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方相關作文20篇

我心中的老地方 篇1

敘事作文 ,915字

只是一個不經意的回頭,便看見了盛開在路邊的那朵花—它長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嫩黃的花瓣輕輕舒展,若有若無的香氣在空中瀰漫,伴隨著我的思緒飄向遠方……

記憶中奶奶的花田,這種小野花是非常多的:淡紫的、澄黃的、湛藍的,聚攏在一起簇成一團,猶如散落在田間的五彩玻璃球。可惜它們是野花,免不了被奶奶當成雜草鋤去的結局。那時的我便幫助奶奶,拿小鋤頭將野花連根挖起,但我並不急著丟掉,反而從小口袋裡摸出塑料袋,再用兩手撐開塑料袋在空中抖抖,好讓它有足夠的安放野花的空間。當一切準備就緒,我便不緊不慢的開始了我的收花大業。蹲下、拾花、入袋、起身,整串動作一氣呵成,重複一天也不覺得疲憊。當夕陽染紅雲朵,奶奶的除草工作大致完成,我也提著塑料袋滿載而歸。那時我會洗淨花上的泥土,小心翼翼的,一簇又一簇的,將它們插入喝過飲料的玻璃瓶中,心裡便倏的騰昇起絲絲縷縷的滿足感。可這些花沒幾天就會枯死,那時的我便有了黛玉葬花的雅興,將枯萎的花朵帶回花田,用鋤頭掘一個淺淺的坑洞,慢慢把花埋入,興起時還會找一根樹枝插在土上,以此作為花的墓碑,同時嘴裡輕聲嘟囔:“你們以後就睡這啦,放心,我明天就來看你們……”一個夏天過後,這種花的墓碑在奶奶的花田中隨處可見。

奶奶的花田—其實並不能說是完全意義上的花田,裡面栽種的,除了奶奶寶貝的月季牡丹,還有奶奶種下的土豆白菜,這些蔬菜成熟後,經奶奶的一番烹飪,便可口無比,令我垂涎三尺。那時我最大的享受,便是坐在小木凳上,嘴裡嚼著可口的飯菜,眼裡映著爭芳鬥豔的花兒,再等著藤椅上的奶奶搖著蒲扇,緩緩道出她兒時的故事。如今憶起往事,那時的我被滿天星斗籠罩,心中的感受用“歲月靜好”來形容再恰當不過。

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終是拜別了那段歲月靜好的時光。曾經記憶中清晰可感的花田,也終於成為我心中的老地方。

但花田給我帶來的感動卻並未退卻,它紮根於心間,隨著時間的醞釀默默發酵,以至於若干年後,當我不經意瞥見些相似的物什,都會受到觸動。這些或多或少的情緒從童年的泉眼中湧出,匯成潺潺水流,緩緩流入心底,流出當年的那些花兒,以及漫天閃爍的繁星。我知道,今後它仍會歡快的奔騰,就如心中的那個老地方,永不褪色。

老地方的味道 篇2

高一作文 ,1037字

金色的陽光慵懶地灑在小道上,滲入泥土中,散落在潺潺流水裡。纖細的電線上悠閒地站立著靈巧活潑的燕子們,嘰嘰喳喳,交談甚歡。一幢幢光彩亮麗的房屋,在晨光中甦醒過來,牆角里臺階上,層層青苔自在地趴著。這是我日夜思念的地方,即使是在夢裡,她也是少有缺席的倩影。

在這成長路上,每當不安,或是煩躁,或是失落,只要一想起這個地方,便倍感暖意,靜下心來。這裡是最堅固的港灣,這裡有最暖心的陪伴,最舒心的好景,最濃厚的風情,令我永遠深切掛念。

