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契丹文物展相關作文20篇

看契丹文物展 篇1

國小四年級作文 ,524字

前不久,我和奶奶來到南宋官窯博物館,看契丹族的出土文物。

契丹在中國塞北草原上,這個展廳展出了100餘套文物,引領我們走進了一個兼收幷蓄、獨具特色的文明。

在路上,我就想:在20多個世紀前的工藝品一定是破破爛爛的,很沒趣的。可是,一進展廳,琳琅滿目的陳列品就映入眼簾:有當年士兵用的箭囊,有宮廷裡的瓷花瓶,有用銀絲編的屍衣……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金銀皮帶,它是公元234年駙馬爺去世後系在他腰上的陪葬品。這條皮帶是用牛皮襯底,用黃金裝飾。金片上雕刻著一連串的轎子紋樣,皮帶周圍都鑲著一圈銀質的小葉片,那些銀葉片大約只有指甲蓋那麼大小,但是工藝非常精細,把葉片上的葉脈都刻畫出來了,像真的葉片一樣。再仔細一看,那些葉片都是用極細的小鏈條掛上去的,還能動呢!

這根皮帶展出的位置很顯眼,本來就是金光閃閃的,再加上燈光效果,辨得更加耀眼奪目。它那麼精緻,我彷彿看到了當年這些葉片隨著人們把皮帶繫到腰上,在不停地搖曳著,並隨著人們的步伐在腰間發出清脆的“沙沙”聲。

通過這次參觀,我見到了1782年前古代人的智慧和才幹,在幾千年前,人們的工具如此簡陋,工藝還那麼精湛。我想,我們現在的科技比以前發達幾百倍幾千倍,我們做出來的東西也一定能比以前精美幾千幾百倍!

除了聰明,還要勤奮——看《瘋狂動物城》有感 篇2

觀後感 ,1013字

今年三月,一部迪士尼動畫片火爆了各大影院,兔子、狐狸、樹懶成為人們談論的話題。沒錯,這就是《瘋狂動物城》。

兔子朱迪從小想當一名警察,通過努力最終實現了。當她來到動物城中心的警局,卻發現現實很殘酷。為了證明自己,她接下一樁神祕的案件,破案中她與狐狸尼克成為朋友,一起破解了一個巨大的陰謀。從此兩人成為工作上的搭檔,共同保衛動物城的和平。

朱迪個子較小,在警校時自知資質不好,力量、速度都不能與大型動物相比,於是她每天花上比他人更多的努力,最終取得了成功。這讓我想起看過的一部電影《風雨哈佛路》。女主角麗斯為了改變命運,刻苦讀書。等公交車時看書,上了車也看書,打工洗碗時也要背幾個單詞。她只用兩年就讀完高中課程,最後走進了哈佛的殿堂。用所有空餘的時間來讀書學習,她付出的努力與辛苦非比尋常。

每年的高考狀元們,我們學習他們學習的方法,感嘆他們驚人的成績,然而那燦爛的笑容背後隱藏著多少艱辛。那些站在世界巔峰的奧運健兒們,人們看到的都是他們奪人的風采,傲人的成績,還有眾人眼中的“顏值”。又有多少人在意那些纏傷的繃帶?新傷、舊傷都是經過千萬次訓練的證明。人們往往“只驚羨他現時的明豔”,卻忽略了“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忽略了他們為之付出的“洪荒之力”。

即便是資質超群的人,沒有努力和堅持,也不會取得成功。

古今中外,被視為天才的人數不勝數,但並不是所有天才都能成功。勃蘭威爾勃朗特天資聰穎,是公認的“天才”。為了讓他成才,他的三個姐妹勤儉節約,掙錢送他去學畫畫和寫作;他卻沒堅持下來,最後自甘墮落,英年早逝,上演了一出“天才的悲劇”。而他的三姐妹堅持不懈,靠著堅強的毅力和不屈的性格為世界文壇留下了不少經典作品。這就是勃朗特三姐妹。

生活中也是如此。周圍的同學、朋友,有許多人渾身充滿了幽默藝術細胞,能將古詩改編成笑話,講幾個段子也不成問題……每每見到這些,我都不由得暗暗讚歎,心中也是無比羨慕。“聰明”之人如此之多,但最後取得好成績的,還是那些下了苦功夫的人。

小時候認為學習是簡單輕鬆的。但後來發現,想進那些高等學府,光有聰明的腦袋也沒有用。“天才出於勤奮”,勤奮努力才是硬道理。

學習是辛苦的,現實是殘酷的,競爭是激烈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你付出了多少。勤奮是成功的基礎,堅持是成功的關鍵,為了理想唯有奮力一搏,堅持不懈,才有機會成功。即使失敗了又如何,至少我們努力過,不留遺憾。

賞出土文物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653字

藝術在常人看來,總是十分高雅而遙不可及的。其實它可以是一首歌,一次展覽,一段經歷……有藝術的生活就有歡樂,就有美。

星期六,我和家人蔘觀了南越王博物館,有幸欣賞到博物館展覽的出土文物。很久以前就聽說南越王博物館是我國五大考古之一,也是嶺南地區發現年代最早、規模最大、陪葬物最豐富的漢初古墓,也是惟一的一座全用石塊砌建而成的、首次出現壁畫的彩繪石室墓,能去參觀我很高興。站在門前,門口的石塊上都刻滿了畫,而且門前還有好大的雕塑。

我們來到博物館的第一層,展覽了墓中出土玉器240多件,無論數量、器形、雕工都可稱得上是漢玉中的精品,其有71件玉璧、11套組玉佩、58件玉劍飾,以玉角杯、玉盒、銅框玉蓋杯、玉卮及承盤高足杯5件玉雕器皿最為珍貴。墓主人身著的玉衣,為目前中國所發現的西漢玉衣中年代最早的“絲縷玉衣”。墓中還出土了不少獨具特色的青銅器,4000多枚墨丸,平板玻璃,出自波斯帝國的銀盒及來自非洲的象牙。啊!這就是南越王博物館這麼有名的原因了吧,無論是建築方面還是裡面的文物,都令人驚歎不已。

順著梯級往下走,我們還參觀了“文帝行璽”金印,我被這塊大大的金子給吸引住了,再看看簡介,我心裡在想:它的含金量居然是98%,這得要多少錢啊!長3。1cm,寬3cm,通高1。8cm,重148。5克。最後我還欣賞了七星紋銀帶鉤,杏形金葉,金花泡,絲縷玉衣。參觀了一個小時後我們就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博物館。

藝術,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它之所以被稱為藝術是因為它陶冶人的性情,深受人的喜愛,有了藝術,人們的生活將會更精彩。

珍愛生命,遠離毒品——觀看禁毒圖片展覽有感 篇4

觀後感 ,855字

今天下午,學校組織全校學生觀看禁毒宣傳圖片展覽。看後,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思緒萬千。

這次展覽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既有圖片又有錄影。整個展覽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一是什麼是毒品,二是毒品的危害,三是青少年如何拒絕毒品,看後使我感觸很多,獲益匪淺。觀看中使我最難忘的是錄影中吸毒者被毒品折磨得人不人鬼不鬼的場面,讓我揪心。他們—吸毒的人,只因為一時的無知和衝動,就向那萬惡之源—毒品邁出了可怕的第一步,這一步將自己跟死亡和黑暗拉得那麼近,而跟親人和光明離得那麼遠,從此,走上了不歸之路。

看圖片,聯絡我身邊的事,一點也不假。我的鄰居老張的兒子抵不住誘惑嘗試了毒品,結果染上了毒癮,成了一名名副其實的“癮君子”。為了籌備毒資,他整天向父母要錢,父母稍有不從,便舉刀威脅,“榨乾”了父母日積月累的血汗錢,又千方白計去偷竊,從此,掉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從現實生活我又想起了中華民族屈辱的歷史。鴉片戰爭,清朝封建統治走向衰落,作為西方資本主義頭號強國的英國,把大量的鴉片輸入中國,毒害中國人民。1835年,中國有200多萬人吸食鴉片,害得無數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堂堂大中國被人稱作“東亞病夫”,“華人與狗不得進內”等奇恥大辱歷歷在目,這都是毒品的危害呀!

論古談今,聯絡生活,毒品離我們不遠,它就在我們身邊,面對誘惑,我們不能置身其外。“對於這樣的侵蝕,難道我們真的束手無策了嗎?”我不禁這樣問道。不,不是的,只要全社會行動起來,打一場禁毒的人民戰爭,淨化社會環境,讓犯罪分子無處遁形,我們就一定能夠抵住他的誘惑,用堅強的意志力去戰勝它,我們就一定能阻止它所帶來的一切危害。

毒海無涯,回頭有岸!有的路,我們永遠不能走;有的錯,我們永遠不能犯。然而認清毒品的真面目並徹底與其劃清界限,不僅需要禁毒知識,更加需要的是有意識地培養健康的心理和高度的警覺自制,培養高尚的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只要大家和毒品鬥爭到底,生命就一定會更加美好光明。讓我們永遠記住: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文學讓我看到作文 篇5

高三作文 ,6867字

【篇一:文學讓我看到】

“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文學,就是如此奇妙,能讓我們看到大千世界,領悟人間百態。

文學讓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文學,正是我尋找光明的眼睛。一部《史記》,帶我穿過歷史的迷霧,領我拜會了項羽劉邦、陳勝吳廣。在秦末如此黑暗的局勢中,一位位英雄揭竿而起,為撕開黑暗奮鬥著。文學,讓我知道了暗的極處總有星光燦爛,光明會在黑暗後到達。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三國演義》讓我看到了英雄的背影:劉備的仁慈冷靜,張飛的直率坦誠,關羽的忠肝義膽,孔明的神機妙算,曹操的敢作敢為,呂布的驍勇善戰,都令我為之傾倒。在這樣混亂的年代,神州大地上,閃爍著刀光劍影,上演著一幕幕英雄的傳說,詮釋著英雄的含義。

三國之後的魏晉,則是一個用風騷、風度、風華等都不足以形容的年代。餘秋雨的《遙遠的絕響》,讓我看到了一個非同一般的竹林。在這個竹林裡有幾個瘋狂喝酒的打鐵佬,默默影響著魏晉文化以至禮法。為朋友正名反被誣陷下獄仍不知何故的嵇康,母親去世飲酒三杯吐血數升的阮籍,推薦朋友做官反而接到朋友一封絕交書的山濤,一篇賦只有寥寥的幾行,剛開了頭就煞了尾的向秀,等等,無不散發著、飄逸著魏晉風度。尤其是阮籍,一直被稱為猖狂之徒,駕著驢車在野外狂奔,要麼窮途而大哭,要麼窮途而大罵:“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司馬昭要他做官,他騎著毛驢去了,上任伊始就把官府的圍牆拆了,搞“開放式辦公”,十幾天功夫就使當地“風氣清廉”。竹林七賢,讓我看到了什麼是名士風度,什麼是魏晉風骨。

文學,讓我看到生存的幻滅:於連向心愛的人扣響扳機,安娜走向鐵軌;也讓我看到人性的復活:沙威警長復活了;因遭凌辱而成妓的卡秋莎,曾經作惡的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在法庭上重逢,在監獄中傾談,在流放路上互勉、懺悔,最後雙雙活得精神復活。

文學世界中,無奇不有,只要肯發現,總能讓我們看到什麼。所謂“開卷有益”,觸控文學,讓我們一級級踏上步入高尚殿堂的階梯。

【篇二:文學讓我看到】

當我看見施耐庵讓一群好漢演繹出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情壯志時;當我看見曹雪芹讓一群女子歷盡一個王朝的興衰時;當我看見莎士比亞讓李爾王演盡人世的苦痛時。我不禁大呼:文學,是人的心靈之門。

