面的瓦解。

諸葛亮被作者賦予了超人的智慧,因此,對“天下大勢”瞭如指掌,也深諳“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卻為劉備“三顧茅廬”的真誠所打動,毅然投入到了“復興漢室”的事業中,知其不可而為之,構成了《三國演義》最為悲壯的故事情節。

其實,我認為諸葛亮並不是“智絕”,而應該是“戀絕”。縱觀諸葛亮一生,諸葛亮對劉備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如隆中決策,拉開三分天下的序幕;舌戰群儒,堅定孫權抗曹的決心;三氣周瑜,穩定荊州根據地;劉備伐吳,白帝託孤於孔明。諸葛亮忠心耿耿,為蜀南征北伐,七擒孟獲,大出祁山以及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等,進一步充實了他的智慧形象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完美人格。

還記得當自己看到諸葛亮病死五丈原時,自己哭了很久,對諸葛亮既感到可憐,又感到可悲。還記得諸葛孔明病逝前的那段話:“孔明強支病體,令左右扶上小車,出寨遍觀各營,自覺秋風吹面徹骨生寒。乃長嘆曰:‘再不能臨陣討賊矣!悠悠蒼天,曷此其極!’”不禁讓我感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回神而思,或許作者取名《三國演義》是有一定涵義在內的。仔細想想,又覺得實在意味深長。“義”字諧音“繹”,即“演繹”。或許作者這樣寫便是為了“演繹”出一個道理,那便是—“義”。而這種“義”就是一種源於社會下層的團結互助、肝膽相照的高貴品質,溫潤的兄弟之誼和手足之情。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作者反覆強調著這句話的思想,實在令人耐人尋味,引人深思。我至今還未理解這句話,但我知道,我會繼續探究下去的。

論三國 篇2

高一作文 ,1015字

說起三國,首先要想起的就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因為《三國演義》,才使得三國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讓眾人熟悉。對於三國這段歷史中的故事,人們感悟最深的便是爾虞我詐、鬥智鬥勇,不過我還看到了一點,那就是改正錯誤。

勇於改正自己的錯誤,那便等於找到了一條通往成功的路。蜀漢的開國皇帝劉玄德,最初只是一個販履織蓆之徒,東躲西藏,寄人籬下,數次易主,最終成為帝王。當他發現所投之人不足以成大事,就會想盡一切辦法脫離那人,所以他沒有和那人一起落敗。放棄錯誤,才有機會找到正確。魏太祖曹孟德,位極人臣,雖負漢賊之名,其一生成就也不容忽視。奉天子以令不臣,一統北方,但也經常做錯事。犯錯之後,他會笑著大賞那些曾進諫的人,這也是他能成功的原因之一。一個人欲要成功,除了要有雄才大略之外,還要有勇於改正自己錯誤的精神。人非聖賢,孰能無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改正一個錯誤,就排除掉了一條通往終點的岔路,走向成功的機會也就大了一些。

恥於面對自己的錯誤,那便等於排除掉了通向成功的路。出生名門,祖上四世三公的袁本初,曾擁四州之地,數十萬之眾,卻最終敗於曹操之手。他做出攻打曹操的錯誤決定時,田豐苦諫,卻入大牢;戰敗之後,先殺田豐,以免承認自己的錯誤。逃避錯誤的結果,最終只能與成功的機會擦身而過。蜀漢大將關雲長,一生縱橫沙場,無人能敵,晚年水淹七軍,名震天下;結果卻敗走麥城,梟首於東吳。從進攻襄陽到敗走麥城,身邊將領多次勸說,他卻無一採納。一個人欲要失敗,有時就這麼簡單。無論是誰,無論曾經多麼輝煌,只要你逃避、驕傲,那便只有失敗的結局。常言道:“一步走錯,滿盤皆輸。”我卻認為“一步走錯,尚可挽回;一錯再錯,滿盤才輸”。

錯誤的改正與否,從古至今一直延續。古人改錯,在官場、戰場;今人改錯,還有學場。在學習中,改錯最明顯不過。作業、考試,肯定有做錯的,將錯題記錄下來。再做幾次,下次考試前重點複習,就避免了錯題再錯,將小錯誤積累成大錯誤。例如,某次考試有十種題型,你錯了三鍾,之後你認真改錯,將十種都掌握;下次考試也是十種,其中多種是和上次一樣,那你便賺了這幾種的分。如此迴圈,則必將勝利在最後的考試中。

不管是古代的王侯將相,還是現在的我們,改錯都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不該錯,便身敗名裂、身死人手;改錯,便名留青史、成就大業。我們不改錯,便只能對著59分的卷子感嘆;改錯,便能在最後的考試中脫穎而出。所以我們要做曹操,笑著改錯,而不做袁紹,哭著等死。

