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房老人相關作文20篇
瓦房老人 篇1
高二作文 ,1008字緩緩的斜坡上,一棵枝虯葉茂、歷經千年滄桑的老榕樹孤獨地屹立著。緊挨著它的是一間面貌同樣滄桑的瓦房,在周圍現代水泥房的映照下,顯得格格不入。
那裡,住著一位老人。
在我們村子裡,這樣的瓦房仍有不少,但有人住的卻少之又少。而他,則一直居住在榕樹下的瓦房裡。在我的眼裡,他就是一位瓦房老人了。
他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瘋”。幼時的我騎著自行車路經榕樹下,去同學家玩。可當我推著車緩緩地走上斜坡時,瓦房裡卻突然爆發出一陣又一陣喋喋不休的叫罵聲。我被嚇得提心吊膽,卻又忍不住使勁瞅著那半掩的木門,想看裡面發生了什麼事。只見那是一個赤著上身的瘦弱老人,右手臂伸得直直的,指著前方,嘴裡振振有詞。再往前一看,他的前方卻只是一面破爛汙穢的牆。壓抑住心裡的恐懼與詫異,我匆匆地離開了。
後來聽住在那附近的同學說,那是個瘋老頭,整天念念叨叨,嘴裡胡說著,明明就一個人住,卻彷彿有人和他說著話。
此後,每當路經那兒時,我便心驚膽戰,害怕他會突然衝出那間破舊不堪的瓦房。卻意外地發現,他還是個拾荒老人。陽光熾烈地烤著大地,路上行人稀少,而他卻仍然赤裸著上身,挎著個骯髒的大袋子,執一條帶勾的小鐵絲,出門了。陽光毫不留情地炙烤著他那早已彎曲的後背,那黝黑的面板上滲透出一層密密的汗珠。一頭細碎的白髮顯得刺眼,褲腳向上挽著,露出那雙藏汙納垢的腳。他顫顫巍巍地向前邁著細小的步子,時不時用鐵絲翻找著路邊的角落。
一天,我照常推著自行車上那條緩緩的斜坡。今日的陽光異常和煦,微風輕輕地吹拂著,劃過一條條慵懶的道路。突然發現,瓦房前、榕樹下,一個黑影孤獨地蹲坐著,是那位老人。透過繁茂的樹葉,破碎的陽光零零散散地撒了一地。老人靜靜地蹲坐著,凹陷的雙眼無神地看著前方,顯然陷入了深思。此時的老人如今日的陽光般溫和,我放輕了腳步,生怕一不小心打破了這寂靜的畫面。不料,”吱—呀”一聲,車輪不滿地發出了一聲抗議。我惶恐地看向老人,卻看見那雙渾濁的眼睛裡分明含著滿滿的淚光。老人站起身,拍了拍褲子,轉身走進那間昏暗的瓦房。獨留下我,望著他那孤獨的背影消失在黑暗中……
後來,從長一輩的老人那裡聽說,從前那間瓦房同樣充滿了歡聲笑語,直到他失去了自己的老婆和孩子,獨自生活在這間空留回憶的瓦房裡。
我心裡湧起陣陣悲涼,有人說,長壽的代價是滄桑。這才是真正的他吧!榕樹下、瓦房裡,住著一位孤獨而心碎的老人。瓦房的堅守是否就是他試圖挽留的曾經幸福的留聲呢?
