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迴紅樓相關作文20篇

夢迴紅樓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794字

夜晚,月明星疏,我合上《紅樓夢》,把它放在一邊,盯著窗外,不知不覺進入了夢鄉。

“寶二爺,快醒醒,今兒是林姑娘入府的日子!”一睜眼,一張俊美的臉映入我的眼簾。寶二爺?林姑娘?莫非我成了賈寶玉,而今天正是林黛玉入府的日子,面前這位就是傳說中的襲人?

我急忙站了起來,屋裡又湧進了一群姑娘。她們替我換上華麗的衣裳,繫上玉腰帶,戴好香囊,脖子上掛著一塊寶玉。這感覺,真是一言難盡。好不容易穿戴完畢,我被簇擁著急急忙忙往外跑,這跟上學快遲到的感覺別無二樣。唉,看來我天生是著急趕時間的命!

走進一個類似大廳的地方,看見裡頭有一個銀髮飄飄的老太太和一個骨瘦如柴的小姑娘。她們抱在一起痛哭流涕,這大概就是賈母和林黛玉吧。站在他們身邊的,應該是王熙鳳、迎春、探春和惜春。果然名不虛傳,真是個個都能在選美比賽中摘得桂冠呀!

我轉念一想,對了,我的臺詞還沒說呢!我正要開口,黛玉卻先說話了。“這個哥哥我好似曾經見過。”賈母拍了拍她的手,“胡說,你在哪裡見過?”黛玉又說:“雖然沒見過,但看著面熟,倒像是和他久別重逢。”賈母高興的說:“好!好!這樣今後在一起就和睦了。”她……她怎麼說的是我的詞!算了不和她計較。看著她坐到我身邊,我驚得目瞪口呆。“哥哥可有玉?”黛玉細聲細氣的問。我拿出一個正面寫著“通靈寶玉”四個字的玉。黛玉則拿出一個金鎖片,寫著“不離不棄”。我頓時愣住了,這金鎖不應該是薛寶釵的嗎?

天哪!我居然改寫了《紅樓夢》!我正暗自得意,忽然耳邊傳來媽媽的聲音。“你怎麼還在睡覺?該起床了!”我猛的一睜眼,看見了媽媽那熟悉的臉。哎,這終究是一場夢啊!

夢迴紅樓 篇2

高三作文 ,1387字

午夜夢迴,夢醒時分,又見那一簾幽夢。

黛玉吟著那《葬花吟》離去,無聲無息,不留一絲痕跡。

天下竟有這樣標緻的人兒: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好一個“嫋嫋婷婷的女兒”、“神仙似的妹妹”!可是,從降落人間的那一刻起,她的一生就註定悽美。黛玉與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叢清高孤傲,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

在那“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情況下,她勇敢地追求愛情,思緒萬千,愛戀終不變,飛蛾撲火那一瞬,她就明白“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太無情”是註定的結局,“玉帶林中掛”定是她的宿命。青燈照壁初人睡,冷雨敲窗被未溫。孤獨悽楚,失去自己的至愛,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月影移牆,風動竹簫,那兩行清淚從秋流到冬盡,心緒交錯,她卻從不放棄那顆戀著寶玉的心。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落天盡頭。只是,她不知,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一個是良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簡直就是郎才女貌,天生一對。誰又會想到,家族繼承者會落得遁入空門的下場。

頭上戴著束髮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著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絛,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鍛排穗褂,登著青緞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鼻如懸膽,睛若秋波。雖怒時而似笑,即?視而有情。不願按貴族家庭為他安排好了的道路上循規蹈矩地生活的寶玉,十分鄙棄功名富貴及相關的世俗觀念。他追求隨心所欲、率性自然地生活,因此他極力讚賞那些聰明靈秀的女子,有著執著的清高,脫俗的意識,也正因如此他傾心愛戀才華橫溢、孤標傲視的黛玉。在那封建專制的大家庭下,他怎能逃脫?

