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撕”成碎片相關作文20篇
當書籍被撕成碎片 篇1
當書籍被撕成碎片作文 ,864字在資訊化浪潮的席捲之下,碎片化正在逐步瓦解我們的生活。而閱讀,亦未能倖免。微信上鋪天蓋地的軟文、炙手可熱的網路小說,無不宣告著碎片化閱讀時代的來臨。當書籍被撕成碎片,閱讀又將何去何從?
碎片化的形式,決定了閱讀的深度趨於淺薄。很難想象,在動盪嘈雜、充斥著汗臭的車廂內,能逐字品味《紅樓夢》;或者在一隻耳朵聽著會議或講座時,能靜心領會《戰爭與和平》。深度的閱讀和思考,似乎註定屬於一張椅、一杯茶、一個下午、一份閒情。匆匆上班路上,誰有心思去咀嚼精微的意蘊、求索生命的謎題?還不如點開一篇心靈雞湯,笑一笑放鬆身心,順便給疲憊的一天打點虛無的雞血。
碎片化的閱讀的另一特點在於趣味性和刺激性。相比於嚴肅而略顯枯燥的經典文學,網路小說之所以受年輕人歡迎,就在於集中了奇幻、愛情、權謀等博人眼球的元素,緊張刺激的情節架構、俏皮通俗的流行語言,無不帶給讀者欲罷不能、驚險刺激的閱讀體驗。換句話說,傳統文學的創作往往滲透了作者反映、探討某些巨集大命題的意旨,而網路文學的唯一意圖就是吸引讀者,好比經驗豐富的按摩師,摸準了又痛又癢的穴位下手,怎能不叫人舒適暢快?但究竟這樣的閱讀能給人多少營養,恐怕難說。
碎片化閱讀呈現深度淺、口味重的趨勢,一方面是因為快節奏生活使人心浮躁、急功近利,另一方面也是資訊的飽和所致。古有《黃生借書說》提出“書非借不能讀也”,正是借書時惶惶不安的心情使書顯得彌足珍貴,讀得更專注。直到文革時書本極度匱乏的年代,連地上撿到說明書都要仔細研讀,偶爾冒著生命危險偷渡一本小說,那非得翻爛了不可。但如今,網際網路上的資訊應有盡有乃至氾濫成災,手指輕觸即可獲得,人們便麻木了,失卻了對文字、對知識的虔敬和渴求,於是閱讀日漸喪失了其審美和思考的高階功能,而淪為娛樂的附庸。就好像大腹便便、打著飽嗝的富人,哪會駐足於玉米番薯、青菜稀粥呢?可是成堆的甜點、油膩的烤肉,能吃出一個健康豐足的靈魂嗎?
當碎片化吞噬了深度閱讀,這樣的人是無知的,這樣的社會是無根基的。如何在這個碎片時代儘可能還原閱讀的真諦,是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的命題。
書,被“撕”成碎片 篇2
書,被“撕”成碎片作 ,905字現代科技發展自然快得沒話說。從錢包裡的現金,到手機裡的支付寶;從電腦上的辦公,到平板電腦上的便捷辦公,我們的生活頻率和效率在飛快地上升著。但閱讀,是否也在這不停向前的洪流中淹沒了呢。
你可曾注意到,你的閱讀時間和質量正一天天地減少。碎片化的生活,也就是被高速前進的便捷的科技所衝散的,你原本的生活。現在的環境,如何做到好好地讀一本書,靜靜地看完呢?剛翻開書,電話響了,你媽媽提醒你加點衣服;掛掉電話,沒翻幾頁,正入神時同事又打來電話交流工作;應付完又拿起書—到站了,該下車上班了。
原本一整塊的讀書時間,一整塊的工作,娛樂,休息時間等。這幾塊“大冰山”在不斷的作用力下衝散,互相混合在一起,分不清你是你我是我。就像一碗粥,舀一勺,紅棗、花生、枸杞,什麼都有,吃在嘴裡沒有品嚐到特別的風味就全吞了下去,也勉強好吃。
碎片化的閱讀,遠沒有一本正經地讀書來得有效。一篇文章,一個情節看到一半時被迫放到一邊,讀書的暢快不能全部體會到自不用說。而最致命的是,這種中斷式閱讀,也把作者寫在書中的思想一刀兩斷,不知飛到何處去了。這種閱讀的效果就和在手機上看流行網路小說一樣,沒有太多的營養可吸收,反而像在浪費時間。
碎片化閱讀不僅將書本身撕成碎片,還對書營造的環境也造成了破壞。
當一句話中的漢字們被劈成多塊,你表面上很難辨認出它本來代表的意思,而且可能連整句話的理解都出了問題。這樣的語句越多,你對這本書的理解也就越少。而那些暗藏在文字中的的資訊就永遠暗藏在了那裡。在這樣的情況下看書,彷彿像喝白開水,嚥下去一點味道沒有,也沒有回味的餘地。因此,你本來在書中想要找到和應該找到的東西不見了,這種閱讀的環境也會被破壞。
從閱讀再去審視我們的生活,那碎片化似乎在加速我們生活的同時也在消磨他們,一直消磨到只剩下效率,那未免過於單調。
“未審視過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蘇格拉底曾說過那麼一句話。在你的生活被打碎,壓碎,加速時,你有好好審視過它嗎?朋友們,書被撕碎了,再買一本,不貴。但生活不是這樣,當它被分解得支離破碎時,你再也得不到原本完整的生活了。所以,是否要讓當今碎片化的社會撕碎我們的生活,這值得我們去反思。
被“撕”成碎片 篇3
被“撕”成碎片作文9 ,905字現代科技發展自然快得沒話說。從錢包裡的現金,到手機裡的支付寶;從電腦上的辦公,到平板電腦上的便捷辦公,我們的生活頻率和效率在飛快地上升著。但閱讀,是否也在這不停向前的洪流中淹沒了呢。
你可曾注意到,你的閱讀時間和質量正一天天地減少。碎片化的生活,也就是被高速前進的便捷的科技所衝散的,你原本的生活。現在的環境,如何做到好好地讀一本書,靜靜地看完呢?剛翻開書,電話響了,你媽媽提醒你加點衣服;掛掉電話,沒翻幾頁,正入神時同事又打來電話交流工作;應付完又拿起書—到站了,該下車上班了。
原本一整塊的讀書時間,一整塊的工作,娛樂,休息時間等。這幾塊“大冰山”在不斷的作用力下衝散,互相混合在一起,分不清你是你我是我。就像一碗粥,舀一勺,紅棗、花生、枸杞,什麼都有,吃在嘴裡沒有品嚐到特別的風味就全吞了下去,也勉強好吃。
碎片化的閱讀,遠沒有一本正經地讀書來得有效。一篇文章,一個情節看到一半時被迫放到一邊,讀書的暢快不能全部體會到自不用說。而最致命的是,這種中斷式閱讀,也把作者寫在書中的思想一刀兩斷,不知飛到何處去了。這種閱讀的效果就和在手機上看流行網路小說一樣,沒有太多的營養可吸收,反而像在浪費時間。
碎片化閱讀不僅將書本身撕成碎片,還對書營造的環境也造成了破壞。
當一句話中的漢字們被劈成多塊,你表面上很難辨認出它本來代表的意思,而且可能連整句話的理解都出了問題。這樣的語句越多,你對這本書的理解也就越少。而那些暗藏在文字中的的資訊就永遠暗藏在了那裡。在這樣的情況下看書,彷彿像喝白開水,嚥下去一點味道沒有,也沒有回味的餘地。因此,你本來在書中想要找到和應該找到的東西不見了,這種閱讀的環境也會被破壞。