讀《老人與海》有感 篇2
讀後感 ,1010字浩瀚的海洋,暴虐的狂風、暴雨、巨浪,凶猛的馬林魚,凶惡的鯊魚,一隻漁船,一個老人,一場人與自然的較量。
這是一部寓意深遠的古典悲劇式的小說,也一部英雄主義的交響曲。海明威說:“我試圖描寫一個真正的老人,一個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條真正的魚和許多真正的鯊魚。然而,如果我能寫得足夠逼真的話,他們也能代表許多其他的事物。”故事描寫的老人聖地亞哥是個倒黴的人,84天沒捕到魚,而別的漁夫都把他看做失敗者。但這似乎預示著一場戰鬥的開始,果然,就在第85天,他真的發現了一條1500磅大馬林魚,明知對方力量比他強,還是決心戰鬥到底。他對大魚說:“我跟你奉陪到底!”,最後終獲勝利。在老人辛辛苦苦抓到了魚之後,考驗卻並沒有結束。魚因為又大又長,他只好將魚綁在船的一邊。回航時,大魚的血腥味引來了鯊魚一次又一次的襲擊。於是,他用盡一切手段來反擊。魚叉被鯊魚帶走了,他把小刀綁在槳上亂扎。刀子折斷了,他用短棍。短棍也丟了,他又用舵把來打。儘管結果魚肉都被咬去了,但什麼也無法摧殘他的意志。上天似乎憐惜過這樣一位偉大的老人,但它也將厄運一次又一次降在老人身上,最終他的頑強意志並沒能得到好的結果,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為什麼海明威不讓老人最後獲得勝利呢?這樣不是更加能體現英雄的偉大嗎?老人的故事不僅象徵著人與自然的關係,而且象徵著整個人類堅不可摧的精神。在現實中,他雖然失敗了,但在精神上,他卻是勝利者,他那頑強搏擊的精神,展示了人的尊嚴和勇氣。看遍所有人的人生,誰沒有經歷過失敗呢?哪怕再成功的人,都經歷過失敗。失敗的原因可以不盡相同,但無論如何失敗總是一個讓你難以承受的打擊。再出海,你就會有勝利的希望。我想,這種險惡的人生環境和這種堅韌的人生態度,正是這部作品越來越吸引人的原因。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故事中老人曾說:“不過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老人與海》給予我很多人生啟示。什麼是失敗,失敗就是要跌倒了重新鼓起勇氣爬起來,再一次跌倒再一次爬起,永遠不要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不要失去了自己人生的夢想。什麼是英雄,英雄就是敢於面對挫折,挑戰挫折,戰勝自己,戰勝挫折的人,他們有勇氣完成自己也許失敗了很多次的夢想,這才算得上是英雄。
其實啊,我們都應該永不言敗,或許可以失敗,但不可以一敗就沒有了再戰的勇氣。成功或許說是無愧於心大概就是你再回想起所有的一切,你不會後悔吧!
《老人與海》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557字在漫漫人生中,我們總會遇到許多的困難,有的人呢,會知難而退,而有的人則會不畏困難,奮勇直前。
談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費盡了大半生才完成了《國榷》。這本書就是他生命中的一切。不料卻被偷走了。這對談遷來說是何等大的打擊啊!可談遷很快從絕望中脫離出來,重又攤開紙,繼續奮筆疾書起來。而《老人與海》裡的老人聖地哥亞也有著像談遷一樣不怕挫折的精神。
《老人與海》主要講述了老人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從五歲就陪老人一起出海的小男孩也離開了他去了另外一條船,所以這次老人獨自出海。老人捉到了一條大馬林魚。不過這條魚很大,拖著小船在海上行駛了三天,頑強地做最後掙扎。老人堅持到底,直至大馬林魚精疲力盡,終於被老人殺掉。在返航途中,這條魚不時遭到鯊魚的攻擊,最後老人深夜回港,拴好小船,摸黑回到窩棚裡睡了。次日清晨,男孩看到那位老人正在量死魚殘骸,從頭到尾足足有十八英尺長。
我十分敬佩這位老人,足足有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八十四”多麼驚人的數字啊!可他依舊沒有放棄,如果是我的話早就放棄了,即使我半天沒釣到魚,也會對此失去信心。而這位老人卻做到了,可見這位老人的精神是多麼強大,是多麼樂觀,是多麼不怕挫折,我是發自內心的敬佩他。
我們也要像老人一樣,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你總有一天會成功的,我們還要勇於面對挫折,不要害怕挫折。
勇敢的心——讀《老人與海》有感 篇4
讀後感 ,370字讀完《老人與海》後,我深切地感受到聖地亞哥老人那百折不饒的拼搏精神,堅強的毅力和頑強的意志。無論面對怎樣的危險逆境,老人都保持著人的尊嚴與勇氣。命運對他不公平,可他無怨無悔,不灰心喪氣,從失敗中站起來……
這本書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這一位普普通通而又可敬的老人讓我懂得了:做人不應該被任何困難所打倒,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打敗它。我認為人可以消滅,但決不可以被打敗。生活中,人人都會遇到挫折,有的人不願意挑戰,他就永遠都是失敗者,而有的人勇敢的去面對,樂觀向上,最後走向成功之門。在這本書裡像老漁夫聖地亞哥這樣的英雄,結果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讚揚的。因為,老人帶給我們的是人類中最為高尚的品質。
人生道路很漫長,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我們以勇敢頑強的一顆自信心去迎接挑戰,那我們每個人都是世界上一個真正的勝利者,真正的贏者!
