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青團相關作文20篇

捏青團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514字

奶奶做青團時,會先去自家菜園裡摘一點新鮮的小青菜洗淨,放進開水裡,再撈出來放在乾淨的碗裡。

把麵粉放在盆子里加水,和麵。和好後,白白胖胖的麵糰就放在盆子裡,把剛剛煮熟的青菜倒進去,把青菜揉進麵糰裡。這樣不僅讓麵糰染了色,還能讓麵糰更有營養。等麵糰揉好了,就可以開始做餡了。餡是豆沙的,首先要把紅豆煮熟,放進篩子裡。在篩子下面放一個乾淨的盆子,擠出汁,把盆子裡的汁水放進紗布裡包起來。將剩下的湯湯水水擠幹,紗布裡面就是豆沙了。

青團的做法很多,可以做有餡的,也可以做沒有餡的,還可以捏出各種形狀。不過你在捏的時候,可要小心一點了。青團就像剛長牙的小孩一樣皮得很。一不看著,就想從你手中溜走,跑地上打滾去了。

奶奶做青團時可講究了,即使是像平常的有餡糰子,也要好好搓一會兒,讓它看起來更美觀。她有時還會做葉子形的,先把平常的糰子摳出一個洞來,放上餡,封口一定要封緊。不然蒸的時候會漏出來的。封好後,把糰子捏成有稜角的橢圓形,這還不算完成,還需要用勺子劃出葉子該有的經脈,就完成了。這都是有餡的,還可以做無餡的。在手中抹一點水,把青團搓圓、壓扁,就成了一個青餅。

青團,有餡的甜,無餡的香。家鄉的青團看似平凡,但卻成了我美好的回味……

捏青團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596字

清明,我們浙江都有食用青團的風俗。艾草做的青團為深綠色,有股濃郁的艾香味。這麼美味的食物現在已經家喻戶曉了。

清明前天那晚,我看見餐廳的燈還亮著,發現奶奶在做我最愛吃的青團,想著自己也學學做青團,以後想吃就可以隨時做了。奶奶告訴我做青團第一步就是把艾草葉子放入鍋中煮,我還裝著大廚的樣子,挺起胸膛手舉得高高的,往下撒鹽,表現得十分有把握。眼看艾草快要煮好了但我卻不知道怎麼關電磁爐,奶奶忙著準備糯米糰。

我不知如何是好,這下我終於明白什麼叫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了!我只能把鍋子從灶上拿下來,端著沉甸甸的鍋子尋求奶奶的幫助。終於忙了大半會兒,才把艾草泥給弄好。

我連個休息的時間都沒有,急匆匆的開始和青團。我把糯米糰和艾草泥放入盆中,迫不及待的把手伸進去和麵。手剛放進去就又彈了回來。“糯米糰簡直太疼了!”我尖叫了一聲。奶奶端來一碗冷水說到:“你瞧你,我剛才不是讓你等我嗎?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現在吃虧了吧。”奶奶的話語竟讓我無言以對。不過和青團的樂趣,已經讓我把這件事情忘的一乾二淨了。我手蘸了蘸冷水,放進碗裡和麵,大概幾秒我的手又拿了出來,蘸了蘸冷水。反覆幾次後,青團並沒有那麼燙了,奶奶讓我往青團里加餡料,芝麻餡,白糖餡,豆沙餡……我忍不住偷吃了幾口。又像玩橡皮泥一樣揉青團。

做完的青團上鍋蒸一蒸,開啟鍋蓋,白霧中露出了婀娜的綠色身影。我幸福地啃起了青團心想青團真的是又好玩又好吃呀。

包青團 篇3

國小三年級作文 ,390字

一到清明節,我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青團,這次,我就要親自包一回青團。

材料都準備好後,我們就開動了,先把艾草洗淨,煮熟,加上米粉使勁揉,等到粉團變成綠色之後,就開始包了。

我撕下一團,壓平,放上豆沙,只差最後一步揉成圓形。我開始揉,可是,我一不小心揉成了正方形,真好玩!於是我第二個就做了一塊甜甜圈,第三個做了個……,越做越好玩,不一會兒,形形色色的青團就出來了,不過,有幾個我包著包著,一個不小心,一用力,“啪”一聲就爆了,裡邊的豆沙噴得滿桌都是。

我包完了,就想去看弟弟包得怎樣了,於是,我伸長了頭頸去看,他包的是一些什麼呀?爆餡的爆餡,漏餡的漏餡,有的居然還被挖了個洞,餡全流了出來,還有一個競是實心的,沒餡!

