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閱讀相關作文20篇

我心中的碎片閱讀 篇1

記敘文 ,641字

近年來,一個新鮮的詞彙進入的大眾的世界—碎片式閱讀。有許多人會認為:”碎片閱讀不是很好嗎!只需要通過身邊的電子產品隨時隨地瞭解了很多知識,是件十分方便的事。”

碎片化生活和碎片化閱讀真的給我們帶來的是更快捷、更方便的生活嗎?我想,不是的。

在平時的空閒時間,我通常都會開啟手機中的微博,刷刷實時動態,或者是朋友圈。對我來說是滿足了自己獲取外界資訊的需求。但是在這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訊息的傳播變得更快,我總在翻閱的過程中感到許多資訊的不真實、甚至讓我難辨真偽。

有次我在碎片時間拿起了一本曾經最愛看的故事書,卻發現自己已經不能像小時候一樣靜下心地閱讀了,一些國內外的文學書或者是課本都會讓我感到枯燥乏味。碎片時間的碎片閱讀總會讓我不能靜下心細細品讀,時常是眼中看了,口中讀了,但沒往心裡去。

某個週末,我拿著手機刷著實時新聞,一個個吸引著我的文章標題進入我的眼簾,讓我不由自主地點了進去。到後來,我越看越入迷,最後甚至忘記了要出門補課的時間。在上課時,我也會不由自主的被自己以前看過的文章帶跑,回想其中的內容,又或者是好奇後面的內容,有時候甚至還會的同學討論。碎片式的閱讀總會影響我之後的上課狀態。

碎片式的閱讀雖然一直帶給我許多煩惱,但是慢慢的,我卻發現,其實是因為有太多事情影響著我們,這才有了碎片化時間最終形成了碎片化的閱讀。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時不時地整理自己的碎片化時間,用這些時間更認真的學習知識。

我相信,只有學會利用好碎片化時間閱讀的人,才會有更好的未來。

碎片閱讀的利與弊 篇2

碎片閱讀的利與弊作文 ,877字

如今這個時代,今非昔比。

我在想以前的人們接觸媒體時只有電視機,報紙,或許還有書。如今,卻是一個開關,幾個字,便就可能會出現長篇大論。

我還記得在我三四年級的時候,老師要求我們做一個ppt,雖然書上有答案,但那是幾年前的書,我可懶得翻箱倒櫃的找,就上網搜了點資料,三下五除二,一會就完成了。但隨之我就發現了問題。同學們上去播放ppt。雖然大家的題目及主題都一樣,可ppt的內容卻大同小異,有的同學說這個對,有的卻說這是錯的,都議論紛紛,這可是一道有標準答案的題目啊。

大家想的或許都一樣,誰會沒事去找本書,有的人也許都扔掉了,書上有的網上不也都有麼。所以我們就找一篇,大致看看行,也不管什麼前因後果就複製。

由此可見,網路時代的利弊顯而易見。

利,人可以通過網路而更快的查詢資料;還可以多增加一些選擇性。

弊,不言自明。

一、只注重資訊的讀取,往往缺乏深層的思考。網上的知識,只單單停留在了表面,不深入思考。或者網路直接把答案給你,不告訴你原因和過程,你也將習慣於只看結果,而不去自己根據一些提示,難點要點去自己琢磨。

二、讀者容易養成隨意性。當看到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就讀一下,只要有時間就可以,等車,車上等等;還會隨時寫,一旦有想發的了,就發發朋友圈,再也不能在晚上坐下來靜下心,好好回想這一天發生的事情再寫下來。

三、極容易讓人產生依賴性。畢竟一個15釐米長的手機就可以包括時間、交談、運動、娛樂等多方面的日常生活。

四、讓注意力難以集中。大家一定有過邊工作(學習)邊刷手機的經歷吧。

但是,人們離開了手機,又該如何生存呢?

所以,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一、有清晰的人生規劃,三觀一定要端正,儘量不去看沒有營養的文章。

二、培養觀察力和思考力。平時多看多思,不要只呆在網路的時空裡。

三、專注力。我這有方法可以幫助培養專注力。就是,別人在說話時,在你的腦中顯示出一個影象出來。換句話說就是,想象別人說話的內容。

同時也希望大家可以多讀好書,紙質的書。

面對碎片化的生活,我們不可逃避,但也不可以沉溺。我想當初創造網路的人們,也一定是為了大家生活上的方便。

碎片閱讀 篇3

碎片閱讀作文900字 ,893字

等地鐵的那五分鐘裡,去公眾號裡看一篇你文章;電梯裡的一分鐘裡,刷一下微博熱搜都在講些什麼。因為網路的發展,微博的140個字,朋友圈裡偶然的某一句名人名言似乎已經成為了我們閱讀的主要內容。因為生活中似乎那麼忙,我們急著守著那個點兒在電視機前追劇,急著完成自己滿滿的日程表,生活中的時間於是被一把大刀劃得七零八落,只有那些邊角料被施捨給了閱讀。

有些人甚至因為完美利用了這些時間而洋洋自得,認為自己收穫頗豐。事實上,碎片化閱讀有許多弊端,我們甚至都沒有意識到,“淺”字是這些文章最大的特點,限於篇幅,碎片化閱讀往往是蜻蜓點水,浮於表面的,正如微博上的社會熱點,除了簡單報導一下事件,所謂的“熱度”基本上就是評論區裡兩派不同觀點的人爭吵不休了。然而,不論是哪一邊,都只是直觀的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如果花時間來閱讀這些“無腦言論”倒不如自己默默地思考一下自己的觀點,給自己的思想留一點時間。

