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語錄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姥姥語錄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1984字

發現這本書是在看《朗讀者》的時候,倪萍阿姨朗讀時帶笑的淚花讓我想要去讀這本書,去讀一讀她的姥姥,去讀一讀一個很普通的老人一生所說過的老話兒。

很驚喜的在學校圖書館找到了這本書,是中華書局出版的,本白的封皮,紅色燙金的書名,水墨渲出幾朵小花,三四行手寫的字,再沒有其他的了,簡單但是卻顯得很鄭重。我將書拿在手中許久才開始開啟第一頁,心裡是很忐忑的,一字一句的讀的過程我現在想起來神經都是緊張的,以前也讀過很多書,像這本書讓我看到書名就很敬畏這還是第一次。因為這本書她寫得是姥姥。

她的姥姥是個很普通的老太太,典型的家庭婦女,沒有什麼文化,但是很多人卻都說她是一個有智慧的人,這點我也是非常贊同的。姥姥說過的話都是大白話,姥姥做的事也都是很平凡的事,但這平凡中透著人生的大道理,透著人生的智慧。姥姥是一個善良的人,她說:“有一碗米給人家吃,自己餓肚子,這叫幫人;一鍋米自己吃不了,給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幫你”姥姥一直在教育兒孫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只要自己還站著就也要拉著別人一把。姥姥的小兒子犧牲之時,姥姥讓孩子們學到的是堅強,她擦乾眼淚說,天黑了,誰能拉著太陽不讓它下山?你就得躺下。這句話倪萍阿姨受用到現在,在最艱難的時候,在以為就要過不去的砍兒面前,姥姥無聲陪伴,姥姥說過的話卻一直在耳邊,孩子,別怕,多黑的天到頭了也得亮。

堅強,善良,姥姥教會給我們的太多太多。姥姥說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過來想就通了,什麼人你看不慣換個個兒就看慣了,這是在說要與人寬和;姥姥還說快樂你別嫌小,一個小,兩個加起來,三個加起來,你加到一百試試?快樂就大了,你不能老想著一天有一百個快樂,一輩子能碰上幾個這樣的日子。姥姥是知足常樂的,她懂得怎麼把日子過得就有味了,她說過的話令人開懷大笑,想想可不就是這麼個理兒嘛。姥姥一輩子沒讀過書,卻很重視孩子的讀書,她知道讀書的重要性:“二十幾塊錢買個啥,買個吃的一會兒就吃完了,買本書吃一輩子,好的書下一輩兒又接著吃,上算”。我們的姥姥在算賬上著實精明。

一口氣讀完一本書,讀著姥姥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感慨一個99歲的老人,自己本身就是一本厚書。怎樣做人,怎麼生活,一個吃過大苦又享過大福的老人,樸實無華的語言裡飽含著世間最透徹的智慧。

整個下午,看看,停停,想想,眼眶經常是潮溼的,想到我的姥姥,那些情景那些話語我又是多麼的熟悉。和倪萍阿姨一樣,我也是由姥姥帶大的,姥姥是我在這個世界上最先認識的人,也是我認識的人中最可親的。姥姥的性格是頂好的,在我記憶中她從來沒跟別人拌過嘴,也從來沒有說過什麼傷害人的話,她總是給我們講好的東西,講事物善良的一面,姥姥說你對人家好人家才能反過來對你好,做人不能沒有良心,後來等我學到了與人為善與己為善這句話,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姥姥,姥姥的覺悟和古代文學家一樣高呢。

《姥姥語錄》這本書講了姥姥的人生智慧,還有倪萍阿姨對姥姥的孝順疼愛,尤其令人動容。愛一個人,不是純粹的為他做所有事,不是把好的東西都買給他,而是要知道他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不要讓你的愛成為別人的負擔,不要因為你的愛幫他做了所有的事而讓她的生活沒有意義沒有了盼頭。為了讓97歲的姥姥每天有些事做,倪萍阿姨便“僱傭”姥姥當起了自己的員工:單位出口歐洲瓜子仁,要求必須是手剝的,不能用嘴嗑,瓜子仁必須是完整的,15元一斤。姥姥很是開心,活了一輩子忽然能自己掙著錢了,很是滿足,剝瓜子剝的非常有幹勁。還時不時分著自己的“工資”給孩子們花,眉眼裡盡是藏不了的高興。倪萍阿姨按瓜子重量給姥姥發工資,並動員全家將“出口歐洲”的瓜子仁吃掉,甚至有朋友來也要讓朋友帶上些。姥姥因此有了事做,自己覺得自己還有用,還掙了錢。可見倪萍阿姨是費盡心思讓姥姥在世的日子裡快快樂樂。

