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顏如雪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素顏如雪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679字

素顏如雪,粉妝玉砌,一派潔淨;不高調,不張揚,歸於初心。最初的身心,靜潔美好,至情至性,極簡極淡,素雅純粹,是素的起始,是素的衷心。在這個浮躁的年代,在這個功利的世界,很多人已經淡忘了初心,將素拋棄在路途上風沙裡。《素顏如雪》定會帶來一絲啟迪,讓我們去尋找素的初心。

當新生命來臨,邁開腳步,跨越草叢時,是否會察覺到墨綠色的朦朧裡,挺立的向上的蘭花,白花羞澀,小巧樸實,卻帶來一陣清香,像回到了小時候,穿著素衣,面對一片草地,尋找一朵朵蘭花,只是想看看它們罷了,卻不知是抓住了素的尾巴。

抬頭望向藍天,一片水晶藍中,只浮著一朵軟軟胖胖的棉花糖。充盈著素潔寧靜,當它悄悄挪到你上空為你遮陽時,又是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就像為自己一個人撐起的天空,在繁華的當代,又有多少人能真正體驗到這素的影子。

若屋外不是晴天,而是雨天,那又如何?撐起紙油傘,一個人靜靜地漫步在雨中,等待雨停,雨滴滴落,濺起一片珠光,晶瑩透明還自帶聲響。聽淅淅瀝瀝的雨聲透過油紙傘傳入腦海,與心中默默背誦著的那首簡單的《雨巷》融為一體,細雨與文字融匯貫通,浸入一份悠遠,簡靜的氛圍,這就是素。同時也已經融入“美”了。如此,我們還能感受不到素的情懷嗎?

那冬天呢?雪梅爭春,滿目的素潔乾淨,淨帶清香,此時萬籟俱寂,只能聽見雪在枝頭沙沙歌唱,純淨的空氣中,傳來淡雅的素香。素,還要找嗎?可是,在經過東經北緯,見過此男彼女,遇過虛情假意,然後被各種身外之物埋入大千世界後,素就被漸漸淡忘了。有幾人敢說自己還存有一顆初心呢?

讓我們放下金錢,放下權利,放下地位,邁開雙腳,一步步走向自然,尋回素的初心吧!

素顏如雪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687字

“素,是生命的大美和莊嚴,也是人生另一個難得的境界。”

我們生活在哪?在一個城市裡,一個喧囂熱鬧的世界,一個霓虹滿街的世界。這裡的我們,有的在尋找著智慧,有的在依靠著智慧,而真正滿是智慧的人,隱蔽在素淨之處,尤似仙境,寧靜安詳。他們或許孤獨卻又執著追求真理而忘卻了孤獨,只素然脫俗,孑然一身。世間無物能與他們相稱,唯有素,只有雪。

雪為什麼那樣素潔而美麗?是因為它忘記了原來的顏色,原來吵鬧紛爭的顏色,所以它們美得使人嚮往,美得使人心驚。說“梅須遜雪三分白”,只是三分,它晶瑩素潔之中,幾分生氣,幾分笑意,幾分淡然,要梅怎麼相比?

生活中,我們一直尋找知己而未果,是否因為我們沒有素面對人,素面對心。你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謊言,戴上一面又一面妝容,而真心交談時,才發現真實已丟失到虛假中,不可尋,彌無處。而跌倒過的人常會學得真誠,因為他們脫去華麗外衣裝飾,素面朝天,素面同心。他們總素素的追求,不停地追求;那不含雜質的追求,那晶瑩剔透的眼眸,使我們捫心自問,愧於自己。

而人生中的素,我不知道,也不足以知道。只看那作家的散文,或許也漸漸知道:幸福有時也不過是安然的逛街;是孩子回家時扔在凳底的臭球鞋,你去收起。家也許不是有多麼華麗堂皇,可能只是那段舊時光;母親節的禮物也不要是華麗的禮物,只是好好交心;好的廚藝不是佳餚美酒,只是一鍋清粥

又如作者所言,梔子花的美麗緣於它開得素潔清香;文字的追求緣於它的素雅自然,緣於心底;對藝術的讚美自於畫的素美純潔;愛情的嚮往自於它的“終無語,竟是最深情時”

總而言之,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萬物之本不過一“素”字,人生之旅不過“素”一回。

《素顏修行》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452字

《素顏修行》是年輕作家彭彭在周莊修行一年間寫的一系列書信。周莊是有名的古鎮,彭彭決定到這裡來居住一整年的目的與同行的兩個姑娘的並不一樣,她們此行有關古鎮的電臺和咖啡館,而彭彭是一開始不知道來周莊幹什麼,只是因為最愛的三毛曾停留在這個神祕的周莊。

古鎮生活猶如一首抒情緩慢的曲子,小橋流水,青石灰瓦,清風明月正好,人的心境也漸漸被這清幽的環境所感染,塵世間的浮躁慢慢沉澱於燕啼煙雨中。彭彭寫信的物件是叫“明”的人,明為何者?無從得知。但是隨著信一封封的展開,古鎮時光的悠悠流逝,明在讀者的心目中由一開始像是彭彭的未來戀人、家人朋友,到自己,最後的一封信裡彭彭說這些信是給自己二十五歲的生日禮物。明可以是任何人,更可以是過去的自己,也可以是未來的自己。

彭彭獨自一人在周莊修行的日子裡,感覺到自由與孤獨的苦樂交織。身為年輕作家的她,已經實現了自己小時候的夢想,也一個人旅行過大半個中國。生命如果能按照既定的理想路線進行,這證明自己堅持初心;倘若生命偏移軌道,一切在意料之外也沒關係,生命的豐富體驗亦充滿驚喜。

