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與否之間相關作文20篇

是與否之間 篇1

國二作文 ,815字

要在這裡“存檔”嗎?

玩遊戲的時候,經常會有這樣的“存檔和“讀檔”功能。我毫不猶豫的按下了“是”,因為只有這樣,玩到後面,發現劇情朝不好的方向發展時,還能及時回頭,讀檔,重來。

於是,我就一次次的在存檔和讀檔之間,將原本選錯的選項以及漸漸走歪的路,一一糾正過來,走向那條人人都希望的通向美好結局的路。

一路向前,但當我終於到達那美好的路時,卻感到心累,又感到迷茫。因為我在不同的路線中看到了不同的結局,看到了由我操縱的主人公的不同經歷,而主人公依舊毫無保留的對我笑著,即使我一次一次的試驗,最後將他逼上唯一的由製作人指定的路。

這是好的結局,理想的結局,但這真的是我的路嗎?人生可沒法如此的存檔、讀檔!

人生路上,如果想要好結局,也許就最保險的方法就是跟著眾人走,就像遊戲裡跟著製作人的意願走一樣。

但我又不由得問自己,也許這樣的選擇很安逸,不用動腦筋,但等走到最終結局,想起當年時,也許我會像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那首有名的詩《未選擇的路》中所寫的那樣:“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那一嘆,一定是伴著迷茫而又遺憾的苦笑。就像《在酒樓上》的呂緯甫,回顧自己的後半生一樣,“隨隨便便”,“模模糊糊”。

在玩遊戲時,我試著不再用存檔和讀檔功能,在每一個分叉口,堅定地選擇一條路往前走,一口氣玩完了整個遊戲。雖然結局有些遺憾,但這是我的結局。我看到了不同於皆大歡喜而更加現實的結局,因為人生怎麼可能都是那樣一帆風順呢?

所以,如今現實生活中,當我選擇了一條路走下去時,會為未來的風景不安,卻又滿含期待的笑著。兒,回首過去時,也能為自己的錯誤釋然一笑,對自己所看到的獨特風景感到欣慰和光榮,即使結局不是那麼好,但對我自己來說卻是最真實的好結局。

就像《靜靜的頓河》中堅定地選擇為愛情而奉獻一切的阿克西尼亞一樣,不管是跑還是爬都會不顧一切的追向格里高利,即使最終中彈,也會像格里高利露出微笑。

要在這裡存檔嗎?

否。

人與人之間最基本是信任 篇2

高二作文 ,1039字

信任是人類最簡樸同時也是最奢侈的營養。

——題記

人之間的信任,是很堅固的,但有時又很脆弱。信任是世間的寶藏,需要被我們珍愛。

早在上世紀50年代,美國蘭德公司就提出了“囚徒困境”的博弈論模型。所謂“囚徒困境”,是指兩個犯罪同謀被逮捕審訊,在不同的房間中,並且沒有串供的時間。如果雙方都坦白,根據供詞他們各自判刑五年;如果雙方都辯解,由於證據不足他們被判一年;如果一方坦白,另一方辯解,坦白者無罪釋放,辯解者判處八年。很顯然,最優解無疑是雙方都辯解。而現實情況中基本無法實現最優解,因為沒有人會確信同伴不可能出賣自己。

困境源於不信任。同伴之間的信任破裂,人們便跳不出“囚徒困境”。

近年來,新興職業中出現了“小三勸退師”這一名詞,顧名思義,就是幫助再婚人士處理婚外感情糾紛的專業人員。可見當今中國的婚姻問題多麼嚴重,竟促成了一個職業的出現和成長!而婚外戀的多數原因就是夫妻之間不能信任體諒對方,以致於出現第三者,甚至鬧上法庭,走上電視,不得不借助外力來調解。初心改變了,感情不復了,婚姻也偏離了軌道。

出軌多半源於不信任。夫妻之間的信任破裂了,感情就會面臨危機,這對人們身心造成的不僅僅是傷害。

當今社會,資訊的便捷往往使得“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人們耳邊充斥著諸如“小悅悅事件”、“扶人反被訛”、“撿

到錢包送還失主卻被索要更多錢財”之類的負面資訊。老話又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於是在道德兩難中,更多的人退縮了,寧可少一分信任,也不願多一分風險。人們抱怨人心的冷漠,譴責這世道不援助弱者,而轉過身卻對親人朋友說不要輕易相信的陌生人。不信任,是國人最大的詬病。

冷漠源於不信任。人與人之間缺乏最基本的信任,生怕為信任承擔後果,因此我們越發看見了“陌生人社會“的雛形。

我們渴望生活在“大同世界”,那樣一個和諧美好、彼此信任的世界。沒有人願意做“雁奴”,我們也不願再看到任何人像“雁奴”這般悲哀——不被信任,遍體鱗傷。選擇信任吧,它十分不易而又高貴!