文學讓我看到生命的奉獻。在文學中,我看見了紀伯倫撲火“飛蛾”,燃盡它易朽的軀殼;看見了“子夜曇花”用一世的青春捧出瞬間綻放的光華;看見了葉芝“柯爾莊園”中的天鵝歌盡而亡;看見了“最可愛的人”辛勞保衛邊疆。於是,我明白了奉獻的含義。雖然我不能如鳳凰涅磐永生,我只乞求,只乞求生命能像烈火般燃燒,讓熊熊烈火將我燃燒連同我的靈魂,讓我的光與熱給漆黑的角落帶來光明。文學,奉獻心靈之門。

文學讓我看到愛。在文學中,我看見了廢墟中的母親用指尖的鮮血去挽救孩子的生命;看見了畢淑敏對孩子那一番苦心;看到了劉蘭芝“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的堅貞的愛;看到了梁山伯與祝英臺的雙飛蝴蝶。這是親情,是愛情。我不奢望能擁有世界所的愛,只希望我的愛可以像火一樣熱烈,像冰一樣澄澈,像沙漠中的一泓泉水,滋潤著人們的心靈。文學,世界上愛的傳遞之門。

文學讓我看到了歡樂。在文學中,我看見了海倫凯勒在不能感知的世界中,尋找到了美的靈光;從羅曼罗蘭的《名人傳》中看到貝多芬在無聲的苦難中,譜寫出了歡樂的樂章;看到了史鐵生在跌倒的痛苦中,掙託而起,寫出了勵人心志的文章。文學,讓我看到了什麼是歡樂。歡樂與苦難是人生的交會。沒有經歷過苦難的人,並不能真正理解歡樂。我會直面一切的苦難,“上天給我一地碎玻璃,我就用它來製成跳歡樂之舞的舞鞋;上天給我顏色,我正好可以用來畫出歡樂的畫”。文學,通往歡樂之門。

文學讓我看到:面對黑暗,顧城選擇“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面對愛情,舒婷選擇木棉花的堅貞;面對大海,海子選擇“面對大海,春暖花開”。

文學讓我看到……

【篇三:文學,讓我看到了情作文】

漫溯文學的這條長河,跌跌宕宕,起起伏伏處浸染著情的鮮血,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於是我們佩服:無好問的確好問,“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一問如亞歷心大的一劍,砍得斷寸寸柔腸,揮得去盈盈粉淚,削得走三千煩腦絲,卻待聽李煜高歌:“斬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於是,我便從那翻飛的書頁中,尋到了情。

友情在一個又一個潔白的日子時翻飛。

友情是武林大會上,虛竹與段譽不惜面對整個江湖的責難,也要與蕭峰相認;友情是一曲《笑傲江湖》,在險惡的江湖中傳遞著空靈而純真的美好;友情是毛澤東東的讚譽:“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書頁中那一個個翻飛的故事,無論桃園三結義,亦可基督心與王霸結下情,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快意,更是莊重的許諾,友情之星冉冉升起。

親情在一個又一個潔白的日子裡翻飛。

親情的細流彎延,曲折,而又平穩。它不慣於像飛瀑般瀉千里,它不慣於像大海般波濤洶湧,它不慣於像長江般跌宕起伏。它寧可做在青石板上緩緩行走的清泉,潤物細無聲,它寧可做春天的霏霏細雨,流淌著一個季節的喜悅。

它是慈母的手中線,它是埃德蒙對老唐代斯永遠的思念,它是布魯斯不悔地選擇:“我愛凱撒,但我更愛羅馬。”

親情,如杯茶,清香已漫出了書頁,漫在了我心裡,願親情這朵花能芬芳每一滴淚,能重染每一顆心。

愛情,紛飛在一個又一人雪白的日子裡。

雖“任是無情也動人”,可畢竟無情,愛情從“眉不畫而橫翠,脣不佔而含丹”的蘅蕪君手中起飛,落在了“偷來梨蕊三分香”的瀟湘妃子肩上;愛情,終究不屬於“”花為腸肚,雪作肌膚的二姐,打了個轉,輕輕停留在那鴛鴦劍旁,啄食著佳人粉淚。

這便是愛情,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到至死不渝終隨梁祝化蝶而去,後人只能嘆喟“白雲千載空悠悠”,“但寒煙衰草凝綠”,尋芳而至者,不計其數。

愛情這團火焰,燃燒的永遠是赤子之心。

在道是“花開兩朵,便表一枝”,況情有三—友情,親情、愛情。

這披著霓裳羽衣的情從文學中走來,一揮袖,天戴其蒼,地履其黃,世界便是現在你眼前。

【篇四:文學,讓我看到】

文學,不僅僅是簡簡單單的一冊岫書籍,不僅僅是書中那給人心靈安逸的故事情節,不僅僅是那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更多的,它使我們看見了文章、詩詞、劇本背後創作者心中的那份唯美的情,它使我們看到了創作者背後那份堅毅。文學如花,讓我看到了花蕾努力綻放時的那份執著;文學如海,讓我看到了人生道路上的世相百態;文學界如燈,讓我看到了失敗背後的那份光明—

文學如花,讓我看到了花蕾為綻放而努力的那一份無畏的執著。前行於歷史的大道上,翻看著手中的《康熙大帝》,無法不心折於他那份為理想而奮鬥的信念。乾清宮中智擒鰲拜的那鼓英氣,平定三藩的那份堅定,親自西征征服葛爾丹的那份執著。無一不把他那為自己的理想壯大清朝的決心表現得淋漓盡致。文學不僅使我看到了這位千古明君的為理想而執著,更使我深深地明白,只有為堅定的信念努力前行,無懼艱難,才會有成功的一天。

文學如燈,讓我看到了失敗背後那份隱藏著的光明。初聞霍金的平生,我不太相信他的那份不屈。拜讀《時間簡史》,行走於那高深難懂的世界當中,我驚訝於他成功光環背後的那巨大的挫折。一個全身癱瘓除腦子和一個手還能動的人,卻做出了常人無法創造的貢獻。

透過文學,我深深地看到了一個不甘心被殘酷生活打敗的靈魂,一個不甘於永遠碌碌無為的靈魂。文學,讓我看到了霍金的不屈不撓,更使我明白,只要有堅定的毅力,一切困難險阻都會隨風流逝,成功並不遙遠。

文學如海,讓我看盡人生百態,體味人生酸甜苦辣。透過阿Q,祥林嫂、祥子,我看到了那個風雨如晦的時代,看到了人間的冷暖,看到了人間思想的閉塞與落後。深深地震撼於魯迅、老舍筆下那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我感到文學海洋的波瀾壯闊。

文學如一面鏡子,把隱藏在社會背後的一切表現得淋漓盡致;文學如一碗甘甜的米酒,讓我嚐盡人生百味,體味人生的真諦!

【篇五:文學,讓我看到了希望】

是什麼?每當我想收穫一縷春風,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

是什麼?每當我想摘取一片楓葉,你卻給了我整個楓林。

是什麼?每當我想親吻一朵雪花,你卻給了我白色的世界。

就是你,毫無疑問,浩浩瀚瀚的文學世界。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我看到了人生的希望。縱使你遭受挫折與苦難,也不需要驚慌。蘇東坡貶謫,卻讓他意氣風發,城外狎獵,足顯他那充滿的文學世界和不折不撓的人生態度。“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易安那孤獨的靈魂卻失卻家園失卻國家也不曾低頭感嘆人生痛苦,而是一鼓作氣,嚮往丈夫未遂的心願,追逐宋主,讓人感到巾幗不讓鬚眉的氣概。李清照,你讓不屈的靈魂,讓我讀到了希望,希望不會消失。

當簡爱為了追求心中的愛,放棄了高貴,我懂得了;當愛人不在,人鬼依然纏綿,我懂得了;當聖母院的鐘聲不再響起,駝背的老人的熾熱的愛永存,我懂得了。正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有一樣永遠不變,那就是太陽一定會升起,希望從來都不會消逝。李白高傲之士,也有“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縱情呼喊,“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歡躍之情;辛棄疾,文武雙全,有“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柔情,更多的是“氣吞萬里如虎”的英雄氣概。即使人生的道路坎坷不平,希望仍在。

保羅深感前路困難重重,依然不屈不撓地走向共產黨事業;漂亮的俄國姑娘,衝破眾人的阻撓,甚至“墮落”“犯罪”,也要革命到底。波濤澎湃,不能沖走希望的沙灘;烏雲密佈,也不能遮蔽希望的陽光。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中破家族的仇恨,照顧著一個時代;憨直的騎士闖蕩世界,對映著一個世紀;威尼斯的商人為生命自由而辯駁,贏得世人的青睞……他們無不從骨子裡透露出生命的意義,明天的希望。

即使是一株小草,也能貢獻一絲綠意;即使是一口甘泉,也能滋潤一寸土地。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我仍然回伴著文學,攜著希望繼續我的人生。一蓑煙雨任平生。

【篇六:文學,讓我看見真實】

文學在人們的心靈中開啟了另一對雙眼,讓人們“看見”了另一種真實,她讓身處紙醉金迷之地的人猛醒,看到身的一切都是汙濁;她讓身處黑暗、絕望灰心的人看到了曙光,重燃起希望的火炬;她讓奸佞醜惡者的畫皮粉碎,使人看到它們本來猙獰的嘴臉;她讓賢真善美洗卻鉛華,發出更有力量的人性光輝。她有時含蓄,卻透出雋永的意味讓你回味悠長,她有時狂放,讓你被洶湧的感情衝撞而震撼,但她一定會讓你看到你本來看不到的真實。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一句14字的詩句,便可以讓人們猛然悟到:一時的興盛,原來經不起時間永恆的打磨!盛唐氣象的衰落,你是否有從杜甫的沉鬱中看到多一點什麼?家門顯煊,中道衰亡,在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心血創作中,你是否看到比兒女心思更為沉重的人生百慨?歷史的真實,由文學向我們述來。

真善美為人讚頌,假醜惡為人不齒。但你的眼睛真能分辨出這一切嗎?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多麼光榮的生份,多麼高尚的職業!聖母院的敲鐘人,那麼醜陋的身體和容貌,甚至名字“卡西莫多”都透出一鼓不祥之氣;這樣的高低之差,奸醜不需多言了吧?然而天才的雨果把美麗的愛絲梅拉達放到他們對面,美與醜的外殼下真正的美與醜,便展露無遺了。又如《變形記》中的薩姆沙一家,本是一個平凡而“溫暖”的家庭,由兒子格里高爾變為甲蟲而失業,全家斷絕經濟來源後,原本安穩的生活顯露了本來面目,原來“溫暖”的假象在依次爭吵中被撕破,我們儘管悲哀,但也能看到,那樣的所謂生活是多麼的脆弱。我們敬佩那些奇思妙想的文豪。他們讓我們看見了真正的每抽,真正的冷暖。

如果文學的批判性讓你感到不解;為何文學世界有那麼所苦難,那麼多不平?那美學會給你答案:文學是藝術,是真實。悲劇是最美的藝形式,是反映真實最佳的藝術載體……其實,古往今來流傳千古的總是悲劇,因為感受悲劇更能讓人感受到那看不見的真實,使你對人生,對世界瞭解得更為深刻。文學的目標就在於此。

感受文學,讓我們開啟心靈之眼;感受文學,讓我們看見真實。

【篇七:文學,讓我看到了】

盈盈月光,我要一杯最清的;余余落日,我要擁一縷最暖的;萋萋芳草,我要摘一束最燦的;灼灼紅藥,我要撿一片最熱的;浩瀚文學,我要採頡其中的精髓。

文學中演義著世相百態。《紅樓夢》可謂其中典範,王熙鳳的潑辣,林黛玉上午憂鬱脆弱,寶玉的執著天真,寶釵的善解人意……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儒學者在其中看到淫,道學者在其中看到禮。還有在《水滸傳》中,我可以結識足智多謀的智多星吳用,沉穩厚實的宋江,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魯智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上午武松。在文學中,我還可以思考葛朗臺對金錢的崇拜哈貪婪,審視孔乙己的迂腐清高和阿Q的精神勝利法,學習保爾的堅強,品味苔絲的純真……文學,讓我看見假醜惡,更看見真善美。文學的剖析,使我更直接地瞭解人性。

