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碎片化閱讀相關作文20篇

我的碎片化閱讀 篇1

我的碎片化閱讀作文7 ,754字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每個人都有手機、電腦、電子書、iPad等等先進的裝置,所以人們看書就直接可以在這些裝置上進行,這也使人們的閱讀“碎片化”了。

記得在6年級的時候,學校開展了閱讀領航的活動,目的是讓我們多多閱讀多多積累好詞好句。一開始,我都會把老師佈置的要看的書目從書店一本一本買回家來看。可後來我覺得這樣買書特別的繁瑣複雜又浪費時間而且買回來的書看了一陣子就沒有用了。後來,媽媽給我想了一個辦法,她讓我把老師讓我們閱讀的書目下載到手機和iPad上去,這樣既能夠節省時間又不會太浪費。我對媽媽說:“這真是一個好辦法!”於是,我看書就方便容易了很多,我隨時隨地都可以把想要看的書下載下來看,就不用要走很遠的才能買到書。這樣不但方便了很多,還提高了我的閱讀速度。手機隨身攜帶十分方便,所以我可以在上學的路上,坐地鐵時,或者學習的間隙這些時間都可以用來閱讀,這點正適應了匆忙奔波人們的需要。所以,碎片化閱讀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推崇。但是,這樣的閱讀方式雖然有許多優勢但也有弊端。記得我用這樣的方式看完一本書準備做閱讀卡片時,我發現我的閱讀體會寫的明顯沒有以前那樣的深刻有內涵。我當時心裡十分納悶,陷入了沉思。我想到:我現在和之前的閱讀方式不同點就在於以前我看的是紙質書而現在是電子書;以前我都是靜下心來坐在書桌前認認真真的閱讀,還時不時會做一些閱讀筆記、批註等等,但現在我都是用那些瑣碎的擠出來的時間來看,所以我會看的斷斷續續,馬馬虎虎。而且閱讀的太淺,不夠深度,一看了之。雖然速度是加快了不少,但是質量絕對比以前要差許多。

在繁忙中抽出時間閱讀可謂是開卷有益,用手機閱讀雖然方便,能夠節省時間,加快閱讀速度,但總是這樣斷斷續續的閱讀是沒有效率的,而且還會傷害眼睛,我們應該合理安排閱讀方式,人們也不得不思考一番了。

我的碎片化閱讀 篇2

我的碎片化閱讀作文9 ,883字

在這個步調日益加快的社會上,我們常常會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方式。愛看書的我就發現在街頭巷尾、公交地鐵,許多人喜歡利用早晚時間刷幾條微博,瞥一下今日新聞。我們將閱讀時間分解,用簡單易懂的文字填充,在急促的生活節奏下擠出一點精力享用一碗速成的心靈雞湯。也許有人會因此憂心忡忡,覺得這樣的閱讀方式會使我們對內容體會不夠深刻。碎片化生活真的那麼不好嗎?

我覺得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並無利弊之分,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掌控時間,做時間的主人和自我的主人。

我愛在閒暇時間翻開書本,享受書頁在指尖劃過的滋味,沉浸在文字的海洋,常常就是兩三個小時。整段整段的時間,使我享受閱讀的快樂,這也成為我讀書的習慣。

那時的我每逢上下學,見到有人在地鐵車廂匆匆刷手機或者拿著書還沒看兩頁就要合上書,準備下車,嗤之以鼻。心想這麼嘈雜的地方讀書,你能看到多少內容呀,會不會連主人公是誰都分不清楚呢!

然而,時代的變化,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也在慢慢變化。漸漸長大的我,學習越來越繁忙,對時間的支配也有些力不從心了。最愛與書為伴的我,再也抽不出大段的時間享受書香雅趣了。起初,我並沒發現有什麼不妥,只是遺憾沒時間讀書。可是長久的不讀書,我發現自己的詞語匱乏了起來,曾經寫作文時信手拈來的好詞妙句似乎躲了起來,文章變得淺顯直白、沒有味道。

我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在沒有整段時間的情況下,化整為零的碎片化閱讀其實也值得嘗試。於是我開始採用零碎時間的閱讀方法,在地鐵車廂裡、在等車的時候、在做作業的空隙時間……在短短的十分鐘、也許只有五六分鐘裡,我翻閱了兩三頁,甚至只讀了一兩段文字。但我發現,如果每天堅持,一週、一月下來竟也能讀完一本書。

