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相關作文20篇

樂山大佛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634字

今年暑假,我和媽媽去成都旅遊,遊覽了一個著名景點:樂山大佛,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石刻佛像,聯合國遺產專家評價樂山大佛“堪與世界其他石刻,有如斯芬克斯和尼羅河谷的帝王谷媲美。”我對樂山大佛充滿了好奇。

早上6點我們就起床了,媽媽說早點去不用排隊買票,我還不相信,不相信會有那麼多人。到了樂山,已經快7點了,我們馬不停蹄地趕往樂山大佛風景區。到了那兒,買票的隊伍已經排得像蜿蜒的長龍,看來還是媽媽有先見之明。經過漫長的等待,票終於到了手,呵呵,可以一睹樂山大佛的真容嘍!

進了景區,向遠處望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綿延的群山,山上覆蓋著大片的綠,有樹還有草,有的山上還坐落著小亭子,為綠色的青山上點綴了一點紅,顯得格外醒目。隨著人流,我和媽媽繼續往裡走,來到了一個懸崖邊上,沿著崖邊的小路往崖壁上看,看見了一個巨大的坐著的石佛—樂山大佛。我瞪大了雙眼,驚奇地看著這巧奪天工的石像,竟說不出話來。這個石像高71米,刻得栩栩如生。大佛慈祥地看著我,看起來很有靈氣,我在它的面前許下了心願,渴望這個願望能夠實現。除了這尊大佛,在山的另一面還有一尊臥佛,不過這尊臥佛現在只能看見頭和腳,身子的那一部分被茂密的樹木給遮住了。

幸運的是,這次的導遊是一位佛學知識很淵博的阿姨,她給我們講述了很多佛學知識,其中蘊含了不少人生哲理,讓我們的旅途避免了像一些遊客那樣“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回了家啥都不知道”情況的發生。觀賞了樂山大佛,還了解了許多佛學知識,我感到這次旅途很開心。

遊覽樂山大佛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567字

暑假的時候,爸爸媽媽帶我去了四川省樂山市,在那裡我們遊覽了聞名的“樂山大佛”。這個景點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樂山大佛修建於公元713年,完成於803年,歷時約90年,屬於國家5A級景區。下面,就讓我變身小導遊,帶你去一探究竟。

首先,我們進入大佛所在凌雲山上的凌雲寺,熙熙攘攘的遊人和當地居民,在那裡燒香拜佛祈福,以求家人健康平安。

往裡走去,隱隱約約看到大佛的頭頂,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走近前來,站在大佛頭部位置,放眼望去,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交匯,江水顏色各不相同,形成了一幅奇妙的畫卷。

據記載,古代的樂山三江匯流之處,水勢相當的凶猛,每當夏汛,江水直搗山壁,常常造成船毀人亡的悲劇。海通禪師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修建的。

順著大佛兩則的陡峭樓梯,往下走,大佛的全身,慢慢印入眼簾,下到最底層,抬頭仰望,一尊氣勢磅礴的彌勒佛像,巍然而立。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

站在大佛腳邊,顯得人特別渺小,聽說光是大佛的腳面就可以圍坐百人以上呢!

樂山大佛的兩耳和頭顱後面,還有一套設計巧妙,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能使佛像不為雨水侵蝕……

好啦,關於“樂山大佛”我就介紹到這裡,是不是意猶未盡呢?如果有機會,你一定要來遊覽一番,那將會是記憶深刻的一次旅行。

樂山大佛導遊詞 篇3

國小四年級作文 ,759字

遊客們,大家好!我就是你們今天的導遊,我姓洪,大家就叫我洪導得了!今天我帶大家參觀的是四川省樂山市的樂山大佛……好!我們到了。走進大門,我們就來到了一座小山腳下。首先映入你眼簾是兩尊巨大的佛像,被古代的能工巧匠活靈活現地雕刻在山上,栩栩如生。那麼陡峭的山嶺,就是現在的人們也不一定能造出這麼完美的藝術品來,古代修築佛像的人們又是怎麼造的呢?真是鬼斧神工啊!