水中望月,望不到皎潔之下的塵埃;鏡中觀花,觀不到它的困苦。瀟湘館外桃花帶著絲絲淚痕,隨著刺骨的春意在陽光下飄蕩著。滾滾紅塵,寶玉攜著那記憶的枷鎖,永遠封沉了一場悲傷的愛戀。

寶玉的姨表姐薛寶釵,出身於富有的皇商家庭,聰明賢惠,善於處理各種複雜微妙的人際關係,也就難怪寶玉的祖母、母親為了家族的利益,寶玉的“前途”,在周密安排之下,讓寶玉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與寶釵成親。受寶玉冷落的薛寶釵畢竟是個有膽有識的女子,在最初的怨悔之後,立即振作起來,木已成舟,成了人之妻,她豈能失去寶玉。她深知寶玉的心病是因林黛玉所引起,便開始一步一步施展她的才智,從精神上對寶玉進行有效的治療。

可是,就算這樣,“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志,世外仙姝寂寞林”。寶玉終於離家出走了,而寶釵也在孤寂中抱恨終生。

你可以說她是一個封建禮教的守護者,是封建勢力的幫凶,但同時,她也是受封建勢力壓迫,毒害的千萬個人物的其中一個。

曲盡人散,曲中所唱之人,又有誰逃出這宿命的安排?夢隨雲散,花飛逐水流;寄言眾兒女,何必覓閒愁。“還淚”之說,引出此風流孽帳。不知多少痴男怨女,夢斷紅樓,淚灑黃泉。

一曲紅樓,一簾幽夢。

尋夢,向紅樓深處漫溯 篇3

高三作文 ,1231字

如游魚熱愛碧水,如白雲依戀藍天,我愛戀閱讀,我願沉醉在那書的馨香裡,長醉不醒!

—題記

獨坐在我蝸居的露臺上,靜靜地享受著閱讀,很喜歡一種這樣的感覺,所有的煩惱彷彿都離我而去,沉澱下來的,是心靈的慰藉。當花瓣離開花朵,那是春落淚了嗎?但仍有暗香殘留,對著微風,我暢然一笑,輕輕地翻開《紅樓夢》的扉頁,我已沉醉其中,尋夢,向紅樓深處漫溯……

享受閱讀,我認識了你—黛玉。水做成了女人,寶玉如是說。你就如那一池流過沁芳閘的活水,帶著靈動,淌入了賈府。於是,一泉清流被你演繹到了極致。兩彎似蹙非蹙柳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給人一種美感,更有的是,那眼神底下蘊藏的無奈與哀傷。水邊,你寫下了《葬花吟》;水邊,你賦出了《唐多令》。提鋤攬籃,收一方落紅;扶柳灑淚,送一池飄絮。“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每次默默吟誦你的詩,都有一種莫名的悲傷湧上心頭,你的才學,你那堅持理想,寧死不屈,封建貴族階級叛逆者的超凡品質,多少次讓我如痴如醉。

賈府並不是一個任水自流的地方,你覺得你被束縛,於是,你不屈地與命運抗爭。那次,海棠詩社,當你在眾人面前寫下“碾冰為土玉為盆,半卷湘簾半掩門”的時候,你的靈動已無可變更地展現在那一尺白晝之上,可李紈卻依舊把勝利的皇冠掛在寶釵的頭上,無庸置疑,寶釵用她特有的淑女風範展現了大家閨秀的自重與懂事,可是黛玉,你又輸在那裡?一句“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一句“月窟仙人縫縞初,秋閨怨女拭啼痕”,試問你輸了嗎?沒有,恰恰相反,你爭得了眾人的心。閱讀紅樓,我讀懂了黛玉的無奈與憂愁。

享受閱讀,我認識了你—寶釵。當我第三次合上《紅樓夢》後,你的形象在我的心中也愈發的高大。你,豔冠群芳,文墨不輸黛玉,相貌可比可卿,才能不輸鳳姐,女工可比襲人。你,安靜,沉著,有人說過,沉默是一種境界。你在沉默中冶煉性情。縱觀紅樓,你不同黛玉的孤傲,在大觀園中,你從不多管閒事,處事隱忍,適時展現,贏得賈府上下的一致好評。是,我要說,你表面的“冷”,冷得精彩!古語言: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這不正是你真實的寫照嗎?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這是你對生命的承諾;“不語婷婷又黃昏”,這是你的心聲。透過筆尖,你蘊藏了多少綿綿不斷的情絲。那一回,抽花瓶籤,你抽到了牡丹,下邊一句唐詩“任是無情也動人”。你是“無情”,因為你有著自己的執著與堅定,而這,一定是世界上最為動人的“無情”!閱讀紅樓,我讀懂了寶釵的堅定與信念。

閱讀書海深處,沉醉不知歸路。快樂閱讀,享受閱讀,我醉在那無盡的書香中。閱讀《紅樓夢》,就彷彿閱讀人生,書中百態,讓我反覆沉吟;閱讀《紅樓夢》,讓我這樣的讀者目似蒲柳,望秋而落……紅樓夢,夢紅樓呵!

