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筆記相關作文20篇

晚秋筆記 篇1

高二作文 ,819字

秋風漸起,飄零的梧桐葉猶如輕舞的蝴蝶美麗地盤旋而下,縈繞著我的思緒飄飄蕩蕩。又是一年秋風起,憶起那年深秋樹。

“咳,咳……”奶奶的房間裡傳出斷斷續續的咳嗽聲。年邁的奶奶已是油盡燈枯之時。不是我沒有眼淚,此時眼淚早已流乾;不是我沒有挽留,只是生老病死的規律無法改變。然而媽媽,卻極力延續著那盞枯燈。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媽媽用行動闡述了中華傳統美德中的“孝”字。

奶奶臥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媽媽每天起早貪黑,悉心照料奶奶,為奶奶擦身,洗臉,餵奶奶吃飯,洗衣服,甚至大、小便都是媽媽親自動手……看著日夜操勞的媽媽,我痛在心裡。記得那天,天還沒亮,朦朧中看見媽媽忙碌的身影,我揉著惺忪的眼睛起床走向媽媽:“媽媽,今天怎麼這麼早?”“噓”,媽媽用手指放在嘴巴上說,“小聲點,別吵醒了你奶奶。我今天要為你奶奶買藥,早點起來準備,好早點回家照看她,你快去睡吧,天氣涼,小心別感冒。”我“哦”了一聲轉身向床邊走去。翻來覆去,久久不能入睡,一股熾熱的液體溢位眼眶。只聽見後窗外院裡的梧桐葉被風吹得簌簌地響。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在媽媽的照料下,奶奶似乎有了好轉。那時正值梧桐樹凋零季節,院裡的梧桐葉卻格外黃透,彷彿熟透的果實,手還未觸到就會跌落下來。奶奶面如死灰,沒有一點生氣。媽媽喜出望外,給奶奶做了好多好吃的,晚飯後,扶著奶奶到庭院散步。奶奶望著滿樹枯黃的梧桐葉,緊緊握住媽媽的手,熱淚盈眶。媽媽也握住奶奶的手,相看淚眼,無語凝噫。那天晚上,驟然襲來的寒風,打破了原本的寧靜,一片片梧桐葉漫散整個院子,奶奶在落葉凋零的晚上,最終離開了我們。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每當媽媽走進奶奶的房間,睹物思人,多少次淚眼婆娑,多少次走到梧桐樹下,細數與奶奶的點點滴滴。

如今,又是梧桐樹凋零的深秋,媽媽又獨自坐在梧桐樹下。孝在親情的柔波里綻放成一枝美麗的花,我會緊緊抓住它,放在手上,更放在心裡。我起身端起一杯熱茶,向庭院裡的媽媽走去……

秋遊筆記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379字

今天,我的心情非常激動,因為我們要去秋遊了。在我們的歡聲笑語中,到了秋遊的目的地————良渚博物院。

我們到了良渚博物院後,休息了一下吃了點東西,便開始參觀良渚博物院了。

在良渚博物院裡,有千姿百態的鼎,有美麗的石畫,還有古代的墓地。我最喜歡鼎和石畫了。

鼎的形狀都差不多,都是圓形的或方形的。但細看的話,就會發現不同的風格特點。有的小巧玲瓏,有的氣勢磅礴,有的簡單樸素,還有的精緻華麗,活像一件件觀賞品。

石畫上的情景各有差異。有的是畫宮殿裡的宮女在為皇帝跳舞,石畫上宮女的舞姿惟妙惟肖;有的是畫熱鬧的集市,石畫上老百姓正在與商人討價還價……

參觀完博物院後,我們還彩排了一遍童話劇,彩排完後我們就要走了。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真不想離開這裡,在這裡,我又學到了很多知識。

青春筆記 篇3

高一作文 ,786字

青春只是人生長河中的一個分支,雖然不長,雖然不寬,但卻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景,獨特氣候,它有時會洶湧澎湃,但有時也會靜流無聲。

那是一個初秋的雨後,我懷著一顆忐忑的心跨進了校門,陌生的環境充斥著我的眼球,心有不安。

跨上通往新班級的臺階,感受著已經達到極速的心跳,撫摸著觸感冰涼的扶手,我知道,這裡會給我新的記憶。果不其然,在接下來的一年中我們一起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情,有開心的,無聊的,鬱悶的,甚至是令人生氣的,但也就是這些事情一點一點地拉近了我們的心。