告別了兩尊大佛,我們又來到了“藏佛洞”。為什麼叫藏佛洞呢?因為在古代曾先後好幾次發生了“滅佛行動”,人們毀壞文物,燒掉寺廟,屠殺僧人,許多佛像也被破壞了。僧人們為了保護這些佛像和文物,將他們藏到一個洞中,待風波平息之後再搬出來。在這些災難中,藏佛的僧人無一倖免,直到很久以前,有人無意之間發現了這個有佛像數尊、文物百件的洞。走進洞中,第一個看見的是一尊千手觀音像,神情嚴肅,多少隻手不可計數,每隻手上都各有一件法器,胸前託著一隻淨瓶,裡面插著幾條柳枝,唯妙唯肖。菩薩兩旁是兩個大佛守護神,兩人一人手持禪杖,一手持法器,神態嚴肅,好似誰敢對大佛不敬,他就毫不客氣地給他一下子。

走出藏佛洞,我們繞過一座座樓閣,就來到了山頂,你們看,這裡真是人山人海,遊人如織啊。在這裡,我們可以看見大佛的頭,你們看,有好多好多個螺髻,數也數不盡,縫隙處滿是青苔,可見年代十分久遠了。來到山下,我們才能看到大佛的“廬山真面目”,不能不感嘆:真是一尊大佛啊!大佛的頭與山頂平齊,神態莊重,耳朵長三米多,比一輛汽車還要長。大佛呈直坐式的,臨江而坐,雙手平放在膝蓋上,手上可以站十幾個人!大吧?難怪人們說,樂山大佛了不起,可真是“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

樂山大佛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多少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雄偉壯觀的樂山風景啊!好了,今天我們遊覽就結束了,祝大家愉快!

樂山大佛導遊詞 篇4

國小四年級作文 ,625字

遊客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世界文化遺產—樂山大佛。很高興今天成為大家的導遊。我叫張原溥,大家可以叫我張導。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部,距省會成都約150公里,位於岷江、青衣江和渡河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佛像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始動工,在經三代工匠的努力下,至唐德宗貞元19年(公元803年)前後歷經90年時間才修建完成。1996年12月,峨眉山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樂山大佛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勻稱,莊嚴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髮髻1021個,耳長7米,鼻長5。6米,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8。5米,腳背可圍坐百人以上。

樂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統。樂山大佛的雙耳和頭顱後面,具有一套設計巧妙,隱而不見得排水系統,對保護大佛起到了重要作用,使佛像不至為雨水侵蝕。清代詩人王士禎有詠樂山大佛“泉從古佛髻中流”。在大佛頭18層螺髻中,第四層、九層、十八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溝,分別用錘灰壘砌修飾而成,遠望看不出。衣領和衣紋皺褶也有水溝,正胸有向左側分解的水溝,與右臂後側水溝相連。兩耳和胸部有洞穴,組成科學的排水隔溼和防風系統。

遊客們,我先介紹到這裡了,請大家漫步欣賞。注意在遊覽時不要亂丟垃圾,亂塗亂畫,愛護樂山大佛這一寶貴的世界遺產。

遊樂山大佛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594字

在外婆家,媽媽決定帶我去一次樂山大佛,那裡有一個大佛像,比全世界任何一個佛像都要大。激動與興奮使我晚上睡不著覺。

第二天早上,我們便出發了。剛剛到達目的地,我三步並作兩步的跳下車,疾步跑向大門口,我看見一個木牌上清楚刻簡介二字,後面寫到;樂山大佛是三江交匯之處,分別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當我們興高采烈的帶著門票給驗票員時,聽說現在是長潮的大好時機,便像打了雞血一樣,“飛到了觀景臺”上。三江匯合之處揚起了一朵一朵的浪花,“啪啪”的打在一起,而且後來江水越來越洶湧,江邊上可憐的小石子兒也被打掉了許多。三條江扭“打”在一起,活像三個調皮的小孩為了某一樣玩具打架一樣。

再往上面走,就是大佛身像之處了。有一條通道可以直接到大腳底處。在通道頂端可以看到大佛頭像;它慈愛的目光總是盯著一個點不動;它的耳垂是那麼長,足足有一個客廳那麼大!在通道中間可以看見大佛的身子平,它的身子整整有一座山那麼大;在通到快要結束的時候可以看見大佛的腳背,腳背足足可以放四張桌子,大佛的腳趾上都可以坐四至五個人。

忽然,我在一旁的石壁上發現了各式各樣的石人。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品茶、還有的在認真讀書。石壁上還刻著如來佛祖、南海觀音、鎮元大仙等等各各鼎鼎有名的神仙。

在山下,我正在膜拜佛祖,希望我能在新學期裡天天向上、學習進步、每次考試一百分。

在走出大門以前,大佛的樣子讓我回味無窮。樂山大佛真是讓人流連忘返啊!

樂山大佛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564字

薄紗似的晨霧,剛從樂山身邊散去。遠處,紫黛色的天宇露出了一大片紅色—太陽要升起來啦!

輪船行駛在江面上,天空越來越亮,太陽也不知何時升起的,當我們來到大佛面前,大佛已沐浴著陽光迎接我們啦!