如綠葉依附樹木,如陽光眷戀湖面。我愛閱讀,閱讀引導我走進一個美不勝收的世界,幫助我塑造一個全新的自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書故,沉吟至今,我願為閱讀守侯終生。

夢醉紅樓 篇4

國三作文 ,708字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這部講述著愛情悲劇,描寫著貴族官僚家庭的榮辱盛衰的小說不知讓我闇然流淚了幾回。

這部感情豐富的故事中,我唯偏愛寶玉心愛的林妹妹。她沒有寶釵的老於世故和會做人。小小年紀的她便有了喪母之痛,無法像其他的姊妹一樣去感受母愛的溫暖,寄人籬下的她,不免有幾分據己,處處小心謹慎,卻被認為是孤獨自許。在這偌大的賈府之中,只有寶玉才是她唯一的知己。她的內心摻雜著一絲與世人內心世界的隔閡。無法從喪母的陰影中走出,每當寫到帶母親名字中“敏”字時總會刻意去略去一兩筆,看到寶釵與母親一起搬到賈府一家團圓時會忍不住落淚。她害怕孤獨,認為理解她的寶玉能一直陪著她。但得知與寶玉相伴到老的不是她時,讓她失落消損。

眼前浮出了桃花片片隨風灑落在地的“落紅成陣”。在那一抹淡紅之中,我似乎看到了弱小、悲涼的背影,黛玉葬花,我禁不住滿心哀愁。當她看到花瓣隨風凋落飄零時而嘆之,憐之,惜之。想到了自己那悲慘的身世以及所有的一切,天地萬物,沒有一件逃得出榮枯、盛衰、生滅、有無之理。雖然花開之美麗,但終會陷埋於泥塵中。自己終有一天會憔悴,衰老後死去,替自己收拾殘骨又會是誰呢?

她體弱多病加上自己的多愁善感,使她很少擁有美麗,燦爛的笑容。常年活在病苦之中。最後,任自己的生命在美麗的青春中消逝。

我並認為黛玉的清高自許,拒人之外有什麼錯,那都只是她為自己賦上的偽裝罷了,其實在那堅硬的鎧甲下,到底是一顆怎麼的心呢?我想那一定是一顆躲在黑暗之中,不敢去擁抱陽光,一顆膽小而害怕受到一絲傷害與不幸的可憐之心吧……

風兒輕輕撫摸著臉頰,昂首望去,前言的淡淡桃紅花瓣中,在風中星星點點……眼眶中閃爍著淚光,心中皆有哀、痛、愁、悲……

夢迴紅夢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671字

偶得浮生半日閒,獨坐小院,念想著那熙鳳的愚昧迷信,黛玉的似水柔情,賈母的寬巨集偉大……可總是望塵莫及。

“別發呆了,來來來,幫我洗菜,好了以後,再……”奶奶的催促又把我從幻想拉回了現實。雖然我知道這樣說長輩不是非常禮貌,但我從前確實不是很喜歡她。她有嚴重的“潔癖”,我的房間裡只要有一根掉落的頭髮,地就包公斷案似的揹著手,外“八”字走來,嘮嘮叨叨地給我來一段“唐僧唸經”。吃飯時,她也總是不停地聊天,口水彷彿都濺了不少在飯菜裡。

更令我無奈的是,一次她來學校接我放學,由於奶奶經常吐痰,我也早已提醒過她校規。這次,她沒一會兒就吐一口痰,而一位值日老師就走在她身邊,我急忙朝她使眼色,她卻若無其事地向前邁步。第二天,我就被老師批了一頓,雖然我早已料到,但我還是有點怪她。