記得第一次的運動會,我們在烈日下為運動員聲嘶力竭的喊著加油。看到他們率先衝過終點線,我們為之歡呼;但看到他們因為自己成績不理想而淚流滿面,我們的心也在跟著他們一起悲傷。因為我們是一個整體。

記得第一次的廣播操比賽,我們再蕭瑟的寒風中打著寒顫,但當我們看到班班投來期盼以及肯定的目光時,所有的寒冷在瞬間消散。縱然髮絲在風中舞動但我們卻已最美的姿態完成了比賽。比賽結果暫時不論但比賽所要求的精神目的和班級凝聚力讓我們感受到了我們所獲得的不僅是榮譽,還有那聚在一起的57顆心。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喜歡坐在教室裡靜靜地看著教室裡發生的一切,突然發現,同學們都是那麼可愛。要好的女同學聚在一起,探討著某某的八卦,那無拘無束的快樂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同學;總有幾個學霸坐在位子上默默的學習,他們在為自己的青春奮鬥;而窗外,明媚的陽光灑在籃球場上的每一個角落,帥氣的男生們縱情的揮灑著他們汗水。青春是活力的,是奔放的。

青春又像是最無厘頭的話題,但它又是我們最美好的時光,有相似甚至雷同的青春經歷,有著相同的感情經歷。各種矛盾心理在大腦中產生,愛刺激卻又追求小清新,喜歡被關在卻又愛特立獨行。內心洋溢著的懵懂感情在青春的時光里美妙而危險。我愛青春中的一切,好、壞、喜、憂,那是我們的必經的。盡情的愛它,品味其中的沁香和味道。

慢慢——讀林清玄《空白筆記簿》有感 篇4

讀後感 ,771字

午後,陽光從樓屋的一角斜織灑下,懶懶地抽出一本書。都說“歲月靜美”,我說讀書就是對這四個字最好的詮釋。

讀罷,猶如一片花瓣落在水面而引起的漣漪,在我心上留下一道淡淡的水痕,想去憶及其源頭時,卻發現那痕跡早已消失不見,我想,這便是林清玄的文字所給我們帶來的感覺,若隱若現,隨風而逝。

今天讓我感觸頗多的是《空白筆記簿》。文章沒有精緻的景物描寫,也不似長篇大論的感悟,只是作者對生活的一點兒小感慨,而已。而已到平凡,平凡到不易察覺。

文章講述的是作者去一家精緻、講究品位的書店買書,卻發現每本筆記本的價錢都要比一本書要貴上許多,對此而感到疑惑不解,便詢問店員小姐,店員小姐卻給了作者意想不到的解釋:書都是別人寫的,寫得再好也是別人的思想,筆記是給自己買的,自己的想法當然比別人的想法賣得貴了。

不禁想起那個雨天。

狂風攜著暴雨拉長著喉嚨嘶鳴著,窗內,寂靜。又是一篇精緻的美文,也許是午後的睏倦,也許是窗外的風雨,語文老師一句“用自己的語言談談感受”攪得同學們一臉茫然,痴呆的目光紛紛灑向講臺旁一臉肅穆的著著一身黛色衣裳的老師。老師一臉愁容,眉頭緊鎖,長長地嘆了口氣,無力地將書本夾在臂旁,黯然走出教室……

這一刻,我好像明白了老師的失望。

放下書本,臨窗而望,窗外陽光依然,街道依然,來來往往匆忙趕路的人消失在轉角,迷茫的空白籠罩著整個世界。

匆匆趕路人正應了文中的幾句話:“可是有誰願意給自己的今天寫些什麼呢?願意給生活的靈光一閃寫些什麼呢?唯有我們抓住生活的真實,才能填補筆記的空白,若任生活流逝,筆記就永遠空白了。”

隨著城市的發展,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成了都市的“主旋律”。適當慢下腳步,或許便會找到在以前的生活中不被發現的樂趣,才能抓住生活的真實。在急速流過的時光中,便能留下一本充滿了生活氣息的筆記。

