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左母愛在右相關作文20篇

母愛在左幸福在右 篇1

國一作文 ,702字

本著幸福,我們苦苦尋覓。可是,幸福在哪兒呢?幸福應該是沙漠中的綠洲吧,我們跋山涉水,見到的只是幾絲沙棘;幸福是大海中的珍珠吧,我們涉江探海,撿到的只是幾隻貝殼。茫茫然的尋找,何不停下腳步,也許回首一望,有人一直在深愛著你,那就是幸福。

幸福是轉彎處的回首,是細節中的叮囑,是學習桌上那杯溫熱的牛奶。

從小,我就認為母親工作很忙,所以總是顧不上我,但是當我回首母親伴我走過的歲月,讓我明白她是愛我的。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小小的我揹著小小的書包,一支筆不經意間從中滑落下去,發出清脆聲響。我急忙去撿,卻在不經意間看到,母親恰逢在轉彎處回首望著我。那是眼神中充滿著對我擔憂和鼓勵。

那就是愛,母親的疼愛讓我感到幸福。

小學一次組織夏令營活動,我很開心,沒有一點因離開母親而難過。老師告訴我們,每人最多可以帶20元錢。那裡的副食店裡什麼都有,幾乎不缺什麼。當我和母親說完一切,母親卻說什麼也要多給我裝些小零食。我卻怕老師批評我而拒絕了母親。可是母親趁我不注意,把多給我的錢以及零食一併放進了我的書包中。後來,我在書包暗格中發現了它們。那20元錢被疊成了小方塊靜靜地躺在那裡。

那就是愛,母親的關愛讓我感到幸福。

升入初中,作業堆積如山,而且我寫作業又慢,所以每天作業都會寫到八點半左右。幾乎每晚母親都會訓斥我,讓我不要拖沓,高速度高質量的完成各項作業,同時,母親總會手拿一杯溫熱的牛奶,輕輕轉動我房間的門把手,悄悄地,不發出一絲聲響,把牛奶放在我旁邊的床櫃上,使我一伸手便可以觸控到它。而後母親又悄悄走出門,不打擾我的學習。

那就是愛,母親的憐愛讓我感到幸福。

母親的愛陪伴著我成長,讓我滿懷幸福勇敢前行。

媽媽在左,母愛在右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491字

每次出門,媽媽都走在我的左邊,我都走在媽媽的右邊。媽媽從來不讓我走在她的左邊,我很不服氣心想:哼,你憑什麼不讓我走左邊,我偏要走左邊。

今天我把作業本落在了學校裡,我要媽媽陪我一起去拿。這次出門,又是媽媽走左邊,我走右邊。“這回我一定要走在媽媽的左邊。”我喃喃自語道。我趁媽媽不注意,偷偷跑到她的左邊走起來。媽媽向右邊看了一眼,看我不在右邊,又馬上朝左邊轉來,她發現我走在她的左邊,就把我“拎”到了右邊。我既生氣又不解地想:我一定要走到左邊去!“丁零零!丁零零……”媽媽的手機響了。我再次趁著媽媽接電話的空兒跑到了媽媽的左邊。這次媽媽並沒有發現我已經溜到了她的左邊。我在媽媽的左邊大搖大擺地走著。忽然,我感到一束燈光照到了我背上,一輛汽車從我的身邊飛速駛過,濺了我一身的水,我嚇得一把保住了媽媽。媽媽連忙掛掉電話,一邊幫我擦身上的水,一邊對我說:“佳怡,媽媽不讓你走在我的左邊是因為左邊危險,經常有車駛過。這不,濺了你一身的水。以後要乖乖地走右邊,右邊比較安全。”噢!原來是這樣。媽媽,對不起,我誤解你了。

媽媽在左,母愛在右。母愛就像一杯溫暖的珍珠奶茶,時不時地浮出珍珠般的感動。

愛在左母愛在右 篇3

國二作文 ,1126字

輕輕開啟一扇窗,靜靜啜飲一口茶,讓茶中的馥香與窗外的梔子花香一同伴我品味母愛的味道。

——題記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一首孟郊的《遊子吟》道出了母愛的無私與偉大,道出了母愛的默默無聞與無微不至,這不正是生活中我們的母親最真實的寫照嗎?孟母三遷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這不也寫出了母親的用心良苦以及母愛的殷切關懷嗎?讓鮮花開滿大地,讓母愛綻放人間,讓感恩流傳千年。

靜靜的,悄悄的,春去秋來,落葉歸根,母愛在不知不覺間已伴隨我渡過了十二個春夏秋冬,酷暑嚴寒。這天,天空似出現了一塊漏洞,讓天朝上的仙水灑落於人間。許久未患上的重感冒又偷偷的來到了我的身旁,躺在床上的我呆滯無神的盯著天花板,身上更是湧現出一種虛弱無力以及深深的疲乏感。媽媽腳步匆匆的來到我的身邊,而我卻連與媽媽說上一句話的力氣都沒有,只能一動不動的直勾勾的看著天花板,內心深處有著一種深深的無助感。

只見媽媽用溫熱的手摸了摸我的額頭,什麼話也沒說,就迅速的衝出了家門。這時,我才恍惚的意識到外面正下著瓢潑大雨,母親出門既沒有穿多少衣服,也忘記了拿雨傘。想到這,我不知哪來的力氣,竟猛得從床上坐了起來。那時,我心裡也倍加焦急的想:“難道是媽媽不夠愛我嗎?不,不是。難道是她為我所做的不夠嗎?不,不是。那為什麼我卻偏偏表達不出對母親的感恩之情呢……”

一時間,母親抓著瓶藥慌張的跑到了我的身前,用凍的冰涼的手顫顫的打開了藥瓶,溼漉漉的衣服和頭髮黏在了母親的身上和臉上,而母親卻不管不顧。聽著母親鼻息間喘著的粗氣,我用抖動的雙手接過了母親手中的兩粒藥,母親邊拿起床邊放置的一杯熱水,一邊又溫柔的對我說:“兒子,快把藥吃了,小心燙,慢點喝。”聽到了母親對我說的這一席關愛的話語,我雖把藥含在嘴裡,但卻把感恩系在心間。

我不經意間瞥見了母親手上的那一枚枚老繭,心裡猛的抽搐了一下,這些老繭不正是母親日復一日為我打掃房間而長出的嗎?不正是因為每天辛勞的接我上下學,為我拿著沉重的書包磨出的嗎?不正是每天為我洗衣做飯累出的嗎?想到這,我的鼻子不禁一酸,淚水瞬間充滿了我的眼眶,我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回報母親,感恩母親。烏鴉且有反哺之意,羊羔尚有跪乳之恩,更何況我們人呢?不更應該懂得回報母愛,感恩母愛嗎?

漫漫青青大道,我若有所思,母愛是一朵嬌豔的花兒,我們需要用真摯與感恩之心去澆灌它,來趨避一切對它的傷害。

青春的路上,讓母愛之花永駐心房,讓感恩之路陪我前行。就讓母愛在左,感恩在右,共同伴我健康成長!

愛在左感恩在右 篇4

國二作文 ,955字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鮮花感恩雨露,是因為雨露滋潤了它;小草感恩大地,是因為大地哺育了它;白雲感恩藍天,是因為藍天包容了它。感恩,讓天給藍,水更綠,人更親。因此,朝氣蓬勃的我們,更應該學會感恩。

感恩老師

“春蟬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老師的愛,比父愛更嚴峻,比母愛更細膩,比友愛更純潔。是她,將我們從一個無知的孩童培育到能寫600字作文的中學生;是她,給予了我們生活的勇氣和力量;是她,幫我們在人生道路上披荊斬棘。有了她,就有了希望與未來,

就有了祖國光輝的明天。

深夜裡,人們都進入到了夢鄉,可是,還有一盞明亮的窗戶在散發著耀眼的光芒,燈底下的灰髮老人,就是她—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老師啊老師,長大的我無論是茂盛的松柏還是低矮的灌木,都不會忘記您的恩情!

感恩父母

“天大地大,父母恩大。”能生活在這美好的世界上,是因為父母用“愛”的陽光照耀著我們的心田,用“愛”的雨水滋潤著我們的心田,用“愛”的春風撫摸著我們的心田……生病了,照顧我們的是父母;下雨了,前來送傘的是父母;失敗了,送上鼓勵的也是父母。感恩父母,是一份應該肩負的責任,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給疲倦的母親獻上一杯熱茶,給勞累的父親一句贊言,就是對他們心靈的最大慰藉。

不知是何時,白銀染遍了父母的頭髮,皺紋爬上了父母的臉頰,脊背彎得像一張弓,原來—他們老了。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孝,寸草春暉,感恩爹孃,此時若不行動,更待何時?

父愛如山,母愛如水,山水相映,造就了我剛毅的靈魂,他們的恩澤比山高比海深,我們怎能忘懷?

感恩……

人間不僅僅只有那無情的堅冰與烈火,還有你我的那顆熱情、真摯的心,至少我們還懂得感恩。他是在心底鍥刻下的一段刻骨銘心的故事,是用愛與信念,接受與傳承。

感恩老師,是他教會了我們做人的道理;

感恩父母,是他們給予了我們生命;

感恩小鳥,是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溫馨;

感恩大樹,是它讓我們呼吸到新鮮的空氣;

感恩花朵,是它讓這個世界芬芳迷人;

感恩這世間所有的生靈,是他們,讓我們擁有力量,去創造美好的明天!