但直到有一天,我對她產生了空前的敬意如同劉姥姥進大觀園一般,我從來沒有那麼想擁有一本書—《紅樓夢》。爸爸媽媽堅決表示不要瞎想,我只能央求奶奶了。而那會奶奶生病,我本自認為這是個好機會,誰知我又後悔了。我迷迷糊糊地將手伸進奶奶的包中,一溜煙地跑向書店,來到書店時,手裡竟攥著一張50元鈔票。我心急地買下了那本書,沒有多想什麼,只是心砰砰直跳,如同“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事過幾天,並沒有什麼動靜。我又迷上了另一本書,準備故計重施。誰知,這次從包裡掏出的,不是錢,而且一張發黃的紙條:

琪,我相信你,還是一個好孩子!

我的臉一下子紅了,恨不得找個冰窟窿鑽進去。正是這紙條,好像一個警鐘時刻警醒著我,也給予我一生的尊嚴。

紅樓夢,我與奶奶的夢……

夢斷紅樓 篇6

國三作文 ,843字

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中間又有多少牽掛。紅樓,是繁華下的淒涼,是華屋下近乎千里的守望。

——題記

都說紅樓一曲是一幕幕的的悲涼,因為害怕紅樓破滅後家財沒盡僕從四散的一片冷漠荒蕪,所以只捨得讀那些風花雪月花好月圓。

當林黛玉投靠賈府時,我坐在鞦韆上,靜靜的任由風的吹拂,不緊不慢的帶著自己的影子悠然悠然地前後輕蕩,那時,面對林黛玉不幸的遭遇時同情又為她的前途感到擔憂。乘著一葉小船順水而去駛向金碧輝煌的賈府,他不知道那裡什麼在等待著她,但是冥冥中已經註定了??在哪裡,註定有一場相逢。

記得賈寶玉說出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時一副浪蕩形骸,我想他的眼裡肯定散發著光芒,因為喜歡一個人,在那個人的眼裡是藏不住的,哪怕他是去和別人嬉鬧,但餘光留意的,還是那個讓他怦然心動的那個身影。

不禁吟起紅樓夢中的那段《枉凝眉》唱詞: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黛玉知道,她也向往。只是她不敢說出口,不是怕說出口風會吹走,而是怕說出口怕他不懂,怕它失去。他只好藏在心裡,把苦悶和著淚墨寫進詩裡,怕他知道,又怕他不知。可恨,是封建無形的束縛;可悲,是禮法無法逾越的距離:可嘆,是命運無常的無奈。一朝漂泊難相尋,不只是自己身世的淒涼。階前愁煞葬花人,不只是同情落花難尋的零落。也許她和淚把酒一飲而盡的是眼前的朦朧,夢裡的叮嚀,也許他懂得但她已無法辨得這是醉是醒。

黛玉走了,她流乾了眼淚帶著回憶離開。那份愛沒來得及說出口,那份情卻早已銘心。或許在她彌留之時,那歷歷在目的往事他也許只記得他嬉笑的容顏,還有那日共捧西廂記的靈犀,還有那西湘館下的一抹茶香。

她沒有恨,他亦沒有恨。有些愛可以深沉卻不能擁有,有些人可以忘記卻不能代替……

紅樓夢,我終究不忍讀完。

含笑的悲劇——《紅樓夢》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976字

曾經讀罷紅樓心裡酸酸的,不知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為了“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的香消玉殞,還是為了投機分子的欺世盜名?好像每種都有一點,但總是覺得那不是全部。許久以後細想,當時的悵然似是為了那兩個絕代佳人所展現的不同風華。林黛玉與薛寶釵:一個是寄人籬下,一個是皇商千金;一個天真率直,一個城府極深;一個孤立無援,一個面面俱到。