虔誠地去信任,世界方能大同,方才美美與共。

剛與柔之間 篇3

高三作文 ,856字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這靈物,無時無刻不在顯示它的智慧。“滴水穿石”,何其剛也;“順流而下”,何其柔也。水的智慧在剛與柔之間彰顯。小到個人,大至社會,他們的魅力與精神也同水一樣,在這一剛一柔之間展現得淋漓盡致。

蘇軾:在剛與柔之間彰顯人格魅力。“

左牽黃,右擎蒼,錦帽猶如裘,千騎卷平崗。”有力的雙手,一手牽著拼命往前跑的獵狗,一手擎著勇猛的蒼鷹,千騎的軍隊踏起滾滾黃塵,你醞釀著半醉的胸膽,出獵密州。是啊!微霜的雙鬢又有何妨?被貶黃州又有何妨?你這錚錚鐵漢不是依舊高唱“共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麼?這便是蘇軾的剛,貶後的他依然豪情萬仗,失意的他依舊心懷天下!他有一顆剛強的心,不畏強權,不畏挫折。

蘇軾的柔亦是動人心扉。同是一曲《江城子》,《記夢》卻為我們展現了曾大筆揮下“大江東去”的豪放詞人的柔情一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王弗何幸,生得蘇軾十年相守,死後亦得詞人十年相思。當他為亡妻種下十萬株鬆苗,當他十年後寫下這感人肺腑的天下第一悼之詞,蘇軾便註定以柔情男人名義流傳千古。他的柔情撫慰了亡妻的魂靈,他的柔情詮釋了文人君子應有的風範。

蘇軾在剛與柔之間找尋到了人生的定位,他的人格魅力在剛與柔之間溢滿天地!

香港:在剛與柔之間傳達香港精神。

還記得菲律賓人質事件嗎?香港媒體在這一事件中的表現向世界傳達了香港精神。在事件一發生香港媒體就跟蹤報道,滿足人民的知情權,並譴責菲政府,要求力查真相,嚴懲真凶。最令人感動的是,當得知香港有仇菲事件,香港媒體立即發表文章表示譴責。香港媒體用理智與善良告訴世界:什麼是香港精神。香港精神是激烈譴責菲政府的剛硬,是堅持正義;是真切關懷無辜菲人的溫柔,是善良寬容。

香港人堅守自己的剛與柔。他們能空前團結卻不群情激憤;他們能善良寬容,卻不放棄追責而縱容罪惡。

蘇軾用剛強的心靈撐起宋詞的天空,用似水的柔情撫慰受傷的心靈,在剛與柔之間為君子寫下注腳。香港媒體用剛硬的態度擊退罪惡,用善良的柔情寬容無辜,在剛與柔之間詮釋香港精神。

《人生只是一念之間》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502字

最近,無意中讀到這樣一本書《人生只是一念之間》。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迪。

印象最深的是書中的這樣一句話:人的一生是莫名其妙的來到這個世界,無可奈何的活著一生,不知所以然的死去。

記得爸爸曾經對我說過:我也是無意中當了你的父親。具體他是怎麼樣當上了我的父親,我不得而知。但是,我知道爸爸媽媽對我恩重如山。小的時候的無微不至的照顧。得病後的傷心越絕的掙扎,到現在看著我每天活蹦亂跳的上學的開心,我感受了父母對我無私的愛。我好好珍惜和他們的一世情緣。

死亡是人的正常現象。而且生與死是共存的。但是,當我的親人姥爺離開的時候,我看到媽媽悲痛欲絕的傷心,看到了親人面對生命的無奈。我才認識到原來我的親人也會離我而去。我只能痛苦的去承受,而無能為力。