縱使世態炎涼,但卻總有一種感動存在你我心中;縱使淡漠無邊,但卻總有一種信仰讓我們淚流滿面。因為,在我們心中:愛在左,感恩在右。

愛在左感恩在右 篇5

國一作文 ,442字

當我揹著沉重的夢想行囊,行走在人生道路上時,身旁永不變化的風景,便是母愛的色彩。

—題記

今天是母親節,這不禁使我想起了之前的點點滴滴:忘不了母親在我生病時焦急的眼神,忘不了母親在我成功時的喜悅和歡樂,忘不了母親在我失敗時的無奈與辛酸。

也不知什麼時候青絲變成了白髮,母親的眼睛不再明亮,母親的腰身不再挺拔,母親的皺紋佈滿了臉頰。

母親的青春自我們呱呱墜地便交給了我們,用她的青春換來了我們的茁壯成長。她的關愛是我們從一個懵懂小孩成長為青春少年。

我們難道不應該感恩嗎?

感恩父母不僅要像黃香那樣孝順,而且還要像比爾蓋茨一樣敏學,好學,用成績回報父母。

而且我們還應當在“夾縫”中求生,既不可驕傲,又不可自卑,這些可以幫助我們成為一個懂事,好學的初中生。

生活,使我明白了即使你是一隻矯健的雄鷹,也永遠飛不出母愛的長空;即使你是一條楊帆的快船,也永遠駛不出母愛的長河;即使你是一隻健壯的小鹿,也永遠跑不出母愛的草原。在人生路上,我們都要經過母親精心製作的橋讓我們學會感恩!

愛心在右美德在左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731字

美得光輝照耀在每個人的心中,讓一切心靈一齊享受美,創造美。美得來源是德,是美德美德來源於生活的一點一滴,我們應當成為一名以美德的光輝普照他人的那個人。

美德在哪裡呢?看,在那裡!美就在老師批改作業時留下的每一個字跡,劃下的每一處標記。老師啊,您上課時留下的每一滴汗水就等於我們學到的每一個珍貴的知識,也許在那時為親愛的老師擦去因勞累爾?C下的汗水,美就產生在擦汗的那一剎那。也許,你在那時看到老師因批改作業,揉捏著麻木痠痛的肩膀。一句“老師您辛苦了”美就在那剎那間,流淌在我們之間。也許,你考出一次完美的成績,就會使老師感到他的付出是值得的。

美德在哪裡呢?瞧在那裡,美就在家人為你無償付出的每一份溫暖的愛理。父愛如山,那麼堅實牢固,母愛如水,涓涓細流。沒有了他們,我們又怎能存活與世?真是因為有了他們無私的愛,我們才能健康茁壯成長,那麼,我們又要怎麼報答他們呢?其實很簡單,為他們說一句“爸爸,媽媽,我愛你們”就等於把愛照耀在他們心中,如果我們能幫媽媽刷一次碗,分擔媽媽的辛苦,媽媽該是多麼欣慰。如果我們能幫爸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爸爸肯定會想:我的孩子長大了,懂事了。

美德還在這裡。在這個大千世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幫助,遇到困難,施以援手。所做出的每一件事都會收穫甜甜的微笑呢。在這個大千世界上需要幫助的人有許多,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幫助了他人,不就等於宣揚了美德嗎?

其實要做到具有沒的之心,很簡單。創造美德不僅僅是對老師的感恩,對父母的報答。在社會中,美德處處都有。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將倒下的牌子牌子扶起來。在公共汽車上主動為老弱病殘孕讓座。扶老人過馬路………。這些都是良好美德的完美體現。只要心中常懷感恩之心,美德無處不在。

愛在左,感恩在右 篇7

高二作文 ,657字

歲月是場慢性流浪,遠方還是遠方。不知何時,遠方的人已深深印在心中。

外婆總是很晚回家,放學回來看到緊閉的門窗,我總會嚎啕大哭。那時候還不懂外婆的疲憊,不明白大人為什麼要那麼忙碌,可我總會等她回家。

後來我開始迷戀外婆背的溫暖。小時候喜歡逃課喜歡裝生病,夜晚走夜路怕黑,我就會撒嬌在地上打滾耍賴。因為我知道外婆會揹我回家,那時我總以為,外婆的背是累不彎的。

我以為外婆會陪著我慢慢長大,我以為那個鄉村是我的全世界。

童年畫上句點。外婆送我離開家的那天,淚從眼尾深深的皺紋裡汩汩流下。外婆,您不要清掃門前的路,您要記得把我的床位留著,如果我玩得太瘋了,走得太遠了,您記得叫我一聲,別讓我找不到回家的路。

外婆,我現在不會再逃課了,我也不會再裝生病了,因為我知道沒有人會包容我的孩子氣揹我回家。我還是想讓你在我的口袋裡裝滿糖果和餅乾,這次我會演的好一點,就算媽媽找到藤條,也絕不會把你供出來。我還是想在你面前撒很拙劣的謊,沾沾自喜地以為騙過了全世界。外婆,我能不能再聽你嘮家常,這次我再也不會睡著!

有些歌聽著前奏就醉了,不是因為這首歌有多麼驚為天人,而是這首歌裡有太多你的故事。盧思浩說:即使我們成長的再快,和家人老去的速度相比,終究還是太慢了。我知道擁有就會失去,我只想在擁有的時候就用力抓緊,學會珍惜生命中出現的人和事。

外婆,我已失去了太多,太多的人從身旁離開,甚至都來不及告別。現在,我習慣了對身邊每一個人微笑,把自己變成太陽,溫暖身邊每一個人。陪伴最長情,把感恩記在心上,做一個不辜負他人,也不辜負自己的人。

愛在左感恩在右 篇8

國二作文 ,809字

在去年冬天的晚上,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寒風刺骨,調皮的風兒總愛往行人的衣服裡竄,給人們增添些許涼意。

假期的一個夜晚,吃過飯的我與母親打算到外婆家住一晚上,我們穿上厚厚的衣服,出了門,迎面吹來的風讓我不禁打了一個冷戰。我和母親商量好一起步行前往,於是我們便像散步一樣朝外婆家走去。

燈光映照在雪花上,襯托出白色的爛漫。我與母親並肩行走,心裡多了一份輕鬆與溫暖。時間過得很慢,又十分飛快,在外面待的時間久了,手和臉都漸漸凍僵,現在的我只想進周圍的店鋪暖和一會兒。過了很久,突然來了一位“不速之客”,那是淒厲的寒風。風吹打在我的臉上,被凍得生疼。素不愛戴圍巾的我只好把帽子戴上,低著頭向前走去。

慢慢地,我感受到風正在變小,抬起頭,發現母親走在我的前面。她揹著走,眼神裡盪漾著揮不去的溫柔。“你冷嗎?”母親關切的問。“沒事,我不冷。”想了一會兒我又補充一句“你還是過來跟我並排走吧!我真的不冷”。她笑了笑,走了過來,但那姿勢依然擋在我身前,我心裡一陣暖流激盪,默默地伸出手,想要將母親的雙肩包拿下來,她看著我,臉上溢滿了驚訝。“媽,我幫你拿吧。”我微笑著對她說。“不用包裡裝的是給你姥姥帶的藥,很沉的。”“沒事,我可以!”我第一次像媽媽證明我長大了。

到了姥姥家後,已經提很晚了,姥姥熱情招待我們後,勸我們趕緊去睡覺。母親坐在床上,看著一本書,我偷偷地倒了一杯熱水,放在床櫃上,希望它可以驅散冬天的寒冷,哪怕給他帶來一時的溫暖。

母親是偉大的,母愛是無私的。在家裡,哪怕是給母親一杯溫開水,或是為他做一頓飯,亦或是幫他打理家務,都可以為他分擔一些生活上的小事。所以,從今天起,善待我們的母親吧!讓他們不再操勞,不再煩惱。讓他們的愛在左,我們的感恩在右。

愛在左感恩在右 篇9

國二作文 ,812字

夜半微涼,星辰劃破你溫暖的期望;琥珀色的月光,樹影抖動淺黃色的暈芒;凌晨臨窗,我聽到塵埃寂靜的梵唱,天微涼,掌燈的你,用你無私的愛,為我披上霓裳。母親,你對我的愛,讓我如何回報?

母親,還記得那年我看到你第一次流淚嗎?

那是一個陽光格外燦爛的早上,陽光散在路上,房屋上,散落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我和母親手拉手,走在這陽光中。我們向舞蹈班走去,母親與往常一樣。用她那充滿關愛的話語細細地叮囑著我,我連忙點頭答應了,就快步向舞蹈班的方向走去了。

舞蹈課如常開始了,同學們都宛若一隻只舞動的精靈,舞姿美極了。就在我們排練時,因為太過於沉浸於舞蹈之中,所以一不注意竟然跌倒了,一片片紅色的血從我的下巴里流出來了。我害怕極了,母親見我跌倒了,一臉擔憂地快步走了過來,母親關切的話語立刻縈繞在耳畔,母親跑出去,不久,母親拿著一個創可貼回來,我便忍著痛一直堅持到下課。

我們本以為沒有什麼大事,就去附近的一個私人診所,可到了醫生卻說傷口太大,治不了。醫生的這番話把本來已經擔心極了的母親嚇得有些抽噎,母親抽噎地說了聲謝謝,邁著微微發抖的腳步走了出去。母親不相信,又帶我去了另外一家醫院,這次,當醫生說需要縫針時,母親的淚如堤壩決堤一般從眼睛中流出,無法停止。

母親用她微抖的手,給爸爸打電話,直至最後進手術室時,母親關切與擔心的目光從未離開過我。

手術很成功,母親心裡的那一塊石頭也總算落下了,現在觸控下巴上的那一條淺淺的印記,它包含著的不僅是當時的痛,更多的時母親對我的愛。

母親,您對我的愛讓我如何來回報?就讓我在母親節當天為您獻上一枝康乃馨,來表達女兒對您的感激;就讓女兒為您承擔一些家務吧,讓您身上的擔子輕一輕。就讓我每天都愛您一點點,就讓我用這種方式來感激您。

當希望,像被淋溼的目光;當手掌,托起下沉的夕陽;您是否依舊徘徊在我的生命裡,用您的愛,默默伴我成長。母親,您的愛我無以為報,就讓我用我自己的努力來回報,感謝您吧!