文學中訴說著人生的苦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仍在文學中延續。屈原在《離騷》宣洩自己亡國之痛和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百姓的同情“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夢遊天姥吟留別》中我讀到李白因不被重用的遺憾與無奈,能寄情山水中的暢快。《將進酒》我又看到李白苦中作樂,與友人同銷萬古愁。在李煜的詞中,我見到一個充滿傷感的李後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想著舊時朱顏,但“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只能“垂淚對官娥”。在文學中,我還能聽見蘇軾“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嘆息看見陸游鏡中斑白的衰鬢,閱讀《老人與海》,我可以與桑提亞哥一起體驗戰勝鯊魚的快樂與激動;翻魯迅的文集我來到了魯陣,遊覽百草園,聆聽鳥的歌唱,蟋蟀的彈琴,尋尋草叢中的何首鳥,走到三味書屋,撫摸木桌上刻著的“早”字,伴隨伴隨著迅哥與故鄉的小夥伴划船,看社戲,偷豆……享受著童年。在文學中,我與作者主人公一起分享快樂,共同分擔痛苦。

文學中輪迴著成敗,抗爭與屈服。既然四季中有陽光明媚的春天,活力四射的夏天,還有萬木凋敝的秋天,嚴寒冰冷的冬天,那麼文學中將不僅有成功、抗爭的舞臺,還有失敗、屈服的天地。《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與地壇》、我看到了海倫凯勒、史鐵生與身體缺陷的抗爭。《戰爭與和平》的女主人公在家庭與愛情之間徘徊,是甘於禮教還是沉於愛情,我看到了她內心劇烈的碰撞,我亦為簡爱的抗爭折服。“我不是你手中的玩偶,我們是平等的”不時在我耳邊迴響,還深深地同情祥林嫂,不屈服於封建禮教。《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居茅屋而知天下三分。草船借箭,使孫權賠了夫人又折兵,三氣周瑜……有蓋世智謀,最後還是無法避免失守街亭的結果,文學使我不經歷失敗卻可吸取失敗的教訓,無須付出卻享受的喜悅。不必抗爭與屈服卻領略其中含義。

在生活中,或許我只能行走點線之間,只能跟隨時間的腳步,但在文學中,我可以縱橫千里,穿越古今。文學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文學是生活的延續、昇華。

【篇八:文學,讓我看到了】

瞭解文學,讓我感受天是碧雲天,地是黃花地,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接近文學,讓我體會世間百態,看見人生苦樂,思量成敗得失,品味精彩人生。面對文學,我不禁發出感慨。

站在文學的河畔,我看到了……

自然是文學,文學是自然

在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中,我看到了“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的磅礴氣勢,《蜀道難》中,我明白了詩人為何感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與杜甫遊玩遊玩山間,他淺吟“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山道上有人“停車坐愛楓林晚”;春風裡有人“不知細葉誰裁出”;玉樓上有人“小樓一夜聽春雨”。文學,讓我看到了自然之美,它讓我知道:自然就是文學,文學就是自然。

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

曾幾何時,我認為母親不再理我,是你,舒婷,你告訴我母愛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聲的古井”。曾幾何時,我認為真愛只是美麗的泡沫,是你,簡爱,你告訴我原來人是可以這麼勇敢地去愛。曾幾何時,我認為知己難求,是你,伯牙,你告訴了我百世修來同船渡,知音可遇不可求,要學會珍惜。文學,讓我看到了人生的真諦:一片落葉拍打我的肩膀,它輕輕說道:“珍惜身邊的愛。”

文學人生

走進文學的大觀園,《三國演義》中,我看到了關羽的義薄雲天,張飛的勇敢無敵,孔明的經天緯地。它告訴我,做人要頭頂天,腳踏地,要重情重義。《變色龍》提醒我世道茫然,即使是最黑暗、醜惡,我們都要保持心中一方淨土,不隨風逐流、見風使舵。《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保爾告訴我。人要在困境中才能成長。《如果給我三天光明》海倫凯勒告訴我要珍惜,要樂觀……

作者把自己的人生感悟融於作品,希望通過其作品引起讀者的共鳴。文學,更像人生。錢鍾書的《圍城》,顧城的《一代人》,汪國真的《熱愛生命》。文學,讓我看到了人生。

……

感謝文學,它陶冶了我的情操;感謝文學,它鑄造了我的靈魂……

我所看到的文化節作文 篇6

國二作文 ,1587字

【篇一:我所看到的文化節】

一年一度的文化節又到來了,這也意味著我們離中考又邁進了一步,同樣也使我們思想又成熟了一些。

初一的文化節使我看到一個個精彩紛呈、精炒絕倫的節目。

當時我懷著期待已久的心去欣賞一個一個的節目。小品、相聲、舞蹈、歌唱、琴棋書畫一系列節目真是數不勝數,看的人頭暈目炫的。我比較在意的是歌唱類的,我在私下平時喜歡聽歌,自然而然的就比較注重了。印象較學刻的是(7)班周同學的“無所謂”那唱的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一個字絕!無論從模仿的腔調還是一些必要的動作都像明星的樣子。那場面,尖叫聲、“打砸”聲、掌聲真是連綿起伏,不得不叫人佩服。接著是初二年級,印像較深刻的是一段熱舞。霸氣、火辣、妖嬈、性感全都融入進去了,哪能不叫我們這些觀眾拍手叫好呢,到現在我都還回味無窮啊!

初二的文化節使我看到一個個氣勢非凡、空前絕後的節目。

既然升了一個年斷,自然節目不會差了。哇,集體操、教師舞、跆拳道等看的眼花繚亂,第一個節目都已經忍耐不住想要尖叫。老師們化了美麗的妝,穿著跳舞的服裝,刻意的打盼讓學生們眼睛都直了。接著(3)班的集體舞、小品、組隊舞蹈也是很精彩無比的。但閃光點還是在舞蹈和歌曲上,(8)班和(10)班兩個搭檔在一起跳了一個爵士舞,熟練的舞姿和良好的發揮無疑給全校一個非常好的驚喜,迎來的是絡繹不絕的、雷鳴般的掌聲。之後也是(7)班的一首歌震憾全場,給老師們也帶來了好久沒露出的笑容。

初三的文化節即使我們看不到了,但是我仍然想念安是一個空前絕後,目不暇接的好節目。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也即將步入初三,意味著中學生活即將結束。但這並不代表我就會把我所看到的二屆文化節所淡忘掉,然後我會好好的把它鎖在我的鑰匙盒裡,讓它永遠不會逝去。

【篇二:我所看到的文化節】

這個星期我們學校組織了文化節,文化節是才藝的展示,體現了我們學校學生的精神風貌。文化節一年只有一次,所以它是激烈的,是精彩的,而且充滿教育意義。

我所看到的文化節是激烈的。

星期四下午,繪畫比賽時,驕陽似火。不久前才立夏,現在卻像盛夏,陽光刺得人睜不開眼,太陽太毒了,大顆的汗珠像雨滴一樣滾落到地。操場上幾乎沒有觀看比賽的人,大多數同學去體育館了,可參賽選手為了勝利,為了班級榮譽毅然留在操場上進行繪畫。體育館裡正在舉行圍棋比賽,裡面異常安靜,空氣中的殺氣令人窒息,選手們下每一步棋都很緩慢,他們時而沉思,時而眉開眼笑,步下一個個陷阱。每一步棋都是至關重要的,必須要完美,如果失足跌進陷阱裡,就有可能被對手擊敗,可謂步步驚心。

我所看到的文化節是精彩的。

每個節目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幾百名學生為了能在舞臺上表演,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才讓我們觀看到這樣精彩的節目,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八(3)班的舞蹈讓我印象深刻,當主持人預報節目時,報告廳就響了熱烈地掌聲,還沒有表演,這氣場卻壓倒了前面所有的節目。如果頒發文化節最高獎項,肯定非他們莫屬。隨著幕布緩緩揭開,我看到了穿西服打領結的男生和白衣裙高跟鞋的女生,他們的舞姿優美,動作整齊,舒緩的音樂令我們無暇想象,把我們帶入到音樂世界裡。表演完了,我還沒回過神來,下個節目已經開始了。

我所看到的文化節是充滿教育意義的。

舞臺上的小品“小偷公司”不僅搞笑還引人深思,公司裡一百多個職工卻只有兩人是真正的小偷,公司的工作人員冒著坐牢的危險工作卻得不到多少工資,這不就是現實的寫照嗎?少數壞人危害了大部分人的利益。還有一個引人深思的節目,“禮儀”裡的五個人招聘同一職位,大家看好的名牌大學畢業生卻因為禮儀在第一輪被刷下來了,唯有那個講禮儀的人被錄取,這不也告誡我們講禮儀嗎?“超級變變變”這個節目同學們自己設計劇情,動手製作道具,不僅培養了同學們的動手能力,還發揮了同學們的想象創造力。

我所看到的文化節是激烈的,是精彩的,而且充滿教育意義。

看見作文800字 篇7

國二作文 ,1936字

【篇一:看見】

能躺在舒適的躺椅上在家鄉大樹的廕庇下躲避烈日的炙烤,確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愜意的事。

指尖流水般划動,踩著鼓點般清脆的蟬鳴,翻看著暑期出門遊玩的照片,一張奇特的南瓜造型圖映入眼簾,記憶泉水般不斷湧現。

在華麗的吊燈下,一道美味的菜餚似乎如一塊價值連城的黃金,吸引著著所有人的注意。確實不錯,一個去了瓤的南瓜在廚師的精心雕琢下竟生出一個籃子的模樣。籃子的邊緣是鋸齒般整齊的形狀,使南瓜的外形顯得十分耀眼。那南瓜皮像是抹了一層濃重的蜂蜜,或者說像是塗上了一層厚厚的油吧。在燈光的映襯下愈發亮眼,渾黃的色澤又顯的那麼凝重,又那麼富有生機。那籃子裡盛著湯,琥珀一般,冒著絲絲縷縷的熱氣。

周圍的叔叔阿姨都忙著拍照,我期待著這精緻的南瓜器皿內的湯會給我帶來期望的清甜。

閃光燈聚集在南瓜上,我耐不住饞和好奇,惡人版拿起湯匙盛湯時,他們才停止了拍照。我欣喜地望著那一碗湯料顆粒浮動的水,小小的抿了一口。一陣反胃,難受的鹹在口中蔓延開來,摻雜著些許南瓜的甜,混合成一種說不出的怪味。我吐了吐舌頭,大口大口的灌起水來。

像受到嘲弄似的,興致一落千丈。再看那南瓜,便越看越不順眼,覺得像個俗不可耐的大騙子。

結末的教訓是:真相不是想象,不要輕易相信看到的,聽到的。實踐才會出真知。

痛苦地搖搖頭,我從回憶中抽身出來,一時興起,想去看看田間的南瓜。

我躍過一道道田坎,在一片翠綠之中發現了隱藏的一抹黃色。我扒開青翠欲滴的葉子。一個完整的南瓜出現我眼前:優美自然的弧線勾勒出南瓜的輪廓,淳樸的黃色沾染了些許泥土,顯得厚實、寧靜、平和。似乎在空氣中除了清新的泥土芬芳外,還隱約散發著南瓜的清甜。

我輕輕閉上雙眸,嗅著這一股還原本真的味道。這味道確實難得,返璞歸真,真實自然。

直到這一刻,我才真正看見,看見了南瓜褪去華麗外衣後真實的模樣。我輕輕拭去南瓜上的泥土,陽光毫不吝嗇的照耀著它。我看見了,那是質樸的光芒。

【篇二:看見】

“三、二、一,下課了!”隨著一位同學嘴裡數著倒計時,悠揚的鈴聲響起來,上午的課程終於結束了。接下來就該回家補償咕咕直叫的肚子了!