再看看外公包的,個個都很圓,幾乎都一樣,在桌子上一放,還會滾動,不像我一樣五花八門,也不像弟弟一樣潰不成形,這才是最最樸實無華的青團呀!

這個清明節,我過得很快樂。

包青團 篇4

國小四年級作文 ,729字

青團,是漢族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之一。為了加深對這個傳統節日的認識,在老師和家長們的精心策劃下,我們班舉行了一次包青團的活動。要說吃,長這麼大我已吃過多次青團了;可要說到包,我可是初次嘗試,面對桌上那一大團揉好的青麵糰,我躍躍欲試。

看來心急的不止我一人,老師才宣佈活動開始,只見六、七隻小手紛紛伸向麵糰,轉眼間,麵糰就變了型,這邊一處高山,那邊一片窪地—面目全非。我也揪起了一小團麵糰,軟軟的,還帶著點餘溫,聞了聞,一股濃郁的艾草香撲鼻而來。我先把它揉得圓圓的,然後放在桌上用力壓扁,變成了一張薄薄的麵餅,接著往麵餅中間放了兩勺豆沙餡兒,揭起一端的皮向另一邊合攏,把邊緣壓牢並按出花邊,我的第一個清明餃就這樣出爐了,看著自己的第一個作品就做成功,心頭湧出喜悅和成就感。

趁熱打鐵,接下來做個什麼呢?瞧了瞧身邊的同學們,對,清明團是個不錯的選擇!於是,我又揪了一團麵糰,把它揉圓,然後在中間用力按下去,使它呈現出一個碗狀的坑,為了讓我的清明團能多裝些餡兒,我要把坑按得大一些、深一些,哎呀,一不小心,底戳破了,“失敗怕什麼,重新揉過,何況這還是我第一次做清明團呢!”我不禁想到。這回,我小心翼翼地按壓,中間的坑逐漸變大變深,耶,我成功了!我高興的手舞足蹈,這次包個芝麻餡兒的,放好餡兒後,我一手拿著糰子,一手小心翼翼地,慢慢地把洞口一點點捏攏,直到封住為止,為了美觀,我特地把它放到了做青團的模具上按一下,一個漂亮的花形清明團就呈現在了我眼前。

我越做越帶勁兒,越做越有信心,又連續做了好幾個動物形狀的青團,一個比一個有進步,一個比一個有特色。望著桌上這些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青團,它們彷彿變成了一個個綠色的小精靈,帶著我走進了艾的童話世界!

青團牽動我的情思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645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又是一年清明日,除了掃墓,令我無法忘懷的,還是奶奶做的青團……

我們家每年都少不了吃青團的環節,臨近清明,廚房裡就會多上一盆青團餡。奶奶先是剁好餡,再和些麵粉,艾草碾碎後摻進麵粉裡,原本潔白無瑕的麵粉變成了鮮綠色,用勺子上餡,就可以放進鍋裡蒸上一會兒了。

奶奶知道我喜歡吃煎過的東西,特意把青團放到煎鍋裡煎至兩面金黃,再讓我慢慢品嚐,咬一口,外香裡軟,一股艾草的清香在嘴裡擴散開來,再往裡咬一點,就能品出五香的氣味了。

青團不僅可以充當主食,還可以當點心呢!學業繁重的六年級自然會有數量驚人的作業。每當我結束白天的學習,一臉倦意地回到奶奶家吃完了飯,奶奶總會拿著兩個熱好了的青團走過來,對我說:“回家作業寫累了,別忘了吃點心哦!”這時的我,手裡捏著熱騰騰的青團,心頭也會突然一熱,啊,奶奶!您為我無私地付出,該讓我如何報答啊?夜裡,我做完作業,順手拿起那兩個還有餘溫的青團,忍不住大口吞下去,要知道,這可是奶奶對我的愛呀!