愛在左感恩在右 篇10

國二作文 ,741字

母愛是黑夜裡的一盞明燈、沙漠裡的一杯水、冬夜裡溫暖的被窩,無論是何時何地,她都能給予我最佳的保護。

那是我的第一個暑假,媽媽獨自帶我去漂流。天空豔陽高照,萬里無雲,本來是高興的一天。但是,當船在第三個下坡處時卡在了石頭縫上,馬上要翻船了,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水很深,我不會游泳。媽媽二話不說地繞到了船的後面,用力地把船向下拉。“一二一,一二一。”年幼的我也在為媽媽加油。清晨的水真的很冷,媽媽的嘴脣烏青,最怕涼的媽媽為了不讓我受傷而落下了永遠的病根。

還有一次是發生在醫院,我因為發燒傷了耳朵,最嚴重的時候達到了中度耳聾,她剛開始無法接受,後來卻也慢慢的接受了。有一天,我問媽媽電視上剛說過的東西,想故意考考她,但話還沒說出口,我發現媽媽把耳朵堵上在練習聽力,只是憑藉口型。我叫了她一聲她沒聽到,我又叫了一聲,她還是沒聽到。我的眼睛溼潤了,母親還默默的為我做了多少事情啊!

到了今天,我回憶這些事時心裡還是暖暖的。昨天又是一個特殊的節日,看著媽媽日漸增多的白髮,看著媽媽日益深刻的皺紋,我的心中有無盡的感激,但都匯成一句:“媽媽,母親節快樂!”媽媽聽到後笑了。我很開心,工作的壓力使媽媽的臉上經常沒有笑容,這一笑,便是停留在我記憶中最美好的瞬間。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不願意逛街的父親和我都去陪媽媽過節了,總是嫌火鍋麻煩的我們也陪媽媽吃了鴛鴦鍋。但是我總覺得少了些什麼?媽媽,我會努力的,我在心裡默默的下定決心,我一定在下一個母親節把這個遺憾彌補回來。

母親是我們生命的源泉,沒有母親就沒有我們。母親為我們十月懷胎,經歷的痛苦,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母親是我永遠的愛,是我們一生的愛,我要盡我所有,留住母親的笑容,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愛在左感恩在右 篇11

國二作文 ,926字

在無數個漫漫長夜中,我倚著床,回首那段成長的時光,竟發現有那麼多的人和事在我的記憶中留下烙印,那麼多的愛與感恩在我的左右,伴我走過風雨。一路走過,渾然不覺;如今回首,感恩恆生。

愛,在我的左手邊。

那天中午,到了吃飯時間了,忽然,一陣酸酸甜甜的味道侵入鼻腔,尋著香氣望去,原來是同學帶的糖醋小排。

一到家,我便對母親說了這件事,母親聽了這件事,有些為難的撓了撓頭,笑著對我說;糖醋小排啊……媽媽不會做呀,等我學會了就做給你吃……我低下頭,在心裡嘀咕著;等你學會了,得等猴年馬月啊……沒想到,母親第二天便真的拎回了一袋小排,在廚房裡研究起來,我盯著金黃的排骨被澆上湯汁,我迫不及待的夾起一塊,塞進嘴裡,可又迅速的吐了出來,太難吃了,又酸又硬。後面的幾天,母親總是隔三差五的拎回一袋小排,自己研製起來。又是一天,我回到家,便聞到一陣侵人的香氣,接著便看見母親端著一盤糖醋排骨走過來,我不耐煩的夾起一塊,忽的瞪大眼睛,怎麼會這麼好吃!

我抬頭看著母親,才發現母親的長髮胡亂盤起,原本白皙的手上出現了一個紅彤彤的泡,刺眼極了。母親竟為了我受了這麼多煙熏火燎,淚水盈滿眼眶,才發現,愛,不知何時,已悄然來到我的身邊……

感恩,在我的右手邊。

那天是母親節,早上剛起,我便跑到母親身邊,踮起腳尖,吻了母親一口,便跑開了,許是每天放學回家與母親並沒有多少交流的原因,我看見母親望著我的背影愣了好久,才綻開笑容……午餐過後,我提出要幫母親刷碗,母親有些驚訝,隨後便拒絕了我,最後還是我說出今天是母親節要幫媽媽勞動的想法才同意。我開始行動了,母親在一旁坐著,眼神中帶著欣慰與擔憂。

洗碗時,菜的湯汁濺到我身上,水噴在臉上,我在想,母親每天做家務,是不是也承受著這些,可她卻從沒向任何人訴過苦,想到這,我終於沒忍住一直卡在喉嚨裡的那句話,大聲的說;媽媽,我愛您!母親對我突如其來的話愣住了,隨即便甜甜的笑著對我說;我也愛你,寶貝!

在無數個漫漫長夜中,我倚著床,愛在左,感恩在右,而您,在我的心裡……

愛在左感恩在右 篇12

國二作文 ,731字

明天就是母親節了吧。嗯,就準備這個吧!我想為媽媽準備點驚喜。

深夜,蟋蟀清脆的歌聲給寂靜的夜晚增添了一種韻味。我望向躺在床上熟睡的那個人——母親。

母親,這個稱呼被人們歌頌了千千萬萬年,她愛的精神是偉大的,她的愛是不求回報的,她的愛是無私的。是誰一次又一次原諒我們犯下的種種錯誤。是誰無論春夏秋冬,身體是否舒服早起為我們做飯。是誰千叮嚀萬囑咐保佑我們一天平安歸來。是她——我們的母親。

都說滴水之恩,必將湧泉相報。可母親對子女的愛何止滴水。母親節了,一直有感恩之心不知如何表達。

咬咬筆頭,要不就送母親一封信吧。

親愛的媽媽,母親節到了,我祝福您節日快樂!多年來,您為我的付出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您不惜勞累辛苦,每天都在想著我,我感謝您為我付出的一切,這封信表述我對您深深的祝福和無限的感恩。在寫這封信時,我一直在想:我想母親為我煎中藥時,為了達到最好藥效,一次次地看時間,生怕自己看錯時間減少藥效。我想母親在我做作業時,無論多晚,她都默默地陪伴著我。我想母親,為了讓我健康成長,每天的餐桌上為我變換不同菜樣……母親,我愛您,我一定努力長大,成為你驕傲的兒子。

默默寫完裝入書包,第二天放學回來,我趁著母親做家務,將信悄悄地塞到母親枕邊。母親忙碌一天躺在枕邊準備休息時,發現這封信。我偷偷地扒著臥室門往裡看,只見母親眼含熱淚地看著這封信,滿眼滿臉都是幸福。看到這一幕,我不僅想,母親是多麼容易滿足呀。暗下決心,我要用自己的心來感恩,用自己的行動來回報……

愛是一個天平,當兩邊份量一樣時就會持平,在我心中的那個天平上,愛在左感恩在右,這座天平,整齊如一。

流年在左,感恩居右 篇13

高一作文 ,853字

是誰將卵石鋪就成路,使我消遣想和不請自來的夜;是誰,在路旁繪出一片梧桐林,映我眼中的飄零。

秋風稍緊,將自己縮排大衣中,綿軟纖維,好像蒲公英般地柔軟,似曾相識。是小時候靠在姥姥肩頭,枕著她圍巾的柔軟;是點點碎花布絮滿棉花的柔軟;是和姥爺去麥地,憑麥苗拂過小腿的柔軟。

我想回到哪個小庭院中,和姥姥姥爺一起坐在冬棗樹下吃晚飯;我想牽著他們的手,走過小村莊裡的條條磚路,聽他們說每棟老房子,每家人。這時,天空飄過幾朵慵懶的雲。

初秋的月總是這樣,不經意間,灑下一片涼。好像久不散去的情懷。父母應該睡下了吧。冬日未至,他們就翻出厚衣服,讓你像一隻快遞包裹一般;又會在一個飄著雪花的冬夜慫恿著你出去看雪。夾雜著雪花的風撲在臉上稍有些疼。這雪似乎停不下,紛紛揚揚,還未知覺,便染白了父親的發。雪花終能拂去,可誰又能拂去父母雙鬢的斑白。從孩提至成年,你可知因為你,父母眼中下了多少場雨。長大,意味著他們的老去。漸漸地,他們會嘮叨,會滔滔不絕地重複著一件你認為無所謂的小事。一點一滴,貫穿你的生活。我們都是一粒種子,在父母的培育下成長,。但他們在老去,用自己逝去的年華換來你最青春的時光。我們總是在自己淺薄的認知裡理解著父母,等到最後終於醒悟時,他們卻是淡淡一笑。春水流入秋水,夏泥化作冬泥。父母不計回報。我何時才能長成一棵樹,為你們遮風擋雨,然後,開出一朵令你們欣喜的花。

和別人一前一後進商店,前面有人幫你扶住玻璃門,沒有說一句話,也記不清相貌,只記得那隻扶門的手上過著一隻小巧手錶,指標剛好一動,時間過了一秒;在飾品店徘徊,出門時粗心將鑰匙落在櫃檯,來尋時夜已深,長街上只暈開了一小片燈光,是年輕的女店主無聊地擺弄你鑰匙圈上的玩偶,見到你,會心一笑。所謂感恩,就像是描述一道閃過內心的光。

你是一潭清水,路人經過,無意間灑下一粒粒睡蓮種。其實你無須謝,只需靜靜地等,等到蟬鳴聒噪時,綻放一池夏花,又是路人經過,牽繞一縷清香。

風又染黃了一層層秋草,樹皮開始斑駁,城市中的綠一層層退去,葉鋪就在林地,等待,一層新綠。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11884字

【篇一:《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

經同學介紹,我讀了這本書。剛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這本書的作者是著名作家高銘,書中以訪談的形式,記載了生活在另一個角落的人群的思想和行為,也許在我們許多人看來他們是瘋子,是精神病人,而在作者與這些人的對話中,我卻發覺,這些人的思想深度遠遠超過常人。

我並不瞭解精神病,也無法想像,精神病人到底應該是什麼樣。而在這本書裡寫過的每一個精神病人似乎都沒有傳說中那麼奇怪和令人恐懼,只是他們的思維方式比較獨特:有的會預知未來;有的會探尋時間和宇宙的盡頭;有的在嘗試人體的極限。這些在常人看來可遇不可求的事情,這些瘋子卻往往可以用他們獨特的思維理解,或者能用實際行動努力實現。也許這些奇特的事物的確是有獨一無二的解答方式的,而我們正常人卻至今也沒明白。這大概是因為我們缺少瘋子的那一份為目標努力而寧可放棄一切的執著精神吧!

