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思相關作文20篇
學與思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420字古人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知識要通過學習和思考,才能得來。“思”是通向成功的小徑,是駛往成功的小舟。
義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伽利略,從小就喜歡思考。有一次,他站在比薩的天主教堂裡,眼睛盯著天花板,一動也不動。他用右手按住左手的脈博,看著天花板上來回搖擺的燈。他發現,燈的擺動幅度雖然越來越小,但是每一次搖擺需要的時間卻是一樣的。後來,伽利略通過不斷的思考和研究,找到了擺的規律,發明了擺鐘。
人類歷史上最偉大,最有影響的科學家牛頓,一直認為,一定有種神祕的力存在,是這種力拉著行星轉動。一天,牛頓坐在自家院中的蘋果樹下研究問題。這時,一個蘋果砸在了牛頓的頭上。牛頓立刻想起那種無形的力,正像地球拉著月球,使月球圍繞地球運動一樣,地球在拉著蘋果往下落。這個問題比以往更難解,也更吸引人。牛頓夜以繼日地思索著,終於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學與思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思,才能求得真知。我們從小養成思索的習慣,成功的大門就會向我們開啟。
學與思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509字在早學社,我學習了孔子的一句名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道了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讀書不思考,會變得很迷茫,只思考不讀書,也是有害的。但是我卻沒有真正明白什麼是思考。
第二天,我在學校學習了《望洞庭》這篇古詩,雖然我已經理解古詩的意思和詩人的資料,但是卻理解不了前幾句詩的意境。
中秋佳節,我和家人們坐在院子裡吃月餅,我正準備坐下吃時,卻發現人還沒有齊。然後我就跑出去找人,我跑到湖邊時,發現一個人都沒有。正準備回去,抬頭髮現一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天空中,明月倒映在湖中,四處樹木蔥蘢。藤蘿搖曳,月光似水,靜影沉璧,遠遠望去,像一個巨大的花環中有一個小小的玉盤。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湖水和月亮相互輝映。原來有一點兒陰暗的小湖,一下子變得明亮起來。
剎那間,一陣風吹來,湖面就像在水墨畫中加了一滴黃色的顏料,正在慢慢地渲染開來。過了一會兒,湖面漸漸地平靜了下來,就像一個白玉盤中有著一塊黃澄澄的小月餅。又像是一個精美絕倫的工藝品,這使我想到了劉禹錫的“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這時我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這首詩的意境啊,我不禁感嘆,學與思,真的都很重要。
勤學與善思 篇3
國三作文 ,642字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充分的說明了勤學與善思的重要性與同時性。
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離不開“勤”這個字,人只有勤勞了,才能腳踏實地的把事情做好,使自己不至於無所事事、心神不寧;才會使自己起居有律,進而體會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勤學”張口就來,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個呢?俗話說的好:“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我們總想要學好語文,學好數學,練好字,但不大量的閱讀書籍,大量的做習題,堅持練筆,怎麼可能把這些做好呢?不肯勤奮的學習,不肯付出,什麼事情都不可能做好。只有勤奮了,學業才有可能有進步,事業才有可能會成功,如果沒有“勤學”,所有的想法都只是海市蜃樓,竹籃打水一場空罷了。
通往成功的路上不只有“勤學”,還要有善思。有些人只知道埋頭苦幹,而不懂得思考,例如,明代的王陽明想要通過觀察竹子來達到格物致知的目的,而一連在竹叢前坐了七天,最後頭暈目眩,以失敗告終。在別人看來,一連觀察竹子七天,想必這個人非常勤奮了,但是這樣的勤奮都毫無意義,他只知道去做,而不想著怎麼去做,所以才會失敗。
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贝爾發明出電話並不是偶然,他是一次次地嘗試與實驗,在錯誤中吸取教訓,最終獲得成功。這也告訴我們“學於勤,成於思”的道理,所以做事只有“勤學”與“善思”結合起來才能成功。
韓愈的《進學解》裡也說到過“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學業是由於勤奮而精通,事情由於反覆思考而成功,這句話同時也告訴我們,學習要勤奮,做事要三思。
文學與人性之美 篇4
高三作文 ,740字文學,是一個萬花筒,我從其中看到的便是美,那即使被存放了多少年,即使被流傳了多少代,仍毫不褪色的人性之美。