接姥姥到北京去住,帶姥姥吃遍了北京最豪華的飯店,就像姥姥當年帶著自己坐在高階飯店門口啃饅頭一樣,飯店充斥著祖孫倆的笑語;海蔘從幾十塊一斤漲到幾千塊一斤,倪萍一直給姥姥買從未斷過;蠶絲被,新疆棉花被,姥姥的被子多的已經蓋不了了,倪萍阿姨一直在儘自己所能深愛著姥姥。可是終有一天,姥姥還是走了。

還記得書的扉頁寫得幾句話:“小時候是姥姥拉著我的手往前走,長大了我拉著姥姥的手往前走。從來也沒想過有一天我們倆是要分手的,而且是姥姥先鬆的手……”大紅色的扉頁,寫著這些黑色的小字,讀來令人壓抑。

有些事能使使勁,有些事啊就使不上勁了,天黑了,誰也擋不住了。合上這本書的時候,我一個人坐在圖書館的座位上想了半天,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也許在想自己什麼時候有能力去拉著姥姥的手往前走,心裡很沉重,但也很幸福,這本書讓人有想落淚的感覺。

快樂成語通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920字

我們生活中最缺少的是什麼?是金錢?是權勢?這些對於我們來說似乎都還很遠。有一樣東西與我們每一個人都離得如此的近,又如此的遙遠,而我們又如此的需要它—這就是笑!

有一本書,不僅告訴我們很多成熟的思想,也讓我們得到藝術的享受。還能夠讓我們感到愉悅。這本書就是《快樂成語通》。

起初,我並沒有怎麼用心去看,只是囫圇吞棗地瀏覽一遍而已,也就沒有看出什麼特別。可是,又似乎隱隱的覺得書中有點什麼魅力吸引我重新再看。我仔細了些,慢慢往後翻看。漸漸品出它的韻味,吸取它的精華。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我足足看了三遍《快樂成語通》。我才領會到書裡這些成語的出處,註釋和造句,讓我理解了這些成語。每一個成語後面都有一幅幽默風趣的漫畫(關於此成語)。這激發我學成語的濃厚興趣。我經常忍俊不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不知不覺中,現在的我都已經會好多成語了。如:老馬識途,磨杵成針,墨守成規,班門弄斧……而這些成語也不僅讓我的作文活色生香,還讓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在學校裡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也許不快樂,因此我們應該多看一些輕鬆歡快的書,讓它來減輕學習對我們產生的壓力,調節我們的精神。這本書就是我們的良師益友。不僅這樣,還能讓我們學到很多知識,這真是一本難得的書。

笑臉,是人生當中不可缺少的養料。任何時候,只要臉上掛上甜美的笑臉,哪怕是一點點笑意,我們的生活便添了一絲色彩,學習中便多了一份樂趣。所以,讀書需要快樂,要把讀書當成一種樂趣。

這本書利用笑話來讓我們對成語有更深刻的理解,時不時讓我們臉上呈現不由自主的笑容。也許你會說:讀書嘻嘻哈哈地怎麼會讀得好呢?我說:“你最愛上什麼課?為什麼?”比如我,最愛上美術課,因為我覺得美術課很快樂。你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在我上美術課時,臉上的笑容總是那麼純真。這時的我,靈感噴湧,猶如神助。刷刷刷幾下,就可以畫成一幅線條流暢,氣韻生動的畫。看書的道理不是一樣的嗎?

快樂,是學習的基礎。無論學什麼我們都要快樂。《快樂成語通》就是能給人快樂。此時,再去學習成語,這樣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很慶幸自己能夠買到《快樂成語通》。它不只是讓我學到了許多成語,還讓我釀造甘甜的美酒—“快樂”。我愛這本書!

《三種語言》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556字

今天,又到了閱讀時間,我開啟我最心愛的書本,閱讀故事,而我閱讀後有所感想。

在瑞士有位聰明的老伯爵,可他辛苦養大的獨生子卻是個傻子。老伯爵便送他學習了三次,第一次他學會了狗語,第二次學會了鳥語,第三次學會了青蛙的語言。而父親對他學的東西很生氣,便讓把兒子趕了出去。兒子走到了一座城堡,並想在這兒住一夜,國王卻說這座城堡裡有狗,到了時間就會來吃人,可他還是住了進去。第二天早上,他卻安然無恙的走了出城堡。國王非常驚訝,便認他為乾兒子。後來,他去羅馬了,經過一片沼澤地時,聽到一群青蛙在說著什麼,到了羅馬城時,兒子看到人們神色悲傷,紅衣主教都愁眉苦臉,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教皇剛剛去世,紅衣教主在為新教皇而焦慮萬分,因為教皇必須是一個有神奇力量的人。他走進了教堂,兩隻鴿子落在了他的肩頭,無論如何都趕不走,紅衣主教們覺得這是主派來領導他們的,便問他願意當教皇嗎?那兩隻鴿子他答應下來,並說:我們會幫助你的!他便同意了。而他對這些一無所知,鴿子就一直在肩頭告訴他,把要說的話和要做的事一字不漏的告訴了他,幫他解除了後顧之憂。而之前,青蛙說的就是他會當上神聖的教皇。