巷口矗立著一棵大樹,挺拔筆直,無私地張開有力的“臂膀”,層層綠葉簇擁著它,即使是寒風凜冽,它也從不曾失去魅力。溫度計裡那一條紅線日益爬高的季節到了。大樹上,蟬鳴不斷,烈日透過繁盛的枝葉,在地上投射出斑駁的圖畫。而樹下,更是熱鬧。飯後茶餘,人們總愛聚集在這高談闊論。置放幾張木凳,擺上一盤棋,手捧著醇香的茶水,就足夠熱鬧一下午。大家暢所欲言,陣陣歡聲笑語迫不及待地傳出。所謂人多力量大,不管是哪家誰人有什麼煩心事,只有肯說出來,大家就一定會憑自己的經驗和閱歷,給你最有效的建議。不一會兒,又是歡笑連連,什麼煩惱都被拋到九霄雲外。

我愛她生機盎然、芬芳四溢的暖春。陽光溫和,清風徐徐,花兒相互陪伴,嬉戲在山林間、曠野裡。枝葉的頑強生長,甘泉的透徹晶瑩,田野的陣陣芳香,都深擁在春的懷抱,給予春生的力量。我愛她熱情奔放的盛夏。烈日當空,蟬鳴蛙叫,溪流湍急,魚蝦歡快。她毫無保留地展示著熱情。我愛她涼意微起的初秋。涼風襲來,曠野裡翻滾著金黃的稻浪,飽滿的稻穗害羞地低下沉甸甸的腦袋。平坦的河面上也蕩起微波,漫天樹葉在桃園飛揚,忘我舞動,掉落在泥土裡,嬉鬧在水面上。我愛她風韻猶存的寒冬。山頂上的植物被覆蓋上了一層白霜,山底卻四季常青。暖暖的初陽斜照進家門,明亮的雞鳴聲打破沉寂。層層薄霧漸漸散去,農家煙筒裡升起淡淡炊煙,純樸的山莊熱鬧起來了。

村莊的美不可言喻,村莊的情更是濃厚。

作為仫佬族的子孫,我們謹然嚴格保留了仫佬人民的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傳承併發揚。每逢佳節,我們會舉行莊嚴的祭祖儀式,並舉辦獨具特色的活動,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心裡的歡樂。二月初的“春社”,三月三的“走坡節”,十一月的“依飯節”,正是我們智慧且質樸的仫佬族祖先留下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仫佬族的獨特民族元素。

關於成長的記憶,童年時曾在這樣一個地方歡愉度過,毫無疑問已成為我最親切的懷念。但願在今晚的夢裡,能有舊時的玩伴,相約在那質樸村莊的老地方,一起再去回味那老地方的味道。

老地方 篇3

國二作文 ,696字

別去喧鬧嘈雜現代化的大都市北京,漫步於寧靜清新的老地方,使我倍感安寧與舒暢。

“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個親切而樸素的老地方是我第二個故鄉。一山,一水,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中

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遊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這樣的山圍繞著那樣的水。時逢雨季,是我最愛的季節,坐在小木筏上打一把花傘,靜靜的聆聽著雨的聲音。雨滴敲擊著江面,濺起一片片水花,盪漾著一圈圈波紋,泛起一絲絲漣漪。眼前的景象好似一幅水墨畫,一幅帶有中華獨特民族氣息的畫,安寧與和諧的氤氳,捲走我的煩惱與焦躁熟悉而親切的味道,只屬於我山清水秀的老地方。

我也喜歡在星稀月冷的夜晚逛一逛陽朔的西街,溫暖的燈光,動聽的民歌縈繞在我的身邊,壯族人民獨有的熱情與豁達為靜悄悄的城市增添了快樂與美好。來左邊逛逛賣民族服飾的店鋪,鮮豔而富有民族風情的衣服令我流連忘返;去右面看看陽朔的特色小吃,截然與北方地區不同的糖,酥餅,也使我心中盪漾著別樣的情感,不同於漢族特色讓我感受到了中國民族文化的豐富而深厚,這個中國大家庭將我們融合到了一起。燈火輝煌的夜晚,就是我心中別具一格的老地方。

