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六講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孤獨六講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1276字在一次語文閱讀課上,我偶然拿到了蔣勳的《孤獨六講》,本以為這一本是深澀難懂的哲理書,但沒想到它帶給我了許多以前從來沒有過的思考。
在漢字裡,“孤”與“獨”都不是大眾容易喜歡的字,《禮記礼運大同篇》裡說:“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孤”是沒有大人照顧的孩子,我們現在在漢語裡還叫“孤兒”。“獨”是沒有年輕人照顧的老年人,我們現在也還常說“獨居老人”。“孤”和“獨”都是失去親人照顧的人,這兩個字都有令人悲憫、哀傷、同情的意義。漢語從儒家人際倫理的缺失發展出“孤獨”二字,總使人感到哀婉悲憫。在生活中,我們儘量避免孤獨,但不可否認,我們的心靈仍然感到孤獨。所以我們是否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孤獨呢?蔣勳寫出來了,也許我還介於一種懂與不懂之間,但感觸依舊很深。
那是與孤獨的第一次相遇。小學的時候,我總是獨自一人,在那個連裝水也要手挽著手的年紀,我也是孤身一人。剛好當時的女生是單數,21個人。20個人歡歡喜喜地找好同伴。沒錯,我就剛好是那多餘的“1”呢。“沒關係,一個人挺好的。”我總是對自己這樣說。“沒關係,熱鬧是他們的,而我什麼也沒有。”我總是在心裡這樣想。
事情過去很久了,但讀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是把它們從塵封的記憶中找了回來。我也記得因為有過這樣的遭遇,所以我擁有了許多與自己獨處的機會,但那算是一個小小的低谷吧。曾經有過一個夜晚,我坐在床上,看著對面的燈忽明忽暗,心裡難過得要崩塌,說不出來也沒法說,說出來了也不知道找誰來聽。“每個人都急著講話,但每個人都沒法把話說出來。”就是這樣一種孤獨,明明眼前是人群熙攘,玩笑嬉鬧,卻是孑然一身,明明千言萬語,卻好像無話可說,這是我們每個人心裡的孤獨,在成長的歲月中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厚重,如果不去接受它只會覺得前行的路越來越冰冷。
孤獨是圓滿的。記得小學的時候,我們曾讀過一首李白的詩,叫《月下獨酌》,當時是真心沒讀明白,只是覺得李白這個滿身是詩的人很孤獨,孤獨到了跟影子和月亮玩鬧。但現在我卻明白了,“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是李白清冷孤獨的境遇的寫照。“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大膽想象,舉杯邀請月亮和影子與自己作伴,一起享受及時行樂的歡愉。這時孤獨成了酒和月光,伴隨李白一起玩樂。在我看來,這種孤獨成了一種狂喜,我感受到的是一種飽滿的喜悅,是狂喜,是一種狂喜,就像氣球被看起來什麼都沒有的氣體充滿,整個心靈,也因為孤獨而鼓脹了起來,此時便能感覺到生命的圓滿自足。
原來孤獨從來都是一種寶貴的東西,它讓你有了與自己獨處的機會。而獨處後,孤獨成了思維沉澱後的清明,它讓我們撥開了心靈上的薄霧。相信我,不要懼怕孤獨,也不要排斥孤獨,孤獨一直在你左右,如果你不那麼做,它便會化成你的力量,伴你前行。
“孤獨六講”,蔣勳以半生見聞,所思所惑,熬成這樣一鍋濃濃雞湯,它不油膩,但很細膩,它將化作細水長流,滋潤你我的內心,悟到其中的大智慧,當能醍醐灌頂。
在長大的歲月中,我們數次面對孤獨,曾恐懼,曾躲閃,曾逃避,但最終都將學會面對。“敬畏孤獨,享受孤獨”,才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孤獨六講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2871字讀完《孤獨六講》,恰是一人,窗外,正“沙沙”地下著小雨,不時,一隻鳥飛過。
“孤獨的同義詞是出走”,作者一句簡簡單單的話,卻點明瞭孤獨的根本。我們曾以為,孤獨就是獨身一人,就是那沒有邊際的黑暗與寂寥,真正的孤獨要學會背棄,就像嵇康“手揮五絃,目送歸鴻”的從容,魏武“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瀟灑吧。一個人的身體可能在人山人海中縱情歡笑,可他的內心卻可能毫無波瀾。身體上的孤獨只能叫做是空虛,而精神上的出走才是真正的孤獨。相比之下,我們不禁想到現在太多的人,一回到家,開電視,打電話,玩手機,從來沒有孤身一人靜靜思考的時候。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是的,過度的歡愉反而讓人喪失精神上的靈動,沒了面對孤獨的勇氣。我們應當面對孤獨,天地間的所有必定孤獨,人生於天地,亦歸於天地,我們的孤獨沒人分享,也必須品嚐—這是我們生命的必修課。
作者將孤獨分為六類:情慾孤獨、語言孤獨、革命孤獨、暴力孤獨、思維孤獨、倫理孤獨。而這些,我們又何嘗沒有或多或少地遇見呢?
一:情慾孤獨
書中說,情慾孤獨是“殘酷青春裡野獸般奔突”,太多的人讚美青春的意氣風發,但我們卻忽略了源於身體的活力與一種莫名的渴望,至於目的,沒人知道。面對的辦法?作者說:“生命裡第一個愛戀的物件應該是自己,寫詩給自己,與自己對話,在一個空間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
我曾試著做這件事,心裡便莫名的十分平靜,彷彿清泉流經山谷,蜂蝶飛過花叢。我們需要用面對自己的孤獨方式,來清理身體的無限疲憊與無限活力。蘇東坡說:“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至於自省的途徑,是“倚杖聽江聲”。當我們獨自面對自然,或是面對自己,我們才是真正的孤獨,亦是在真正地迴歸自然,至於現在的都市,我們只看到了處處紅塵,處處喧囂。我們迷茫地在城市中徘徊,彷彿無家的遊子。至於只屬於青春的情慾孤獨,沒了,只有無盡的狂歡。
二:語言孤獨
“眾聲喧譁卻無人肯聽”的就是語言孤獨。
作者認為,語言往往是誤會的開始。或許吧,語言需要帶有一些曖昧,一些未知,才能擁有真正的美—美,有時正如“霧裡看花”,霧散盡了,反而顯出悲哀的落花。
我一直都很不喜歡赴宴,我曾覺得在那麼多的人,我都認識,都說中文,可我就莫名地感到陌生,彷彿我與他們是兩個完全不能相容的群體。或許,這也是一種語言孤獨吧!共同的語言固然清晰,固然準確,可這種準確又有多少最實在的意義?無非是讓人與人之間更好地互相瞭解罷了,某些時候,語言,我們大可以將其看作成一種音韻,這不是顛覆,而是根本。
我還想起“佛陀拈花,迦葉微笑”,整個過程中沒有一點一點語言,卻依舊充滿韻味,或許,有些時候,語言並不是最重要的東西吧。語言並不是應酬的工具,語言是用來表達思想,可太多的人,似乎已經忘記了這件事,語言,已經沒有生機,變得麻木了。
三:革命孤獨
所謂革命,其實也是一種青春的儀式,只不過是始於躊躇滿志而終究落寞虛無罷了。而我們,似乎也不太能夠分清革命和政治的根本區別吧。
在大多數人眼中,革命是血腥的,政治是心機的,其實不然。縱觀天下,敢革命者多少年,項羽青年起兵,孫權年少東吳,毛澤東則吟詩長沙。革命是一種理想,“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所說的,便是這種開拓者般的視野。
至於革命者,都會是詩人,他們的詩歌,都是用血與汗寫就,擁有著貼近大地的悲涼之氣吧。可惜啊,“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革命者功成身就,其實也就不可避免地成為了政治家,走向了人情世故,革命也就名存實亡,違背初衷。於是,我看到了屈原與荊軻的背影,在夕陽的輝映下,顯得那樣孤獨,也看到了革命之於青春的孤獨所在。這不為別的,這是罪孽與福祉,這是所謂的成長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四:暴力孤獨
暴力孤獨是潛藏於人性內在本質的,可相比之下就沒有太多人可以理解。在現在的社會,暴力其實並不被別人所認可。但我們思考:在一個戰爭年代,暴力其實就潛藏於所謂的英雄奮勇殺敵的行為中而受人褒獎。可當戰爭過後,一些英雄所引以為傲的暴力應該何去何從?