當在這個灑滿陽光的世界裡,我再也看不到疼愛我的姥爺的時候,我知道,原來我家裡的人也會死亡。

我苦苦的思考:活著到底為了什麼。書中有一句話:人活著就是呼吸之間。是啊。無常和意外誰都不知道哪個什麼時候就降臨到我的身邊,我能做的只有珍惜。

時光飛逝,日月如梭。當我懂得一些這樣的詞語意思的時候,我要珍惜現在的當下的每一個瞬間,做好每一件小事。不求活得精彩,只要問心無愧。

心與心之間 篇5

國三作文 ,634字

慢慢的,一步一步走得格外沉穩,看著地上被拉到很長很長的一高一矮兩個影子,默默計算著時間的步伐。我多想跟在你身後,一直走一直走,一直時光蒼老世界盡頭。

我記得,在心與心之間的,是慰藉。清晰如初。

黑雲壓城,傾盆而下的雨如期而至。伴隨著呼嘯的寒風,滴滴雨水打在我身上,打碎了我脆弱的心,反覆問自己為什麼,為什麼自己付出了努力得不到回報。你來到我面前,同我一起站在風雨中。你眼裡沒有一絲責備,只是看到我狼狽的樣子流露出了心疼的神色。我抬頭看向你。你牽起我冰冷的手,而你的手也是一樣的冰冷,可是為什麼我會感到溫暖?

你幫我分析錯題,尋找原因,幫我制定學習計劃,與我一起努力。你懂我,懂我的倔強,懂我的執著。心與心之間,你給予我的是無聲的慰藉。

我記得,在心與心之間,是包容。清晰如初。

午夜的鐘聲響了,我徘徊在離家不遠的小徑上。下意識地尋找家的方向,發現那黑暗中最閃亮的燈火,是我最熟悉的地方。不知不覺已往回走,推開虛掩著的門,發現你正端坐在餐桌旁等我。房間裡燈光透過門的縫隙照到你身上,剎那間,我發現你蒼老了很多。濃密的黑髮再也遮掩不住白色觸目的存在,皺紋悄悄爬上了你的臉頰。鼻子有點酸,眼角有澀澀的液體在翻滾。“爸,我錯了。”你微笑地看著我,卻一瞬間紅了眼眶。

你不會隨意順著我,寵著我,你會批評我,冷落我,但卻比誰都愛我。在心與心之間,你給予我的是包容。

停住腳步,抬頭看著你的背影在我的視線裡日漸清晰高大。牽起嘴角的一抹笑靨,終於明白了,在心與心之間的,是你完整的愛。

人與狗之間 篇6

國小四年級作文 ,442字

以前家裡有一隻狗,它叫波比,在我買下它之前,它的主人對它很凶,只要它不聽話或是亂叫,就會被打。後來,我在花鳥市場買下了它。它在家裡的時候很會叫,看見了我就想咬我,也許它是怕我打它才會這樣。

一次,我出去玩了三天才回來,發現它像換了一隻狗一樣,它不像前幾天那樣對我亂叫,而是很溫順地跟著我。我與它漸漸變成了最要好的朋友,我給它起名叫波比,也經常會給它吃一些好吃的。但我與波比之間的感情很快就破裂了。

一個週末,媽媽把波比帶到了寵物醫院去做手術,媽媽說是為了防止波比一窩一窩地給家裡添小狗。那天下午波比回來了,但卻不願意理我,又開始對我亂叫了。頓時,我覺得它好可怕,我迅速跑回了自己的房間,關上門躲了起來。

回到了自己的房間之後,我慢慢冷靜了下來,如果從波比的角度來看我們人類,我們才是最可怕的怪物,因為我們人類以怕麻煩為理由,不尊重它們生命的權力,傷害了它們的生命和心理,它們不把我們當成怪物才怪。

從那時到現在已經過了有一段時間了,我不知它是否還記得我,但我一直都還記著它,心有愧疚。

人與鵝之間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954字

我老家還是比較農村化的,你會時常看見老人趕著一群羊走過,或是一隻牛大搖大擺地走過來,路上還會有些牲畜的糞便。

不過我還是很喜歡老家的,我喜歡和奶奶養的田魚聊天,喜歡和小雞們一起玩追逐遊戲……在鄉下的日子總是過得充實愉快。可是後來,奶奶家裡來了一位尊貴的客人—鵝將軍。

之所以稱其為鵝將軍,因為這大白鵝傲的很,帶著個大紅帽子,腰板挺得筆直筆直的,神氣活現地踱著方步在院子裡巡邏,見誰不順眼就咬誰。

這白鵝將軍一來,小雞仔們也不敢四處亂跑了,鴨嬸每天心神不寧,豬每天待在圈裡,不敢再豬哼哼了。

唯有奶奶最寵鵝將軍了,每次都把飯菜裝進漂亮的瓷盆裡,還把乾淨的清水放在門口。這可是大將軍的水呀,小雞們只要微微靠近,大將軍就大喝一聲,嚇得小雞們魂飛魄散。

同是家禽,為何大白鵝享受這等福分?奶奶說,鵝看家,好養,比狗還管用。

哦,原來如此,可我覺得奶奶還不如養一條狗,因為這大白鵝見誰都咬,還那麼大搖大擺的。如果換作是狗,它還衝你搖尾巴呢,這鵝,養錯了!

