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族群相關作文20篇

利益族群?冷落文化? 篇1

利益族群?冷落文化? ,532字

21世紀正是碎片化時代。科技發展企圖讓人們改變生活本該有的方式。生活中各個領域因此被分解化諸多零塊,而這種碎片化生活正是人類社會在發展中不可避免的。那在這種情況下,是利是弊?

碎片化的泛濫導致人類無法繼續認知舊文化。手機將取代一切書籍。大家更願意在手機上查一些小說來閱讀,而不是捧著一本經典書,趴在桌上閱讀。人們已經習慣了微博、QQ、微信、百度……來得知廣泛的資訊,但這些資訊卻都是零碎的,只是讓人稍微有膚淺的一些大致瞭解。

即便如此,我也被捲入這碎片化生活。看書有不懂之時,又禁不住查查百度去了解。因為這是沒辦法的,人總是要學會適應新生活,否則就會像老年人般與社會脫軌。不過現在的老人也都捧著手機閱讀各類碎片化知識,心靈雞湯,養生知識……

那碎片化生活總不可能完全貶義。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查詢答案,無聊之時,去看看段子。也不經深感有趣。就因為如此的許多理由,人們不願意閱讀報紙,而是看手機上的新聞,看看網友那風趣評論。人們更願意去看看網路小說《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小時代》……而不是《四書五經》。

無論是碎片重圓,還是碎片化,碎片化生活已經慢慢進入到每個人的生活,影響到我們的心態和認知,這時就要我們沉澱心靈,對碎片的情感進行整理,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時間和生活。

《群鳥學藝》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322字

《群鳥學藝》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許多鳥都向鳳凰學搭窩,貓頭鷹、老鷹、烏鴉、麻雀才學了一點兒就以為會了,一個個半途而廢;只有小燕子一直專心致志地聽,認認真真的學,所以,小燕子搭的窩即漂亮又暖和。

看了這個故事,我深受啟發,我覺得我們有時和故事裡的動物很相似。比如,我在課外學了一些成語可是沒有真正理解它們的意思,在說話或寫作文時亂用,鬧出了不少笑話。就是因為我像烏鴉它們一樣只求一知半解的結果。

又如,上數學課做題時,我們有的同學學會了一種解法,就不再聽了。其實,一道題有時會有幾種解法。我們應該認真地聽老師一種一種地講,像小燕子那樣專心致志地學,這樣才能學得紮實。

《群鳥學藝》中的小燕子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向它那樣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學習。

維吾爾族的服飾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544字

維吾爾族的人是美的;山是美的;舞蹈是美的;他們的服飾更是美的。

維吾爾族的服飾花樣非常多。有奔放的長袍,上面繡幾條大氣簡單的花紋,還有寬鬆灑脫的貫頭式襯衣。維吾爾族的男子喜歡在穿長袍的腰上系一條花巾,腳上穿一雙灑脫的長筒皮靴。女孩子在夏天穿寬袖連衣裙,外套金絲絨對襟緊身小坎肩。冬季穿““袷袢”和牛皮鑲繡花紋長靴等等。

維吾爾族的服飾不僅花樣多,而且非常富有特色。維吾爾族非常喜歡花卉,他們不僅種花、賞花,而且還把花繡在衣服上。不信的話,你隨便看看哪個族人的衣服都是繡滿了花的。上面的花爭奇鬥豔,盡展現它那動人的身軀。他們就是用花象徵維吾爾族的熱情,頑強,活潑的形象。維吾爾族的女人衣服顏色鮮豔,紅得更深,綠得更翠,充滿了朝氣。不只是花,還有金燦燦的銅片,色彩豐富的珠子,還有流蘇,從遠處看就像一朵盛開的山丹丹。

維吾爾族人最愛的衣物就當屬花帽了。無論男女老少都喜歡戴帽子。花帽做工精緻小巧。主要有“奇依曼”和“巴旦姆”兩種,統稱“尕巴"。“奇依曼”花帽色彩絢麗,針線細緻。它用金銀綵線製成,帽身上綴有各種顏色的小珠子和流蘇。它的花紋廣泛,極具民族風。小夥子、小姑娘戴上它,不禁想起在陰涼的葡萄架下彈奏跳舞,那場面顯得瀟灑自若,充滿活力。

維吾爾族是個愛花的民族,衣著服飾都與花息息相關。

讀《生命的姿勢》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619字

《讀者文摘全集》—世上最有愛心的文字。這是暑假媽媽送給我的禮物。感悟母愛,感悟父愛,家庭的溫暖等……讀了這本書,我深受感動。

冰心奶奶說過:“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愛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雖然這些文章中講述的故事都很平常,但是平凡中卻能見真情。

這本書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感人肺腑,語言細膩流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篇我印象最深刻的吧。

有一篇《生命的姿勢》文章講述了一對夫婦是登山運動員,為慶祝他們兒子一週歲的生日,他們決定揹著兒子登上4000米的雪山。當夫婦倆登上2000米高度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突然狂風大作,雪花飛舞。氣溫陡降至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由於風勢太大,能見度不足一米,上山或下山都意味著危險甚至死亡。情急之中他們找了一個山洞躲避風雪。孩子在母親懷裡凍得嘴脣發紫,最主要的他要吃奶。母親喂一次奶體溫下降兩度,這樣重複著平常極為簡單而現在卻無比艱難的餵奶動作。當救援人員找到他們時,那位偉大的母親已被凍成一尊雕塑,依然保持餵奶的姿勢,她的兒子安然無恙。這位偉大的母親永遠離開了兒子,天底下最令人難忘的是母愛,它會伴隨我們的一生。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平時對媽媽大喊大叫,現在感到無比的羞愧,媽媽辛勤的培養我們,我們一定要懂得感恩。

讀了這本書,我認識到了知恩圖報,尊老愛幼,誠實守信。我想化成一縷清風,撫平媽媽額上的皺紋;我想化成一陣細雨,滋潤媽媽粗糙的雙手;我想化成一道陽光,溫暖所有愛我的人的心靈!