積少成多,我認為這是利用碎片化生活方式最好的良機。事物總有其兩面性,有時候看似不足,換個角度說不定也可以成為優點了。嘗試在忙碌間利用間隙時間看書,既品味了書籍,又沒浪費時間,這樣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在熱鬧的環境裡讀書,也是需要“修煉心性”的,不然容易受他人影響,讀書的效果就差了。這時候應該想“熱鬧”是他們的,而我則遨遊書海,抓緊碎片化時間讀書,讓自己豐富起來,這多麼有意義呀!

我的“碎片化閱讀”之路 篇3

我的“碎片化閱讀”之 ,1601字

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書迷。

從一歲開始,父母就給我買了“地板書”—一種尺寸很大,平鋪在地板上看的書。我光著腳丫,或蹲在地板書上,或趴在地板書上,津津有味地看著上面色彩斑斕的圖案和一個個簡單的小故事。上了幼兒園,我開始接觸有文字的書籍。我記得第一本有文字的書是《唐詩三百首》,每一首詩配上優美的圖案,媽媽抱著我朗讀唐詩給我聽。上了小學,我就開始自己一個人去圖書館看書了。說是圖書館,其實是我家門口一個新華書店。那個書店裡有很多最新的,成套的圖書,我隨手拿起一本,就盤坐在地板上看起來,而書店的阿姨從不打擾我。碰到非常喜歡的書,一時半會兒又看不完,我就把它買下來。到了小學高年級,我發現了我對於物理學科的興趣。我開始看《時間簡史》、《量子力學》之類的書,這些書上的文字密密麻麻,我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愉快的小學生涯結束後,父母對我說:“初中階段,是學習成長的開始。”我就知道了,我不能像小學一樣,沒事就和爸爸媽媽去自駕遊幾天,或者六一節跑到同學郊外的房子裡摸一天的魚了。中學開始,學習才是我生活的重心所在。於是小學畢業的那個暑假,父母一口氣給我報了5個培訓班。我像一個上班族一樣,每天清晨起床,匆匆洗漱後,趕往地鐵站,去培訓學校上課。晚上下課後回到家天已經黑了。我看到書架上我喜歡的書籍,真想像小時候一樣,抱著書在地板上看一天。可是媽媽說:“趕快睡覺,明天還要上課。”想想第二天還要早起,我只能放下手中的書,關燈閉上眼睛。可是在夢裡,我一直夢見那些書,那些故事,那些知識。

有一天,朋友送給我一個禮物,開啟一看,是一個小小的電子書。連上Wifi後,任何你想要看的書籍,你都可以唾手得到。我第一時間下載了我最喜歡的《蘇菲的世界》,然後每天乘地鐵的30分鐘,我在車廂狹小的一角,捧著書,沉浸在我的世界裡。父母說,你可以利用你乘地鐵的時間、排隊的時間、課間十分鐘的時間,做一些碎片化閱讀。但是在地鐵近一個月的閱讀體驗,卻讓我有了一些深層次的思考。

比如說,在地鐵上讀書的感覺,和在家中的地板上是不一樣的。家中我是放鬆的,完全沉浸其中的,而在地鐵上,我也無法完全投入進去,一方面怕影響他人,一方面怕坐過站。還有,紙質的書捧在手中,那種與紙面摩挲的手感,是冰冰涼的小機器無法給予的。我不禁對於碎片化閱讀有了些許質疑。

我發現,碎片化閱讀已成了大眾閱讀的趨勢,加上微信朋友圈的盛行,隨時隨地的閱讀,讓閱讀內容碎片化,已不知不覺中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有一個史學博士說:“人或成為碎片化資訊的奴隸。”碎片化已經將我們自己變得碎片,讓我們的人生變成碎片,可我們依然不覺。