我閱讀後的感受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而父母不能勉強孩子只能學這個,不能學那個,只要順應自己的喜好,學有所成,就是好樣的!可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劉姥姥進大觀園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1747字

《紅樓夢》已經翻閱數遍,每次品讀感覺都有不同。今日老師佈置寫讀後感,我腦子裡浮現出來的倒不是大觀園裡的那些林林總總的少男少女們,而是一個鄉野老太。這是紅樓夢裡唯一一個每次想起她,我都會嘴角上揚的人物。

當女婿狗兒因家境敗落無錢過冬煩悶不已只會瞎生氣時,這個老太太有膽有識,批評了一番女婿的無作為,又三言兩語給狗兒一家指明瞭一條活路。足見這個老太太的格局開闊,思路靈活,非尋常鄉下老太可比,其生活智慧實在了得。

對的,她就是傳說中的劉姥姥。劉姥姥帶著一縷清新的鄉野之風麻利登場,一掃大觀園的沉鬱陰森,她如同《秋興》中的那叢絢爛秋菊,瞬間點亮了森嚴壁壘的榮國府。

再來細味這個可親可愛的老太太。我發現她的逗笑湊趣本領也實在很高明,與大觀園裡最能用詼諧機巧取悅於賈母的鳳辣子,有的一拼。

劉姥姥二進大觀園時,正值秋菊盛開。賈母遊園時,揀了一朵大紅菊花簪於鬢上,回頭看到劉姥姥,便忙請劉姥姥也來帶花。鳳姐何等機靈敏捷?賈母一語未完,她就一把拉過劉姥姥,將一盤子花橫三豎四的插了一頭。賈母和眾人笑的了不得。

但劉姥姥她竟毫不在意,頂著滿頭菊花,反而笑說道:“我這頭也不知修了什麼福,今兒這樣體面起來。”

古稀老太如此被鳳姐戲弄,她不以為窘,已屬難得。竟然還能順勢湊趣,“這樣體面起來”,反以為榮!這樣令人驚奇的反轉,既巧妙海涵了鳳姐的惡作劇,又讓大家的玩笑更舒坦自在,也為鳳姐更加肆意的捉弄完全卸下了心理負擔。

試想,此時的劉姥姥只要流露出一絲的尷尬,或者羞惱。恐怕今日這整個大觀園的氣象就要為之一變,這最能彰顯大觀園之烈火烹油盛況的章節只怕要重新改寫。曹公的慧心讓人歎服。

當眾人笑話劉姥姥成了個老妖精,劉姥姥又笑,今兒索性做個老風流!

鳳姐確實機靈,但劉姥姥的湊趣更挑戰智商,我個人認為劉姥姥在這裡比鳳姐更顯機敏,其高明處還在寬厚中顯豁達智慧。

如此一路隨著眾人走走停停,說說笑笑,頂著滿頭菊花的劉姥姥早就清醒地明白,她今日的使命就是讓大家笑,她確實出色又本色出演了一個插科打諢的丑角形象。

到午飯時分,劉姥姥的演技爆棚!成功地讓一園子人笑得天昏地暗。

飯席上,劉姥姥拿著比鐵杴還重的叉爬子,對著一碗鴿子蛋,站起身來,鄭重其事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說著,鼓著腮幫子,兩眼直視。眾人先是一怔,後來一聽,上上下下都一直哈哈的大笑起來……且不論曹公寫這眾人笑態如何聲色各異出神入化精彩絕倫。

思考一下劉姥姥這一番話的笑點在哪裡?一番無比粗俗鄙陋的笑話,被她很嚴肅地富有儀式感地演繹出來,就是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劉姥姥為何如此出人意料?原是鳳姐和鴛鴦安排她如此說的,鴛鴦可是再三囑咐好的,“這是我們家的規矩,若錯了我們就笑話呢。”後又遞眼色給劉姥姥時,劉姥姥道:“姑娘放心。”

劉姥姥果然完美地接招,認真地表演無知和粗野,她假假真真,可以稱得上滴水不漏,冰雪聰明。

爾後表演夾鴿子蛋,表演狼吞虎嚥“老劉食量大如牛”,眾人已沒心吃飯,都看著她笑。

末了,鴛鴦來給劉姥姥賠不是。劉姥姥笑道:“姑娘說那裡話,咱們哄老太太開心,可有什麼惱的!你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大家取個笑兒。我要心裡惱,也就不說了。”

如此,我才明白,劉姥姥心裡可是什麼都懂的。有人評價,劉姥姥是“為了打秋風”而自我作賤。我是很反對的,第一,劉姥姥這二進大觀園,是帶了各色鄉下蔬果來回報恩情的,這大觀園發生的一切原不是她本意。第二,從她聽聞榮國府衰敗後,三進大觀園義救巧姐兒。可知道這姥姥才真是大觀園裡最知恩圖報的仁者。