芙蓉如面柳如眉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1067字

笛安這個人很多人認識。我看完她的介紹,靜趴在陰天下的陰暗屋子裡,那光滑的桌子上。她渾身融入在暖洋洋的陽光之中,浮游在那寧靜的花圃,她那寧靜的身影添了幾分潔淨。她便這樣,緩緩地,用她手中的筆,創造出了這樣奇特的作品。

這篇作品沒有像其他作品那樣有或添足、或生花的前言,她是在20歲生日前創造出的,她把那個時候的年華用另外一種形式表達出來。文章從一個激烈的謀殺案入手,一步步揭露了主人公的思想。夏芳然三年前因出事故療養,三年前,高中女同學用濃硫酸徹底毀了他的美貌,然後使她有了普通人沒有的“兩輩子”。夏芳然曾當過老師,而且他也曾親手排練過合唱團,學生內有丁曉洛和羅凱。

然後是這起謀殺案,死者有兩個人:一個是夏芳然的男友陸裕平,另一個是丁曉洛。二月十四日傍晚夏芳然與陸裕平準備去一起看電影並一起準備殉情,當然這引起了警長徐至的注意。

請允許我遠離這場案子,小說主題並不是為了尋找凶手,那樣的話不如去刊登在懸疑小說的雜誌上。這篇小說,不是單純敘述人與人之間的糾紛,也不是以旁觀者的角度去評價人的性格,其實我覺得幾年後再在看這本書,我仍然會把激情和劇情融入,內心沸騰不止。

文中作者有完整的世界觀,她是多麼無所顧忌地把所有情感交融在字裡行間呀!

丁小洛直到發生意外還是那麼純潔。她是胖胖的且又黑又憨的人。自從幾年前夏老師當過她的舞蹈老師後,她總是念念不忘。

她是多麼執著地追求一個普通人的生活。我記得,若然她做過三次植皮手術那絕望慘烈的哭。人不是她殺的,她又是去擔當凶手的角色。她為了什麼。

徐至知道也許很多年後自己不會忘記那場審訊,忘不了她那輕描淡寫:“其實殺人這件事,不用說那麼多為什麼,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忘不了她墨鏡下仍然動人的眼,口罩下說出的那麼多清澈動人的話語。是的,她忘不了。

羅凱從目擊殺人到為芳姐掩護,他是十分自然的去看待變化。他是個律師家的兒子,他一眼便知道,芳姐不是凶手。他整個身子帶著一種陽光,他是那麼虔誠地思念芳姐和死去的同學丁小洛。

在很多個瞬間聽到純音樂掠過我的血脈,在閱讀過程中,有幾次他們是在我心中相匯合的。於是我便有一種無法言說的感動。他們赴舞臺上表演時,我想到兒時老舊、殘破城牆外,樸潔的陽光晒著,發出豐收的味道,這看似沒有關係,事實上有聯絡。

我十分懷念放下書後那種怡人的香,以及和劇中人物一幕幕對話的場景。至於那個謀殺案的結局不再是一種存在,我明白它是那麼自然地撲在紙上,為人物形象作烘托,這才是主題。

它們讓我想起了我以前第一次接觸書的情景,與其說我認識了書,倒不如說我被書迷惑了,直到今天。

熱雪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722字

大愛無聲

讀了《公元前的桃花》這本書中的《熱雪》這篇文章,我無比的感動。

這篇文章講述了:隆冬來臨,漂漂很羨慕同學們溫暖舒適的滑雪衫,可是他們家生活拮据,買不起滑雪衫。後來他謊稱母親生病,請了五天假,到表哥那裡去收集獸皮,從而掙取滑雪衫。有一天,他聽說山上有個獵人有一張老虎皮,上山找他去了。後來,漂漂迷路,那位獵人救了他,並把虎皮送給了他。漂漂親切地叫他為黑叔,黑叔送他下山,在途中,她們遇到了一群狼,黑叔用僅有的三顆子彈用完了,他在雪地挖了個大坑,把漂漂拉進去,用雪埋住,留了個出氣的地方。自己與狼群搏鬥,最終犧牲。

獵人黑叔,原本可以丟下漂漂自己逃跑,在逃跑與保護漂漂的兩個抉擇下,他毅然選擇了保護漂漂。作為一位大人,他捨己為人,給小孩做了個好榜樣;作為平常人,他又何嘗不怕死亡?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獵人黑叔用實際的行動,詮釋了生命的價值。人們常說,做人一定要先學會,捨己為人,先人後己這一點,可是,真正能做得到這一點的人,能有幾個呢?而獵人黑叔,就是這些少數人中的一個。這心靈的抉擇令每個人都為之動容。大愛無聲,這愛裡閃耀這的人性光輝永不泯滅!那片被血染紅的雪地裡,我感到雪是熱的,聽到一顆不死的心有力的搏動!

讀完了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去年江西電視臺二套節目的記者報道的一個新聞:一名年輕的南昌已辭職的警察,在一次夜晚,他看見一名搶匪,正在對一位市民實施搶劫,他毫不猶豫地上前進行阻止,並一邊撥打110,一邊設法讓市民跑。市民逃走後,搶匪想追那位市民,小夥子趕緊拖住他,搶匪很生氣,立即對小夥子猛打,然後逃離現場。這個小夥子為了保護一個市民失血過多,當場死亡。

他們這些捨己為人的事蹟永遠被人們銘記在心!他們那種精神將永遠不會被遺忘!