“煽動性”往往是碎片化文章的一大特點。臭名昭著的“標題黨”就是利用了“震驚……”這樣的字眼十分有效地抓住了人們的眼球,然而令人“震驚”的內容卻往往千篇一律,為了博人眼球,粗糙的觀點通過語言的包裝顯得很有深度。最可怕的是,因為碎片化的時間,我們往往很少停頓下來思考就全盤接受了。有些雞湯說:“要信任朋友”,有些“智者”說“防人之心不可無”,於是我們搖擺不定,自以為學到了很多人際的技巧,而事實,這樣單薄的觀點都被絕對化了,碎片化的閱讀彷彿在人眼前蒙上了一層紗,矇蔽了冷靜的思考。

另外,碎片化閱讀是散而無形的,不像學校裡學到的知識是系統性的,是一張大網,條理清晰。碎片化閱讀得到的內容是散落一地的紙屑,拼不起來也理不出頭緒。很多人因為沒有時間去真正讀一本書,所以選擇去讀別人的書評,僅僅幾分鐘,我們就知道了故事的梗概和一些細節,可以在朋友面前誇誇其談了,但實際上,我們對這本書要表達得主旨是什麼卻毫無頭緒,我們擁有的是散亂的評論,而它們並不屬於自己。

所以有可能的話不如擠一點時間出來,泡一杯茶花一段時間,認認真真地讀一本書,去聽一聽作者的聲音,而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閉上眼睛,回味一下流淌在脣齒間的文字”。

我的碎片閱讀 篇4

我的碎片閱讀作文70 ,761字

生活正在被我們碎片化,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態度與認知。

每天時間總是過得很快,成年人有忙部玩的工作,孩子們有忙不玩的學業,想在閒暇時光裡拿起一本書細細品讀,卻總是會被微信,電話,簡訊或是其他而打斷,讓我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書。

週日的午飯後,我趁著暖暖的陽光,津津有味地讀起書來。剛剛讀了幾頁,便聽見我手機的簡訊提醒,我瞟了一眼手機。發現是某個上課愛偷懶的同學又來問作業了,我只好放下書本,告訴同學作業。回答完同學後,我便又開始看起書來。

我被書中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目不轉睛地盯著書本,迫切地相知道接下去發生了什麼……

“叮鈴鈴,叮鈴鈴……”電話響了,“喂!”我大聲地喊到。“您好!請問您需要賣房子嗎?這是中原地產,買方賣方,各種戶型都有……”啪!我不等他說完就不耐煩地掛了電話,生氣地說:“討厭的中介,真煩人!”

我再次捧起書,努力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繼續閱讀,投入到那一波三折引人入勝的章節中。幽默的人物介紹,生動的描寫,有趣的情節無不吸引著我。突然,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打破了這份寧靜。只見媽媽急忙跑上去開門,嘴裡還唸叨著:“一定是我的快遞到了,我網購的裙子到了……”看到是媽媽的快遞那就用不著我管了,繼續看書。

忽然傳來一聲尖叫把我嚇一跳,“哦!”“我的天啊!這件衣服質量怎麼這麼差!還沒穿就脫線了!一定要退貨。”哎!書又看步下去了,我呵呵一笑,跑過去安穩安穩母后大人。

好好的閱讀時光就這樣被碎片化的瑣事打擾而變成了我的碎片閱讀:電話中介推銷—碎片化的社交;網上購物,今天買,明天買—碎片化的購物;上課不認真聽講,下課問作業—學習也碎片化了。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我們需要把目光移到真正的閱讀,更不能沉浸於走馬觀花式的碎片閱讀中。

讓碎片重圓,重拾文學經典閱讀!

三小時碎片閱讀 篇5

三小時碎片閱讀作文7 ,745字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人們都為了生活而忙碌著。外界的壓力使人們不堪重負,雖然我們如此的繁忙,但若細心發現就會發現生活中有著許多碎片化的時間。

作為一名初三學生的我不僅僅有著五門主課帶來的壓力,每天早出晚歸,每天除了必上科目的書,我幾乎沒有觸碰到任何課外書,直到在教師節那天,學校發下通知告知我們學校要早放學,這一意外的驚喜使我們一個個都在想著這些突如其來的時間該如何處理,不用多說,我肯定用這些時間用在去圖書館閱讀上。下課的鈴聲一響,我就拉上同學直奔圖書館,看著這一本本五顏六色的書使我眼花繚亂。我不禁摩拳擦掌,想趕緊拿起一本書開始啃,我選了一本《智者之懼》的書,這是美國的帕特里克。羅斯福斯。寫的。他一寫就寫了四年,這是我已是期待萬分所等的書。不一會兒,我們就沉靜在書的大海中,我會隨著主人公的成功而快樂,有隨著主人公的失敗而遺憾,還會隨著主人公的成長,而敬佩。此時的我已經完全和小說裡的主人公合為了一體,他的一舉一動都會與我產生共鳴,隨著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幾位同學都已經離開,只剩下了我一個人,如果沒有書對我的呼喚,我也會轉身離開圖書館。我就這樣一小時。二小時。時間的流失絲毫沒有改變我的決定,就這樣我隨著主人公的歡笑與傷心看完了一整本書,我看了一眼外面的天空,此時的太陽已經落下了,只有彎彎的月亮來照亮我回家的路,再看了一下手錶已經過去二個多小時了,我不禁對自己也感到驚訝,我看書看了二個多小時,就是二個多小時的利用使我排解了學習的壓力,使我能像小說主人公一樣勇敢的面對困難,在不斷的失敗中反思,在完美的勝利後學會總結。

如今我們應好好利用這些碎片化的時間來做一些能排解壓力或對自己有利的事,我們只有善於發現和利用這些碎片化的時間才會發現我們的生活也和小說中的主人公一樣賦有著傳奇色彩。