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有一個神奇的老頭。他在一個獨立的病房裡,隨時都有人跟著他,以防他和別的病人談話。因為他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把對方聊激動了,並對病人的心理產生巨大的影響,致使有的人病癒出院,有的人病情加重。作者在和這個老頭的談話中,提到了時間的盡頭和空間的扭曲,在他看來,時間是有盡頭的,並且在中立扭曲造成的平衡中,將一個橘子放在薄膜上,薄膜會造成凹陷,而將一個小鋼珠滾過那個凹陷,並和小鋼珠移動向外甩出去的慣性達到平衡,小鋼珠便會圍著橘子不停地轉動。這也讓我們明白了,月球就像這顆鋼珠一樣,因為平衡,一直繞著太陽轉,而在橘子和鋼珠的重力下,薄膜會破一個洞,這便是黑洞,也是老頭說的時間的盡頭,我們留下的,也會永遠擁有。

讀過作者和病人的談話,我不禁聯想到愛因斯坦和日心說的維護者布魯諾。愛因斯坦在成名前,一直被人看過是瘋子,而布魯諾為了堅決維護日心說被教會用大火燒死。歷史證明,這兩位所謂的瘋子在科學界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許多人是不被他人理解的。他們認定自己有超常的能力,亦或是有與眾不同的獨特思想,這也是我們常人所認為的精神病人或瘋子。我們應該用心與他們交流、溝通,去走近他們,理解他們,正如書裡所說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也許有一天,這些超常的能力和奇怪的理論會成為讓世人驚歎的寶貴財富!

【篇二:《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

有句話說,瘋子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他們只是世界觀與我們不同。事實的確是這樣,對於那些所謂的“瘋癲”的話語,人們也許不僅僅會得到許許多多不同角度的世界觀的啟迪與思考,甚至還可能會發現,天才與瘋子真的只是一線之隔。

關於《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為作者耗時四年深入醫院精神科、公安部等多種神祕機構,得與數百名“非常態人類”的直接接觸產生的國內第一本精神病人訪談手記。全書以通篇的訪談筆錄作為主體內容,形似報告文學,卻又遠遠高於報告文學。作者成功地把閃光的思想隱藏在一般般的敘述中,引發讀者餘味無窮的深思。

此書中收錄著各種形形色色的精神病人各種稀奇古怪的想法:有瘋狂地想要顱骨穿孔獲取反自然超能力偏執患者,而最終卻被心理作用嚇得死去活來;有存在被事實扭曲成為多重人格的殺人犯,儘管犯下罪行卻也折射出社會許多引人深思的情仇糾紛;有每夜被恐懼的夢境折磨得輾轉反側的精神患者,扭曲的夢境展現出放大的社會陰暗面;有堅定著自己家族的宗教信仰與文明的精神患者對自己的心理、宗教、預言等等匪夷所思的邏輯堅定不移……這個特殊的群體中,他們眼裡的世界不同於道說的人間,佛說的六道之一,哲學說的無窮辯證迷霧,歷史說的時間的累計,卻同樣妙趣橫生,也引人深思。

我個人讓我其中《飛禽走獸》一篇最吸引眼球。其內容大概講的是一個年僅19歲的年輕女孩,由於傳說中的第六感過於強大而導致她被診斷為精神病而送入精神病院。在她處於散瞳狀態時,所有人的影像都會虛化成為不同的動物。她小心翼翼、為人精細的媽媽是“貓”,慢條斯理的爸爸是“魚”,而活潑開朗、可愛淘氣的她自己則是鼴鼠。而面對照片、電影、電視等虛幻影像,她卻並沒有任何怪異的視覺反應。如此匪夷所思的症狀,作者最終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她眼中的動物都近乎完美地符合著每個人的性格特徵,如此神奇的天才技能,不能不令人嘖嘖稱奇。而由此卻被診斷為神經異常的可怕異類,讓人不能不為之嘆息。

【篇三:《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作文】

有句話說的極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在跟隨作者的筆觸閱人無數之後,你會發現,天才和瘋子或許真的只有一線之隔。

你們與那些“非常態人類”—精神病人接觸過嗎?你是否瞭解他們的心聲?沒錯,我給大家推薦的便是一本精神病人的訪談手記—《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這個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幾乎沒有一個能說得清。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尋找答案,於是作者決定去問另一群—精神病患者們,去接觸他們或許能從中獲取一些答案。

我們知道精神病人的一些舉動實在是出乎我們意料之外,讓我們不能理解,他們並非正常人,有的喜歡滔滔不絕,有沒事找事的,有沉默的,有拐彎抹角的,跟大街上的眾生相比沒什麼區別,他們的世界觀令人匪夷所思,他們以我們從未想到的角度觀察著這個世界,作者用了四年的時間來接觸瞭解這些精神病人和心理障礙者。

為了讓你們更加了解這本書,我就來介紹一下幾篇故事吧!

《三隻小豬》—前篇,不存在的哥哥,從字面上就有一絲恐怖的感覺。主人公是一個五大三粗,又高又壯,五官長得挺楞的男人。但說話卻細聲軟語,用“她”形容合適不過。“她”認為自己有一個哥哥,實際上沒有—或者說很早就天折了,“她”堅信自己有個很會體貼照顧自己的哥哥。在“她”殺死了和自己同居的男友後,“她”堅持說是哥哥幫“她”殺的。

幾天後,“我”拿到了對“她”做的全天候觀察錄影。在第三天,“她”在熟睡中似乎被誰叫醒了。“她”努力揉著眼睛,先是楞了一下,接著興奮地起身撲向什麼,然後“她”雙臂緊緊地環抱著自己的雙肩。而同時,臉上的表情瞬間變了。“她”那不存在的哥哥,就是“她”的多重人格。

後篇:多重人格。

她說自己認識到了自己犯下的罪行,要作者把她殺了。如果他不殺了她,那麼他們共用的身體就構成了多重人格。她又給作者講了真人版《三隻小豬》的故事:三隻小豬住在一棟大宮殿裡,有一天兩隻小豬發現一隻可怕的怪物,就一起搏鬥,一隻小豬死了,為了保護最小的小豬,隱藏著怪物的存在,過了很久。事情再也隱藏不住了,但還是儘可能的保護那隻小豬,怪物這時發現了那隻最小的小豬,並殺死了它,最後那唯一的小豬不惜一切代價,燒燬了宮殿和怪物同歸於盡……。

不久後,他自殺了。據當時在場的人說,他沒有徵兆的突然用頭拼命地撞牆,直到鮮血淋漓地癱倒在地……

真實的界限到底是怎樣的,有沒有一個適合所有人的界定?該拿什麼衡量?

這是一本不禁令人震驚不已的書,它將可以使我們跳出慣性的思維,以一個個全新的角度去審視並思考自己關心的一切,通過閱讀釋放出來。

這本書可以真正讓你知道這個世界的真面目,不得不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你會有所震撼……

【篇四:《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

在智者的領域中,天才站在左,瘋子站在右,那中間是誰呢?

—題記

週末兩天,恰好時間充足,我便乘此機會讀完了《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這是一本精神病人訪談手記(我可從未聽說過這類書籍)。作者高銘用了四年時間,接觸了數百名“非常態人類”才完成這本著作。

書中講述了作者與多位精神病人接觸的經歷,每一個故事都簡單明瞭,又撲朔迷離。總而言之,它們(故事)清楚到讓人感覺身臨其境,以致於更加迷霧重重。在他(作者)所接觸到的患者中,有研究哲學、心理學、人體、生物學、宗教(主要是佛教)、量子物理學、符號學、瑪雅文明的各種各樣的人,還有一些多重人格者,“永生者”,“小說”家以及俱怕夢境、細菌甚至是月亮的人。作者的寫作水平很不一般,他將每個人物的形象、性格和已知的內心世界刻畫得栩栩如生,彷彿他們就在你眼前與你交談。由此可見,作者在收集素材與寫作上下了很大功夫,才讓我們讀者閱讀時體會到了一種特別的樂趣。

讀完書之後,多數患者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知識淵博,機智過人。他們中間相當一部分具備了天才所具備的天資,可謂天賦異稟。然而,過人的天賦與他們極端的思想所結合之後,所誕生的便是一個畸形(心理上)天才—瘋子。例如:有位少年因研究量子物理學太過痴迷,結果漸漸產生了幻覺(也許他所說的東西真實存在,但我們無法看見,目前的科學也無法解釋),最後進了精神病院治療。還有一位公務員,為了研究瑪雅文明及其預言,不惜辭去工作,將全部精力投入研究,時間長了後精神開始出現異常,終於被判定為精神病人。但是,不管怎樣,他們的智慧與能力不可否認,儘管在我們眼中他們是“非常態人類”,但這或許是因為他們瞭解了一些我們所不知的事物,讓我們誤認為他們有“問題”。因此,瘋子即是超能智者,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天才。