薛寶釵一出場,容貌美麗,舉止嫻雅,是當時正統淑女的典範。不得不說,與黛玉相比她是完美的,她處事圓滑,很會做人處事,能夠在賈府這個派系複雜、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和各方面的人保持著一種親切自然、合宜得體的關係。她嚴格地遵守封建道德規範,用封建道德規範來規範自己,也規範別人。可是她所需要的到底是什麼呢,她心底渴求的真的是寶二奶奶的寶座嗎?難道世上真的有喜歡孤獨的女人?我一直都覺得她是一個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現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蘭桂齊芳”,薛寶釵這樣的人物,也要像李紈一樣,將一生都葬在這片冷酷的園子裡麼?寶釵從小飽讀詩書,接受的是全面而正統的教育。賈母總是誇她“沉靜寬厚”,縱觀全書中她的舉止,幾乎從未超出這些束縛。其實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別人的看法支配著。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沒有開心也沒有不開心,只是按照理所當然的道路走下去。從未得到過全心全意的愛情,更不敢勇敢地追求愛情。也沒有誰真正的關心過她。

我同情寶釵,為她的完美卻只落得一個獨守空閨的結局而悲哀。但我更喜愛有血有肉的黛玉。

曹雪芹所創造的林黛玉,形容嬌美,才學橫溢,更有著絕美的“還淚”之說。與寶釵相比,黛玉的形象更加深刻生動,如果說寶釵是生在富貴宗族的大家閨秀,那黛玉就是經受過人情冷暖的江上歌女。因為她的清高的個性與當時的世俗格格不入,無法與社會“融合”,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群。花前痴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黛玉影子就盪漾在我心裡,來來回回,腦海裡是她傷感的容顏,帶著一分憔悴。她的詩,有振人肺腑的感覺,字字句句都像是一把尖銳鋒利的刀,詩,是她美麗的靈魂,是她精神的寄託。她的淚,匯聚成一泓清泉,對映著她的悲劇。淚,是她轉世的緣由,是她悲苦的昭示。

若要我說對這兩個紅粉麗人的最終印象,我無法形容。只能用書中的“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了。

破碎的美——讀《紅樓夢》有感 篇8

讀後感 ,534字

提及《紅樓夢》,想起的都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感慨與窺探。一個偌大的家族在短短几十年的光景中就輝煌不復,滿園蕭瑟。家族眾人命運多舛,流離失所。但是紅樓夢中最令我心碎的還是黛玉之死。那樣一個妙人,詩書氣質,憂愁萬種,最後竟絕於閨房中,一縷香魂西去。曹雪芹成功塑造了一個閬苑奇葩,她的每次蹙眉,每次微笑,每次回首,都讓人心悸,沉醉不知歸路。

寶黛的紅粉痴戀算是紅樓夢眾多愛情故事中最為純淨無暇的一個。從小的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到長大後的相知相戀、互為知己,無不讓人感嘆世間又誕生了一份千古流芳的愛情。但在封建社會的泥沼中,這份無暇的愛情註定無法“質本潔來還潔去”。塵世給他們套上了沉重的枷鎖,無法擺脫。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對世間俗事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與眾不同。花前痴讀西廂,毫無避諱;詩社詠歎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這般,都成為寶玉心儀她的理由。當一個人擁有和你相同的價值觀和思想時,摯友或是摯愛,總有一個身份是獨屬於他的。

月盈則虧,正是因為這份卓爾不群,她鬱鬱寡歡的掩藏心事和情緒,頗有一番孤芳自賞的味道。於是,我們便看到了《紅樓夢》中那個小心翼翼的黛玉,那個葬花吟詩的黛玉,焚詩稿自絕的黛玉,或許,她的死是這場缺憾中唯一的圓滿。

真事隱,假語存——讀《紅樓夢》有感 篇9

讀後感 ,912字

《紅樓夢》以寶、黛、釵的愛情悲劇為線索講述了一個貴族大家庭走向衰敗的過程,也反映了曹雪芹的親身經歷,暗示著社會的腐朽。

賈寶玉自小備受賈母疼愛,也養成了他頑劣,任性的性格。他憎惡封建禮教和追求功名利祿的人,寶玉曾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你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人便覺濁臭逼人。”這隻因封建觀念中,男子必須讀書做官的觀念,寶玉憎惡這些世俗觀念,便整天和一群女兒們廝混,追求隨性的生活。曾經的寶玉是一個風流公子,苦苦追求真愛卻一直無果,直至林黛玉進入賈府。