暴力註定孤獨,孤獨並不在於暴力的存在—任何人的任何行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暴力的影子,暴力的孤獨,在於實實在在地存在著卻被擁有者所否認。暴力孤獨,其實是很廣泛的,它悄悄躲在人們內心的深處,等待著一個機會來將它喚醒。可惜啊,人們並非忘記了它的存在,而是不住地打擊與鎮壓。
我想起《紅樓夢》中薛寶釵的冷香丸,那不也是為了壓制她的青春慾望嗎?人性裡總會有一些最原始的東西,只是人們並不會認可罷了。這或許是為了支撐那看似堅固的文明吧,可人性,是無法徹底熄滅的,因為這與殺死我們自己沒有區別。
五:思維孤獨
思維的不可描述,其實也就註定了思維孤獨的“不可思,不可議”。
我常有無人瞭解的惆悵之感,有時或許是自負,但更多時候其實就已經是一種思維孤獨了。真正學會思考的人的心永遠歸於自然,只是他的身體依舊在社會中苟活罷了,可這具身體又何嘗沒有過惆悵?城市有著如此之多的繁華與科技,可是否都是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
凡人逛過集市,會說:“沒想到,這世界還有那麼多等著我去擁有的東西。”蘇格拉底卻會說:“沒想到,這世界還有那麼多我不需要的東西。”有時,我們真的應該學會讓生活返璞歸真,太過紛雜的裝扮與物品讓人繁忙,亦讓人越來越捨不得,可又有何捨不得的呢?在生死麵前,青春歲月、歡愛溫暖,本來,都不得不捨得。而我們的思維孤獨,便是在舍不捨,得不得之間徘徊著的吧。這不是愚蠢,也不是庸俗,這是一種迷茫。
六:倫理孤獨
可對一個人來說,最大的束縛並非上述五種,而是倫理孤獨,因為它在“以愛的名義捆縛和被捆縛”。愛是最美好的情感,但也是最牢固的鎖鏈。
現在的人,好多都會說兩代人之間的隔閡,可這種所謂的隔閡,實際上就已經演變成了倫理孤獨。青年所謂的叛逆,實際上就是對這種倫理孤獨的反抗以及對知音的尋覓吧。
至於一句“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家庭、父母、倫理,就成為了個人孤獨的最大敵人,可倫理孤獨本身也就成為了感覺最為強烈的一種孤獨—你可曾在一個家庭中中感受到孤獨?你有沒有在親人面前而無法暢所欲言的感受?這些都會是倫理孤獨,可我也確切地感受過這些感覺。不要以為倫理孤獨虛無縹緲,它就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每一處之中。
我想到了秋瑾,不僅是一位革命家,更是堅決地去反抗倫理孤獨,只可惜那是一個悲劇的結尾吧。
七:思索孤獨
那麼,六種孤獨究竟又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或者說,當我們身在其中的時候,我們是否應該思考出走?當我們處於這種若即若離的狀態時,我們又應該“云何降伏其心”?其實一切,也都在於我們自己的心。孤獨所有人都必須面對,只是有些人過於膽怯罷了。
當我們面對孤獨時,就應該從容,孤獨興許是一種破碎,但我們卻從中看出生命應有的形狀。當我們選擇孤獨時,我們的心就已經擁有了莊子所說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氣概了吧。
至於天地,本來就是孤獨與美的世界,我們又怎會彷徨?可能吧,孤獨是一個圓圈,美與天地,是起點,也可以是終點。至於天地,也可以是圓滿。
《我來自孤獨星球》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831字今年暑假,我迷上了陽光姐姐伍美珍寫的小說。因為她寫的小說不僅融入了個人的真實情感,還從讀者來信中選取了素材,所以深受兒童的喜愛。在假期,我看了幾本她寫的書,其中有一本深深地吸引了我,名叫《我來自孤獨星球》。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主人公江冰蟾因為成績好,有些清高,遭到了班裡以凌揚波為首的幾個女生的故意排斥,為此她深感困擾。媽媽突然出事,這讓她看到了成人社會險惡與複雜的一面。她的堂哥方天樂,性格與她截然不同。他成天樂呵呵的,活潑好動,愛交朋友。他給江冰蟾帶來了麻煩,更帶來了對友情的領悟。
看完這本書,我心裡百感交集,有憤怒、有悲傷、有喜悅、有失望。當看到江冰蟾被老師冤枉,我恨不得鑽進書中為她打抱不平;當看到她媽媽被同事陷害離她而去時,我心中悲痛不已;當看到她在知識競賽中拿了雙獎時,我又無不替她感到驕傲;當她被以凌揚波為首的幾個女生的排斥後,我非常生氣,卻又無可奈何。我真想自己成為伍美珍筆下的人物,和江冰蟾成為朋友,為她排憂解難,不再讓她感到孤獨。
這本書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它講述的所有事都與現實中的我們很相像。我們班有的女生倚仗老師對她的寬容,一次次“拉幫結派”,孤立自己心中一直不滿的同學。被孤立的人當中有我,所以我和江冰蟾一樣感同身受。我不解,為什麼她們小小年紀就有這種不良思想和行為?這種自私的人從不考慮他人的感受,總是愛挑剔別人,迫不及待地向我們證明她的愚蠢。她從來都不知道,在自己孤立別人時,別人也在排斥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認為我們從小就應該培養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同學之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建立純真的友誼,而不是對同學惡語相加、冷言相對,更不是欺負或孤立同學。對於個別同學的極端做法,我思來想去,不得其解,是什麼讓我們性本善的孩子變成了“凌揚波”?