不過,事實證明,不是奶奶養錯了,是我看錯了。

一天晚上,我和爺爺奶奶在後院乘涼,忽然聽見前院一陣嘈雜,我向前走去,看到了一幅令人哭笑不得的情景:鵝將軍追著常來我們家做客的老伯伯,一邊叫著,還一邊咬著(咬不到)……

我跑過去,攔在將軍前面,對它說:“鵝將軍,請你放過許伯伯,許伯伯沒有惡意的。”

嘿,大白鵝還真聽懂我的話,它默默地轉過身,回到了自己的小窩。這一瞬間,我對大白鵝的不認同減少了幾分。

這天早晨,我突發奇想,想讓白鵝將軍成為我們歡樂大家庭中的一員,我將稀飯倒入白瓷盤裡,大白鵝看了看我,吃了起來。我覺得我和大白鵝之間又走近了一步。

下午我招呼小雞們來玩,小雞們猶豫不決,我說:“沒事的,快來吧!”小雞們看了看大白鵝,還是過來一起玩兒了。我接著招呼大白鵝:“白大將軍你也過來一起玩吧!”

大白鵝走了過來,又要開始追小雞,我就攔在它們中間,玩起了老鷹抓小雞的遊戲。

大白鵝雖然還是大搖大擺的,但它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心高氣傲了,它也成為了我們中的一員。

現在那隻大白鵝還在,每次我一來,它就會帶著小雞們跑出來,親熱地和我一起玩。

奶奶對它的寵愛還在,它仍然用那個白瓷盆,而且它還擁有廣闊的院子和自由。

我有一個朋友要介紹給你,它的名字叫白大將軍……

愛是同學之間的那份關心 篇8

國二作文 ,746字

愛可以是許多東西。它可以是一種力量,可以是一種情感,也可以是一種問候。生活中,每個人都有愛,接受愛,或者付出愛。對我而言,愛,就是同學之間的那一份關心。

剛進入中學時,似乎一切都不順利。因為剛剛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我一時無法適應,四處碰壁。但漸漸地,因為同學們那無微不至的關懷,我不再孤單,不再孤立。

一個短暫的課間……

第一節課結束了,課間時我正在收拾學習用具。在準備下一堂課的用具時,一支鉛筆突然從書桌上掉了下來。我習慣性地彎腰準備撿起,卻發現另一雙手已先於我撿起並將之放在我的書桌上。我驚訝地發現,原來,他是我的同桌。在撿鉛筆之餘,他還不忘叮囑我以後要小心,不要再將用具放在書桌上過於靠邊的地方以免再次掉落。聽了這些話後,我頓時內心充滿了溫暖,並十分激動地說了句:“謝謝。”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課間,以後還會有無數個這樣的課間來到,但我從那句同學的叮囑與關心中得到的溫暖與幸福,去遠遠不止如此。它使我明白了,同學之間的關懷無處不在,雖然微小,但卻是一筆無形而珍貴的財富。

同學之間話語傳遞的關心雖十分可貴,但無語的關懷,也令人溫暖。

一個炎熱的中午……

我剛剛踢完足球回來,毒辣的太陽將我晒得滿頭是汗,乾渴無比。回到班上,看到座位上的一瓶冰鎮脈動,便連忙拿起來開啟瓶蓋就是一陣痛飲,卻忘了問這瓶飲料是誰買的。我大聲詢問全班每一個同學,卻得到了極其一致的答覆:不是我買的。作罷之餘,我也想:雖然不知道是誰,但同學的關心,我已心領了。相信以後,我也一定會珍惜的。同學之間相處的時光雖短暫,但同學之間的友誼與關愛,卻是永恆不變的。這是一份值得珍存的記憶,也是一筆珍貴的財富。

愛,竟可以是如此之大,它可以是兩個人永遠在一起,不離不棄;愛,竟也可以是如此之小,它,可以只是同學之間的那一份關心。

連線人與人之間的線——共享 篇9

國一作文 ,907字

一如既往的,在“共享”這個新鮮詞彙在社會中浮上水面的剎那,人們的視線便被這灼熱的新事物吸引而去了。

何為“共享”?面對這從天而降的熱點,相信大多數人都懷抱著這樣的疑問。就像字面意思一般,代表著共同享用的“共享”迅速向各行業展開了討伐,讓現代人身邊無數本來僅能個人使用的事物轉變為了“共享”體—只要進行登記,無論什麼人都能在短時間內擁有起他人使用過的“共享”事物。“共享”的浪潮扭轉了現代人以往的生活方式,並以新奇的手法為其添上了色彩—於是,街邊本來屬於他人的自行車,此時也成為了自己急需之時的坐騎;便利店內由他人細心攜帶的充電寶,此時也成了自己手機的救命恩人……