從閱讀再去審視我們的生活,那碎片化似乎在加速我們生活的同時也在消磨他們,一直消磨到只剩下效率,那未免過於單調。
“未審視過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蘇格拉底曾說過那麼一句話。在你的生活被打碎,壓碎,加速時,你有好好審視過它嗎?朋友們,書被撕碎了,再買一本,不貴。但生活不是這樣,當它被分解得支離破碎時,你再也得不到原本完整的生活了。所以,是否要讓當今碎片化的社會撕碎我們的生活,這值得我們去反思。
被打成碎片的生活 篇4
被打成碎片的生活作文 ,767字在如今這個快節奏、快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時間像被打成碎片一般不完整,大家都懂得利用碎片化這個道理,天下莫不知,但莫能行。如何合理使碎片化生活變得更精緻、更充實,就成了當今重要的問題。
現在大部分人都會用電子產品把時間填滿,地鐵上、隊伍裡,甚至連人行道上隨處可見低頭族。刷一次朋友圈、看一條推送、發一條微博,我們的確在碎片化閱讀。但這些文章的質量如何?我們從中獲取了多少有價值的知識?這只不過是一種“我沒有浪費時間”的自我欺騙罷了。與其這樣,還不如放空大腦讓自己得到更好的休息,或是思考一下接下去的規劃,也絕對比看一篇諸如“如何更有做事的動力”的文章有用。
雖然我不支援用碎片時間去看雞湯文,但若要進行一些有意義的閱讀還是很好的。一本龍應臺的《目送》14萬字,按正常人閱讀時間要200分鐘可以完成,一次性的200分鐘對我們來說有些奢侈,但拆分成20個十分鐘呢?一天抽出十分鐘的碎片化時間來閱讀,不到一個月就能讀完一本書。這樣來算,用碎片化時間去背單詞、看報告等也是十分有效的。
誠然,以上那種已是非常好的利用時間的方法。不過對於一些成功人士來說,還有更好的辦法。扎克伯格等人每天早上6點起床,跑步、回家吃飯、閱讀、上班,他們會較少讓自己的生活被打成碎片,儘量把它們拼在一起。排隊人多,就錯過高峰期;需要等待,就提前預定。把碎片拼成整塊,這樣的效率便大大提升。
此外,其他領域的碎片化也逃不出這三種情況。比如碎片化購物,淘寶、京東等客戶端,就給人們提供了碎片化服務。但那種漫無目的的、一逛一小時的就屬於碎片化最差的利用;有目的的搜尋,快速解決問題的是碎片化較優的利用。最好的方法,莫過於把幾十次逛淘寶的時間拼在一起,出去購物半天,把需要的都一次性買齊,這才是最高效的舉動。
在被打成碎片的生活中,讓我們更好地去利用碎片,活出更有效率的生活。
當生活從整體變成碎片 篇5
當生活從整體變成碎片 ,975字在科學如此發展的今天,我們的課餘生活也漸漸地豐富起來。特別是自從手機智慧化以後,我們越來越樂於將目光停留於那小小的方寸螢幕之上。雖然我們方便了許多,但是我們的生活也因此從整體變成了碎片,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社交……
於公於私,手機已經成為我們生活必不可少的東西……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在地鐵上驀地一抬頭,我們就能看到無數的“低頭族”們。而他們用手機做的最多的事,便是閱讀。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手機已經成為了我們用來閱讀的主要工具。它便於攜帶且儲存量大,帶著它就像帶上了整個世界。
但這並不代表紙質閱讀將會失去意義。試著捫心自問,我們有多久沒有好好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靜靜地摸著書頁,跟隨者作者遨遊於他的思想之海了呢?深邃的思想來源於生活的積澱,我們是否能指望那拼湊而成的片段能夠造就它呢?為了配合我們快節奏、不愛深度思考的時代特徵,“快餐文學”在由此應運而生,但這是否代表我們再也不需要那些所謂的“正餐”了呢?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碎片的閱讀將會成就淺薄的思考。若是我們的思想缺少時間的洗練,甚至當我們不再花時間去思考,那時我們將只會是一根易折的蘆葦,我們將只會是一具衣架。海明威將其出版作品修改到最後一分鐘,賈島“推敲”的佳話流傳至今……失去了人類引以為傲的思想,我們與被我們所支配的家畜們又有什麼分別呢?
碎片化的社交也讓我們之間的關係不像以前一樣和諧。
我們盯著手機,回覆著每一條朋友傳來的訊息,我們認為自己已然達到了“耳聽六路、視通八方”的境界。但我們必須承認,網路將人與人的距離拉得近了,卻又將心與心的距離推得遠遠的。我們不再體會到捧著一封滿溢真心的來信所帶來的震動,我們不再強求與朋友面對面共享彼此的美好時光。當社交變為螢幕裡的幾句俏皮話,我們回憶彼此的點滴,腦海裡的是當年的嬉笑追逐,還是如今的各類“表情包”?或許我們漸漸的也從無事不說,而演變成了無“事”不說。從最好的朋友到最熟悉的陌生人,科技的發展帶給了我們更好的物質生活,但也讓我們的人際關係變的越來越狹窄。
生活像一個圓,以前我們將它分成幾份來過一天的生活。現在,我們又將這幾份分成了無數的小塊,或許將這些時間拼起來是和原來的時間一樣甚至更多,可是效果卻沒以前的高。碎片化的影響因為才開始,還並不是很顯著,我們更應該在其沒造成更大的影響時,我們自身就去改變因碎片化而造成的惡習。
被網路碎片化的閱讀 篇6
被網路碎片化的閱讀作 ,1073字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全球科技文化的發展逐漸進入快車道,尤其是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它的依賴越來越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網際網路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作為生活在現代大都市的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如果哪一天沒有網路,手機,電腦,那將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景……他們還會正常的學習、閱讀、工作嗎?