論三國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676字

最近,我一直在看我們的必讀書——《三國演義》。書中描述了漢代末期,天下大亂、國家四分五裂、群雄爭霸,後來逐漸變成三國鼎立的局面,最後三國歸晉的故事。

在這本書裡,我最喜歡的人物不是劉備、不是諸葛亮,而是人人都說奸詐的曹操。今天,我就以我的觀念來論一論三國中的幾個人物。

先按他們在書中的順序說起吧。

呂布,可以說是一員虎將,有“馬中赤兔,人中呂布”之說。但導致他失敗的原因,是他有勇少謀、無端善變、不辨是非。他不聽陳宮的建議,反而自以為是所以釀成大禍。他總是和妻妾喝酒尋樂,招來了將士非議,造成軍心不穩。最後註定失敗。

袁紹,也是當時很厲害的一方霸主,掌管著七、八十萬人馬。但他與謀士們格格不入,總是意見不同。而袁紹沒什麼能耐,總是無法採納正確的意見,導致軍心不穩。最後,許攸、高覽、張?等相繼投降;顏良、文丑兩員大將也被關羽斬於馬下。袁紹失去了這些主力戰將和謀士,他的失敗是註定的。

再來說說劉備這方。關羽,他一開始能文能武也有大志向,很有可能會成功。可後來慢慢有些驕傲自大,過於輕敵,最後導致了他的死亡。三弟張飛,他與關羽都被人稱為“萬人敵”。但他有勇無謀、使軍中將士多有怨氣,最後註定失敗。劉備在失去兩個弟弟後悲痛欲絕,無心戀戰,最後也痛苦地死去了。諸葛亮雖說聰明過人,但沒能彙集更多的能人,缺兵少將,最後註定被打敗。

曹操雖然被描述成狡猾、奸詐的梟雄,但他卻很會用人,手下聚集了大批武將和謀士,人才濟濟。而且他跟將士們的關係也非常之好,所以這些都是他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論三國英雄 篇4

國小四年級作文 ,730字

話說這三國時期人物眾多,個個都無與倫比,不是勇猛過人,就是足智多謀。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誰才是真正的三國英雄。

呂布,能征善戰,在三國中無人能敵,連關羽都要拜三拜,在這方面算是英雄。可惜他有勇無謀,貪圖美色,最後被曹操和劉備所殺,在這方面他不算英雄。

關羽,武藝過人,既有勇,又有謀,在三國中武藝第二,有“武聖”之美名,終身跟隨劉備,從不“遠走高飛”,在這方面算是英雄。可過於自信而敗死麥城,在這方面他不算英雄。

曹操,有一統天下之志,在這方面算是英雄。可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奸滑狡詐,是“奸雄”,在這方面他不算英雄。

司馬懿,足智多謀,跟諸葛亮有得一拼。他的兒子也是統一三國的人,在這方面算是英雄。可他膽小怕事,有十五萬大軍都不敢攻打諸葛亮的空城,錯失了殺諸葛亮的好機會,在這方面他不算英雄。

諸葛亮,才高八斗,能舌戰群儒,經典戰績有:草船借箭、空城退司馬,在這方面算是英雄。可他缺乏武藝,根本沒有能護身的本領,在這方面他不算英雄。

張飛,武藝過人,聲如霹靂,曾在長阪坡嚇退五萬曹軍,致使曹操的一員大將嚇破膽而死,在這方面算是英雄。可他常因為喝酒誤事,徐州丟失就是它的輝煌“戰績”,最後死於喝酒,在這方面他不算英雄。

周瑜,武藝高超,計謀也不比徐庶差,在苦肉計中,周瑜巧讓黃蓋降於曹操,火攻曹營,使曹操敗軍華容道,在這方面算是英雄。可他心胸狹窄,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厲害,把自己給氣死了,在這方面他不算英雄。

三國英雄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只能算半個英雄。後人只有取其之長,補己所短,才能做到十全十美。正如毛主席所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三國論 篇5

國三作文 ,771字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乃天意也!然吾以為天下分合之理,既有天意亦在人數也!

自桓靈以來,佞臣主政,宦官當道,欺壓百姓,魚肉鄉里。君不能進賢臣逆耳之言,民不能免水深火熱之苦。又兼洪禍震災,怪事連連,百姓豈有不反之理乎!以此觀之人數更勝於天意也。

昔曹操舉孝廉以為仕。本圖報效社稷,名振九州。然,張角,董卓者亂其本意。遂操,振黃巾於草莽之間,刺國賊於臥榻之前。豈料,鎮壓有功,刺賊無用,即已奔走。其逃亡之顏色,實為狼狽。然返故里,方得有命。遂聚義士於鄉里,會諸侯於洛陽。大舉勤王之師,以伐國賊。操知時機已熟,應李郭之變,而劫太子駕以幸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也!縱擒呂布敗袁術,勝袁紹,驅劉備,北平西涼,南據荊襄,然罵聲愈烈,何也?其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專權之勝也。若操以其漢臣之名而報漢之隆恩,則天下之勢變矣!此乃人數也!