我最愛騎上自行車,來到大榕樹公園。古老的樹木儘管飽經滄桑,仍然傲然挺立著。站在樹下仰望著它,它好像是歷史的見證,時代的變遷,象徵著桂林人民的勃勃生機,充滿活力的樣子。這個充斥著生機與昂揚進去的風貌,使我向往與追求的老地方。這就是我幽美的老地方,熟悉而親切,也是我心中最美的地方。

老地方 篇4

國二作文 ,829字

我喜歡獨自走在南京的江畔,在中山碼頭眺望這座飄著江風的城市,看著這無數次令我魂牽夢繞的城市,我生命中的,更是歷史上的老地方—南京。

我已記不清是多少次漫步在秦淮河邊的薄暮中,望著太陽留下的餘暉,似金色的錦,向地的深處收去,月光和清風中的秦淮河,華燈初上。我喜歡看那“漁梁渡頭爭渡喧”,更喜歡靜聽那秦淮河的心跳—一聲又一聲的浪,永不停息的生命的呼號。每一個秦淮河畔的夜晚總能令我體會到別樣的風情。在這兩岸,無數的人推杯換盞,船上,遊客披著星輝放歌。或許作為一處老地方,我們所看到的與李商隱看到的並沒有任何兩樣,但那些貴族呢?那首《玉樹後庭花》又去了哪裡呢?陳國、南唐的覆滅,秦淮河看在眼裡,又用河水將這些人的遺蹟洗刷,將劣的、壞的淘汰,把榮華富貴剔除,只留下世間純樸而崇高的夫子廟。皇帝換了,朝代變了,榮華富貴歸於塵埃了,可是夫子廟仍在秦淮河邊,以溫良恭儉讓注視著浮華,並在浮華褪去後給人以心靈的淨化。老地方的老,或許就在於它沉積的歷史,可以給人以掙脫一切的力量,使人跳出世俗,站下歷史的高度笑看人生。

我也曾漫遊過帶著滄桑的總統府,厚重的大門,恢巨集的建築,這個老地方建築了民國,也送走了民國。一百餘年了,這裡已是一片青蔥,這曾經的權力中樞,已被時間磨礪成了一片供後人憑弔的庭院。“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總統府老了,經歷了太多事,親眼目睹了共和政體在中華的誕生,看到了民國初年驚心動魄的軍閥混戰,又看到日本軍隊摧殘了南京……總統府內再無總統,唯有遊客在為曾經的國民黨人的無知和腐朽感到嘆惋。總統府尚在,但反動頭目們又在哪裡呢?《有的人》裡說得好:“渴望不朽的人們,屍首比石頭爛得更早!”總統府是一處老地方,經過了百年風雨,留下了善,逐走了惡。

或許正是南京的歷史底蘊給了我一個站立在歷史高度看世間的機會。秦淮河與夫子廟交給我一顆不追名逐利的尋常心;總統府教會了我明辨是非。南京,老地方,教會了我許多,讓我在人生中獲益匪淺。

老地方 篇5

國二作文 ,980字

衚衕很深。每往裡走一步,心裡的敬畏便會多一分,再走一走,再多一分,走到最後當你隱約看到煙雨中那模糊的影,請慢下腳步,因為那影的主人已如此走了七百年。七百年啊,多少風雨。正乙祠戲樓。

清晨,露華正濃,是誰在唱歌?為何歌聲裡會伴著龍香?雲霞深處,天女眉目帶笑,用杏花替代了金釵,滿心歡喜地吟頌。花朵從籃中被丟擲,輕盈又靈動,在大地上留下點點吻痕。是因為這花太過清雅,所以才會有那一瞥嗎?那一瞥,是怎樣的一瞥啊!天地萬物同時失色,我的眼中竟只剩這洛水,還有,你。洛神起舞,水袖如煙似霧,驚憂了神靈,那水袖一起一落之間,一切已然盡訴,也因此結束,只剩下思念。是那思念太深了嗎?才會如此不捨纏綿。軍帳裡的舞劍,簫聲裡的掛牽。“大王如此,虞豈忍獨活?”花瓣灑得一地。是因為沒有緣分嗎?所以註定彼生孤寂,女人強忍悲痛,獨飲酒醉。一杯酒下肚,眼淚不成想早已決堤。酒盞擲地,觸目驚心。罷!罷!“高力士,擺駕,回宮!”