劉姥姥插滿菊花的形象一再在我腦海中浮現,她在大觀園裡湊趣的各種醜態我不但不覺其醜,反倒覺得其可親可敬。她的各種湊趣,我只覺得她機智可愛。她是一個何等清明的老太太?賈府給她的滴水之恩,她銘記於心,於是她甘作大家的“女清客”,以取悅眾人,回報“20兩銀子”的大恩。如此而已,同時,她也確實滿載而歸,給一家子謀得了更好生存的資本。

這個為了生計,為了報恩,不計姿態不端架子的姥姥,在我心裡,她不是大觀園的丑角,相反,她是生活的智者,勇者。於此,我不合時宜地想起那兩句詩歌來:“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插滿菊花的劉姥姥在我心裡,何嘗不是一個深諳生活滋味又超然於世人嘲笑之外的詩人?

《腹語師的女兒》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869字

暑假裡,我讀了一本好書—《腹語師的女兒》。這本書是臺灣重量級兒童文學小說家林滿秋阿姨寫的,它不僅為我架起了通往文學世界的階梯,還帶來了許多意外的驚喜。

這本書主要講了:媽媽的突然離去讓原本幸福的小女孩柳兒陷入了無盡的憂傷,而爸爸的遠赴他鄉又讓她品嚐到了孤寂的滋味。她只能與奶奶生活在幽深的大宅裡,等待著爸爸從南美洲寄來的一張張明信片,期待著爸爸迴歸的身影。多年後,成為腹語師的爸爸果然歸來,可距離的縮短反而加劇了父女之間心靈的隔閡。爸爸手中的腹語娃娃擁有著詭異的魔力,一次又一次的將柳兒逼入絕境。終於,柳兒釋放了藏在自己內心多年的祕密,找回了自己熟悉的爸爸。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便被它那富含奧祕的書名吸引住了,情不自禁地拿起書,進入了女孩柳兒的世界:當我看到柳兒媽媽懷孕後,全家人都冷落柳兒時,心裡不由得替她難過;當我看到擁有魔法的腹語娃娃奇莉指揮凶惡的貓咪來撕咬柳兒時,我非常的憤怒,而更多的,則是對柳兒的擔心;當我看到柳兒終於找回了自己熟悉的爸爸時,我發自內心的為她高興……

這一件件奇幻的事件,似假如真,這一個個生動的人物,栩栩如生,這所有的事物都在林滿秋阿姨的筆下奮力掙脫,躍然紙上—我禁不住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

回過頭來,細細品味,我發現這本書講述的其實是一場戰爭,一場魔幻與現實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柳兒一直在扮演著受害者的角色。爸爸和奇莉,一邊是魔幻,一邊是現實,他們發起的不同的攻擊,讓柳兒遍體鱗傷,可是她卻始終無法做出抉擇,究竟是被毀滅,還是救贖。然而,殘酷的現實最終逼迫她做出了最後的選擇—毀滅,也許是上天眷顧柳兒,也許是柳兒命不該絕,溫柔的魔幻又將她包裹起來,帶她離開無情的戰爭,離開殘酷的現實。

在故事的最終,奶奶可能沒有改變重男輕女的思想,親戚們也可能無法真正理解爸爸和媽媽之間的感情,但是,柳兒卻堅定地相信,自己和爸爸一定會幸福的。這幸福,是來之不易的幸福,是苦難之後的幸福。

讓我們一起來閱讀這本關於傷痛,關於分享,關於治癒的成長之書—《腹語師的女兒》。

《腹語師的女兒》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551字

故事的關鍵角色是一對父女。他們同時,面對失去至親的痛苦,也同時因為一個古墓裡的陪葬布偶改變了人生。

父親失去摯愛的妻子後,逃離了日常扮演的角色,他開始在南美洲流浪,行屍走肉般的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直到有一天,他走入安斯山脈的一個荒村,在生命最低落的那一刻,意外的擁有了布偶奇莉,他的人生因此出現轉機。他捨棄原本的名字,拋棄醫生身份變成街頭藝人奇莉。