真正的閱讀是不可複製的個人體驗,它能帶給人精神的觸動與心靈的昇華。正如薩特所描述的那樣,“我在書裡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我又在書裡重新開始我的生命。”全神貫注的閱讀,才能直抵靈魂最深處。然而,碎片化閱讀,如:早晚刷幾條微博,地鐵裡瞥一眼今日新聞,空閒時間用電子書看一本小說—我們將閱讀時間分解,在急促的生活節奏下擠出一點精力享用一碗靈雞湯。但是,碎片化閱讀,難以帶給人內心的震撼與哲思的洗禮,更別提精神境界的提升。

如果美國作家梭羅不是用兩年的時光獨居在瓦爾登湖,而是利用碎片時間匆匆經過湖邊,用手機拍下照片,釋出在朋友圈,並加以評論:“瓦爾登湖真美!”那就不會有曠世鉅作《瓦爾登湖》的誕生。如果朱自清走在湖邊,行色匆匆,拍照留念。那麼《荷塘月色》沒有了,散文也沒有了。

閱讀是從心出發,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才能用精神與靈魂與作者對話。碎片化閱讀讓我們的身體和思想都成為了碎片,一陣風吹過,化為灰燼。

於是,我堅定地對碎片化閱讀說了一聲:“再見!”當我知道我可能成為它的奴隸時,當我知道我的精神必將通往星辰大海時,我對碎片化閱讀說了“不”字。在這股碎片化的大潮流中,我要抵制被碎片化,捍衛我的人生,享受人生的滋味,詩意的棲居在大地上。

我的碎片化閱讀之路 篇4

我的碎片化閱讀之路作 ,968字

高爾基先生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與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題記

誠然,我也是一個不擇不扣的書迷。無論是明媚的清晨還是晚霞燦爛的傍晚,我喜歡安靜的居於一隅,手捧自己喜歡看的書,品三國紛爭,賞千古神話。

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學習越來越繁忙,有時難得的週末也是奔波於各個培訓機構之間,我的有效閱讀時間愈來愈少了。有幾次在夢中,我夢見自己徜徉在書海,左手剛放下看完的《三體》,右手又拾起我的《哈佛家訓》。我知道,對於閱讀我是嚮往的……

網路文學的異軍突起,各類閱讀APP的相繼誕生,“喜馬拉雅”等聽書軟體的問世,給我的閱讀又有了更多的選擇。

最近我一直在看《濟公傳》這本書,這本書懸念設定合理,情節跌宕起伏,使我愛不釋手。但是我卻鮮有時間去親近它。這使我一

直悶悶不樂。如果我有時間,能讀完這本書那該多好啊!我心中一直有這樣的感嘆!無意中,我接觸到了“喜馬拉雅”聽書這個軟體,知道了原來我們的書本都是可以下載來,變成有聲讀物,來進行收聽的。熬不猶豫的,我把這本《濟公傳》下載了下來,見縫插針的收聽起來。在去培訓班的路上,我會安靜的聽書,在睡前,我也會聽一會入睡。雖然這些時間並不多,可以說都是零碎的,但是各個時間集合起來,就不可估量了。

相對於用眼睛的閱讀,聽書更能讓我放鬆。我們每週都坐校車來回學校,在路上有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這些時間很寶貴也很容易浪費,很多人坐在車裡望著外面的風景,或者互相聊天打發時間,而我則會從聽書軟體裡聽著近期會教的課文或一些科普類的讀物。

在我碎片化閱讀的路上,除了藉助“喜馬拉雅”聽書軟體,我還自己掏錢購買了Kindle閱讀器。除了可以去Kindle圖書館下載自己喜歡的書外,我還可以在網上搜索電子版下載下來匯入Kindle閱讀器。在各個間隙,我時不時的會拿出我的閱讀器,翻看幾頁。這樣雖然每次看書的時間不會很長,但利用零碎的時間積累起來,我也慢慢看完了一本書。

久而久之,我似乎養成了一種習慣:每次我去教室也會提早幾分鐘,翻一翻書,看一看筆記。雖然看不了多少東西,但我還是會選擇利用有限的時間去閱讀。正是因為我不斷地利用這些碎片化的時間來閱讀,使我收穫了很多,明白了許多道理。

養成閱讀的習慣需要時間,但當你適應了時代的進步,更多的學會利用安排碎片化的閱讀,就會在閱讀的路上,越走越寬廣。

我的碎片化閱讀 篇5

我的碎片化閱讀作文6 ,571字

“碎片化”一詞原意為完整的東西破成許多零塊兒。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現代化,“碎片化”一詞出現在各個領域,是現今的產物。碎片化閱讀也是現今產生的一種閱讀現象。