讓民族的光輝照亮夢想 篇5

國二作文 ,660字

一個成長中的懵懂少年,眼前的大陸無限寬廣,夢想在心中似乎還只是茫茫然……這就是曾經的我。

近來,在某篇雜誌上看到這樣一則報道,一位退休的軍人,在發現一竊賊在偷竊後逃逸,便途步追趕,也許,是他沒有時間,也許,是他年紀太大,而忘記,也許,他認為自己足夠強壯,他並沒有呼喚眾人,而是孤身一人,契而不捨的追趕著,直到累倒在路邊,也沒能如願,在感到他強烈的責任感的同時,我也意識到了老年人的無奈,剎時間,我似乎領悟道了什麼,在21世紀,祖國的前途與命運掌握居我們的手中,民族的振興與強盛抗在我們的肩頭,我們不再是祖國那嬌柔的花朵,而是即將落地生根,成為支撐起祖國的參天巨樹啊!

自此以後,我心中那模糊的輪廓也漸漸的清晰起來,腦海中浮現出一連篇圖畫。自混頓時期,盤古開天闢地到堯舜禹墾荒播種,再見秦皇雄霸天下,大漢百年興盛,又觀隋唐國泰民安,宋元地大物博,這五千年的時光,蘊藏著中華民族那無限奮進的能量,而我的夢想則正被這閃耀民族光輝的奮進精神所照亮,繼承祖先的遺志,振興我中華民族。

每當腦中閃現出這個念頭,胸中頓覺湧起了驚濤駭浪,一道道閃電攻破原先寂靜的天空。一股慕名的動力推動著我的身體、肉體,在些之前,我也對學習產生過無窮的怨恨,對生活充滿了疑惑與不解,對祖國的概念是那麼模糊不清,而現在一切都變得那麼清晰,我們為了傳承祖國文明與傳統而學習,為了民族的興盛而生存,身為民族的一員,祖國的兒女,我們自當奮發進取,自強不息,使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夢想不再那麼遙不可及,使這夢想普及到每一位中華兒女的的心中,量個人之力,興中華之夢!

那群大雁在我心中 篇6

國三作文 ,756字

記憶深處,一群大雁在無邊無際的天空中翱翔……

考試失利,獨自坐在自家院裡思考著,腦海裡一幅幅畫面切換著:考試前幾天坐在燈下學習到深夜、考場上奮筆疾書……,為什麼我的付出沒有回報?我的心情實在是糟透了。

那正是秋高氣爽的時節,但我覺得這風中還存著暑季的悶熱,我煩悶到了極點。這時,媽媽走過來坐在我的身邊,仰頭看到天空中正在遷徙的那群大雁對我說:“你看,這群大雁飛得多整齊呀!”我注意力開始集中在這群大雁上了,媽媽又補充說:“在這整齊的背後,離不開大雁的努力。如果其中一隻大雁飛不動了,會有其它的大雁來托住它,讓它休息,但如果它不再飛,雁群會將它丟下。就像你現在考試失利了,我們可以在我幫助你、安慰你,但你如果因此一蹶不振,我們也會束手無策。”

我恍然大悟,原來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我自己身上。即便老師、家長、同學們都來幫助我,我不努力,也一樣不能取得好成績。媽媽又接著說:“而且,每隻大雁不是都在遷徙前才學會飛行的。你也是一樣,不能‘臨時抱佛腳’,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日積月累才能煉得紮實真功。平時學習‘認真’固然重要,‘學習方法’得當更會事半功倍。”

此後,我便在日常學習中注意學習方法:課堂上認真聽講,聽懂老師講的每個知識點,日常練習做錯的題都集中記錄下來。快考試的時候,除了溫習課本上的基礎概念,再把日常練習做錯的題重點看一下,知識就記牢了。我的學習也更加輕鬆,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藍天中的那群大雁也牢牢地鎖在了我的心中。

每到快失去信心的時候,我就抬頭仰望,回想當年的那片天空,天空是那樣的藍,藍得像一塊水晶,又透又亮,當中還少不了一群不懈奮鬥的大雁,它們張開翅膀,在天空中執著翱翔……。一想到這兒,我便信心大增,又埋頭到書本中去“奮鬥”,為我日後的“翱翔”做好準備。

那片天空是那麼的藍,那群大雁是那麼的難忘。

愛的姿勢成永恆 篇7

國二作文 ,614字

本來心情已經遭到了極點,回家後又遭到了父母的訓斥。在父母的斥責聲中我感到很委屈。因為他們不知道,我考這點分自己比任何人都難過;他們不瞭解,女兒此刻多麼需要安慰與鼓勵;他們不懂,女兒一直在努力,只是還未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