劉備,本乃皇氏宗親,因不忍宗廟破碎,而聚眾於鄉里,結關張於桃園,然雖黃巾已定,卻諸侯並起。互相爭奪,弱肉強食。備無安身之地,四處飄零,居無定所。然備以仁義之軍伐暴佞之徒,雖敗猶榮也!終,三顧茅廬,得諸葛於隆中。軍師運籌,天下可定。猛將效力,勢於破竹。先奪荊州,後取西川。不朽功業,數年則成,此乃天命乎?非也,若劉備白帝未死,諸葛岐山續命,則天下存亡之理,朝代更替之際,未可知也!

孫權雖為孺子,然胸中之謀略不遜於孫,伍。更兼父兄之祖業,公瑾,子敬之大才,而穩坐於江東。曹操每欲南下,終不得志。赤壁之戰,萬古流傳。孫劉之盟,各自為堅,何也?權已三江之險,水師之練,而以逸待勞,決勝於天下,若曹操不以伐江東為主,先圖西川,後徐徐漸進,則東吳之存亡,實未可知乎?

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若曹操繼董卓之惡,備無仁義之心,權乃暴佞之徒,皆民心相背。天下之勢,遂為三分之鼎乎?是以觀之,天下分合之理,人數更勝於天意也!

三國人物論諸葛亮 篇6

國小四年級作文 ,555字

我最喜歡看《三國演義》這本書,裡面的人物有蜀漢主公劉備、奸雄曹操、臥龍諸葛亮等,其中我最喜歡諸葛亮,所以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諸葛亮。

我最喜歡諸葛亮,是因為他聰明,愛用計策,料事如神還很忠心!

說實話,我本以為他小時候就聰明伶俐,愛動腦筋,是個好學生,原來他小時候經常爬牆、打架,爸爸一走就不讀書,還氣走了五個老師呢,一個比一個走的早。可後來,他發奮讀書,結婚後黃月英給了他把扇子,還給自己起名臥龍。

諸葛亮二十六歲就被劉備請出山,如果你覺得二十六歲是很大的數目,那請問你26歲的時候在幹什麼呢?諸葛亮小時候就愛吵架,話說一個人能吵贏十個人,長大後還有個典型的故事叫:“舌戰群儒”。故事是這樣的:赤壁之戰攻打曹操,可孫權手下百官不同意,他們說:“曹操幾十萬大軍打過來,我們怎麼可能打的過?不是讓我們自投羅網嗎?不如我們投降得了,還能自保”。可諸葛亮沒有退縮,他給東吳人分析了曹操的弱點,我們的地利、人和優勢等等,這麼一說之後,所有的文武百官都主戰,所以孫、劉聯盟,就有了草船借箭、借東風、火燒赤壁。

我還覺得諸葛亮還是個很忠心的人。劉備死後,他還接著北伐戰鬥,直到五十四歲死在了五丈原,所以就出現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說。

每個人對別人的看法總是不一樣的。有人說他是好人,也有人說他是陰謀家,這也只是我的看法。

辯論賽上演“三國”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833字

今天,在我們的班級裡展開了一場“三國之戰”—辯論賽。

我一進到教室裡,所有人的服裝、樣貌全都變了樣,一個個人手持一把兵刃,蓄勢待發。正方和反方都已經握緊兵器,緊盯著眼前的敵人,我不知腰上居然多了一把劍!只聽一聲令下,所有人握緊武器,衝了上去。我們派了我們最聰明、最機靈古怪的“諸葛付”(付雪寧同學),她霸氣十足地站了起來,大聲說了一句:“我方認為,……是正確的!”敵人也不甘落後,也高喊著:“我方認為,我們……才是正確的!”雙方都各有四位大將,諸葛付先派了一位小兵應戰,敵人好似知道我們的心機,也派了一位小兵跟我們應戰。戰場上唾沫四濺,你頂我擋,勢不兩立。我們的四位大將也在拼命殺敵,眼看我們快要抵擋不住了,諸葛付靈機一動,打算使用一個計謀,她把三位大將叫了過來,四人好像在商討著什麼,諸葛付跟我們這些小兵說,當他們來殺我們之時,讓我們奮力抵抗,這樣我們每一個人辯論,每個人都會得一分,分數會增的越多,我們照樣還是贏了,有時候武力不一定能解決問題,還要多用點腦子。說著,她用書本扇了扇自己,有時候我真以為她真的是諸葛亮。

我們說的口乾舌燥,老師看我們,手一揮,所有人中場休息,我們的四位大將不顧辛苦,還在商討怎麼對付敵方,可敵方呢,他們覺得士氣才是最重要的,士氣可以壓倒一切,他們拿來一張紙,上面大大地寫著“必勝”兩個字。中場休息結束了,我們各個都恢復了體力,又要開戰了。我們的另外三個大將分別是“劉備徐”、“關羽包”、“張飛楊”,“張飛楊”最魯莽,總要拿武器殺敵,常常被“諸葛付”攔住,心理上不愉快,總趁“諸葛付”不注意,站起回答,“諸葛付”也真拿他沒辦法。敵人也補充了體力,進攻比之前猛多了。一批敵人又進攻了,我們還在不停抵抗……

不知什麼時候,老師再次一揮手,這激烈的“三國之爭”也結束了,我們的心還留在這戰場上呢,時間過得真快啊!