文學,讓我看到了勇氣。無論從卷帙浩繁的荷馬史詩中還是從托爾金所著的《魔戒》中,無論在亞瑟王的圓桌武士身上,還是在綠林好漢羅賓漢的身上,都能發現你的存在,你便是勇氣—鼓勵人類從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一路前行的勇氣。你在文學之中綻放著自己的美麗,企盼著更多的人得到你,帶著你披荊斬棘,勇敢前行。流落荒島的魯濱遜正是有了你,才能在惡劣的環境下生存下來並把荒島改造成了適於生存的家園。勇敢的人是美麗的,因而讚頌勇敢的文學,也閃耀著人性的光芒。
文學讓我看到了善良。文學中蘊含著一顆顆善良而純潔的心靈,不論是《簡。愛》還是《威尼斯商人》中,都有著善良心靈的存在。厚重的扉頁掩不住書中的善良,善良的光輝在文學中閃爍著,驅走惡念,驅走黑暗,淨化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文學傳承著這種美德,不折不扣地完成它淨化靈魂的使命。
文學讓我看到了堅貞。不論是最後雙雙服毒殉情而死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還是最終雙雙化蝶,翩翩飛舞的梁山伯與祝英臺,抑或是金庸筆下十六年苦苦候妻的楊過,無不昭示著愛情的偉大,一種至死不渝發自內心最深處的情感,愛情,永遠是文學中美麗的主角,儘管它或許悽慘,或許轟烈,然而卻總是文學中說不完道不盡的話題。愛情是美麗的,對愛的堅貞,蘊含著人性中最深最奪目的美麗,因此也成了文學作品中美麗而閃亮的一道風景。
勇氣、善良、堅貞……。
文學中有數不盡的美麗,無論萬花筒如何旋轉,我們總能從其中看到這些美好的品格散發的光輝,這些人性之美便是通過文學一代代地傳承了下來,陶冶著我們的情操,鼓舞著我們不斷地前進。
從文學中,我看到了美,人性之美。閃耀著的光芒從厚重的扉頁中透了出來……
信與思 篇5
高三作文 ,1210字當沈從文面對一個新的時代,一個他努力融入卻格格不入的時代,他悲嘆:“我的作品靠的是思,但現在首先要信,可我若以信開頭,終究是長久不了的。”
信與思,這是一個永恆的命題,一個人類終其一生都在尋求的問題。信使事物簡單,所謂信則有,不信則無,信就是信,不信就是不信,毋需多言。思則要運用理智和經驗,思雖不等於不信,但思對信本身就是一種詰問。
作為一個作家,沈從文陷入了信與思的深深矛盾之中。毫無疑問,他想要順從時代,想要堅信,但他又不自覺地思考這股浪潮,思考他想信仰的那個東西是什麼,這就難免與他所信的產生衝突。畢竟,信仰容不得懷疑,而懷疑是思考的源泉。
而另一端,那個時代的受眾們,明顯更傾向於信。他們狂熱地相信,因信仰是簡單明瞭的,也是有力的。當然,這不只是那個時代的弊端,我們今日也同樣如此,我們依舊不得不羞愧地說:確實,盲目的叫喊聲比什麼思辨的話語都叫得更響,並不是思考有錯,也並不是思考使人軟弱,而是人們無法接受他們需要反覆認知事物的事實,但非黑即白的信仰能給人一種似乎絕對正確的勇氣。
作家不是政治家。一個再冷靜思考的政治家也知道他的事業需要狂熱的支持者,因為“想要在房子裡開個窗戶就要有拆掉一堵牆的準備”。堅定的狂熱主義者是政治運動的催化劑。
作家不是教主。任何一個教主,都偏愛狂信徒遠甚動搖不定者。教主們的話是信眾的玉圭,信眾們需要的只是仔細聽,並理解教主的意思。
但某種意義上作家是天然的政治家與教主。只要他們的作品仍在被翻閱,必然會有接受作家思維的受眾群體存在。曾經由思考得出的,又成了另一種信仰。
王鼎鈞說:“愚者言而智者擇。”我認為這是理想狀態,因為我們現在面對的問題是“智者言而愚者擇”。愚者該如何判斷智者的話呢?是真是假,是善意的謊言還是惡毒的真相?
我們固然看見了愚民對智者的暴行,但也同樣知道智者對愚者的欺詐。聖母招炮灰,英雄收小弟,領袖養打手,願意相信他人的愚者往往受到更多傷害。用嘴炮說服,用理念吸引,用許諾誘惑,智者控制著愚者卻又難以被發現。智愚相欺,我不知道這何時是個盡頭!
但信與思,本就對立而統一。思考者需要信仰者,信仰者也同樣需要一個能被信仰之人。愚者,智者之資,智者,愚者之師,也能說得通。
而沈從文的痛苦在哪呢?他想要純文學,但世上沒有純粹的文學,他崇尚真善美,但真善美也只是社會生活中的次生概念,談何純粹?他想與時代不相傷,但作家的工作就是說話,而“再小的石子也能激起漣漪”,他只好溺心於歷史,畢竟歷史學唯一要求的是真實。
再看我們這個時代,信與思的問題也愈發激烈,因為從來沒有哪個時代提供了網際網路般巨大的平臺。古往今來所有的教主、哲人、政治家在同一個大廣場上相遇,他們的聲音借後人之口激辯。當然,我無意於貶低信仰,因為信仰亦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動力源泉。但是信什麼,怎麼信,又一下子把“信仰者”分出高下來了,沒有思考,就只是盲從。
總之,若要信,不如從思開頭,或許能更長久。
養成學會思考的習慣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479字從小到大,只要是我不理解的問題就會跑去問父母或老師,可每當父母說我不愛思考時,我就會拿“不懂就要問,這種方法很好”這句話當擋箭牌,久而久之,我也發現這是一種不好的習慣。於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學會思考。
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我早早地起了床,竟然在窗戶上發現了一個祕密—窗戶上結了一層薄薄的冰!還形成了各種形狀的小冰花,小冰花交叉著、重疊著,組成了美麗的圖案,有的像群山、有的像樹林。我還以為自己眼花了呢!便揉揉眼睛,再用手在窗戶上一劃,竟然可以在上面寫字呢?我腦子裡充滿了疑問:為什麼窗戶上會結冰呢?我決定去問問爸爸。
“爸爸,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早上媽媽起床煮飯的時候,屋子裡飄著許多水汽,當水汽飄到窗戶玻璃上的時候,就結成了冰,形成了各種形狀的小冰花。這是什麼原因?”
爸爸笑了:“孩子,你學會思考啦!原因就是:因為冬天的溫度比較底,室內相對與室外溫度要高,所以室內和室外存在著差異。冬天,屋裡比屋外暖和得多,屋裡的水汽落到玻璃上,由於屋外冷,玻璃涼,水汽遇冷就凝結成冰花了。”
啊,我學會思考啦,我真高興啊!我以後還要多動腦筋、多想問題!