我的碎片閱讀記 篇6

我的碎片閱讀記作文7 ,680字

時光匆匆,我已成一名預初的學生。現在上學時間比小學早,放學比小學晚,我這個小書迷,看書的時間就少得可憐了,時間都被碎片化了。不過,我一直相信魯迅先生說過的一句話“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人們總說碎片化的泛濫導致真正閱讀的困難,可我並不這樣認為。只要你願意捧起一本書,那些碎片化的時間就會被串連成一長串屬於你的自由支配時間。

就說我今天吧。早晨,我睜開朦朧的雙眼,拿起床頭櫃上的《三國演義》如飢似渴地看了起來。正看得津津有味時,聽到了媽媽的腳步聲,我抱著書就往被窩裡鑽,裝做在呼呼大睡地樣子。媽媽每天都準點來叫我起床,要看見我已起來在看閒書,肯定又要嘮叨“怎麼不多睡一會”。其實我就喜歡在媽媽叫我起床前偷偷地先看會書,哪怕只有十多分鐘。

下樓去上學,我總愛手裡拿著一本書。在我等電梯時,又迫不及待地翻開我心愛的書,貪婪地看了起來。電梯來了,我和老爸一起走進電梯,電梯門自動關上了,我的書卻沒合上……好一會兒,電梯門也沒開“怎麼回事,電梯壞了嗎?”老爸朝我說道。我一看身後的按紐,居然“1”都沒按。老爸頓時明白了,“好你個小書蟲,入迷成這樣”。哈哈,我又多看了兩分鐘。

每次在路上,我怕上學遲到,總會催促老爸車開快點,可見到紅綠燈,又希望是紅燈,我就可以再翻開看上幾行……

晚飯後的閱讀時間,是我最開心的,以前功課不多,我總可以看上一個小時,現在時間壓縮成一半了,媽媽總會催著我趕緊寫作業,每天都要上演河東獅吼,我才肯戀戀不捨地放下書,好像跟媽媽在爭搶時間似的。

碎片時間有很多很多,我就愛這些碎片時間來閱讀,不浪費時間,而且還能學到好多知識。

我的碎片閱讀 篇7

我的碎片閱讀作文60 ,640字

如果你問我只能帶一樣東西去環遊世界,那我則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書!”莎士比亞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以,閱讀書籍已經融入到我的生命中,已成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它就像一盞明燈,來照亮我的未來,讓我向目標更近一步。我可以在密密麻麻的小字中找到做人的真諦,在閱讀中尋找另一個自己。這是別的東西絕無僅有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書是我做人的尊嚴和底線。

自從升上了五年級,我的閱讀時間便被繁重的學業壓得所剩無幾。但這絲毫不能減少我對讀書的熱愛。當第一縷陽光灑入屋內,伴隨著清脆的鬧鈴,我從睡夢中醒了過來,習慣性地向身旁一摸,突然,腦子裡像刮過一陣風,將我睡意捲走了,隨之而來的是一些故事情節,我咕隆地立起身子,興奮地翻起了我心愛的《簡愛》。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生怕自己的獵物被別人搶走了似的,正讀到精彩的部分,媽媽卻來催我上學了,我只好依依不捨地將書放進書包裡。

走在去往學樣的路上,我還在回味著剛剛的故事,我像一具沒了魂的軀殼,木然地走著,靈魂卻早已飛往書中的蓋茨黑德府了。突然,肩膀被拍了一下,我條件反射地大喊一聲:“簡怎麼樣了?”旁邊的人被我嚇了一跳,拍我肩膀的叔叔愣了一下,說:“已經綠燈了,我看你沒反應想提醒你快點走的。”我連忙道歉,滿臉羞愧地跑去學校。

為了不耽誤學習,我每節課都得專心聽講,所以閱讀的事只能放在一邊,閱讀的時間只有白天和晚上,只能靠這些時間的“碎片”來閱讀課外書。但我堅信,只要利用好這些碎片,我一定可以學富五車,成為一個大文豪。

“殊途同歸”的碎片閱讀和傳統閱讀 篇8

“殊途同歸”的碎片閱 ,1081字

如今的大多人們常讀的的讀物,大多是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段子,真正讀一本紙質書籍的卻在逐漸減少。“碎片文化”受歡迎其實是時代和科技發展的必然。在幾乎人手隨身一隻智慧機的如今,以手機為載體的碎片化閱讀自然成了人們的第一選擇。既然能用手機隨時隨地汲取精華,何必再費時捧一本書呢?我這並不是想表達什麼世風日下之類的,這是人們基於自己需求的選擇。假設你勞累了一天,好容易有了個休息的間隙。你會去讀一本厚重的小說,還是一本輕鬆的、隨時可以放下的雜誌?我反正會選擇後者。而手機上的故事則是比雜誌更為簡單的讀物。

“碎片文字”除了搞笑的段子以外,“雞湯文”也是其中主要的一個類別,這些文章大多是對一個故事的精選和美化,往往會和真正的事實相差甚遠。就好比我聽過這麼一件事:

有一個畫家要畫一幅畫,於是就請女模特泡在浴缸裡,浴缸下有炭爐加熱,他參考著作畫。期間炭爐滅了,但女模特見畫家畫得如此認真,不忍心出聲打擾,因此得了肺病,死去了。某人聽了這個故事後大受感動,於是上網去搜索詳細情況,結果得出來的資訊令他震驚:是畫家自己懶得為女模特點上炭爐!他便把這個告訴了同樣被感動的朋友們。朋友們也表示非常驚訝,於是一時間,他們紛紛奔走在各大搜索網站上尋找更多資訊。女模特父親要求賠錢、畫家是個富二代……各種花邊層出不窮。最後,有人發現了令人窒息的事實:

女模特沒死,只是發燒了!