一幕幕好戲浩蕩地上演。四段梅蘭芳獨創的戲曲放在一起,故稱《梅蘭芳華》。五千年啊!我已錯過了太多的開始我也沒有見證,哪一個悲壯蒼涼的結束我也不得親臨。但是,還好,到這一場戲我沒有錯過。還不是因為你固執到落淚的堅守?我的老地方。

我正浸在思緒中不可自拔,卻突然被一句句聒噪打擾。“喲,老張啊,您帶我來得這地兒還真不錯,我下午請你去茶樓喝茶?”是了,難怪他剛才一直不抬頭,還開著手機認真地搜著什麼,那光亮很是刺眼,一原來是在安排茶樓。“好啊好啊。這地兒是特別好,我一有空兒就來,門票不貴,才三百多。”愛聽戲是好,但是,什麼時候文化變成了一種炫耀與身份的象徵?真是可惜啊,那兩人開懷的笑聲像是對臺上虞姬最好的嘲諷。笑聲在這座純木質結構的老戲樓裡迴盪,嘲諷著它,讓人懷疑,百年的滄桑,是執念還是愚蠢?是否,這座戲樓真的應該被歷史的長河絞得粉碎?

正想著,忽然看到一幅筆力蒼盡的牌匾,高高地懸掛,貫穿整個戲臺,上有一副對聯,書曰:“演悲歡離合當代豈無前代事,觀抑揚褒貶座中常有劇中人,”原來,是這樣啊!做一個參與者和旁觀者,記下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那些如鵑啼般的人兒,把它們表達出來,然後等待著那個將被她打動的人。如此便好,人生的百態,萬物的輪迴,難道不者在那萬寸之間的戲臺上?如此,便好。

正乙祠,你七百多歲了,但仍有無數的人,包括我,都願陪你踏著歲月凜然向前,向前……

老地方 篇6

國二作文 ,717字

重慶,我的家鄉,我此生的摯愛,它對我實在太重要,沒人能割捨我對它的愛戀。我已離開它太久。想念、牽掛,我每晚閉上眼都是它。

我再次回到了這個老地方,帶著激動。

我在這裡出生,我的根從一落地就深深埋入於此,這注定了我的一生與它密不可分。我在這裡成長,我所有經歷過的美好幾乎都誕生在這裡,特別是我的童年。剛一落地一種期待、久違的感動漫延在這片溫熱的故土上與我產生共鳴。但漸漸地,一路上的風景磨滅了那種熾熱;這是哪?我記憶中的一切都不存在了,雖說是故鄉,但卻是冰冷,陌生。

穿過了一個個的街道,我的心愈發的冰冷的,好像被挖空。

最後,在夜色下我又回到了兒時最喜歡的”幸福廣場”。那個熟悉、破舊的滑梯還在,卻只像一支火柴孤獨地在冬夜裡燃燒,發出最微弱的光和熱。隨著音樂、彩燈、噴泉的舞蹈拉開帷幕,這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看的節目。噴泉平穩、優雅,似芭蕾舞潔白的裙襬。燈光、音樂與這芭蕾的優雅交融,就像我的眼神、記憶一樣開始交錯、模糊。人民大禮堂前的廣場上兒童跑動的影子,歡笑、吶喊消失。沒有人會跑了,原先的密集變得空曠、小孩子拿著手機默不作聲。兒時的遊戲不會被大哥哥大姐姐們給傳遞下去,只會留在百度上一個無人問津的角落。曾經道路旁的大樹將枝葉交錯,綠色天空中的縫隙瀉下彩虹,老電線依偎在樹上,安靜、悠閒。但人們為了使市區變得開曠有價值,讓大廈代替了這份清靜,可重慶一直以“慢”著稱啊。就像花沒了雨水就會枯死一樣,樹蔭下下棋的老頭們不見了,樹蔭下乘涼的“棒棒”,喝茶的老爺爺都消失了,因為這份悠閒在快節奏的城市發展中是不被允許的。深幽的山城現在光禿禿地。內心空虛、淒涼,我似乎發現了,原來老地方終會成為陌生的新地方。