生活的詩與思 篇7
國三作文 ,933字一鮮花與花香
鮮花與花香,兩種美好的事物,我總愛把兩者放在一起。如果要進行比較,鮮花與花香我會選擇誰呢?所謂魚與熊掌不能兼得,我只得站在中立。
我想應該選擇芳香吧。它的力量似乎不可抗拒。只要我呼吸就可嗅到清香,淡雅……的確是種享受。可是沒有鮮花又哪來的芳香,再說鮮花也是讓人賞心悅目的啊,試想如果站在一片花的海洋不陶醉才怪呢?站在中立是無效的,還是看看後果吧,慢慢的我會變老,何況我還是一個射擊手視力會下降,甚至會變成瞎子,我還會看到鮮花嗎?最多統統的送給記憶,即使我沒有瞎在我離開人世前還有心情去賞花嗎?芳香則不然,它會伴我一輩子,直到我最後一次呼吸。
二我本平凡
我本平凡不是嗎?和眾多女生一樣,喜歡沉思,喜歡遐想,傻傻的佩服三毛寫作的靈感,把自己編織在一個無形的網裡卻總忘了留一個洞口出入,拼命的想守住自己的那點心事,最後是以失望告終。
或許我又太自負了吧,卻又不甘於平凡,這可能是我最大的優點或缺點,我們青年時代有上進心應該是積極的表現,可仔細一想,就像剛出殼的小鳥一樣,尚未得到真正的鍛造就要像海鷗一樣挑釁大海,說難聽點這的確是痴心妄想,同樣我本平凡不甘心又如何?往往一味的追求和嚮往就容易迷失方向。
三想留長髮
莫名其妙的想留長髮了,摸摸自己保持幾年短短的髮型,想想自己留髮的念頭,還真有點激動。
說實話早已厭透了去理髮店,浪費錢不說,看到理髮師拿著剪刀在自己的頭上揮舞著,心理就緊張,沒辦法短髮就要經常剪,每剪一次心跳就要加速一回,人長大了嘛,當然最注重的還是形象,萬一碰上個“二把刀”再黑再亮的頭髮也得成“雀巢”。
說到做到,我一定要把頭髮留起來,也算是開天闢地頭一回。當我把羊尾巴似的小辮子一紮,驚得好友大喊:“ohdear!”惟恐天下不亂,唉!可能平時太缺乏淑女氣質了吧,不過主意已定,誰都別想改變。其實留長髮是件極普通的事,普通的不值得一提,然而我隨便一紮頭髮竟有如此大的震撼。生活中有許多如此平凡的事,似乎沒有特殊的理由,像一杯白開水一樣平淡,然而它卻在人的唏噓中變了味,不管別人說是什麼味,只有自己親自品嚐才知道還是白開水的味道,正像我想留長髮一樣,等我留長了,也就和短髮沒什麼兩樣了。
別在生活中掩飾真實的表情,何必讓每件事都驚心動地呢?
圖書館的科學與藝術展覽 篇8
圖書館的科學與藝術展 ,586字今天,陽光明媚,萬里無雲,真是個好天氣!我和爸爸去圖書館看書、寫作業。我們經常去圖書館,因為那裡安靜、有空調,環境很好。
到了圖書館,我坐好位子,馬上開始寫作業,因為快點寫完作業才能借到好看的書。在我寫作業的時候,爸爸出去轉了一圈。我寫好了作業,爸爸也回來了。他對我說:“邊上的房間有科學與藝術展覽,我們去看看。”我很興奮,書也不借了,拉著爸爸直奔隔壁房間。
科學與藝術展覽分兩個區:遊戲區和3D畫區。遊戲區裡有踩氣球、打保齡球遊戲。這可不是踩真的氣球,是利用鐳射發射器把氣球輪廓投影在地上,然後通過紅外線技術跟蹤,當我們的腳觸碰到投影的氣球,氣球就會爆炸。打保齡球是個體感遊戲,它是利用高科技的視訊動作捕捉技術,通過攝像頭資料分析出玩家的身體動作或手勢動作,實現直接的人機互動效果。兩個遊戲我都體驗了,很新奇、好玩。看似很簡單的小遊戲,包含著很多物理知識。現在我還小,這些理論有些深奧聽不懂,但是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玩也需要知識。最後,我們到了3D畫區,這些圖從一定的角度看,立體感非常強,就像立體實物一樣,非常驚人。人站在合適的位置,擺好姿勢,拍出來的照片就有和畫互動的感覺。我和畫中的人比擊劍、打乒乓球、釣魚、舉重……爸爸幫我拍照,我玩的不亦樂乎。聽爸爸說,3D畫是模擬人眼看世界的原理,利用光學折射製作出來的。
今天的科學與藝術展覽,讓我大開眼界,在玩中增長了知識!
國學與人生 篇9
國三作文 ,850字國學本就是與人生相互依存的。
孔子論人生一成德之教,為己之說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君子要時刻懷有一顆仁愛之心,成人之美,而不能以小人之心來待人待物。孔子把仁愛作為自己一生的道德基礎,並時刻警示自己的學生也要以仁愛對天下。這是多麼值得後人來學習的大愛。
“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君子認為義是最可貴的,君子只有勇卻無義就會搗亂,小人只有勇卻無義就會偷盜。孔子認為,在追求物質利益時,必須講究有道義。若是憑藉著無道無義而取得的東西,孔子覺得是可恥可恨,不屑一顧的。甚至在今天,“義”也被人們稱讚,並作為結交朋友的根本。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一味恭敬而不懂禮法就會煩勞、憂愁;過於謹慎而不懂禮法就會顯得膽小怕事;只知道勇敢而不懂得禮法的人就會魯莽惹禍;心直口快的人不懂得禮法就會尖傷人。孔子認為,“禮”為人們的生活約束了許多。現在,不講禮數的人,也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
莊子論人生—高潔曠達,逍遙自在
“浮生若夢,若夢非夢。浮生何如?如夢之夢。”人生當作短暫虛幻的夢境,可是如果夢不是夢呢?那麼人生怎麼辦呢?就把它當做是夢。孟子以闊達樂觀而聞名,他認為人生如夢,夢如人生。人的一生是有限的,為何不在這有限的時間裡開心度過每一天,把一切當成是夢呢?