孤獨不代表邪惡,每個人都來自孤獨星球,我們都是火星上的小王子,但我們不要像小王子那樣再錯過那朵玫瑰,即使那朵玫瑰不如別的玫瑰漂亮和完美,但既然有緣相識,就值得珍惜彼此。
孤獨之旅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699字接受成長道路上“暴風雨”的洗禮吧
《孤獨之旅》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杜小康,他們家曾是是油麻地家境最厚實的一家,卻在一天早上,一落千丈。杜小康也因此失學,只好離開母親和小夥伴們,去跟父親一起去放鴨。路途中,他哀求過,哭過,茫然過,也恐懼過,但他最大的敵人卻是孤獨。—《孤獨之旅》是我暑假最愛的書。
經歷變故,生活坎坷,但杜小康的內心從來沒有放棄生活。在一場暴風雨中,杜小康變得堅強了,勇敢了,也意味著他長大了。
從主人公的遭遇中,我們可以明白:逆境不是末日,在逆境中可以磨練出最堅定的品格。與杜小康相比,我們現在的學習條件都很好,不像杜小康,甚至會因家庭貧困,被迫失學。但主人公杜小康仍能在沉重的打擊下,繼續生活下去,這正是因為他明白了: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每個人都要長大,都要學會面對困難,挫折,無論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都不能放棄,要笑著面對一切的一切。
在這場暴風雨中,所有的鴨子都跑了,杜小康憑著這樣的信念,不屈服,不放棄,僅靠著一人之力,把所有的鴨子都找著了。我想其中的艱辛,是言語所不能表達的。但是,“陽光與風雨同在”。想想殘疾的霍金爺爺要經過多少那所謂的“暴風雨”才能在那黑洞理論上有所建立呢?再想想貝多芬,鄧小平,姚明……古今中外,各行各業的佼佼者,哪個沒經歷過“暴風雨”的沖刷呢?他們不也是在經過“暴風雨”後,才“天晴”的嗎?
能在成長的道路上接受“暴風雨”的洗禮,也算是一種幸運。聽一個哲人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會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會對你哭。”所以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只有在暴風雨後,才能看到絢麗的彩虹;也只有經歷過挫折的人生,才有更美好的未來!
孤獨之旅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685字歷經風雨見彩虹
最近,我迷上了這一本書:《孤獨之旅》,它是當代著名作家曹文軒的作品。書中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少年杜小康,因家庭變故而失學,不得不跟隨父親去放鴨來維持生活。歷經了生死磨難,這位少年在生活的艱難和精神的孤獨中錘鍊了自己的身心,他突然發現自己變得堅強、勇敢了。從主人公的遭遇中,我明白了,逆境不是末日,在逆境中磨練出來的是一把“寶劍”。
讀完這本書,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書中杜小康的遭遇跟我們現在幸福美滿的生活簡直是天壤之別。我們每天吃好的、穿好的,還可以跟小夥伴們一起快樂地玩耍。而杜小康只能每天陪著鴨子熬日子,是多麼寂寞,多麼孤獨啊。可是看看我們周圍的同學,總能聽到他們說日子多苦啊,要上課,要做那麼多作業,如果天天玩玩多開心啊。我不知道他們想過沒有:如果每天只是吃喝玩樂,我們長大了會變成什麼—一無是處的寄生蟲!難道這就是我們來到這個世上要做的事嗎?這樣的我們能經得起生活的嚴峻考驗嗎?
俗話說“只有經歷風雨才能見到彩虹”。杜小康正是在這狂風暴雨的洗禮中錘鍊了自己,讓自己成為了生活的強者。我打心眼裡佩服他!
在人生的旅途上,每個人都要長大,誰都不可以例外。“一帆風順”只是一種美好的祝願,我們的成長道路不可能不遇到困難、挫折,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笑著面對一切。唯有做傲霜鬥雪的梅花,才能迎來燦爛的春天。
遇到失敗與挫折,勇敢地去面對吧。你會發現陽光就在風雨後。不被困苦所嚇倒,以堅韌不拔的心態高掛前進的風帆,你必將像杜小康一樣到達成功的彼岸。
做一個堅強的“杜小康”吧,揚起你的笑臉來。我相信,生活也會對你微笑,幸福就在不遠處向你招手!
我來自孤獨星球讀後感 篇6
國小四年級作文 ,921字“我們每個人都是小王子,但我們都不要像小王子那樣再錯過那朵玫瑰。即使那朵玫瑰不如別的玫瑰漂亮和完美,但既然有緣相識,就值得珍惜……”合上書後,這段話還久久纏繞於心。
我閉上眼睛,回味著剛剛讀的那個故事。“班花”江冰蟾因為成績好,又有點清高,受到班裡以凌楊波為首的幾個女生的故意和排斥,為此她內心深感困憂。媽媽突然出事,令她看到成人社會複雜和冷酷的一面。小唐哥方樂天,性格與江冰蟾相反,喜歡結交朋友,他給江冰蟾帶來的有麻煩,更有快樂和對友情的領悟。
我對江冰蟾有著一種親切的感覺,是啊,我跟她的經歷多麼相似啊!我的朋友圈就像茫茫宇宙中的太陽系,每個人都有一顆屬於自己的星球。而我就像那被“踢”出行星家族的冥王星。在升上高年級前,我一直是班級裡最受大家關注的人。在班級裡我是朋友最多的人,大家都喜歡和我在一起玩耍,喜歡和我分享,開心的,難過的小祕密。
我的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但是那時我們都還小,不太在意這些。大家都只是很開心的再一起玩耍,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好朋友。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也長大了,已經是畢業班的同學了。我在班級裡的朋友也越來越少,慢慢的只剩下那麼一兩個知心朋友。我就算是參加比賽得獎了,也是無人問津,不像從前那麼多朋友會羨慕我,會真心的祝賀我。需要團結合作的遊戲也沒有幾個人願意和我一組,所有人都把我當瘟神似的,躲得遠遠的。也總是會有些人喜歡捉弄我,抽屜裡突然出現一隻“不速之客”,書包裡突然少了些文具,一些教科書不見都是常有的事。我在心裡也對大家沒有任何好感,甚至產生了恨,離他們遠遠的。
現在,我們就要分開了,我竟然有些不捨了。雖然他們都不跟我在一起玩耍了,沒有在第一時間祝賀得獎的我。但是,在我被別人欺負的時候,他們會堅定地對我說“有我們在,別害怕。”,在我得獎後會用羨慕的眼光看向我,在我無助的時候他們總是會默默地向我伸出援手,只是我從來不屑於這些,從來沒有在意過這些他們對我的愛。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我們都在尋找那“遺失的美好”,但很少有人能意識到,你身邊的人是最值得你珍惜的!
