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之痕相關作文20篇

落日之痕 篇1

國二作文 ,1009字

放學歸家途中,無意間仰望天空,半邊天已略有些緋紅。

車朝著落日的方向行駛,是想挽住它的匆匆嗎?但也只有這樣,才能更深地為其震撼。那酡紅如醉,似是孩童害羞的臉龐,嬌嫩的笑靨。隨著車的行駛,它緩緩地移動,悠悠地顫,彷彿是天宮派遣下來的神靈,綴於天空靜靜守護,又懸得那麼穩重、端莊。這是一天沉澱下來的智慧,它是否早已洞悉一切,如今只在空中微笑。它像個謎,也只有它知道所有的謎底。

車停下,方知它圓得那麼規則,中央略深,呈橘色,而這橘色顯得那麼深邃,積蓄著永不泯滅的力量。邊緣略有些朦朧,愈發淺了起來,只剩下若有若無的鵝黃,輕如羽翼,讓它的沉穩中透著些許輕盈,成熟中透著些許年少的活力。自然造化的漸變想是畫筆描繪不出的,只有用心細細勾勒,後再埋藏於心底,用它的餘熱溫暖全身,或許這才是它生命的意義。

幾分鐘後,它似是墜下去了些罷,懸於兩棟高樓間,已沒了昔日的滿圓,只剩下上半部分傲然閃耀。絲絲縷縷,雲霧繚繞。而今日之雲霧,宛若被風扯碎的棉絮,只是一綹一綹,在空中飄著,孤寂,有些似是不經意間飄至落日前,互動纏絡,輕柔得似少女的髮絲,靈動得似蝶舞的蹤影。落日在它的遮翳下,顯得如此神祕,彷彿罩上一層面紗,薄如蟬翼。當素雅的白,遇上熱烈的橙,無比絢麗,飄飄然,彷彿炙手可得。小半天的天空,閃著碎碎落日的餘暉,世間一切都顯得那麼充滿詩意。想起電影《你的名字》中,她,與他,身處兩個世界,只有黃昏之時方能遇見彼此,記起彼此,而當落日不在,一切卻被無情地拽回現實。天空中,是否也有一個充滿美的世界,也有一個女孩,正在望著落日,沉思。我無緣見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的景象,但我愛此時的意境,彷彿世間倏地靜了。夕陽,在慢慢走。

雲霧散開,落日仍是那麼圓,只是它離遙遠的地平線更近了。這是它的暮年,它靜默而深情地回眸世界。你看哪,它仍是那麼飽滿,那麼華麗,因為它奮鬥過,它燃燒過,它璀璨過,它的一生是圓滿的,它最後的形狀分明就是完整的句號。此刻的它,沉靜之中詮釋著什麼是壯觀、豪情、激進與廣博。我願在此刻與夕陽共勉:人,最寶貴的是生命,這生命屬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懊悔,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侯就能夠說:“我已把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全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落日情懷裡,遐思飛揚;曼妙年華里,夢想舒展。我們的青春就該,像落日一樣……

落日之戀 篇2

寫景作文 ,624字

春,夏,秋,冬。其一鶯歌燕舞,其二鬱鬱蔥蔥,其三金桂飄香,其四銀裝素裹。各有各的與眾不同,各有各的令人迷戀之處。而我,便是迷戀於這冬日中的一壯觀景色—落日

會不會有人問,這無論春夏秋冬,落日天天都有,這麼平平無奇的事有何可迷戀之處?

那麼,請您靜下心來慢慢觀賞,這冬季的落日,是多麼的美妙絕倫。

那天,下了一場雪,我放了學,正準備回家。走在晶瑩剔透的雪路上,彷彿踏上了一條潔白無瑕的地毯。咯吱咯吱的聲音總能在心中產生一種愉悅感。

不知不覺,我放慢腳步……然後,我停了下了。映入眼簾的,是紅的能滴出雪的夕陽。我被眼前的場景所震撼了。它像一顆燃燒著的火球,在天空中搖搖欲墜,將寒氣祛除。它像一隻被點亮的燈籠,懸在半空,普照著世間萬物。本應冰冷的天氣,卻因這束光變的火熱。