“人若無志,與禽獸同類。”人若是沒有志氣,便和禽獸差不多兩樣。孟子雖逍遙以對俗世,但他卻滿懷志氣。沒有了志氣的人,對一切都提不起興趣,缺少了年少熱血澎湃的感覺,便與沒有思想,沒有動力,沒有目標的禽獸一樣了。
“養心莫善於寡慾。”修養內心的方法,沒有比減少慾望更好的了。在燈紅酒綠的俗世裡的人們,金錢與權力的慾望貫穿了身心,對於他們而言,修身養性最好的方法,便是減少自己的慾望,淡泊如水的享受平靜的生活。
國學與人生,我認為都是人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不妨慢下來,品讀回味經典國學。學習國學的過程,也是你靈魂的一次淨化,人生的一次昇華。
科學與生活 篇10
國一作文 ,661字科學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做什麼事都離不開科學。所以,我們要適應科學,只有適應科學,我們才能更好地生活。
科學的意思是反映自然、社會、思維等客觀規律的分科的知識體系,瞭解科學是要從生活中開始的。早上,一起來要去洗臉刷牙,用的是我們人類最需要的水,水是最簡單的氫氧化合物,是無色無味、無臭的液體。水的作用不僅僅用在飲用與洗漱上,近代,人們把水還用在發電以及抗旱災上,如:水力發電,水利工程等。洗完後,我們要做飯,做飯要用天然氣來做,天然氣通常指產生於油田、煤田和沼澤地帶的天然氣體,主要成分是甲烷等,是埋藏在地下的古代生物經高溫、高壓等作用形成的。它主要用作燃料和化工原料,天然氣要不科學的運用,就會發生洩漏,造成不可想象的後果。做飯吃飯一天三次,用天然氣省時,快捷,方便。“酒”足飯飽後,我會寫作業,我寫作業用的紙和筆,也是用科學手段發明的,造紙術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用植物纖維製造的紙在生活中使用廣泛,像衛生紙、卡紙、本子紙等都是用紙來製作的。筆是寫字、畫圖的用具,制筆的材料隨著科技的發展在變化著,先是木質,後有用鐵、鋼、金、銀、塑料製成筆身,筆也有鉛筆、鋼筆、簽字筆、圓珠筆等幾種種類。
天黑時,寫作業就要用到電燈,電燈是世界發明大王愛迪生髮明的。在很久以前的人類,人們照明是用火把、蠟燭、煤油燈的,愛迪生髮明的電燈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沒有他以及更多的科學家,沒有他們的發明創造,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
事實證明,科學時時刻刻地融入在了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不僅要適應科學,還要應用科學,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人性與思考 篇11
國二作文 ,1296字在如今社會,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各個領域都出現了“機器人”這樣的新型生物。在流水線生產中,它們不出差錯,保質保量速度又快的特點,無疑幫助了人類進行生產工作。它的所有行為都按照所編制的程式,機械性地根據指令行動,從不摻雜個人的任何感情。它們只要求結果的完成,從不思考過程所帶給自己的獨特經歷。
對於這樣毫無預警橫空出世的人物,蘋果公司總裁庫克曾經這樣把它與人類相對比:“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當今的社會熱點,總會有聚焦在“計算機是否會取代人類”的話題,但這些問題的答案始終只有一個,那便是否定。導致人類可以勝出計算機的關鍵一點則是—人性。
什麼是人性?相信很少人能因為這個問題泛泛而談,這麼模糊的字眼,卻是深深嵌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之中。人性可以分為很多個方面,例如價值觀和同情心。價值觀是基於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它主宰著這個人今後為事的底線與觀念。我想有些人的價值觀可是能是“過程高於結果”,但有些人便是“結果高於過程”。正因不同的觀點,導致了他們做事的側重點,享受過程中所帶來的酸甜苦辣而細細品咂,又或是不管沿途風景的美麗而只顧向前橫衝直撞。除了價值觀,同情心作為人性中較溫柔的一面,代表了對某事的覺察與同情感。舉個例子你就能明白,當你看到街旁輕聲嗚咽又滿身是傷的小貓。你會停下忙碌的腳步蹲下身子用滿腔的溫柔去包裹它,用不太冰的手順了順它背上那充滿著痛苦情感的貓毛。我想,這應該就是美好的同情心,是一種對需要幫助的人或物給予足夠寒冷的溫暖。
人性與思考有何關聯?打個比方,如果你思考一件事時只考慮結構,不考慮任何個人的情感因素,只憑藉著完成任務的態度一意孤行,那麼最後襲上心頭久無法揮去的冰冷便佔滿整個身軀,讓人無法喘息。正因為我們是充滿感情的生物,我們走的每一步都是帶著自己的價值觀與情感,我們在思考結果好壞的同時也會思考別的方面。或者換種說法,正因有人性左右的擺動,使得我們的那把天平不會輕易向一端重重傾斜,也不會讓另一端懸掛在半空中久久無法下落。在我們的人生中,可能沒有絕對的失敗,也不談絕對的成功,只不過是過程中的小小摩擦,使得沿途的路不是那麼的冷,微小的熱量伴著空氣漸漸上升,把前方的冷氣融化。
我們再次回到前面庫克總裁所說的話,假設人類都像計算機一樣思考,那是何等的恐怖。他們在窄窄的小巷中互相推擠,互相踐踏,只在乎結果所帶來的感受,拋棄了原本屬於他們的人性,對於同行的人的目光是多麼的空洞,看不到一點人情與色彩,忽視了自己做事的底線。源於那樣的優秀與成功,會一點一點麻木人的心臟,最後吞噬了它,宛如兩座高山之間唯一的獨木橋轟然倒塌,送人跌入無底的深淵。如果,那樣的情景真的發生,計算機能真正取代人類。
若人生是一趟說走就走不返程的旅行,正因我們所攜帶的人性,用情感充斥著我們前進的過程,那多元化而個性化的旅途。也一定會成為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他們如同耀眼的星星,閃爍在漆黑一片的夜空,等著你隨時摘取一顆品嚐。
奴隸的覺醒與思索 篇12
國三作文 ,1485字萬古洪荒之時,天地混沌,本無生命,是千百方程式齊作,鍛造生命,使得世界從無機到有機。而後人猿誕生,原始社會到奴隸制、封建制……這期間,是人們一次次的覺醒、實踐,推動了歷史程序。無疑,人類利用工具,克服外在困難的能力在增強,社會在進步,可在這個人工智慧橫行的時代,人類越來越依賴科技,使我們不得不停下來思索,我們真的沒有淪為人工智慧的奴隸麼?