最終,這場大戰因為有了“諸葛付”的妙計,我們贏了許多的分數,毫無懸念,我們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指導老師施巧玲)

讀《三國》論英雄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766字

書籍是人類知識和文化的載體,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讀一本好書,就是在跟睿智和高尚的人交流!我,也是一個非常非常喜歡讀書的孩子。

寒假,我多半時間都是在書店裡度過的。《三毛》系列,《寶葫蘆的祕密》,沈石溪系列等等,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才是我最喜歡的一本!

三國時代,戰火紛飛,英雄輩出:英勇善戰的關羽、以德服人的劉備、萬人敵張飛、戰無不勝的呂布、小霸王孫權、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持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

書中的故事讓我很震撼,特別引人入勝,像:桃園三結義、草船借箭、赤壁之戰、三顧茅廬、諸葛亮空城退司馬、過五關斬六將……

我印象最深的是草船借箭!劉備想打敗曹操,天下歸一。讓諸葛亮去東吳找周瑜和孫策,想和他們商量一起打敗曹操。經過談判,周瑜答應了,但條件是讓諸葛亮留下來,諸葛亮也滿口答應。周瑜對諸葛亮說:我們擅長打水戰,可是我軍羽箭不多了,我給你十天時間,你得做出十萬支羽箭。諸葛亮說:不必十天,三天就夠了,並且諸葛亮立下了軍令狀。周瑜對甘寧說:你去盯著他。到了第三天,甘寧對周瑜說:老大,這幾天諸葛亮和他的朋友一直在吃喝玩樂。周瑜笑著說:沒事,他已經立下了軍令狀,如果做不到,就按軍規處置!諸葛亮向朋友借了二十艘船,上面都用稻草人遮蔽起來。第三天大霧,諸葛亮讓把草船開到曹軍賽口,然後敲鑼打鼓,曹軍以為有人來攻打曹營,下令弓箭手向船進攻,不一會兒,稻草人身上就插滿了羽箭,諸葛亮滿載而歸!這就是著名的草船借箭!《三國演義》給了我許多啟發,讓我開始對歷史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人要足智多謀,諸葛亮之所以借箭成功,是因為他有足夠的聰明才智,並且他還懂天文地理!以史為鑑,以史為例!讀書可以明鑑,尤其是名著和經典。讓我們博覽群書,厚書讀薄,在讀書中成才,在讀書中成就幸福人生吧!

讀《品三國》有感 篇9

讀後感 ,1006字

三國,是一段精彩紛呈又讓人眼花繚亂的歷史;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又充滿陽剛之氣的時代。

“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在三國前前後後九十年這一段歷史中,烽火連天,餓殍遍野,戰事頻繁,民不聊生。然而,亂世出英雄,越是滄海橫流,越能顯出英雄本色。

歷史往往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因此,魏蜀吳三國剛一滅亡,史書的記載就眾說紛紜,學者的看法也各不相同,三國曆史的戲劇性讓它成為了史學文學家們甚至是老百姓垂青的物件。

有那麼一個人,他雅量,機敏,風趣,深沉卻又狡詐,詭譎,冷酷,殘忍。千百年來褒貶不一,終難蓋棺定論。個性十足又如此富戲劇性。不難想出,他就是—曹操。

曹操在歷史上的形象並不是很好,很多史學文學家都不喜歡他。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在我看來,讓他們痛恨的,還是曹操說了“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這麼一句話。如果換了別人,一定會反過來說,但是這真的做得到嗎?也就只有曹操一個人坦率地說了出來,至少,他是一個“真小人”,而不是“偽君子”。

《三國演義》中有云: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寫的就是曹操,也可以說是對曹操的一個評價。亂世如三國,曹操身處其中也就只能成為一個梟雄了。但無論是梟雄還是能臣,曹操都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初中時曾經學過一首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若沒有足夠的雅量,又怎能寫出如此氣勢的詩賦?怎能成為一個重量級的人物?怎能成就如此大的一番事業?