奇莉和奇裡自比成為一體,帶著魔幻的色彩,遊走在南美洲的大街小鎮。

女兒柳兒在母親去世,父親遠離後,跟著奶奶生活在深幽大宅中。她的生活如一潭死水,唯一的活源泉是一張張從南美洲寄來的明信片。

幾年後,突然如她所期盼的,父親回來了並帶回了她期待中的布娃娃,只是她做夢也沒想到,那個腹語娃娃竟將她的生命帶向黑暗深淵。

她期待父親的愛,父親也因掛念她而返回。他們渴望彼此的溫暖。可是當兩個人在一起時,非但不能相互取暖,反而讓彼此的距離愈開愈遠。

一場月夜祭奠,讓柳兒毛骨悚然,也證實了她的猜測:奇莉是個有魔法的布偶。她需要人支援,可是沒人相信她。在一次車禍中,柳兒受了傷,那個布偶娃娃也因此消失不見了。

布偶娃娃消失後,柳兒的爸爸向柳兒許諾,要和柳兒一起旅遊。誰知,柳兒上完大學,父親已經因病去世了,而柳兒則自己去旅遊了,直到要像爸爸一樣走到“路的盡頭”……

一部《論語》學做人——《論語》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960字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論語》則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學派的著作之一,其中不少言論頗具哲理,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讀《論語》,讓我進一步瞭解孔子。

在讀《論語》中,令我體會最深的兩個方面:一是孔子的學習方法和態度,二是孔子的思想修養。這教給了我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態度以及如何處事待人。

孔子在學習方面的很多言論給我很多啟發。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讓我明白思考與學習應相結合;“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教導我們要時常複習舊知識,才能更好的進步,更好的提高;”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讓我認識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學無止境,應做到“學而不厭”。

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是鍥而不捨的治學態度同樣值得我們學習,令我敬佩。

學海無涯,只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人才是智者,因為他們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才能更好地查漏補缺,從而進一步做到“敏而好學”。在實事求是的態度下,我們還要做到時常積累點滴零碎知識,所謂“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在學習上,只有腳踏實地的積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識,經驗,才能積少成多,最後擁有龐大的實力,摘到成功的聖果。

孔子提倡的另一個方面就是孝。孝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子女,最重要的便是孝。子曰:“父在,觀其意;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父母為了家庭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作為子女應該體諒父母,也希望自己以後能夠做到“事父母能竭其力”,學著替父母分憂,盡全力做到令父母滿意。

孔子在待人處事中做到了“仁”。如“仁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孔子認為只有在仁德的基礎上學習禮樂才有意義。在“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中都體現了孔子“仁”的政治主張,以”仁“為核心,推己及人。

孔子身為大思想家,教育家,又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受到了眾多人的欽佩,但他仍是有謙虛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胸懷,主張”仁“的學說。我想,這也許就是令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原因之一吧!

讀《論語》,令我受益匪淺。

論語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811字

《論語》作為儒家經典,宣揚“仁”。在《論語》中,孝道有著不可動搖的低位。中國人自古認為百善孝為先,把孝道作為道德之根本。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年輕學德的子游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對現在的你來說,你一定認為孝只要做到能養父母孩子吃飯就行了,但狗了、馬了之類的動物都會餵飽幼崽兒,如果人不能做到持之一恆的照顧老人小孩,那人還跟動物有區別嗎?人與其他動物的區別之一就是可以探知他人的心理,對父母盡孝不只是物質上的供養,還有精神、心理的關愛。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意思是孩子孝敬父母,不能使父母為自己憂愁。只有自己有疾病時,父母才為自己擔憂,其餘一切都不能使父母擔心。“事父母能竭其力。”一個人通過努力可以做好很多事,讓父母欣慰。只有生老病死,這種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事,讓父母擔憂也是沒辦法。除了這些人力不可控的事,其餘的都做好,不讓父母擔心,這樣就是孝。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後,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願、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這句話告訴我們:侍奉父母,他們若有過失,要婉言勸告。話說清楚了,卻沒有被接納,仍然尊敬他們,不要違逆對抗,繼續操勞而不怨恨。這句話明確了侍奉父母不能唯命是從,孔子反對愚孝的絕對無違,應該以道義為標準,客觀對待父母的對錯;如果父母做錯了,卻不聽從自己的勸告,也要履行孝道,絕不能對父母產生怨懟之意。

《論語》告訴我們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是一座思想的寶庫。如何做人,是一個終生的課程。

論語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902字

日月如梭,時間流逝飛快。天地變了,人也在變,真正亙古不變的是書籍,是深刻的道理,是那些能夠真正滋養心靈的東西。以我的看法,具有悠久歷史的《論語》中所包涵的精髓才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可它卻能將人的品性改變。這,才是真正無價的財富。

這本書裡的每一句話都是文言文,記錄的是我國儒派創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理念等。每篇文章雖內容短小,卻很精妙,能夠運用極少的文言文表達出精準、明確的內容和顯然易見的道理。