盧梭說:“人是生而自由的,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認為自己是一切主人的人,反倒是一切的奴隸。”我們運用科技,依賴科技,它減輕了我們許多思維負擔。如若像庫克所言,人工智慧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而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那我們才真正是在自以為是的狀態下被奴役了,失去了價值觀與同情心,罔顧後果。
叩經問史,我們真正應該具有的,有別於計算機的那樣操縱肉體機器的,是什麼?回答是靈魂。人之先天靈性與後天環境鍛造出了“我”。而“我”之為“我”,具有異於動物與計算機的價值觀與同情心。
價值觀幾乎人人都有不同,它極大程度取決於人的生活環境。但有一公認的核心不變,那也就是千百年來人類社會所提倡的。當今中國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繫中國社會平穩積極的發展。而我想提到的,是立足社會漩渦之中,分得清孰輕孰重的清醒價值觀。魯迅在英國巡捕槍殺學生時,他面對報道上競相出現的為受難者洗刷罪名的言論,憤慨寫到,憑什麼國人就非要向英人解釋?難道他們就有那個執行死刑的權利麼?只有國人,在市民被殺之後,惶惶然辯誣,張著含冤的眼睛。林則徐虎門銷煙,曾說過“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知曉鴉片對國家前途的危害,清醒地認識到我們與西方國家的差距。這一系列的正確價值取向統率了往後愛國戰士的行為。是愛國的價值觀,又是具有時代覺醒意識的,分清孰對國家進步真正有價值,而非罔顧後果。
或許當今世界不需要我們發出這種國家災難之際的覺醒之聲,但我們卻要始終保持前人的清醒,具有時代眼光,不盲從大流,此是為來自將為奴隸的覺醒。如果缺失了這樣的遠見卓識,這個世界便是千篇一律的死寂之水,正如魯迅先生所一直說的“麻木的愚民”。歷史的車輪很難轉動,我們任人宰割或停滯不前。
米蘭昆德拉認為,同情心並非憐憫,而是一種情感的共有、體會,更確切為“共情心”。沒有共情心,我們也缺失了許多情感,缺失了愛與包容—而這些東西恰恰是維繫社會的紐帶。人靈魂的缺失,它是從缺少情感開始的,而計算機冰冷堅硬,哪似人類血肉之心。《一九八四》中所營造的極權主義社會,人類之間互相揭發“思想犯罪”,人與人之間不存在真正的隱私,家人之間缺少包容與愛,彷彿都為政府安插在家的間諜,試想一下,不會使人崩潰麼?就像溫斯頓最後的悲慘結局。
從前信件由車馬運送,人們對著遙遠的地方盼啊盼,那份情感珍重而悠長。現在的一系列高速社交軟體,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侵蝕著我們的情感、共情之心。
我們可以鍛鍊懷疑批判精神開始錘鍊自己的價值觀。黑塞說,我們首先要向傑作表明自己的價值,才能真正領會它的價值。傑作經歷時間的考驗是我們學生可去學習的,我們要懷抱著愛與熱忱去汲取養分,也認真對其作取捨。有些東西受制於時代背景,我們也要保留自己的觀點,待以後解決與明晰。
我們要給世界以歌以吻。愛山川河流,草木之微、體察人之脆弱,諒解錯誤。我們若永懷春天的明媚與力量,發出自己的芬芳,則世界也將美好、富情。
只有這樣,人才之所以為人,有別於計算機,立於天地,雖負枷鎖,仍然生而自由,絕非思想之奴隸。叔本華說:“不要讓自己的大腦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我們斷不能受制於計算機。這也是來自正將為奴隸的覺醒與思考。
學會思考 篇13
國二作文 ,1084字我們生活在一個科技,網路急速發展的時代。“人工智慧”已然可以列入年度高頻詞彙的行列中。每當這樣的字眼出現在報紙的頭版,似乎總能引起極大的關注與轟動,不僅是因為人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睹這科技最新的風采,更是因為它驚人的自主深度學習能力下是一種與人類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帶任何感情色彩。
人類與人工智慧的思考方式,由此成為一個熱門議題。在我看來,我更偏向於前者。
思考是一種體驗的證明,有哲人說過:“我思,故我在”。而讀書正是思考的一種有效途徑。王國維有“治學三境界”一曰望文生義;二曰深入理解;三曰舉一反三。而後兩重往往是建立在思考的基層上。對書的思考抓住你腦中一閃而過的**的最好辦法。當你反覆咀嚼*口意味,思緒也愈發清晰,而此時的思考將會成為長久的記憶。不僅讀書,我想任何事情都應以思考作結束。方能凸顯體驗的意義與成效。
思考是一次感情的進發。一件新聞事件的發生往往伴隨諸多的聲音。如果其中也有你的,便能理解。在思考中,我們建立屬於自己的價值觀。我們體會由內心深處發出的讚歎,同情,憤慨等情感。也許並不全面也微不足道,但這些獨一無二的感情是我們的思考更溫暖、更具人情味。
思考是一個想象的源泉,當疑問豁然開朗時,我們或許會進入思考的更高境界。會在開放式的結局後用思考填補作者留下的無窮無盡的想象空間,描繪出自己眼中的故事,這便是想象的樂趣所在。所以文章最後的那一處留白總是精妙所在。
人與動物,現在或許還要加上人工智慧了,最大的區別在於其思考。充滿感情,帶有道德判斷的思考。正如庫克所說:“人工智慧學不會人類的思考,但人類能像人工智慧一樣。人類的思考是多麼寶貴的工具,多麼有力的武器啊!然而越來越多的人們主動放棄這一獨有的能力。幼時,我們思考是為建立起價值觀,而長大成人之後,我們留給思考的時間卻是越來越少,當然可以說是不斷加快的生活節奏,和更重的壓力,如同一個個包袱壓到我們的肩膀是。最終不堪重負。只得丟棄手中原有的東西。其中就有那最沉重的一個—思考。我不認為這就是全部的原因,更多的其實是主觀上的放棄。
或許是我們養成的慣性思維,使思考變得麻木,或許是曾經自己思考的結果得不到認同和鼓勵,使思考變得困難重重;又或許是更願讓大腦得到一份休憩,使思考變得遙遠……不論何種原因,這都是件多麼讓人惋惜的事啊。
思考的力量是強大的,是可以成為前進路上的一盞指路明燈;那一抹光亮足可以驅散心中的困惑,疑慮;那一抹光亮足可以引領我們走向更加廣闊的彼岸;那一抹光亮足可以成為不可或缺的生命之光。所以從今天開始,重拾思考吧,讓那一道光照進來。
情與思,人類“存在”的象徵 篇14
國小五年級作文 ,942字自古以來,人類的自我認識便是一段艱難險旅。繼俄狄蒲斯解開了斯芬尼克之謎後,存在之謎不知困擾著多少人獻身於這悽壯的祭壇。最初,古希臘人說:“認識你自己。”但那時人們對自我存在的認知來更多的自於眾神與信仰的旨意;至中世紀,上帝在人們心中烙下了痕跡;文藝復興後,西方哲人終於脫胎於神的肯定,致使笛卡爾說出:“我思,故我在。”
千百年的光陰似流水線上的名巴胺刺激著人類的神經,促成了一出又一出的思想進化論,而現代社會,這個精神世界高度發達的時代,人們的思維中摻進了更多的科技元素。人類自我存在的認知又受到了科技的挑戰,計算機是否會成為第二個上帝?又將帶來什麼樣的信仰呢?