每天除了睡覺,吃早飯時、坐地鐵時、走在路上甚至上洗手間時,任何空餘時間我們都會看看手機,於是網路、手機、電腦已經從簡單的通訊、學習工具變成我們生活的必需品。現如今,人們好像已不太愛看傳統意義上的書籍了,取而代之的是鋪天蓋地的網路小說,這種小說的特點是章節多,每章的內容短,語言簡單,內容粗俗!錯字別字隨處可見,就像一小片、一小片碎紙充斥著整個網路閱讀時光,而那些正統意義上的小說,諸如四大名著、獲得矛盾文學獎、甚至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卻默默地躺在書店的某個角落裡很少有人去關注!也難怪,如今一切都是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使得人們好像已經習慣那些快餐文化,沒有太多的精力去細細品味那些似乎是高、大、上的精品文學!人們的日常閱讀也好像只能藉助於網路,沉醉在碎片化的網路閱讀中!
網路就像一把鋸子把我們的學習、生活硬生生鋸得一地雞毛,變成碎片化,在工作或學習的間隙,我們總習慣於拿出手機毫無目的地看一看,結果,有時我們乘地鐵乘過了站,工作出了差錯……今天我要說的是碎片化的閱讀就是用電子產品看書,消磨時光,這種閱讀可能會導致閱讀模式不完整,斷斷續續,因為全靠網路支援,有時網路中斷會造成閱讀障礙,長此以往,可能會導致人們形成焦慮、缺少思考的壞毛病。這一點,我們的鄰國日本,卻可能不是這樣的,去過那裡旅遊,乘過日本公共交通的遊客,肯定會看到,在地鐵,車站,廣場等一些地方,有相當比例的年輕人並不是都在看手機、電腦,而是在看書,據有關媒體報道,這些日本青年閱讀的書是傳統意義上的書籍,儘管日本的網際網路技術可能比我們國家還要發達!但他們好像並未中網際網路的“毒”,我爺爺曾給我看過《新民晚報》上一張新聞照片,好像在火車站,一位老大爺面對一長串坐在街邊石凳上,全神貫注,人手一隻手機的年輕人,好奇地問:你們在幹嗎?回答說:在看手機!老大爺一臉的迷惑:手機有啥看的!照片畫面令人發笑,我當時也覺得很有趣!可如今想起來,卻有許多新的想法。
我覺得碎片化的網路閱讀容易造成人們知識的片面性,因為網路上的各種新聞、小說大多未經嚴格稽核,良莠不齊,有時觀點不一定正確,容易使人養成煩躁,急功近利不良嗜好。我們應該踏踏實實多花點時間在書面閱讀上,才能慢慢擺脫這種所謂的網路碎片化的閱讀怪圈。
分割成碎片 篇7
分割成碎片作文700 ,727字時間,是有限的,你總會用它來做些有意思的事情。但是總有些雜事會把你的生活規律打亂。
令人愜意的奶茶,加上空調不時送出的涼風,閱讀著《天龍八部》,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舒適的?正看到蕭峰大鬧聚賢莊那驚心動魄的一幕,忽然,電話響了。我不情願的抓起電話,只聽“喂,請問XXX的房子要……”我一聽是推銷的人,就急忙掛掉電話。我可不想和他閒聊下去浪費我看書的時間。
看到蕭峰到雁門關看到遺文被擦光的時候,表弟又來找我:“聰哥哥,陪我下樓玩好不好?”“快去好好學習吧,你作業還沒做完!”“我媽媽答應我可以下去玩的,而且你也要下去,不然我把你的書撕掉!”就這樣在他的威逼之下,我只好陪他玩六七歲小孩的東西。估計又要浪費幾十分鐘的看書時間。
他先歡喜的抱著球跑下樓,我才慢悠悠的走下去。到了操場,我看見他的同學在那踢他的足球,可他卻膽小的連球都不敢碰!那他為什麼要下來玩呢?難道是助人為樂?不可能,他這麼精明的人,是絕對不會做這種事情的。問了他,才知道他只是想看別人踢球。浪費這時間幹嘛呢!
天漸漸暗了下來,小區門前的路燈時而亮時而滅。
回到家,吃完飯,我繼續看書。看了約莫十五分鐘,小學同學又發微信給我了:“QQ王者榮耀開不開黑?”“不開不開,這時間點了,打的話肯定遇到小學生,況且我已經玩過了。”我沒好氣的回覆,這時候我表弟又拿著手機來了:“哥哥,我不會玩,幫我搶幾個人頭!”無奈,只好放棄讀書,幫他“廝殺”一番。雖然遊戲也會使人感到快樂,但遠不如讀書給你的快樂。
就這樣忙到八點半,我居然連四個章節都沒有看到。街上的路燈還在一閃一滅,彷彿在為我為看到書感到悲哀。
一天就這樣過去了,我,沒做完自己想做的事。也許這就是我的生活—被分割了的生活,碎片化的生活。
拒絕被手機碎片化的世界 篇8
拒絕被手機碎片化的世 ,753字在21世紀,人們總是覺得時間真的太少太少。一天中,除了睡覺,吃飯,工作或學習之外,甚至擠不出一點點時間來做別的事情。殊不知,很多碎片化的時間都是被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親手一點點浪費掉的。
人們在這繁華喧鬧、燈紅酒綠的世界中,很容易被周圍的事物所誘惑。譬如,在專心做作業時手機裡忽然跳出的一條無聊新聞,又譬如,在認真工作時電腦上忽然蹦出的一些白水資訊,都會讓人們受到誘惑,分散注意力,接著翻看起來。看完以後,又“順便”看一下微信,刷一下朋友圈,和朋友聊一聊……等你放下手機,看一眼時間,才發現在不知不覺中,十分鐘已經過去了。就這樣,在一次又一次的“看一會兒不要緊”的心理安慰下,碎片化的時間一點點溜走了。週末時本想安安靜靜看本書,一旁的手機卻“叮—”地想起,把我喚醒了,身不由己的開啟手機,回覆訊息,看看漫畫小說。好不容易才放下手機。
有些人渾然不知,自己已經被碎片化生活所奴役。有些人以為自己在有效利用時間,殊不知,這浪費了你無數時間,還使你患上各種“低頭族”疾病:近視眼、頸椎病……
然而,如果你好好地充分利用這些碎片化的時間,也可以“變廢為寶”。舉個例子吧,你做完了作業,可是離睡覺還有一會兒時間,你會幹什麼?我想,不少同學會看會兒手機、刷刷朋友圈之類的。可是這些碎片化時間,為何不利用起來,看看課本,背背書呢?這種“碎片化時間”實際上很多,比如上學的路上,吃早飯的時候。如果利用起每一分鐘,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針,水滴為什麼不能穿石呢?