《湖心亭看雪》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742字

一葉孤舟,載著一個高雅的詩人,在萬頃碧波上無憂無慮的盪漾……路遇知己他們無話不談,靠在火爐旁,各自述說著對祖國興亡,對世間萬物的感觸和哀傷……

這,就是美好的意境—《湖心亭看雪》。

其實這篇文章我已經讀過很多遍了,但是每讀一遍帶給我的都是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情懷,不同的對祖國深沉的愛。這篇文章,寫於明末清初的時候,當時,清軍已經入關了,明朝已經岌岌可危,如同已經斷臂的樓房一般,馬上就有倒塌的風險。這篇文章卻依然用著明朝的年號,說明了詩人心中還裝著國家裝著對國家深沉的愛。文章中,寫到的時間處處都可以體現出明朝的影子,這是為什麼呢?作者作為明朝的遺民,對於清朝只有痛恨,而他卻又為何在這一葉孤舟來到湖心亭看雪呢?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這句話,給我們營造了一種清幽,清涼,幽靜,深邃的美好意境。更顯示出,當時清朝在關內外混亂,明朝也如同風雨飄搖般岌岌可危,那種緊迫之感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作者看似逃避政治上的風雲變化。更顯示出他那清高孤傲的情懷,可以不隨波逐流,不同流合汙的高尚雅趣。更能體現作者哪美好的精神品質和價值追求……

到了湖心亭,作者遇到了他的知己,但是他們卻以“痴”相提並論。其實這並不是痴,而是將自己的感情全都化為這一方美好靜謐的故土,將愛和希望播撒在這裡,希望祖國能重新復辟,消滅清朝,重登往日的輝煌,從過舊時美好的生活……這並不是作者在逃避,在消極應試,而是一種他那沉著冷靜,大器晚成的英雄氣概,雖然他把自己的名譽和利益都降低了,但是他為的是國家,為的是他心愛的祖國!

《湖心亭看雪》看似是一篇寫景文章,實際表達的是作者那對國家的愛,反觀我們現在的中國,有許許多多的人都不愛國,不敬國,不尊國,在想象當時那明末清初年間的張岱,那又何怎能同日而語呢?

《無關巴黎的雪》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661字

時間給予人們無限的回憶與思考卻有帶著淡淡的傷感,縈繞在每一個人的漫漫長路上……

這本書從簡單的方面來說,這只是一篇普通的散文記事,但若抱著一種深度剖析和思考的態度來說,這不僅僅是一篇文章,一本書,更是作者對於自己心靈的一場旅行,用文字的形式緩緩敘述著那些刻有人生痕跡和哲理的故事,就像在一個古老的帝國,孤獨卻又瀟灑的吟遊詩人用飽經滄桑的語氣向過路的貴族,普通人敘述並吟唱這關於這片大陸上漸漸消失的美好和緩緩流淌的文明……

從開普敦到西貢、從熱帶雨林到曼哈頓、從巴黎到慕尼黑,記錄著作者陳玉慧自己的旅行札記。她用著像歌劇一樣的藝術渲染方式敘述著這篇文章,其中也滿含了歌劇獨有的淒冷,卻有暗藏著一線生機……

這其中主要講述著作者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之餘,開始去思考人生的意義,她周遊各國,將自己曾有的傷痛和無疾而終的愛情進行埋葬,重新面對世界。這本書的故事情節並不是特別吸引他人,但我們能從那淡淡地敘述中品味到人生的哲理。

我想我們都是這世界的旅者,我們所參與的是永恆宇宙的無限行旅,在看過與品覽過這麼多的世界後,卻更加留心自己的內在。會突然發現我們自我的內在是那麼的奇妙,好像過去我們一直對待自己像陌生人。只有在看過了不同世界孕育出的文明和藝術之後,我們才會明白自身的渺小和世界的巨集大,從而真正的去探尋自己的內心,去深研自己渴望的,一直所追求的是什麼。有時候,我們只是被這世界的繁華所矇蔽遮蓋了雙眼,而忘卻了自己一開始所追求的,害怕被這個世界傷害,卻最終自己傷害了自己……

憂傷是白紙上褪色的藍,淺淺的,卻永遠不是我們的影子。

如畫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772字

《如畫》這本書裡的主人公叫李如畫,她出生在銀杏谷,之後跟著爸爸媽媽去了江海城。在江海小學裡,她過得很快樂,令她最喜歡的地方是教學樓上被同學們稱做“小白船”的天台。她還有一個哥哥,名叫如水,他也是跟隨爸爸媽媽和如畫一起來到江海城的。本來一切都很好,可是有一天,爸爸媽媽對他倆說:“我們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差,支撐不了你們兩個人同時住在江海城,所以,我們決定將如畫和爸爸送回銀杏谷,如水和媽媽留在江海城。”這個決定讓如畫感覺是晴天霹雷,她久久不能平靜……

如畫回到了家鄉,覺得自己一切夢想都破碎了。可漸漸的,他發現銀杏谷也有許多美麗的地方,而且,那裡已經開始建新房、定新規,一直在改變。爸爸的羊、絲瓜、油菜花都成熟了,賺了好多錢,自己在銀杏谷的名譽越來越高,老師和同學都很欣賞她。只是她一直不明白為什麼爸爸媽媽要把如水留在江海城,把自己送回銀杏谷,直到有一天她發現了一個銀鎖,上面刻著一個水字,還有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壬午年,甲辰月,戌申日,命缺水,父姓陳。叩謝!“父姓陳!”如畫驚訝極了,想:難道如水不是我的親哥哥?她帶著這個問題去問爺爺,最後爺爺告訴她,如水是被收養的。如畫頓時明白了為什麼爸爸媽媽決定讓如水留在江海城。諒解、驚訝、明白……多種情緒讓她無法適應,這個謎解開了,嫉妒的感覺一下子消失的無影無蹤,取代而之的是她對如水的愛。

很快,她就要上中學了,她發現,自己喜歡上了銀杏谷,愛上了它。夢想又重新向遠方眺望。

這本書的主人公里如畫是一個有夢想並努力實現的人,他雖然一開始放棄了,可是她慢慢地又開始努力實現了,這告訴我們:有夢想並且去努力完成的人,生活便不會虧待你;雖然路上終究會有坎坷,但你只要勇敢並大膽地跨過去就一定會成功。