當我一頁一頁地翻閱《論語》,看著這深奧而耐人尋味的字句,細細地品讀著這一個一個字間的韻味時。猛然間,“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一句出現在我的眼簾。我不禁回想起平日裡,我雖然是愛看書,但是每次閱讀時都不會認真、仔細地體會到書籍真正的精髓。所以,凡是被我購買回來的書籍,我一般都會囫圇吞棗地看完。每一本書上都是乾乾淨淨的,一點批註也不做。每當別人談論起我所讀過的書籍時,我卻根本插不上話。但是有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的啟示後,我才真正理解了閱讀的意義。閱讀,本意並不是只一味地去閱讀各種書籍,囫圇吞棗地汲取知識,而是在閱讀中多去感受這篇文章,寫出自己對文章的真實感受,感悟和思考。如果只閱讀不思考,無疑是相當於沒有讀,也不會有任何收穫;而只思考不閱讀,更是相當於思想被束縛,不閱讀,哪裡有思考的空間?所以,只有在兩者能互相結合的前提下學習才能事半功倍。

《論語》中還有一段“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一想起自己以往做任何事都不懂得堅持,還沒進行到一半就放棄了的情形,不禁很是羞愧。是啊,做任何事都要堅持到底才能成功。就像一座高聳入雲的山,是靠積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才形成的;就像波濤洶湧的波濤,又何嘗不是靠積累每一股細流才匯成的。這不正是用事實告訴我們,腳踏實地地積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識和經驗,最後擁有了實力,那麼成功不就自然而來了嗎?

閱讀是快樂的,希望你也可以抽出時間讀一讀《論語》這本富有內涵的名著,感受它獨一無二的精髓,多多反省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盡善盡美。

《論語》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670字

《論語》作為孔子思想的精華,中華文庫璀璨的書籍,給人們帶來了許許多多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閱讀《論語》不僅使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精神的可貴,而且領悟到了了孔子精神在現實生活中的延續。

《論語》中記載的瞬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則是這樣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樣的樂趣是最純真的,最自然的。相比於我們現實生活,那些玩遊戲後的熱愛,卻是非常的不自然的,不純真的,他們帶給人只是一種暫時精神上的快樂,而這種全身心的根源,卻是最本真的樂趣所在!

而且還有一則: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使我們不僅體會到這他的堅強樂觀,而且體會到對生活的熱愛、渴望和激情,從而使得他最後的成為孔子最得意的門徒之一,這樣的高尚品質又怎能不令我們學習呢?想想我們現在在衣食豐厚的社會裡,卻經常抱怨著各種各樣的不滿足,比比閆慧,這樣的樂觀,這樣的曠達大度,這樣的能把自己的胸襟籠罩世間的萬物,這種精神我們又怎能不學習呢?

閱讀《論語》,還是我還發現了許許多多在自己的不足。因為《論語》中孔老夫子對許多的生活中許多的“惡”,以及許多社會的不美好的一面都作了抨擊。比如: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所以,我以後也一定要最好遵守這些品質,成為一個高尚的有道德的良好的公民。收斂自己的不正當的行為,端正自己的思想,像孔夫子精神光芒發揚到我的生活中和學習中去。

這次閱讀《論語》的體驗,帶給我的不僅僅是一種精神震撼,而且是道德品質的提高,以及是各種各樣美好品質在我思想上的延續。

語文主題叢書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506字

以前,我並沒有發現讀書能有多好玩,對讀書不太感興趣。可是在放暑假的這些日子以來,我被這一套《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吸引住了。我逐漸愛上了讀書,靜心閱讀已經成為一種習慣,讀書使我受益匪淺。

特別是《慧眼觀天下》這本書,它讓我不出家門就能看到我們國家各地的優美風景。其中一篇文章寫得太美了,那就是《黃山雲海》,我看了好幾遍,每一遍都好像身臨其境一般。閉上眼睛,我眼前總會浮現出那美麗、壯觀、猶如仙境一般的地方—黃山。據書上所說:“黃山的雲海景象奇特,美極了。到了那裡就好似進入變幻莫測的仙境一般。”人們都說:“黃山是人間仙境。”我想,正是因為這浩瀚的雲海吧。黃山重疊嶂,許多地方見不到陽光,水分得不到蒸發,溫度越來越大,雲霧愈濃,形成了瑰麗的奇異的雲海。

在書中就能欣賞到祖國大好山川有多美。更別提親眼所見了。讀書真好!它能讓我們足不出戶主能博覽黃山風光,雲海的美麗。我想作者之所以能寫出那麼好的文章,這與他愛看書勤於積累和善於思考是分不開的。

書是我們的朋友,它能讓我們從中學到許多知識,增長智慧。《語文主題學習叢書》真好!我愛這套書,它能幫我學到很多知識。以後我還要看更多的課外書,做一個學識淵博的學生。

論語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881字

談學習態度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智慧的結晶,是一份讓人受益匪淺的文化寶藏。讀過之後,我對學習態度有了更深的認識。