在電子科技飛快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被粉碎成大大小小的碎片,社交、購物、閱讀、學習、工作等等,方方面面都被粉碎了,不用一下子全部完成,可以零零散散地做,更加便捷。
把時間“碎片化”有利,也有弊,我們可以把“碎片化的時間”一點點利用起來,做碎片化生活的主人!
當生活被網路碎片化 篇9
當生活被網路碎片化作 ,1401字網際網路在全球的普及,正在慢慢使得我們的生活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越來越多的閒暇時間被網際網路“入侵”。網際網路好似一個粉碎機,正將我們的時間一點一點的變得碎片化。
讓我們來舉個見怪不怪的例子,就舉例絕大多數人一天的生活。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射到了他寶貝的手機上,是他起床的信念不是朝氣滿滿的一天的生活,而是他朋友圈裡有趣的事情和微博裡明星的動態,各種各樣的軟體簽到。匆匆擠上地鐵,他又掏出手機,抓緊這一點點的時間登上網路或者遊戲,讓人們知道他的存在。午休時,他開啟外賣軟體,點完外賣還不忘拍照炫耀或是裝可憐,吃了幾口便扔進垃圾桶,繼續工作;如果中午和同事一起吃午飯,就看到幾個人全在低頭看手機這一幕場景。有人習慣有規劃的擬定好計劃表,但實際上有多少是真正做到的,根本沒有留出多少休息的時間。晚上回到家,準備洗漱休息,明明很累的他像做任務一般看一看自己今天走了多少路,做了多少工作,吃得是否健康,最後登入一下游戲領取一些獎勵,睡前配上一句“晚安”,便結束了這尋常的一天。這樣的一天是充實的一天嗎?我的回答是:是的,並沒有閒到發慌的時間段。但這樣的一天是快樂的一天嗎?我的回答就變得猶猶豫豫不能肯定。
現在的人們崇尚快節奏的生活,不能否定網路不是我們的好幫手,但它也在潛移默化之中榨乾了令人享受的慢生活。
暑假剛開始的時候,我與同學相約去上海書城淘書,同學們紛紛拒絕了,我以為他們都忙著上課沒有空,而我的好友卻道出了實情:現在電子書的大量普及早已做到了讓人足不出戶享受書籍,軟體商放上了書籍的封面,還可以免費閱讀前幾頁的內容,價格也很親民,這樣方便經濟的閱讀方式受到了許多人的追捧,軟體還會定期提醒人們讀書,讀完書之後會有獎勵和讀書量的排行或者依照閱讀愛好推薦可能喜歡的好書。這樣的閱讀模式固然可以減少逛書城的時間,還不佔用家裡的空間,不想看就可以關掉軟體,很自由,但是我覺得這樣的閱讀方式並沒有達到閱讀的效果,閱讀應該是一個讓人快樂的事情,我們不是為了讀而讀,這是發自內心的喜愛,能讓我們親身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作者的心情。走進圖書館裡,有的是安靜的氛圍和撲面而來書卷味;坐在角落的小桌子上,手捧美文,配上一杯暖暖的咖啡,有的是心馳神往的意境,好友一起交換書籍,抒發自己的心得,有的是腹中的墨水氣味兒和友誼,這些都是冰冷的電子書無法比擬的。
如果說讀電子書和讀紙質書之間的對比還不具有代表性,那我覺得逛街和逛網商會更有說服力。
小學的時候為了表演,老師要求我們購置黑皮鞋,為了圖方便,我和媽媽在網上選購黑皮鞋,不一會兒我們便找到了心儀的鞋子。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買回來的黑皮鞋不僅有些小,還十分磨腳,穿了一天後我的腳後跟被磨破,十分的疼,過了一個星期才好。我們聯絡賣家希望可以退換,而賣家十分惡劣的拒絕了,給完差評之後賣家又氣勢洶洶的來罵街,這件事情弄得我和媽媽在生氣之餘又十分的無奈。仔細一想,這樣的購物又有什麼意義呢,它遠不如和爸爸媽媽或者好閨蜜去實體店裡和好心的店員聊聊天,聽聽他們的意見,讓他們推薦適合的東西,自己試一試覺得行就買下來,心滿意足的走進餐館吃頓飯休息一會兒,然後滿載而歸的地回家。何必圖著一點點的方便去讓自己受氣呢?
放慢腳步,不要讓網路變為生活中的粉碎機,碎片化生活中的一切。而讓它變為五彩的畫筆,裝點自己的生活;而讓它變為精美的包裝,提升生活的質量。
讓我們去擁抱真正美好的生活吧!