最後,對整篇文章,我覺得:人生就像一座巨大的迷宮,雖然有時候會走錯,但是終究會成功走出去。只是看你敢不敢闖。

七夜雪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930字

在金庸、古龍的武俠世界裡,七夜雪僅是高人苦修十年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一瞬,而在滄月的武俠世界裡,七夜雪足以改變一個人堅守十年的一切。

七夜雪,讓霍展白放下對秋水音多年的執念,令薛紫夜步入他的心扉。

七夜雪,讓薛紫夜不再抱有令初戀雪懷復活的念想,在藥王谷靜待霍展白。

七夜雪,看似只是時間長河中的一滴遺淚,卻成了二人枯燥且冷寂的生活中,唯一的一點亮色。

他們相互鬥氣、彼此斗酒,他們肆無忌憚的哭、毫無顧忌的笑。帶著笑,走進對方的生活,希望穿過所有的往事,直抵彼此的內心,他們迫不急待地奢望擁有新生活。

但是,永遠僅是奢望,而已。

為救兒時玩伴,報滅族之仇,薛紫夜不惜刺殺武林最強者—明教教主。雖取得勝利,卻身染七星海棠之毒而死。她死時臉上帶著笑容,但內心一定墜入絕望。

因在她瀕死時,在雪原上與霍展白有過一次相遇。

明明她已認出了他,可他全然不知,甚至誤以為薛紫夜是明教之人,欲殺之。

當他們在雪原上擦身而過,霍展白不知七月雪的美好回憶無法再延續,不知他所奢望的新生活,也戲劇般的擦身而過。在此後的一個又一個雪夜裡,霍展白籍一壺酒,憑記憶裡依稀的溫暖,度寂寞的漫長餘生,嘆“誰能常伴汝?空爾一生執?醉笑陪君三萬場,曲終人散,猛悟,何夕。今夕已是曲終人散”。

我們渴望過楊過對小龍女十六年苦等,熱切不減;嚮往過卓文君只因一首《鳳求凰》便與司馬相如私定終身,貧賤不棄;神往過楊貴妃和唐明皇天上地下傾世之戀,生死相尋。可是,雖然我們讚許痴情相守,自己卻總在不停的放棄,年少無知時為不知緣由的爭吵而放棄青澀的愛戀,成熟圓滑時因外界的誘惑而放棄美滿的婚姻……

我們自以為最深切的愛戀,常常抵不過時間的戳折和消磨。當我們覺得疲憊,我們往往選擇結束過去,而不是堅持初心。

若作者滄月寫霍展白與秋水音白頭偕老,雪懷復活與薛紫夜喜結良緣,或者是霍展白與薛紫夜在藥王谷歸隱,那麼,在我心裡,他只是一般作家。滄月讓霍展白和薛紫夜從執念中釋懷,放棄曾經堅守的一切,奔向新生活,卻不給他們踏上新生活的那一刻。七夜的雪花,盛放了又枯萎,宛如短暫的相聚和永久的離別。正是這七夜的雪花,讓滄月成為一流作家,讓《七夜雪》一書成為武俠經典。

曲終人散時,一人憶昔醉,難料七夜雪,遠勝十年守。

細雪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694字

它,講述了一段純真歲月裡的相遇,一個少女的心路歷程,幾個孩子敏感的內心,再續一個各自安好,相互分離的結局……

這是一段屬於唐豆、江海汀的友誼。它讓我看見了一群孩子在面對遙不可及又近在咫尺的未來和分離時迸發出的力量;它讓我看見了最純真美好的一段情;它讓我看到了塵世間熙熙攘攘的緣分。它如一面鏡子,讓我看見了我的欠缺!

細細想來,《細雪》用最準確的時間出現在了我的世界裡。人,總是需要抱團取暖的。我,亦不例外。說起友誼啊,大部分還是小學給我的。自打進入中學後,它漸漸抹去。這裡面,總缺不了幾段類似唐豆,江海汀的友誼。所以讀起它,總有久違的親切,以至於會抱起書,一起哭,一起笑!我感謝每一段屬於我和你們的相遇以及已發生和未發生的分離。《細雪》讓我相信了分離的必然性,讓我看見了他們面對分離時的態度。這也是我要學習的面對友誼的態度:珍視當下所擁有的相遇,放下早已分離的結局,從今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當再一次看到分離的你們,我想,我一定會放下昨日的種種不愉快,收起內心的狹隘,勾起曾經麻木許久的脣角,笑一笑!笑出人間四月天的樣子,笑出陽春三月的暖。這個笑不一定是最美麗的,但一定是最純真的!因為,我們曾在純真的歲月裡相遇過!不問結局,不需掙扎。只需向那熟悉的面孔笑一下,笑出青春的樣子,笑出歲月的腳步!證明那段並未忘記的歲月仍在不遠處!

成長路上,《細雪》是本青春修煉手冊,是一本沒有寫完結局的愛。來吧,帶上《細雪》經歷幾場說散就散的友誼吧!讓所有友誼綻放於我們擁有而珍惜的時候。《細雪》照耀著我的心路歷程,讓我們為它續上一個美好的結局!