有人說“態度決定性格”,我覺得“態度決定學習的一切”。因此,我認為,學習要有一種“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態度。我們在學習上要坦然地承認自己不知道什麼,要正視自己的無知。面對問題,應該開動腦筋,勤于思考。對於文化知識和其他社會知識,我們應當虛心學習、刻苦學習,儘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識再豐富,總有不懂的問題,那麼,就應當有實事求是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學習中除了正視自己的無知,秉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學習外,還應將學到的知識加以應用,也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習的快樂在於練習,因此除了重視“學”,我們更要追求“習”。“習”就是在“學”的基礎上加以應用,也就是實踐。孔子帶領著弟子周遊列國時一邊學習一邊應用知識,他們將知識應用起來應該是有個人學習的目的。作為學生,我不僅要努力學習,更要去享受學到知識的滿足感和在生活中應用知識的成就感。前幾天,天空中出現美麗的魚鱗雲,我從學到的地理知識懂得,“魚鱗雲”是秋冬季強冷空氣來時的一種天氣現象,說明天氣將轉晴,並且在未來兩三天都是好天氣。果然接下來一連幾天都是晴天。這使我感受到了在生活中應用知識的成就感。

在學習中我還保持“謙虛”的態度。“謙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所體現的不僅是個人修養,還是在學習上的一個態度和一種風範。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欣賞並學習別人好的方面是謙虛的基本。“虛心使人進步”這不僅在個人體現,一個國家在國際上也應有這種態度。孔子的理論雖在古代產生,可在現在仍有不少可取之處。雖然“半部《論語》治天下”略有誇張,但這並不妨礙《論語》對我們的影響。

學習是我們學生的首要任務,端正學習態度有利於我們的學習,我們只有做到正視自己的無知,才會踏踏實實去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學習知識後我們還要將其應用到生活實踐中,感受學習知識的成就感,在繼續學習中保持一種謙虛的態度,做到學無止境。

腹語師的女兒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544字

假期裡,我拜讀了《腹語師的女兒》這本書。這是臺灣金鼎獎獲獎作家林滿秋的最新奇幻力作,是一本懸念叢生卻又深蘊溫暖的成長小說。

故事的梗概是這樣的,小主人公柳兒的爸爸因為自責柳兒媽媽的死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加上家族對爸爸的種種期望和壓力,讓懦弱的他無法面對,於是選擇了逃避,離家出走流浪到很遠的地方,但還是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女兒,每到一個地方,都會給柳兒寄去一張明信片。柳兒也因為自責媽媽的死和自己有關,導致內心的愧疚與糾結。

後來,爸爸終因牽掛女兒,以“腹語師”的身份回到了柳兒身邊,但還是無法面對家庭,柳兒內心深處的傷痛,圍繞爸爸帶來的腹語娃娃,發生了一些虛與實的故事,故事情節環環相扣,引人入勝。最終父女之間解開心結,消除心魔,一起享受天倫之樂。

故事背景穿梭於南美洲與亞洲之間,奇詭的安第斯山脈,陌生的印第安文化,帶我們領略了神祕的異國風情。

讀完這本書,我感受到柳兒父女之間相互牽掛卻又不知如何溝通與表達的痛苦。現實生活中我們和父母之間其實也存在這種溝通的鴻溝,明明父母是關心愛護我們的,但是他們說出的話卻讓我們難以接受,於是讓我們產生了逆反心理。通過讀這本書讓我明白,溝通和理解都很重要,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多站在父母的立場上想想,就能讀懂他們對我的愛,相互理解,生活才能越來越美好!

幻想語文大戰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596字

“一個飢餓的人讀了一本書後,就像撲在大面包上。”這是俄國大文豪高爾基曾說過的話。這個假期,我也像一個撲在麵包上的人那樣飢餓地啃讀了一本叫《幻想語文大戰—語文西遊記》的書,這本書的精彩內容非常吸引我。

這本書的作者是中國首位迪士尼簽約作家楊鵬。他用我們非常熟悉的《西遊記》中的故事為藍本,講述了一個反語文星球企圖通過攪亂語文王國的秩序來攪亂人類的生活,使人類世界陷入無序和混亂之中,從而戰勝有數千年文明史的人類,佔領地球的故事。

這個故事裡有一個我們地球上誰也看不到的王國:語文王國。它又分為五個小王國:字王國、詞王國、句王國、作文王國和標點符號王國。故事中弟弟弟、小草莓與肥仔穿越到了西遊記中,跟隨著唐僧經歷重重困難,解開謎題、識破錯別字與錯讀、組成語等,最後到靈山取得真經,回到語文王國挫敗了反語文星人的陰謀,最後返回現實世界。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穿越火焰山。唐僧師徒為了借芭蕉扇滅火焰山的火,來到芭蕉洞。在這裡,發現一路上的字都帶“火”,於是弟弟弟用“火樹銀花”、“十萬火急”等成語帶大家穿越火焰山。我從未想過有這麼多帶“火”字的成語,如“火中取栗”“如火如荼”等很少聽過的成語,讓我受益匪淺。