父親指著那個刺眼的分數,斥責道:“你每天都幹什麼去了?考這麼點分!為什麼不努力?”面對父親失望與憤怒的眼神,我實在受不了被質疑,被指責,反駁道:“你怎麼知道我沒努力?你怎麼知道我沒好好學呀?”剎那間,父親衝我揚起了他那龜裂的手掌,我做出絲毫不懼怕的樣子,爸爸嘴裡擠出一個字“你!……”然後將懸在半空中的大手顫顫落下,又舉起,“啪!”父親的大手落在自己的大腿上,那聲音令我毛骨悚然。

那一瞬,我徹悟了。真的,我有什麼資格對父親大吼大叫,有什麼資格考這麼點分,又有什麼資格讓他打了自己。父親還是愛我的呀,他捨不得打我,寧願代我受過。我多想說一句“我錯了”,但我欲言又止了。忽的,抄起一本數學課外題埋頭苦學,此刻或許沒有什麼比這更好的答案了,我以為此刻父親心中又油然而生起一種對我的希望。

那個父親為愛女兒而做的姿勢打動了我。也激勵了我在月考中有了很大的進步。

愛是父親揚起的手掌,顫動的雙脣,恨鐵不成鋼的怒容。正是那個輕輕揚起,又顫顫落下的姿勢,打動了我,是愛在心底開滿了花,滿滿的承載不了,快要飄起來……

那個姿勢定格在我心中成為永恆,使我永生難忘,永遠……

劣勢轉化為優勢 篇8

日記 ,577字

在事物發展的程序中,存在著一個頂峰狀態,用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中提出的數字模型解釋就是,“倒U型曲線”,由起步上升到頂峰,再平緩下降的規律現象。這個規律一直存在於大自然的生命程序中,包括人一生的生老病死規律就是這個弧線的完美體現。

中國人之所以崇尚中庸之道,是因為相信過猶不及,更是寓意著事物之間相互轉化的道理。如“倒U型曲線”過了頂峰狀態就是下坡路了,無論再付出什麼資源補救都無濟無事,就像往一個杯子裡倒水,最多是滿的狀態,再多就裝不下了反而會溢位來。滿杯水是優勢的狀態,到繼續加水的話,優勢就會轉變成劣勢了。生活中人們往往強調將優勢發展到極致,但是事物能否發揮作用是靠關鍵性的環境條件的,在某些特殊條件下,被忽視的劣勢往往能神奇地轉化為優勢。

閱讀對於失讀症患者來說是困難的,理解同一段文字內容,他們常常比正常人要花上好幾倍的時間。美國某高校曾做過一個“認知反應測試”的實驗,發現如果把測試的試卷印得很難看,比如字型間距很小,潦草的字型等,在讀起來很困難的情況下,測試者的成績反而更高了。失讀症患者閱讀也是類似的情況,因為閱讀得慢,失讀症患者更善於抓住本質和要點,對閱讀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而且將知識點記憶得更牢固,這就解釋為什麼失讀症患者多是出人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失讀症反而是由劣勢轉化為優勢,正如尼采說過,“凡不能毀滅我的,必使我強大。”

“舌戰群儒”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746字

經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前往江東,為說服孫權抗曹而“舌戰群儒”的故事情節,讓人們津津樂道。從現代的角度看來,“舌戰群儒”涉及到辯論的智慧與技巧。

如何在與別人進行一場辯論時佔據優勢呢?“舌戰群儒”的小說故事中給出了幾個關鍵點。首先是將對方先捧後摔,欲抑先揚。列舉事實證據,暗示對方能力不行。比如,“群儒”中的張昭一上場,就先用三顧茅廬前的“自比管樂、如魚得水”等事實將諸葛亮抬高,再列舉諸葛亮跟了劉備後的種種敗績,諸葛亮你不是承認自己挺厲害的嗎,為什麼跟劉備後地盤反而變小了呢?如果張昭碰上的是普通人,這“先捧後摔”一招肯定讓對方啞口無言。但他遇到的是諸葛亮,巧妙的是諸葛亮運用了以下幾個辯論智慧點化解難題。

張昭列舉的事實俱在,諸葛亮只能強調自我境界:道德不忍奪同宗之基業,戰略上別有良圖。人在江湖混,無非靠兩點:人格與能力。中國人在傳統上崇尚人格魅力,把個人的道德境界看得比能力還重要。再來,諸葛亮用更多種種有利於自己的事實,比如說自己客觀條件差、照顧百姓等等,但就是在這麼差的條件下取得了各種勝利。最後搬出名將韓信也曾如此不堪,古人即使這樣能成就大業。我諸葛亮至少做了些實在事,而你張昭卻只會紙上談兵。

“孔明欲效儀、秦之舌,遊說東吳耶?”步儒直接點出諸葛亮就是來忽悠江東免費抗曹的。但步儒用錯了典故,蘇秦張儀在歷史上算是正面人物,想要黑諸葛亮還用錯了人物。所以諸葛亮抓住他這個錯誤直接攻擊完勝,而繞過是不是來忽悠的問題。