這一切,將是抹不去的,親抿一口,便是歲月和永恆的味道……

素年錦時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781字

有很多人說,人生這條大道啊,最美好的時光是在十七歲。而我認為,走過漫漫人生路,最重要的時刻,是在小學這六年的時光。這段曼妙的時光,足以讓我像《素年錦時》的作者一樣,回憶終生。

《素年錦時》這本文學經典,總能讓我點著希望的小燈籠,去探索未知而奇妙的人生。坐在木桌旁,看見窗外樓下賣糖葫蘆的小商鋪,幾個小小的,大約五六歲的身影拽著父母的衣袖,凍得通紅的小手指著小攤。我吞了口口水,好像看見了四五年前的自己。心中倒想像他們一樣,任性玩耍,卻怎麼也不好意思說出口。看著窗外的他們,我領悟了為什麼作者要說“錦時”,因為它像華美的錦緞,讓人過目不忘,像動聽的琴絃,讓人忍不住去聆聽。

我們的老師總是一臉羨慕地看著我們:“你們可要珍惜童年,別等失去了再去後悔…”。我回到家,翻出小叮噹的竹蜻蜓,宮崎駿的龍貓巴士,喜羊羊的小鈴鐺,灰姑娘的水晶鞋…,我一個一個地回憶著,看見那繽紛的童話世界,看見那頭髮剪得特別短的“假小子”向我揮手:“別等失去再後悔……”我突然明白了“素年”。在別人眼中,幼稚而無趣的童年,在成人與老年人眼中,如鑽石般珍貴。“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是老師的座右銘,我剛開始認為這是大道理,無用無趣,直到我讀了《素年錦時》。時間如流水,你越想留住它,它越會悄悄地溜走。

記得,書中有一頁描寫了作者翻相簿的時候淚落如珠,我也翻開了記載著小小的我的相簿,看見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小臉,笑顏如花,明明讓人看了滿心歡喜,為何我心中隱隱有些失落?晚上,我在夢中乘上了龍貓巴士,調整了時間大鐘,要再次回到那天真可愛的童年,就在我調整好的那一刻,我,醒了,從奇幻的夢中醒了,哎,童年再也回不去了……

《素年錦時》,小小的我與大大的我。流水的時光與美好的人生,我的人生路還很長,祭奠一下逝去的童年是為了更好的出發,希望今天的自己,更要珍惜時光,加油吧,許多,向未來出發!

揮汗如雨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601字

《揮汗如雨》這個故事是從《?宄捎鍶?防銼嚦吹降摹?/p>

故事內容大致是大家都知道:晏嬰是個非常非常矮、腦子非常非管用、嘴皮子非常利索的人。他在齊國當了50多年官,輔佐了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三個國君,是一棵政壇上的長青不老樹。

春秋戰國時期,嘴皮子好使的人不少,可晏嬰不只是個傳說,他還有享受著作權的專著一本——《晏子春秋》。這是一部記敘晏嬰的思想、言行、事蹟的書,也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說集。在古代,“子”字是身份的象徵,只有貴族和學者才能使用,比如孔子、老子、孫子等,所以當晏嬰成了晏子,他的檔次就提升到了哲學家、文學家的層次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學到的詞語有“利索”、“輔佐”、“春秋戰國”、“傳說”、“思想”、“言行”、“世紀”、“貴族”等;學到的句子有:在古代,“子”字是身份的象徵,只有貴族和學者才能使用,比如孔子、老子、孫子等……

我今天推薦的這個故事是為了讓大家知道:晏嬰雖然很矮,但是他的腦子非常好用。所以我們一定要多讀書,這樣我們就會像晏嬰一樣聰明!

沒有挫折的生活是殘缺的——《如果遠方有奇蹟》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857字

假期我讀了一本非常好看的書—《如果遠方有奇蹟》。這本書是兒童文學作家商曉娜寫的,書中漂亮女生裴心瑜覺得生活陷入到一團亂麻當中—期終考試成績糟糕,媽媽和爸爸無法溝通,好朋友看起來都那麼靠不住……置身於豪華而孤獨的大房間中,她決定逃離眼前的一切。她從寒冷的北方來到了溫暖的深圳,亞熱帶城市的旖旋風光和淳樸人情,讓這個內心混亂而孤獨的小姑娘慢慢平靜下來,開始重新審視和找回自己。一系列新鮮刺激的生活經歷讓她豁然開朗:生活是一面鏡子,它忠實地反映著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困頓、挫折和艱難是生活的家常便飯,與其抱怨與對抗,不如換一副豁達而智慧的眼光打量,你會驚喜地發現,它居然還給你一副自信的快樂表情。裴心瑜在美麗的深圳找回了本就美麗的自己,自信地踏上歸程。

當我們在遇到挫折困難時候,要用積極的心態去看待這件事,用良好的精神狀態去迎接這件事,微笑著面對生活所給予我們的必須要面對的挫折。我不否認這一觀點,沒有錯,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一帆風順,誠如每次和朋友將互贈的賀卡中寫的那樣:希望你萬事如意,心想事成。可是,生活是現實的,現實是殘酷的,一切的祝願雖是美好的,但卻也好似最無用的。面對生活,我們必須學著面對現實,笑著去面對生活帶給我們的一切挑戰。

海倫凯特是一名殘疾人,但她總是微笑著與病魔抗衡,譜寫了又一曲可歌可泣的神話。總之,在面對挫折的時候,一定不要向它屈服,要微笑著面對生活中的挫折!笑對挫折,笑對生活,笑對人生!要知道“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我們的痛,那些刻在生命裡的疤痕,也許在多年之後的某一天,會成為我們引以為豪的驕傲。

上帝從來就是一個再精明不過的商人,往往在他賦予你一份成功的時候,他就早已讓你付出數倍於收穫的努力了。這樣的生命才是多彩的,正因為有了挫折,才有了我對生活發自內心的熱愛,才會感激所有賜予我幸福的人和事。我們應該感激挫折的力量,那種痛苦過後的快樂,煎熬過後的幸福是平靜的生活永遠無法實現的,因為我們需要挫折。

沒有挫折的生活是殘缺的!