至此,所有人都像是被狠狠打了一拳一樣,一陣沉默過後,紛紛作鳥獸散。一個浪漫又略帶悲哀的故事,在洗去所有粉飾後,成了一場普通的民事糾紛。所以,真追究起來,所有令人唏噓的美好和悲傷,只是一段因果中的片段罷了。拿出來,它閃閃發光;嵌進去,它平平無奇。

倘若能在閒暇之餘,能看看能讓人愉悅的文字,心下愉悅,也不是不可。可惜帶來的不只是美好。

因為忙碌和勞累,我們大都沒有時間去追究文章內容的真假(上文那些閒人是少數的情況)。於是很容易被某些想博取眼球的人惡意利用,掐頭去尾,段章取義,歪曲的事實,引得人們不禁振臂高呼“這世界怎麼這麼黑暗!”一顆惡毒的種子在心中紮了根。當人身體被這股戾氣填滿了,哪裡還能再容下任何的美好?若是連心裡的那一方淨土都失去了,那才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著實是令人可怕。想要去掉它有兩種辦法:其一是去關注真相,二是一開始就抱著質疑的態度去面對所謂的“黑暗”說到底,還是要有自己的認知。

其實不論是正式的紙質閱讀也好,非正式的碎片閱讀也罷,能堅持我們讀下去的,都是我們對於文字的喜愛。它們澆灌了我們心中名為“自我”的那棵小樹,如果沒有這自我,我們很容易被外界風氣帶著跑,這和讀什麼閱讀是沒關係的。

碎片閱讀亦美 篇9

碎片閱讀亦美作文80 ,823字

當發展的步伐走進人類的生活,你是否被玲琅滿目的電子科技吸引得頭暈目眩;當快節奏的生活方式闖入我們的世界,你是否感嘆過何時生活變得如此忙碌;當碎片化邁向社會時,你是否也曾質疑,也曾反對?

詩人歐陽江河說過:“我故意寫長詩,對抗碎片化的生活。”但我卻認為,碎片閱讀亦美。

因為有了碎片化的閱讀,我們一生寶貴的時間彷彿都被充分利用:車上,睡前,等待時間這些碎片的時間都因碎片化的閱讀而被填充。當完成繁重的作業就可以嘗試翻閱一些簡短卻又內容性強的文章,這樣一來,解決了耗費大量時間來完成閱讀的重任,又使知識面的開闊獲得了提升的方法。難道這樣的閱讀方式對我們不利嗎,人們常說要詳略結合,在完整閱讀之中摻雜點碎片化閱讀,不也妙哉?

因為有了碎片化閱讀,我們學會更理智的解決難題,考試前的臨時抱佛腳,誰都嘗試過,那麼你閱讀的是什麼呢,重要的知識點,細節點都屬於碎片化閱讀,這些碎片化閱讀更好的發揮了在考試及各種測驗中的作用,雖說不上是絕對,但是這些閱讀會更有效的幫助我們記住和運用。效果也是出人意料的好。它給我們的不僅是重要的知識點,更多的是讓我們在考試中能夠淡定自如地面對。

碎片化閱讀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在發達的科技生活中,人類摸索出來的一種閱讀方式。因為現代人的生活時間本身都已變得碎片化,一天都在忙碌,但其實一天也有不少零零碎碎的小空閒,同樣如今的閱讀早已與以往不同,紙質書的存在可謂是古董,人們更多的會選擇手機裡的一條條簡短的概括性強的片段來閱讀,那麼如果你不去順應這種閱讀方式,要在世間千萬條資訊,千萬本書籍中讀完人類之間的共同話題,實屬不易。這時的碎片化閱讀比起完整閱讀來說具有更大的優勢,既然這樣就無理由去反駁矣。

完整閱讀對我們的好處不容小覷,但在這現代生活中,碎片化閱讀亦美,兩者分開不如兩者結合,這樣的閱讀是完美的。

“我不排斥碎片化時代,我們該考慮怎麼樣才能夠把自己修煉得更完美。”正如費勇所言。

碎片化閱讀亦美,別去太多的質疑,反對。

碎片閱讀 篇10

碎片閱讀作文900字 ,924字

當看到“碎片化”這三個字時,腦海裡就想到在課間匆匆地背單詞,沒背幾個,就上課了,零零碎碎的單詞在腦中飄蕩。這算是碎片化背誦吧!

瞭解一下“碎片化”。“碎片化”一詞,在上世紀80年代常見於“後現代主義”的有關研究文獻中,原意是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如今,在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碎片化”已應用於眾多領域中。

現今,碎片化生活包括許多。如:碎片化的時間,把我們大塊時間割成了小塊;碎片化購物,說到這當然想到每月都用的淘寶;碎片化社交,QQ、微信,時不時搶幾個紅包;當然,身為學生的我,我想說說碎片化閱讀,剛剛有介紹背誦,也用到了閱讀。碎片化生活當然不止這些……

所謂碎片化閱讀,尤其是社交媒體提供的資訊資訊,並不能真正代替讀書。韓寒的《碎片》有說道:“身邊的碎片越來越多,新聞越來越雜,話題越來越爆。”碎片化閱讀可以讓你獲取到不少資訊,很廣泛,但畢竟是碎片化的,它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不是一個整體,碎片化閱讀也並不助於我們理解。就如背誦一篇文章,當然得理解了全文才更容易背誦。

現在我們很難看完一整本書。如今,手機上也有不少讀書軟體,可能剛看幾頁,就彈出一條資訊,或許是遊戲的新關卡開了,或許是追得劇更新了。很快你的注意力就不在書上了。立刻退出讀書軟體,此時你的腦海只有那幾頁剛看的內容,可能重點都沒到,等於沒看,這不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電量。碎片化閱讀可以讓更多人進行海量瀏覽,來了解世界,可以讓讀者選擇性閱讀,看關鍵資訊。但這又不得不說那些俗稱“標題黨”的人,斷章取義是他們的“愛好”。這就會對碎片化閱讀的讀者造成誤讀,淹沒真相。所以,我本人較喜歡閱讀紙質的書籍,瀏覽全文,可以讓我瞭解的更全面,避免斷章取義。