總而言之,“舌戰群儒”中涉及幾個關鍵的辯論要點。第一,先捧後摔,讓對方順著你立的杆子往上爬。第二,比不過能力事實就比道德境界。第三,能力與人格都不過的話,就跟優秀的古人比抬高自己。第四,最後一招,對方言辭錯誤可以以此開闢新的辯論點,或是直接繞過問題忽悠對方。

我們的群 篇10

高二作文 ,1103字

《戰國策》上有這樣一句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自古以來,就是有“群”這個概念的。志同道合的人相聚就成為了群。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被劃分在一個類群裡的人自然有著相近的價值觀,他們會為了共同的目標奮鬥,即便他們互不相識,也會有一種深深地心理認同感。於是,每一個群體都有了各自的特點以及文化。且不論這些“群”的性質,但有一點是相通的:他們都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每一個“群”都帶著鮮明的時代烙印。

在春秋戰國時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被稱作:刺客。他們的人生信條就是,士為知己者死。他們不是殺人不眨眼的殺手,而是一群有著共同信仰的士人。他們有著過人的膽識和謀略,為了心中的正義,為了報答恩情,赴湯蹈火亦在所不辭。我想,這正是一種俠義精神的體現。專諸,聶政,要離,荊軻……令人不禁想起那易水河畔的送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儘管他們大多數最後成為了悲情英雄,但他們的精神足以令後人敬仰。正是這樣的一群人,堅守著自己的道德底線,用俠義行走江湖,用信仰點綴生命。而這也正是現代人所缺失的品質。在這個下限不斷被重新整理的時代,在這個遇見摔倒的老人都要考慮扶不扶的時代,在這個貪官汙吏遍地都是的時代,人們缺失的正是一種信仰。我不知道現在國人的信仰是什麼。當信仰鬼神、信仰孔孟早已成為過去,也許當下功名利祿才是大多數人所追求的東西。經濟的飛速發展給我們帶來了優越的生活,可道德素養的滯後不前,正是這種發展所帶來的最大的悲哀。這個社會就是一個“群”,充斥著銅臭味的群,“群”裡的人們在金錢的海洋裡苦苦掙扎。但我相信,美好的東西不會消失,終有一天我們會找回自己的信仰,不再去觸碰道德的底線,不再只為了名利而生活在痛苦之中。

還有一個大師輩出的時代,正如千百年前的百家爭鳴,那就是民國。在那樣一個新舊思潮相碰撞的年代,在那些戰亂四起,動盪不安的歲月,在那個希望與絕望混雜的時代,大師輩出,百花齊放。這些嚮往光明、批判現實的文人們組成了“群”就可以建立一個人與人之間強有力的連線,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及價值。但是每一個社群對於自我的定位是不同的,也就導致了“群”與“群”之間的連線弱化,群裡的人在某種意義上講也是被孤立了的。所以,群文化有利也有弊,如何發揮它的最大優勢而又避免它群所帶來的問題,成為了未來“群”發展的主要方向。

古往今來,“群”隨著社會的發展有了不同的含義,折射了人們的思想,價值觀。而隨著群文化的發展,這個社會也在隨著“群”進步。無論從精神上還是物質上,“群”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唯有不斷的發展並豐富群文化,才能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使社會更加繁榮。

“群”而不群 篇11

高二作文 ,1330字

腦海中總會浮現這樣的畫面:遠古時代的人類,過著氏族生活,茹毛飲血,鑽木取火。他們群居在一起,一起採集,一起狩獵,一起在黑夜中圍著堆火長嘯,一起在黎明後對著朝霞當歌。

或許早已註定,人類便是群居的一族。祖先早在造字時,就已參透了“人”的含義:一撇一捺,互相依靠,互相扶持,正如生活中的人,需要群居。如此便有了家庭,有了自己的圈子,大而言之,便有了社會。

二十一世紀是資訊縱橫的時代,猶如一張“大網”將一切的一切溝通聯絡。即時通訊工具的興起和普及,更是將人們之間的距離拉近。足不出戶,便可以與至交肺腑感言;夜深人靜,仍可以與閨蜜盡情購物。沒有空間與時間的限制,這種虛擬的群居似乎流行開來。

網際網路世界,“群居生活”更是豐富。當網載小說一有更新,便有“讀書群”爭相遊閱;當豪車名跑展出時,會有“愛車群”傳覽照片,吐槽效能;當假期將至,能有“旅遊群”熱烈討論大好河山、風光名勝。這種足不出戶的網路服務,確實為我們帶來了便利。這種蝸居,不是群居,卻勝似群居。在網路資訊聯絡下,無論是天南海北、天涯海角,亦或是隔牆之距,近在咫尺,無論男女老少、相識與否,只要興致相投,儘可以自成一群。於是,這種意義上的群居,也能滿足於心靈的支撐,思想的釋然。

這種群居,自然是社會發展進步的一種體現,但如果虛擬下的群居生活影響了現實中的群居生活呢?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了呢?

曾經見過這樣一個場景:老同學聚會,圍在一桌子美食前,卻無人動筷,無人喧鬧,寂靜得令人窒息。只見一個個許久未見的老同學,低著頭,雙眼直視著那富麗堂皇的螢幕,手指飛速地點著鍵盤,嘴角還不時顯現一絲笑痕。走近一看,有的在群裡聊得正歡,有的上微信侃得正熱。我不禁感慨:既然都是群聊,為何不在現實中動動嘴,張牙舞爪般大話一番,逗得在場之人捧腹大笑?為何偏偏在那虛擬中用手指拼出那字元,然後又對著那毫無生氣的文字傻笑呢?