本應開心的我卻高興不起來,反而有點煩燥。

我身為路隊長,帶著隊走下了教學樓,在操場上整隊。這時三班也剛好放學,他們的路隊長身後拖著一條長長的人龍,如出征的士兵整裝待發。我朝自己身後望去,只有三、四個人跟著我,也不排隊,想怎麼走就怎麼走,就像剛從戰場上下來的潰兵。好不容易讓他們歸隊站好,後面的人又湧了上來了,追逐打鬧的,談天說地的,亂作一團。把這個拉到隊裡,那個又跑了出去;把這個帶回來,那個又溜到了外邊。按下葫蘆浮起瓢,跑前跑後,往返了好幾次,可路隊就是不像個路隊—簡直就是一群散兵遊勇。

這還像學生嗎?我強壓制住心中竄起的火苗,盡著一個路隊長的本分,努力地想把隊伍維持得像樣一點。

這時的路隊,就像一盆沸騰的水,總是無法平靜,不時冒出氣泡,攪得隊伍不得安寧。終於,鬧夠了,同學們站成了一個豎排,謝天謝地。可順序是否正確,就說不準了。我發現有人站錯了,如果又要讓他回到原位,往往一調動就是一大堆,我只好裝作沒看見。找準自己的位置,不難,可就是有人不願意。

隊伍總算開始走了。可一走,先前的努力又付之東流。出校門時,不是三五成群,就是四五一堆。他們就像久別重逢一樣,興奮得難以自持,引起路人的側目,也毫無顧忌。反觀別人的隊伍,從下樓到出校門總是一條直線,既簡單又迅速。

我深感痛心和無奈。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是常識。連一個隊都站不好,還談做什麼其它更難的事情呢?我們班上成績始終不是特別拔尖,或許就是這個原因—不守規矩,把常識當做個屁。你看,每天早上,同學們早早地就湧到學校。幹什麼呢?忙著抄作業。自己不思考,學習成績怎麼可能提高呢?就是在上課時,有的同學都在做作業,根本沒聽課。上著這科,卻做著另外一科的作業。到了上那科了,又忙著做這科的作業。大家都知道課堂認真聽講是最重要的,作業只是鞏固課堂上學的知識,而一些同學卻本末倒置,學習成績怎麼可能提高呢?

宇宙有宇宙的執行的規律,日升日落,四季更替。學習,同樣有學習的規律。違背規律,遲早是會受到懲罰的。一部分同學的學習成績下滑,恐怕與不守規矩,不無關係。

站隊不守規矩,課堂上不守規矩,現在看來似乎是小事,但久而久之,會讓我們對規矩產生藐視,進而對法律產生藐視,這是非常可怕的!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如果我們都不能嚴於律己,還談什麼建設祖國復興偉大的中華民族呢?如果社會上人人都不講規矩,我行我素,那我們與原始人有什麼區別?

看著一隻只放學的隊伍“快、齊、靜”,一條線地延伸到校門口,作為路隊長,我真想大喝一聲:同學,向前看齊,向別的路隊看齊!

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後感 篇8

觀後感 ,1422字

故宮一直是我國一個著名景點。和故宮有關的紀錄片很多,但是和故宮中的人有關的,卻寥寥無幾。而這部《我在故宮修文物》即其一。其他紀錄片往往是大段大段地向觀眾灌輸事實,而這部影片,傳達給觀眾的卻是有情節、有感情、有血有肉的故事。

在巍峨的宮殿裡,在紅磚綠瓦間,在一扇扇硃紅色的大門後,有一群可愛又可敬的人們。他們是大師,他們也是普通人;他們過著平凡的生活,卻有著不平凡的身份。他們是藝術家,卻見證著歷史。

他們是文物修理者。

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把從世界各地運來的文物修好以便於展出和保護。在保證文物質量的前提下,還需要儘量還原和保留文物本身的特點。

在展館裡的文物,都散發著莊嚴肅穆甚至高不可攀的氣息,那一塊塊冰冷的玻璃,彷彿把它們和我們隔絕了好幾個世紀。但在他們的手中卻是那麼近,那麼真實與親切。而他們,也給予了文物最高的待遇,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努力,使一件件文物在他們手中再現英姿,重放光彩。這一來一往,形成了一次次跨越歷史的交流。他們彼此影響著,給對方留下自己的印記。一個在表面,一個在內心。就如同木器組科長屈峰先生在雕刻一件佛像時所說:“每個人對佛的理解不一樣,這也跟人的性情有關。你看有的人刻的佛,要麼奸笑,要麼淫笑,還有刻得愁眉苦臉的,很難刻。佛像一刻就知道,那個味道很難把握,怎麼能刻出那種神祕的純淨的微笑,那是最難的。文物其實跟人是一樣的,你看,我們從過去最早的時候說‘以玉比君子’,玉就一塊兒破石頭,它有什麼德行啊,但是中國人就能從上面看出德行來。所以中國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一個人一樣,他是用人的品格來要求這個椅子。中國古代人講究格物,就是以自身來觀物,又以物來觀自己。所以我跟你說古代故宮的這些東西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過程中,總是要想辦法把自己融到裡頭去。人在這個世上走了一趟,都想在世界上留點啥,覺得這樣自己才有價值。很多人一般都認為,文物修復工作者是因為把這個文物修好了所以他有價值,其實不見得是這麼一個簡單的方面,他在修這個文物的過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對它的體悟,他已經把自己也融到裡頭。文物是死的,要文物幹什麼,要文物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讓它傳播文化,對吧,不是說文物就是為了保留一個物品放在那兒,那沒有什麼價值。”

是啊,一件文物,只要真正接觸到它,體會它,感知它,就會發現,“物”只是它的載體,而它承載的文化,是活的,且不朽的。

對歷史與文物感興趣的,難道只有那些喜歡懷舊的老年人嗎?在這裡,這種想法不成立。因為這裡每年都會招聘四五十位應屆的大學畢業生。這些年輕人在一些老師傅的指導下,感受著蘊涵在文物中的生命,感受著歷史中的鮮活。他們耐心、負責、誠懇、專注地工作,卻又不時地散播歡樂與青春。這兒彷彿是個與外界隔絕的新世界,沒有大城市特有的那種焦慮、緊張的工作氛圍,取而代之的是執著和從容。工作之餘,他們也可以去院子裡栽幾棵樹,收穫一些果實,喂貓,養鳥,與同事們一起享受生活。這樣平穩、安定的生活,再加上這份有意義的工作,是多少人嚮往的啊。

他們改變了故宮,也改變了他們自己。相信他們在故宮度過的每一寸時光,都是他們畢生中最珍貴的回憶。未來的某一天,當我們有幸光臨故宮時,看到展館裡那些完好如初的文物,是否還會想象它們曾經歷的所有故事和默默為它們付出的所有人?是否能感受到那種鮮活且強大的力量深深地震撼著我們的心?

感謝這部紀錄片,讓我重新認識了故宮那些充滿意義的文物,以及故宮那些有著不平凡的工作與生活的人們。

看海洋動物表演有感 篇9

國一作文 ,889字

細雨濛濛,卻擋不住我們秋遊的腳步,上了大巴,一路歡歌笑語。

兩個小時後大巴停下了,我們迫不及待地跳下了車,向著目的地—長風公園前進。

伴著微微潤溼的細雨,踏著“沙沙”作響的泡桐落葉,聞著似有似無的草香,我們來到了白鯨館。隨著摩肩接踵的人流,我們進入了觀眾席。

燈光在偌大的空間裡縱橫交錯,一束束光彩在數千名觀眾的頭頂掠過,整個白鯨館流光溢彩。表演開始了,兩頭憨態可掬的海獅頂球,過障,彈吉他……它們絕妙的表演令人捧腹。號稱“鎮館之寶”的白鯨的表演更是贏得了陣陣喝彩,如潮水般的掌聲把演出推向了高潮。

然而,快樂是他們的,看著這樣的表演,我卻陷入了沉思。也許從視覺角度上看,這一系列的高難度表演是成功的,是精彩的。可是,這些動物真該被人類關在這裡,博取我們歡心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想到這,歐陽修的《畫眉》便浮現在我的腦海裡:“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是的,我們把海獅白鯨們囚鎖在這裡,得到的只是膚淺無聊的歡愉,而這一切卻是以它們失去自由為前提的。

應該說,這些理應生活在大洋大海里的動物們出現在這裡是一種悲哀。它們本該生活在屬於自己的自由王國裡,而不該生活在這封閉的海洋館。白鯨那一聲聲鳴叫,無疑比《廣陵散》更為動聽,而我聽到的分明是一首飽含悲苦的思鄉曲。

嚮往自由是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動物的天性。沈石溪的《斑羚飛渡》中,斑羚們為了不失去自由和種族延續,不惜犧牲老弱,完成生命的飛渡;《狼王夢》中的母狼紫嵐為了自己的孩子不受到獵人的凌辱,毅然咬死自己最驕傲的狼子雙毛。是啊,倒在人類的屠刀下,還不如追隨自由而去。

甘地說過:“人類對動物的殘忍,正醞釀著人類自身的悲劇。”古羅馬的鬥獸場,成千上萬的勇士與獅子大象虎豹一起倒在了血泊中,而渡渡鳥、袋狼、爪哇犀無不訴說著昔日的辛酸。人類啊,放下手中的屠刀,不要讓那滴滴罪惡的汙血,玷汙了動物朋友最後一塊聖地。

開啟囚籠吧,讓它們回到屬於它們自己的天空,自己的森林,自己的大海,這樣我們人類才能聽到它們最美的歌聲,看到它們真正最精彩的表演!同時也給我們自己留下最和諧美好的生存空間。

我在故宮修文物的作文 篇10

高二作文 ,3929字

【篇一:傳統文化,寤寐求之】

自央視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意外走紅網路後,不少年輕人開始對文物修復心馳神往,並且作出了這樣的選擇,對於傳統文化不受重視,崇洋媚外的態度普遍存在的今天,這個現象無疑是令人歡喜的。畢竟,“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而面對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亦要去繼承與弘揚。

作為梅派的傳承人物,梅葆玖,八十多歲的高齡依舊登臺演出且扮相不倒,身段不倒。面對傳承梅派,傳承京劇的巨大的艱難的任務,他積極開辦梅派藝術班,多次組織大規模的名家京劇會演,繼承中創新,將京劇與現代科技相結合,與時尚元素相結合,傳承了京劇文化,正是由於梅葆玖對京劇的創新與發展,才使京劇跟上了時代的步伐,使我們享受到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因此,優秀傳統文化需要繼承與發展。

另一方面,百年老店取洋名的事情又帶給我們思考。“天津狗不理”將自己的百年老店的英文名字從漢語拼音的“gobuli”改為“gobelieve”,譯為“去誠信的地方”。“狗不理”的洋名經公佈就引起了社會上的爭議。有人認為很有創意,有利於提高其知名度,使之融入全球化,也有人認為此舉喪失了“狗不理”原本的文化含義,是對傳統文化的不自信,是“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崇。對此,我認為老字號是寶貴的文化遺產,起洋名要體現文化特色,這樣的行為是對傳統文化的不重視。長此以往,老店也會失去原有的歷史特色。

然而,我們又不得不思考,現階段出現的扎堆去故宮修文物甚至去故宮掃地的現象到底是一種熱愛傳統文化想繼承傳統的行為,還是一種跟風從眾的心理。若是人們真的認識到了傳統文物之美,想要去學習傳承,那自然是好的;但如果只是隨大流,一時興起,那毫無意義。

因此,在面對這個現象的時候,我們要喜,因為有更多的人認識到了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並且想為之作貢獻,但另一方面,我們要理性看待,不能只是三分鐘熱度。

《詩經》有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但願大家能夠保持住這份對傳統文化的熱情,將其發揚光大。

【篇二:心嚮往之未足可】

近日央視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走紅網路,不少年輕人因此對文物修復心馳神往,向故宮投放簡歷。然而,並非有了嚮往之意就足夠了,文物修復是一個長期堅守的過程,若沒有對這份職業的熱愛與痴迷專注,即使有高文憑高學歷也是徒有其功。心嚮往之未足可,須以堅守品其足。