貼心的奶奶知道,我不喜歡長時間吃同樣的一種食物,就不斷地變著法兒更換花樣,有時是蠶豆青團,有時是紅豆青團,甚至還有蝦仁青團……奶奶不愧是我的“知已”在各種方面上都儘可能地使我滿意,不愧是我的“私人廚師”啊!

奶奶做的青團,在親戚好友之間也是出了名的一道美味,每當掃墓時親戚們對青團讚不絕口時,最高興的還是我,原來奶奶做的青團這麼好啊!我真幸福!

這就是牽動我情思的青團,奶奶的青團,讓我終生難忘……

清明節做青團 篇6

敘事作文 ,847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正是在幾百年前的今天,大詩人杜牧即興創作的。一提到清明節,我想大家都會想到一種美食—青團。

在去買青團的路上,轉念一想:我吃了那麼多次青團,這次我為什麼不自己包一次青團呢?於是,我參加了一個關於青團的特別活動。

在活動中,老師先跟我們介紹了青團的由來。相傳在上千年前,晉文公與他的功臣介子推意見不符,介子推很生氣,就跑到山上去了。晉文公為了把介子推逼下山,就放了一把大火,但介子推這個人非常固執,一直不下山,被大火活活燒死在山上。晉文公非常後悔,下令在他的祭日裡,所有人都不能生火。於是,就有人把艾草的汁拌進米團中,並把豆沙塞入,這就是青團了。

接著,就是做青團了,我將艾草的汁拌入米團,使米團的皮呈青色,把一大團豆沙塞進去,向下一按,只聽“卟”的一聲,豆沙濺得我滿臉都是。用各種吃法吃掉這些豆沙後,我想:應該是豆沙放多了,應該少放一些。

我再次調好青團皮後,用小勺子輕輕地取了一些豆沙,放到了青團的皮中,再把皮合起來,一個豆沙少得可憐的青團完成了!

但我依然不是很滿意,因為豆沙實在太少了,都是皮,一點都不好吃,所以我又進入了嘗試階段,我包了各種大小的豆沙,有一些像第一個一樣,把豆沙“還”給了我,還有一些成功了但豆沙總是太少。

終於,在不斷地嘗試中,我終於得到了最多而又不會“卟”的豆沙!那是我的第19號試驗品,口感很好。

慢!

雖然口感很好,但是在顏色上,我與老師包出來的樣品差距依然很大,老師的青團青,就好像把世界所有的青都融了進去。我的青團卻是綠綠的,沒有那樣漂亮的顏色。再次經歷了一番嘗試,我終於得到了一個還比較好看的綠,勉強算得上“青”。

就這樣,我學會了做青團,我咬了一口自己做出的青團,一股清香在我嘴裡盪漾。正是這股清香讓我想起了那些烈士在戰場上的情景,讓我想起了烈士永遠停留在的草地。在清明這樣的一個節日裡,青團讓我明白了它真正的用意,是讓我們永遠銘記先烈為我們現在的和平所作出的貢獻與付出!(公眾號:我們555666)

做青團 篇7

敘事作文 ,715字

“瞧瞧!做得多好!這不是‘團模團樣’的嗎?”我捏著手中鮮嫩的綠色麵糰驕傲地說道。

那天,我懷著輕鬆愉快的心情,快步走進家政教室。一進教室,一陣香味不知從何處撲鼻而來。老師神祕地說:“今天這節課,我們要來包青團。”

青團?早就“久仰”其大名了,雖然沒吃過、沒包過,但看著這個團,它又青又圓,應該“團如其名”,非常美味。我還記得奶奶曾說,青團青團,寓意著團團圓圓。可是老師卻要我們親手來包,像我這種“萬年手殘”能把它包得如楊玉環般圓潤嗎?