遇上被外賣碎片化的飲食 篇10
遇上被外賣碎片化的飲 ,882字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誰沒有過點外賣的經歷呢?媽媽陪我上輔導課,飢腸轆轆地回到家,看著冷清的廚房,那就外賣吧;爸爸加班,家裡停水,冰箱裡沒有原材料了,嘴饞了但又懶得出門,等等原因,都是大大小小點外賣的理由,於是,一家人團聚,一桌豐盛的晚餐成了奢望,我們慢慢習慣上了三天兩頭被外賣碎片化的飲食。
不得不說,外賣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在偷懶的日子裡,沒有四菜一湯,即使只是零碎的晚餐,那也能將就,甚至有時還能感到愜意。媽媽不用在炎熱的夏天或寒冷的冬日為一頓飯而在廚房裡奮鬥、我們不用下館子排隊苦苦等座位,在手機上輕鬆簡單地點一點,然後坐在沙發前舒舒服服地聽著歌兒刷著手機,外賣小哥就會像聖誕老人一樣,飛速地將一盒飯菜送到我們的家門口。
不過外賣小哥真的是聖誕老人嗎?他們可不是趕著雪橇來的,馬路上到處可見騎著模託車飛馳而過的外賣小哥,他們為了在預定的時間趕到,闖紅燈,急速轉彎,有時還在機動道與車輛同行,這可是大大的交通隱患呀,據說上海的交通事故中40%是外賣小哥在送外賣途中發生的事故。外賣讓我們從原來家庭化的餐飲,變成碎片化了的在交通道路上流動的食品。
另外,由於網上的商家太多太散亂,缺乏衛生監管,外賣飲食存在了大量的衛生安全隱患,外賣的食品可能來自於一個環境髒亂差的出租屋,還有可能使用過期材料,導致人們食物中毒,在酷暑中外賣一個蛋糕,送的過程中缺乏冷藏裝置,不一會兒就壞了。
外賣最嚴重的危害在於對環境的汙染。一份外賣就產生出一個塑料袋和塑料餐盒,假如說全上海每個人都在今天點一份外賣,這個世界上就會憑空多出先兩千多萬個塑料袋和餐盒。
在沒有外賣的日子裡,一家人可以歡聚一堂在家裡一起享受自己做的美味,有媽媽親手做的包子,有全家人一起包的餃子,還有爸爸的拿手好菜蔥姜炒螃蟹,即使我在屋裡做作業都能聞到廚房裡飄出的香味,而現在經常草率地被一聲門鈴叮咚響,一份外賣比薩或者一碗外賣蛋炒飯替代了,原有滿滿幸福的儀式感也被這大大小小零零散散的外賣盒子破壞了。
外賣,就是一種碎片化的飲食方式,給人帶來便利和享受的同時,也給我們的環境和生活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
成為不被碎片化的完整個體 篇11
成為不被碎片化的完整 ,877字在移動網際網路和社會經濟不斷髮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從原來的整體化逐漸變得碎片化。
所謂碎片化生活,即是當下人們沒有完整的時間去專注於某件事,時間多是被切割成了零散的碎片,拼湊成了生活。如學習被網路碎片化,每當遇到難題無法解答時,停下來有搜尋引擎查詢一下,幾分鐘便可得到解答;如閱讀被新型媒體碎片化,現在人們多半不會完整地去閱讀一本紙質書籍,而會選擇手機上下個軟體看看電子書,或者乾脆通過電視節目和微博新聞獲取一些所謂的閱讀食糧;如人際交往被碎片化,親朋好友非常忙碌時,用社交軟體打個招呼聊聊天,也可藉此擴充套件人脈,尋到更多不同地域但有相同愛好的網友,加個群,顯得熱鬧非凡。
這種碎片化生活產生的原因,是因為在社會迅速發展進步時,各個領域,尤其是資訊科技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人們獲取資訊的方式和數量大大增加,操作也更便利,使得人們熱衷於將時間碎片化,然後分給這些資訊媒介。
這是科技進步的表現,誠然。但同時也發現了逐漸碎片化的生活所帶來的弊端。當你學習時偏愛於便利的網路,雖得到了答案,卻使我們失去了獨立思考和追求智慧與知識的本領。當我們用電子產品閱讀時,似乎是更快捷,卻漸漸失去了耐性和冷靜品味思考書籍深意的心態,我們的認知逐漸變得淺顯。當我們沉迷於網路社交時,看似與朋友在網上交流頻繁,但很少見面的現實也阻礙了大家表達交際能力的發展,越來越多冷冰冰的文字也體現了越來越淡的真情實感。而很多所謂的同好圈,你也不過就是旁觀,多數處於休眠狀態。
生活的碎片化使得我們的各種思維方式也易變得碎片化。但這樣消極的方面若能有所轉化,反而倒會更好地掌握生活。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工作學習,即充分利用可能被忽視的小時間。如在等車時背背單詞,在午休時預習一篇課文,在放學路上看看新聞都是不錯的安排,還可以給自己設目標,先集中精力不要把時間粉碎地去專注於某件正事,過半小時左右休息下轉移精力,再繼續投入,此後延長專注的時間,這樣生活碎片化的程度就會降低。
因此在當今世界無可避免的發展趨勢下,如何掌握和規劃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做一個在碎片化生活中不被碎片化的完整個體!
生活被切成了碎片 篇12
生活被切成了碎片作文 ,929字生活被切成了碎片…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手機,電腦,電視機這些已經司空見慣的東西早已在不知不覺中闖入了我們生活。也正是因為有了它們的存在,我們的生活才會被他們切成了一片片的碎片,成為了碎片化的生活。
其實仔細想一想,一天下來,好多事情都因為手機這類電子產品而打斷,結果導致明明可以很快完成的一件事情要拖至好久甚至一天。我想,這種事情估計不是隻發生在我一個人身上吧。
一大清早,就聽見手機微信裡傳來的“嘟嘟”聲,睡意朦朧的開啟微信,就看見戲劇社的微信群中的社員在聊天,看完聊天記錄,原本還想繼續睡覺的我卻神智清醒,睡意全無。瞧,一大清早的睡眠就被電子產品切成了碎片!
來到了書桌臺上,面對著堆成小山的各種作業,心中暗暗的嘆了一口氣,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投入作業。不一會兒,手機通知鈴聲又響了起來,我想肯定不是QQ就是微信,打開了手機,是好朋友發過來的訊息,想問我一些作業。因為想著堆成山的作業,就不要睬他們了吧。心中雖然是這麼想的,但是手機真的是有這巨大無比的魔力啊,我的手還是非常“誠實”地打起了字。這一回答可就一發不可收拾了,看看朋友圈吧,哇,他有出去玩了,給他點個贊吧!再看看QQ空間,這個連結裡的小貓好可愛啊!再刷一刷微博吧,天啊,這款手帳本太美了……放下手機,抬頭一看時間,心中一驚,原來已經過去那麼長時間了,再看看“小山”,紋絲不動,我又不得不抓起筆,奮力地寫起作業。
“叮鈴鈴”一陣清脆的手機鈴聲又響了起來,本來就因為好多作業而心情不好的我又因為這個電話而惱怒起來,一看,竟然是騷擾電話,我氣得將手機往床上一扔,坐在椅子上發呆,許久,才重新動起筆來。唉~又一塊碎片落地。
十點半了…我才剛做完作業,碎片化的一天生活又結束了,我拖著疲憊的身子上了床,躺在床上,心中想想,如果今天早上沒有群裡的訊息打斷我的睡眠,如果同學問我問題我沒有回覆,說不定我也不用做到那麼晚。
這樣子的碎片化生活其實是不可避免的,每一個人都會有這樣的生活。把這些碎片拼起來,就是一個個連貫的故事。但是生活在這個時代,想要過一個連貫的生活其實還是有一點難度的。但是如果我能夠儘量的減少碎片的數量,我想,這個是可能的!
