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看山西相關作文20篇

民風民俗看山西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525字

十年中國看深圳,百年中國看上海,千年中國看西安,五千年中國看山西,我的家鄉就在山西。

山西有很多民俗文化,各具特色,尤其以麵食最具代表性,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追溯其名字,東漢稱之為“煮餅”,魏晉則名為“湯餅”……麵食名稱多種多樣,因時因地而異,麵食眾多的名稱與名堂,正說明山西人對它的重視和喜愛。

山西面食種類繁多,其中刀削麵名揚海內外,它同北京的打滷麵、山東的伊府麵、河南的魚培面、四川的擔擔麵,統稱為五大面食食品,享有盛譽。刀削麵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中厚邊薄,稜鋒分明,形狀和柳葉差不多,吃到口中外滑內筋,軟而不粘,很有彈性,越嚼越香,深受喜愛麵食者歡迎。吃麵前,還能參觀廚師高超的削麵技術,無異於欣賞一次藝術表演,真可謂一舉兩得!

刀削麵的調料,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番茄醬、肉炸醬、羊肉湯、金針木耳、雞蛋打滷等,美味的調料,再滴點山西老陳醋,簡直十里飄香!

有人曾說過:“世介面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確實,山西作為麵食之鄉,對中外飲食文化的影響也是舉足輕重的。

我為我的家鄉—山西感到驕傲,感到自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也誠摯地邀請各地的朋友來我的家鄉做客,來品嚐家鄉的美食,來感受山西人民的熱情好客!

滿族的民風民俗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148字

滿族男子夏季常戴涼帽,冬季就戴皮製馬虎帽。他們的衣服喜歡用青、藍等色的棉、綢等各種質地的衣料製作,褲腿扎藍色腿帶,腳穿棉布靴,冬季穿皮製烏拉,頂上留辮子,剃去周圍的頭髮。

滿族,是我國其中的一個少數民族,是一朵豔麗的花,它有與其他民族不同的風俗和特色。這些都需要我們慢慢地瞭解,慢慢地認識。

民俗風情讓我懂得了如何欣賞藝術之美 篇3

國二作文 ,967字

我喜歡過春節。因為我可以感受節日溫馨的氣氛,又可以欣賞美麗年畫的藝術之美。

年畫,顧名思義就是為新年而作的畫,中國傳統的年多采用木版套印和人工彩繪相結合的方法,線條單純、色彩鮮豔、畫面熱鬧,多貼於窗戶和衣櫥上,既增添節日氣氛,又具有藝術氣息。有的粗獷,有的細膩;有的簡潔,有的繁雜;有的豔麗,有的樸素……而我最喜歡的是細膩而又樸素的年畫,清新質樸,令人心曠神怡。

春節最快樂的時光,就是去“拜訪”老家的老人和年輕人們作年畫,看著他們認真地勾勒線條、刻板、彩繪,然後完成,我很開心!事後,我經常會向她們討幾幅年畫,掛在房間的牆壁上,心裡好生喜歡。每天,不是瞧一眼,而是佇立在那裡,看得那麼專注,那麼入神……奶奶常說:“作年畫啊,一定要心誠,只要心意到了,就什麼都好了。”當時,我似懂非懂地隨聲附和,卻不明白這其中的深意。現在,我常問自己:我喜歡的僅僅是年畫的熱鬧嗎?不,不是,我心裡很清楚,我是珍惜老一輩對我們最真摯、最深厚的祝福,是珍惜那些想象中的藝術氣息。這是我一次又一次用心看才領悟出來的。

家鄉還有共賞年畫的節日。這天,人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街上人來人往,互相評論,賞析著年畫。在這種大背景之下,我曾試圖尋覓一個靜謐之地來欣賞年畫,但卻找不到感覺。我發現我更享受的是融入這種熱鬧的氣氛中。當我聽著人們相互的祝福,盯著別人家門上的年畫時,我終於感受到了:其實人們的熱情、善良已然刻在年畫裡了,年畫只有放置在這種環境中,才能形成景與情的高度和諧。其實,藝術品只是人們內心情感的一種表現形式。看,那些花、草、魚、獸不正是他們內心期盼的一種體現嗎?從這些畫中,我領悟到了閤家歡樂,其樂融融的寓意,體會出了家鄉親人之間親密和諧的淳樸情感。他們期望著老人身體鍵康,期待著家庭和美、和睦相處。它的美,就是人們心靈之花的外現,它是生命力的美,是藝術的美,是淳樸的美,善良的美!