老地方,新地方,我為你無奈、悲哀。

老地方 篇7

國二作文 ,746字

“誒,放學別走,老地方見!”

這句話曾經是爛熟於心,回聲般在腦海中徘徊。現如今,老地方已被規劃。我們也各奔東西留,留下斑駁的回憶,逐漸退去的深情。

我不知,也不願用別樣的深情去緬懷它,它不是特別的,與其它文具店沒什麼不同,可於我們它就是特別的。它的店主有三位,老闆、老闆娘和她剛上大學的女兒。他們不是小說情節中“不收學生錢”,賒賬給學生長的英雄主義人物,也不是鐵面無私秉公執法的包青天。老闆總是謙卑的靠在西面的矮牆上,將雜事交付於自己的妻子;老闆娘則潑辣果敢,有一口陝北土話,站在門口收錢;若是哪個學生娃子膽敢幹偷偷摸摸的勾當,被他抓到必是有一頓臭罵的;而那位年輕的姑娘不常在店裡,在時也總是立在角落一言不發地幫人遞東西。

猶記一放學便被“哥們兒“幾個拽來購置物品。我們不僅僅放學晚,還總能遇上從四面八方趕來的人流高峰。這時我們總是打著家長在裡面的旗號走”特優通道“,先一步擠進店,混進人群中。然而我們這群小老鼠,哪能鬥過老闆娘的鷹眼,往往在人擠人的摩肩接踵中蹭掉幾盒筆,幾個本,掉在地上發出“啪嘰”的響聲。老闆娘油辣子般尖銳的聲音總會在這時傳來:“大勇!叫你好好瞅著他們,賣完了就趕緊出去,你咋子就不聽嘞?”我們相視一笑,捂住嘴,撿起筆或本子,向門外溜去,卻不想已被發現,每人頭上捱上一掌,只聽她嘟囔一句,找給為我們零錢。“鬼丫頭,急什麼,錢都不拿。”

就這樣,笑著、跳著、鬧著、快樂著,我們不知不覺耍過了幾度四季。而後來的再見,卻是對著一座要拆了的“廢墟”了。我們走進店,老闆娘正端著碗吃飯,看到我們,也沒了豪氣,摸摸每個人的臉:“丫頭,有緣再見!”

它,最終還是拆了,拆掉的不僅是這家店,還有我們六年的回憶……

就是這家人,就是這家店,就是這個老地方,就是那時的我們,使我久久不能暢懷。

老地方 篇8

國二作文 ,688字

漫步在江南有些老舊的街上,吸一腔略帶水鮮味的溫潤空氣,我心情無比舒暢。

中國地大物博,我卻獨愛江南。從小時起就會在家人的帶領下游走江南各處,長大後,仍每個假期都會回江南。遠離高樓大廈的喧鬧,脫去一身華裳,洗盡鉛華,漫步在大街小巷。

我極喜歡水鄉的白磚青瓦。簡單的兩種顏色,繪出無盡風光。細雨朦朧間,立於屋簷下,看大小雨滴打在青石磚路上,濺起一片水花,散為一片虛無。屋頂上的積水順瓦片流下,連成一線水柱,構成一片水簾,站在水中,微麻,略癢,水打在頭頂,淌入心間。這就是我心中的江南,寧靜,溫婉。