永不言棄——《老人與海》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453字暑假我讀了一本名叫《老人與海》的書。這本書寫了一位漁夫已經有八十四天沒有打到魚了,但是在八十五天的時候他打到了一條大馬林魚,但是在他帶大馬林魚回家時,血腥味兒引來了許多鯊魚。先是灰鯖鯊,它雖然被殺死了,但是把老人的魚叉帶走了,然後是鏟鼻鯊,它也被殺死了,但把老人的刀折斷了,最後是一大群鯊魚一擁而上,把它們都殺死了,木棍也不見了,老人經歷了這麼多磨難,終於成功了。
可能你們認為老人的魚只剩下骨頭了十分可悲,但這其實是可喜的。因為老人在精神上是勝利的,在信心上是勝利的,在戰鬥中還是勝利的。這讓我想起了我在生活中、學習中,有時只要遇到一點點的挫折或失敗就灰心喪氣了,現在看來這些挫折與老人遇到的困難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麼呢?
老人頑強戰鬥、永不言敗的硬漢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遇到再嚴重的困難,信心和希望也不會破滅的品質更值得我們學習。同學們,讓我們像老人學習,學習中遇到困難去戰勝它、去打敗它,也要像老人說的那樣“人可以被毀滅,但絕不能被打敗”。
現在讓我們努力起來,用老人永不言棄的精神感動並激勵著我們前行!
《老人與海》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447字這段時間,我讀了《老人與海》,這個故事刻畫出一個與大海搏鬥,在非常艱難的環境下,努力生活的老漁夫。大家都知道,老人漁船上那破舊的帆布,就像一面失敗的旗幟,彷彿是在告訴老人永遠都捕不到魚。但老人並沒有放棄,仍然堅持著出海捕魚,最終捕到一條巨大的魚。
從這本書裡,我領悟到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面對許多困難,失敗,還會負面著許多情緒,很多人因此失去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熱愛。一點都不堅持,有一點小困難都做不到,都選擇了逃避,面對挫折都選擇了放棄。
和已經生活窘迫的老人相比,那些逃避挫折,逃避困難的人,這些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困難,什麼才是真正的挫折。我們可能因為考試的失利,而失去信心。或者是被別人批評,而自棄。在這個時候,想想這個老人,他是如何面對生活的。無論是與故事中的那個老人比,還是和現實生活比,我們都要學會堅強的面對一切挫折。因為,我們的路還有很長,在今後我們會有更加多,更加嚴重的挫折與失敗,但是,我相信,只要想到那個老人,只要想到老人那堅強和對生活的熱愛,我們就會變的堅強,面對困難!