在不斷地欣賞、體味、總結之中,我明白了:欣賞藝術之美不只侷限於那種高雅靜謐的氛圍之中,越是民俗的東西,越是大眾的,越是要在那種歡樂、和諧的氣氛渲染之下,突顯它的藝術之美與蓬勃的生命力。有時,欣賞一件藝術品,並不只能以藝術的角度來評析,我認為更多的,則是傾聽作者的心靈之聲,感悟作者的心靈之美以及他們所傳達的意境。這樣的美,是質樸的美,是實在的美,才是最純的美!

民俗風情讓我懂得了居安思危 篇4

國二作文 ,811字

自從爺爺,奶奶過世後,我們便很少回老家了。每當看到奶奶生前為我精心縫製的棉襖,便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的家鄉—湖北省老河口市。

那裡是平原,一馬平川的地貌與現今我居住的十堰大有不同,因此也造成了風俗上的一定差異,像群眾自發組織的紀念烈士的活動,神聖而莊嚴,一直震撼著我的心靈。

聽長輩講,老河口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戰略地位的重要不言而喻,在抗日戰爭期間,囂張的日寇就曾南下至此,與當地的解放軍、游擊隊、民兵進行了鏖戰,為保衛家園,軍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共同抵禦敵人的侵犯,最終阻擋了日寇前進的鐵蹄。但抗日軍民也損失慘重,為捍衛民族的尊嚴,鮮血幾乎浸染了這裡的每一寸土地。抗戰勝利後,政府在老河口機場附近修建了一座烈士陵園,以緬懷這些為了革命事業獻身的戰士及民眾。這座英烈們的豐碑,不僅矗立在老河口的大地上,更屹立在老河口廣大人民的心上。

每當清明時節,人們除了去祭奠自己故去的親人,往往都會多帶上幾個花環,獻給那些曾經馳騁沙場,長眠於此的英雄,來表達無比的尊重和感激。我仍清晰的記得,天上下著纏綿的雨,人們在那不大的陵園中撐著傘,緩緩走動,虔誠的祝願。儘管有些石碑上的刻痕已有些模糊,但他們的英雄事蹟名垂青史,讓人們永世不忘。此時,我總會感到一股熱血湧上心頭,淡淡的哀思化作為家鄉這英雄倍出的靈傑之地而驕傲,同時也為重情重義的家鄉人民所感動。

而如今,已不再有硝煙瀰漫的戰場,似乎不用擔心穿梭在槍林彈雨之中,也不用過著吃木皮、啃草根的艱苦生活。作為一名學生,我已坐在明亮的教室中,享受著日益繁華的商業都市所營造的現代文明,似乎永遠遠離了過去。不,忘記過去就等於背叛將來!家鄉的那些鐵骨錚錚的英雄一脈傳承下來的氣節不能丟,重情重義的家鄉人民的舉動不能丟,想到這時,我便明確了心中的方向,踏實地努力,不斷進步。

儘管此時已是深夜,但燈光不再模糊,洗把臉,我又投入到緊張的複習之中。民俗風情讓我懂得了要居安思危。

民俗風情讓我懂得了欣賞古人 篇5

國二作文 ,1056字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

端午節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等等。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據說是為了壓邪。當端午節的腳步越來越近時,我再次感受到了偉大的詩人—屈原的魅力。