堅守本心,實現自我價值。

“這裡的條件很艱苦,只要知識才能幫助這裡的人擺脫貧窮,才能改變這裡的落後面貌。”1978年,24歲的常根元放棄在城鎮當老師的機會,到山東省大田集鎮葦子園村小學支教,這一去就是幾十年。大山裡的條件艱苦,但在幾十年的教學生涯中,他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幾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師德和人格魅力引導教育學生,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學生和青年教師。回想當初決定支教的初心,他很慶幸自己沒有違背心願,始終堅守在大山深處。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他贏得了鄉民們的普遍尊重,被譽為師德高尚、桃李滿園的鄉村特級老師,唯有堅守本心,方能實現人生價值。

堅守如一,獲得心靈的安寧。

2016年科比退役的訊息猶如一個重磅炸彈,引起科粉的一陣騷動。籃球界傳奇的科比,是無數籃球迷心中的英雄,然而如今他要離開籃球界,這無疑是一件讓人悲傷的事情。但這並不意味著科比不再熱愛籃球,他在採訪中說道:“由於我的身體原因,我不得不離開了,但我會永遠熱愛我的籃球,我的夢想。”從成名到退役,科比一直堅守著對籃球的熱愛,也始終堅守在事業的最前方。即使退役後,他仍鍾愛籃球,幾十年的汗水,幾十年的非人般的拼搏,如今,這個傳奇將永遠成為我們的記憶。對於科比本人來說,這也會是一次身體的解脫,他也可以從世俗的喧囂中釋放出來默默堅守著他對籃球的熱愛。

世間萬物,人世百態,各有不同,而身處世間的我們,需要有內心最原始的堅守,堅守本心,得到心靈的安寧,實現自我人生價值。心嚮往之未足可,須以堅守品其足。

【篇三:汝若盛開,清風自來】

自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走紅後,點選量破萬。不少年輕網友紛紛求王師傅收徒弟,只想安靜地掃掃地。面對日益科技化的時代,王津師傅是靠著勤勞淚水,不辭辛苦的工作,弘揚著工匠精神,復甦著鮮活生命。豈能被輕易視之?那些沒有兢兢業業、踏實艱苦態度的人,那些沒有追求,不能正確對待勞動的網友,豈不令民眾笑之?汝若盛開,清風自來!

王津修文物,是日夜辛苦地奮鬥工作,一絲不苟,極度認真用心的踐行,那些歷史悠久的古鐘古琴在沉睡中復甦,被世人所歌詠。那是對事業的敬仰盡責,讓文化花壇裡鳥鳴花更香,山高谷更幽。汝若盛開,清風自來!不必羨慕王津,他只是做好本職工作而已,才會享有應得的名譽。如果你能用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事無大小,不論是清潔工人、交警、邊遠山區的志願者,抑或現在的高三畢業生,只要我們懇切堅持做好本職工作,自會有溫煦的清風在你盛滿淚與汗的雨季輕拂!

那麼多網友紛紛求拜師收留,哪怕在故宮掃掃地,是因為如今一批大學生不能樹立正確價值觀,盲目追逐,不能盡才所用,人才資源浪費現象嚴重。三本的退卻,讓人人都有資格成為大學生,卻不知在大學勤奮刻苦,不斷武裝自我。當然,勤學用功,一絲不苟的榜樣也有。南開學子郭鑫建立“誠信通”跨境通電子商務平臺,把退耕還林地區農民生產的產品藉由這一平臺銷售到國外,幫助人們增收,踐行環境政策與經濟發展同步。

郭鑫也因此受到農民及大眾的好評,沒有去故宮,做好本職工作,不也實現了人生價值嗎?對工作持敬仰之情,一絲不苟,勤懇堅持,汝若盛開,清風自來。

有那麼多網友想去故宮掃地,顯然不可能!更深一步,當今時代,勞動者應樹立正確價值觀,敬業愛業,同時政府促進就業,鼓勵創業,培育工匠精神,弘揚敬業愛業風尚!

汝若盛開,清風自來!沒有波瀾不驚的光芒,亦有石破驚天的感動!尼采有言:“誰終聲將震天,必將長久緘默!”做好本職工作,在盛開的花季沐浴清風!

【篇四:於浮世中沉靜】

物質社會中的喧囂太多,很少有無爆點的東西能輕易讓人停下腳步,然而去年春節,《我在故宮修文物》這一波瀾不驚的紀錄片卻走紅網路,不少年輕人對文物修復心馳神往,何也?人們追求沉靜也。

在人頭攢動的鬧市中,你坐於樓閣之上,靜靜地享受著清風,看著樓下疾步的人群,好像時光停止流動,在嘈雜的公交站旁,人們各自交談,你坐著望天,望車輛,望樹,不說話,像浸潤在水中,柔軟透明;在所有人都去趕時代的步伐,步履匆匆的時候,你能夠冷靜地、清醒地思考自己的人生、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你能忍受暫時落在後面,但你不會驚慌,不會惶恐,因為你清楚自己的方向,你胸有成竹。我認為在浮世中沉靜就是有方向、有原則並且堅定不移。

於浮世中追求沉靜,能提高個人境界。李健早期在娛樂圈中與校友盧庚戌成立水木年華組合,後來逐漸地消失在公眾視野中。他的夢想是做自己喜歡的音樂,所以當別人在浮華的圈中各種炒作時,他忠於自己的內心,始終保持學生的狀態,靜心接受新事物。在很久以後他的歌聲傳入大眾耳朵裡時,李健又重新為人所認識。許多人聽他的《貝加爾湖畔》時,會完全進入那個境界,安靜又美好。是沉靜讓他的靈魂得到洗禮,使他的歌聲恍若天籟。

於浮世中沉靜,需要專注。

身為華大基因的創始人之一,汪建在公司困難時期並沒有驚慌失措,放棄這個專案,而是全心專注於此,不分晝夜地鑽研,終於他把這個專案做成了。

“2014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2015年被國家主席習近平頒發給了69歲的于敏。于敏是我國的氫彈之父,在他從業中的幾十年中,他始終默默無聞地做著核科技研究,專注的力量讓他在浮世中獲得了沉靜,踐行著“寧靜以致遠”的座右銘。

或許人生短暫,每個人都想留下痕跡,但在浮世之中,追求沉靜才是美好的樂事。在你汲汲於功名之時,不妨慢下來休息一會兒,品味這靜好歲月,把心隨風飄遠。

【篇五:心馳神往而慎行】

《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捧紅”了故宮文物修繕一職,更有網友稱願在故宮掃地。一方面,這一現象反映了年輕一代對歷史的重視,而另一方面,年輕人選擇未來道路時應理性、謹慎,切不可因一時衝動做出不恰當的選擇。依我看來,心馳神往而要慎行。

在國家、社會的努力下,當代年輕人開始重拾歷史,在前行中回看,於新潮中憶舊,這是好事。為筷子申遺,傳承剪紙技術,國家、社會都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做出了重大貢獻;而城管撕春聯以“規範市容”行為遭到全民聲討,也反映了市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所以,對歷史的崇敬與嚮往至關重要,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力度越來越大,中華文化便會在世界文化大觀園中大放異彩。

重視歷史,心馳神往去服務歷史的初衷固然可貴,但年輕一代在做出選擇時,一定要理性。前有志願者小飛為籃球賽館擦地而放棄本職工作,生活困窘;後有大學生求故宮“收留”,寧可掃地。僅僅因為一時的心馳神往而赴之,未免有失偏頗。其一,你是否能如趙元任對語言學一樣始終對文物修繕工作充滿熱情?你是否能如林巧雅把自己“嫁”給醫學一樣終身為文物修繕服務?其二,你是否如王津一樣具備文物修繕學的相關知識?其三,你的選擇是否切合自身情況?如果不能堅持,不夠專業,沒有條件而只憑一時的“好玩兒”,一刻的“心馳神往”,那你的選擇未免太過草率。

因此,對傳承歷史心馳神往是值得讚揚的,付諸行動時卻一定要謹慎,這是對文物的負責,更是對自己的負責。文物修繕工作需要足夠的耐心,堅韌的毅力。所以,懷著對這份職業的崇高敬意,有著堅持到底的決心,掌握專業知識,這條路才能走得穩,走得遠。

如果你有足夠的激情,你可以懷揣著虔誠的敬意為故宮掃地;如果你做了充足的準備,你可以將夢想付諸行動,為歷史的傳承獻一份力。總而言之,心馳神往而慎行,有激情有行動,有毅力有基礎,別說走入故宮,走向世界都不在話下。

故宮修文物高三作文 篇11

高三作文 ,4119字

【篇一:滋文化之筋骨】

當一部沒有大牌也沒有小鮮肉的紀錄片意外走紅時,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接受並熱衷於修復文物時,我很欣喜。因為就在前幾年,中國還是一個可以隨處“拋幣祈福”的國家,而現在的年輕人對故宮的嚮往,卻恰恰體現出了國人的文化素質提高。正是這種對傳統文化的迴歸,使我們養成人性,締造了文明。

幾年前,不斷有媒體曝出國人旅遊時的陋習,如在埃及神廟刻上極富中國的特色的“到此一遊”,在杭州的雷鋒塔下拋幣來祈福,甚至撥光莫言故居家門口的草來“沾靈氣”。文化的傳承,傳承的是為人處世的道理。而在過去的幾年裡,人心和經濟一樣,一樣的只追求高利潤,追求高回報和收益,卻不曾想過要豐富自己的內心,給靈魂片刻自由。

每個人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都會形成自己的價值觀,接受教育是一場修行,是以純真、無私、以善良來洗濯浮躁、功利與自大。文化傳承的意義就在於此。古老的文化是經歷千年的沉澱,是古人遺留給今人最好的禮物,迴歸傳統文化,可以使人講誠信、明禮儀、立遠志、敢擔當。

春節時爆紅的《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兩檔文化類綜藝節目引起了廣泛的好評,也觸動了人們心中早已遠去的文化情懷,所幸那種情懷是深埋在我們的血肉中,只是老去,卻依舊輝煌。重視傳統文化,也引發了人們對於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思考,人開始真正的“慢”了下來,人們開始從容的思考,從容的生活,開始體會雲白風輕,川行石立,鳥笑蟲鳴,漁樵互答的境界。而不再嘆塵世苦海,不再為名利所縛,形成了自己的人性,締造出自己的文明。

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所引發的網友對文物的心馳神往,所反映出的絕不僅僅是單純的嚮往故宮生活,反映出的是時代的大轉變,而在中國這樣一個文化厚實的社會裡,人們懂得了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他懂得尊重別人,他不霸道,因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品位、道德則正是文化積累的總和。

【篇二:文化的感召】

網路上傳播的紀錄片,讓一直默默無聞的大師們火了。修復文物這一冷門卻收到了2萬年輕人的簡歷。不是在於去故宮有多熱門,反而是年輕人們受到了新的感召—文化。

文化之一—源於對工匠精神的推崇。元代後期,便是將有才幹的工匠編入獨立戶籍。這便影響了工匠與士、農、商業的不同。時代發展後,由專為統治服務而提高水平的工匠已褪去其落後的外衣,向著“精益求精、堅持不懈、一絲不苟、愛崗敬業”穩步前進。人們欽佩於精巧的手藝,想成為一代工匠大師的人慕名而至。

文化之二—維繫傳統文化的紐帶。中國人是重感情的,那是身體中流淌著的因子,對傳統文化美好的想象與保護。傳統文化是維繫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人們看到文物如鐘錶一類起死回生後,誰人內心不是歡歡喜喜、大聲稱讚呢?

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既表現為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中秋,又能表現為文物的儲存與保護。激起了人們對歷史美好的遐想。史鐵生曾說:“此岸永遠是殘缺的,否則彼岸就會坍塌。”如果從殘缺文物中修復並發現美,那也是十全九美了,美哉,樂哉!