“共享”的到來,使“他人”與“自己”的距離更加被拉近了。

在此之前擦身而過,似乎毫無交集的陌生人,在“共享”誕生後也似乎有了與自己使用同一個“共享”事物的牽絆可能。悄無聲息的,“共享”已化作無形的線,由一人傳向另一人,逐漸在社會的間隙中織布出一張巨型網路。人們在使用“共享”事物時也開始思考它上一任主人或下一任主人的使用方式。

分歧點終於在此時開始嶄露了頭角,在同一社會中,不同的人自然有著不同的對“共享”的使用方式,而面對著全部人群的“共享”也因此承上了鉅額的壓力。懂得愛護事物的人群會以對待自己事物的細心態度保護“共享”,並使其能夠擁有繼續延續的機會;而不在乎他人感受,僅將“共享”當做提供給自己的一時便利肆意毀壞的人群,也大幅度撕裂了他人制造的美好共享景象,使“共享”背上了重擔。

一面是維護者,一面是施壓方。現代人構成的兩股龍捲風以“共享”為中心互相碰撞著,擠壓著。“他人”與“自己”觀念不同而產生的矛盾也在日漸激化著,各類問題接踵而至……

可這就是“共享”的初衷嗎?答案是否定的!

是共享的到來,使對陌生人漠不關心的人們擁有了對他人的存在產生意識的啟始點,讓火種在人群間流竄,於彼此間燃燒!它讓原本冷漠的現代社會獲得了逆轉的機會,改變著“他人”與“自己”之間的觀念。

對於其他概念來說,“共享”還僅僅是搖籃中的嬰兒,而這份新事物是否能繼續茁壯成長,就只能看現代社會中“他人”與“自己”間連線的線是否能繼續延續下去了。

人與人之間碎片化的生活 篇10

人與人之間碎片化的生 ,899字

隨著人類科技的迅速發展,在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逐漸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我們的生活,心態與認知。

如今的科技發展,讓我們有了更便利的生活,我們或許可以足不出戶,也能在發達的互聯中知道世界各國所發生的各類事件,可以在網上購買到喜歡的食物,衣服,鞋子……互聯網帶所來的便利是大家所共同認可的,可是我們漸漸的將網際網路變成了自己與家人之間的一層隔閡。人們開始漸漸迷失自己,沉浸在網際網路所虛構出來的世界裡,漸漸地減少了與外界的溝通,漸漸的產生了數不清的矛盾……

現在,無論你去到那裡都會看到有數不清的人,無論是大人,小孩,甚至是老人,都拿著一臺手機,幾乎是沒有什麼溝通,若是不仔細觀察或許你都不會發現原來他們是一家人。年夜飯的飯桌上,你會發現有不少人正拿著手機沉迷於自己的世界。我曾看到過一篇報道,是說青少年玩手機的危害,裡面所列數出來的一條條無不危害著我們中小學生,警告著我們中小學生遠離手機。父母不允許孩子玩手機,自己卻沉迷於手機。家庭矛盾無不都是這樣造成的。網際網路的存在本是讓人們能夠拉近彼此的關係,我們可以通過電話向遠方的親戚,家人送去最溫暖的問候,讓人們獲取更多的知識,方便人們的生活。而如今卻變成了讓人們產生無限矛盾的最大危害。

實際上一切都不是網際網路的錯,而是我們過度的去依賴網際網路,本來那些讓人們放鬆的娛樂遊戲卻變成了危害中小學生的罪魁禍首。這一切的發生全都是因為人們過度沉迷於網路,而迷失自我。現在的網際網路如同傳染病毒一般蔓延在每個人的身體,而抵抗這種病毒的抗體便是人們的自制力,這種抗體的獲取方式說容易也容易,可說難卻也是十分之難,只能說每個人的情況不同,獲取的途徑也有所不同。

在這裡也是誠心的希望,人與人之間可以多點溝通,少點爭吵,希望網際網路依舊可以給人們帶來便利,而不是矛盾的產生。也告誡所有中小學生以及那些為了高考而努力奮鬥的認不要因為一時的沉迷而回了自己的前途,後悔一輩子。

最後希望網際網路重回原本在人們心中最好的意義—它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