佛,高大、雄偉!在他面前,我渺小得像只螞蟻。佛的頭髮似麻花兒一般,高高地攏起,盤在頭頂上,看上去十分別致。雙目虛微著,但卻炯炯有神,慈愛可親地注視著來來往往的人。據說所有“拜見”大佛的人,都會得到他的保佑。

鼻子呢,高高地挺著,圓圓的臉豐滿、生動,顯得那樣端莊!那樣和藹!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大大的耳垂了吧!大人們都說,耳垂越大,福氣也會越大,想必,這佛的福氣一定特大!說真的,如果不是在船上,我會一口氣跑到大佛腳上,去跳一跳,爬到大佛手指甲蓋上,去坐一坐,甚至站在大佛的肩上,踮起腳摸一摸那福氣滿滿的耳垂……

婆婆走了過來,扶著我的肩,輕輕地說:“瑤瑤,你想知道大佛的傳說麼?”“什麼!大佛也有傳說?”我愣愣地看著大佛,聽著婆婆的講述:五十多年前,在那個鬧饑荒的年代裡,餓死的人一個接一個,大佛為此竟流下了晶瑩的淚水。災難過後,大佛的頭頂上又出現了神聖的佛光……多麼善良的大佛啊!

我滿懷敬意,再次凝視著沉浸在日光下的大佛……

船繞了個彎兒,畫了一條優美的曲線,往回開了。我心裡滿滿的都是不捨:再見了,壯觀而又神聖的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導遊詞 篇7

國小四年級作文 ,617字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胡瀟宇。今天我們要遊覽的地方是世界最大的石刻坐佛——樂山大佛。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依山而建的樂山大佛地處四川省樂山市城東。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寬10米,頭上有千餘個髮髻,頭頂可圍坐百人。大佛耳長7米,耳朵裡可容納兩人促膝談心,大佛肩寬24米,一枚指甲就像一隻大的圓桌面,而大佛的腳背更是大得讓人吃驚,長10。5米,寬9米,簡直就是一個小廣場!大媽們可以在這兒跳廣場舞。

走近大佛,向上望去,就會發現大佛的頭部和身上有許多小孔,這些小孔有什麼作用呢?這些都是暗藏的排水系統,以避免被水沖蝕。

關於樂山大佛,還有個感人的故事。唐朝時,一位名叫海通的和尚,看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匯流處,水深流急,波湧浪翻,經常吞沒行船,危害百姓。海通看到船毀人亡,心中十分不忍。他想:“三江水勢這樣猖獗,水中必有水怪,要是在這岩石山刻造佛像,定能制服水妖,使過往的船隻不再受害。”他召集人力物力修鑿,前赴後繼經過幾代石匠的辛勤勞動,歷時90年,這座倚山而鑿的大佛終於建成了。

大佛面露慈容,雙耳下垂,兩手平放在膝蓋上,顯得雍容大度,氣魄雄偉。

一千多年來,樂山大佛閱盡多少人間春色,經歷多少朝代更迭,依舊肅穆慈祥,心旌不搖。

我們偉大的祖國,名勝古蹟絢麗多姿,這些美麗的畫卷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記憶裡。下面是大家自由遊覽時間,請大家注意安全,保護文物,愛護環境。

樂山大佛導遊詞 篇8

國小四年級作文 ,622字

各位遊客你們好,我是大家的導遊,我叫王乾穎,大家也可以稱我為王導。現在我們來到的是樂山大佛風景區,樂山大佛已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樂山大佛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它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於貞元十九年803年,花了大約九十年時間。現在我重點介紹凌雲寺和大佛的創始人海通禪師自剜雙目啟建的故事。

我現在為大家介紹凌雲寺。凌雲寺據有濃郁的文化,凌雲寺寺宇軒昂,蒼楠翠柏、修竹茂密、花木扶疏,佛教文化底蘊深厚,歷代名士墨跡、碑刻眾多。有歷史悠久的珍貴佛教文物700多件,有唐代至今的摩崖詩文、石刻、佛龕、碑刻350餘通,古今楹聯150餘副。頭每年接待遊客眾多,信眾百萬餘人,香火十分旺盛。

接下來我再介紹海通禪師自剜雙木啟建的故事:一日,嘉州郡守聽說海通手裡有一大筆錢款,就帶了一大批隨從前來討要。海通面對威脅,毫不畏懼,斷然拒絕了,他斬釘截鐵地說:“自目可剜,佛帳難得!”海通的高傲和輕蔑激怒了貪財如命的郡守,郡守惱羞成怒的說:“那你就剜出來看看。”這時海通就剜出了自己的眼珠,放入到一個銅盤,拿到郡守面前。郡守頓時大驚失色,嚇的魂不附體,倉惶逃下山去。

現在我們遊覽完了樂山大佛,各位遊客就要回到酒店了,希望我的講解能給大家一個愉快的心情!我相信,我們還會有緣相見的!