眾所周知,虛擬是為現實服務的。所謂的虛擬下的群居,更是為了現實中人們能更好的交往。遙記得孔子攜弟子游玩於泗水河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那般熱鬧和諧。也記得歐陽修與客漫步滁州郊外,“環滁皆山也”,在這幽美的山光水色中,臨溪而漁,釀泉為酒,觥籌交錯,杯盤狼藉—與民同樂。那時沒有網路,沒有虛擬的群居,只有傾心的交往,以成段段佳話。而如今,虛擬下的交往熱火朝天,現實中的群居卻日漸冷淡。究其原因,或許因為虛擬社會的約束太少,以致人們在虛擬中無所顧忌,暢所欲言;而正是虛擬社會有著比現實社會更美好的條件,因而人們都幻想著活在虛擬之中。久而久之,虛擬的群居一步步蔓延,而人們的思想也漸漸地活在虛擬中,於是,現實的群居變得無味無趣。

但是,我們終歸還是要活在現實中的。

哪怕現實生活荊棘叢生、崎嶇蜿蜒,我們只要擺正自己的心態,積極向上,便可以體會到真實的樂趣,更何況現實中群居的生活有時也會很美好。

總之,網路虛擬的群居放鬆了人們的思想,但同時也在固定著、轄制著人們的思想。照此下去,現實生活中更多的,便是面無血色的行屍走肉。魯迅《狂人日記》最後寫道:“救救孩子!”或許,我們也應該自救吧!

對於這種不群之“群”,我們心中定要有虛擬與現實間的度量……

讀《美麗的西沙群島》有感 篇12

讀後感 ,740字

美麗是西沙群島的名片。西沙群島擁有無與倫比的自然之美,還有一群當代最可愛的人守衛著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最可愛的人的點滴事情凝聚成另一種至高無上的美—心靈之美。月亮河、大海、漁村,魚群、海龜、水母,以及各種各樣美麗的自然景觀和多姿多彩的海洋生物的精彩描寫,和與西沙群島融為一體的最美麗的人的各種故事,都深深的吸引著我,讓我一口氣讀完劉先平寫的《美麗的西沙群島》。

從月亮河出發,一路航行,我們跟著作者的足跡,踏遍西沙群島的各個角落。在航行中,我們經過了著名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也認識了美麗的水上殺手---水母,還有精靈似的飛魚與天敵的生死大博弈。歷史古蹟的存在,也驗證了美麗的西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島上從戰士到將軍,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傳奇故事,幾天幾夜講不完,它們樂觀向上的精神會感染每一個與他們接觸的人。西沙群島豐富的魚類資源,不可多得的可燃冰資源,還有島上各種野生動物,在作者的筆下都有詳細的描述。

這本書包含許多獨自成篇的文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珊瑚世界和五色土兩篇文章。珊瑚世界這篇文章用比喻、擬人等手法寫出了珊瑚蟲的五彩繽紛,表現出了西沙群島的生態美。五色土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中建島糧食缺,土又不適合種菜,戰士們從各自家鄉運來土種菜,表現出了戰士們的心靈美。

我很喜歡這本書,書上用很多比喻擬人等手法寫出了生態美和自然美,讀完使人回味無窮。

最可愛的還是西沙群島的戰士,他們不僅守衛著西沙群島,還保護著西沙生態。看,戰士們把擱淺的鯨魚搬到水裡,還幫助海龜媽媽保護小海龜,使大多數海龜順利到達海里。正是有了他們的存在,西沙群島的美麗才會更加突出。我們國家也正是有了像西沙群島戰士這樣許許多多心靈美的人,才能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

廢墟上屹立的民族 篇13

高二作文 ,648字

一輪殘日自西方落下,天空飛滿血色紅痕,直至天色泛黑,那道道猙獰才消退。明月當空,靜謐如水。不知七十年前的這片土地上,是否也曾沐浴著如斯月光。

戰火紛飛,狼煙四起。當日本法西斯的鐵蹄踏破東北,千百萬無辜的生命淪為刀下亡靈之時,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寒透了同胞們的心,在那種民族危亡的時刻,“攘外必先安內”的思想顯得何其可笑。而反觀共產黨方面,充分發揚紅軍不怕遠征難的精神,堅持自力更生、自強不息,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曠日持久戰。地雷戰、地道戰、游擊戰……每個作戰方法凝結著多少共產黨人的智慧和心血,使百萬日軍陷入人民戰爭的海洋。

最終,這個偉大而又堅強的民族總算贏得了勝利女神的眷顧,擊敗帝國主義,恢復中華。可是戰爭對於任何一個民族來說都是毀滅性的災難,痛失親人的淚水已乾,而心底的傷痕卻無法癒合;槍林彈雨已不復存在,而那滿目瘡痍卻久久不能被撫平。整個民族面對的,是一片廢墟,可是他沒有選擇,只能站立!站立!因為戰爭告訴我們,日本法西斯之所以敢明目張膽、肆無忌憚地侵略中國,完全是因為中國國弱民窮、經濟落後。

然而中國的發展經歷坎坷,內戰、文革,讓我們錯過了第一次發展的機遇。雖然現如今我們的生活和國際地位已經與七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但我們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國,與日本在綜合國力上的差距,讓日本人始終以一種傲慢的態度對待中國。參拜靖國神社、篡改歷史,我們怎能容忍他們的肆意猖狂?所以在社會主義建設的今天,我們青少年也應積極響應,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月光撫過大地,願它淨化罪惡之魂,照亮中華民族的崛起!