他是戰國時期楚國政治家,因主張政治改革被奸臣所害而放逐。他在放逐的路上寫下了傳世之作《離騷》。雖然命運坎坷,但他有一身正氣,至今被後人所傳頌。

我九歲那年,過端午節時一邊吃著粽子一邊問爸爸:“為什麼過端午節呀?”爸爸笑著說:“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那是我第一次聽到屈原這個名字,引起了我的興趣。我有空就查資料,翻閱了許多的書籍,對他的認識也逐步逐步增加。我讀了他寫的《離騷》,他寫到“亦餘心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梅;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從這些話中可以看出屈原寧死不向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尚品質和對心中所追求的人生目標無怨無悔,即使前方的道路困難重重,也無法改變他心中的理想。當時楚懷王不辨忠良將他流放,使他滿腹的才華被埋沒不說,美麗的家園也即將毀滅。理智是冰冷的慰籍,滿腔熱血的他毅然選擇離去,他來到泊羅江邊,感慨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說罷,縱身一躍。他用他的生命來表達對楚國的愛、對人民的愛,這種愛如江水,是無盡的,他用他的骨氣向世人證明他的不屈。

轉眼千年已過,他的身軀雖已不在,但是他的靈魂依舊在泊羅江上,他的品格影響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他的壯烈、他的愛國,被後人傳頌,他的死是另一種重生,他將永遠感召著我們。

人們認為屈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民俗風情讓我認識了屈原,民俗風情讓我讚美、欣賞、敬佩屈原。古代的人物雖然離我們很遠,但他們的正氣、才氣引領後人、感染後人。讓我們從民俗風情中走近他們,在民俗風情中提升自己,他們將在華夏大地上永存。

佛山民俗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633字

在我所居住的廣東佛山,有著自己獨特的民俗。

首先先從佛山禪城區在正月十五元宵節的“走通濟”這項遊玩祈福活動說起吧。“走通濟”用廣東話叫做“行通濟”。每到正月十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扶老攜幼,自清晨到夜幕,舉著風車、搖著風鈴。提著生菜浩浩蕩蕩地由北到南走過通濟橋。家家戶戶都來走通濟是想祈求來年平平安安、順順利利。我走通濟橋,都被那場面震住,同濟橋附近4多公里的路都不讓汽車跑,全讓走通濟的人們給走了。人多得看上去叫個人慌了,當時心裡真的想:這麼多人,會不會把人給擠倒啊!街道兩旁都是擺著風車與生菜的。人們都會一邊走一邊買。都是叫個人擠人,看了都怕。不管年幼的孩子還是年邁的老人,都會走。

要走都要走好幾十公里,一點兒都不誇張。每當走到通濟橋,橋上的紅燈籠是整個節日瞬間變得紅火而喜慶。我心裡都會小小的許個願:祝今年平平安安,我的學習能進步,爸爸媽媽工作順利,祝天下所有人家庭閤家團圓。我覺得這是春節過後的另一個高潮,是喜慶的、快樂的、幸福的。這是佛山民間自發的“行通濟,無閉翳”活動

佛山民間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麵食—西樵大餅。同嶺南光酥餅差不多,但大很多,稍稍有些黃。我個人覺得非常好吃。先拿麵粉團揉成一個大大的圓,再用一個圓圓的板子輕輕往上一壓,就做好形狀了,很圓,接下去就只剩烘烤了。西樵大餅很圓、很軟、很香,有一點甜,口感很好。我想:這也是送親朋好友的好禮品,應該寓意著團團圓圓、幸福美滿吧!