極限——三讀《老人與海》 篇7
讀後感 ,1000字讀了《老人與海》後,我對小說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老人的樂觀頑強的態度上,再讀《老人與海》,便認為老人是個具有完事人格的硬漢,可當我三讀《老人與海》後,我才漸漸體出老人那真正的可貴的氣概。
老人在書中雖然一直說“我沒得選”,但其實他還有好幾次選擇的權力,他可以因為自己年邁而選擇放棄那條大馬林魚,他可以因為自己受傷而選擇割斷繩子,他可以因為鯊群凶猛而選擇棄魚逃離,可是他都沒有這麼做,他堅持了下來,儘管對於他那個年齡的能力而言,已經臨近甚至深深超出了他的極限。
我們敬仰,敬仰的是什麼?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不論是原古時代,還是當下,人們對於英雄的描述,大體上是一致的,那便是擁有超於常人的勇氣與意志,擁有著比常人更高尚的追求。羅曼羅蘭說過,一個人是因為他的心靈而偉大的,我想英雄之所以被稱為英雄,並也決不因為他們的離奇故事,而是他們高於同時代人的高尚人格。
縱觀人類歷史,我們如今在自然界中處於最高層,很重要的一點便是幾千年來祖先的不斷探索,自身的能力到達一個又一個驚人的高度。可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擁有那麼崇高的精神去探索,大部分人在現有的能力範圍內滿足地過活,不願去探索更高一層的力量,而有些人卻願意卻觸碰極限,通過漫長的艱苦的努力,使人類較其他種族多一點生存下來的優勢,通過千年來英雄們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世界。
這些英雄的確值得敬仰,他們在面臨困難時那一股不服輸的韌勁,正是那強大的意志力支援著身陷絕境的英雄們,絕不放棄。看那些歷史上的英雄所面臨的處境,想必也會有其他人經歷過,可為什麼只有那寥寥數人被後人桂予“英雄”稱號呢?我認為那些人的能力未必較英雄差之甚遠,不同的選擇背後反映的是對正義的認知和控制思想改變的意志,一個人,如果對自己所做的事有著清晰的想法和堅定的意志,那麼他就很有可能從普通的人中脫穎而出,摘得目標,超越極限。
我覺得人類的極限很像一根皮筋,你需要以極大的力量才能扯斷它,把手伸出去,自然,也會出現手被皮筋狠狠地彈回來,在手上留下一道通紅的痕跡。老人就很像被皮筋給彈回來的人,可是令人感動的是他面對挫折時的淡然,那一份超脫令讀者對老人依然充滿信心,相信他一定會再次捕到魚。
《老人與海》帶給我們的決不是一個漁夫的故事,真正珍貴的是老人敢於挑戰極限和笑看挫折的英雄氣概,老人沒有失敗,他超越了極限,是人們心中屹立不倒的英雄!
人類向限度屈服,這才是真正的失敗。—王小波
給老人留一些空隙 篇8
高二作文 ,1265字夢境裡我站在回憶前,妄想用雙手接住時光的碎片。
是夏,田裡的麥子都黃了。
走在崎嶇的小路上,一個孩童一歪一扭,努力地想跟上前方高大的身影,明媚的陽光為他鍍上一層金色的輪廓“慢……點兒”我一邊輕聲嘟囔著一邊仔細瞧著腳下的土路。一個不注意就和前邊停下的人撞了個滿懷。一雙粗糙卻十分厚實的大手穿過我的腰間,小心翼翼地地將我放在他的肩膀上,囑咐道:“扶好了,坐穩啊。”我正迷迷糊糊的還沒反應過來,田邊的麥穗便如倒帶一般向我身後掠去。夏日的微風吹開我眼前的頭髮,吹起一波波麥浪……
是夏,他在鐵軌邊的水泥臺上撲螞蚱。
太陽炙烤著大地,一滴滴汗珠從他黑紅的臉上滑落,卻不妨礙他揚起笑容。已是正午他終於停下了手頭的工作回到了我所坐的陰涼下。他一邊用衣服兜著螞蚱一邊去撿了些乾枝枯葉,他熟練地點起一把火,將螞蚱一次全烤了。等到香氣瀰漫,熄了火,他又一隻只的弄出來。在他銳利的目光下從來都是一個不少。他用他那雙大手輕輕地拂去上面的灰,笨拙的樣子總讓我忍不住勾起嘴角。最後他將這美食遞給我,看著我吃得歡快,一個人傻傻的笑。