同窗六年的我們,在這個美好的季節裡就要分離。同學們默默地,無聲的友情和愛,永遠刻在我的心間,我會帶著這些愛上路,在今後的旅程不再孤單和憂傷……
在唐詩裡孤獨漫步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720字這是一個持續了近三百年的盛世。然而,正所謂“繁華落盡是辜負孤獨”,在這繁榮的背後,無數仕途失意的文人在哀吟,在悲歌。這其中有一位被賀知章稱為“嫡仙人”的詩人,他就是李白。
李白的生與死都與月和酒有關。他的童心永遠如月光般清澈純淨。“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碧雲端。”月是他的知己,他向月傾訴:“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他託月亮為信使,將一片懷念送給友人。仍是月,陪他飛渡湖水:“一夜飛渡鏡湖月。”酒,是忘憂物,是掃愁帚,李白自然離不了酒:“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一切功名富貴不過是身外之物,若能暫時以酒澆愁,這有算得了什麼呢?“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詩人萬分憂愁之時,也只能以美酒佳餚醉了心吧。傳說,李白是在醉酒後跳入水中捉月亮而死的,我毫不猶豫地相信了,或許李白是從月亮上被貶下凡間的。因此他總是那麼清高,那麼浪漫,在紅塵中抱著月的餘暉裡去,可能是最美地消逝吧。
最喜歡他的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陶淵明有詩:“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作者對此給予了極美的詮釋:“影子,既是低於詩人的眾生,也是曾經的詩人,是他的源頭;月亮既是高於詩人的神靈,也是他神性的自我,是他內心夢幻和理想的寫照,而詩人就在這過去的我、現在的我、神靈的我中間徘徊著,凌亂著,寂寞著,孤獨著……靈魂對超我的念念不忘與肉體無法擺脫本我的羈絆,是詩人孤獨的原因,也是詩人偉大的源泉。正是這種靈與肉的衝突,使他們將神靈無限地接近偉大與崇高,又不得不隨時受著塵世凡俗的困擾,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孤獨,卻無法擺脫孤獨。”
李白,這樣一位徘徊於神領域和人群之間的偉大詩人,在晚唐的衰落中逐漸隱去。
在唐詩裡孤獨漫步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1062字孤獨之花
“詩人是人間最孤寂者”。唐詩似來,撩起了時代的面紗。
248頁紙張,47位詩人,夏昆筆下的種種都展現出真實生命的敞亮,一聲鐘聲,對他最好的迴應。提起張繼,無數人順嘴背出“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不可否認,留下的總共也就三十餘首,《楓橋夜泊》從中脫穎而出,素稱人間精品。這聲鍾,敲不醒裝睡的人,卻帶來一句千年的呼喚。
鍾,側耳傾聽,鳴中自有定數。閉上眼,夕陽遼遠,默默誦出這名句,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勾畫在眼前。他些許憂鬱著,連史書都沒有完整的身份介紹,不自雕飾,眼神沿轉著祖國大好河山,自然也是孤獨的。作為一名並不合格的“京漂兒”,在京城混了個一年半載的詩人,無官職,無妻兒,不屑於巴結權貴,只一身超然狂傲。就這樣,他與寒山寺來了場美麗的邂逅,笑著飲著,揮一句感發人心靈深處的字字。這位“謎”一樣的男子,可能萬萬沒想到在一千二百年之後會有自己的姓名,流傳於世。因為一首《楓橋夜泊》,從此讓他和寒山寺,和楓橋,和蘇州,再也分不開了,就此張繼生命之中一朵孤獨並絢麗的花朵盛開了,盛開在大唐,盛開在當今。
不知何時,寺院的晨鐘暮鼓為鐘聲賦予了更新的含義,它不僅僅是時間的概念,是來不及傳遞的一種聲音,彷彿在告訴我們什麼。“張繼到底考中了沒?”在看《中國詩詞大會》時注意過,北大女博士陳更也拜倒在這道題上,讓人遺憾。據諸家記錄,僅知他是位進士,過程並無大大記載,讓人記住他,無恐也就一首詩,又讓人犯難似乎也是無大驚之舉。也好,也讓這位理工科女博士給我留下了深深印象,四次《中國詩詞大會》的參賽經歷,從容淡定,富有感情地誦出一句句唐詩宋詞,這無疑是她個人一場場表演賽罷了。“功夫不負有心人”,終得冠軍,對她最好的肯定。她是在對手眼中的“神”,但若是非要用一句話形容一下陳更,挺接地氣的,碰到會的題,王者風範,是我們每一個人,碰到不會的題,猜,猜對了,會慶幸,是我們每一個人;猜錯了,會懊惱,也是我們每一個人。是她讓我覺得,詩詞是凡人的東西,離我們很近很近。
張繼,一夜無眠,給了我們一個千年不倦的吟誦。他在大唐詩壇上只是一閃而過,但留下許多遐想空間。陳更,快,快到白白丟分,從來手握命運而從不等待判決,又是多少人的女神啊。
一聲鍾,聽得見一千二百多年前的歷史故事,模糊中清楚曉得真正有人在愛唐詩宋詞。這不正是唐詩中的孤獨之花,這世界的靈魂飛揚。
時間,我對你情有獨鍾——《漸》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1417字雖然讀完這一篇短小的文章,但總有一個鏡頭讓我感到莫名的恐慌與失落。那就是豐子愷先生所描繪的“歌劇中,舞臺上的如花的少女,就是將來火爐旁邊的老婆子。驟聽使人不能相信,少女也不肯承認,實則現在的老婆子都是由如花的少女‘漸漸’變成的。”誠然這描述的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其實心裡比誰都清楚,就是總有一天我可能會由一個豆蔻年華的女孩變成一個人老珠黃的婦女。但是,我多麼希望時間能夠過得慢一點,再慢一點。其實我知道這世間不止我一個人有這個想法,不然怎麼可能會有史冊記載皇帝盲目修建佛廟拜神靈,就是為了煉那一顆長生不老的仙丹呢?唉,時間,我開始重視你了。
記得以前總愛盯著爺爺那一隻破舊的懷錶看。很好奇地想著為什麼那個長長的秒針總是那麼無趣地重複走著,而且還很有規律地自己停頓。盯久了之後開始有一抹煩躁,就問爺爺:“爺爺,那秒針不累嗎?總是往一個方向走,不無聊嗎?為什麼它不試試倒著走?”現在回想起來不覺啞然一笑,真是一個毫無價值又充滿童趣的問題根本不值得別人回答。可直至現在我還記憶猶新,爺爺突然嚴肅起來訓道:“你知道嗎?如果它往回走,很多人會傷心的?”我更疑惑了:“為什麼呀?大家不是應該感到開心,時間能夠倒流啊?”“不,大家不會開心。你想如果它倒回了一秒,那麼地上的種子可能會失去那掙脫土地發芽的機會,對於它來說永遠都是一個種子。你想如果它倒回了一秒,那麼產房的嬰兒可能會永遠見不到它那偉大的母親,對於它來說就只是那一個永遠呆在母親子宮裡的孩子。這樣,你覺得大家會開心嗎?”年紀尚小的我被爺爺這番話給嚇著了,趕緊拽著手裡的懷錶呢喃地說:“時間時間,你可千萬不要倒流啊。快點走快點走。”可是手裡的表就是不聽話,即使讓它趕緊走,它還是一步一步地墨守成規。唉,時間,我倒真的開始怕你了。