樂山大佛遊記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1001字

樂山大佛,位於四川成都,山江河畔,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的匯流之處。

開元初年的盛唐時期,妖魔鬼怪興風作浪,有一個叫海通的和尚為了保佑人們不再受難,決定遊遍大江南北,籌錢建造大佛。後來他化緣的訊息被盜賊知道了,就都來搶錢,而海通和尚只留下了八個字—自目可剜,佛財難得!誓死也不讓出建造大佛的錢財。他挖出了自己的雙眼,盜賊見了大驚失色,狼狽而逃。之後,海通和尚去世了,人們被他的精神所感染,幫他繼續建造大佛,歷時約九十年才完成。而我們也是慕名而來,親眼目睹了那座經歷千年不衰的彌勒佛—樂山大佛。

那天,陰雨連綿,我們順著石階而上,石壁中擺放著許多佛像,濃濃的佛家氣氛。終於,遠遠地看見一個大佛坐在高高的山凹裡,位於山上凌雲寺的側面,大佛高71米,雙眼凝視著江水。江上有遊船停泊,船上的遊客駐足觀賞,驚歎不已。近距離觀望,大佛看上去很是莊嚴威聳,兩手自然地平張,長長的手指十分整齊,栩栩如生,端莊地放在雙膝上,身旁有綠樹成蔭,水霧瀰漫,彷彿置身在仙境中!

大佛的嘴脣微微上揚,好像微笑著,眼神淡淡的,眉毛如月牙般彎彎的,看一眼彷彿就能使你平心淨氣。他的頭髮最為獨特,為1021個螺髻,這是佛教中菩薩的象徵,每一個都井然有序地排著,只不過因年代久遠,有些已經掉色或殘缺不全了。我發現大佛臉上有長長的黑色印跡,整個鼻子也是黑色的,像是流淚了一樣。原來是這兒經常有雨雪,因潮溼滋生了苔蘚。想當年沒有機械裝置等人工智慧,就靠能工巧匠和一雙雙血肉之手,能造出今日看來都歎為觀止的樂山大佛,實屬不易!現在,我們要沿著“九曲棧道”往下參觀大佛了。

“九曲棧道”是沿著大佛右側的石壁蜿蜒而下的臺階,也是為了當時人們近距離瞻仰大佛而建的,我們順著擁擠的人流而下,來到了大佛的腳下,他正襟危坐,與周圍的山頂齊平,顯得更加氣勢磅礴。今天的江水已十分平靜,而過去卻是波濤洶湧,常有船毀人亡的悲劇發生,難道是大佛顯靈了?大佛應該就是一個恪盡職守的衛士,關注著三江一帶,保衛著老百姓們!

雖然樂山大佛已失去了他當初華麗的面貌,沒有了金燦燦的袈裟,沒有了完好無損的容貌,但我們依然不會忘記幾千年前海通和尚為了建造大佛所付出的畢生心血和他堅韌不拔的意志!

這次登上樂山,走進大自然,不僅讓我見識了樂山大佛的磅礴氣勢,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更令人領悟到了他的精神所在。

遊樂山大佛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596字

樂山大佛,聞名遐邇,久聞其名,今天得以一見真身。佛身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佛像。耗時90餘年,歷經三代施工者努力,才建造而成。

為了能看到大佛的全景,我們選擇乘船前往。

船緩緩開動了,我們來到了船頂。外面下著小雨,江水十分湍急,這一切都阻擋不了我們看大佛的興趣。遙望對岸,石壁上長滿了青苔。

船慢慢行駛至大佛前,雨停了,陽光透過雲層,照射著大佛,佛身自然披上金裝。看著這一自然奇觀,遊客們紛紛尋找最佳位置圍觀、拍照。我們帶著一種虔誠及崇拜的心情來瞻仰大佛。抬頭望去,只見大佛通體黑色,是尊彌勒坐佛,也就是能帶來光明和幸福的未來佛。

他面容和善,看上去就超凡脫俗。髮髻眾多,雙肩闊大,眉毛高而長,兩個鼻孔圓直,雙腳也自然下垂,很有氣勢。讓人一見頓生豪氣,更是給行船的人們帶來了戰勝三江之水的勇氣與決心。古代的樂山三江處水勢凶猛,舟輯至此往往被顛覆。海通禪師為減少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並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

如果你再仔細觀察大佛的身體與兩邊石壁,會發現上面有許多的圓孔。原來這是獨特的設計:工匠們為了保護大佛不受雨水的風化,巧妙設計排水設施,隱而不現。在大佛的髮髻與衣襟部分都修建了排水溝,千年來一直保持了他的原貌。這種設計,既保護了大佛不受風雨的侵蝕,又在外觀上維持原狀,真是建築史上的一種創舉。

樂山大佛,真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與工匠精湛技藝的精髓,自然與人工的完美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