慢生活,慢閱讀,慢慢將我的內心豐盈。

《盜墓筆記》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1077字

十年一瞬如滄海,誰人還逝藏海花—題記

《盜墓筆記》它確確實實就是一部網路小說,難登大雅之堂,但他在我心目中卻佔據了不可替代的位置。

整個故事的開端源於五十年前的血屍墓,隨著故事的發展,一連串的謎團顯現出來。老九門巨大的圈套,是一場無聲的硝煙,一切的一切,只源於人心的貪慾。貪慾讓人什麼事都乾的出來,如夢遊者一般敏感快速地做出各種反應,近乎瘋狂地做出喪盡天良的事。陰謀,伎倆,交織在人與人的交往之間。主人公吳邪的爺爺在他的筆記裡寫道: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

吳邪,他有著各種各樣的缺點,他不像另外一位主人公張起靈一樣,如神明一般。他普通得和我們沒什麼兩樣,起初我對他是有厭惡之感的,討厭他的敏感,討厭他的猶豫,討厭他的怯弱,但隨著閱讀的進展,我漸漸發現,正是這種種的缺點,使得他這個角色更真實。當風雨來臨時,他的毅力著實讓我吃了一驚,儘管他之後被環境所迫,不得不戴上不屬於他的面具,不得不捲入一場陰險的角逐,但他仍然保持著他的良知,面具之下,仍然是那個“天真無邪”。

有人欺騙他,是為了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而有人欺騙他,則是為了保護他。巨大的謎團對吳邪的吸引力很大,也正是他的這種好奇心,使得他一步一步地走進這個深淵。吳邪的三叔—吳三省,深知這水太深,不是吳邪能淌的,為了讓他遠離這團黑霧,只能編出一個個故事,雖然最後還是讓吳邪識破了,但也讓人感慨:謊言背後,不一定全是陰險,也有可能是善意。

在這種環境之下,很多人一路行走一路懷疑,吳邪比書中的很多其他人物幸運就幸運在他找到了值得信任的人。吳邪,張起靈,王胖子—他們有著不同的身世背景,不同的目標,不同的靈魂色彩,卻成了鐵三角,他們肯為朋友而放棄自己的追求,他們互相猜疑著,揣摩著,但當朋友遇險時卻能義無反顧地擋在其身前。鐵三角是什麼?是張起靈屢次在吳邪和胖子命懸一線的時候將他們解救出來,是吳邪千里規勸張起靈,是胖子不惜金錢幫吳邪涉險。

真正的友情是無所求的,它能使人們解讀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張起靈也曾說過自己是一個沒有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人,但他卻從吳邪那裡找到了和世界唯一的聯絡。故事以張起靈替吳邪走進了青銅門結尾,十年之約,我相信吳邪不會忘記,只因為,他們是朋友。

故事的最後,仍然保留著很多謎團,我們很想推開青銅門,去看看“終極”是何物,解開這些謎團。交錯的時間和事件,被迷霧隔著的真相,幾股力量的博弈,無一讓人讀得直呼過癮;人心險惡,世態炎涼,與人性的真善美交織在一起,又讓人陷入沉思。

在我看來,人情冷暖和人之本性,是本書的經典之處,值得我們去好好品味。

成長筆記 篇6

國一作文 ,675字

我,一個平凡的我,卻有著不平凡的身份。我雖然不那些富家小姐,可卻有人把我看成一個至高無上的人—父母。在他們的眼裡,我是他們的掌上明珠,是用錢也買不到的女兒。同樣,除了我們真正的父母外,還有的是我們的老師,在他們眼裡,我是一棵幼苗,在他們精心的培養之下,我茁壯成長。

聽媽媽說:“出生的你呀,一隻小鴨子那麼小,親戚都勸我不要你了,怕你長不大。但是,我還是捨不得你,一直和你爸爸精心地照顧你。幸好,你現在已經那麼大了,這總算是一種安慰啊……”聽了媽媽這麼說,我真有點慚愧。