蘋果公司CEO庫克說過,他的憂慮是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同情心與價值觀。或許有人會表示反對,他們認為人不被賦予情思也許更好。在他們看來,“人是一棵會思考的蘆葦”,蘆葦狀直,心空,本固,而人類呢,或許會被醜惡的思想扭曲了人格,才有了“保姆縱火案”、“拉斯維加斯槍機事件”。有更甚者還說人不如機械一樣單純的好。
我以為,上面之流的說法太過片面無力。“世上唯太陽與人性不可直視。”真的嗎?也許如同計算機世界一樣的社會會更加規則整齊,但哪怕是令人煩惱的道德悖論與道德綁架也為這單純的白色帶來煙花的絢爛。我們或許會為借不借錢,捐不捐款而苦腦,但它同樣會是一抹色彩,會是“存在”的證明。
我們不否定64歲設計師史蒂芬帕多克的槍擊行徑是醜惡的,而更應看到的是美國人民開車甚至飛到拉斯維加斯去排長達8小時的隊伍去獻血。我們同樣不能忘記曾經在國殤之後僅香港一座城市便捐出了220億港幣的鉅款,它們都是人情溫暖的寫照。
試想一下沒有情思的計算機世界,救災現場無人寒暄靜寂得如同身處死海海底,多麼可怕。即使社會中有基督山伯爵這般血腥的黑暗,但亦有安列卡列尼挪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至烈,各種人性的交匯、摩擦、碰撞會在社會的紙上留下火花的痕跡,特朗普總統說過:“再漆黑的天空也會有一縷光明刺破。”
無論我們身處何方,即使是在漆黑之中,也應盡力注視那一點光明,盡力去把握,並助之發揚;若身處光明,用自己的情感與人性思考,在這張紙上留下自己存在的印記。切莫被程式格式化,似流沙付諸東流。
情與思,是人類“存在”的象徵。
“人機互動”與思考 篇15
記敘文 ,998字在這個全新的科學時代,人工智慧日漸成熟,人與智慧相互溝通、相互學習,造就了不同於往日的“人機互動”新方式。但撥開表面的光鮮亮麗,我更關注於它的本質,究竟是人向智慧學習還是智慧向人學習?
先淺談“人機互動”,它在過去更多地指向人與機器的配合協作,而現在有了人工AI(即人工智慧),它又代表人與AI的一系列交流互通。在時代對科技的強烈需求下,人工AI漸漸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例如華為公司的2017年秋季釋出會上,釋出了世界首支真正會“學習”的手機晶片搭載人工AI的智慧晶片。不同於其它智慧裝置,人工AI可以不斷地學習,貼合使用者的需求,改變自己,讓人與機器可以產生默契。談到這兒,就會引出一個問題,人與機器的互通若體現在思考上,會怎樣?
人工AI向人類學習思考方式,就像你自己最懂你的所感所想,在使用機器時會暢通無阻,給人以舒適的使用體驗,於機器而言,學習創造者的特性,也會讓它們更進一步。機器固然是人類的工具,僅僅在作用這一層面上,換言之,在人與機器共同開創未來的大背景下,人與機器亦師亦友。
機器與人互通固然是件好事,但話說回來,人與機器最大差別在於生命,人有的,人工智慧不會真正擁有,這或許是創造者與被創造者的一大差別。
有位哲人曾說:“生命具有無限可能性”。是的,人類也分好壞,但人心中永存善惡,明知對錯,不會像人工智慧沒有屬於自己的價值觀,它們只知道預先設定的對與錯;一個人就算再冷酷無情,也會同情並幫助弱者,機器則不會同情像自己一樣冰冷的鐵架子;有些人為了達成目的,會想盡辦法,也會保留底線,機器則是無條件的完成任務。所以我想,人類所擁有的生命價值,是人性,是一樣複雜而神聖的東西,人工智慧為人類所開發,是人類也學不透搞不懂的東西,AI也不見得會懂。反之,若人類學習人工智慧,那就是站在機器的角度,失去了原有的人性,摒棄專屬於人類的靈魂,沒有了與生俱來的最珍貴最不可或缺的東西,是一件再可悲不過的事情。
所以,人機的互動可以是雙向的,但在思考這麼高的層面上,應該是單向的。人與機器之間,有著很大的距離,這是預設的、一直存在的。人性是人類的唯一,它是生命本身的價值,若人類沒有在人性角度思考,便等同於機器無盡的工作,存在卻沒有生命的意義。
人保留自己的人性,機器進行自己的學習,兩者協作溝通,卻始終當好自己的角色,是一條於雙方都有益的法則,也是對推動未來科技時代良性發展的保障。
思考與思想 篇16
記敘文 ,1105字在我看來,思考只是一種方式,它可以是運用邏輯推理,也可以藉助記憶找出關聯;它只是表面上的手段。而思想,才是內含的本質,這是使人類真正區別於人工智慧的事物。
所以,讓人工智慧學去人類的思考方式並不可怕;但倘若人類變得像人工智慧那樣只會“固定化”、“程式化”的思考,那麼人類最為珍貴的“思想”也就蕩然無存。而沒有了思想,再也寫不出那樣留存千古的名篇,再也建造不出那樣精美的建築,再也沒有任何的藝術品流傳於世。最可怕的是,人類會變得冰冷、麻木。宛如一臺臺機器般,被告知該怎麼做,但早已喪失了人性。
或許大家都很害怕這樣的情形發生但在人工智慧如此發達的時代,這樣的擔憂是必要的。如何預防與避免此類情形,應該是重中之重的。
首先,必須認識到人類的思想有多麼寶貴。如今,有部分人認為如果給人腦裝上電腦晶片,讓人腦就像大腦一樣工作,這是人類之福。但他們沒有認識到的是,在你摔倒時有人拉你一把,在你困難時有人幫助你,這完全是出於人本性的同情心。因為這樣的幫助並不能使其獲得利益。因此,他們不知道,人腦縱使在計算、記憶等任何領域都不如電腦,但它的情感卻是不可能被替代的。這就是它的寶貴之處。
如果認識到了人腦的寶貴,明白了人腦與人工智慧的差異,自然不會再“主動”地去模仿電腦的思考,但其實在很多情況下,我們是“被動”的,這使我們的思考方式出現了錯誤。
如一些教書的老師並不重視學生的思考而使其死記硬背一些東西;如一些家長讓孩子機械般地練琴而不加入一丁點兒的對所彈曲目的理……他們的做法使別人喪失了正確的思考,就更別提思想。而那些孩子們出於對老師、父母的敬畏與尊重,他們或許曾試圖反抗,但最終只能妥協。其實更多的、佔大部分的人都是這樣的情況,他們也知道思想的重要性,但種種原因使他們看上去只能進行固定化、程式化的思考,也得不出什麼自己的思想。