這時,那夕陽顫動了,接著漸漸下沉,隨後又像是對這世間的不捨,停在了遠處的枯枝旁。但又彷彿近得觸手可及。

我望向身後,夕陽的光芒照映在那由千萬個體組成的白毯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那原本普普通通的小路變的銀光閃爍。每一部分都像是藏有無數的鑽石。夕陽的光芒也照在我所留下的足跡上。這些印記也許明天便會消失,但就像這潔白的小精靈們,雖然將要逝去,但卻因著這抹斜陽,展現著一生最美的姿態。

天色終究是暗了下來,腳下的雪路也終於走完,驀然回首,卻是再沒了剛剛的光鮮亮麗。但,我的心中沒有失落,沒有不捨,只是多了對日後的憧憬。再見了,雪中的夕陽。

我想,我可能真的戀上了冬季的落日。

落日之美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527字

有人喜愛早晨的初陽,有人喜愛中午的烈日,我卻喜愛傍晚的夕陽。

不知不覺間到了傍晚,看看遠方漸漸落下的夕陽,別有一番情趣。只是一眨眼,太陽就接近地平線了,雖然失去了中午熾熱的光輝,但它仍盡心盡力的為世界帶來光明與溫暖,柔和的光芒照在身上暖烘烘的,也不那麼刺眼,通體的金黃和藍天的襯托讓它看起來格外富麗堂皇,整個世界被籠罩在輝煌之中。

慢慢的,慢慢的,太陽又如火球般墜入海中,露出一半月餅似的半圓兒。天地間馬上輝映出一片金黃,染紅了半邊藍天,為湛藍的大海鋪上了一層赤橙相間的地毯,在光芒的照耀下顯得海面波光粼粼、金光閃閃。遠處兩艘歸港的漁船在落日中搖曳,幾朵橙色的雲彩從空中悠然飄過,像幾位翩翩起舞的仙女,展現出美麗的風姿。

落日仍以終古不變的姿態向下墜著,勞累了一天的太陽公公蓋上了橙黃的被子,灑給大海媽媽一堆堆金燦燦的黃金,兩艘漁船在金山裡自由的馳騁,象是在比賽淘金。轉眼間,夕陽要睡覺了,周圍的天穹被鮮豔的顏料塗的血紅血紅的。慢慢的,天邊的豔紅漸漸散去,調皮的夜娃娃打翻了墨水瓶,把天空染的黑糊糊的,海面上也漆黑一片了。

初陽固然美麗卻不長久,烈陽固然晴朗卻太炎熱,只有夕陽即有初陽的美麗,又有烈陽的晴朗,還有太陽一天中最巨集偉的情景。夕陽真美呀!

傳統節日衰落誰之過 篇4

高一作文 ,821字

在時下的中國,我們會發現聖誕節、情人節等“洋節”的節日氛圍越來越濃,而春節,端午等傳統節日卻在漸漸地被我們所冷落。相比“洋節”我們自己的節日似乎在日漸衰落。

傳統節日的衰落,政府與社會的不重視是難辭其咎的。在物質文明日漸豐富的今天,標榜著文明古國的中國卻在一點點拋掉他的文化底蘊。韓國將端午節申遺成功,無疑給了每一箇中國人一記響亮的耳光。我們在驚詫與忿怒之餘,也應該清楚地知道:正是由於我們對於傳統節日的不重視,正是因為政府沒有對社會進行正確的引導,才使得這一出申遺的鬧劇得以出演。

不可否認,西方文化的衝擊也是造成傳統節日衰落的重要原因。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的國門被開啟。西方的宗教—天主教、基督教也隨著宗教的傳播而漸漸為人們所接受。再加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越來越瞭解西方的文化,越來越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再加之商家為了迎合消費者而大吹大擂,宣傳“洋節”。使得這些外來的節日漸漸開始佔傳統節日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使得“洋節”漸漸成了“國節”