這就是我們的生活—碎片化的生活!
將碎片湊成拼圖 篇13
將碎片湊成拼圖作文9 ,986字過去,我們能夠接收到的資訊有限。而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我們接觸資訊的渠道越來越多,也因此對洶湧而來的眾多資訊有了選擇的權利。在篩選資訊的時候,每個人截然不同的偏好造成了不同興趣群體的形成,而這樣的“消費者細分、媒介小眾化”,便是所謂的資訊“碎片化”。
“碎片化”已經成為了傳播領域不可扭轉的發展趨勢,而任何新事物的流行都必然源於其獨特的優勢—這樣的優勢顯而易見:碎片化所帶來的“個性化”讓知識的傳播和獲取更高效。對於資訊接受者來說,如果將每個人的知識體系比作一整幅拼圖,碎片化無疑大大縮短了尋找每片拼圖的時間,不同新聞app的“個性化訂閱”便是最好的體現;對於資訊傳播者,也就是拼圖的製造者來說,碎片化能讓拼圖快速傳遞給最需要它的使用者,例如淘寶就會分析使用者瀏覽商品的記錄以推送其可能需要的商品,既帶給使用者方便又提高商品銷量。
另一方面,碎片化的過程也有其弊端。首當其衝的,是“個性化”作為優勢的同時也是一種劣勢。碎片化是對資訊消費者口味的迎合,但是“我喜歡的”和“我需要的”往往並不等價,一旦使用者只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很有可能會錯過資訊“必需品”的獲取。在使用微博的過程中,我便發現,如果我只瀏覽自己自定義分組中的資訊,那麼我的認知將會被影視資訊、八卦娛樂充斥,而與社會議題熱點隔絕。而一張由娛樂八卦拼湊而成的拼圖,絕對不應是我的人生拼圖該有的樣子。另一個缺陷則是,習慣於接受拼圖碎片的我們,很可能將慢慢喪失將其拼湊完整的能力。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便質疑道,當製作新聞節目的奧義成為“越短越好;避免複雜;無需精妙含義”,這樣稍縱即逝的碎片化輸出會阻礙資訊的獲取,讓觀眾逐漸喪失思辨能力和全域性觀。
那麼,身處碎片化時代的我們,究竟該要如何去利除弊、拼好自己的“知識拼圖”呢?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被資訊的“私人定製”寵壞。例如,在利用微博關注我所感興趣的資訊之餘,我會跳出自己的舒適圈通過其他渠道關注社會熱點,汲取那些我並不喜歡、但是有必要了解的資訊。與此同時,我們需要將碎片化的知識系統化,定期將碎片整理歸類,找到每片拼圖在整體中的位置,以此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拼圖。
資訊的碎片化有利也有弊,但我們已經沒有了對它說“不”的機會。因此,我們只有善用碎片化時代豐富的知識來源,學會將碎片拼湊成體系,形成越來越廣闊、豐富的人生拼圖。
莫讓整體被碎片解構 篇14
莫讓整體被碎片解構作 ,1357字“碎片化”在如今早已是個屢見不鮮的話題,社會、政治、經濟各個領域無時無刻不在討論與之相關聯的問題:資訊碎片化、閱讀碎片化、社交關係碎片化……的確,當下社會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由無數個不同形式的“碎片”拼湊而成,我們的時間是碎片式的,學習是碎片式的,甚至在公共領域發表意見,也是藉由“碎片”的載體—社交媒體達成的。在這樣一個不可避免的大趨勢背後,自然也有批判的聲音不絕於耳。對於“碎片化”的利弊,我認為應當理性看待。
“碎片化”現象,是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後,網際網路逐漸發展成為席捲世界的一大浪潮之後產生的。網際網路在快速及時傳遞大量資訊的同時,也要關注不同受眾對特定型別資訊的需求,因此網上的資訊既要涵蓋幾乎所有領域,又必須高速更新換代,以使更多的使用者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接收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而回到當年,當所有的資訊來源僅限於一張白紙黑字的報紙或一本書時,我們不需要對資訊進行切割加工、精準投遞,因為這是一個資訊選擇受眾的時代,而不是受眾選擇資訊,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僅有一種,同時因為印刷技術所限,資訊傳播的速度穩定,傳統媒體也不會面臨同行之外的競速戰爭。可以說,“碎片化”是這個“娛樂至死”時代的特定符號。
我們的確能從這樣一種趨勢中受益,流媒體對資訊的篩選已經為我們做好了第一道過濾工作,許多新聞app中常含有“推送”功能,你可以自定義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將認為無用的資訊排除在外。面對如此龐雜的資訊來源,我們不用一一挑揀,從某種意義上,這省下了不少塊狀時間—在時間都被“碎片化”的當下,無疑是有所裨益的。
但是當我們把別人為我們做好的工作看做理所當然時,也失去了一定的自主性。在網路媒體為我們精心呈上的“滿漢全席”中,我們實際上成為了被繫結的靶物件,習慣於不假思索地全盤接受網上所謂的“真相”,這種盲目的相信往往會矇蔽我們的雙眼,而這也是碎片化帶來的弊端之一,這些碎片資訊往往不能代表一個整體,它所反映的不過是一個完整事件中的區域性,僅僅用這些內容試圖還原我們想知道的真相,豈不是如“盲人摸象”般可笑?“兼聽則明,偏信則闇”這才是我們對待碎片化資訊的正確態度。
此外,碎片化的閱讀也常常是批評家詬病的物件。閱讀,是與古今大家的思想對話的過程;而閱讀中的思考,又是與自我心靈的交流。這種對於靈魂的自我審視,需要我們靜下心來,看到自己的內心。然而當整體時間已不再可用,一天的24小時早已被碎片化的瑣事切割,我們所能做的不過是忙裡偷閒地瞟上幾眼今日要聞,更不可能在夜深人靜時強打精神進行“一日三省吾身”式的思考。這樣零星的學習,不可能系統構建起一套知識體系,更難以形成深刻的價值觀念。於是不難理解,為何社會的主流價值越來越偏向功利化,深層次的道德語言愈來愈難在公眾對話中出現。