那天他說:“你爸晚上來接你回家。”“爸爸?爸爸!”我開心極了,在屋子裡來回跑了好幾趟才停下來。是夜我坐在門口張望,不時抬頭望天,那點點繁星無不在提醒我,夜已深了。我回頭問他:“爸爸呢?”他吞吞吐吐的回答“大概,再等等吧。”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早已坐不住了,聲音也帶上了哭腔“爸爸是不是迷路了,我們去找找他好不好?你說好不好?”我攥著他的衣襬一個勁兒地搖晃,他似乎也沒有料到這樣的變故,一時有些不知所措,半天后才反應過來“好,帶你去找找。”他將我這個哭成小花貓的孩子抱在懷裡打著手電筒,走向外面漆黑的夜。
後來也不記得是哪天,爸爸真的來了,我牽著爸爸的手走了,我不時地回頭看他站在門口向我招手。
“爸爸,我想去姥爺家。”“明天就送你過去”
自此我習慣了一週去看他一次,他會做好吃的,他帶我去田裡玩,他還領我去抓兔子……
漸漸地我似乎堅持不了這個習慣了。“去看看姥爺吧”“嗯……好吧”我學會了猶豫。
“明天去姥爺家吧”“我還有作業沒寫完。”我學會了推辭。
“去姥爺家吃頓飯吧,他好長時間沒見著你了。”“我還要學習呢”我開始不耐煩。
“你姥爺說想你了,明天去趟吧。”“不知道我就要考試了嗎?”我學會了平靜的拒絕。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他斑白的髮鬢,縱橫的皺紋,他一動不動的坐在躺椅上對著我笑。不是他不想活動而是他已經做不到了!我猛然覺醒,我做了些多麼荒唐的事!
那隨口說出的一句句拒絕,打碎了多少他眼中的期待,那一桌桌做好的飯菜,又冷了多少次,他一個人又在門口望了多久,等了多久?
我們在時間的推力下向前,成長,而他們卻如浮萍在時間的浪濤中起起伏伏。他們在老去,我們在此時遠離。他們的要求為適應我們的生活節奏一次次降低,直到一頓飯就能使他們滿足,可我們仍然做不到!風華是一指流砂,歲月是一段年華。面對我們曾經擁有的我們從不懂去珍惜,或許我們早已習慣在失去後再後悔。
在生活中給他們留一些空隙吧,他們的要求從來不高,他們對我們的要求幾近卑微。
磚瓦房的守望 篇9
高一作文 ,1073字奶奶疼表姐,爺爺疼我,全家人都這麼說。
奶奶喜歡姑姑家的孩子,我從小就知道,她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一對銀鐲子送給表姐,一隻也不給我留,說是好事成雙,拆開就不吉利了。小時父母忙,把還是嬰孩的我送去爺爺家,夜晚,奶奶總是抱起表姐哄她入睡,卻把更年幼的我撂在一邊,於是爺爺心疼地抱起我,一個大男人,總是不如女人細心的,興許是不小心碰疼了我,我張開小嘴深吸一口氣便開始哇哇大哭,引得剛剛安靜的表姐也附和著我哭起來。於是在那個靜謐的夜,兩個女嬰的哭聲與鄉村的狗吠聲交織成一曲雜亂的樂章。這時,奶奶只得先來哄我,聲音卻不像先前那般溫柔了,隱約帶著點煩躁和厭惡。
七八歲的時候,我依然喜歡住在爺爺家,這喜歡自然是與奶奶沒有一點兒聯絡的。相反她,於我而言,奶奶是那磚瓦房中唯一不協調的因素。夏日的驕陽下,兩個女孩兒在草地間跑來跑去,追趕著飛舞的彩蝶,一個穿深色中山裝的老頭兒輕巧的用帽子扣住一隻彩蝶,小心地將那掙扎著的小東西捧在手中,盛進一個透明的玻璃瓶,遞給身旁扎著小辮兒的女孩。沒錯,那女孩是我,爺爺捉住的第一隻蝴蝶總是我的,許是在彌補奶奶欠我的愛吧。回到磚瓦房中,奶奶已在院中等待了,但她等的定不會是我吧。晚飯不必想也知道,定時表姐愛吃的,奶奶從不會遷就我。
還是在七八歲的時候,爺爺去世了,當時對“死”的概念還不甚瞭解,仍保持著小孩子的天真爛漫,整日嬉笑著玩耍。奶奶紅著眼罵我“白眼狼”,我卻茫然。只是在幾天後,突然意識到爺爺不見了,才抱著那一堆玻璃瓶哭泣,爺爺就如瓶中的蝶,再也不能陪伴我。