我也想鶴立雞群 篇14

國一作文 ,553字

在雞群裡,往往有一隻高大威武的領頭雞,在它們的前面領看它們,我也想這樣,但又言行相矛盾。

天氣陽光明媚,太陽公公正照射炙熱的大地,耀眼的陽光穿過白雲,飄過樹梢,直射大烤爐似的教室,老師在低著頭,皺著眉毛深思,同學們卻在七嘴八舌的談論,甚至有些同學出了一身汗,不知是天氣熱,還是遇到難題了。

“好了大家靜靜,現在誰願意去參加100米的比賽”老師撕叫著並環視了一週,同學們也環視了一週,沒有人站起來。當老師再次進入深思,我有一股力驅使著我,“去參加”為什麼有這種衝動呢?是因為看到老師憂愁?還是我想……“今天必須找出一名同學來”

現在我們班的體育是最差的,都是倒數第一,所以沒人站起來不足為奇,就在這時,我忽然聽到有人呼喚我“老師,他跑到最快”同學們把目光齊刷刷的看著我,他們來了個順水推舟,把我擠了上去,此時此刻,心中不停在猶豫,“去,還是不去”忽然老師一個問,把我的思緒打斷了。“你去吧,為我們班爭光”一下子搭不上來,“去吧,數也沒關係的”忽然同學來了一句“很累的,輸了別人會看不起的”我心裡又在猶豫了。就在這時,一名同學舉起了手。在最後的比賽中,雖然沒贏,但他帶領著我們,他是光榮的。我很羨慕他,有勇氣,鶴立雞群。

在人生中,你想的,但沒去做的,只能後悔,所以,不要猶豫,抓緊時機,拼搏,人生難有幾回搏。

西北之星——回族 篇15

國小六年級作文 ,648字

五十五個少數民族就像五十五朵豔麗的花,散落神州大地;就像五十五顆閃耀的星星,墜入在祖國的懷抱中。在西北就有枝豔麗的花、閃耀的星星—回族。

說到回族,首當其衝他的美食了,有手撕羊肉、臊子面、饊子……其中獨具特色家喻戶曉的是羊肉泡饃。羊肉泡饃雖不是回族人發明的,但回族人卻把這食物改善得淋漓盡致,深得廣大老百姓的喜愛。吃羊肉泡饃可是要自己動手的,要先把兩塊饃掰碎,越小越入味,把饃丁倒入燒滾得羊湯裡,撒上蔥、香菜、羊肉、粉絲,很快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羊肉泡饃便出鍋了。青中帶白的蔥,青翠欲滴的香菜,晶瑩剔透的粉絲,粉紅粉紅的羊肉,淡灰色的羊湯,旁邊放著一碟甜蒜。這麼美麗的外表不竟讓人迫不及待地端起碗拿起筷子來,“呲溜”一聲泡饃和羊湯一同遊進了你的口中,湯與饃在你口中不停地翻滾翻滾,那饃丁十分有嚼勁,它筋中帶韌,韌中帶筋,湯鮮美無比,它鮮中帶鹹,鹹中帶辣,回味無窮!再吃上幾片羊肉,頓時飄飄欲仙,騰雲駕霧,讓人慾罷不能。如此美食正是勤勞樸實的回族人民打造出來的。

回族的服裝也是別具特色,他們男子頭戴一頂白色的圓帽,身穿有許多圖案的大褂。女子則頭上戴著發罩,身披絲巾。服裝的特點與他們信仰的“伊斯蘭教”有關。

回族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民族,古有膽識過人、七下西洋的鄭和,有備官上疏、直言皇上的海瑞;今有口若懸河的撒貝南,能說會道的曹雲金……這些勤勞勇敢、智慧樸實的回民,用雙手打造出了別具特色的回族。

回族是一朵美麗的花朵,在神州大地盡情綻放;回族是一顆耀眼的星星,在祖國的懷抱閃閃發光。

雲南一顆古老的明珠——傣族 篇16

國小六年級作文 ,646字

傣族,一個古老而神祕的民族,它是西雙版納頭頂上的桂冠,也是雲南一顆神聖的明珠。傣族有三大絕:建築絕!美食絕!服飾絕!