但問題僅僅只有這麼簡單嗎?我想問題絕不止於此。

究其本根,傳統節日的衰落更多的是因為我們對於傳統文化的不理解,不自信。節日是一個民族歷史的縮影,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標號。我們常常可以看見一些人,只要是“舶來品”便高高捧起,只要是“國產貨”便狠狠摔在地下。文化領域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在“文革”時期,凡是與傳統文化沾邊的都打上封建迷信的“標籤”,而在當今,人們將傳統文化視為深奧而束之高閣。這種不瞭解便帶來了不自信,進而讓我們漸漸對自己的文化失去了認同。最後就造成了原本屬於我們的傳統節日落入他人之手,成了別人的節日,而被我們遺失。

不過我相信,這些傳統節日並沒有真正的衰落。不論是除夕的團年飯,端午的龍舟賽,還是中秋的月餅,都如同一個個意象,深深銘刻在每一箇中國人靈魂深處。只要我們去重視,去重視,去重拾,就一定能讓傳統節日重新煥發光采,就一定不會讓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源流在我們手中乾涸。

落日在我心中 篇5

國三作文 ,796字

太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不斷升起、落下,沒有人去過多的注意他,可那落日偏偏又在提醒著我們“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奮力的向山頂爬去,只能聽到粗重的喘息聲和柺杖敲擊地面的聲音,襯衫不知在何時就已溼透。我坐了下來,太陽已由清晨的金黃變為了火紅色,這火紅將天空染上了一筆濃墨重彩,那麼炫目,我看得不禁有些痴迷。勉強站起身,抬頭望了一眼山頂,又望了一眼落日,便繼續前行。到達山頂,我的瞳孔不受控制的在收縮,以至於有些看不清這宛如仙境的美景,我站在山巔,好似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感覺,我黑色的眼眸中多出了一抹紅色……漸漸的,落日被前面的山頭遮住了一角,又過了一會兒,一道黑幕緩緩地鋪了過來,好似劇院謝幕那般,但,我看見那餘暉還在照耀著他所能照耀到的地方。我聽到心裡有清脆的金屬聲音,霎時間,我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肅穆,敬畏,升至更多……我恍悟,雖然我看著那最後一縷餘暉被吞噬,但我的心中總有那麼一道落日的斜陽在發光。我的眼中,我的心中,我的靈魂中都不禁多了些什麼。

回程的路上,我回想著那落日:他要用盡所有的時間來照亮大地,哪怕是用盡最後的餘暉也要完成自己每天應該做的事,不浪費一絲一毫的光明,而這,卻使我自慚形穢。那最後的光芒彷彿在對我呼喊:珍惜時間吧,虛度是可恥的,那隻會浪費你美好的青春。是啊,每天都落日不都在提醒著我們又是一天過去了麼?人們可曾想過:自己的青春有多長?自己的生命又有多長?這充滿朝氣的時光,經受不住大把大把的揮霍,我們應當為自己的人生做出規劃,為自己的未來而努力拼搏,讓自己變得更加充實,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時光猶如白駒過隙,你不善待它,他自然不會回報你,讓我們摒棄之前的種種陋習,像那餘暉一般,不浪費一分一秒,去掌控屬於自己的人生,為未來鋪好一條光明之路,成功之路。!我所有的思緒不再凌亂,眼神中也多出了一份堅定。

那落日,始終在我心中……

品味夏日之雨 篇6

國三作文 ,699字

烈日午後,天邊湧起了一堆烏雲,天地霎時一片昏暗。緊接著,狂風怒吼,聲音如此刺耳。樹葉、紙片亂卷,瘋狂地舞動,糾纏。世界猛然間變得面目可憎。

剎時間,夏雨就以它最囂張的姿態映入我的眼簾,嘩啦啦的大雨,隨著急速的風,竄進了整個空間。這雨,像人迅速放下的珠簾,使人有些躲閃不及。又如萬馬奔騰一般,氣勢恢弘,傾瀉而下,它們打在地上,發出雄厚而又錯落有序的聲音,讓人有些窒息。濺起的雨水打在我腿上,有種酥酥麻麻的感覺。它噼裡啪啦的作響,卻如眾多男低音般陰沉,而又不失典雅。風被這雨震撼了,夾起尾巴灰溜溜地竄向遠處,天地間只剩下這鋪天蓋地的雨簾。