長大了上學後,我總是盯著教室講臺前的掛鐘看。開始心裡倒計時我還有幾分鐘才下課,甚至盯著盯著就走神了。恍恍惚惚地聽見下課鈴,同學們一鬨而散我才回過神來。“呀,下課啦。怎麼這麼快?太突然了吧。”我心中的喜悅早就被時間從我身邊悄然流逝而感到一絲憤怒。大步走上講臺,手叉著腰對那個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地正在工作的掛鐘大聲嚷嚷:“你怎麼不等等我呀?真是的,你怎麼就那麼死板地走著啊!”大聲發洩完,可是那掛鐘還是嚮往常一樣,這讓我生出一絲挫敗感。唉,時間,我倒是對你感到無奈了。
真正開始有了自己第一個手錶是在中考100天前,爸媽送了一隻我超級喜歡的史努比手錶。只是裡面的圖案讓我感到費解。手錶裡那個可愛的史努比正在橫眉瞪眼地盯著自己頭頂上的12點,我開始在心裡嘲笑他:“你不會想著12點一到,主人還沒給你午飯吃吧?”簡單的玩笑後,我便認真地開始投入嚴峻的複習中。有時揉揉眼睛,打個哈欠。抬起手看看那可愛的史努比,結果一瞥發現分針已經走到了史努比兩個眼睛中間。啊?這麼快,我便像那個憤怒的史努比一樣橫眉豎眼的。天啊!時間過得好快。我還有數學、物理和化學沒複習了。不行不行,又開始馬不停蹄地繼續看下一科的練習。自此以後,我不多愛看手錶了。我害怕看了之後,那分針和時針的位置會讓我感到失望。唉,時間我對你真是又愛又恨。
但現在,我開始對時間的流逝沒那麼牴觸。無論是花開花落的自然規律,還是人生必有終結。時間都在扮演著一個公平的上帝,不會偏袒任何一個上至蒼穹,下至微小的生靈。他在某一時刻會為你關上了生命的窗戶,但在此之前也一定會給你開一扇幸福的大門,允許你在有限的時間裡歡度生活。
最後一次演講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1028字聞一多先生是著名詩人、學者、愛國民主戰士。但他卻於1946年7月15日遭國民黨的暗殺。聞一多先生用自己的生命作最後一次演講,他的浩正氣激勵了無數愛國志士,並且將永遠激勵無數的中華兒女。
聞一多先生在發表這次講演後的三小時,就被反動派特務用無聲手槍暗殺了。其實聞一多先生一家人原本可以安全啟程北上,可聞一多先生為了讓李公樸先生的死有意義,他選擇了以生命為代價,在悼念李公樸先生的大會上發表演講。在此之前,特務們曾先後給聞一多先生寄來了兩次子彈,並且宣告:“如果不聽我的話,我就在那個時候結束你的性命!”聞一多先生看完信後的舉動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他的“威武不能屈”的骨氣,聞一多先生僅僅淡然一笑,便把信和子彈扔進了紙簍。我想,從那一刻起聞一多先生就已置生死於度外了。
《最後一次演講》的語言是那樣的犀利,直指國民黨發動派,跟敵人正面交鋒。“今天,這裡有沒有特務?你站出來!是好漢的就站出來!你出來講!憑什麼要殺死李先生?殺死了人,又不承認,還要汙衊人,說什麼‘桃色事件’,說什麼共產黨殺共產黨,無恥啊!無恥啊!這是某集團的無恥,恰是李先生的光榮!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殺是李先生留給昆明的光榮!也是昆明人的光榮!”讀到這一段,我眼前彷彿浮現出聞一多先生演講的情景,那滔滔不絕不可阻擋的氣勢,那視死如歸錚錚鐵骨的精神,那橫眉怒目不屈不撓的英雄氣概,是多麼的激動人心啊!
正是聞一多先生的視死如歸的精神,感動了廣大人民群眾。愛國的熱情猶如一朵不敗的鮮花在人們心中綻放。正如聞一多先生先生所說的那樣的:“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成千上萬個李公樸站起來!……現在就是黎明之前那個最黑暗的時候,光明就在眼前。”《最後一次演講》我讀了一遍又一遍,掩卷長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是啊,“李先生究竟犯了什麼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過用筆寫寫文章,用嘴說說話,而他所寫所說的,無非是一個沒有喪失良心的中國人的話……”聞一多先生不也是這樣嗎?他又究竟犯了什麼罪?大家都有一支筆一張嘴,有什麼話可以拿出來說啊,為什麼要打要殺,而且不是光明正大的來打來殺,而是偷偷摸摸的暗殺。李公樸先生遇害,令聞一多先生拍案而起,聞一多先生挺身而出不避危險,置個人生死於度外的大無畏犧牲精神,表現了對李公樸先生的懷念和對反動派的無恥罪行和卑劣行徑的批判,聞一多先生的這最後一次演講更是喚醒了每一個具有良知的中國人。
正是無數個像聞一多先生這樣的知識分子,引導著愛國志士的思想,引導中國人民不斷走向光明,尋求真理。
《三十六計》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723字捧起一本書,在鮮花嫩草中,釋放自己的情懷,放飛自己的理想。讓活躍的思想在書中漫遊,讓優雅的情懷在書中迴盪,讀書是我的最愛。這個暑假,我閱讀了一本名為《三十六計》的書,這本書是哥哥推薦的。他告訴我這本書中趣味橫生的故事,還原了歷史上一個真正的全面的兵法謀略。
《三十六計》介紹的是古代常用的三十六個計謀相和策略。相比我之前讀過的《孫子兵法》,更通俗易懂,簡潔明瞭,涉及古今中外,帶給人們的是一種不一樣的閱讀新體驗。本書中,有許多趣味橫生的故事,但是我喜歡其中的這樣一則故事—
古代有一個大貪官,他的貪汙行為早已引起了民憤,人們紛紛‘上訪’報官。貪官卻不以為然—那些小民算得了什麼?在我的手心裡,哼!還不是如同螞蟻一般,我一捏便把他們置於死地了!可是,過幾天朝廷上竟然發來公文,嚇得這個貪官嚇得腿都軟了。他趕忙爬到桌子上,翻開公文看。公文上竟然沒有明確的寫他的種種劣跡,也沒有對他貪汙行為的評價,而是寫了這樣一句話“風吹草動,打草驚蛇”貪官一下子便明白了,這是在朝廷在對他的暗示!他馬上就改善了他貪汙腐敗的行為,從此清廉做官,贏得百姓的一致好評。
還有一則故事:外國的一出“木馬計”,相傳在一場大戰結束後,本來已經快要失敗的軍隊,將要退出戰爭的舞臺。但是,他們的首領卻想了一個辦法:將一個木製的‘假馬’放在城根底下,讓自己的士兵鑽進去,再派一個士兵牽著,當做送給勝利國的貢品。敵國國王一時疏忽,勝利衝昏頭腦,認為自己的威嚴已經將他們震懾到。他馬上將木馬牽了進來,可是裡面的士兵蜂擁而出,控制了這座城。最終內外結合,反敗為勝,以少勝多。
閱讀《三十六計》不同於閱讀名著,它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古代人民智慧,更是一種深厚的精神文明!