踏上傣家的土地,你就進入了綠色的世界。遠遠望去,一叢叢鳳尾竹,一大片油綜林,唯有叢林深處傳來的那一兩聲雞犬聲,顯然竹林隱藏在這蒼翠的綠色之中了。竹樓是傣竹傳統的建築形式,十分別致。整個竹樓呈正方形,分上下兩層,樓上住人,樓下一般種植花木果樹,養殖牲口。主樓有二十至二十四根柱子支撐。屋內橫樑穿柱,有的橫樑上雕刻著花紋,好不典雅。傣家竹樓建築結構一般都比較簡單,但十分寬敞,清雅美觀,在室內坐著,定會覺得微風徐徐,花果飄香。

要說美食,何不品嚐一下傣家人特有的竹筒飯呢?其味獨特,源遠流長。青翠的竹節裡,米飯醬黃,口感柔韌,更有臘肉拌在其中,青豆更添加了一分鮮味。黃的黃,紅的紅,青的青,不僅顏色好看,而且口味極佳,嚼一口,甘美的米飯,鮮美的臘肉,脆嫩的豆子,總就一字兒:“絕!”更有那一絲若有若無的竹清氣,令人陶醉於它的美味。傣家菜的特點是清淡,開胃。既如此,就來了解下牛撒脾吧。牛撒脾的湯是綠的,菜是綠的,既有苦味又有清香,既有肉鮮,又有蔬菜的清香,喝一口,令人神清氣爽。

傣族服飾最為特別,不僅給人一種強烈的美感,又有濃郁的民族風格。男子服飾顯其英俊瀟灑,女子以腰細為美,因此穿著窄袖短衫,下身套著長筒裙,緊緊裹住身子,顯其修長苗條,不論走路做事,都給人一種俊俏、飄逸的感覺。

悠藍的天空,碧綠的山川,蔥翠的竹林,清澈的河流,不遠處傳來悠揚的歌聲,這就是令人嚮往的傣族!

我們搬進了新社群 篇17

國三作文 ,713字

“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國家人民地位高—”聽著這熟悉的旋律,我們高高興興的搬進了“新寨社群。”

搬新居,換新貌,一切都變得那麼美好。媽媽說“真像做夢一樣!”奶奶說:“做夢也沒想到人們從前常念道:‘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現在居然都實現了!”現在用電器、煤氣做飯,非常方便,只要插上電源,開啟煤氣閥,幾分鐘就做好飯了,媽媽再也不用那麼忙碌了。

以前小夥伴沒有事就到處亂跑,家裡大人忙著幹農活,也顧不上照顧孩子。現在小區有了保安,有分管社群的片警,不分晝夜的執勤,治安真的很好,孩子在家大人也很放心,到處可以看到自由玩耍的小朋友。

以前,我們這裡沒有廣場,現在我們社群有個特大廣場,廣場的環境非常優美。早晨,人們都去廣場鍛鍊身體。傍晚,廣場上的人更多,大人、小孩,還有賣各種小吃、各種玩具的,熱鬧極了。我和小夥伴在那兒跳皮筋,玩滑板,看噴泉,高興極了,直到深夜廣場才恢復了平靜。

以前,柴堆、垃圾到處都是,現在有了清潔隊,環境衛生可好了。並且現在也有了花壇了,五顏六色的花擺在花壇裡,比如說:鳳仙、大麗菊、雞冠花、芍藥。給小區增添了一種濃濃的香味,也美化了環境。

以前,人們都騎自行車,最好的是摩托車。現在小區到處停放著私家轎車,一輛輛嶄新曾亮,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現在小區成立老年活動中心,有唱戲的,有伴奏的,還有老年秧歌隊,平日裡人們去消遣、娛樂,逢年過節,還像模像樣的演上一演,社群的人們都過得很滋潤、很充實。

以前,道路泥濘,現在都硬化了路面;以前冬天生燒柴、燒煤取暖,現在集體供暖了—

新社群,新風貌,新社群的好,我數也數不完,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我們走進了幸福時代,真的是社會主義好呀!

當你看不見群山 篇18

散文 ,756字

在漫漫的長夜中,如果你追逐一豆遠方的燈火,便會忽略掉黑暗的恐懼。在茫茫的沙海里,如果你追逐遙遠的綠洲,便會忽略大漠的無邊無涯。

追逐著鹿的獵人是看不見山的,當你專注於夢想的時候,眼前只會是執著追求的目的地,而不是這一路跋涉的艱辛。

楊絳先生曾在《我們仨》中寫道:“我哪兒也不能逃,我得留在人世間,盡我應盡的責任。”這位九十二歲高齡的老人,面對錢鍾書留下的幾麻袋天書般的手稿,沒有抱怨,沒有放棄。她夜以繼日地帶著老花鏡研讀、辨認,竟陸續整理出版了二十卷《錢鍾書手記》。在文學和責任面前,楊絳先生忘記了世紀漫長的歲月,看不見日日夜夜坐在書桌前的辛苦,她是一個執著於夢想的獵人,拋卻如群山般厚重的困難,只專注於內心的召喚,給世人留下了一筆珍貴的財富。

泰戈爾說:“當你面向陽光的時候,陰影便被你甩在了身後。”一百年無情而漫長,楊絳先生用她一如既往的專注與執著,帶來溫暖,也給人力量。

在時代的驚濤駭浪中,你低下頭,做沉默的砥柱。一窮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為最大的財富。黃旭華,在三十多年的潛心研究中,他成了一個真正稱得上“忘我”的人。沒有先進的計算裝置,他便用筆和紙演算出上千萬個數據;蘇聯撕毀了協議,撤走了專家,他便在一次次嘗試與失敗中積累經驗。在偉大的夢想面前,他看不到群山般的艱險,如同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馬,始終如一地為夢追逐。核潛艇好像是那隻在遠處等待的“鹿”,在數十年的追逐中,他從未留意過奔跑的疼痛。