文化之三—慢節奏。“我只想安靜地在故宮掃掃地就行。”待在此地,不生財,卻可以減壓。也許,吃多了快餐的人們,偶爾也會停下腳步燒一頓自家菜餚。過久了城市快生活的人,壓力大,缺少幸福感。旅遊業也盯緊了商機,鄉村遊。對於像我一樣在農村長大的孩子,不知去地裡摘摘菜,喂喂豬,燒燒土灶,抓抓魚有什麼樂趣。前兩年的《爸爸去哪兒》不也火得“別具一格”?這些都反映出,生活需要慢節奏。

故宮裡的下午,少事時,可否沏兩杯茶,坐在院中,回想千古帝王,晒晒太陽,遠離車馬的喧囂,是多麼真摯的輕鬆感。

文化,沒有政治那樣強硬,也沒有經濟那麼有實力,卻如空氣一般滲透於人們的生活、工作,但若要保持住對故宮工作的熱情,還需不斷提升自身的素養—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虔誠。

【篇三:春住心底花自香】

一部央視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走紅網路,百萬點選量,波瀾不驚的紀錄片卻通殺70後至00後,匠人們的恬淡工作生活,令多少人心馳神往……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當下,我們需要點時間冷靜一下,放慢我們的步伐,去重拾那一份真趣。

有網友說:“我只想安靜地在故宮掃掃地就行,求收留。”有人對西藏嚮往,想做一次朝拜獲得心靈的洗滌。只要你有心,其實在哪都可以,豐子愷曾言:“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陽臺觀雨,雨聲清脆悅耳,有些溼潤的空氣罩在身旁,人也隨著這細細密密的躍動在空氣中的小精靈柔軟了下來,心都寧靜了。有時行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則無論是那景如何鬼斧神工,總能讓人疲乏。而當一次再尋常不過的旅途中,一個稚童伸出軟嫩的指頭點著山水空雲,說那方的像家裡新添的茶几,那圓的像家裡的小烏龜時,這些林中事物彷彿才被注入了生命力才活了起來。“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若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前些年,《舌尖上的中國》以飲食為載體,傳達的是濃濃的人文關懷,日常生活中最不起眼的小事卻往往最能觸動人的心絃。

節奏紊亂的時代把生活變成了嘈雜的競技場。車水馬龍的街道鱗次櫛比的高樓,五彩繽紛中卻夾雜著難以名狀的悲涼,恰如海上的孤島,花哨卻寂寞。紅塵繁繁,在物慾橫流的社會裡許多人已不能安放一顆平常心,看不到花開花落雲捲雲舒。世人皆曰塵世苦海,然世間花鳥言笑,塵世不塵海亦不苦,彼其苦自心爾。人生長途路漫漫,我們急躁地前行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就算匆匆忙忙趕到了終點,終歸都只是回到大地母親的懷抱中去而已。“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不妨緩下步子來場深呼吸,平靜如瓦爾登湖畔的垂釣,淡然如凌晨四點的海棠花,內心的靜謐美好便不再只是“當是只道是尋常”般的回憶了。

我在故宮修文物,我在家裡做家務,我在公司搞業務,我在課堂學知識。生活如此多嬌,你關注她,她便呈現出不一樣的美,你笑,她也笑……

不知你是否留意過初春新芽破土的驚喜;是否聆聽過仲夏夜裡的蟬鳴;是否品味過寒秋中蕭瑟的味道,是否感受過冬日裡那一縷陽光的寧靜……

春住心底花自香。

【篇四:精神】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忽風行全國,令眾人痴迷。眾多年輕人向故宮投簡歷,網路留言,只為留在故宮工作。

令人不解一向不被民眾所喜愛的紀錄片居然走紅網路,為何?我想不是因為盲目跟風,而是被片中大國工匠的精神所感動。

工匠精神,源遠流長,一代代大師便是在其之下走上風華絕代之路。工匠精神其內涵應為一絲不苟,精益求精,耐得住寂寞。

一絲不苟者,是要去內心之浮躁,不計成效,而只為手下一點一點流出華美精品。觀往乎四海,成大家者,莫不嚴苛不放鬆一絲。以皇皇鉅著《談藝錄》《管錐編》《圍城》成不朽之名的錢鍾書應自豪自耀,因為他寫下諸多盡善盡美的作品。然非如此,其一直對自己的作品一改再改,直到八九十歲高齡仍不輟修訂。是他真的寫得不好嗎?不,真正的大師是對自己最嚴苛的人。

精益求精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凡古今之成大業大師者,莫不在精益求精,自我超越。且不說那愛因斯坦以狹義相對論到廣義相對論,更不說霍金從大爆炸理論到黑洞理論幾次易稿,亦無須言錢學森由世界航天之奠基又到流體力學之經典。僅那薛克諤便令人明瞭何謂自我超越:完結了矩陣力學,又根據德布羅意的波粒二象性假說建立了波動力學,後而證明波動力學與矩陣力學的等價性,融合開創了量子力學。而現代社會的一切發展均建立在量子力學之上。精益求精,自我超越是成功的必要途徑。

耐得住寂寞,我想是工匠精神最本質的特徵吧。凡天下往者,得之生之,弗得困之。耐得住寂寞是獨釣寒江雪的脫俗沉默。在為伊憔悴的路上,沒有鮮花頌樂,沒有通達禮賀,亦沒有太多人重視你,甚乃到最後,你只有你自己,一無所有,終至一生,也可能會一無所獲,困厄一世。沒有多少人會待自枯朽,往往耐不了葉落的寂寞。天下聞名,卻換來天下的紛亂。幸否?悲否?哀否?無解之結。但我想,總有人會耐住了寂寞,以為大師,如沈從文二十年的沉寂,捧出《邊城》《長河》,成為20世紀中國最為優秀的文學家之一。

工匠精神,靄靄淡遠。古樸沉默之中總有一種令人流淚與震撼的自然感。在這太浮躁,太功利,太回不了頭的社會,需要大國工匠們,需要工匠精神來堅守著。

【篇五:青年既有心,社會應有為】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引起了年輕人對修文物這一工作的嚮往,這不得不說一件令人拍手叫好的事。年輕人選擇冷僻職業,不正是一種別樣實現人生價值的方式嗎?

不得不說,在弘揚“工匠精神”的時代,我們並不缺少“工匠精神”,只是我們卻難以尋覓到繼承這一精神的接班人。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中也提到過,許多傳統技藝已然面對失傳的困境。如此一來,年輕人對修復文物工作產生了嚮往不正應該大力鼓勵,從而緩解這一困境嗎?

俗語有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眾多年輕人對文物修復心馳神往,必然是產生了些許興趣,相信在政府的支援以及市場的調節下,眾多年輕人想必也可以利用文物修復工作實現自己的追求。

只是,我們不免需要思考一個問題:因為一個紀錄片帶來就業高潮究竟能夠持續多久呢?答案不言而喻。筆者上文已有言,如果真的要實現文物修復工作“後繼有人”的願望,僅僅靠年輕人的一腔熱血是不夠的,在此時,政府與社會各界同樣應該拿出相應的態度。

我們常常可以聽到“政府應有所為,有所不為”,而在此時,我們不正需要政府採取相應的措施去保障這一工作的實施嗎?如若不然,我們不妨假想一下,在紀錄片熱播之際,眾多年輕人腦袋一熱,心中激動異常,趁著這股衝勁忙不迭詢問文物修復工作的相關內容,一副拳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樣子,可是等這個風潮一過,又會怎樣呢?也許眾多年輕人的心早已冷卻,又去尋找下一個令人興奮的目標了,如此一來,這曇花一現的好景又有何作用呢?

所以說,政府應該開展相關職業的培訓活動或予以政策支援,才可能讓這一股風潮真正地落地生花。事實上,也只有一個小人物有機會並且能夠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社會才更可能是有福的社會。相對地,一個普通人沒有機會突顯“存在”意識,沒有任何平臺供自己施展而只能望洋興嘆的社會,絕不會是一個好的社會。

因此,我們既期待多一些“有夢”的年輕人,也不妨期待這個社會多一些廣闊的舞臺。

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後感 篇12

觀後感 ,547字

有這麼一群人,當其他人在工作事業上浮躁喧囂碌碌無為時,他們卻在艱苦的環境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耐心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類奇蹟。

有這麼一群人,當其他人在學習生活上壓力山大彷徨無助時,他們卻抱著捨我其誰的信心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複製出一個又一個國家驕傲。

他們是誰?他們就是那些猶如“掃地僧”般的故宮文物修補者,貌似普普通通而個個身懷絕技。

當我看完這部紀錄片後,對大師們的只有敬佩和讚歎。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他們在修補各種文物上,付出了大量常人難以想象更難以做到的耐心。也正是靠著這份耐心,才修補好了許多原本破損的珍貴文物,是他們的勤勞和耐心,才讓後人能有機會在故宮欣賞到許多精美絕倫的文物,讓輝煌歷史再次重現。

紀錄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的細心和信心;他們的眼睛銳利似鷹眼,細細的觀察出這個文物器械無法啟用的問題所在;用一雙雙巧手,自信的織出了精美的布匹,粘好了美麗的瓷器,修好了精緻的器械……

我要向他們學習這份細心找到自己學習和生活上的不足之處加以改正和提高;我要向他們學習這份耐心,踏踏實實為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永不放棄;我要向他們學習這份信心,克服重重困難取得優異的成績。

這部紀錄片有一句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解說詞:“在這個喧囂浮躁的當今社會,保持一顆寧靜的心,是對這個世界的最好逆襲。”

關於微信投票看法作文 篇13

高三作文 ,5649字

【篇一:我看“微信投票”】

最近,在某校舉辦的科技創新設計大賽中,參賽者小林在微信投票中發動所有親朋好友為自己投票,最後的綜合得分獲得了第一名。愚以為小林的做法不僅破壞了比賽的公平性,而且在某種程度上說是當今社會諸多破壞規則及公平的縮影。

微信投票,原本旨在利用便利的網際網路讓參賽者得到更多客觀、公正的投票,但卻被某些人玩壞了,成了拼人脈、拼關係的環節。人脈網廣和社會關係圈大的人,往往成為微信投票等網路投票方式的獲得者。

玩壞了的微信投票破壞了比賽的規則及公平。中國社會是注重人情的社會,人情成為人與人交往的重要紐帶。故投票者往往礙於人情,將票投給了自己認識的參賽者。而以實力獲勝的比賽規則則在無形中被褻瀆與踐踏。

玩壞了微信投票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人才選拔機制,打擊了人才的創造積極性。那些原本注重實力比賽的人才若看到那些靠人脈、靠關係贏得自己,而不是靠實力,那他們會不會對以後此類比賽喪失積極性,甚至也學習小林那樣鼓動親朋好友來為投票呢?若長期如此,那比賽不就成了人脈、關係的秀場,而參賽者就成了它們的模特而已了。

此次比賽結果的不公平也折射了微信投票等網路投票機制的不足—原本預期投票公平不僅沒有達到,反而大打折扣。愚認為,比賽舉辦者在進行微信投票可以採用不計名投票或在投票過程中隱去參賽者相關資訊只留其作品或投票不在本地區進行等方式,也許可以讓微信投票更顯其公平性。

而作為看客的我們,無需像鍵盤俠那般肆意評判,指責小林的不對,但也不能將該事件視為只是茶餘飯後的談資,我們應該將此事件作為自己的鏡子,正正自己的衣冠,反省自己在諸如此類破壞社會公平的“破窗效應”中曾扮演過什麼樣的角色,或警示自己不要重演小林的做法,讓小傅等人才傷心。

摒棄“走後門”等靠人脈、關係的做法,維護社會的規則與公平,共同推動社會發展的巨輪前進。

【篇二:微時代裡的偽民意】

小林在學校舉辦的科技創新大賽中表現出色,在專家評分環節得分僅次小傅,位列第二,但小林擔心在微信投票環節中自己的作品得票率低,故發動所有親友為自己投票,最終因綜合得分高於小傅而奪魁。賽後小傅表示,微信投票者可能根本不瞭解設計的作品,這個環節不是拼實力,而是拼人脈、拼關係。

微信投票,這早已成為生活中各類比賽競技評判環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披著徵民意揚民主的外套,實則是一種毫無責任考慮的“一指定生死。”筆者認為,這種在大賽中的微信投票環節,本質上是一種偽民主,不足以成為評判選手水平的客觀、切實標準。

在本事件中,小林和小傅都沒有違反基本的比賽規則,但許多人都從中感受到一種不公,這與小林的拉票行為密不可分。微信投票的出發點是好的,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徵得更廣泛人群的意見,做出更理性更民主的評分判斷,這是一種制度的進步,我認為這種民眾意識完全值得肯定和讚賞。但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以這種投票方式徵得的民意真的切實可信嗎?