《三十六計》讀後感300字 篇12
讀後感 ,668字盼望著,盼望著,終於放暑假了!
暑假裡,我可以不那麼忙碌了,更興奮的是:我有足夠的時間一口氣把一本本課外書讀完了!嘻嘻,還可以適當玩會兒電腦、看會兒電視了!不過,要說我的最愛,那當然是看書!
這不,一放假,媽媽就給我買了好多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三十六計》。這是一本集合了中國古代卓越軍事思想和豐富戰爭經驗的經典之作,是一部兵法和智謀的奇書,被譽為東方思想寶庫的“明珠”,與《孫子兵法》並稱為“古代兵法雙絕”。書中的計名有來源於詩人名句的“擒賊擒王”、“李代桃僵”;有源於歷史典故的“欲擒故縱”、“圍魏救趙”;有源於日常用語的“指桑罵槐”、“無中生有”……
我常常靜坐在書桌旁邊,拿起這本書讀了一遍又一遍。有時我會覺得我自己就在諸葛亮身邊,靜靜地看他端坐在城樓之上,悠閒自得的撫琴,而城下的魏軍將領司馬懿正在疑心不已:“是撤退?還是?”當我看到“樹上開花”時,我常模仿張飛的樣子:“我是燕人張飛!誰敢與我決一死戰?”這時,常把媽媽引來,她總笑著說:“嚇死我了!你這個熊孩子,模仿的挺像張飛!”其實現在每當我遇到困難時,我也會大喝一聲:“我是超人王子胥!誰敢與我一戰?”這樣也怪,困難就被克服了。
還有書中的“拋磚引玉”、“金蟬脫殼”、“打草驚蛇”等,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用到。但是,我們平時學習可千萬別“瞞天過海”“渾水摸魚”哦!遇到“偷樑換柱”“無中生有”“順手牽羊”的事情可別“隔岸觀火”啊!哈哈,看看我在這裡“反客為主”“拋磚引玉”了!
同學們,看到這裡,你一定也喜歡上這本書了吧!那就趕快買上一本,盡情的讀吧!
馴鹿六季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1136字這個暑假,我拜讀了格日勒其木格黑鶴的《馴鹿六季》這本書。讀罷,小說中的每一片樹林、每一聲鳴叫、每一絲涼風,在我的腦海中都像是一幅幅立體的畫面。我彷彿身臨其境,坐在白樺木小船上,感受微風吹拂臉龐的愜意。清涼解渴的湖水沁人心脾,置身其間,好像能聞到鹿奶做的奶茶那令人垂涎三尺的香味兒……
在故事中,“我”從失去媽媽以後就不再說一句話,也不再微笑過。不忍“我”過度悲傷,爸爸帶“我”離開北京,來到海拉爾東山。在那裡,他追逐“我”三頭馴鹿在森林迷路了。一位叫秋鳥的鄂溫克人找到了“我”,並把我“撿”回了他的營地。在那裡,秋鳥帶著“我”去經歷馴鹿鄂溫克人的六季。在那裡,少年學會一些馴鹿鄂溫克語,學會怎麼在森林裡生存,還學會了如何與森林中的動物們和諧相處。與此同時,少年慢慢地接受母親離去的現實,發自內心地微笑感受新的生活。這時他才發現,原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等待探尋的遠方。
初讀此書,令我驚愕的是:一年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何為六季?原來,鄂溫克人一直沿用自然的歷法,一年有六個季節—那瑞給、能奈、驕格、寶勒、奧倫勞哈、它個。“能奈”是我最嚮往的季節,因為在這個季節美麗的小神獸—海德薇出生了,它是一隻被媽媽拋棄的美麗又可愛的白色馴鹿。
書中我最敬佩的人要數秋鳥了。他勇敢,遇事冷靜的態度已經深深地烙印在我心裡。要說起勇敢,誰都比不上他。有一次,秋鳥掉進了偷獵者的陷阱裡,大腳被裡面的尖樁劃出一道駭人的傷口,那真是巨大的傷口。當“我”把他拉進來,幷包紮好傷口將他扶起來時,他卻若無其事地繼續行走,只是那受傷的腳看起來有點跛而已。
掩卷而思,我收穫滿滿—人生之路總是佈滿荊棘,當你遇到挫折與不幸。不能一味沉浸在痛苦之中,要從痛苦中走出來,重新接受生活。記得初入這個學校,我是條普普通通的毛毛蟲。我成績一般,一切顯得那麼平凡。老師從來也不看好我,也不太相信我。那天,我絞盡腦汁非常認真寫出的文章,卻換來老師這樣的質問:“哪兒抄來的?”我滿心的成就感全都被這鐵錘似的問題敲碎了。難道我在你們心中就真的這麼差嗎?不行,我要蛻變!