所以說,我們已進入了碎片化生活,QQ、微信碎片化資訊佔用了大量時間,影響了我們的心態與認知。也不利於需要全面瞭解的學術研究,造成一代人認知的淺薄,沒有完整的資訊量。

碎片化的泛濫導致真正閱讀的困難,摧毀了經典,改變了閱讀方式,缺乏深刻思考,導致文化無法延續。改變碎片化,從自身做起,時間擠擠總會有的。奔跑在衝往名利的大道上,不妨駐足片刻,靜心、專注地翻開一本書,細細品味。

把目光投向真正的閱讀,而非沉浸於走馬觀花式的碎片中。

碎片閱讀 篇11

話題作文 ,582字

現在的時代,很多人忙忙碌碌,拿不出整塊的時間閱讀,只能用瑣碎的時間來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文章,或者是閱讀一下公眾號的精美推送,這樣的閱讀被稱為碎片閱讀。

很多偏激的人認為這樣的閱讀是不符合常規的閱讀,這樣的閱讀是不利於知識的吸收與消化的,更稱不上是陶冶情操的方法,他們認為社會退化了,連閱讀的方式也落後了。而有些人卻認為碎片閱讀挺好的,既利用了小時間,也充分的瞭解了自己喜歡的文章。其實無論是利用整時間閱讀,還是利用小時間閱讀,只要是能邂逅新的知識,讓自己的生活豐富起來都是比較有價值的。我比較喜歡碎片閱讀。

碎片閱讀更加適合這個時代匆匆忙忙的步伐。這個時代,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生活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碎片閱讀,是更加適合這個時代的,時代變了,閱讀的方式當然也會發生一點變化。如果一個人總是在等待一整天的時間去讀自己喜歡的書籍或者是文章,那麼他或許會失望,因為總是遇不到那麼一天,自己喜歡的書也總是讀不完。倒不如利用好小時間,發揮碎片閱讀的優勢。

碎片閱讀更加的簡便,碎片閱讀不要求我們帶著一大本書,也不會擔心我們會被幹擾,只要開啟手機,查閱一下公眾號就可以輕易地閱讀文章,何時何地都可以,利用的都是小時間,不會對學習工造造成很大的影響。

碎片閱讀在這個時代更加適合我們,與其苦守著傳統的閱讀,不如試著嘗試一下新的閱讀方式,說不定也會收穫萬千,說不定也會遇見新的驚喜。

為碎片閱讀正名 篇12

國一作文 ,780字

當今社會,因為不斷的發展,一種名為“碎片化的閱讀”橫空出世,隨著這種閱讀方式的普及,不少對於它的批評也隨之而來。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近段時間,我迷上了金庸的武俠小說,對其中的?俠客行?尤其入迷。然而,因著時間有限,我無法將這些書快速讀完,便抽空在上廁所,坐公交車時來閱讀書,經常因著讀得入迷,腦海裡滿是石破天和白阿繡的愛情故事,兩輩之間的恩恩怨怨,兄弟之間的情誼,快意了恩仇的江湖中,而忘了下車。等我發現時,早已為時晚矣,哭笑不得。

最近我在網上經常看到批評碎片化閱讀不可能完成深度閱讀的論點。可是,我卻想為碎片閱讀討個說法。

我堅持碎片式的閱讀,也早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就拿我近來看的武俠小說?俠客行?來言,因著我是學生,白天要上課,晚上要做作業,幾乎沒有長時期的閱讀時間,只能把?俠客行?分成碎片來閱讀,慢慢連成一章,一本……在讀書過程中,因為石破天,石中玉這對兄弟引起的鬧劇而啼笑皆非,為閔柔對孩子無私的愛所感動……對裡面精彩的內容不敢說記憶猶新,卻也記得十之八九。

我如果不堅持碎片閱讀,根本無法讀完《俠客行》,如果我能長時間閱讀,亦是最好不過。可在當下,我只得把碎片化的閱讀發揮到極致。碎片化的閱讀並不是洪水猛獸,與其去狠狠抨擊它,反倒不如去適應這個時代,將一點一滴的閱讀連成一片,積累起來,很難說長期閱讀還是碎片閱讀好,我們完全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那種。好好體驗一下碎片式閱讀的樂趣吧!我本身亦是很欽佩能夠長時間閱讀的人,也希望自己試著去嘗試。

現在,很多人都在網上緬懷長時間閱讀的好處,也許,這能獲得共鳴。但是,如今的閱讀早已被擊碎,請別忘記碎片閱讀的好處,它可以幫助你迅速閱讀完一篇篇精美文章,收穫更多,更豐富的知識!

破碎的閱讀——願能重拾所失去的 篇13

破碎的閱讀——願能重 ,1214字

站在路邊,汽車引擎的轟鳴不絕於耳,隱隱約約能聽到遠處工地施工的敲擊聲,步履匆匆的行人擦肩而過。我把自己的注意力重新放到眼前的事物上,希望能在等車的間隙裡讀完一篇文章。

時間總是在不知不覺間就流逝了,這個小目標很輕易地就達成了。我看完了整篇文章,也大致瞭解了故事情節,到此為止。走進教室,拉開座位坐下,拿到手的是一張慘不忍睹的語文練習卷,仔細翻閱了一遍,很快就找出了問題所在,那就是現代文閱讀部分,特別是記敘文。不過,我的內心並沒有什麼波瀾。

等到上課時,教室裡靜悄悄的,除了老師講解題目的聲音外,就只能聽見窗外微風吹動樹葉發出的沙沙聲。我把老師的答案和分析都記在卷子上,聽著他從給文章分層,到概括段意,再圍繞全文中心主旨一點點抽絲剝繭分析人物性格特點,不僅解開了題目,還將文章的深層展現了出來。每每這時,我總會覺得不可思議,不禁感嘆道,為何當初我答題時沒有想到呢?