我抓了坨青團皮,它軟軟的,要不是要給它做造型,我早就開始“蹂躪”它了!我先學著老師的樣子把它揉成一個球,再一手握團,一手用大拇指從中間“進攻”塑造成一個碗形。接著我用勺子挖了一大塊香到流油的餡放進“碗”裡,最後用三根手指把上面封嚴實。可在我捏的時候,餡卻像一個淘氣的孩子,滿世界地到處亂竄,根本包不住。每當我捏緊時,它總會衝出來,非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不可,害得我活生生把青團包成了個狗不理包子!我越看越揪心,上面的開口彷彿是它咧開的大嘴,嘲笑我是一個“手殘黨”。

看著眼前的“團非團”,我頓時惱羞成怒,恨不得一把將青團重重地摔在地上,並且選擇放棄加自閉。

可就在這時,我想到了著名畫家羅丹考了美術學院三次都失敗了;大將韓信一開始也不被君王重用;鳳雛龐統也因長相而被輕視……可是他們最後不都成功了嗎?這區區的青糰子又能難倒我嗎?

後來,經過我的一番細心觀察,才發現原來是我太闊綽了—肉餡放得太多了。吸取教訓後,我開始對它進行一番“整容”,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做出了像模像樣的青團!

這次做青團的嘗試讓我深有感觸:成功除了有“失敗”這位母親的呵護,還有“堅持”這位父親作為堅實的後盾!

捏泥團 篇8

國小四年級作文 ,924字

我,成為了一名“泥團改造師”。我把泥團變成了許多樣子。今天,我就帶著大家看看我新做的幾款清雅脫俗的“衣服”吧!而且我還會把製作過程和那些小祕密告訴你們喲!

讓小泥團變形的第一步,可是有點兒小困難呢!要把那麼大一塊長方體泥塊摔成正方體,該怎麼摔啊?感覺困難正在靠近。我不能臨陣脫逃,我暗暗下了決心!我舉起泥塊,猛力摔下。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驚,沒想到竟快變成正方形了。這下子,我的信心來了,第二次,第三次……

接下來,就是要把正方形的泥塊放到轉盤的中心。我靜下心來,深呼吸,舉起來,用力一扔。哎呀,怎麼一上來就偏啊?我無奈地吐了吐舌頭。可是,我並沒有灰心,而是繼續用力摔。我就不相信不行,我再來……再來……再來……轉盤就像一個槍靶子,泥塊就是子彈,要想把子彈打到正中該多困難啊!“要是這次仍放不到中心,我就要受到懲罰。”倔強的我暗暗的跟自己較上了勁兒。我慢慢舉起泥塊,深吸了一口氣,閉上眼睛,全身心的投入,狠狠地摔去。有一點兒不敢看,悄悄地把眼睛眯一個小縫兒。沒想到,我做到了!那一刻,那開心勁兒,我都不知道用什麼詞來形容了。

第三步,就是要拉直按三次。這得按到什麼時候呀,為了讓泥團成功變形,我必須得豁出去。我調好轉盤速度,開始直拉。嘿呀,嘿呀,這個可真是個體力活。拉好該直按了,按得我手都疼。

最後一步,當然就是開口修型啦。我找到泥塊的中心,使勁兒往下按,按出了一個口兒。自我感覺還不錯,就開始修。好了,底部光滑對稱,杯口圓潤,很好很不錯呢。“俗,換一個!”媽媽笑著抽了一下鼻子。我想:它小巧可愛,怎麼俗了?哦,俗,是不是因為它不夠精緻?把底部放大會不會更好?想了就去做,結果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很殘酷,要多難看就有多難看。可是我不甘心,也動起了小心思。既要大方,又要清雅脫俗,荷葉,荷葉很合適!我開始捏邊兒,用靈巧的小手細膩地捏著邊緣,小心翼翼地捏薄,然後再輕輕地捲起來。再把厚邊兒輕輕折一下,更加逼真了!好了,終於做完了。太棒了,我做了一個泥胚荷葉。

再欣賞一下這個令我自豪的作品,再看看自己滿身的泥,笑容浮上臉,彷彿沐浴在陽光裡,無比開心吶!發揮美麗的想象並動手實踐,挑戰了自我,也讓我更加自信,更加快樂,這件事,成為了我春節最有趣的事情!