我還喜歡坐在烏篷船簷,腿放在水中。陽光灼灼下,船隨水流,人隨船動。帶著草帽的撐船人把細長的竹竿深深插入水中,再猛得一撐,水流,船動,動作間帶起水星點點。那人邊撐船,邊與我聊天閒談,三言兩語間,我逐漸知道街的名字,屋的來歷,河的流向,船的去路。我記得他說:“我待在這兒,為的就是這份安逸。”是啊,這就是我心中的江南,無驚無豔,平淡如水,卻美如畫。正是這份淡然,令我流連忘返。

我最愛走在巷子裡,空氣微溫,暖風拂拂。偶爾駐足路邊小店,買一杯甘蔗汁,甜香爽口,令人慾罷不能。曾不經意間看到過一個小攤。攤主是位白髮奶奶。賣的是草編。聰明伶俐的小狗,展翅欲飛的蝴蝶,形狀可愛的小花。個頭不大,單純的蘆草色,散著些許幽香。奶奶說,這個攤子,從她太爺爺那時起就有了,一直傳到這一代。“現在是我孫女兒跟我學。“奶奶說話時臉上有笑意,“還會一直傳下去呢。”看著那些草編,再想想工廠裡生產出的工藝品,我心中一頓,不知什麼滋味。

這就是我愛的江南,看這兒的風景、事兒、人。這就是我心中的老地方,至今難忘。

老地方 篇9

國一作文 ,860字

將手中的花兒輕放在墓碑上,嬌嫩的紫色花瓣在風中微微搖曳。墓碑上忽然多出了一抹橘紅的光亮,石質的碑已經有了些許被侵蝕的痕跡,原先刻下的字,在光的作用下變得模糊不清。轉過身,發現太陽已經從遠處的群山中露出頭來,天地間白茫茫一片,唯有那裡一片橘紅,連帶著山腳下不知名的河都帶上了橘色的波紋。笑鬧了一路的我們,在進入墓園後就變得極為安靜,現在所能聽到的便只有山間的鳥兒斷續的歌唱。

每年清明,我們都會來這裡掃墓,一切都是那樣熟悉,以至所有的動作都不需要大人的提醒,但這裡的一切仍令人感動,耳邊猛然傳來鞭炮聲,我知道,我們要離開了,告別爺爺,我們走下山去。

午飯過後,祠堂的門被開啟。家裡人慢慢聚集在這間小小的屋子裡,明明幾乎每年都會一起祭祖,可我卻始終記不清他們的身份。不似午餐時的熱鬧寒暄,祠堂裡的人大多收斂笑容。默默站立,我也跨過去,同表姐站在一起。屋外不知何時下起了雨,細細柔柔。“雅魚,雅雨,雅女”,雨,大概是這裡最重要的標誌之一吧。忽然想起多年前同表姐一起在老屋外玩,倏忽間下起雨來,我們便急忙躲進老屋,也因此發現了一個新“玩具”—成筐的玉米粒。玩玉米粒,與貓“鬥智鬥勇”,吃礦泉水瓶裡凍起來的果汁,記憶中的種種,似乎都是在雨中。

回過神來,家中的老人已念起祝詞,點上香,人們按著輩份一排排向前,行禮,上香。香產生的煙霧在屋子裡盤旋,遮上了牌位上的字,叫人看不真切,好像處在煙雨朦朧之中。

傍晚,散去的人們又聚集起來—家中最年長的老人去世不久,晚上要去看她。小山上,一座土墳被茂密的樹林環繞,唯有它頭頂,才有一片雨後被沖刷乾淨的天空,閃著星光。人們舉著火把,沉默著,摸著墳走了三圈。火把上下晃動,那樣好看,腳下是雨後溼軟的土地,帶著泥土的味道。

我從未來過這裡,卻在父親回憶兒時時聽他無數次提起過—老祖的墳。年代久遠的土墳,在夜晚,竟真的是那樣寂靜而神祕。

這裡,有我的,表姐的,父親的,家人們的記憶。一代代人,在這裡出生,生活,死去。在這裡代代居住,代代傳承。在,這樣一個老地方。

老地方 篇10

國一作文 ,1179字

我坐在大巴車上搖搖晃晃地從市中心一路賓士,看著遠處的風景從高聳的城市樓房直到延伸到地平線盡處的戈壁。敦煌莫高窟,這個無數次在我腦海中浮現的古老傳說,在哪裡?