回到家,攤開試卷,提筆,從古文賞析開始一路披荊斬棘到現代記敘文閱讀為止都一帆風順。我一手撐著額頭,一手提著筆有一下沒一下地敲擊著桌面。這篇文章主要講述的到底是體驗逐步發現春筍的過程,還是傾聽大自然提供的線索呢?毫無頭緒,不知該從何下手。老師分析時究竟是怎樣準確劃分出文章層次再一點點深入分析下去的?霎時,喧囂的風聲停了下來,一句話浮現在腦海中“平時要多閱讀積累。”然而,試問,上一次真真正正靜下心來閱讀一本書究竟是什麼時候?再回想上午讀過的文章我卻是連名字、故事情節都記不清了。

從我小的時候開始,智慧手機就開始慢慢普及,到了現在無論小學生還是成年人,幾乎人手一部手機,不僅僅是手機,網際網路的發展速度也驚人地快。隨著這些科技產品入住我們的日常生活,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去通過閱讀一些網路上的文章來跟上實時,而不是選擇閱讀報紙、雜誌、書籍等。這種方式能夠讓我們第一時間瞭解最新的新聞,也使得我們隨時都能在空閒時閱讀文章。現代人追求的簡潔、便利都被儘可能地擴大了。

然而在追求方便的同時,我們卻忽視了很多事物內在更深層次的含義。網際網路上的新聞、文章都是以最簡潔的話語書寫的,讓人更方便了解事實。久而久之,我們也不會去思考這些文字背後的意義,自然也就喪失了分析、整理文章主旨的能力了,甚至都無法聯想到一個人究竟是在怎樣的心境下說出一句話的。大腦喪失了思考的能力,到最後自然只能理解那些最淺顯易懂的話語。正如鄭燮所寫的“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無多,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與我何與也?”

聆聽翻開竹簡時,竹片相互碰撞所發出的清脆聲響;感受撫平絹帛時,手上絲綢柔順的觸感;輕嗅翻閱書籍時,縈繞鼻尖的淡淡墨香……讀書的樂趣和它所營造出的氛圍只有靜下心來全身心都沉浸其中的人才能體會到的。只有心甘情願花費時間才能品味到一篇文章背後蘊含的深意。

一面鏡子摔成了數以百計的碎片,誰還能用碎裂的殘片完整地看清鏡子映照出的世界,稍有不慎那銳利的碎片還會割傷持有者的手。

碎片化閱讀 篇14

話題作文 ,887字

文字是思想的對映,中國語言更是深藏奧妙。我們總是能夠找到一片書海來安放和重啟疲憊的心靈。然而,當我們無暇捧著茶杯欣賞冗長的文章時,碎片化閱讀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車水馬龍,紛紛擾擾。每個人都加快著腳步穿梭在街頭。如果每個人的目的地都和他連著一條絲線,那各處就都會交織著千絲萬縷的網。在越來越繁忙的生活中,還有幾個人能坐下來,就著剛好的陽光讀一天書?想必是微乎其微了。那麼碎片化閱讀,不就是用來洗淨蒙塵的心的甘露?在這個時代,碎片化閱讀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選擇。

然而,如果拋開時代的繁亂,單就碎片化閱讀本身而言呢?

我想人們依然不會放棄碎片化閱讀。如果不是為了彌補缺乏書籍的空洞而進行碎片化閱讀,那麼不難發現,閱讀的碎片化,本身就是一種絕美的境界。

讀罷“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不知乘月幾人回,落月搖情滿江樹”這般從月出到月落的佳作,會像是感受了一段清幽美好的故事,冗長而清雅。而不可否認,“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是另一種簡短而含蓄的絕妙佳作。短小而不枯乏,似是言猶未盡,無限美好。

某天某時,街上的霓虹伴雨初亮,某天某時,靜靜地看著行人匆忙的背影交織成風景,一時湧上心頭的悽美,便不是娓娓道來的長篇大論能說得清的,唯有一句“萬丈迷津,遙亙千里”才能與之相配呼應。後來,也不記得哪一段話出自何處,只記得這句話的含蓄有力,那句話的悽美清麗,它們不知不覺走進了靈魂,帶著人們體會更孤獨,更清晰也更唯美的境界。如果說長篇是清口的白粥,那麼碎片化閱讀便是陳年的老酒,總是在一瞬間觸及人的靈魂,讓人更快的領悟,更快的成長。

開卷有益,碎片化閱讀也是大有所長。當有人沉迷於一本小說無法自拔,碎片化閱讀卻能實現很廣的涉獵。周國平說,與其花費精力沉溺於書,倒不如寫自己的書,來抒發屬於自己的體會。這樣看來,涉獵別人的看法而不是盲目接受和認同,讓自己有理性思考的空間,形成自己的觀念,便是碎片化閱讀的又一精華。

碎片化閱讀同整體化閱讀一樣是應當提倡的,也是一樣需要深入體會的,所長補所短。如果因為不能體會其中之奧妙而妄加褒貶,便是大愚之論了。

碎片化閱讀 篇15

國三作文 ,824字

如今資訊時代的洪流裹挾著我們僅有的時間,壓縮著我們僅有的空間,在忙碌中能放下紛擾專心地去做一件事是多麼的難。很少看到有人拿起一本書專心的閱讀,大多數的人都只是在手機上刷著他們的app,看著大部分的圖片與視訊,僅夾雜著些許文字,因而我們的閱讀越來越碎片化,碎片化的閱讀也在這樣的時代下興起。

人們對碎片式閱讀越來越飽含爭議,到底碎片式閱讀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些什麼?我們的閱讀方式到底被哪些事物碎片化?