雖然我已經13歲了,但我還是像小孩子一樣,依樣還依賴著父母。記得那一次:我看到了媽媽在廚房裡煮菜,對於一個沒有做過飯的我也想幫媽媽做。於是好奇心驅使著我,我走到媽媽旁邊說:“媽媽,讓我幫你吧!”媽媽欣慰地點了點頭。我根據媽媽的吩咐去炒菜,先把油放進鍋裡,再小心翼翼地把菜放進鍋裡,突然,不小心被油彈到了手上,我不由得大喊了一聲:“啊!”那時,媽媽正切著東西,聽到我這麼一叫,她也被嚇壞了,急忙跑到我眼前,而在她跑到我眼前的一剎間,那把菜刀從她手裡掉下來,狠狠地掉到了媽媽的腳裡,幸好那時媽媽穿著運動鞋,傷得不太嚴重。但她還忍著痛,腳慢慢地挪動著她的身體,拿了藥油幫我擦,但正在這感動的一刻,她站不住了,從我眼前跌倒,我再一次不由地說著:“媽,媽……”頓時,我的眼眶裡流出了一滴滴傷心而又感動的眼淚。去醫院後,媽媽笑著對我說:“幸好你沒事……”

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去,我也一天一天地健康成長。或許,我的樣子也一天天地變化,知識也一天天增多,但我對父母老師的感恩永遠都不變。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1):脫書印象 篇7

日記 ,1087字

在說《烏合之眾》的具體內容之前先談談我的讀書觀。

一、讀書的“整體觀”

脫書談書,有時難免流於流水賬。

但是我以為,這是掌握一部作品的很有效的一個方法。

至少對於我目前的狀態而言,這是一句實話,也是一句無奈之肺腑之言。

原因很簡單,我沒有辦法記住書中的很多細節。有時候,讀完一本書,留在心中的僅僅是一個觀念,甚至只是一個概念、一種感覺。

這和我的學養不足很有關係。

但是這也有好處,有的時候,脫開細節,方成其本質。

本質是什麼,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現在的一般做法有本質主義,也有非本質主義的。而介入問題的研究,有的時候需要的是非本質主義的精神。即,把本質當作灰箱,著手研究具體問題。

這裡可以先提一句,我比較認同所謂“結構主義”的思路和“解構主義”的思路。

二、烏合之眾與社會心理學

有一個詞,叫“群氓”,這裡不取其極端化的意義,而僅取其“群眾”的釋義。

個人第一次面對“群氓”這個詞的時候,從中讀出了精英論的論調。的確,有的時候,不得不承認,筆者帶有一種把自我與大眾區隔開來的精英式的居高臨下的優越感。但誰能保證自己不是在五十步笑百步呢。

群氓與精英,看似是對立的兩個方面,實際是一體兩面的。

精英論,在我的語彙體系中,第一次拿出來用,是在交大讀本科的時候,討論治理者的構成問題的時候被拿來使用的。

即,國家究竟是應當交給精英來治理,還是應當交給大眾。目前的一個比較通行的解決辦法是“代議制民主”。

說完我探討“群氓”的來由,下面開始說一說個人對於社會心理學的認識。

社會心理學和人格心理學在心理學領域是成對出現的一組概念。

人格心理學研究的是一定社會情境下的人格穩定性;而社會心理學大體研究的是特定人格特質下的人在社會情境中的反應機制。

看起來,像是邏輯上的一個巢狀結構。

所以,很多時候,個人認為,單單研究一者,容易失之偏頗。當然這裡涉及到【科學哲學】的問題,老馬會在閱讀一定資料的基礎上,為大家分享我的心得的。

以上論述了社會心理學和人格心理學的關係問題。

說到社會心理學,不得不提到社會。

勒龐這裡的“社會”,還是比較中觀意義上的了。

這也是許多人讀了《烏合之眾》之後對作者勒龐抱有微詞的一個源頭。囿於勒龐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一些結論在某些人看來會有些失之偏頗。好比當下的人評價馬克思一樣,也要有所辯證地看待。實際上,馬克思本人,就十分反對靜態地看待問題。

勒龐對群體的洞察是:群體會使人趨於愚昧。

當然,這只是我很粗淺的一個概括。接下來對書籍的詳細解讀,將和大家一起看看,勒龐是如何將這個論點逐步展開的。

筆者打算考察出勒龐書寫這本書時的草蛇灰線,再作辯證看待。

晚秋 篇8

國二作文 ,4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