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中描繪了一群“因為不知自己為什麼笑、為什麼不再思考而痛苦的人”,這應當為我們敲響了警鐘。不可否認,“碎片化”終將成為我們生活最重要的標誌,碎片閱讀、碎片時間無可避免,但我們不能讓真相、道德觀念乃至民族文化被碎片解構。尼爾波茲曼說,“如果人民蛻化為被動的受眾,這個民族將危在旦夕。”在對待社會主流價值上,我們必須採取整體化的思想,莫讓積極向上的文化語言被片面消極的思想觀念消解。
當時間變成了碎片 篇15
當時間變成了碎片作文 ,785字清晨,我從睡夢中醒來,開始了一天的生活。
“什麼?星期一要考試我居然不知道?”正悠閒吃著早餐的我看到QQ上的資訊差點沒把早餐噴出來,接著,我立馬把書和筆記拿了出來,一邊啃早餐一邊複習。可還沒複習多久,一旁的手機響了起來,原來是好朋友發來了一部電影,我本想待會兒再看,可她發來資訊說:“這部電影超好看,你快看看吧。”我不好意思拒絕她,只好看了起來,可沒想到這部電影真的很好看,起初,我還能趁著間隙瞄兩眼書,到後來直接把書扔在一旁,專心致志地看起了電影。
“鈴鈴鈴”正看得津津有味時,電話鈴響了,我只好不情願地去接電話,電話那頭傳來媽媽略帶怒氣的聲音:“怎麼這麼晚才接電話?又在玩電腦吧!明天還有考試,你怎麼還有心情玩?去把我給你買的試卷做掉兩張!”我聽了之後暗罵自己怎麼不早點接電話,現在好了,又莫名其妙多出兩張試卷!我想著先玩會兒電腦,待會再寫也不遲啊,可沒想到我這一玩就是一個小時,我正在奮筆疾書時聽見了媽媽的腳步聲,便迅速的把作業移到廁所,裝作肚子痛,實則是在寫作業,寫完後就找了個機會回到了自己的臥室。
當我寫完試卷捧起手機時,看到群裡有人問作文怎麼寫時,我的心“咯噔”一下,我的作文好像也沒寫!於是我只好藉口要午睡,然後關上門,繼續寫著作文。我的作文就快寫完時,媽媽發現了我的計謀,鐵著一張臉,十分生氣地站在那,我見狀,知道一頓狂風暴雨般的臭罵是少不了的,就低下頭接受懲罰,果不其然,媽媽的罵聲劈頭蓋臉地砸了下來,我沒反抗,畢竟這事是我錯在先。媽媽不知罵了多久,興許是見我態度誠懇,興許是罵累了,就停了下來,然後厲聲對我說:“以後幹什麼事都要規劃好,一門學科的作業要放一起做,不然時間那麼零碎,就算是學了也學不紮實,沒用。”我聽了感覺好像也對,這種碎片化學習雖然省時間,但學習,哪怕是用一個星期的時間來理解一篇古文,英語課文,數學公式以求紮實,那也是在所不惜的!
被碎片化訊息支配的碎片化生活 篇16
被碎片化訊息支配的碎 ,992字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匆忙的工作學習生活之餘,手機與網路成了我們唯一的消遣工具。也正因這餘下的時間太過細碎,導致我們所看的訊息和文章,也太過細碎。
於是碎片化閱讀和碎片化生活產生了。與其說它是快節奏社會下必會催發出的產物,不如說它的產生,原罪在人—沒有人的需求,也不會有它的出現。
也許碎片化閱讀是有利的,畢竟沒有半點好處的東西也不會存在在這個充斥著競爭力的世界上。碎片化閱讀的優點顯而易見,那就是它節省了人們的時間。看一本書需要很久,看一篇概述只需要五分鐘。用五分鐘的功夫就能讀一本需要五天才能看完的書,何樂而不為呢?
也正是因為它這樣的好處,才衍生出了碎片化閱讀的一系列缺點。
因為它“碎”,所以它勢必很“雜”。網路世界就是一個大熔爐,碎片化閱讀的資訊也無法避免。雜亂無章的文章充斥著大量似是而非的訊息,如果將這些內容全盤否定未免太過牽強,然而不假思索信以為真,也是不可取的。每天被我們瀏覽過的的文章與訊息,經過我們自以為的甄別和處理之後進入了我們的大腦中,並自以為我們做了最佳的篩選,然而實際上呢?不得而知。
更讓人搖頭嘆息的,則是碎片化訊息令人堪憂的思維深度。近來在網路上持續升溫走火的雞湯文,就是在深度方面飽受爭議的碎片化訊息。對於這類雞湯文,我一向敬而遠之,因此難以說出它的好與壞來,但各類瀏覽器和新聞軟體所推送的那些文章,實在是讓人唯願趨避。
前幾個月,班級同學都非常喜歡拿搜狐新聞的標題開玩笑。“男默女淚”、“震驚”……諸如此類的字眼早已成了我們飯後的笑料,然而調侃之餘,我也總會忍不住思考:這樣博人眼球而實質上毫無質量可言的碎片化訊息,究竟是為什麼而存在呢?也許是點選量的競爭讓他們不得不採取這一系列讓人驚覺“看不懂”的手段,然而這樣的職業作風,和“新聞編輯室”中那些寧願搶不到收視率,也絕不報虛假新聞的嚴謹的工作人員相比,實在相去甚遠。
碎片化訊息造福人類也誤導人類,碎片化生活取悅人類也奴役人類。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中,“有所讀有所不讀”就成了我們的必備的修養。如果碎片化資訊進一步佔據我們的心靈甚至住到我們的精神生活,像朱自清、沈從文這樣的文豪,想來也不會再出現了。
改變碎片化閱讀,就從改變自身開始。從現在起,我不願再做一個沉浸於走馬觀花式的碎片化生活中的人了,我寧願做一個與時代脫節之人,也勢必要享受慢而舒適美好的正統閱讀與人生。
別讓生活都成為“碎片化” 篇17
別讓生活都成為“碎片 ,874字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著許多的變化,各類新型產品研發,出行的方式改變……而最為明顯的就是生活碎片化。“碎片”原意為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而我把它理解為對待事物的一個不同方式。
目前,“碎片化”是生活中已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聞的“碎片化”讓人們一眼便知其中的主要內容。閱讀的“碎片化”讓人們感覺讀了很多書……“碎片化”讓人們認為對自己的幫助很大,其實不然。它只是讓人在心裡上有所滿足罷了。所以,別讓生活的所有成為“碎片化”。