樸素而真誠的愛——《有一種愛叫相依為命》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824字

我最近閱讀丁立梅的散文集《有一種愛叫相依為命》。

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優美語句的薰陶,讓我對散文有了新的認識。整本書,講述了作者親身經歷的親情故事,由很多短篇散文組成,每一篇都足以讓人品味很久。

我最喜歡的就是其中的一篇關於親情的散文《母親》,這篇散文講述了一位母親是如何含辛茹苦地將她的孩子養大,無怨無悔的工作,為的只是一個小小的目標—分到多一些的口糧。文中描述母親出身貧寒農家,少時沒少吃過苦。母親嫁給父親,是從一個貧寒跳進另一個貧寒裡。母親憶起過去,卻平和得很。我們兄妹幾個都大病了幾場,母親衣不解帶守在一邊,等姐弟病好了,母親卻倒下去昏睡了兩天。母親瘦,黑,面板粗糙,全因為她整天被風吹日晒的拼命幹活。為了孩子們,母親頂著村裡的壓力,堅持讓孩子將書讀完,希望讓他們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為了給子女一個好的生活,遲暮之年,母親才第一次穿上心儀的裙子,圓了作為女孩從小的夢。

這本書,丁立梅運用她美輪美奐的句子,巧妙地在敘述出整篇散文內容,讓每位讀者都被故事深深地吸引著,無法自拔,彷彿親眼見證著每篇散文的誕生過程。

讀完這本書,我對那樸素而真誠的母愛又有了新的認識:文中的母親,是一位最最普通的母親,卻用她那瘦弱的身軀撐起整個家,默默地為孩子們營造一個好的生活;同時,她還是一位有智慧,有遠見的母親,她教導她的每一個孩子都要有文化,有知識,不能甘願在農村裡虛度一生,要有理想,有抱負,才會有作者的今天。在生活中,每一位孩子的母親有何嘗不是這樣呢?她們每天為我們做出美味可口的飯菜,誰又知道在背後她們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和愛?每天輕聲呼喚我們從夢中醒來,誰又知道她們久久凝視在夢鄉的我們多少時間?但作為孩子的我們,卻經常將母愛遺忘,不會珍惜,就如同空氣,永遠在我們身邊,卻總會忽視它的存在。

樸素、真誠的母愛,母親的愛,是這世界上最真誠、最可靠、最獨一份的真摯感情,是人一生都忘不了的感情。我只願天長地久,母親長久。有一種愛,叫相依為命。

如果可以偷走影子——《偷影子的人》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1057字

《偷影子的人》是法國作家馬克李維所著的一部溫馨感人的小說。沒有華麗絢麗的詞語,沒有扣人心絃的冒險情節,但那淡淡的平實的語言著實動人。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老是受班上同學欺負的瘦弱小男孩,因為擁有一種特殊能力而強大:他能“偷別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見他人心事,聽見人們心中不願意說出口的祕密。他開始成為需要幫助者的心靈夥伴,為每個偷來的影子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他在父親離開後認為自己不夠優秀而留不住父親,因而更加的內疚封閉自己,在這時他卻發現自己有和影子對話的能力,而也正因為此,他了解了許多表面假象下真實的故事—譬如伊凡、馬克、呂克和那個不能說話的克蕾兒。男孩幫助那些人,就像閣樓上的影子所請求的那樣—“為每一個你所偷來的影子找到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為它們找回隱匿的記憶拼圖”。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小男孩做到了,他原諒了欺負幼年自己的馬克,影印了自己媽媽的信給伊凡,並說服了呂克的爸爸讓呂克習醫……然而,他卻辜負了海灘上等待了他四年的女孩。

女孩的影子告訴男孩因為無法開口講話,她孤獨、自卑。男孩告訴她,每一個夏天他都要來陪她,可是他最終沒能做到。所以在多年後,男孩不經意間回到了當年那片海灘,看到克蕾兒留下的紙條上的話語<u>“我等了你四個夏天,你沒有信守承諾,你再也沒有回來。風箏死了,我將它埋葬在這裡,誰知道呢,也許有一天你會找到它。”不知道姓氏的克蕾兒,男孩沒有忘記,已沒有忘記那段青梅竹馬的回憶,一個允諾卻未實現的諾言。

作者好似願意於這平凡單調的人生中給出一點兒奇蹟,男孩找到的克蕾兒,實現了最初給克蕾兒的諾言。並且那個久未謀面的父親原來也是每年都寫信給他,所有的遺憾不足原來都是誤會一場,心下的坦然與欣喜讓男孩終於可以放棄多年心頭的陰霾。

這不是一個充滿幻想的童話,這是一份成長筆記,這其中有愛、有恨、有原諒、有悔恨、有遺憾,苦辣酸甜統統都來一遍,成長不亦如此。

最動人的是男孩母親為了瞞下自己生病而快要逝去的事實,而騙自己的兒子自己與朋友結伴去旅行了。最後等待男孩的是殯儀館中冰冷的一體。或許,少年時我們都在想著逃離,逃離父母的束縛,等長大後,才發現父母已白髮蒼蒼,而做兒女的已忽略了太多太多。

書的首頁有一句話:“你偷走了我的影子,不論你在哪裡,我都會一直想著你。”因而在感嘆作者的想象力的同時,不得不會思考,如果可以偷走影子,我們會做些什麼,是否有男孩一般的善心,是否懂得感恩世間一切,是否好好疼惜父母—在讀懂影子的話語之後。

做最素直的事,行最寬廣的路——《道路無限寬廣》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1028字

做最素直的事,行最寬廣的路。

這是松下幸之助的人生箴言,也是我們所要銘記的人生道理。在傳奇而輝煌的一生中,松下幸之助冷靜自持。勤思善悟,漸臻豁達睿智的境界。《道路無限寬廣》即是凝結了其人生智慧的一本書。讀了這本書,我感觸良多。