雨滴有序飛速地降落,在地上稍稍“旋轉”幾下,如舞者般優雅。之後,它並沒有立刻“融”於大地,而是鏗鏘有力的彈起,彈出一個優美的弧度,在空氣中稍稍停留,最後輕柔地降落,湮滅。這整個過程中,好似一朵雨色的玫瑰,在陰黑的背景下,綻放,枯萎,消失…

雨越下越大,雨速也在不斷加快,雨滴如堅定向前的腳步,在潔淨地面上踏出一個個深深的腳窩。半空中,隨著一聲巨響,劃過一道紫色閃電。它彷彿把雨打成了碎片了,使雨滴有些零亂,但這零亂,卻讓它如綴滿繁星的夜空般美麗,我雙手合十,傻傻地許下一個願望:願這夏雨之美,永存人間。

雨緩緩地減速,再慢慢減少,直至消失……雨停後帶來的清涼完全覆蓋了夏日的熱氣,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清新的味道,吸入一口,通過我身體的每一個毛孔,無不暢快!拾起花朵和葉片上晶瑩的雨露,散發出的香味,令我回味無窮。時間彷彿停留在了這一刻,停止在這雨的美景裡。

置身於雨後美景中,我明白,我已銘記那種恢弘之美,那種輕柔之美,那種朦朧之美,那種清新之美。我愛這,夏日的雨。

華夏之痕 篇7

高二作文 ,721字

利刃雕琢著磐石,雖百經風雨,但那銘文亙古不磨,永不退色;碎石激起了漣漪,雖稍縱即逝,但那暈染的水痕卻永存心間,浸潤靈魂。

華夏民族向來是懂得銘記的。把前人的遺蹟視為神聖與珍寶,即使是穿越千年的文物,也要讓其熠熠生輝,以為那是歷史之痕;把古人的思想奉為準則與標杆,即使人已逝世不返,也要將其精神流傳萬世,因為那是靈魂之痕。

沿著茶馬古道,訪著古遺蹟之痕。遠離鬧市,少了幾分喧囂,地處群山深處的茶馬古道,至今仍是當地人的生存經商之路。古樸的石板路散發著泥土的芳香,臺階上的青荇素數著遠古的故事。當外界都已在隆隆的機器聲中變得浮躁時,這裡依舊古樸清靜,不染雜塵。馬頸上的鈴鐺,自古至今,清脆得響著,永不停,永不滅。

中華的痕跡,如那鏤刻的磐石,縱滄桑鉅變,也不改自古的本性。要尋找探索豐富精彩的文明,就出來走走,親身感受一下腳踏古路的深沉,手觸石牆的震撼。

順著鏤空書廊,尋著顯現思想之跡。一幅幅縹緲的山水圖,一幅幅剛勁的書法,向我們吐訴著先人的高雅與不羈。手捧幾卷書,口中吟誦著。從“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中我們領略到杜甫的闊達壯志;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我們感悟著文天祥的愛國正義。漸漸地,先哲的處世之道,育人之方,克己之法,興國之理,如清流般湧淌著,豐富著我們的思想;前輩的雄才大略,堅韌之志如陳酒般至今仍芳香四溢,感染昇華著我們的靈魂。

華夏的精神,如那盪漾的漣漪,縱使先賢身軀已孱弱,亦或遠逝,但那高昂的靈魂仍鼓舞影響著現代人,思想的痕跡無形勝於有形,貫通古今。炎黃子孫們尋著古痕古蹟,繼承著發展著。

斗轉星移,銘文不滅;水波雖逝,氣韻悠長。古人雖已駕鶴西去,但其傳下的有形與無形華夏之痕,都已銘記在後人心中,代代傳承。

夢迴落日朝歌 篇8

高三作文 ,892字

當車子駛離,一路北上。落日在樹林深處抽離,身後的路彷彿永無重點。隨著視線的流轉,不斷交匯、平行。我看向窗外,目光放得極遠。20多個小時,一千多公里,遠方有多遠,實際上取決於你的內心。