但其實思想是自己的,意味著思考也是自己主觀產生的,這就像一顆什麼樣的樹就會結什麼樣的果子。或許外界的環境是比較惡劣,但你是不是也順水推舟地將此當作藉口而不去發掘自己的思考?真正的思考不會在任何條件下喪失。
總而言之,思想是寶貴的,認識到這一點可以使我們不僅珍惜自己人腦所具有的特性,也讓我們可以尊重別人產生的思想。但沒有獨立的思考,何談思想?思想此時只是空中樓閣而已。要想有思想,必須先學會獨立、自主地思考。
有了思想,人就有了價值觀。在人一生的成長中,價值觀會是一個導航,它是對人而言極為重要的東西。有了思想,人就會有各種感情,也正是這些感情,無限地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像計算機一樣的思考是冰冷的、固定的,只有發揮人腦本身的思考,將情感與態度聯絡起來,人類才能得到那最寶貴的“思想”。
碎片化與思想誤區 篇17
碎片化與思想誤區作文 ,935字如今,科技水平爆炸式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穎的物品,也出現了許多新奇的觀念。我們的生活逐漸碎片化。每一件事情,都可能因為各種原因中斷;每一點時間,都必須費盡全力的擠出來。而人與人之間,也越來越難互相理解。網路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活也越來越方便。但是,這完全是一件好事嗎?
手機對人的吸引力越來越大。當我們準備認真的做一件事,打斷我們最多的就是手機。我們對於手機的依賴性太強,似乎時時刻刻都離不開它。但我有一天想到這一點,就把手機放進抽屜鎖好,告訴自己不能開啟。每天我都有去看手機的強烈念頭,但我忍住了。一週之後,當我拿出手機,才發現,一切沒有任何變化,沒有任何訊息,等等。於是,我明白了,我們並不是離不開手機,而是我們習慣於依賴手機,讓手機反過來“玩”了我們的思想。我們需要將其融入我們的行為,而不是融入思想。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需要智慧來思考一件事物的本質,而不是憑藉慾望行事。
不知從何時起,我對一切網路遊戲失去了興趣。我更希望去看書,我認為那更能接觸到一些本質的東西。平時的學習生活也有較為充裕的時間,而我平時精力也過剩,所以我犧牲一些睡眠時間以進行自己熱愛的事情也無可厚非。我認為,不論是電子書也好,紙質書也罷,都是給人提供知識的寶庫。讀書,永遠是有用的。當然,晚點睡覺也沒什麼問題。可惜,我的媽媽似乎不這麼想。她始終認為小孩子一定要保持十分充足的睡眠且不能有30分鐘以上的偏差;以及不論在幹什麼,使用電子產品都是在“玩”這樣的觀念。當然,這是關心我,儘管我不太接受。但是這使得我的“碎片化的生活”更加名副其實。這是一件小事,但現在的確存在一些奇怪的觀念。例如,有的父母不管孩子或管得很嚴,等等。這些觀念其實都是對孩子的束縛,各種各樣的束縛,這或許是新的生活方式帶來的新觀念。但是,學習生活不只是上課、下課和做作業,合理的安排無疑十分重要。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很大,不要讓不符合孩子成長的觀念束縛她們,成長需要自然。
科技的發展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但快速的發展也會帶來許多弊端。比起科技,更重要的是適應科技的能力,是瞭解人心理的能力,這是將碎片重新拼接的方法。“碎片化的生活”,是人思想的誤區所帶來的。碎片化的生活需要矯正,我相信人們能發現科技的真正用途。
與思念一起走過的日子 篇18
國三作文 ,1169字思念是一種情感,每個人都有的一種情感。作為一個留守兒童,我對這種情感的理解,定要勝過許多人,思想遠方的父母,就像呼吸一樣,平常的,高頻率的發生著。
留守兒童在中國並不罕見,留守兒童分為雙立留守兒童和單親留守兒童。雙親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都在外打工,把孩子託附給親眷照顧的,單親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有一方在外打工,留有另一方在家照看孩子的。
從8歲那年開始,我便成了一個雙親留守兒童,父母把我託附給爺爺奶奶照看。從那時起,我便開始無時無刻的思念著父母,到現在已有4年了。每年只有過年、國慶節和暑假才能見到父母,時間總和不超過兩個月,這種日子很難熬,很煎熬。從小缺乏父母的愛,這對留守兒童來說是極其不公平的!他們只能看著別的孩子在父母懷裡撒嬌,自己卻沒有機會,好不容易等到機會來了,自己撒嬌的語言和動作卻顯得那麼生蔬。
我還算好的,家庭條件還較好,經常與父母保持聯絡,但許多留守兒童的父母都是農民工出身,家庭條件不好,在外打工長途電話很昂貴,所以父母即使很想念孩子,也較少給孩子們打電話,孩子即使很想很想父母也因平時不怎麼見父母而害怕,不給父母打電話。到過年的時候,父母回來想抱抱孩子,但孩子卻本能地,很害怕地躲到爺爺奶奶身後,留守兒童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沒有與孩子建立感情,也沒有給孩子應有的愛,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大缺陷!但有許多孩子每天與父母生活在一起,每天貪婪的吸收父母給予的愛,卻不懂得珍惜和感恩,甚至覺得看厭了父母的臉!厭倦父母,覺得父母羅嗦。這是一個多麼強烈的反差!