蛻變的日子是最痛苦的。當大家都開心快樂地玩耍時,我獨自立在學習的枝頭,吮吸著知識的養分,享受著學習帶給我的陽光雨露。春天,我靜靜地聆聽自己的成績如雨後春筍般節節向上的聲音;夏天,我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般,不與其他人一起追求一些無謂的東西;秋天,我為了讓自己的生命如秋楓那樣紅火而不懈努力;冬天,我學著那傲然挺立的臘梅自信地迎接風霜雨雪的挑戰。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雖然我還要經歷許多困難磨難,但我相信,黎明前的黑暗是短暫的,勝利女神正在前方向我招手。
破繭成蝶的過程縱然艱辛,成功後,定會看到一番別樣的曙光。
浮生六記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1064字《浮生六記》一書大約稱得上是瑪麗蘇小說了,一幕幕都美好細緻到像是虛構出來的歲月靜好,然而,它都是真的……
我小時候曾花過很長的時間思考,古代的人都是怎麼生活的。沒有網路,沒有電,世界不大,勞動力少,要乾的活多,那除了不停幹活便是寒窗苦讀,我那麼想便得出了結論—古人過得很無聊。而《浮生六記》讀下來,我意識到了自己的大錯誤,只要有心,完全可以把日子過成詩。只要有心。(也許只顧享受人生算是一種自私,因為現在人們約定俗成,作為收到恩惠的人,我們要報養父母,善待子女,這點沒錯,但是何必為了積累大量財富而將自己變成一個賺錢機器呢。日子不需要每天轟轟烈烈,只要在平淡中有一絲情趣便是莫大的幸福了。至於怎樣算是平淡,因人而異,有人日花鬥金才算是一種平淡哩,而那時他們為自己奮鬥時也會獲得快樂)
沈復和陳芸可以說是古時夫妻裡的奇葩了,正是這點與眾不同給了記錄他們生活的《浮生六記》閃光點。復和芸的愛情,堅貞濃烈,十分浪漫,即便放到更為開放的現代,他們都是獨特的,這是他們的超前點。我想他們的愛情獨特大約得益於沈復的不羈灑脫和芸的保守聰穎知進退,兩人缺一不可,否則這樣的戀愛便談不成,否則他們就沒有這般的情義深重。
另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他們的腦洞。巧妙利用身邊的平凡事物做出詩意的生活—就和他們的性子一樣。沈復提及的插花之法看得我是躍躍欲試,不禁感慨,怎麼會有這般精緻的人,普普通通的家庭插花也能弄得很有意境很有儀式感!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於是乎通讀下來,書邊的空白區便被我密密麻麻填上了這樣的批註:“妙哉”“天啊”“nice”。復和芸兩人真真是活得開朗有趣了,那許多的前衛思想,難怪有人評到:“並不能用有趣、精緻、傷感簡單概括這本小書之所以入得經典行列約是手邊有此一冊,便真如有一妙友相伴。”是了,我每每會發出“知音啊”的讚歎原因便是如此了,沈復的文筆並不如大師般有許多講究,就像兩個朋友間互相交流,平淡敘述,講些生活的小細節,講歷史洪流宇宙世界中根本看不到的小細節,這是幸福。
《浮生六記》合該六記現僅餘四記,讀來覺其似一畫卷,一幅市井畫卷,沒什麼國仇家恨,就是日記一般的流水賬,而正因如此,它才回味無窮,打動人的是日常裡的柴米油鹽。現在有很多小說早就失了味,為了吸引讀者盡取些超脫現實的材料,這與神話有何異呢。
就是可惜,復和芸的舒服日子沒過多久,後來他們便是在苦中作樂了。壞人很多,但心地真誠善良的亦不少。綜上看來,生活其實古往今來差不多,過成怎樣由自己說了算,無關錢財,只關於心。
命理萬化,虛誕與否僅由己。
馴鹿六季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345字《馴鹿六季》塑造了一個慢慢成長、變得強大的男孩形象。在失去母親後,他在森林中被淳樸可靠的馴鹿人“秋鳥”、活潑可愛的小馴鹿“海德薇”的感染下逐漸打開了心房,找回了自我。“我”在森林中開始了新的生活,擁有了新的名字“角個角個”,學會了擠鹿奶,用奶瓶喂馴鹿,結交了朋友。
每一個人的成長需要自己的努力,也少不了別人的關心與幫助。“我”從一個封閉自我、與世隔絕的少年,成為一個堅強、頂天立地的男人,這是和“秋鳥”分不開的,秋鳥是一個不愛與人說話、性格沉穩的人。也許在生活中他並不是那麼出彩,但他卻給予人一種值得託付的感覺,讓人很容易信任他,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他會伸出援手。從他教會主人公生活中,我發現他是一個懂得生活、知道獨立的人,比起現實中那些嬌生慣養的獨生子女,他的自立自強精神的確值得學習。
浮生六記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538字《浮生六記》的譯文者張佳諱在序言中寫到“古來通文辭,善解語的才女,和通情達理,痴情一往的妻子許多時候是相互矛盾的,但在芸身上,渾身璞玉地湊成了一體。”林語堂也曾經評價過芸是“中國文學中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芸,就是沈復所編寫的浮生六記中閨房記樂中的重要人物。
沈復自小便有親事的,但由於對方病逝,也是無可奈何的,同時也讓他在一次機遇中結識了芸這個溫暖賢良的人。
芸所生長的環境不是那麼良好,多年來一直都在除了丈夫疼愛而沒有什麼地位的家庭裡當媳婦兒,雖然有為人婦的許多壓力,但她依舊活地瀟灑自在。而且溫柔冷靜,落落大方,總是十分寬容沈復,這做為一個女子,確實是十分可愛的地方。也是芸之所以成為本書的亮點之處。
在文章中我印象很深的便是芸女扮男裝同沈復出門去逛廟會,害怕惹了麻煩,大方地承認自己的女人身份。將芸的活潑可愛寫的活靈活現。還有一處十分令人動容的故事,便是芸主動幫沈復找妾室,而且十分樂意,並說這樣一來便有姐妹同自己一同了,這樣便不會孤獨。後來認識了憨園,也是十分優秀的女子,便幫丈夫暗示,雖說最後憨園還是因為社會的封建而被嫁到有錢人家裡,但這件事卻寫出了芸的心胸開闊,溫婉賢良。
芸是《浮生六記》的一抹美麗的色彩,芸的早逝也無不是一個遺憾,但芸的可愛之處卻被眾人所頌讚。
浮生六記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1036字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並不能用有趣、精緻、傷感來簡單概括這本小書,之所以入得經典行列,許是手邊有此一冊,便真如一妙友相伴。
——題記
或許有的人一生轟轟烈烈,或許有的人一生平平淡淡,又或許有的人活得碌碌無為,有的人卻光彩奪目。沈復是哪種人,我不得而知。關於他的生平,百度也僅是寥寥數語。但這本充滿清新率真、情真意切的書卻能讓人體會作者苦樂摻雜、至誠至愛的一生——沈復,他,已成經典。
東坡詩云:“事如春夢了無痕。”在那些逝去的時光背後,星星點點都是回憶,若不以筆墨記錄下來,未免辜負了那一路的風光與坎坷。在作者心中,為官作宰不足掛齒,與愛人琴瑟和鳴才真是一輩子難以忘懷。
沈復的妻子叫陳芸,女紅習得嫻熟,通曉文學詩詞,那一身才情頗受他之喜愛。每當看到“秋侵人影壽,霜染菊花肥”時,我總能體會到陳芸的蕙質蘭心。這樣一位妙人對於沈復更是耳鬢廝磨形影不離,愛戀之情無以言述。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當芸染了重病,只能在病榻上“兩行眼淚,涔涔流溢”之時,我便能感受到沈復的心是怎樣的支離破碎。等到她靈魂縹緲,懷恨辭世之時,我也忍不住吶喊,上天為何如此不公,讓一對恩愛夫妻只可來世再見!這人生,果然曲折坎坷。
本以為失去了芸的沈復會痛不欲生,追隨妻子而去。但他沒有,痛苦之後他平靜地接受了現實,選擇“不諳世事,不染紅塵,遠離世間悲苦極樂”的方式,獨身一人云遊四方。這又不禁讓我想起了莊子的《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這是多麼偉大的思想啊!“天道無為”是他之所想,“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皆濁我獨清”就是他的追求。當夕陽西下,獨自一人,登上山頂,拈鬚吟哦“獸雲吞落日,弓月彈六星”,與酒光對飲,喝到微醺,人生如此,豈不快哉!