在各類正史野史中,經常會談及曹操的笑,大笑,苦笑,嘲笑,冷笑,譏笑……似乎他始終都是在笑。就算是做錯了事,打了敗戰,曹操也會笑。因為他豁達開朗,大氣磅礴,他是一個性情中人和本色英雄。而且曹操也十分風趣與可愛。據《三國志》載,建安十六年曹操西征馬超、韓遂時,和韓遂在戰場上約見,韓遂的士兵聽說曹操親自出場,都爭先恐後伸長脖子要看他。曹操便大聲說:“你們是想要看曹操吧?告訴你們,和你們一樣也是個人,並沒有四隻眼睛兩隻耳朵,只不過多了點智慧!”在戰場上,曹操仍然如此灑脫風趣,更不用說在平時生活中曹操是如何了。

在《品三國》中,作者易中天從一個更平民化,更客觀的角度去評價和分析三國故事。歷史總是真真假假,是非紛爭,無人說得清。但在《品三國》中,你將看到一段段更客觀、更全面的三國史,一個個更客觀、更全面的人物。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三國演義》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707字

在我的書櫥裡有許許多多的書:有法布林的《昆蟲記》,有葉聖陶的《稻草人》,也有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在眾多的書中,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三國演義》。因為書中許多活靈活現的人物和有趣的故事讓我讀後回味無窮。

我喜歡三國演義中的一些英雄人物。三國裡的人物個個都被作者描寫得維妙維肖,裡面好多人物都有一顆精忠報國之心,很令人敬佩。書中我最喜歡的要數孔明瞭,因為他足智多謀,遇事沉著冷靜,非常善於分析。比如草船借箭,他就藉助稻草人順利取得魏軍的十萬支箭,以備後用。魏、蜀、吳三國互相殘殺,損失了不少精兵強將,令人覺得惋惜。如果我是三國裡面一名將領,我會學習呂布精兵習武,學習孔明用好計謀,一定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

我更喜歡三國演義中的精彩故事。其中“三英戰呂布”這個片段描寫得最為精彩:呂布是董卓手下的一員大將,他武功高強。有一次,張飛拿著丈八蛇矛應戰呂布,倆人戰了五十多個回合,張飛的陣腳漸漸亂了,而呂布越戰越勇。眼見張飛招架不住了,關羽著急了,他舞動著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衝了上來,和張飛一起應戰呂布。剎那間,塵土飛揚,三匹馬廝殺在一起,三十多個回合過去了,倆人仍然戰不過呂布,這時,劉備也持著雙股寶劍來幫忙,他們弟兄三人把呂布團團圍住,呂布招架不住,只好起著赤兔馬飛快地溜走了。讀這個故事,我彷彿也來到了三國時的戰場,聽到了震耳欲聾的戰鼓聲,看到了激烈的戰爭場面,從“三英戰呂布”這個故事中我也明白了“團結一心,其利斷金“的道理。“三顧茅廬”“連環計”“火燒赤壁”等故事都寫得非常精彩。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我真喜歡《三國演義》這本書。同學們,你們也趕快來讀一讀吧。

智勇傳千古——再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1

讀後感 ,584字

暑假裡第二遍讀《三國演義》,不求全都精通了解,但瞭解更深一層,還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曹操的詭計,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都被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我彷彿身臨其境。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以此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域,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軍隊。此種例子舉不勝數。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前,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十一速億的事情來呢?

有勇有謀,大敵當前,只能死拼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

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各國都有龍中鳳人,曹操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用兵如神了;但兩人都有致命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過於陰險。蜀國,首當充其的心定是伏龍諸葛亮。還有姜維、徐蔗、孔明、周瑜,從這些人物的性格和國家不難看出來人性格的重要性,可見性格關係著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2

國二作文 ,794字

總的來說,《三國演義》是一部情節曲折的章回體小說,是結合真實歷史和民間傳說編撰而成的,小說講述的是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為統一天下而興起的戰爭,其中存在著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有曹操亂世奸雄的形象,關公手持青龍偃月刀,長鬚飄飄的形象,張飛豪邁奔放、草莽英雄的形象。現實與想象結合,構造出一部文學史上的巔峰之作。

賞《三國》,翻閱此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頁畫,劉關張雙手各端一碗酒,共立“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約,面前香爐直立立焚著三株清香,香霧繚繞,桃花滿園,此情此景無不令人感慨。是的,劉、關、張桃園結義如今成為人們廣為流傳的佳話,他們之間的深厚友誼也無不教人感動。

讀《三國》,遙想赤壁之戰,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源遠流長的江山圖畫,魏蜀兩軍千萬精銳軍馬全副武裝,蓄勢待發,旌旗整列,軍容甚盛,黃風席捲戰場,是一場惡戰前的寂靜,戰旗搖擺,烽火連天,號角吹響,只見城門敞開,霎那間,吶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戰場上,刀光劍影,血肉橫飛,有詩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重遊,多情應笑我,早上煥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品《三國》,會從中收穫了不少為人處事的經驗,它為我前方未知的道路燃起了一盞明燈,周公瑾正值英年,素有大志,功成名就,本應度過一段美好的人生,就因嫉妒諸葛亮比自己城府深,竟生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怨言,設計欲將其陷害,最後自己反而“賠了夫人又折兵”,結果慪氣口含鮮血而終,生前所得盡失,死後不得其所,何其悲哀,它用事實警戒我要以寬厚的心懷來看待事物,接受事物,這一事例,給了我很大的啟示。

民國時期的教育家胡適曾說過:《三國演義》是一部絕好的通俗小說,在幾千年的通俗教育史上,沒有一部書比得上它的魔力。是的,這本書一直以獨特的創作方式和文化魅力吸引我去閱讀,讓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我得到深刻的感悟。