對於我來說,碎片化閱讀分為兩種:時間“碎片化”和閱讀內容“碎片化

時間“碎片化”,無非是利用空閒時間,利用點滴時間去進行閱讀。我是一名學生,週一至週五白天都在學校學習,晚上回家完成課後作業,週末會上一些課外輔導班和特長班,一般很少能有整塊兒時間進行閱讀,但這絕對不是讓我能輕易放棄閱讀的理由。其實碎片化時間唾手可得,只要你想,就一定能擠出時間。比如:早上起床後,我會利用5分鐘的時間來背誦一下前一天學到的英語單詞。在每天從學校回家的路上,我會合理利用這段時間,背一背古詩、數學概念、英語對話,還會聽一些廣播中的新聞……每天臨睡之前給自己二十分鐘時間閱讀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看似這短小的時間碎片,一點點的積累下來,讓我感覺很充實!

閱讀內容“碎片化”,對於我來說有兩種,一種是選擇性閱讀。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內容或自己比較關注的內容去閱讀。比如:閱讀一本雜誌,我會比較喜歡閱讀關於電子產品、汽車介紹、科技探索一類的內容。還有一種是閱讀一本名著,我會利用每日的碎片時間,一部分一部分去閱讀,直到完整的閱讀完這本書。

碎片化閱讀對於我來說只是一種閱讀方法,更多的在於知識的歸納、總結和積累!

我的碎片化閱讀 篇6

我的碎片化閱讀作文7 ,750字

我有一個說不上特別愛好,那就是讀書。

從小,我就喜歡在書堆裡泡上個整整一天,除了維持生理需要基本可以不動彈幾下,只顧捧著各式各樣的書籍一口氣從頭讀到尾,方才覺得酣暢淋漓。

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學業也越來越繁重。一天的時間表被填塞滿了課程與作業,住宿生活使得我不能夠為了看書而晚睡—只能對著九點半準時關上的電燈嘆氣。

直到我某次回小學見老師時,突然回憶起自然科學老師曾讓我們做過一個實驗:為了讓同學明白物體之間是有空隙的,她發給我們每組一隻量筒,放入50ml的綠豆和50ml的芝麻,質量和是不是100ml?答案是否定的。

這個實驗啟發了我,就彷彿有人突然在我的腦袋裡“啪”地打開了一盞燈。如果課程和作業是綠豆,那麼其中肯定還能放上一些芝麻!就算這些芝麻看起來多麼細碎,但整合起來也有“50ml”呢。

想通了這點,我就正式開始了自己的“碎片化閱讀習慣”。

我給自己的閱讀時段做了規劃。每節課間有八分鐘,可以分一半用作背書,另一半便能捧起我的“新寵們”津津有味地品讀;在週一與週三的晚飯後與晚自習開始前大約有近一個小時,每週兩個小時的刷書時間已屬難能可貴了;還有……

我對自己的計劃信心滿滿,但僅堅守了一週便苦不堪言。

每節課間的四分鐘不僅根本不夠我背那些長又拗口的古詩文,更不夠我回憶起上一章節講述的人物關係。往往是課文沒背好,書也沒看好。

晚自習前的一個小時總有班主任在班中“鎮守”。眼鏡後銳利的眼神朝你掃來,便嚇得大氣都不敢喘一口,趕忙收起了“無關的課外書”裝出自習的姿態來。但那波瀾起伏的劇情卻又誘惑著執筆瞪著物理題的我,準時過不了片刻又把它給偷偷地從桌肚裡取了出來……