或許我們無法做到像楊絳這般堅定,像黃旭華這般執著,但我們至少可以為自己找一匹夢想的“鹿”,去奔跑,去追逐。看不見群山的艱難,忽略掉跋涉的疼痛,用一顆堅定專注的心,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執著的“獵人”,一個專注於彼此的勇敢追夢者。

當你看不見群山的時候,才會只看到一匹美麗的鹿,那鹿就在不遠的前方,就在你的心裡。

一部歷史,了悟生活——讀《王立群讀史記之秦始皇》有感 篇19

讀後感 ,927字

第一次體系化的瞭解到秦統一六國的全部故事。

全書以上下兩篇講述了秦的崛起興衰以致滅亡,上篇以秦的崛起為歷史背景,講述了三十五代帝王為秦統一所做出的貢獻。下篇則具體講述了秦王掃六合的故事細節,其中以三家分晉,長平之戰,邯鄲之戰等膾炙人口的故事講述了六國的興亡衰敗。最後,又講述了秦建立後的興衰。三公九卿制,修築萬里長城,大求仙藥,焚書坑儒等,使秦國逐漸喪失民心,孟姜女哭長城也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產生的。

通讀上下兩本書,知認識人對國家興亡的作用也是尤為重要的。在秦始皇前的三十五代君主中,能夠重用人才,不注重身份,國界的君主往往能在自己的統治時期為秦的統一做出自己的貢獻。秦孝公重用商鞅變法圖強,使秦國成為當時最強盛的國家,政治經濟也迅速發展。而商鞅本是出自魏國卻因魏主不懂識人而喪失強大的機會。秦武王重用甘茂,抓住時機,東進中原,擴大了秦國的疆土。秦昭襄王重用魏冉、白起、范雎,運用遠交近攻的策略摧毀六國的生力軍。秦莊襄王重用呂不韋,切斷六國南北合縱連橫通道。秦王嬴政虛懷若谷,知人善用,重用王翦、蒙恬、尉繚、李斯等人,使秦國進入最強盛的歷史時期。也正是秦王身邊人才的協助,才最終在秦始皇的手中完成了歷代君主所期盼的統一。

而秦強大以後,又面臨短暫的生命。二世而亡一直是人們所恥笑的事情,而夢想秦國能夠世世代代相傳下去,自稱始皇帝的秦王嬴政,也終沒有逃過死亡。求仙藥妄求長生不老,以致在臨終之時因無太子而導致的一系列鬧劇,最終的秦國也沒有逃過二世而亡的命定。不立太子,是他懼怕死亡,一味求仙,也顯得更為荒誕。

任何英雄都是時勢英雄。沒有時勢,就沒有英雄施展才華的舞臺,也就沒有英雄成為英雄的平臺。所以,僅僅有成為英雄的潛質而沒有機遇,永遠不會產生英雄,擁有平臺後,立即綻放異彩。而人才只有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上升期、鼎盛期得到重用,才能發揮出最大效益,才能被別人與後人牢牢記住。再優秀的人才,如果出現在“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時代,都無法將效益發揮至最大化。韓非有著比商鞅更系統的改革方法,卻最終沒能成功,也正是缺少一個所謂的平臺的出現。

歷史,只是過去,而我們應從中汲取那些有力要素。正如書中提到的那樣:如果不能增加生命的長度,就一定努力增加生命的寬度!

讀《憤怒的象群》有感 篇20

讀後感 ,780字

寒假裡,我讀了我國著名的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寫的《憤怒的象群》這個小故事,不由得感慨萬千。

《憤怒的象群》寫的是作者沈石溪回憶自己小時候所在的寨子,半夜被一個象群襲擊了。令全寨人感到驚奇的是,以前他們與象群的相處可以說是“井水不犯河水”。可是現在象群為什麼要圍攻寨子呢?一瞭解,原來是寨子裡的一個酒鬼到山上打野味時,看到一頭公象,就起了圖財害命之心。他把那頭公象殺了之後又把象牙鋸了,用賣了的錢打酒喝。最後那個酒鬼受到了應有的懲罰—被象蹄踏死,躺在了那頭大公象的身旁。

故事讀完了,我卻感到身上涼嗖嗖的。一個酒鬼巖溫扁因一點兒酒錢開槍打死了一頭公象,不僅自己丟掉了性命,還差一點兒讓自己的寨子因為自己被昔日“和諧”相處的“朋友”夷為平地。這是多麼的可悲啊!其實在生活中,無論是對人,還是對物,我們都應心存善念,毫無害人之心,這樣生活才會無憂無慮,世界才會豐富多彩。

對比巖溫扁,我想到了雷鋒,一個響徹全國、全世界的名字,一個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22歲是他永遠的年齡,他說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一次,雷鋒叔叔無意中看到一所小學的教學樓正在施工,二話不說,他就推起一輛小車幫著工人們運磚,一干就是幾個小時。不僅如此,他還“偷”著為戰友的親人寄錢,為災區人民寄上幾年來的全部存款。大家都說他是“傻子”,雷鋒叔叔卻說他甘願做革命的“傻子”。這就是雷鋒!他永遠都帶著善心,就算是會使自己受到傷害,他還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做著好事,不斤斤計較。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決心要向雷鋒學習,學習他這種樂於助人,堅持行善的精神,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從微小的事情做起,去幫助別人,就像歌中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