童年與三國 篇13

國一作文 ,1363字

美麗的童年像一首詩,我的詩裡,《三國演義》就是配對的歌;我的夢裡,《三國演義》就是一次想象。

第一次接觸三國演義是在遊戲裡,那時啊,我的朋友也是個熱愛三國演義的“發燒友”,來到我家就是跟我聊三國,什麼赤壁之戰啊,三顧茅廬啊,溫酒斬華雄啊……就像歷史老師一樣將這些經典告訴我,耳濡目染下,我同意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三國演義,但那時的我實在是太無知了,連書店都沒有去過,甚至不知道是做什麼的—更別說什麼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了。但我對三國的熱愛,渴望並沒有結束,被我埋在心裡,直到上了小學。

第一次在小學聽到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是在三年級,“博學之星啦,需要閱讀四大名著,要參加的跟老師報名!”四大名著?“老師,四大名著是什麼啊?”“哦,分別是《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還有《水滸傳》”三國演義?我對這四個字特別的敏感,一聽到這幾個字,我想起了關雲長,想起了溫酒斬華雄。“老師,《三國演義》在哪買啊?”“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我們的楊欣雨同學借,她已經看完了。”啊?去向我的冤家借書,沒搞錯吧?不行,一方是熱愛已久想閱讀的《三國演義》,一方是對冤家的尊嚴,到底選哪個啊?“當然是選《三國演義》啦,跟《三國演義》比,冤家之間的恩怨算得了什麼?”“你必須選擇尊嚴,《三國演義》真的有這麼重要嗎?”心中兩個聲音一直徘徊在腦海裡,沒辦法,事到如今,只能硬著頭皮試一試了!想到這,我躡手躡腳的走到冤家課桌前,輕輕地“那個,我親愛的楊欣雨同學,可否把《三國演義》借我一用?”“不行,有人借了,你走開。”“啊,求你了,我親愛的楊欣雨同學,就給我看一章,就一章!”“說好了,就一章,拿去吧。”我深怕她後悔了,一下把手掏出,快速的把《三國演義》拿到手中,讀起我最想讀的那章溫酒斬華雄。

言未畢,階下一人打撥出曰:“小將願往斬華雄人頭,獻於賬下!”眾視之,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聲如巨鍾,立於帳前。讀到此處,身為男子漢的我早已熱血沸騰,關雲長要怎樣斬華雄呢?”操教釃熱酒一杯,與關公飲了上馬。關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哇,這就是關雲長的英雄氣概,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屬於英雄的種子。

“好了,一章看好了,還我吧。”太過專心閱讀的我根本沒注意楊欣雨在監督我看完一章,“可是……再給我看一章好不好?就一章!真的就一章!”“不要。”我可以厚臉皮的不還給她,自己再看幾章,但是這就沒有誠信了,到底是還還是不還啊!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罷了,我慢慢的將手遞出去,此時心都在滴血啊,伸出去一點又退回來一點,她等不住了,一把拿走了《三國演義》,那一刻,我心彷彿停止了跳動,就像《三國演義》就是我的生命。“哎呦,你是不是傻了,你要看可以去書城啊!”嗯?書城也有《三國演義》?這無疑給我打開了新的窗戶,三國繼續在書城進行著……

三國帶著我的童年結束了,到最初的桃園三結義,到最後的司馬氏統一天下。三國的故事在我的視線中一遍遍的結束了,但是《三國演義》帶給我的道理,熱血我永遠不會忘記!

若可以做一次三國的夢,我一定會選擇那復興漢室的猛將,做一次統一天下的夢……

我讀《三國演義》 篇14

國小五年級作文 ,440字

大家都說《三國演義》是一部好書,可我一直沒讀。這個寒假爸爸非讓我讀一讀這本書,讀完之後,的確是讓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中刻畫了好幾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

在這些人物中我最敬佩的要數諸葛亮了。他是一個忠臣,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不但如此,諸葛亮還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真是一個奇才!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巧擺八陣圖,七擒七放孟獲,唱空城計,以木偶退曹魏大軍,這些都是常人所想不到的。他的聰明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

再說關羽吧。關羽一個紅臉的大將軍,也是五虎上將之首。他殺華雄,斬顏良,滅文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後來又在華容道義放曹操。他忠於故主,降漢不降曹,一得知自己兄弟的訊息,便千里萬里地去尋找。在今天關羽成了忠義的化身。

另外,曹操的混帳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周瑜的目光短淺,氣量小,都描寫得非常好。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有各的性格,故事情節也很有趣。《三國演義》真不愧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5

讀後感 ,631字

《三國演義》—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羅貫中所寫的歷史小說,這本小說的內容多為北宋以至明朝藝人所編,經羅貫中的整理和編輯後,就成了一本聞名中外的鉅著,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