原本連貫且一氣呵成的故事非被我拆分成了數個零碎的片段,在腦海裡糊成了一片狼藉,直叫我抱著書感嘆當初的“幸福時光”。

我的碎片化閱讀 篇7

我的碎片化閱讀作文4 ,429字

我的愛好是看書,現在的科技很發達,有在手機上的閱讀,還有在網路的閱讀,紙質閱讀逐漸退化,已被手機取代,但是我還是喜歡在書本上閱讀。

由於閱讀是一個長時間積累的過程,所以碎片化閱讀成為一個我補課欠缺的方式,平時我都是可以利用空閒的時間擠出來當成閱讀時間來讀書的,魯迅有一句話說的好:時間就像是海綿,只要願意擠,一定就能擠出時間。我平時都是利用這些時間來看書的:比如我每次都帶一本書在書包裡,每一次都可以帶到車站,地鐵站和坐火車飛機的時間抽出來看書,還有在外吃飯的時間,中午的時間和課件休息的時間都可以抽出來看書。有一次和家人出去旅遊,我們躺著晒太陽時,我從包裡拿出一本書,認真地看了起來,旁邊的叔叔阿姨看到我竟然在度假時還看書,就誇我懂得利用時間。

今天,已經有太多人失去了閱讀的耐心,已經抓不住書籍的精華部分,而有著豐富的思考和聯想的長文和書本,是需要我們帶著巨大的耐心去讀,甚至一讀再讀,所以利用碎片化的閱讀可以用為整體閱讀的一種補充,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

我的碎片化閱讀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830字

碎片化,是什麼?是把大把大把的時間分割成無數快,我相信,許多人都在經歷著,當然,我也不例外。

一天中午,我在教室裡看一本書,正當看的起勁的時候,班主任老師說:“宣同學,到我辦公室來一下”。我只能戀戀不捨地對那本書說拜拜,班主任一看到我來了,就笑著叫我進去,並讓我統計期末成績,我好不容易的把期末成績輸入電腦並統計完成,心想:這下總可以看書了吧,不料我剛走到教室,“叮鈴鈴”!上課了,我只能趕緊坐在座位上,專心致志的聽老師講課,下課後,老師毫不留情的佈置了一大堆的作業,我做啊做啊,一直做到回家也還沒有做完,回到家,我點了一份外賣,突然,來了一個電話,“現在房子很火,請問需要我給你介紹下麼”?“不需要”我一口回絕,我還有一大堆作業要做呢。剛掛了電話拿起書,門鈴又響了,原來是外賣小哥來了。吃完飯想著這下我總可以看會書了,剛拿起書,媽媽進來了,“現在已經是學習最緊張的時候了,你還有閒工夫在那兒看亂七八糟的閒書”!我只得放下我的書,去做練習題。終於做完了練習題,我趕緊拿出我的書看了起來。可是前面看的什麼我都快忘記了。

我們就是這樣,把自己的時間分割成了無數快,還美其名日“碎片化的閱讀”來掩蓋我們無法專注的做某件事的事實,我們不但欺騙自己,還要形成理論來說服自己。碎片化閱讀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好壞之分,如果我們用碎片化的時間閱讀一本書,其效果也不會很差,堅持一本一本地讀書,讀完一本以後再讀下一本,這也是讀書的一種好方式。任何事情經過反覆的練習都可以掌握更加牢靠,特別是背英語單詞,每天用零碎時間積累單詞碎片,日積月累,單詞量就會不斷的累加,重複的複習又可以放我的大腦深刻的牢記單詞,只是在每天的反覆看單詞,那些碎片在大腦中一次次留下痕跡似乎成為條件反射,組成大腦的一個系統。這可能是碎片化學習帶給我的最大的價值。

拼圖式的碎片化閱讀 篇9

拼圖式的碎片化閱讀作 ,721字

時光飛逝,如今的社會隨處可見一幢幢高樓大廈,電子螢幕,手觸廣告宣傳……在這個高科技發達的年代中,人們早已習慣了“指尖閱讀”,手指一動,資訊紛至沓來,隨時隨地都攜帶著“移動圖書館”。一種新潮的碎片化閱讀學習逐漸流行,可是這也就導致了人們對紙和筆,還有書本的疏遠。

每一天,人們都依賴著電子產品,在那分分鐘短暫的時光裡,都要拿出電子產品上網進行閱讀學習……可以說,只要人們一空下來就會想到網路,這也使得我們原本豐富多彩的生活被剪成了碎片。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使用電子產品去查閱資料,閱讀書目,導致越來越多的經典書籍被塵封在曆書店的角落裡,正在漸漸地被人們遺忘著……