佛山的民俗獨特,雖然是最樸實的方式,但也是最美好的祝福。

民風民俗之過年的福餃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668字

除夕之夜,熱鬧非凡,鞭炮爭先恐後地響了起來,一束束火花竄上天空,轟地一聲在天空中綻放,我越來越激動,可我激動的並不是可以拿到大紅包,而是我可以吃到我們老家那兒過年常有的“福餃”。

福餃福餃,顧名思義,那便是有福氣的餃子,這餃子可不是一般的餃子,它分為三種味道、三種外皮。加起來便是六六大順。

首先,餃子的三種外皮十分特別,並且純天然無色素,第一種是胡蘿蔔汁皮,是由今年新磨的小麥粉和新豐收的胡蘿蔔壓榨成汁後又和的麵皮。成品紅通通的,寓意著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第二種是芹菜汁皮。它是由今年新磨的玉米粉和新豐收的芹菜壓榨成汁後又和成的麵皮。成品綠油油的,寓意著身體健康。第三種是艾草糯米皮,它由今年新磨的糯米粉和切得細細的艾草和成的麵皮,又糯又軟,寓意著新的一年裡無病無災,無憂無慮。

其次,餃子裡面包著不同的食材三種味道,也分別寓意著不同的意思,比如第一種包的是蜜棗,寓意著新年天天甜甜蜜蜜;第二種包的是金色小魚,寓意著年年有餘;第三種甚至會包一元硬幣在裡面,寓意著新一年財源滾滾。這三種味道,三種麵皮合在一起便是九種福餃,寓意著我們相處的日子地久天長,真是奇妙!

“終於端上來了!”

我心裡一陣狂喜地叫著,迫不及待地將筷子伸向了那盤福餃,閉著眼睛選了一個,送入口中。一陣艾草的清香在我口中迴盪,“咯噔!”我的牙齒咬到了一個堅硬的金屬,我連忙吐出來,原來是一枚硬幣!我的腦袋一轉,心想:這一年,我肯定會無病無災,無憂無慮,我們家會也會財源滾滾喲!

傳統的民俗風情和美食真是有趣,我們要盡力保護它們,可不能在新世紀的海洋裡沒有了它們的身影……

探究端午文化,領略民俗風貌 篇8

國小三年級作文 ,715字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用各種活動來紀念這個節日。今天杭州湘湖(白馬湖)研究院的孫娟老師來到蕭山日報社,和我們小記者一起探究端午節文化,領略濃郁的鄉土生活氣息,過一個不一樣的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我們通常認為是紀念屈原。通過孫老師的講解,我們明白了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的是紀念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伍子胥。我們本地也有紀念近代著名資產階級革命家秋瑾的。傳說端午節喝雄黃酒是跟白蛇傳的傳說有關。

端午節的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掛鐘馗像鎮鬼、佩香囊、懸艾葉蒲草、吃“五黃”、避五毒、畫額、豎蛋等,內容十分豐富。粽子不僅形狀,品種各異,而且各地的風味也各不相同,寓意也不同。比如紅棗粽象徵著屈原對楚國的一顆赤誠之心。當孫老師問我們吃“五黃”是哪五黃的時候,小記者們都爭先恐後的舉手搶答,一位同學十分流利地就說出了答案,因為我們這裡端午節都會吃到這五種食物呢。

我們原本以為只有中國人才過端午節,經過孫老師的一番講解,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中國周邊的一些國家如日本、韓國、新加坡、越南也過端午節的,因為古代的中國非常強大,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力也很大,我們的傳統節日就流傳到了這些國家。當孫老師問我們外國人是怎麼用英語說“端午節”的時候,整個教室頓時鴉雀無聲了,這個問題可真考倒了大家。原來外國人把端午節叫做DragonBoatFestival,按照單詞的意思就是“龍舟節”,可能他們認為我們端午節的活動裡面“賽龍舟”給他們的印象最深吧!

這次的端午節活動,我過得非常有意義。它讓我學到了跟這個節日有關的許多知識,使我感悟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作為炎黃子孫,我們一定會將這一傳統佳節發揚繼承下去。

山西風俗 篇9

國小三年級作文 ,339字
+2個餃子,男女競賽,誰先吃完就意味著以後誰管家,呵呵!