書中的情節是以沒落王族劉備為主導,講述他在偶然的機會下,遇到了關羽、張飛兩位豪傑。因為志同道合,所以三人於桃園結義,故事就這樣開始,而已其後90年的晉渡江滅吳為終。其一些情節,如《借東風》、《捉放曹》都是家喻戶曉的故事,可見此書是何等的精彩,真的令人再生閱讀的念頭。

我認為書中的人物是這本小說的靈魂,主角劉、關、張三人在其漂盪中原到建立蜀國的過程中,充分表現出仁、忠、勇之典範的英雄氣概。

演義與正史的最大區別就是其真實性打了折扣。人人都說《三國演義》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的確是這樣。但是虛構,是用藝術手段進行虛構,而不是隨便哪段事實就可以拿來虛構。比如:關羽單刀赴會魯肅,史書上寫的是魯肅單刀赴會關羽。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讀過之後,稍作分析,可知這些虛構的情節,大部分是為小說描繪的一個個任務做鋪墊的。因為像正史中所說的塑造真實人物,有些情節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觀相違背。而且,作者在虛構的同時,還注意到了情節的合理性、連貫性,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總之,作者在這方面的寫作是相當成功、出色的。這些情節也表現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觀願望。

人物的描寫也很精彩,如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有不同的特點。

《三國演義》真不愧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

永遠的三國 篇16

高一作文 ,72字
永遠的三國作文1000字https://wWw.ZuoWen8.com/a/205791.html

一片忠心,一片赤誠的情誼——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7

讀後感 ,827字

《三國演義》,再次捧起這本名著,我不再只是去看那些打鬥場面,也不只是為了自己喜歡的人物而熱血沸騰。

《三國演義》是一本歷史小說,這裡面有古板的歷史,但也有三結義的熱血;這裡有令人膽寒的戰爭,但也有關羽千里走單騎的勇猛;這裡有千軍萬馬的浩大場面,也有諸葛亮一人的運籌帷幄。這本《三國演義》不僅是在寫歷史,更有作者的一腔熱血。那一腔熱血凝成了字裡行間英雄們的一片赤誠護主心。

護主,一片忠心,在這些人物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像關羽,他與劉備失散,身陷曹營卻心在漢。他為什麼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為什麼不顧一切,不被曹操的厚待所說服?因為他和劉備是結義兄弟,他更是一位忠誠的臣子。為了劉備,他當然會不顧一切,他的一片赤誠之心,使他留下了千里走單騎的佳話。再比如趙雲救阿斗,他獨自一人與曹軍抗戰,這又在歷史上寫下了一段佳話。趙雲的勇猛確實令人佩服。但他的勇猛,是為了懷中的那個孩子。阿斗,劉備的人在,他拼盡全力去保護,為什麼?因為他對劉備的忠心。他對劉備的一片赤誠,所以他會一人穿梭於萬軍之中。還有一個軍師諸葛亮,他為了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從三顧茅廬開始,臥龍諸葛亮就竭盡所能,為劉備處理一切事務,他是劉備身後最得力的幫手。劉備死後,他仍忠心於劉備的兒子阿斗,後主劉禪,最後操勞過度而亡。他本可不必如此,他本可輕鬆一些,可他忠心耿耿,令人佩服,到死他仍為蜀國操心,這樣的諸葛亮,全是因為一片忠心。

三國裡有名的臣子,哪一個不是為主君赴湯蹈火的忠臣呢?

我們沒有戰爭,我們沒有君臣之分,我們忠心的是朋友,是信任我們的人。在現實中,我們做不到赴湯蹈火,做不到像《三國演義》中那般效忠。我們要做的,能做的,只有誠信待人,誠實的對待那些信任我們的人,就是忠心了。雖然並不是君臣之間的忠誠,但意義相同,他們信任我們,我們就要竭盡所能幫助他們,這便是忠。

一片忠心,一片赤誠,這是桃園三結義;一片忠心,一片赤誠,這是諸葛亮;一片忠心,一片赤誠,這不僅是君臣,還是朋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濤盡英雄——《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1034字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簡單的開頭,卻引導我進入魏蜀吳三國當時的百年糾紛。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關羽的大義,張飛的魯莽,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自我認為,在《三國演義》這部長篇歷史小說中,人物便是它的靈魂,故事便是它的肉體。靈魂與肉體相互交織,在故事中體現人物,在人物的基礎上講述故事,二者密不可分。