然而,在我家的大書櫥中卻依然儲存著琳琅滿目的書籍,每天我都開啟書櫥去看看它們,我總愛翻翻書本的扉頁,感受書本自身巨大的知識內涵,更喜歡漫步在書香的叢林中,吮吸著它那墨香的氣味,沁人心脾。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湯姆叔叔的小屋》……。我全神貫注的閱讀,也能直抵書本靈魂的最深處。從書中,我讀到了勤勞,善良與正義,也讀到了歷史的心衰與人間的不平等。

我也發覺爸爸媽媽平日裡也經常利用每日零碎的時間,上班的途中,晚睡前的邊角時間來進行碎片閱讀。的確,這樣的閱讀方式更廣博,可以讓大家進行海量的諮詢瀏覽,也可以有選擇性地進行個性化閱讀,可這些斷斷續續的碎片化閱讀卻無法帶領人們領略“完整”的美好,同時碎片閱讀也漸漸在衝擊著代表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經典書籍。

往往這些碎片化的閱讀會佔用人們大量的時間,影響正常的工作學習,碎片化了的閱讀方式,也同時讓我們的生活碎片化,我們想對大家大聲說:“放下電子產品,遠離碎片化閱讀,讓我們碎片化的生活重新完整,享受真正的紙質閱讀,享受正真閱讀書籍的人生。”

我與碎片化閱讀 篇10

我與碎片化閱讀作文1 ,999字

在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逐漸都被碎片化了—碎片化閱讀、碎片化購物、碎片化社交等已經廣泛地步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心態和認知。

作為當代的學子的我們,空餘時間都被形形色色的輔導課程瓜分得所剩無幾,沒有了充足的課外閱讀時間,所以同學們都被動地選擇了碎片化閱讀。碎片化閱讀十分便捷,可以隨時隨地充分利用每天的零碎時間。無論是在作業完成後的空閒時,還是飯前等待的間隙,再或者是外出公交車上打發時間等等,我們都可以選擇碎片化閱讀。在碎片化閱讀中,我充分利用空閒時間閱讀文章,補充常識;在碎片化閱讀中,我尋找書籍,在書的海洋裡隨心所欲地遨遊;在碎片化閱讀中,我搜索資料,快速瞭解了更多國家大事和地理知識……

碎片化閱讀固然方便快捷,但在碎片化閱讀中,像微信、微博等碎片化資訊經常會打擾我們的閱讀,有時更會使我們放棄寶貴的閱讀時間。

那天學習間隙,我正在用手機閱讀軟體觀看著《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本書,作者那優美的語句讓我感覺如痴如醉,彷彿身臨其境一般。就在這時,手機訊息鈴聲突然響起,把我從書中拉了出來,原來是一位好久都不曾上線的好友給我發了條訊息:“在嗎?”看到這條訊息,我頓時陷入了矛盾心理:千萬不能點進去,我這正看得帶勁呢,好不容易有的閱讀時間;可是我都很久沒有和她一起聊天了,聊一會應該也沒關係,可以一會再繼續看呀!於是我的手便不由自主地打開了聊天視窗,“在的!”我回複道。就這樣我與這位多年未見的摯友聊得不亦樂乎,我們彷彿有說不完的話題,同學、學校、伙食、老師等等都成了我們的話題。聊著聊著,我就把閱讀這件事拋到了九霄雲外。不知不覺,一個小時如流水一般過去了,我最終還是錯過了閱讀的時間。碎片化閱讀不僅影響我們閱讀的專注力,而且對我們學生來說,長時間用電子產品進行閱讀對視力的傷害也很大。為此,我決心做一些改變!

我決定控制碎片化閱讀的時間,儘可能的選擇傳統紙質閱讀。後來的閱讀時間裡,我總是遠離手機,拿起紙質讀本,看到興致時,我還可以在書上進行備註或者寫下自己的感想,我可以專心致志地閱讀,再也不怕被打擾了。我想這是碎片化閱讀所不能達到的!

正如學者費勇所說:“我不排斥碎片化時代,我們該考慮怎麼樣才能把自己修煉得更完美。”大家可以選擇合適自己的碎片化生活方式,而我的選擇,便是把碎片化閱讀與傳統紙質閱讀相結合,打造一個更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