儘管瘋子的智慧超於常人,但由於他們思維方式不同常人,甚至會產生危害,所以總要被關在鐵門與鐵窗的後面,與囚犯無差。然而一些天才有時也會透露出瘋子的影子。如果說瘋子是另一種天才,那麼天才就是沒被關起來的瘋子。因此,這讓我不禁聯想到了一個詞—中庸。所謂中庸,就是中正和永恆持久,這是一種為人之道,處世哲學。中庸的智慧,不僅利於人際關係的建立與發展(這恰好填補了精神病人不善於打交道的短處),也是在做人做事上實用的學問。學習中庸,可以讓你受益終生,也許中庸之道不能讓你成為最聰明的人,但它可以讓你成為人際關係最好、為人處事精明的人才,而這樣的人才,恰好介於瘋子與天才之間。所以,我希望我自己和所有正在努力的人,一定要學會中庸,切不可走兩個極端,否則你不是名垂千古便是一事無成,這樣對人而言精神壓力不是太大了嗎?與其這樣,不如學習中庸,讓自己感受到生活中的樂趣。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成為人才),我將會繼續努力,決不偏左或右,筆直地走下去。

天才與瘋子並排站著,中間有條粗線將他們一分為二,而人才便站在這條線上。

—後記

【篇五:《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

這本書以訪談錄的形式記載了生活在另一個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礙者等邊緣人)深刻、視角獨特的所思說想,讓讀者可以瞭解到瘋子或天才真正的內心世界,內容涉及生理學、心理學、佛學、宗教、量子物理、符號學以及瑪雅文明和預言等眾多領域。其內容真實性我並不知道,但我寧願相信是真的。

一個不同的世界,一個從未接觸過的世界,這個世界裡的人看見了都恨不得離的遠一些,一個不被人所理解的世界,可又有誰知道這個世界裡的奇妙。

一個精神病人與作者交談,她告訴作者她所發現的“石頭有生命”“螞蟻是個細胞”,在常人眼裡看來,這些都是可笑,可是哪一個科學家在提出論點時,是沒被人質疑過的,“貝多芬”“愛因斯坦”在常人面前就像是一個瘋子,可是,他們卻被譽為天才,或許,瘋子和天才之間只有一步之遙,天才和瘋子的世界都是我們所不能理解的。

天才是為了一件事而瘋狂,但瘋子是因為一件事而瘋掉,或許天才是早出生的人類,而瘋子卻是早出生的天才,就像這本書的第一篇《生命的盡頭》,一個女精神病人天天蹲在石頭或者花草前仔細研究,好幾年沒跟任何人說過一句話,作者試著與她交流,卻被女病人的話驚得目瞪口呆。

所有的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不要讓任何一個事物的形象在你的腦海中定格,在我們的生活,或許有的孩子不愛學習,盡做一些不是學生應該做的事,幾乎是無惡不作,大家都對他搖頭,可又有誰能預料到在不久的將來,他是否能有一番作為;而那些讓大家都豎起大拇指的孩子,誰又能保證以後的他能像現在一樣優秀,所以不要小看你身邊的任何一個人,他總有一天會讓你目瞪口呆。

當然,你也千萬別看輕自己,遇到挫折,或是失敗時,重新爬起來,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給予了我們每個人無限的潛能,就要看你是否能挖掘出來,或許不顧一切的拼一次,創一次,美好的未來就在向你招手,相信自己,別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將來成功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努力的你,當在失意時,不要輕言放棄,跨出這一步就將會是光明。

每一個人都將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或許離成功的你只有一步之遙,就像瘋子和天才也只有一步之遙一樣!千萬別看輕你自己!

【篇六:《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

在繁華都市的大街上,人總會擠在一起的。在各式各樣衣著的人身邊擠過,就像一陣陣洪流,在各色的大樓之間擁著,填塞了這座都市。

在這片人的海洋之中,有一座座無法被沖垮的海島—一棟棟的的高樓,與真正的大海相同的是,在這人海之中也有一塊塊礁石。相比那大海,這礁石並不高大,反之,還顯得十分的佝僂與醜陋,我們將其稱之為“神經病”。他們所到之處,總能在“波濤洶湧”的人海中開出一片空曠的境地—密集的人群會迅速地散開。這樣的行為,與其說是“敬而遠之”倒不如說是一種骨子裡的厭惡了。

之前的我也是如此,但是之後,我卻意識到了這是多麼的錯誤與愚蠢。是這本書洗禮了我的心靈。

這是一本以報告文學為形式的書,書的作者是任某公司經理的高銘,他花費四年的時間,深入全國各地的多所精神病院調查,探訪了精神病人生活,寫下了這本書,以一次次採訪記錄的形式,展現出了那不為人知的,精神病人的世界。倘若這位作者不是擁有許多普通人欽佩的學歷與資質話,或許人們也會以為他就是精神病人,他本應該進神經病院的。可見,在這人與人之間,存在這多麼深的誤解。

其實,當我們稱那些患者為“精神病”時,就已經帶上了無法泯滅的誤解了。他們與我們樣,同屬於“人”這一種族,但我們省略了末尾的一個“人”字,足以體現了我們心底裡根深蒂固的偏見了。我們是正常人,他們則為“精神病”—就如同我們稱自己為“好人”“良民”稱犯罪為“壞蛋”“勞改犯”一樣,我們之所以可以毫無壓力的說出這樣的話,是因為“好人”在數量上遠遠的超過了其他“另類”如果有一天,犯罪的數量遠遠超過你了“好人”那麼,或許在那個時候,我們就不再是好人了。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逐漸認識到,“精神病”之所以是病,是因為那些病人對他們自己獨特的思想與愛好過分的熱愛與投入,而他們的思想,通常並不為常人所理解,正是我們憑藉著數量上的優勢,肆意去歧視他們。在許多故事中,裡面的患者都有學歷的。在他們所講述的內容裡,不乏我們所理解的,但是仍然有許多我們不理解的,也許他們的想法是正確的,但是以今天人的科技與智慧無法去解釋罷了,於是被稱為“瘋子”了。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他們的理論會像現在的那些定律一樣,成為世人皆知的真理。而那些現在的真理,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被推翻。

瘋子與天才,似乎並沒有本質上天與地的差別,相反,他們之間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反之,卻是十分貼近的。在歷史上那些偉大的人中—哥白尼,布魯諾,巴德斯也不被人所理解,也被稱為瘋子。但是,時間卻證明了他們偉人的存在。而我們所熟知的一些人—托爾斯泰,牛頓,梵高,都有一定程度的精神分裂症。人的知識是隨著時間而進步,更新的,在這個時代所劃定的界限外,超前者稱為瘋子,落後者即曰腐朽。或許,在這個時代中稍稍超前的人,才可以稱為“偉人”“天才”他們是為人所理解的病人,而正是世界上存在病人,我們才以極緩慢的速度進步著。

瘋子與天才,或許只是在一個觀念,一個思維方式的差距,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不成功,變成仁。

【篇七:《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

這本書是陶瑾同學推薦給班上同學們的,一聽到這書名我便就對這本書有了興趣,或許是因為它“天才”與“瘋子”的強烈,對比更引我注意力,想去一覽究竟:“天才”與“瘋子”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當我在網上查詢到這本書時知道了這本書是通過作者與一些“病人”的採訪,以訪談錄的形式呈現在我們面前的精神病患者的內心世界,通過這種獨特的角度,我們能夠了解這些“瘋子”如“天才”一般的思想。

整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其實是那個能夠把街上的人當作動物看的女孩。起初,我與作者一樣,有些懷疑這個女孩,她是否偽裝成“病人”的樣子。她只需故作驚訝,然後指著無辜的路人說:“看!那一隻會用後腿走路的獅子!”即可,卻不曾想女孩所說的一切都是真的。

當初作者在、說明確實這個女孩的病是真的時候,我也吃了一驚,道:“天哪,如果我也是這樣的就好了啊,不用那樣小心翼翼的洞察人心,然後謹慎地交往,而不是隻要像女孩一樣簡單地望一眼便知一二,覺得好笑的也不用掩藏地大聲笑出來;覺得無趣得也不用怎樣作為禮貌的回以微笑。

回過頭想想,能夠這樣的女孩也正因為沒有幾個而被歸於“精神病“範圍。如果我也擁有了這樣令人驚歎的“技能”,之後便可肆無忌憚地笑啊哭啊也好,也不會開心的吧,畢竟被人冷落,被人拋棄,便就成了那樣膽怯、害怕的性格,沒有任意的自由可言吧!就這點相比,我也的確是比她幸福了許多—我是“正常”的呀!

然而許多時候,我們卻會迫不得已的露出許多並不想要露出的微笑。久而久之,微笑便成了一種禮貌,那是“應該”露出的才對。甚至別人會問你:“你為什麼不笑呢?”這時候又該露出尷尬的微笑了。

她作為一個患者,或許的確是“瘋子”,但是如果側重於看她的各種行為舉止亦或思想來說,她卻又的確是“天才”。所以,我們也不能只顧忌他人表面現象或者外表而不再去關心他人的內在。所以我們應把每個人都當作“患者”對待,把一切向最好的方面去想象。這樣才不會把美好的事物扼殺在搖籃裡。

我們應該將美好的一面面向他人,這才是一個美好的社會,一切才都能美好起來。

【篇八:《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

你有沒有過從自己的視角去審視“精神病人”呢?“精神病人”到底又是怎樣的呢?翻開《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你會像在與精神病人談話一般,書中便會有你所好奇的答案。

本書作者高銘耗時四年,深入醫院精神科、公安部諸多神祕機構,得以與數百名“非人類”直接接觸,最終產生了国內第一本精神病人訪談手記。

本書的封頁有些詭異,在一塊長方形內有許多眾人所看不懂的奇怪的畫中,左右兩邊各有半塊人臉的影子,大概代表天才和瘋子的關係吧。

在此好奇心的驅使下,我翻到了第一面,題目是“生命的盡頭”。我頓時一驚,與精神病的談話竟然談如此高深的話題,難道這是一個哲學家精神病?