“每個人的路各不相同,是命運註定的。每一條路,都是獨一無二的。你只能自己走下去,不能回頭,亦無人可代勞。這條路,時而寬廣,時而狹窄;時而上坡,時而下坡;時而平坦,時而曲折。”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都有獨一無二的自己的命運。沒有人能完全相同,也沒有人的經歷能夠完全相似。這種唯一性決定了我們的特殊。有的人命運坎坷,有的人生活安逸。不管怎樣,命運的道路總歸自己來走。那麼,何嘗不把他們看做命運特殊的饋贈,畢竟,這種饋贈給生活增添了另一抹色彩。這是路。

“在路上,你常會想究竟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也會想尋求別人的安慰。然而,你的眼前只有這一條路。”人之初,性本善。遵從內心真實的善,在我看來,即是對。人生活在陽光下,本就有光影兩面。沒有光,就沒有影;沒有對,即沒有錯。人生本就是光影交融,對錯相織,何必給它們劃分明顯的界限。遵從本心最好。這是對與錯。

“畏懼死亡是人的本能。與其說死亡可怕,不如說面對死亡而無準備可怕。人無時無刻不面臨著死亡,生才顯得尤為可貴。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應最大程度地發揮生命的能量。這既是對死的準備,也是對生的準備。”生是起點,死亡即是終點。我們從降臨這個世界上開始,就展開了一場與死的浴血戰鬥。我們渴望著勝利的甜美,又在心底預設死亡的必然。古代皇帝渴望“長生不老”。,是出於對權力的野心和私慾。假使生命可以永而不衰,生,將成為無盡的枷鎖。死亡是上天的特殊贈予。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毫無準備的去死。那麼。坦然面對死亡,趁著有限的時光,為生亦為死做好準備,當我們們對死亡時,可以不帶悔恨的走。重歸於這三千世界的一抹塵土,不也是件幸福的事嗎?這是生與死。

“沒有絕對的壞事,也沒有絕對的好事。”古人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大千世界,漫漫長生。有好事亦有壞事,有開心事亦有悲傷事。好事可能變成壞事,壞事也有可能變成好事。人的智慧何其淺薄,才會常常悔不當初。其實從一開始就應該謙恭。謹遜地行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便是好與壞。

這本不算厚的書,蘊含了松下幸之助這位老人一生的智慧,人生。社會。自然諸多方面都有涉獵。這一篇篇饒有禪意的小品,每一次閱讀,都能給我以新的智慧和感悟。

合上書扉,豁然開朗。

一樣的唐詩,不一樣的解讀——《唐詩素描》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970字

看到書面上素氣的山水畫,我就被它吸引。

一樣的是唐詩,不一樣的,是曾冬給予我們的闡釋。

讀《早發白帝城》。因為難掩內心的欣喜。詩人在一大早就告別了在朝霞映襯下彩雲繚繞的白帝城,湍急的流水,如詩人急歸的心情,洶湧著,流淌著,向期待的目的地。兩岸的高山上傳來一聲聲猿啼,似要將詩人留下,但這是無用的,詩人乘的小舟,早已隨水而逝,漂過了千千萬萬重山。這是我眼中的詩。但曾冬眼中的畫面卻不止單單是這樣。他聽到“吱吱嘎嘎一陣脆響”,然後“城門張開了惺忪的眼”,他看到太陽“急急忙忙拿起陽光的錦線,在一朵白雲上,為高山之巔的白帝城繡了一條斑斕的絲巾”。

他說“所有的道路都只有一個歸宿”。是否可以簡單理解為“條條大路通羅馬”?或者是“山重水複疑無路”?人生就好似匯入海洋的江河溪流,不論以何種方式、何種形態,不論是激烈還是平緩,最終都將歸於”永恆的安寧“。正如他所說,詩人的仕途也不過經過一個個驛站,接納那一段段或憂傷或幸福的時光。往事浮現,深究其,深陷於其,不過為難自己。不如讓那前塵舊事隨這白練逝出自己的生命。

而那兩岸的猿聲也被曾冬看出了不一樣的意味。他說那聲音是”幸福的啼叫“,那也是隱隱約約的”自由的聲音“,想必詩人此時正在暢想未來的美好,渴望一展巨集圖吧。

而山川的緩緩逝去,江水的迢迢,轉過身,目之所及是朦朧的,一切也似乎很遠了。

原來這首詩要表達的不只是喜悅暢快。

讀《絕句》。江水碧綠,襯得棲鳥羽毛彌足潔白,山色青蔥與那嬌豔的花兒形成對比,刺得人眼前顯出一片片色斑,那紅那綠真是絕到極致,彷彿要燃燒。真是一派美景。但我就算去認真欣賞也無法領略到心裡,因為我的心裡,盛了滿滿的故鄉。要等到歸鄉那天才會溢位,但卻不知,是哪一個春天或冬天。

曾冬說,日子就像一本一張一張翻動的書,每一頁,都有一聲漂泊的嘆息。它輕輕地來到,帶著希望和憂傷。它沉默,隨季節一起荏苒。時間總是太匆匆,將青果點成紅了的櫻桃,將綠了的芭蕉換上枯黃的雜草。它總是不打招呼,就將美好的永珍帶給你,就將一切在瞬間席捲。它似乎無所不能,卻帶不給你歸家的日期。

這個春天與上年、與去年相比,是否更好看?