我有時在想,一座城市若承載太多歷史的灰燼便更容易讓人流連愛戀。比如南京,六朝的古都,經歷過繁華昌盛,亦有風飄雨淋,驚懼與慈悲,單調與陸離,狹隘與寬容,在某個時間點紛沓而至,讓這方城池更顯厚重。可在餘下的年華里,反覆咀嚼,最終流連於現世之中,深邃的歷史飽含古今深意和希冀。

真正抵達這裡,我絲毫沒有身在異鄉的落寞感。穿梭在行道樹間,彷彿能聆聽時間緩慢流淌的聲音,繁茂的葉片把琉璃青的天空遮得隱約。雙排的水杉樹挺直俊朗,風吹過帶來的尋常之味深入骨髓。散在空氣裡,看不見,摸不著,伸手探去,觸到的竟是滿滿的煙火氣息。也許士大夫的彼黍離離只是遙遠的詩句,這裡卻是紮紮實實的存在,風日灑然,寵辱不驚,落日的煙火氣息都是暖暖的俗世人情。

身邊的景物不停地墜向後方,登到古城的最高點,眼裡是幾百年前的日落,夕陽還是斜斜地照著,似乎不曾改變分毫,琉璃瓦閃著晶瑩的光,整個古建築籠罩在一片神聖祥和的氛圍中。不論歷史如何變遷,那份古樸中的雅緻一如既往,讓人不敢輕慢,所幸它包容性極強,任何人都能迅速融入,即使是過客,置身其中也滿是幸福感。

夕陽倦倦地低下了頭,淡青色的天空泛出懷舊的黃暈,無盡頭拉長的蔚紫色捲雲一點點地向後退,而城牆仍是暮紫的深沉,大片大片的樹葉被風吹得佛過來翻過去。

日薄西山,向晚寂寂,是這天地最為溫柔的時刻。寧靜的林海,在夕陽的餘暉下竟有種波光粼粼的錯覺,天邊的少雲開道荼蘼,有一種至死方休的執著。

我靜靜地看著日落。此時的太陽像極了耄耋老人,不再咄咄逼人,終於可以直視它犀利了一生的眼眸。這眼眸哀傷不捨,迫切挽留萬物,直至生命流盡,令我想起顧城的一首小詩:我希望/能在心愛白紙上畫畫/畫出笨拙的自由/畫下一隻永遠不會流淚的眼睛。

有人曾說,落日告訴我們,沒有一種牽掛藕斷絲連,沒有一種食物永垂不朽。但我更想說,落日告訴我們:縱使長日將逝,你依然有熱愛這個世界的理由,有時候,結束是為了更好的開始。

秋日之歌 篇9

國二作文 ,957字

當一股透心涼的冷風繞過來不及關嚴的窗隙,呼呼作響;當紛紛揚揚的落葉張開雙臂,搖曳著曼妙的身姿,飛旋而落;當不經意間抬頭仰望,大雁煽動著翅膀,呼嘯而過……這才恍然,秋日的女神早已用它勤勞溫柔的雙手撫摸著大地。

一切總是讓人措手不及,當我們還徘徊在夏日那灼熱的殘留無法自拔時,就被母親那一句“天冷,多加衣服”的叮嚀抽離了溫熱。秋,總是以春風擺柳的笑容迎面款款而來,以蕭條的背影毅然離去,當帶給你美不勝收的金色世界後,好似曇花一現,以萬物凋零淡然收場。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秋是雨的季節,彷彿要把夏的炙熱洗褪的細雨,如絲一般的如期而至,以她溫柔的觸手,親吻著你的每一寸肌膚。細雨的纏綿,洗散了蟬的聒噪,取而代之的是充斥著風拂枝頭的沙沙作響。雨落草地,氤氳著似有若無的水霧。山間的樹木屹立在愈發寒冷的雲霧繚繞間,依然蔥鬱,映襯得挺拔的群山顯得更蒼翠,透出無法言語的歲月滄桑,籠罩在煙雨朦朧中……