我帶著許多疑問往下看,漸漸地,我的臉色變了。這篇文章講的是一個女人,在地球上找到了一種新的生命形式。比如她說:螞蟻是一種生命的細胞。蟻后是大腦,兵蟻是身體的防衛組織,工蟻是細胞,嘴、手用來找食物,用來傳遞,維持大腦。它們聚在一起,就是生命。石頭也是一樣,但是是另一種生命形式,其實它在動,只是太慢了,我們感覺不到而已。

宇宙如此之大,除了地球上的人類,其實還有許多不同生命,只不過生命形式不同罷了。只有用於探索、執著,善於發現的人才會注意。她注意到了不同尋常的事物,而其它人卻認為她是精神病,實際上是其它人的無知與愚蠢。就像哥白尼發現的“日星說”,就像凡高早年畫的畫一樣。

許多天才都是埋沒在人們的質疑聲中,堅信真理的天才,只有碰上相信真理的人,真理才會發出金光,造福於人類。

倘若有一天,你覺得你在和一位精神病患者講話,沒準,他便是潛在的天才!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寫的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驚奇,還有思想的震撼……

【篇九:《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

在班上同學介紹了這本書之後,我通過某種特殊的渠道得到了這本書。但是由於時間問題,沒有讀完。

這本書的第一篇文章是作者和一位“病人”觀察蟲子的故事,同學也是介紹過的。不過我還是要再說一次:他每天蹲在那裡看小花小草,不知道在觀察什麼,為了什麼。直到作者去和他蹲了幾天,讓作者被他信任,這件事才大白於天下。原來,他認為像石頭這樣的“沒有”生命的東西,其實是一個單獨的生命體,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但這種可能性也不是沒有,說不定就是這樣呢?

我還記得的一位認為他一直都在寫一篇小說,而他便是這篇“小說”的主角。我們全部是配角,他不知道這篇“小說”什麼時候寫完,什麼時候收筆,他只知道這是一篇小說,一篇介紹他的自傳體小說。當作者去採訪他時,他在桌下刻出什麼時候,開這家醫院,也就是情節的轉折。而最後他也做到了,日期也一樣。和上篇一樣,在我們其他人,也就是所謂的正常人想不到,不敢想,想都不敢想的東西,他想到了,而且還說出來,勇氣和想象力都超過了正常人。可能他們與天才的唯一區別,可能只是想象有方向不同吧。

另一個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另一位。據他說述:“我殺了他,但是他沒有死。”他每天都會去同一棟子殺一個人。而且在他的記憶中,用繩子殺了他之後,在他離開這棟房子之後,他還向被他殺的女友互相招手。作者甚至去體驗了一下,但似乎完全不像他描述的一樣。他只看到一些警用膠帶還有他給被殺害的女友蒂的一本雜誌。當作者離開那棟房屋,向那個視窗張望時,他想象出了一個女人,在那裡向他招手。這聽起來有點恐懼,有點讓人毛骨悚然。但是這件事真實發生在他的世界裡,真實的發生了。

總的來說,這些人被我們這些“正常人”稱為瘋子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與我們的想法完全不同,世界在他們的眼中完全是另一個樣,比如說我們通過光反射到蘋果上,發現蘋果是紅的。可是他們用某種其他辦法,卻發現是綠色的。我們便對他指指點點,從此,一位天才就變成了瘋子。他們與我們對世界的概念完全不同,能想到我們想不到的東西。這是一種好的精神,好的性格。可是他們為什麼不被我們稱為天才而被稱為瘋子呢?就像題目一樣,只是他們想走的方向不對吧。

【篇十:《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

這本書太新奇了,這是我認識這本書的第一印象,立即兩眼發亮,聽完同學的介紹後,想買這本書的慾望更是蠢蠢欲動。

為什麼我說新奇?因為我們生活中遇見過瘋子,少的是去嘲笑他精神正常,多的則是躲他,驚恐他,生怕他手上的棍子重重的擊打在自己頭上,生怕他那犀利而猝獰的眼光盯上自己死死不放。但是我們從未走進他們的世界,後來我就思考了為什麼我們害怕他們,因為他們理論上認為是兩個星球的人,也許我們面對光明一面,他們面對黑暗,我們是陽,他們是陰。

認真閱讀著這本書,間接地認為在那十幾分鍾內我是一個瘋子吧。不可思議的是,每閱讀完一篇文章,會使自己在荒謬的語言中糊塗地迷失方向。從那精神病人口中所訴的點點滴滴尋找到一些人生的真理。從精神病人曾經的痛苦中發現一些我們也有過的事情,那些痕跡是在受控的大腦中永遠無法抹去的。讀完後我又再次的思考著,也許是我們不正常?還是普通人類的智商過於低下,走進他們的內心,像是兩瓶不同顏色的墨水攪在一起的混亂。

有一篇名叫《雙面人》的文章挺讓我印象深刻,那是一位極其特殊的患者。表面上看上去與正常人沒有什麼不同,說起話來也同樣堂堂正正、思維毫不混亂。醫生一開始便勸他出院,但是,每當他睡著時,表情極為凶獰,並且那個程度是正常人無法做到的,書中說道:“兩個眼角不可想象的往太陽穴的方向吊起來。露出大部份眼白,瞳孔縮得很小,眉毛幾乎扣在一起,鼻子上的皺紋緊緊地擰成了一個疙瘩。上脣翻起來,甚至露出牙床,臉頰的肌肉幾乎全部橫過來的,嘴角上掛著一絲笑容—絕對不是善意的,應該說,是惡毒的。”看完後,我認為此患者可能是壓力過大,而導致發生這樣的現象,但是,他在後來不做任何醫療,包括不服任何藥品時,自愈成效,並且以後再也沒有復發。

這本書裡的文章不像文學那樣豐富我們的寫作,也不像哲理書一樣讓我有自己的世界觀。但是它能夠讓我們有機會站在“精神病人”的角度來審視自己,像剛剛那篇文章。表面上看上去沒什麼,但是那位精神病患者能靠自己的毅力來恢復自己,這大概是咱們難以想到的,因為我們並沒有此經歷,可我們也有因為壓力與困難而導致焦燥不安,煩燥無比,我們是否也能像那位患者一樣自愈,想想樂觀的與快樂的事,讓自己從生活的黑暗中走出來?那位患者的能力與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

這麼說吧!這是一本特別的書,同樣也是我人生閱讀到的第一本精神病人精神訪談記,也許,天才和瘋子真的只能一線之隔!

【篇十一:《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

如果有一個瘋子坐在你左邊,一個天才坐你右邊,你會更靠近哪邊呢?正常人的答案几乎全是右邊,我的答案也是一樣。但當我讀完《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我決定坐中間。作者高銘是個十萬個為什麼,什麼都要問為什麼,他問周圍的正常人,在你看來,世界到底是怎樣的呢?他們並沒有認真的回答,因為他們很少有人想過這個問題,他們更多的是忙於事業,愛情、家庭。失望的作者決定帶著複雜的心態,開始接觸這個特殊的群體,想知道他們是怎麼看待這個世界的。

作者高銘是我看到最勇敢的作者,他花了4年時間,通過各種渠道,利用所有閒暇時間,探訪精神病院,公安部等機構,對“非常態人群”進行近距離訪談,創造出這本書。

你聽過一個笑話嗎?有一個精神病人,整天什麼也不幹,就穿著一身黑雨衣舉著一把花雨傘,蹲在院子裡潮溼黑暗的角落,就那麼蹲著,一天一天的不動,架走他他也不掙扎,一旦有機會還穿著那身行頭,打著花雨傘原位蹲回去,那是相當的執著。很多精神醫生都看過了,都說沒救了,但有位心理學家,他不說什麼,只是穿的和病人一樣,也打了一把花雨傘和他蹲在一起,一個禮拜後,終於有一天病人主動開口了,他悄悄的往心理專家那裡湊了湊,低聲問“你也是蘑菇嗎?”

作者也碰到過這樣的患者,作者也問那個心理醫生,一樣裝著陪那個整天觀察花花草草石頭的人一起觀察,他們最後交流了起來,那個患者盡發現了石頭也有生命,螞蟻是個細胞。當我讀完這篇《生命的盡頭》時,我很驚訝那個患者的思維和她那對萬物的觀察。她將螞蟻族中,蟻后、幼蟻、工蟻命名為了“鬆散生命”,她將螞蟻家族比作為“人們的細胞運動”,這也許是科學家觀察不到,想不到的,因為一個正常人不會去留意路邊的石頭有生命,也不會去認真的觀察螞蟻,我不禁想到了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林,人們也曾認為法布林是個瘋子,因為他也如那患者一樣一有閒暇時間便對花草發呆,但當法布林著成《昆蟲記》時,人們非常驚訝,不再認為法布林是個瘋子。那些名人中“瘋子”並不少,梵高、貝多芬、列夫托爾斯泰,因為他們有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他們有著與常人不同的世界觀。

我想,這位患者也會成為一名著名的學者。瘋子中有許許許多多名人,我想他們應該變自己對精神病患者的看法,應去傾盡他們,他們不是我們罵的物件,他們只是想法、世界觀點、看待整個世界的方面不同,我們應去傾盡他們關愛他們。

朋友,跟我一起來傾盡這些瘋子吧,當我們坐在天才和瘋子中間時,我們不在去靠近天才,而是坐在他們中間!朋友,請改變你對精神病患者的看法,其實他們很善良,朋友,請留意你身邊的任何一個人,無論是天才還是瘋子,你都會觀察到他們的優點。