資訊時代給我們帶來的高產產品就是手機。手機當中最吸引我們的也是那一個個app,我們難以放下,也難以割捨。現在,在微博微信到處都能看見雞湯文,當我們渴求著心靈的安慰,卻只尋找到那些沒有什麼含金量,沒有值得思考的文章時,我們閱讀的思維也被簡化,失去了我們閱讀當中思考的能力。

閱讀本是我們的一種本能,在閱讀時,我們會產生聯想,在腦海中會形成一個個畫面。可如今圖片加文字的興起,正在慢慢奪取我們的聯想能力。當我們抱怨我們已經沒有創造力,沒有想象力時,我們是否想過,這正是我們平常的一些小習慣而造成的。

有時當我閱讀厚厚的書籍,卻被手機電腦,平板,一系列能奪取我們好奇心和專注力的電子產品碎片化。低頭族越來越常見,走路時也看見有人在用大拇指滑動著手機螢幕,大量的資訊量從眼睛裡湧入大腦,是我們的思維越來越跳躍式,碎片化的思考正奪去我們的耐心與思維能力。

所以對閱讀我們要有選擇性。不要完全沉迷於那些圖片加文字,缺少思維發展性的文章。

閱讀本是件有內涵的事,碎片是的閱讀本不是錯,錯的是碎片式的思考。閱讀時要投入到一段連續的思維中去,去前後聯想,廣泛地思索,對於那些有文藝性的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碎片化的生活就這樣,使我們被身邊的一切吸引過去,慢慢養成的惰性會漸漸抹去我們的意志和目標意識。只顧眼前一時的快樂,而忘卻了長遠的目標,並與它越行越遠。如今我們應該告別碎片式的閱讀,不要停下腳步,去關心關注那些能紛擾我們的事物。應時刻保持一顆專注之心面對書籍。

碎片化閱讀 篇16

記敘文 ,845字

在如今高速發展的世界中,每個人都恨不得把24小時變為了48小時。與此同時也有了碎片化這一說法。

隨著世界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碎片化出現了,碎片化閱讀,碎片化社交,碎片化時間……,彷彿什麼都可以碎片化,無法擁有一個完整的人生。

碎片化的閱讀使我們失去了很多。開啟手機隨處可見的新聞僅僅兩三百字,一個開頭,一個結尾便成為了一條新聞,如此簡潔,是了是表明我們的人生也同它們一樣簡潔,毫無波折呢?記得一位大學教授說過:“若朱自清生活在我們這個年代,面對荷塘,面對明月,拿出手機拍了張照說了句‘今晚月色真美’,發到了微博、朋友圈,於是散文沒了,《荷塘月色》沒了。”對於這幽默風趣的一番話我們不得不加以思考,現在的我們丟了什麼?

我認為是丟了靈魂。每個人都有兩個世界,一個是物質世界,一個是精神世界。在如今碎片化閱讀的引導之下,人們閱讀的書是越來越少,讀的都是一些無營養的文、微博文,閱讀的字數看似很多卻大都一笑而過,靈魂是對於抽象的精神世界的具體化。長期進行碎片化閱讀使精神世界變為了零,這便是失去了靈魂。

曾有人計算過一個人的靈魂是39克,這彷彿是一個微不足道的重量。但對於一個求學之人若失去了這樣39克,便失去了對於學問的推敲;對於一個工人若失去了這樣39克,便失去了一門精巧的手藝成為了只會工作的機器。而碎片化閱讀會讓我們逐漸失去我們的靈魂,成為一具僅憑本能而無思考的軀體。我們應重拾完整的閱讀,在讀他人的思想亦有自己的思想,在閱讀中不斷充實自己的靈魂。讓身存於世,魂亦存於世。

一個沒有完整閱讀的民族就沒有自己的思想,從而他們很容易就被別的民族洗腦,進而毀滅。美國為何強大,因為他們民族愛書。就說二戰德國在毀書時美國在大力印刷書籍給人們閱讀,兩者高低十分明朗所以結局也在意料之中。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想要富強就要擁有眾多的閱讀量,也只有這樣才能誕生出更多的思考,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便是思考。

經典閱讀能讓你知曉世間冷暖;經典閱讀能讓你開拓眼界;經典閱讀能發展你的思維。在生活中切不可遺漏經典閱讀。

碎片化的閱讀 篇17

記敘文 ,824字

現如今,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充滿著碎片化。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等等似乎無處不在。

在資訊化發展如此快速的今天,碎片化的閱讀已經成為了大眾閱讀的趨勢,許多人藉助網路,以最快的速度瞭解了來自全球各地的事。可是,那些每天在大街上都可以看到拿手機看訊息的人,在網路上的閱讀大多都是以閱讀網上的小說,微博上的段子,和一些用標題來吸引你目光的文字等等為主,而傳統的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則被人拋之腦後。

可現在的這種閱讀方式,會讓我們形成一種碎片化的思考。可想而知,短短140字的微博文又怎能描繪出幾萬字文章的內涵。跟何況,現在許多文章為了博得別人的眼球和點選率,而報道毫無作用的虛假新聞,並沒有通過實際的內涵出發,因此導致很多人人云亦云,從而失去了自己的主觀判斷,讓人們的思想一步一步地走向碎片化。

不僅如此,碎片化的時間與碎片化的社交也是如此。從以前的“刷微博”到現在的“刷朋友圈”,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種時代的進步,讓人們更加地瞭解這個世界。我們可以從中獲得大量的資訊,看似現在的資訊比原來更多,可回想起,在我們看完後又能記得多少?甚至我們無法判斷事情的真偽,時間就這樣流逝掉了。到頭來,什麼也沒有得到,只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問自己一句:“時間到底都去哪兒了?”