正如事件中的小林,發動所有親友為自己投票,生活中其他的微信投票均是如出一轍。很少有人真正在意自己投出的一票意味著比賽結果的轉改,也極少有人真正出於技術的考量慎重投票。人們無非是受人所託,秉著親親相惜的原則,草率發表著自己的偽民意,更有甚者,連投票物件都不明確,完全只是在完成這份“親情任務”。筆者很難想象這種評分環節的價值所在。

微信投票的產生,是對原有單一權威標準的完善和校準,也是對民眾抒發己見的一種滿足,其存在和普及有一定合理性,但是盲目適用卻適得其反,如同事件中的小林,以這種方式贏得比賽,是對小傅的不公,對公平準則的違背,因為這其中少了技術考量,只是單純的拼人脈、拼關係。

但評分過程中真的就不需要微信投票環節了嗎?當然不是,我們可以適當減少微信投票的佔分比重,防止偽民意改變選手命運,讓選手得分更合理更客觀。

微時代的偽民意,是時止之。

【篇三:以更多的公平鼓勵創新】

資訊化社會高速發展,各種“微”智慧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某中學的科技創新大賽就將比賽與資訊網路融合,採取了專家評分和微信投票兩個評選環節。微信投票早已在生活中喜聞樂見。但敢問創新設計大賽的主辦方:本次微信投票環節真的做到了公平嗎?

不可否認,微信投票的優勢顯而易見:微信的使用具有大眾性,其評選出的作品可能更符合大眾生活的需求;其評比者更不止於該校校內,而是包含了更多界別的社會人士。評比的民主、可能加強。然而正如小傅所擔憂的,氾濫的大眾化、民主化更可能導致人脈競爭的產生,這點混飯圈的人可能更有體會—其偶像的作品再好,都難逃被受粉絲強推的當紅偶像作品淹沒於眾排行榜中的風險。由此,大賽設立的初衷可能就難以得到實現。

當然,我們這些對真相一知半解的觀眾也不能斷定小林的作品一定就更加不好,也許他本可以獲認可,發動親朋好友是緣於不自信的多此一舉;也許小傅雖獲專家認可,卻實力其實不敵,抱有“吃不到葡萄便言其酸”的心理。此處當然不是為了反駁自己的觀點,而是旨在質疑主辦方:當初選擇評比方式時曾否考慮到多種影響因素?曾否考慮過將“專家看走眼”、“群投拼人脈”等等有損公平的現象發生的風險降到最低?既然二位選手的作品能經歷重重考驗走到決賽,必定有其價值所在。主辦方在制訂評比規則時,最好是要帶著尊重作品價值的嚴謹態度,走點心,真正實現鼓勵創新的作用。

在國內的各種大賽中也有許多促進公平的評比方式可供借鑑,如《中國好聲音》的矇眼轉椅。本次大賽使用微信評比並非不可,而且值得提倡,但在把參賽者作品呈現給大眾時,若能採用匿名作品的方式也許更好。讓網友有個客觀的評價標準來選出心中的優勝者,當然,這還是避免不了類似小林者私下將自己的作品告知被選方,所以在使用“微信投票”進行評比這一方面,筆者仍舊持保留態度。

其實無論用何種方法,評比總不是令所有人滿意,一方得意,必有一方失意,公平性也不可保證。雖然俗語言:真金不怕火煉,但我依舊期待有更好的方法促使真金從重重烈火中煉出,散發光芒;期待更為公平的方式鼓勵創新人才湧流,創新事業蓬勃發展。

【篇四:莫把“微信”作“威信”】

近日,某中學舉辦的創新大賽中,原本專家評分排名第一的小傅因微信評分低於專家評分第二的小林,而屈居總分第二。小傅認為微信不中比實力,而比人脈關係。這樣的評分標準既不公平也不合理,我對此深表認同。

在新時代,新社會發展的浪潮之下,“微信”的廣泛應用是大勢所趨,也是現代化的一個標誌,用微信發表意見,傳遞資訊,市政府時事已成為許多人生活中的常態。但是否因為微信功能廣泛,涉及面廣就可以認為它可以無所不能,上到國家主席選舉,下到鄰居阿姨買菜,都用微信來投票一番?這顯然是荒謬的。

首先要明確,“微信”作為電子時代的產物,有兩個很明顯的侷限。

其一是片面性。小林小傅進行科技創新大賽,其參賽作品的構造原理與運作方式通過微信顯然難以全面體現。投票之人,無論是親友還是陌生人,僅憑微信上對作品介紹的隻言片語,就下孰優孰劣的定論,未免太草率。不全面認識到作品,其片面性是“微信”這一手機後的投票的必然結果,因為無法眼觀實物的侷限也是微信顯著的特點之一,小林小傅的作品得不到公眾的公正評判總是難以避免的。

其二是隨意性與情感主導。投票的人對小林小傅的輸贏不用承擔任何結果,隨手一點不了事的大有人在;親友受小林之託,出於私人情感而不是公正的態度給小林投票,小傅即使覺得不公也無法申訴,這樣的比賽人情與關係反而成了主導,不免失去意義。

再者,因為以上的缺點,反而被人利用為“獲贏”的優點,很容易使比賽很容易變味,用此種方式評判科技作品優劣,進而很容易使同學失去創新的動力研發新產品的信心,反而會熱衷於一味尋求找關係,拼人脈,這豈不是違了學校創新初衷心?

退一步說,學校要利用“微信”的時代感來為比賽注入新鮮氣息,或是更廣泛聽取民眾意見,提高公眾的參與度也無可非議。但不可把“微信”當作決定比賽輸贏的“威信”之據。至少,學校不應當將微信投票與專家投票放在等同比重的位置上。兩者票的含金量本不等值,又怎能以同比例評斷小林小傅輸贏?將微信中的民意投票作為比賽的幾分附加分值,或是利於微信對產品提出改進意見,即提高參與度與思考度,也不失公平。

由此可見,微信應用的廣泛不可以成為微信隨意使用的藉口,事有輕重嚴謹,平時隨意的詢問意見,裝點日常生活的“小問題”、“小投票”自然可以使用微信,但有關他人利益的正規比賽,就需我們分清隨意與嚴謹。小林小傅比賽的正規性也顯而易見。

莫把“微信”作“威信”,微信是日常裝點心情的陽光,但不可成為論斷優劣的標尺。

【篇五:從線下到線上】

最近微信和QQ上時常出現各種拉票資訊。家長們讓大家為自己參加評選活動的孩子拉票。有人說這樣有失公平,有人說這是用媒體謀私利。然而我不敢苟同這樣的觀點。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用公平和私利做好帽子扣上的確是一個好方式。然而,難道會有人不拉票嗎?退一步講,即使有人吃了網友較少的虧,難道在過去的線下評選中,就沒有拉票嗎?這樣的評選從來就不是一汪清泉,說到底還是個人能力與社交影響力的總和。既然選擇了線上投票的方式,就該承受網上影響力的不同,而不是在公平性上與目的性上大做文章。

記得前幾天看過一則報道。各大電商紛紛打擊水軍。亞馬遜通過檢測不正常的評價,並給消費者標識出可疑的商家。國內有些網站遮蔽了部分評論,只有購買後才能評價……然而,這些方式真的能阻擊水軍進擊的腳步?不可能的,當評價和推薦這種模式存在時,水軍就是必然的產物。試想,如果線下可以通過僱人來提高店鋪的聲名時,難道會有店主不這樣做嗎?然而無奈於現實中得不償失,幾乎無人會選用這樣的宣傳方式。但當畫面轉到網上時,在如今這個連賬號批量註冊都有軟體的時代,水軍其實成為了最好的選擇。

再回頭來看拉票這個問題。誠然,這也是家長們最好的選擇。只不過與線上下拉人投票比,線上會更快捷、更容易讓別人幫忙吧!所以,這不是單純的公平性或目的性的問題,而是現實在網路、線下到線上的真實投影,是將原來存在的問題放大在人們眼底。

網際網路只是一面鏡子,只能投影出線下的真實。微信和QQ上的拉票,原本就是評選這潭水下湧動的暗流升到了水面,犯不著振臂高呼或是破口大罵。我們看到的只是我們身邊原來的模樣,從線上的鏡子中審視著線下的自己。

【篇六:公平】

有古諺語說:“沒有一滴雨水認為自己製造了洪災。”

在大家都在拉票的如今,你可能意識不到自己正在踐踏公平。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為什麼要評選?為什麼不是幾個專家一商量就把結果定了?這不就是為了讓各種各樣的人從不同視角評定孩子嗎?為了讓所有的孩子能夠公平的競爭,這不也是家長一直呼籲的嗎?

家長在微信和QQ上為孩子拉票,就有失評選的公平性。加入每個家長都這樣做,那評選活動豈不是成了人脈比賽。

此外,這樣做對孩子也是不利的。孩子就是家長的影子。他如果總是這樣以不公平的方式贏得比賽,那麼他就會習慣這種不公平的方式,這是很可怕的。他們未來將成為社會的主要力量,而一個公平的社會,不可能靠一批踐踏公平的人建立起來。所以我認為,以小見大,公平不是喊出來的,而是靠我們每個人維護出來的。

也許,有人會想:“我有投票的自由啊,法律並沒有規定不能以這樣的方式拉票。你不讓我拉票,就是在踐踏我的自由。”

而我想說,公平與自由自古以來就是相對的。你不可能同時在一件事情上得到這兩樣東西。加入當年那個大哲學家選擇了逃跑的自由,那他就失去了法律的公平。

所以在公平與自由方面,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力量。當所有的人都放棄一項事物的自由時,他們就得到了公平。

胡適說:“當他們都容忍了我講話時,我就有了講話的自由。”公平與自由的關係,大抵上和容忍與自由相同,有得有失。

當然,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我們只能去追求相對的公平。當人們選擇了投票的自由,那評選必然失去公平。

假如我們每個人都犧牲一點自由,那公平將是我們最好的回報。

【篇七:愛在支援而非勝利】

“孩子正在參加評選活動,請大家幫忙給XX孩子投上寶貴的一票,麻煩大家了。”

這種訊息已經見煩不煩了。一片批駁聲中,一句“這是家長愛孩子的表現”差點讓我在考場上笑出聲。我認為,愛孩子在與切實的支援而非膚淺的勝利。

愛孩子不在於膚淺的勝利,為何?先試想,這樣一路靠著家長幫忙刷票的孩子長大後會如何:才學本身,是被票刷出來的,自然鬆鬆垮垮;孩子人品被虛高的票數慣壞,遇比賽則想著刷票作弊,則想著有父母做靠山—無能無德,無法獨立成人,雖可恨,也著實悽慘。而家長們,在一次次刷票獲得的勝利中,犧牲掉了好孩子,充實了自己日益膨脹的虛榮心,他們在刷票行為中體現出的“愛”是對榮譽的愛,是對旁人豔羨眼神的愛,是對自己“偉大家長“這一以相處的形象的愛—卻唯獨不是對孩子的愛。