終於,一堵高大的近似於土堆的“牆”體進入了我的視野。它無盡地綿延著,“牆”體上無數個錯落有致的黑洞,便是那些窟了吧。它們就像一道道傷痕,越往前走,就會發現的越多,叫人心驚膽戰。外壁早已因千年的烈風和日晒而變得危危欲墜,在荒涼的戈壁上破舊卻尊嚴地佇立著,似一位痛苦又蒼老的長者,正掙扎地想要恢復昔日的榮光。我曾在夢中與這個地方無數次的相會,而如今我看到的,卻是萬分陌生的荒涼與悽慘:我不再熟悉它了!

踏入洞窟,室外刺眼的陽光彷彿不曾光臨過這間陰暗的小窟,一切黑暗得彷彿從遠古混沌中走來,黑暗中似乎飄來沉重又陰溼的氣息。我細細地靠近壁面,努力地尋找著每一絲古舊的痕跡。這時一條長長的飛帶吸引了我,我便隨著它緩緩向前追溯,只見一個小小的仙子正演奏著樂器,他的裙帶飛揚又舒展著,就像流動的銀河一般,透過有些斑駁脫落的壁層仍能依稀分辨出曾經絢麗的色彩—是飛王。不同於課上放大的PPT上的圖片,此刻的他在其他佛尊高大的形體下顯得如此渺小,和他一樣的還有很多的飛天。他們是最卑微的佛,只有在歡慶的時候他們才會載歌載舞地出現,但在經歷了那次浩劫後,最渺小的他們卻得以倖存。一回頭,卻發現對面的石壁上有一片悽楚的空白,在四周因年代久遠而昏黃的壁畫中顯得猶為可怖—這不是我腦海中的那個敦煌。

100多年前,思坦因強行用膠將他所認為有價值的壁畫粘走並帶回德國,最終成為了西方人眼中的“探險英雄”。那塊白色的石壁彷彿是一個民族文明的斷篇,卻不曾有人問津。莫高窟自開鑿以來便在戈壁的風沙中屹立了千年,是中華文明的驕傲。在我夢中的敦煌裡,沒有了悲傷的過往和屈辱,有的只是千年的榮光和文明的輝煌。然而在這個我所熟識,連中國都曾為之驕傲的老地方,卻只能在苦難與滄桑的摧殘後沉吟著那些古老的故事。

我們的車遠遠地從莫高窟飛馳開了。遠處,那座巨大的土牆緩緩地遠離著我們—它的身上滿負著無數的傷痕。那是一個國家的傷痕,更是一個古老的文明的傷痕。我們和它一樣,面對歷史遠去的背影只能默默地感嘆時光的無情。這個老地方刻在我心底的,是一種無聲的傳承與懷念。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在這裡佇停,遠去,不變的是一個民族對於歷史的追思以及對未來的渴望,猶如將自己置身於時空裡,和古今對話。敦煌會永遠的在我心底的最深處,不會隨時間而殆逝。

戈壁上的風起了。急風颳起散落的沙石,在一排排高聳的白楊中穿過,呼嘯,似一個滄桑的老人無力地哼唱起古老的歌謠。那聲音很沉重,卻似穿透了每一層面板,一次又一次地擊打著我的心。莫高窟在血紅的晚霞裡悄然消失在地平線的盡頭,戈壁也被這霞光映得通紅,似在流血一般,無限悲壯。

老地方,老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