秋,天高氣爽,是收穫的季節。五花八門的水果沉甸甸掛滿了枝頭,和著麥香味道的陣陣暖風,吹的枝椏上的高粱麥子不住搖擺,掀起混沌的泥土肆意翻飛,吹的農民伯伯的臉笑靨如花……十月的天,一如既往的明朗,偶爾的陽光穿透雲層,刺一樣地灑向大地,投下斑駁的剪影。草叢裡,螞蟻、蟈蟈、螞蚱,甚至老鼠,都行色匆匆為過冬做著準備,有節奏地邁著步伐,隨著落葉的摩擦聲,就像在為豐收的良辰演奏一個歡快的進行曲。

街道上,馬路邊,形形色色的人來來往往,用高扣領子,全副武裝的行頭告誡人們秋的凜冽。人行道上,不再有繁茂的樹木遮蔽在頭頂,每走一步,就伴隨著遍地乾枯的落葉被碾平的“呲啦”聲。在光禿禿的樹杈間迴響。“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曾經依偎在路旁的一派繁花似錦的景象,現如今也已投向泥土的歸宿,等待著花開花落的輪迴。想到這些,難免會觸景傷情,勾起我們難以忘懷的辛酸往事,使多情的詩人無奈於人心惶惶,深不可測,開啟遊弋在異國他鄉的赤子苦澀的思念閥門……秋,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季節。

在冷雨微寒的秋日裡,沏一杯濃郁的香茗,拿起筆,用洋洋灑灑的文字,書寫道不盡的秋日景,述不完的秋日情,一種愜意滿足的快感溢滿心房,也許是因為喜歡這種淡淡的情緒,我也愛上了秋,愛上他的獨具韻味,更愛在這種陰鬱卻舒適的蒼穹下,和眾多莘莘學子一樣拼搏奮鬥!

落日餘暉 篇10

國三作文 ,707字

夕陽西下,當落日的餘暉如輕紗般籠罩在大地上,總有一個身影在門前的幾棵白楊樹下,淡淡的消失……

不知從何時起,爺爺總有一個習慣,那便是拿著自己的小板凳,一個人坐在門前,面向著緩緩下沉的夕陽,陷入沉沉的回憶之中。

爺爺的眼睛不好,據說是小時候的一場意外所導致的,現在看東西已不真切了。以前,爺爺戴上眼鏡還可以去城裡,但自從奶奶過世後,他再不願去任何地方。

爺爺的經歷不怎麼輝煌,但讓他驕傲的是,他曾經去過北京天安門廣場,見到過真正的飛機。雖然這對於別人來說並不代表什麼,可對於他來說,這是特別值得誇耀的,一個農民,去過天安門廣場,這是此生莫大的榮耀。他到現在都像寶貝一樣珍藏有一些老照片,那就是他去過天安門廣場的見證。

我特別喜歡聽爺爺講他年輕時候的故事,但講著講著他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奶奶,眼睛裡就會流露出的一抹傷感。我知道,那是思念。思念奶奶的神情,永遠只有那麼一個。

這個秋天,金黃的樹葉飄落田間小道,走過別有一番風味。可是,此情此景,帶來的卻是道不盡的思念和淡淡的憂傷。恍若永恆。

記得不久前,我在拖地,拖了一會就累得氣喘吁吁了。爺爺說:“有那麼累嗎?”我笑著對爺爺說:“雖然地方小,可說實在的,還真的有點累。爺爺聽到我說這話,又想起了奶奶,喃喃道:“是我的眼睛不好,以前,你奶奶拖地那該有多累,何況她還有一身的疾病……”我聽了,也只是沉默。不然,爺爺又難免勾起傷心往事。

又是一個晴朗的日子,太陽快要下山的時候爺爺坐在門前,枯藤,老樹,落葉,而他卻只望著遠處,當太陽緩緩消失在地平線上,爺爺就會回家,爺爺的身體還硬朗,不知何時才結束他坐在門口的“行動”。但我希望,夕陽下沉的那一剎那,一直都可以見到他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