這個假期在這本書中,讓我學習到許多的成語、詞語和句子的使用,也讓我知道了正確使用它們的重要性。《幻想語文大戰》這本書讓我在西遊中暢遊語言,亦讓我體會了文字“話”西遊的魅力。

《世說新語》讀後感 篇15

國小六年級作文 ,1117字

暑假期間,我喜歡上了一本名叫《世說新語》的書,我被裡面的中國傳統文化-文言文的魅力所吸引,簡短的文字,蘊含了無窮知識,它讓我眼界大開。

《世說新語》記述了魏晉人物言談軼事,它是一本筆記小說。裡面涵蓋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像德行、言語、政事、文學、雅量等等,一共有一千多則。多以人物評論、做人道理和機智應對的故事為主。

其中,我最喜歡的要數:“雅量第六”中的一則小故事。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位只有七歲名叫王戎的小朋友,他曾經和一群小朋友一起出去遊玩。大家看到路邊的李樹上結了很多果,把樹枝都壓彎了,小朋友們都爭先恐後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在那裡一動也不動。有人問他,他回答道:“樹在路邊,又結了這麼多的果子卻沒人摘,這一定是苦李子。”大家摘下李子一嘗,果然是苦的。當我讀這則故事,讀到前半部分時,第一反應是,王戎怎麼這麼笨,有這麼多的果子,為什麼就不願去摘呢?整則故事讀完的時候,我要為王戎聰明、機智、善於動腦點贊。這則故事告訴我們,遇事要多觀察、多動腦、多思考,不要被眼睛所見的“迷惑”。可以根據事物的現象思考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看完這則小故事,不由的讓我想起了發生在三年級暑假期間的一個故事。爸爸出差從海南迴來,帶回了一個大大的菠蘿蜜。我初見菠蘿蜜時,只見它渾身長滿了小疙瘩,又粗又長,像個長滿“青春痘”的大冬瓜。我邊看邊搖頭,爸爸見我對它充滿了“敵意”。他告訴我,別看它長的醜,它的味道卻特別的鮮美。我頭搖的像撥浪鼓,嘴巴里一直說著:我不要吃,不要吃,真的不要吃。可當爸爸開啟它後,我的味蕾瞬間被空氣中瀰漫的甜甜的、香香的味道吸引了。後來,我嚐了一口,便從此愛上了它。是呀,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千萬不能光憑著外表或是現象,就急著去下結論,一定要去深入瞭解,相信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有時,一句話,也蘊含著大道理。在“輕詆第二十六”中有這樣一則:舊目韓康伯“將肘無風骨”。意思是:過去人們評論韓康伯說:“胳膊肘粗壯,但是沒有什麼剛氣、骨頭。它從人的體格外貌上去輕視詆譭別人,其實這是很不禮貌的一種行為。”這則小故事警世我們,千萬不要從一個的外型體貌上評論他人。這樣不但讓別人“受傷”,也降低了自己的品行。生活學習中,一定要多看別人的長處、優點,檢查自己的不足,學會取長補短,讓自己更優秀!

《世說新語》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可以一遍又一遍的讀它。它不但讓我們能快速瞭解魏晉時期的風流人物、時代精神和各種歷史知識,它總能在不經意間給我們指引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等。最重要的是它還培養我們對古文的閱讀興趣。

愛上它—《世說新語》很容易。

只要你願意走近它,相信你一定對它愛不釋手—閱新語、明事理!

《論語》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589字

君子自古就是被讚頌的物件,他們主忠信,性如菊,居於竹,周而不比,品格高潔。一本《論語》讀畢,我對君子的理解更加透徹了。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君子將食、住視為身外之物,即便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也堅持自己的處事原則,對待他人,以溫、良、恭、儉、讓為主,親和待人。服事君主,信實無欺,做事周而不比。貧而樂,富而好禮,獨善其身,兼濟天下,這大概是君子的心性品格、對國家的熱忱之心吧。古有陶潛范仲淹,今有魯迅李大釗,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對待敵人橫眉冷對,掀起復興的革命。對待民眾俯首成牛,挽起希望的狂瀾。若君子有所求,必然是為了大義,代眾生所求。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對於自身的修養是十分看中的,不因利益而迷失,不為重金而屈服,訥於言,敏於行。巧言令色足恭,為君子所惡。匿怨而友其人,亦為君子所惡。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愛憎分明者,豈不為君子,人而為仁者,豈非君子耶?仁德為君子的必需品,也是君子的天性: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君子為仁的代名詞,德是君子的暱稱。與之交往,不必饕餮盛宴,只需粗茶淡飯。與之情誼,並不濃如烈酒,只似淡水清湯。君子如天上北辰,眾星願共之。

儒家智慧詮釋君子之勇: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在當今社會,我們要做到言忠信,行篤敬,這樣才能成仁,成德,成君子。

世說新語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29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