你只有把故鄉每一個熟稔的名字,過濾了一遍,又一遍。你翻過手中詩卷上的又一個春天。

曾冬先生將一首首古詩轉寫為一篇篇精緻優雅的散文,讓我們體會不一樣的古詩,欣賞不一樣的經典。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471字

我在這個寒假裡讀了一本書,名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它使我感觸很深。本書中的主人翁是海倫凯勒,她出生十九個月的時候,因為生病失去了寶貴的聽力和視力,所以她成了一名又聾又啞又瞎的小女孩,她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學習、生活。但她憑著自己的意志,一次又一次的同病魔做鬥爭,克服重重苦難,她以驚人的意志終於考上了大學,經過自己的刻苦努力終於成了一名出色的演說家。

我讀了這篇短文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我被海倫凯勒小姑娘的學習勇氣和驚人意志所感動,我明白了時間就是金錢就是生命,時間是短暫的,是匆匆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應該要像海倫凯勒那樣有堅強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去學習。

同時我也感到很慚愧,現在我能坐在明亮的教室讀書、學習,能聽到悅耳的聲音,能看到五彩的世界,能發出我自己喜歡的聲音,可是我還不刻苦認真學習,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老師佈置作業也是有時做,有時不做的,從來就不把學習當一回事。

讀了這篇文章,我突然被驚醒,我要向海倫凯勒一樣去學習,我要珍惜一分一秒的時間,努力成為一個著名的有學識的人。

《如果遠方有奇蹟》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746字

暑假裡,我滿懷激動的心情,一口氣讀完了《如果遠方有奇蹟》這本書。藍色封面上正在微笑的女孩和散發出陣陣墨香的書頁之間,無一不詮釋著少男少女們內心苦悶、成長艱難的青春歷程。

開啟這本書,映入眼簾的便是一行行充滿了詩意與美感的文字,我被它們吸引住了,漂亮女生裴心瑜覺得生活就像一團亂麻:期末考試成績糟糕、媽媽和爸爸無法溝通、好朋友靠不住……她決定逃離眼前的一切,便去了深圳。一系列新鮮刺激的生活經歷讓她豁然開朗,變成了一位自信的快樂女孩。

我慢慢的合上書,靜靜地思考起來。其實,文中那間在別人眼裡所謂的豪華大房間,在裴心瑜的眼中簡直就像一個牢籠,因為她跟父母的對話就像電臺的兩個頻道,怎麼都交織不到一起。我的爸爸媽媽也和女主人公的父母一樣,在外省工作,生意忙得幾乎兩週才回來一次。開始我還有些埋怨,直到漸漸長大後我才明白:爸爸媽媽常年漂泊在外,掙錢實在不容易。他們為的就是讓我能夠好好讀書,過上幸福的生活呀!我正好趁這機會培養自己獨立自主的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減輕爺爺奶奶的負擔,學習上努力進取。這應是他們的最大的願望吧!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我會磨鍊自己,成為經得起挫折的生活的強者。多謝你們的養育之恩。

讀了這本書,我不由得感慨,生活更像一面鏡子,它實地反映著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困難是生活的家常便飯,與其抱怨與對抗,不如用這些寶貴的時間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給爸爸媽媽打個電話,傾訴一下自己最近的心事;跟好朋友互相討論學習生活上的困難,共同進步……你會驚喜地發現,它居然還給你一副自信的快樂表情。這是我讀完《如果遠方有奇蹟》後的感悟。

自信是燦爛的陽光,人只要擁有了自信,才算一個健全的人。裴心瑜在美麗的深圳找回了美麗的自己,自信地踏上歸程。而我,也希望能在新的學期裡重塑一個更加出色的自我。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905字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我最新接觸的讀物。對於不好讀書,一直感覺讀書過於枯燥、乏味的我,卻被書中真實感人的故事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深深吸引。

揭開陌生的封面,走進作者的世界,觸動著海倫。凱勒的心靈,一字一句的品嚐著……

馬克吐溫曾說過:十九世紀有兩位令世界為之驚歎的奇人。一個是拿破崙,另一位就是海倫。凱勒。為何將海倫稱為奇人呢?原有就在於她幼年便不幸的變成了盲、聾的殘疾人,不久便又喪失了語言能力。災禍連連使她徹底與社會隔離,這個被社會拋棄的嬰兒,在無助的黑暗世界中不知所措,她掙扎的想找到通往光明的道路。在無數次碰壁中,她感覺到希望之光逐漸破滅,絕望的海倫終於等到了她的指引明燈—莎莉文老師。海倫在莎莉文老師耐心的教導和精心的呵護下,逐漸恢復了語言能力,勉強能與他人交流,而且海倫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了高等教育的盲、聾人,後期她還建立了慈善機構。失去光明的自己卻給更多人帶來光明,海倫瀝盡心血所完成的一本又一本書籍與自傳更是淨化了無數讀者的心靈。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給我最大的感悟便是要學會珍惜。書中寫到擁有光明的人卻忽視了身邊各種美,而海倫僅靠觸覺便發覺了大自然中各種無法言語的美。花在我眼中只是單純的一片紅,凋零了便失去了價值,毫無意義。不曾會想到“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般含義。蓮花也是如此,或許在我們眼中它已是見慣不慣的景物了,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精神自然也被忽略掉。海倫珍惜她的人生,珍惜她的生命,各種困難與挫折也未能將她擊倒。而如今呢,許多人因不能承受小小壓力,就把自己獨特的生命抹殺掉。海倫的成就與莎莉文老師有著莫大的關係,她們就像親人般,有嬉戲,有吵鬧,但一直都互相關愛著。想想我,太過於自私。只因一些莫名其妙的小事便和老媽吵架,當我用殘忍的言辭冷酷地反抗著她時,又怎會知道她心中的痛苦。父母們何曾不都是表面上的刀子嘴,內心卻是柔軟的豆腐心啊啊!想想那時過於稚嫩的我,就覺得十分羞愧和懊悔。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哲理,海倫的人生,讓我恍然大悟,瞬間懂了許多。讓我們傾聽海倫的心聲,瞭解她的世界,以另一種心態感受我們的世界,學會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