“愛”的定義是極端個性化的,但都脫不開一句話:“我願意接受最真實的你,即便這個你十分不堪。”因而,“愛”具體到競爭中家長對孩子的愛,則應是切實的理解與支援,而非無腦刷票。評選活動準備中,家長理解並支援孩子準備;評選結果出來後,孩子獲勝,告訴孩子戒驕戒躁,告訴孩子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告訴孩子要學會尊重人;孩子落敗,鼓勵孩子“你已經很努力了”,告訴孩子他愛的是這個活動內容本身,而非做做樣子的榮譽—我認為,這才是在競爭評選活動中,父母對孩子的愛的正確套路。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物。在這個目標達成之前,父母對孩子的支援尤為重要。前段時間,網路上流傳著一位心焦的母親因兒子是同性戀者而求助專家的私信截圖,私信中這位母親吃驚、焦急、睿智、包容,更對應著所有的愛都離不開的那句話:“我願意接受最真實的你,即使這個你十分不堪。”雖然說出這句話的前提是,家長本身有足夠強大的心理—不過這是另一個需要論述的事情了。

愛孩子在支援而非膚淺的勝利,孩子能成長為一個獨立的人才是最值得家長追求的勝利吧。

品文物之美 篇14

國二作文 ,682字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其文化底蘊何其豐富,歷史瑰寶不計其數,這些都是我國古代人民勞動結晶,而這些也就成了我們現在的文物,當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去瞻仰它們時,它們時何等的崇高,何等的讓我敬畏。

觀賞宜興博物館中所陳列的收藏品,無不令我驚歎,為古代人們智慧所折服。在宜興博物館所藏物品中,我第一個看到的藏品為戰國四川鏡,古老的氣息撲面而來。銅鏡起源於齊家文化,已有四千多年曆史了,在歷代中,許多人都離不開銅鏡,銅鏡變成了一個朝代的象徵。這上面繪了“山”字,可能與山有關,祝福用“壽比南山”之類,寄寓了長遠的精神與祝福。

第二件看到的是“海獸葡萄鏡”。關於此鏡也有詩“誰道芙蓉水中種,青銅鏡裡一隻開”寫出了銅鏡使用的廣泛,又體現其樂融融的景象,這個銅鏡是唐代時期的,唐代是強盛的國家,從這面銅鏡就體現出來了,這銅鏡上的四瑞獸身體匍匐,扭身露背,整個身體線條流暢,造型生動,其內容充實,與其盛唐背景是離不開的。唐代時期強盛還在於工藝所強盛,對工藝的雕琢令人感嘆。

第三件看到的是“磁州窯瑞獸紋梅瓶”此瓶出於宋代,宋代是中國陶瓷的一個高峰,這是由磁州窯所制,在古代它的出口量很大,一直到明清時期。它最主要的貢獻是發明了“化妝土”的工藝,這項工藝恰恰成了磁州窯的典型。

古人的智慧與創造力令我讚歎,也令我心懷崇敬。

第四件藏品為“朱可心扁竹壺”。宜興素有竹的海洋之稱,這個壺或許是最好的詮釋。朱可心,原名朱凱長,擅長以龍、雲、竹等題創作壺,其風格雄厚,其所制壺之精美,許多大師都拜其門下學習。

中國底蘊的豐富,令我們無不感嘆吶,我們還要去學習很多關於文物的知識,去體驗文物的精髓。

參觀海洋生物展覽 篇15

國小四年級作文 ,576字

星期天,我一大早起床、刷牙、洗臉,然後吃飯。爺爺、奶奶、爸爸帶我和弟弟、妹妹一家人去民族文化體育中心參觀海洋生物展覽。

一進展覽廳大門,我就看到一群身上有漂亮花紋的魚兒,大小像一本小字典。我們又往前走,看到一種特別奇怪的魚,它的嘴很大,我不知道是什麼魚。它的邊上一種和金魚體型一樣,顏色怪怪的魚在游來游去。忽然,我看見地上靜靜地躺著一條鱷魚,一個大約4歲的小女孩在摸它,於是我也大膽的去摸它。鱷魚猛地一抬頭,把我嚇了一大跳。

爸爸邊走邊給我們照相,也給海洋生物照相,他指著一種像鴨子的海洋生物,告訴我它叫尖嘴鱷。再往前,一種大小和尖嘴鱷差不多,身上長滿刺的生物,像海龜,又像刺蝟,我問爸爸它是什麼?爸爸說:“這是鱷龜”。我好奇地說:“鱷龜也有盔甲啊?”走到海洋老壽星海龜的身旁,我跟弟妹們說:“這隻海龜這麼大,我從來都沒有見過。”一條嘴上長刺,還“穿”著硬殼的怪魚趴在水底一動不動,我驚呼:“快看看,它嘴巴上還長著一根根細細的針呢!”把弟妹們逗得哈哈大笑。

之後,我們還觀覽了嚇人的海怪、能踢的狗頭魚、可愛的海綿寶寶、凶狠的大鯊魚等許許多多五顏六色、奇形怪狀的海洋生物。“海洋的生物真多啊,真是一個奇妙的世界!”我高興地對爺爺說。

回到家,爸爸叫我們寫今天的事情,他還把我們今天的照片存了起來,說是記錄著我們最快樂的時光。是啊,今天是我最高興的日子哦!

有趣的食蟲植物展 篇16

國小四年級作文 ,421字

你見過會吃蟲子的植物嗎?今天我在少兒公園的食蟲植物展上見識到了。

食蟲植物展裡的植物多種多樣:有張開"大嘴"等待倒黴的小蟲飛過來自投羅網的捕蠅草;有氣質高雅,顏色絢麗而暗自等待蜻蜓掉入陷阱的瓶子草;有散發著香味卻笑裡藏刀的豬籠草;有看上去像萌萌的小白兔,但是要狠心對昆蟲下毒手的狸藻……

看!一隻小蜜蜂正"嗡嗡"地往捕蠅草那兒飛去,停在了葉子上。說時遲那時快,葉子一陣瘋狂地抖動,瞬間合上,把小蜜蜂的兩條腿夾了進去。它拼命地掙扎著,可也無濟於事,越掙扎葉子就夾得越緊。小蜜蜂動彈不得,成了捕蠅草的囊中之物。

我可奇怪了,為什麼獵物停在葉子上,捕蠅草就會主動出擊呢?通過錄像介紹,我知道了原來捕蠅草是有感覺器官的,葉子上有層細小的絨毛,能夠敏銳地感覺到獵物的存在,只要獵物一碰到絨毛,它們就會毫不猶豫地發出"合攏"的指令,然後慢慢享用這頓"美餐"。植物也會抓動物吃,真是不可思議!

小蟲們,你們千萬不要被食蟲植物美麗的外表、芬芳的香味給迷惑啊!

觀“漢服文化展”有感 篇17

國小五年級作文 ,482字

離開學還有一天的時間,利用這個寒假的最後一天,我參觀了中國溼地博物館。

做為2018新春的開年展覽—漢服文化展,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推廣。為此媽媽特意把我精心裝扮了一番,花裙子搭配黑皮靴,活脫脫的一個小公主,難道是讓我和漢服比美嗎?

當我走上三樓專題展廳,瞬間被這個古色古香的氛圍所感染,四周的櫥窗裡陳列著古代各種各樣的漢服和配飾,在硃紅底色映襯下顯得格外雍容華貴。從“衣冠之初”、“秦漢雅韻”、“魏晉風度”、“唐韻華章”、“兩宋清流”、“大明風範”這六個朝代的展品中能夠感受到古人精巧的手工和獨到的匠心,也感慨中華民族的博大精深。我身上的衣服怎麼能和漢服相提並論呢,現在我們的衣服都是服裝廠成批成批生產出來的,無法和古人一針一線相比。駐足在精巧典雅的髮簪和步搖前,讓我開始羨慕古人生活的如此精緻,想象著自己帶上它們後一定會美到極致。

從三樓到一樓,牆面上懸掛著100多個鏡框,展陳了有關漢服典故的文學和圖片,一張張看下去,讓我進一步瞭解到中國的傳統文化知識和它背後的傳統禮儀民俗。

“華夏復興,衣冠先行;如於衣冠,達於博遠!”這一次真是不虛此行!

春節看野生動物 篇18

國小二年級作文 ,395字

二零一八年二月二十日/今天,我們去了克魯格國家公園看野生動物。我們坐著越野吉普車,去看動物。我看見了羚羊,是公園裡最多的動物,修長優美的身材,它長著黑色的彎彎的腳,屁股上寫著字母"M"。有一隻大象,象牙很短,看見我們的車絲毫不怕,站在那裡吃草。

我們開到湖邊,湖中有鱷魚、河馬,河馬只露出了一點黑色的背。對岸還有4只小小的獅子,蹲坐著。我們還看到了一群斑馬,低頭踱步,往森林深處走去。森林遠處,一隻長頸鹿悠閒的抬高脖子,吃樹葉。非洲長頸鹿的脖子比平常動物園看到的要短一些,身上長滿了黑色的斑點。

山坡上有一隻犀牛,因為很遠所以看起來很小,鼻子上有個尖尖的角,搖著尾巴趕蚊子。一隻非洲水牛,黑色的身體,彎彎的牛角,站在草叢中。

這次來南非,我看到了很多以前沒見過的動物,因為這裡的動物是野生的,沒有人類攻擊它們,是原生態。我覺得自然界非常神奇,不同的動物在大草原上和平相處,我們要保護動物們。

走進非遺文化展 篇19

國小三年級作文 ,301字

2018年2月5日一大早,我和奶奶就坐車來到位於忠旺路的新華區文體中心,體驗非遺文化活動。展廳內人山人海,宋老師點名集合後,給我們每人發了三張卡片,每張卡片可以親手體驗一種非遺專案。

我們首先來到了木板年畫的展臺,是一個木板上刻著精美的線條,用沾了紅色顏料的刷子刷滿,再把紙放上去,固定好,然後就是最重要的一步了,拿一把幹刷子不停地刷,這時一件精美絕倫的年畫就誕生了。

之後我們又去做了手工頭飾和布藝。手工布藝是做掛墜,我和奶奶一起動手,奶奶幫我縫針,我負責穿線、修剪、裝料。我們還見到了緙絲、鐵板畫、石頭畫……很多非遺作品。

通過這次活動,我瞭解到很多非遺活動,深深地感受到中國非遺文化的魅麗和神祕。

勝似親人看圖作文 篇20

國小三年級作文 ,578字

有一座小村莊裡住著漢苗兩族的人們,其中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奶奶,她獨居一人,十分慈祥。小紅的一家全是漢族人,小紅的媽媽叫紅豔,是村裡的助人為樂“小明星”,小紅被媽媽的行為感染了,下定決心也要幫助老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週日,小紅做完了作業,她走向了老奶奶的家。一進去就看見一堆髒衣服像一座高山,桌子上有一盤發黴的飯菜,小紅見到老奶奶那麼可憐,就決定幫他做一些事情。

小紅想幫老奶奶洗這一地的髒衣服。小紅把衣服都放在了盆子裡,用水把它們打溼,接著,她把衣服上每一個角落都撒了洗衣粉,之後,小紅想了一個好辦法,她把衣服帶到了外面的小溪去洗。她在小溪的上游,她想先在小溪的上游把衣服衝一遍,再把衣服洗一次,就可以晾起來了。當小紅用手親自洗衣服時才知道,洗衣服不是那麼簡單的,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洗完了衣服,額頭上露出了一滴滴豆大的汗珠。

當小紅洗完衣服再把衣服晾完,已經是夕陽西下了。太陽慢慢地落下,一縷縷溫暖的斜陽照射在老奶奶家的牆壁上,餘光正在慢慢消失,嶄新的一天正悄悄的來臨。在遠處,老奶奶的身影隱隱約約地出現,老奶奶回到家,看到小紅幫她做了這麼多事情,感動極了,擁抱著小紅說:“我不是你的親人,但你卻把我當做親人一樣對待,我應該怎麼謝謝你呢?”小紅笑著說:“奶奶,不用謝我,我和媽媽以後還會來幫助您的。”

兩個人在落日的餘暉中,顯得是那麼美麗,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