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孝經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1210字利用暑假,我閱讀了曾參編著的《孝經》。我明白了: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正如《弟子規》教育我們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孝為一切德行的根本,是每個人的必修課。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乃至普通百姓都明白孝的重要性。周朝因為有了孝悌的美德傳承,所以一直興盛了八百多年,周文王更是以身效仿,父親重病在床,他衣不解帶的服侍父親,給天下百姓做出了一個好的榜樣。受人尊敬的文化戰士魯迅,一生對母親至愛至孝,讓母親吃飽、穿暖、住好,獨自一人照顧著母親的飲食起居,從無半句怨言。著名醫藥學家孫思邈為了治好母親的粗脖子病和父親的雀目病,潛心學醫,翻遍大量醫書,四處拜師學醫,最終在他堅持不懈、不斷探索的過程中找到了根治這兩種病的藥方,而他也因此成為了一代名醫,著成了《千金方》,被世人尊稱為“藥王”。春秋時期的一位隱士名叫老萊子,他非常孝順,總是把最可口的食物和最好的衣物、用品來供養雙親,甚至在自己年過古稀之後,還把兩位老人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
俗話說,我們學習國學經典的最高境界應該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如《孝經》裡所說的:夫孝,始於事親,忠於事君,終於立身。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只有先做到了“事親”,將來才能治國、平天下。而要做到“事親”,我覺得應該要先做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讓父母擔憂,這也是孝敬父母的一種表現,也是孝的根本。我們現在孝敬父母就要學會體諒父母,理解父母,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應該幫著父母做,多在閒暇時陪父母散散步,聊聊天,多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只需這樣,父母就會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愛,他們的臉上就會多綻放一些笑容。
前不久,媽媽在醫院裡做了一個手術,要住院一段時間。媽媽不在家的第一天,我就非常的不習慣:平時放學回家,媽媽總是已經擺好碗筷等我吃飯了,而現在,媽媽不在家,爸爸在陪媽媽,我還要一個人摸著冰冷的灶臺自己做晚飯。做作業時,身旁少了一個拿著毛線球織衣服的身影。洗漱完畢,躺在床上卻怎麼也睡不著,原來是少了每晚睡覺前媽媽那雙替我掖被子的手和一句溫柔的“晚安”。第二天放學後,我揹著書包搭上了公交車,下車後,穿越兩條街來到醫院,直奔媽媽的病房。我坐在媽媽的病床旁邊,跟媽媽談心,幫媽媽看鹽水。媽媽出院了,我經常在空閒的時候陪媽媽聊天、散步,幫她做做家務,我還讓媽媽嚐了一次我親手做的飯菜。看著媽媽臉上洋溢著的笑容,我心裡也如同吃了蜜一樣甜。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用畢生精力去完成的使命。百善孝為先,它是我們對父母最真切的報答。讓我們的心中時刻裝著父母,裝著對父母的一份牽掛。好好孝順父母,感恩父母,是我們對父母唯一能做的事。
一部人生的教科書——《道德經》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72字三字經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1011字寒假期間,我每天都會抽出時間讀一遍《三字經》,然後再分段逐字逐句的去理解,每次都會有一些新感受,在反覆誦讀的同時,理解體會也在一點一點地加深。
《三字經》是中國傳統啟蒙讀物,雖然只有200多句、1000多字,但所包含的內容卻很廣博。它裡面的每三個字後面都包含著歷史、故事、做人準則等,靜下心來仔仔細細的琢磨品味每一字每一句,我發現它不但精闢,而且還非常“厚重”。經常誦讀確實能夠潛移默化的起到美化心靈、激勵志向的作用,《三字經》值得我們每個同學來了解它、感悟它。
《三字經》前面的部分,講了正確的教育方法及環境對人的影響,然後是學習、生活、社會交往當中必知的一些常識,中間部分是歷史方面的內容,後面部分講的是古代名人勤奮刻苦努力學習、學有所成的故事,最後以“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勵。”為結束句,勉勵人們要刻苦勤奮!