說起我最喜愛的人物,是被明間不斷神化的智者—諸葛亮。他是智慧的化身,更是忠烈之臣的典範,這也是我喜歡他的一個重要原因。他為後人樹立了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榜樣。以獨特的見解,和對時事的深刻認識,又為人謹慎,成為劉備的左膀右臂。綜觀歷史長河,君與臣之間似乎總是存在微妙的權力薄膜存在,多少忠臣將士,不得善終。君怕,功高蓋主,臣怕,君生猜忌。但是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超越君臣,肝膽相照。例如,當劉備病重時,喚諸葛亮到白帝城,曾對他說“你的才華是曹丕的十倍,一頂可以安定國家,成就北伐大業。如果我的兒子劉禪可以輔佐,就輔佐他;若是他不爭氣,你就可以取而代之。”又告談他的兒子“你與丞相共事,侍奉丞相就相如父親一樣。”保君一生,能得到君主如此信任的能有幾人?而他並沒有乘人之危,沒有枉費劉備對他的信任和重託,他權利輔佐劉禪,而劉禪也恪守父訓,視諸葛亮如父,蜀國軍政大小事務,鹹決於亮。諸葛亮對劉禪的全力輔佐,已經不僅僅是一般的君臣之間的任用諸葛亮對劉禪是對已故朋友的一分責任和報答,這分責任感和完全信任留為美談。

我從來都是喜歡重情重義之人,像張昭這種貪生怕死的臣子,雖不厭惡,但不經意間會有蔑視的態度。

說道重情重義,我不得不提的便是身為五虎大將之首的關羽。他雖大意失荊州,但對劉備是百分百的忠心。

在看第一遍的時候,我對周瑜並不喜愛,認為它心胸狹窄,不可為大器。但之後才發現,他是一位智勇雙全的猛將。其實歷史中真實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得人”,“雄烈,膽略過人”,“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在其它三國的史料中,也沒有任何有關周瑜“量窄”的記載。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也對周瑜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在我之後的瞭解中發現,赤壁之戰,指揮者是周瑜,而不是諸葛亮。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有取西川的計劃,但卻被周瑜搶在了前面。按真實的歷史推斷,周瑜會有更大的作為。

《三國演義》中為我們展現出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淋漓盡致的為我們展現了當時魏蜀吳三國的分分合合。它是我的摯愛,在閱讀的同時,我可以貪婪的查閱著每一名曠世英雄的雄偉形象。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726字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假期裡書籍成了我最好的陪伴,我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開闊了眼界。每一本書都讓我收穫很多,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水滸傳》這本書。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認為所謂的名著都是枯燥無味的,但讀完以後我的這種觀點都被改變了。

整部水滸傳,主要是講了在北宋末年,高俅弄權,整個朝廷奸臣當道。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漢被逼無奈反上梁山。後來受朝廷招安,在出兵征討方臘時死傷過半,最後不幸起義失敗。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水滸傳》中的“義”這個字。什麼是“義”?為朋友兩肋插刀,為兄弟赴湯蹈火,這便是義。在《水滸傳》中,一百零八漢就講究“義”這個字。一百零八漢各為兄弟,為兄弟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辭。可在現實社會中,有幾個人能做得到呢?在困難面前,又有幾個人會舍自己利益保別人平安呢?在一些人眼中,利益是遠遠大於情義的,因為在他們的世界中,早已沒有了義的存在。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衝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傢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捨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我也要用我的雙手為祖國建設出一分力,帶著一顆正義的心去做好事善事,即使我的力量很小,但是不論怎樣我也要遵守“義”這個字!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735字

三國時代戰亂不斷。又奸詐褻權的奸雄、有以仁德治民的明君、有少年大志十五而立的君主。這樣精彩的時期我們不能穿越時空到達。但我們卻能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體會其中的韻味。

這部小說,是我國最早的的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生動的寫出了漢末到晉初這一歷史時期曹魏、蜀漢、孫吳三個封建統治集團間政治、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複雜鬥爭。揭露了社會的黑暗與腐朽,譴責了統治階級的殘暴與奸詐,反映了人民在動亂的苦難和明君仁政的願望。

小說中的曹操是一個奸詐的人,但也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政治家。從只有一點點家族子弟,發展成稱霸一方的梟雄,不得不佩服他的膽識和智謀。但曹操頁不能說是一個十足的壞人。因為三國中並沒有絕對的明君。蜀國大將關羽不是曾在曹操帳下嗎?當關羽要回蜀國時曹操也並沒有強行挽留他。他曾說過:“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一般的人一定會說:寧肯天下人都對不起我,不可以我對不起天下人。但這些人做的往往都是和曹操一樣的勾當,只有曹操敢坦率的說了這話。曹操誰然奸詐,但奸詐裡面也有坦誠,他至少敢把奸詐的話公開說出來,他是真小人不是偽君子。

還有一個角色我非常喜歡。這個角色就是孫權,孫權的父親才討伐董卓後被荊州劉表的伏兵射殺。他的哥哥也在他15歲時遭到了暗殺。孫權年僅15歲便臨危受命穩固江東。孫權是一個愛喝酒的人,酒喝多了會耽誤大事。但孫權有個特點,能虛心聽取別人的勸說。這樣的一位君主卻沒有得到最終的勝利這是讓人痛心的。但也說明了三國時代的人才之多。曹操曾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豚犬耳!這並不是沒有道理孫權幼兒時便有過人的膽識和智謀。

這本書寫出的事情嗎,人物都耐人尋味,讀懂其精髓的人,必將懂得許多人生中的道理。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讀懂了三國便懂得了一份才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