還有碎片化的社交,回看以前的人們不是面對面交流就是飛鴿傳書,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富有感情。而今,我們的交流方式變得豐富,像是微信,QQ,視訊,雖說是相比於之前的一大進步,讓人與人的交流變得更加便利。可是,有誰想到,打出來的字,是冰冷的,不帶有任何情感,讓現在的交流變了味道,甚至讓有些人直接放棄了與人的面對面交流,在人與人面對交流的最佳時期,用來資訊化交流。

無論我們是否準備好迎接資訊化的時代,它都已經來臨,這是我們必然會經歷的一個過程,在這個新鮮事物產生及發展的同時,必定會影響到人的思維行動。碎片化的一切看似是一種新鮮事物的進步,可在這其中對人民生活的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

碎片化的閱讀 篇18

碎片化的閱讀作文50 ,503字

碎片化的閱讀是什麼?碎片化閱讀是指以手機、電腦、網路等電子,終端為載體的一種閱讀方式。讓我們方便、快捷的閱讀資訊。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越來越多的進入了我們的每一個家庭,幾乎人手一部電子產品。

碎片化的閱讀給我們帶來了一種新的閱讀方式。可是碎片化的閱讀為我們的未來帶來了了哪些"美麗”與“憂愁”呢?碎片化的閱讀是一種閱讀模式的不完整、斷斷續續。但隨著這種方式的“普及率”越來越高,導致人們缺少思考,線閱讀盛行等話題一再被提起。

當今這種碎片化的閱讀使我們發現,我們現在遠不能像爸媽小時候那樣,能安靜的看完一本書了,現在的我們更傾向於微博、部落格、論壇等獲取資訊,然後碎片化的閱讀存在即合理。

碎片化的閱讀能使人們獲取外界的資訊更快,但是我個人覺得並沒有讓訊息變的更透明,使人辨別不輕真偽,也很容易讓人產生心理依賴。我覺得碎片化的閱讀讓我們充分的利用了時間,獲得更多的資訊。同時也會讓我們產生依賴,資訊氾濫影響心智。

在這個普遍碎片化的閱讀方式中,我們要學會自我調整好。在這個不斷進步的時代,我們要與時俱進,但也不能忘記能讓我們靜心的閱讀的方式。

現在看來,碎片化的閱讀方式給你帶來了哪些“美麗”與“憂愁”呢?

碎片化整的閱讀 篇19

碎片化整的閱讀作文7 ,692字

快節奏的現代化都市中,時間被分割成了無數的碎片。碎片化的時間我們能做什麼呢?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社交,還是使碎片化的時間整合成一次有效的閱讀呢?

我們需要一本書,以此豐富自己的靈魂。正如材料中所提出的無數碎片化閱讀方式,讀一篇最新的新聞,看一個熱議話題,翻一下時下的雜誌,這已然成為現在人們消遣碎片化時間的必然選擇。而書,尤其是一本好書,是與這些碎片化閱讀截然不同的。見字如面,讀書就是一次與作者的親切談話,在忙碌的塵世中尋找到可以充實自己的事物。

然而,我們可支配的時間少之又少已是不爭事實,又談何長時間的研讀書籍著作呢?

我們要學會抓取和選擇。抓取,是抓住可以被更好利用的碎片化時間,選擇,是選擇一本適合自己碎片時間的書。我們無需翻開一本冗長的小說,而是可以考慮選擇與碎片化時間有相似之處的散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每一篇文章都立場不一,角度不同,而當讀完整本書,你又會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完整的人格思想。正如我所讀的周國平先生的《願生命從容》,從童年的不可或缺性,談至喧囂塵世中安靜的存在,以及親情愛情的無限美好,彼此分離,卻又從字裡行間流露出一個睿智靈魂的思考。

選一個人的散文,用碎片的時間去看書,從一個又一個簡短的篇章中體會不同的情感與思想,而當你再次合上這本書,一篇篇有如碎片的散文會在腦海中漸漸拼湊,拼出一個完整的靈魂。這靈魂是每天與你聊談幾句的思想者,與你交換人生的思考;這靈魂是一片廣闊的深海,蘊含著無限的精神財富;這靈魂也是一杯茗清的香茗,保持你內心的安靜與澄澈。

如此一來,碎片化的時間不再毫無意義,閱讀也不再是一件令人望而卻步的事情,從而實現了碎片化整的閱讀。

碎片化閱讀 篇20

碎片化閱讀作文400 ,422字

悄然無息之間,手機、電腦、電子書進入了生活,這無疑使人們的閱讀方式發生了改變,每個人都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閱讀自己所喜歡的書籍,這一現象的出現表明了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已經到來了。

碎片化閱讀是科技進步的產物,當然它也有兩面性。

碎片化閱讀無疑是最符合當今快節奏的生活,每天上班族們擠著地鐵,看著手機,這時候有些人會選擇讀讀小說打發時間,這就是碎片化閱讀,或者有些有情趣者拿出書,也在擁擠的車廂中尋找到一片安逸的淨土,這也是碎片化閱讀,可見這些”抓緊時間”利用時間碎片來或多或少,潛移漠化地讀完了一本書,這也就其的好處。

當然,壞處也隨處可見,那擁擠的車廂裡,誰能保證能全心全意地去閱讀,再說了不全心全意就不能全力記住,那麼這個閱讀又有何意義?不就是打著高尚情趣做著無用之功。

這種閱讀方式,有人支援,也有人反對,畢竟這也應人而異,應人而宜。

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無論怎樣的閱讀方法,多讀點書總是沒錯的,至少在塵世中,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淨土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