其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段話讓我理解了父母和老師不斷督促教育我的良苦用心。以前,爸爸媽媽經常督促我抓緊時間學習,我卻滿不在乎,有時甚至有點反感,嫌他們太嘮叨。偶爾在學校犯了錯老師批評自己,嘴上不說什麼心裡卻有不服氣的時候,覺著沒什麼大不了的,卻沒有想到“苟不教,性乃遷”的道理。正因為一個人如果得不到及時正確的教育指導,即使有善良的本性,也可能被改變。所以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都好像雕刻師一樣,在用他們的教導、督促努力讓我們成為最精美的“成品”。
從“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當中我真正懂得了什麼叫不恥下問,什麼叫學而不厭。孔子那麼有學問了,還肯拜七歲小孩項橐為師,這樣的勤奮,不放過任何一個求知的機會,確實為我們普普通通的人樹立了榜樣。想想以前自己有時遇到難題,馬馬虎虎不求甚解的態度,實在覺得有愧,真是太不應該了!
“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古代一個又一個學有成就的人的故事,讓我知道了知識是靠勤學苦練、日積月累得到的,要想為國家有大的貢獻,就必須勤奮!我決心今後一定加倍努力學習,爭取將來能為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誦讀《三字經》不但讓我體會到了它語言韻律的精美,還擴大了知識面。我們中國人傳統的道德規範、積極向上的精神,也促使我不斷反思,激勵我更加勤奮!
《三字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我覺得不僅應該經常誦讀,更重要的是取其“精華”,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促進我們健康成長。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吧!
詩經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831字《詩經》是一枚月亮
早都知道《詩經》是浪漫主義的源頭,但面對那些四字一短句的小段時,卻感覺好無韻味可言,索性就將它丟在一邊,結果讓我錯過了這麼一本有價值的書。
《詩經》是咖啡,那麼《詩經是一枚月亮》則是咖啡伴侶,越嚼越有味,於是,我翻開它享受品咖啡的過程。
《詩經是一枚月亮》的作者是沈文婷,一個細膩溫嫻的女子。她將《詩經》中的文字加以自己的理解表露出來。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有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宣其室家。”原以為“逃之夭夭”是正確,這裡只不過是引用而已,經過反覆酌想得知,“桃之夭夭”才是最原始的表露。這句詩大概的意思是說,一女子要出嫁穿上桃紅色的嫁衣,心情很愉快,也覺得《桃夭》該是一首歌:“桃花盛開朵朵豔,桃林內外紅纏綿;這位姑娘要出嫁,夫妻和睦樂天天。”重點在這“桃”上,“桃”可以引申為桃花林,桃花運等。
現代社會,有不少人都幻想著自己能有一次美麗的桃花運。可這畢竟是幻想,有幻想就會有落空。有多少女生天真的以為自己能夠有又一次桃花運,然後從此“飛黃騰達”。事實證明80%的女生錯過了自己的青春。假使自己遇到了,能保證你心儀的物件也看中你嗎?女生有了桃花運便會越陷越深,男生有了桃花運只是一次美麗的意外。
生活不是拍偶像劇,男主人公是多麼耀眼,我們更不是黃蓉和郭靖能在桃花島上看桃花。所以,現實點,學著《詩經》中女主人公快樂是因找到了自己的生活。
再者,《詩經》中所描繪的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愛情是純真的,的確,在那個時代,一個沒有被金錢和地位所汙染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最樸實,最真誠的。相反地,誰能想到過了幾千年後的今天,我們都在為生活所奔波,所勞累,忘記了我們最初的目標,迷失了自我。若我們都靜下心沉下心來,翻開《詩經是一枚月亮》,你一定不會對《詩經》中枯燥的文字而感到厭倦,找找自己的內心,聆聽自己最真實的聲音。
《詩經》是一個月光寶盒,流注了無限愛意與溫暖,它真是一枚月亮,看見最本質的自我。
一行詩句,無限思量。
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