從此,我與那磚瓦房疏遠了,只在節假日裡跟從父母去一次,卻也是刻意的晚去早歸。而每次去時,奶奶都恰好在門口,一看見我就轉身進了屋,準是不願看到我,我心想。於是隔膜日益加深。
直到奶奶的六十大壽,我陪弟弟在院子裡踢球,一不小心球被踢進了屋,幸而沒有砸壞東西,我進屋去撿球,卻聽到奶奶在與另一個人說話。“這世上哪有疼外孫女,不疼親孫女兒的理呢?只是這丫頭打小身子弱,總不能一直慣著……”是奶奶的聲音,我聽得清清楚楚。飯桌上我才發現,幾乎每個盤子裡都是我兒時愛吃的,雖然長大了,口味有些變了,我卻拼命地將食物塞進嘴裡,直到再也吃不下。這滿桌的菜餚是補償嗎?不,沒有虧欠,又何來補償?當天,我破天荒地要求留宿,奶奶的眼中掠過一絲光亮,又好像有些不知所措。夜晚,鄉村的狗吠讓我想起幾年前的夜晚,那時的月光像今天一樣柔和,但現在我對她已沒有誤會,甚至可以聽到她的心跳奏著愛的交響曲。
每次節假日的“恰好”其實都是她在刻意等待,那誰又知道多年前她在磚瓦房的守望,真的不是為了我呢?
老人摔倒,扶還是不扶? 篇10
議論文 ,943字2011年9月2日,武漢市88歲的李大爺在離家不到100米的菜市場門口摔倒後,圍觀者無人敢上前扶他一把,一小時後,李大爺因窒息搶救無效身亡。從彭宇案到今天,類似李大爺的悲劇接連發生,倒地老人無人敢扶成為一個社會關注的熱點,由此引發大眾熱議。當網路輿論紛紛譴責不扶老人的行為時,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社會提出的道德標準要求大眾扶老人,何者能為老人倒地的後續負責。當然,倒地老人無人敢扶是道德的悲哀,也是法律和道德行為較量的灰色地帶。
在生命面前,人們的道德判斷受制於利弊考量才是導致無人敢扶的主要原因。資料顯示,每年至少都會有4000多萬老人會發生一次跌倒,而跌倒在老年人傷害死亡的原因中佔首位。今天,不敢扶老人的路人基於自己利弊考量做出了觀望、等待甚至離去的選擇,我們不能對他們加以苛責,但當這樣的選擇成為一種群體心理,這樣不高尚的邏輯被不斷強化後,則會造成大眾在面臨倒地老人時,人們會因為功利考量不去扶助他,長此以往,社會中出於道德的互助會逐漸消失,人們不再相信別人會無緣無故幫助自己,這無疑是一種道德的悲哀。雖然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論調,“我不是不想扶老人,是因為法律無法保障我的權益,所以我不敢扶”。於是表面上的邏輯似乎是法律成為我們不敢扶老人的桎梏,然而資料表明,在近年的扶老人糾紛案中,已有九成的真相查明率,全國各地也正在陸續出臺保障施救權益的法規。這說明,現有的法制體系其實沒有到普通民眾所想象的“不能保障好人權益”的可怕地步。但是為什麼民意調查中顯示,仍然還有60%以上的人不敢扶呢?這說明法治並不是導致摔倒老人無人敢扶的主要原因,在生命面前,群體性的道德判斷受制於功利考量才是主因。
另外,在面對倒地老人無人敢扶的問題上,道德的作用不再為人所相信,而法律卻被寄予厚望,所以這更是道德的悲哀。當一個好人需要用各種證據來證明自己真的是一個好人,這說明人們已經不再相通道德能夠讓人們出於善心做出善行,不再相通道德的自律性,道德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已經逐漸沒落了。反觀法治,雖然人們經常指責法治的疏漏,但人們還是希望依託法治的完善來解決問題並且相信法治能一定能解決問題。老人倒地無人敢扶本應該由道德和法治雙管齊下來解決,而我們更希望的是有更多的人在面對摔倒的老人時,勇敢伸出那雙幫助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