清明和青團 篇9

國三作文 ,873字

每年清明,必不可少祭祖和掃墓。

記憶裡,爺爺仍是精神矍鑠的模樣,削瘦卻挺拔的身子總是佇立著,時不時發出明朗的笑聲。每當他的身影漸行漸遠直至消失,我又從夢中驚醒。清明祭祖,終究是讓我黯然神傷的一個夢。

可是,清明的確有讓孩子們心馳神往的理由——青團。碧青油綠,糯韌綿軟,帶著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再加上清甜的豆沙,入口即溶,讓人不禁讚歎:“春天,原來是這個味道的啊!”母親卻總說不能多吃,我固然抵擋不住青團的誘惑,總是魂牽夢縈地偷著捧著它們。

而如此美味的青團是如何轉化而成的?帶著疑問,鑽進廚房。艾草的嫩莖和芽已經擇好放在盤中,它帶給人一種獨屬於草木的質樸感覺,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大地之上隨風微微搖著,萃取著露水與陽光,肆意驕傲著,輕狂著,笑著,長著,空氣中可以嚐到甜美和清新的味道,這個世界此刻屬於自然,屬於艾草,屬於它們日日夜夜的生長。恍然中,我又看到艾草漿與米粉的融合,看到原本碧綠色的青團在蒸鍋中漸漸變成深艾綠色,它是迴歸到它本真了嗎?亦或者說,這是一種新生與傳承?

驀地,塵封的記憶被重新開啟,我的耳畔又響起了爺爺那明朗的笑聲,想起他眯著眼睛看我背詩詞,想起他像個孩子般給我們講笑話,想起他總是和我們一樣饞嘴地偷吃青團,想起他笑著咂嘴說:“嗯,是春天的味道!”想起他眼角的皺紋中溢滿了如落日般美好的笑……這些這些,彷彿像昨天發生的事情,在我的腦海中一幀一幀地放映。不過,那些逝去的,無論面臨遺忘還是銘記,但是新生的活力,永遠將以一種新的形式傳承下去,如那青團一般。

剎那間,一種潮溼而溫暖的感覺在我心中破土,生原來是死的傳承,是一種寄予了前人微笑的的希冀與期望。

斜陽漫天,很暖很柔地落在我掌心的青團上,淡淡的艾綠中蘊含著春天的活力與生機,我知道,明早的朝陽一定會升起,世界,原來是在不斷的傳承與變化中變得更加美好。

又是一年清明時,原本落灰的墓碑旁又長了新草,遠方隱隱約約地傳來那明朗的笑聲,今年的祭祖,一定充盈著春天與陽光的味道。

又見青團 篇10

國三作文 ,743字

按照我們這兒的老規矩,清明在每年的農曆二月二十就開始了。“

“清明時節天轉暖,柳絮紛飛花爭妍”。這是一年裡最萬物復甦的時節,也是帶有淡淡憂傷的日子。清明這天,家家都製作青團,俗稱“青圓子”。青團是一種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裡,以豆沙或蓮蓉做餡,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的小吃。

上至行動不便的老人,下至牙牙學語的孩童,提到青團,誰不會心頭立時生出一種甜甜膩膩的感覺呢!把艾葉,糯米粉,紅小豆三樣東西放在一起,糊糊塗塗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的品相,聞著艾葉青草般的那種香味,就讓人食指大動了,何況是咬上一口,讓人滿足的軟糯感呢!

到了農曆二月二十的下午,當清明的雨終肯停歇下來的時候,全城的人紛紛出動,只為在踏青時爭得,賞滿山春色的一席之地。這下過雨的山路,終究是不易走的,走走停停在拐角處停下來歇口氣,嘗一口熬製已久的艾葉水,再從高處看看山與天交融的地方,也未嘗不是一件趣事。山頂,當已走累的人們坐下來休息時,勤勞能幹的婦女總是像變戲法一樣,從身上變出一個盒子,打開了是滿眼的新綠和鼻息間的清香,一排排的青團並列著,真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

拿一個放在口中,糯糯的,咬開是紅豆的甜蜜和艾草的清香,似整個人都如沐春風般。再配上上好的綠茶,茶葉在水上漂著,杯中倒影著另一個世界。卻也是人與自然最完美的融合了吧。正所謂“有這樣的地,天才叫天,有這樣的天,地才叫地”。若是過路的遊人,向店家討要口水喝,店家必要附上幾個青團,遊人吃了“恢復”了體力向店家道過謝,便又轉身踏上了旅程。

在這個小城就是這樣,清明的雨,混著青團的香,便是這個小城清明時節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