我身邊也有許多留守兒童,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發生在我曾經的同班同學陳東身上的。由於他的父母長期在年打工,與他聯絡甚少。他受不到好的教育,在農村也沒有好的學習環境。但他沒有把思念的情感控制好,並沒有把無盡的思念化作對父母的報答和努力的學習中,反而卻把思念化作了對父母的報怨,仇恨。陳東被社會上的人帶壞了,導致他經常逃學去上網,成績也明顯下降了。學校知道後,對他進行批評、教育,教導他要好好學習。讀書。陳東最改邪歸正了。但他也因為之前的事,心裡留下了陰影,再也無法安心學習。最終退學在家附近的一家理髮店當學徒。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一個留守兒童沒有好教育,做錯事最終誤了一生前途的例子。但學校的積極阻止也使陳東最終沒有走上犯罪道路。這說明國家和政府留守兒童還是關愛有加的,對留守兒童的成長也極為關注。
“思念是一種,很懸的東西……”。對,思想是一種很懸的東西,即使四年四個365天的思念,我也沒辦法真正理解它,沒辦法控制好它,只能任它蔓延,隱隱作痛。
希望中國能變得越來越富強,讓人民的生活能過得越來越好,讓更多的父母能把孩子接到身邊來,好好愛他們。主中國社會上少一點留守兒童,讓留守兒童多一點愛,讓社會上少一點每天與思念做伴的孩子,讓孩子少一點與思念走過的日子。
勤學善思 篇19
話題作文 ,607字自隋朝以來,我國就對教育極為重視,身為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深深的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只是如今的我們似乎已經對教育的真正含義產生了誤解,我們是對教育重視,但是我們更對學習成績重視,學習成績真的是我們實行教育的真正目的嗎?答案當然不是,我認為我們學習的真正目的是需要學會什麼叫做真正的勤學善思。
古代大思想家孔子曾經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不也證明了古代對勤學善思的重要嗎?然而我們如今的教育卻只是埋頭讀書,忽略了思考的重要性,勤學善思,勤學善思,勤奮學習,善於思考。我們卻只做到了前者,而忽略了後者,我們作為學生,不因為自己忽略了善思而羞愧,反而為此而沾沾自喜,認為自己比別人用的時間少,殊不知真正寶貴的東西已經在他們沾沾自喜中悄然離去。
要想做到真正的勤學善思,就要善於思考,勤于思考,將思考作為自己的一種習慣而不是累贅。勤學善思,不僅僅需要我們思考,更加需要我們勤奮學習,因為不勤奮學習,你怎麼知道自己要學習什麼,又要思考什麼呢?我們要努力學習,善於思考,勤學善思,不辜負教育的真正目的。
只有做到真正的勤學善思,我們才可以不在為了成績而學習而是為了我們的未來而好好學習,勤學善思,就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卻凝結了我們中華民族教育的意義;就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就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卻讓無數人望而止步。
讓我們勤奮學習,善於思考,做到真正的勤學善思,做到真正的學習,做到真正的努力!
學與玩 篇20
高一作文 ,750字一次路過小學旁邊的巷子,老遠看見一位母親正訓斥著她的孩子,那位母親大手一拍,孩子懷抱中的手工品散落一地,看得我不禁心痛。
我到家後,腦中仍然閃現出地上散落的零件和揉碎的畫作,最後母親的一句話猶然在耳,好玩?好玩能當飯吃嗎?
邁克爾遜耗費大量精力,測量光速差值,成為相對論最有力的證據之一,而他對研究的動力,出乎我們的意料,並無多麼的偉大,輕輕一句:我覺得好玩。中國語言學家趙元任先生對女兒說,他對語言的研究竟也出自於好玩。
由此可見,一個人的興趣對其一生髮展的影響力之大。
誠然,母親讓孩子專心於學習取得好的成績無可厚非,能讓孩子走向一條成功的路。但是成果的道路不止一條。我不知道那位母親在擊落孩子的作品時,是否意識到自己擊落和拍碎的,還有一個孩子純粹的心以及一條光明的道路呢?
我忽然想到當今天王級人物周杰倫,他小時候成績非常差,沒有人對他抱有希望,可這時,一人改變了他的命運:“我看你對音樂挺有興趣的,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優秀的音樂家。”這人便是他的母親。與我上述的訴遲不同,周的母親鼓勵他發展自己的興趣,最終的結果也證明了一切。
文化與歲月在相容,改革與開發正在交融,是的,文化的分量愈加重起來,父母望子成龍,盼女成鳳,讓子女學這學那,固然可以早就一個棟樑之材。而現實生活中,我們常見不少偏才與怪才,這一定不僅有天賦,還得有興趣。錢鍾書先生當初高考,數學幾近零分,只是語言類的滿分卻足以讓他大放異彩,最終成就一位學術大宗。這想必也是興趣使然。
然而,光是有好玩和興趣也不夠,要想充分地發揮我們的潛能,我們還需要在興趣上下功夫,好玩並不是說玩玩就好,我們也必須擁有一份虔誠的心,才能在興趣的道路上繼續前進。
祝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有自己所鍾,便定能夠在自己所鍾愛的道路上鑽研,不棄致趣,方也能興趣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