【篇十二:《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

這是一本以訪談錄形式的記錄地球中人類的另一個群體—精神病患者,在作者的訪談中他發現一些精神病患者並不是人們想象中那樣的可怕,那樣的瘋狂。在精神病中其實有很安靜的患者與瘋狂的患者之分。

而在那些安靜的患者中是作者主要訪談物件,他們不是一無所知,口中都是荒唐的思想,其實這些思路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就像其中一個精神病患者所說的:”不用很遠,只倒退一百多年,你對當時頂尖的物理學家說你拿著一個沒一本書大,沒一本書厚的東西就可以跟遠方的人通話,而這要靠圍著地球轉的衛星和你手機裡那個跟指甲蓋一樣大小的卡片,你可以坐在一個小螢幕前跟千里之外的陌生人交談,而且還不需要有任何連線線;你看地球另一邊的球賽只需要你按下電視遙控器。他會怎麼想?他會認為你一定是瘋了,而且很白痴,因為那超出當時任何學科的範疇了,列在不可理喻的行列,對嗎?“就是這麼一段話就可讓我們引發深思,那些病人所說出的那些”偽科學“”不可理喻的東西“也許在以後的時代便被發現、發明,也許這只是時間的問題,只是他們沒有好的表達,讓我們理解,這當然也是超出了我們的想象範圍,也許這樣的瘋子就是比如今科學家更加激進的天才,只是不被大多數的正常人、非天才所理解、所接受而被埋沒在黑暗的精神病院裡。

當然在這個世界上也有著幸運的”瘋子“。比如說,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他在證實自由落體的快慢時人們一直誤以為是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認為的重的比輕的落下快,從而有人對他表以諷刺:認為他是精神病,但是他在眾人面前做出實驗,證明了他的猜想是正確的,從而使他”精神病“變成了”偉大的科學家“。

如今的科學已是如此的精密、高新,想必那些”瘋子“所想出的認為無法理解的猜想,如果是正確的那麼證實它的過程將是多麼的複雜,而不像從前科學不發達的時候,證實那麼簡單。那些”瘋子“的遭遇就好比一個學生在做一道幾何難體,一眼就可以看出最後的答案,然而不知道證明過程一般痛苦、無奈。沒有證明這道題就”錯“?

這本書讓我們看到了可能超越人類的人類,就像作者所說的那樣,這本書中的故事不是看上去那麼有意思,他在描述一個極悲慘的故事。他展現了一個個精神病患者的內心讀白,就像一句流行語,現在又覺得頗有道理:永遠不要歧視瘋子,他們只是與我們的世界觀不同罷了。

機械在左,人類在右 篇15

國一作文 ,1497字

庫克認為,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庫克其作為世界電子產品巨頭公司蘋果的總裁,他的成功是因為對計算機無上限的接觸,而且必然還因為他不如其一般地計算與思考。

計算機是機械中計算與分析能力最強的種類之一。而我們對談及機械時的第一印象往往都是冰冷。這當然不單單是因為構成其的金屬部件的觸感,更是由於其本質是一種對更冰冷的規則的一味地遵守。

幾乎所有的人,在圍繞機械這個話題談論之時,都會抱有主觀的不屑,這種判斷其實總是或多或少地存在於我們的對於其的情感之中,因為機械在我們如今的社會之中是一種商品,其始終與死物一般被框在規則裡,被我們奴役著。而其實,我們中的一部分,也同其一樣,如同死物一般、或者趨著死物的方向,被機械同化著、或者與機械一起,沒有著價值觀、泯滅著同情心,罔顧後果地墨守規則。他們可能是知道自己完全活在規則裡的,卻不願為現狀做出努力,並且甘願淪陷於其中,也可能是對於周圍環境的不知情以及主觀的置身事外,這部分人的貌似的無慾無求,其實最令人為他們的內心扼腕,他們已經成為了某種層面上的現代資訊社會的副產品,但他們的存在又不能不斷刺激我們要警醒自我處境。

如果能夠基本瞭解自我處境,我們最容易想到的是迴避,這是在我們基本具備了平均水平的綜合能力之後所可以使用的最為保險的方式。就拿這個來舉例子,如今國外的華人留學生佔比仍居高不下,這部分選擇了出國留學的學生,他們都回避了我國國內的教育制度與體系。但是這個世界是不可能沒有規則的,規則的存在會造福一方面的人,也會限制一方面的人。那些選擇了出國的學生們,一部分會因為對於國內製度的迴避而沾沾自喜,另一部分會因為通過對新規則的遵守而獲得主觀上認為的更好的發展並使自己的喜悅情緒不同於前者一樣停留在迴避的成功之上。不僅是我所提到的兩種人的情況以及出國留學者,幾乎所有成功迴避了某一規則矩陣的人,他們的內心情感總是成就感>背德感≥零。

而還有一種更高明、更勇氣、更難得的方法—利用規則。其的表現形式之一是迴避一部分規則,再用自主想法以及他物來代替,可以理解為站在規則的邊緣,不過更貼切地,可以想作是一隻腳踩在規則的框中,另一隻腳踩在主觀意識中,不過,我們的目標絕不是將小我塑造成什麼參天的大我,而是需要現實的情況來樹立。

而我想,庫克便是使用了這種方法併成功的代表人物之一。不過,我們還要弄清楚的一點是,所謂的利用規則不僅僅是不被機械同化或是單純地迴避規則,而是需要主管元素的新增才能促成的,不論是哪一類的主觀元素,如果所運用在實際上的雜糅品不能獲得我們的最低預期目標,很可能會造成我們自身對於規則矩陣的絕望,而引發的一系列蝴蝶效應令人難以估量。更糟的情況是,不正當的比如說確定違法的主觀元素的新增可以造成人的道德滑坡。例如最近剛剛在大陸上映的電影《天才搶手》之中,女主角利用自己的智商來在考試中作弊從“模範生”變成了“模犯生”。這種情況下,不僅是對自身造成的毀壞巨大,也包括了對社會、對自身周圍生活圈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必定都是無法即時挽回的後果。

人與機械的最大區別便在於活,但是純潔的初衷並不能預示著會定有一個好的收尾或者好的回報。正確地、地道地做一個人,而不是做一個像人的機械其實比做到自己的“完美目標”更為重要。

如果機械可以同人類一樣擁有價值觀和同情心之類的東西,那百分之一百的機械獲得如人類一般的東西不過是時間問題,那時候,人類的存在難道說還會有意義嗎?

而在如今的社會之中以及在社會的發展必然趨勢下,最令人開心的,其實是發現我並不是“獨醒俠”。

歲月在左陪伴在右 篇16

國三作文 ,941字

總會有些舊物是我們不肯捨棄的,即使它們已被時光打磨得面目全非,我們依舊將它們視若珍寶。可有一天你忽然想起它們,發現它們早已被當做垃圾丟掉時,才發覺我們想要留住的不是它們,而是有它們陪伴的那些歲月。

打我記事起,這火爐便已存在,也不知在這牆角邊上呆了多少年。曾經的它很是受寵,燒水、做飯,供養著我們一家。這火爐屬於奶奶的,大概也只有奶奶會擺弄它,而它好像也只聽從奶奶的擺佈。家裡的爐子是屬於燒煤的那種。有時天剛矇矇亮,就有人敲門詢問奶奶要不要買煤,而奶奶向來不會拒絕。畢竟這爐子是我們家的至寶,而這黑乎乎的東西又是它那不能斷了的糧食。因此,家裡廚房總有一半空間是用來放置煤球的,牆壁的顏色早已變成灰黑。

小學時代的我,是個多動頑皮的孩子,經常和小夥伴們瘋得找不著北,但每到傍晚,總能安安靜靜地趴在爐子旁看書、寫字,很是乖巧。初中時,學校離家較遠,我要騎車穿過大半個城才能到家。冬天裡,樹葉飄落,沒有了障礙物的阻攔,風吹得更加放肆,只剩下那些黑幽幽的枯樹枝子在風中可憐地顫動著。每次騎車到家,手腳都變得僵硬,急不可耐鑽進廚房,圍坐在火爐旁取暖,將僵硬的四肢漸漸地舒展,吃著火爐上熱氣騰騰的飯菜,說不出的自在與溫暖。

上高中後,學業愈發緊張,我在學校附近租房住,穿越大半個城回家吃碗用火爐慢慢燉煮的飯菜也成了種奢侈。隨著家用電器的普及,老城區很少有人用煤爐做飯了,再後來它被搬進了儲物室,遺棄在角落,灰塵包裹著破舊的它。它靜靜地、了無聲息地躲在那兒,但每當看到它的身影,爐火燉肉時咕嚕嚕的聲音、烘烤饅頭時的噼啪作響依然盈滿我的耳膜;濃郁的肉汁兒,香噴噴的饅頭,香甜的紅薯,熱騰騰的白粥,依舊觸動著舌尖的味蕾。

舊物就像一段舊時光,彷彿停在人生的某個時刻。日子無法往回走,而這些舊物相伴的日子就像生命的容器,把平凡的光陰裝在裡面,把溫暖的記憶定格在其中,安靜地散發著柔和而持久的光芒。

我們的一生都在遇見,人亦好,物也罷,那長長短短的遇見,構成我們平凡而又不普通的人生。若說遇見是故事的開始,而那別離終將是故事的結局。既然告別,總要說出口。與其戀戀不捨,不如好好與它告別,好好記住它用一次次火苗的跳動所陪伴我的溫暖歲月,好珍惜那即將消逝的青蔥歲月。

懷念煤爐子,在這個家用電器普及的年代裡。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575字

實話實說,我是看不懂這本書的。那些人講得東西太深奧,像什麼量子力學,四維空間,我都不明白。可還是想看,不為什麼,就是想。

作者說,有一個精神病科醫師告誡他,不要想那些病人告訴你的世界觀,不然你遲早也會瘋的。讀到這裡,突然有些羨慕作者,至少他能理解精神病人的世界,而我不能。換句話說,因為我知識不夠,理解力也不夠,所以我連瘋的資格都沒有。

我是個普通人,沒有超高的智商,也沒有超高的情商,平平凡凡的過一輩子,也許就是我的歸宿了。看了這本書,突然覺得諷刺,我不能成為什麼改變世界的大人物,卻連瘋也做不到了嗎?你可能想說,瘋有什麼好的。但我並不是想瘋,只是想擁有掌控自己命運的能力。

所以從現在起,努力地讀書,不為別的,只為讓自己的命運屬於自己。每天早上起來,問一問自己,我真的足夠優秀嗎?