“碎片化”閱讀不等於讀書。可能很多人會認為,只要我看了,去讀了,並且知道這是什麼,就等於讀了書,增長了知識。但這個增長不是完整的,零零散散的只會讓我們將所有看過的東西混在一起,記住了,也只是暫時,待時間久了,便一無所知。所謂讀書,是有辨認、理解、分析的過程,有時還伴隨著朗讀、鑑賞、記憶等行為。而這些,並不能在短時間,不集中注意力的情況下完成。更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也就是說,只有你去認真,反覆去讀,就能領會其意。
“碎片化”時間不等於節約。在人們工作的時候,因身邊有網際網路,便會想抽出一點點時間來做自己喜歡的事。久而久之,所謂的“碎片化”時間,卻是把我們曾經的大塊時間不自覺的切割成了小塊時間。很多人也因此在忙碌中收穫一絲絲的休息,認為充分節約了時間。但他們沒有節約時間,這也僅僅是心理上的滿足。這些碎片化的時間,並沒有為更多人爭取到自由或者學習的空間,反而讓更多人患了微博微信依賴症和拖延症—刷完這條微博再吃飯,看完這條微信再洗臉,看完這屏朋友圈再幹活……而這一點點的時間,便成為了浪費。
“碎片化”交流不等於社交。社交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各個領域中它十分重要。但一些社交軟體的出現,打破了傳統,讓面對面的談話成為只需對著螢幕便可以交流。的確,這樣的方式非常便捷。但它打破了社交真正的意義,讓更多的人沉浸在網際網路世界裡,對外面的世界不感興趣。時間久了,這也就成為很多人的習慣了。
也許,“碎片化”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方便,變得精彩。但不是每樣都適合。所以,別讓生活都成為“碎片化”。
遇上碎片化生活“分割成零碎生活” 篇18
遇上碎片化生活“分割 ,556字現在的生活因為科技的發達總是被分成零零散散的,以至於我們不能順利的完成某件事。
不用上學的日子,我當然要睡懶覺了。那天早上,我正在夢鄉里做著夢,突然電話鈴進入了我的夢裡,我怎麼關也關不掉,無奈之中醒來,“誰啊,一大早就來擾民……”我喃喃自語。我拿起聽筒,只聽見外婆急切的聲音“我快到你家了,趕緊下來到車站這裡接我!”好了,我的懶覺到此結束,早上八點。
將外婆接上來以後,吃早飯,做作業。這些事情都完成了,正好下午一點,我可以睡一個午覺。剛剛躺下去沒幾分鐘,又是一個電話,我氣沖沖地走出去,心想“又是一個打擾我睡覺的。”拿起聽筒,對面傳來媽媽的聲音“你去跳兩百個繩,老躺在家裡可不好”。聽完以後我已是怒髮衝冠,但是生氣又有什麼用呢,只好乖乖拿繩子。
301室沒有人住,所以我就在家跳起了繩,還沒跳完100個,201室的人找了上來:“麻煩你不要在這裡跳好麼,兩樓都聽得見!”我很想發脾氣,可是我沒有辦法,只好拿著繩子走到樓下跳。
跳完繩,洗好澡,我真的想好好睡一覺了。我家的門鈴響了。是快遞員,說我家樓下的門又打不開了,我現在真的是一肚子的氣不知道往哪兒發洩,去樓下拿好快遞,媽媽又叫我和外婆出來吃飯,我的午覺,沒有睡就這麼結束了。
現在想想,要是沒有電話那該有多好呀,雖然不是很方便,但是就可以不這麼頻繁的擾民了。
誰把我們切成了“碎片”? 篇19
誰把我們切成了“碎片 ,788字我走進擁擠的地鐵車廂,環視一下四周—像我這樣在地鐵上“東張西望”的人都不多了,所有人齊刷刷地貓著腰,彷彿要被手中的那塊螢幕吸進去一樣。
隨著網際網路,智慧手機不斷普及,很多人都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時間都去哪兒了?”“我好像也沒有怎麼用手機嘛……”雖然說,我們自我感覺沒有花多少時間,但是一旦積少成多,時間就花掉相當多了—剛剛開始工作了五分鐘,便想起來朋友圈裡某朋友的動態我沒有點贊,於是興沖沖地點開,津津有味地看了十分鐘,而後想想時間不多,還是趕快工作吧,於是放下手機。好不容易才進入了工作狀態,一分神,想到某寶今日又有打折活動……於是乎三四個小時過去了,工作進度還停留在最初五分鐘狀態。
看似是手機影響了我們,倒不如說是我們自己影響了自己—我們沉溺在互聯網裡,享受那種毫不費力獲取資訊的快樂。在網上看每日頭條,看那些誘人卻空洞無味的標題,還有所謂的“經驗”“乾貨”……這種愉悅感彷彿吃薯片—明知它沒有營養,或許有害於自己,但還是吃得手不能停,以至於忘記了吃飯。
再者,網上所謂“乾貨”質量也是良莠不齊,不過是把一些細碎的技巧餵給我們罷了。更有甚者,放著大好的課程教材不用,在那裡叫囂著“用碎片化學習取代大學”,這是對學習的誤導。你可以為,抽象的泛函分析同調代數是“每天五分鐘”就可以學會的?醫學生花一個半學期學習的生理學,真的只要一個視訊就可以通曉?那些被領域內專家公認的“聖經”級的參考資料,哪一個裡面不是字字珠璣,充滿“乾貨”?只不過我們寧願不費力地去看這些沒什麼價值的“零食”,而不願意去啃那些真正有價值的書本。
把我們切成碎片的,終究還是我們自己,因為自己不願意去沉下心來工作,學習,而選擇從網上獲取不需要花費腦力的資訊,不僅讓本可以工作的時間成了碎片,恐怕讓我們腦子裡的知識也都成了碎片,可我們卻依然心安理得,嗚呼!
被碎片化的親情 篇20
被碎片化的親情作文4 ,375字多年前,各國的科技都不發達,人們做什麼事都很麻煩。自從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出現後,它們們帶來了許多便利,但也碎片化了一些人的親情。
某年的大年初一,我們一家把屋子打扮的很喜慶,爺爺奶奶等待著客人們來作客,每到過年過節時,親朋好友們都會來我家拜年,可這一次,我的四個表哥裡只來了一個。
我很納悶,心想:以前表哥們都很早來我家的,怎麼今年都遲了?爺爺奶奶等了半天,實在是沒辦法,他們失望極了,垂頭喪氣的坐在椅子上,一聲不響。
我看不下去了,決定好好問問幾個表哥。於是我拿手機,給他們每人發了一條簡訊。結果,他們的回答讓我大跌眼鏡:有一個出去玩了,另外兩個在一起打遊戲。儘管他們給我和家人道了歉,還發了六七百元的紅包。但我認為,為了打遊戲而傷了親人的心是不對的。
雖然現在電子產品我大家帶來了大量的便利,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沉迷電子產品,而把自己的親情碎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