山西通常以麵食為主,很少有葷菜,即使有葷菜,也少不了麵食的搭配,什麼古交油麵兒、陽曲折餅,聽著名字都讓人垂涎三尺,雖然我不太愛吃麵食,但這些食物還是吸引了我,真是抵擋不住吃的誘惑啊!不僅是吃,晉戲、等民間工藝和戲劇也在山西廣為流傳。

在網路上,有網友說山西省並不受到國家的重視,外地人也不看好山西人,嫌長相太醜,但我認為,不管是什麼人,來自哪兒,都不應該以貌取人。後來,我發現山西也有考上985,211等重點大學的人,誰又能不佩服呢?

通過這次收集山西的民風民俗資料,我明白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深刻含義。我也希望各個民族、各個地方的傳統文化能永遠的流傳下去。

民俗風情 篇10

國三作文 ,982字

“哎,要不然讓她兩個弟弟壓轎吧。”今天我表姐出嫁,姑姑想讓我和表哥做表姐的“左右護法”。既有紅包拿,又能坐豪車,我們自然一口答應。

經過四十多分鐘的車程,我們駛進了一個村莊,突然司機大叔將車停下,我透過前擋風玻璃向外望去,呀!好大的“鞭炮陣”,一條條亮紅色的長鞭婉若游龍盤旋於天際,一桶桶煙花像火箭發射器似的,矗立於道路的兩側,“放”只聽一聲令下,巨龍開始了震天動地的咆哮,一支支“小火箭”猶如一個個等待放學的小學生一般,衝出束縛,接二連三直衝雲霄。現在雖然是早上看不到煙花綻放出的燦爛笑容,但從一聲聲清脆、嘹亮、高亢的“咚咚”聲中,我感受到了它們體內儲備的無窮能量,在一瞬間釋放,一個個迫不及待地飛翔、綻放,它們的笑容多麼美麗璀璨,多麼無與倫比!

“鞭炮陣”正熱鬧著,盡頭的“鑼鼓陣”也開始了表演。只見鼓手們個個戴著色彩鮮豔的紅頭巾,在風中飄搖著,手持一對短小結實的木鼓槌,高仰著頭,手中的鼓槌上下翻飛,大鼓也繫上了光鮮亮麗、喜慶紅火的腰帶,舒服地趴在一個結實的手推車上,跟著歡快的旋律,伴隨著擊鼓大爺的節拍,鼓面上下浮動著,好似跳起了“肚皮舞”。鼓的深沉加之鑼的響亮,還有場邊雷鳴般的掌聲作伴,真是好不熱鬧!

“鑼鼓陣”的表演還沒結束,“啦啦隊”就急不可耐的上場了!他們都身穿亮紅色的大衣,身披喜慶的“大紅袍”,手裡拿著鑼或者鏜,像一隻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邁著輕盈的步伐,“?R?R”“咣咣”地邊敲著手中的樂器,邊對旁邊聞聲趕來湊熱鬧的人們說:“鄉親們,今天我們家有喜事,都來吃個喜糖、喜饃!”說著她便開始繞著花車轉了起來。這時有人遞過來一個盛有喜糖、喜饃的大紅瓷盤,瞬間她身邊就被圍得水洩不通,她一會像天女散花般向空中撒著喜糖,一會兒又抓起一個拳頭大小的白膜隨手一拋“喜饃啦!”她大聲喊著,笑逐顏開,鄉親們更是喜不自勝。

“迎新娘下轎了!”嘹亮的一聲喊道。我深知“買賣上門了”。新郎開啟車門笑臉盈盈地對我說“該下車了!”“嘿嘿,不行。我使盡全力拽著車門。新郎搖了搖頭,高聲喊道:“紅包伺候!”身旁便有兩名大帥哥送來紅包:“紅包在此,請壓轎檢視!”我“撲哧”笑出聲來,在確認了紅包金額後,我將一個紅包分給了表哥,然後歡天喜地,蹦蹦跳跳地下了車。“左右護法”就這樣被兩個紅包快快樂樂地“收買”了。

今天的迎親真熱鬧啊!我不僅滿心歡喜,還體會到了特別的關中民俗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