我並不比別人優秀多少,至少智商不足以高到加入門薩—這本書裡的一個精神病人就是門薩會員。所以沒什麼可沾沾自喜的,一點成績,一櫃圖書,都沒什麼了不起,至少我現在,連瘋的資格都沒有。

每個天才都有可能是個瘋子,每個瘋子也都有可能是個天才。我不是天才,也不想當個瘋子,至少現在不想。但如果有一天,我因為什麼事想不開而瘋了,我希望能做個真正的瘋子,天才的瘋子,希望那時候,我能有瘋的資格。

好好讀書吧,不然當你在某一天突然發現,你連瘋的資格都沒有,該是多麼可悲!

生活在左,道理在右 篇18

高三作文 ,853字

無論何時何地,我們的耳邊都充斥著膾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封建文明孕育出的金科玉律,醍醐灌頂般的逆耳忠言,但真正的道理,卻不僅僅是空口白話,而是從生活中體悟出的人生真諦。

誠如李嘉誠所言:“年輕人該走的彎路,一米都少不了。”憑藉聽來的“大道理”,又怎能指望自己“過好這一生”呢?年少不知愁知味,不黯世事的少年,如何在苦難哲學中體會到所謂心靈的安寧和新生的力量?只有被苦難洗禮過的人才會發現,加繆所言“真正的治癒是帶著痛苦活下去”這幾個尋常的字眼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脫離現實生活的人,是無法品嚐到“收穫道理”的喜悅的。

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上,我們真正領悟到了那些兒時在課本中或晦澀難懂或朗朗上口的話,歸根結底也不過是誠信尊嚴、惜時、愛這幾個亙古不變的主題。一直撒謊的代價,遠比十句誠信相關的名言更令人刻骨銘心;為了金錢、聲譽,拋棄經營理念的黑心商人,在輾轉反側的一個又一個夜晚裡,學會淡泊名利、堅守初心;荒廢學業、沉迷遊戲的當代學生,一次次地掙扎於明白惜時的重要性;嗜賭的中年人,在因敗光所有積蓄無顏面對家人,卻得到親人的包容時,才恍然大悟,原來愛竟是如此偉大。

錯誤本身沒有意義,就像道理一樣,如何在錯誤中成長,將領悟出的道理轉化為行動力,才是人生的必修課。“天可補,海可填,南山可移”,只要不是罪不容誅的過錯,都有被原諒的權利,更重要的是反思與總結如何規避再次犯錯的風險,小到一局遊戲,或一場考試的失利,大到關乎命運的選擇,都是如此。

道理不是生活的調味料,而是柴米油鹽般的剛需,但只做一個會空談大道理的人,無疑是可悲的。將錯誤進行總結反思後,必不可少的是踐行,如何將愛、尊嚴這樣磐重的話題,肢解成便於實踐的實際操作,同樣是生活教會我們的。看到老人小孩摔倒了,該怎麼辦?金錢利益與正義衝突時如何抉擇?急躁懶惰時如何收拾心情繼續前行?這是生活給我們出的考題,意在驗收我們對“道理”的掌握程度。

願你我都能在生活的點滴中體悟出道理,將一個個道理串聯成行動力,在考驗降臨之時,能夠不亂陣腳,從容淡定。生活在左,道理在右。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1434字

本書是由一位精神病醫生的視角記錄自己所見的各種案例的書。初讀這本書,我對精神病人的印象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在這本書中,精神病人不是人們平時印象中的傻子或大腦發育不正常的人。他們是一群“怪人”,但他們的怪都有一定的緣由,他們都是從正常人發展過來的,根本的原因是他們有著異乎常人的觀察力、思考力或想象力,他們不但不傻,而且超乎常人。初讀他們的思想時,我非常崩潰,因為他們的思想不僅深刻,還顛覆了我的世界觀,既需要我深入的理解和思考,還需要我用強大的意志力防止自己被帶入溝中。

然而,再讀時我開始對其中的一些思想產生認同感。這本書中有這樣一類人,他們致力於尋找人類社會的本質,卻在找到答案時崩潰。舉一個例子,《棋子》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這麼說:“我堅信所有的歷史,所有的輝煌絕不是聰明人創造出來的,而是普通人創造出來的,聰明人需要做的只是看清問題所在,順應一個潮流罷了。實際上,那個聰明人即使不存在,也會有其他聰明人取代;但是,那些普通人是絕對無法取代的。”這也是他瘋的原因,他太聰明,忘記了自己身為一枚棋子所處的位置。在這個高度發達的社會中,人們各司其職,一個人的力量即使再大也無法改變社會發展的潮流。要學會像水一樣順勢而流,這樣才能活得踏實而幸福。

這是我找出的應對方法。問題似乎已經解決了,但我仍然忍不住想:這個社會就真的不允許有著獨特能力和思想的人成功嗎?如果大家一直呆在社會的無限迴圈中一成不變,那人類不就停滯不前了嗎?你可能會說,人類是作為一個共同體進步的。但倘若所有人都遵循著現有的價值觀,現有的社會規律和自然規律生活,那社會就好像是一盤定格的棋局而不會有任何改變。事實上,人類社會確實是在進步的,這就說明要麼有外力的作用,要麼有人打破了平衡。關於外力的作用,因為認知水平不夠,我可能只能舉出進化的例子:人類的身體和大腦在外界環境的影響下發生的微小變化,隨著人類整體智力水平的提高,我們進入了資訊化時代。那麼內力的作用呢?你可能認為我會舉牛頓、愛因斯坦這樣改寫人類思想認知的人物,但他們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即使每個人的個性在社會的大環境下被抑制了,人類本身的慾望使得自身一有機會便想打破這個平衡,制定新的規則。例如,周朝後期的諸侯自立門戶,近代的二戰想要瓜分世界,都是有權力的人抓住機會打破平衡。平衡一旦被打破後,就會激發起更多普通人的慾望。戰亂中,人們渴望和平,於是最終走向統一;手工業時代,人們不想身體太過勞累,於是產生了機器;衣食保證後,人們想要追求精神上的滿足,於是各種娛樂專案出現了。人的慾望是無限的,這也許不是壞事,至少說明人類社會可以一直髮展下去。

那麼回到原來的問題:這個社會真的不允許獨特的人成功嗎?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慾望,每個人都是作為獨特的個體存在的,每個人都對社會有著或小或大的影響。獨特的人或許難成功,但絕不是不能成功。成功是艱難的,你要在這個大的社會背景下讓數量很大的人認可你,就需要滿足他們的慾望。比如,你是個陰沉的人,但你很有能力,給他人帶來了利益,那你會得到他們的認可;但你若是認為陰沉是優點,希望別人能良心發現的突然欣賞這個品質,那就是在痴人說夢了。

引用作者的一句話“當時老師講我沒聽明白的事兒,被一個精神病人給我講透徹了”。精神病人用他們獨特的思考和視角為我打開了一扇扇新世界的大門,揭開了一個個深藏在現實生活中的祕密。這本書讓我能夠更深入地思考我的生活,它還讓我意識到獨特並不是罪過,它可以是你的優勢。

左手父親,右手母親 篇20

國一作文 ,667字

我是個山裡的孩子,在小時候,我就被養在爺爺奶奶身邊,幼時關於父母的記憶實在是少之又少。自小學開始,我才開始和爸媽一起生活。

爸爸很忙。他不是大老闆,不是救死扶傷的醫生,也不是育人靈魂的老師,他是一個工人,但他很忙。一年之中我很少見到他,見面的日子加起來不過寥寥半月。他有一次答應帶巧克力回來給我,但過了很久也沒有兌現,加之我也不太愛吃巧克力,這事也就不了了之。後來有一次我無意中提起此事,他沒過多久就帶了一盒巧克力回來。

爸爸總是會忘記很多事,忘記請假回家,忘記我的生日,忘記他的生日,甚至忘記他的肩上有毛病,不能過於勞累。他很努力,她努力地想為妻子兒女營造一個幸福的家。他也會很孩子氣,早上賴在床上不肯起來。生活如果有太多重擔,他一個人都已承擔,父親的愛沉重如山。

媽媽很嘮叨。她永遠叮囑我過馬路時注意看車,下雨時要記得帶傘,天冷了多穿些衣服。她的嘮叨讓我有點煩,嘮叨得我耳朵都快長繭了,所以我抗拒,我似乎已經練成了“閉耳神功”。媽媽很節約,她不愛吃,不愛穿,唯一的興趣愛好就是追電視劇。她不會把自己打扮得光鮮亮麗,但她捨得為我花錢,幾千塊的學費眼都不眨地交。我愛看書,家中的書架都快被我堆滿了,買書的錢都是媽媽給的。廚房是母愛的煲制地。我小學還沒有寄宿,每天中午回到家第一句話就是“今天吃什麼?”,媽媽每次都變著花樣做出各種菜,有個會炒菜的媽媽真有口福哦!

一生之中總有些人在疼愛你。媽媽像右手,你總是使用它,它一直無私地奉獻;爸爸就像左手,用的不多,但同樣重要。一雙左右手支撐我們成長,幫助我們度過風風雨雨。

愛不說,但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