沈復的一生儼如一塊純美之水晶,只見明瑩不見顯露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製作精微的痕跡。我相信這種淳樸淡然,恬淡自甘的生活,正如芸所說“布衣菜飯可樂終身”。這是否就是人活於世間的最高境界呢?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不用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不落俗世。這或許便是這本《浮生六記》想要告訴我們的吧!
《心是孤獨的獵手》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474字《心是孤獨的獵手》,麥卡勒斯二十三歲時出版的作品。最初拿到書時,對那個一手託下巴,指間夾著煙的女人印象極深。並不迷人的臉頰,灰色眼珠,一點點頹唐的意味。我還是忍不住去猜測她的生活,寫作之外又是什麼樣子?
天才的小說家,我覺得這個過分簡潔的評價是恰如其分的。她的洞察力像微型攝像頭,簡直無處不在。富有張力的語言和一針見血的比喻相組合,妙不可言。
潮溼悶窒的美國小鎮,過分漫長的夏季,庸碌的人群。每個人每張面孔,像膠片上一一閃現的畫面。有時候也會想起辛格溫柔的面容,還有在草叢裡聆聽莫扎特的女孩,存在記憶裡的味道,是不知名的香水。
《聖經》裡說,愛是永不止息。那麼在麥卡勒斯所描繪的世界裡,孤獨便是愛,便是永不止息。我總是在想我們為什麼要和世界抵抗,憑什麼去抵禦外部的入侵,從另一方面而言,若是像海綿一味接受,又有什麼意義?斯普蘭格說沒有任何人會像青年那樣深陷孤獨之中,渴望被人接近與理解。這種感覺分明是矛盾的—渴望理解卻拒絕溝通。在所有故事都遠離以後,我們也會年華老去,只有孤獨是依然也必然的吧?在故事發生的八月,休止符是一個沉默的隱喻。
《百年孤獨》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785字“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在樹上,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
初次買回這本書大約是在兩年前,為了使自己的格調看起來更高而硬著頭皮嘗試走進這本書。然而,在翻看了大約半小時後,我便被這冗長的劇情、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嚇退了。於是,囫圇吞棗式地馬虎將書“翻”到封底便落荒而逃。想來,當初這樣的舉動許是對此書、對馬爾克斯的褻瀆。
而今,再次翻開有些陳舊的書頁,帶著些許歉意和近乎贖罪的心態,竟是被它吸引了去,於是挑了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坐在朝南陽臺的靠椅上,獨自一人,一口氣將書讀到了底。
我似乎有些理解了家族重複取名的傳統,叫“奧雷里亞諾”的人大多性格孤僻、且體態消瘦,叫“阿爾卡蒂奧”的又多是體格壯碩、行事魯莽。於是,重複的取名導致了家族命運的不斷輪迴,推動家族的覆滅。其中一對在年幼時互換姓名的雙胞胎也頗有意思。儘管他們互換了姓名,但在長大後越發與匹配“對方名字”的模樣發展,最終在死後,因朋友們醉酒後的失誤,又把他們的棺材錯誤的埋進寫著“對方名字”的墳坑裡。作者在此,或許是暗示了他們到死也沒能擺脫受姓名束縛的命運吧。
布恩迪亞家族的不通人性、不懂愛情的通病將他們帶入了更為深刻的孤獨。上校和17個素昧平生的女人所生下的孩子無一例外遭暗殺,他深愛的妻子被毒死;阿瑪蘭塔害死了深情的義大利人;麗貝卡的婚後生活以丈夫被神祕槍殺告終;費爾南達為阻止女兒與族外人戀愛,派人殺死了男方,但她的孫女卻因為和近親通婚,生下的孩子長著條豬尾巴,被發現時正在被螞蟻蠶食……
最後的最後,正如經過百年才被翻譯出的羊皮捲上所預言的那樣,小鎮遭受著一場颶風將正在翻譯這羊皮卷的最後一代奧雷里亞諾,連同整個家族曾經存在過的痕跡一併抹去……
故事至此結束,留給我的是久久不能平復的震驚和良久的深思。我自覺無能對這樣的作品作出任何評價,有的,僅是完成閱讀的成就感、快意,以及對一個註定百年孤獨的家族深深的惻隱。
你的孤獨雖敗猶榮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390字“人生何處不低谷”,這句話乍一聽就覺得意味深長,但關鍵在於你如何去理解,完好地詮釋它。
“人生何處不低谷”,其實在我眼中,低谷是不存在的,這些所謂的“低谷”只不過是你生活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困苦與磨難罷了。
如果把行走人生路比作爬一座大山,這些“低谷”就是一個個平坦而又寬大的平臺,這些平臺不是用來休息的,它是為了讓你卸下鬥志,讓你向這座大山妥協。
但如若你不留戀它,你就會覺得它只是一個小小的落腳點,是讓你借力發力的地方。
所以,“低谷”就是讓你加強鬥志,重新尋找方向,重新出發的地點。
在《你的孤獨,雖敗猶榮》這本書中,“低谷”這樣被解釋:如果你停止,就是低谷;如果你還在繼續,就是上坡。
我認為這句話說的很真實,因為低谷是你自己造成的,怨不得他人,而“上坡”卻是你在努力。
所以,“低谷”不僅僅是低谷。
我想我永遠地記住了這句話:如果你停止,就是谷底;如果你還在繼續,就是上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