黛玉由於母親早亡,他的父親把她送到了賈府,她在賈府中無依無靠,無權無勢,遭到別人的冷落,還依稀記得黛玉葬花的場景,黛玉見風吹落花飄滿地,不忍落花隨水流到汙濁之水中,便用絹袋裝好埋入土中,讓落花隨土消散,黛玉用落花比喻自己的處境,留下了“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的感嘆。

寶玉第一眼見到林黛玉,便被她那傾國傾城貌迷倒,兩人從此深陷愛情之中。可這段姻緣卻不被被人看好,在別人眼中林黛玉只是一個叛逆任性、心胸狹隘、小家子氣的女兒,可寶玉卻獨愛黛玉,黛玉從來不勸寶玉追求功名利祿,也正符合了寶玉的性格,清高脫俗,正是這兩人性格的描寫。

在書中人物的眼中,黛玉遠不如出身高貴、舉止嫻雅、端莊穩重的薛寶釵,寶玉和寶釵才是金玉良緣,可是林黛玉的出現卻擾亂了這一切。薛寶釵和賈寶玉的婚事正是封建禮教的表現,婚姻必須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迫使寶、黛、釵無一落得一個好結果,賈寶玉和薛寶釵成了封建制度的犧牲者,可結果也沒如書中人物所願。

《紅樓夢》最終的結局批判了曹雪芹所在時代的封建,黛玉在寶玉取妻那一刻含淚而終,寶玉悲傷出家,薛寶釵抱憾終生。在這樣的社會時代,沒有一個人有一個好結局。賈府由榮華走向沒落,直至被抄家,也暗示了封建社會必然走向衰敗,表達了曹雪芹對他所處社會的厭惡,他能在家境敗落,生活貧困的情況下完成這一著作,也著實令人敬佩。

讀罷紅樓夢,心中產生了諸多感嘆,因書中悲傷結局而感嘆,因封建風俗所感嘆,讀這本書也帶給了我很多,其中細膩的描寫使我閱讀得更加細緻,也培養了我的耐心,這會是我人生一筆財富。

真事隱,假語存,這其中奧祕我還未完全參透。

死亡,有時未嘗不是一種美——讀《紅樓夢》有感 篇10

讀後感 ,1093字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它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主要背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線索,描寫了賈家榮、寧兩府由盛而衰的過程。這部名著的後四十回是由高鶚續寫的,讀來最讓讀者耿耿於懷的,是高鶚居然讓林黛玉在哭罵上天不公之後,最終抑鬱地死去。

我們中國人是樂見歡喜大團圓的結局的。為什麼不讓她因痛失愛人,哭伏在賈寶玉逐漸冷卻的軀體上,悽慘卻又甜蜜地一起死去呢?那樣豈不更遂人心願?有人這樣質疑。

高鶚的續寫水平如何,自有專家評說,輪不到我這個小女子置喙。但對於黛玉最終結局的安排,我覺得他還是忠實於曹雪芹的創作意圖的,也是合情合理的。

也許會有人指責我,說我跟高鶚一樣的冷血。但,諸位為什麼不先去掉腦中的“圓滿”,客觀冷靜地想一想,再來作出自己的判斷呢?

林黛玉,一個為情而生且願為愛而死的女人,可賈寶玉卻未必那麼痴情,這兩人從一開始便註定是沒有好結局的。為什麼這麼說呢?試想如果林黛玉年華逝去,容顏不再,誰又能保證賈寶玉一定毫無二心,從一而終呢?不,不會的!在當時那種封建社會,男人三妻四妾根本就是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對於痴情的林黛玉而言,這就是一顆定時炸彈,指不定什麼時候就炸了。昔日送的紅玫瑰,也許轉眼就成了牆上被拍死的蚊子血;以往買的白百合,恐怕也最終成了嘴角遺留的飯菜粒。而兩個極盡浪漫的人,又怎堪忍受如此生活重負,此等粗鄙流俗!一遇到塵俗瑣事,你躲避不迭,我唉聲嘆氣,應是生活常態。溫室的花朵,怎經得狂風暴雨?“連理枝”或終被摧折,或終成了“分飛燕”。此等結局,應不難料想。

換個角度而言,賈寶玉娶了薛寶釵也未嘗不是件好事。譬如說,在賈家家道中落後,按薛寶釵的心性,應會毅然擔起家庭重擔,穿著粗衣糙布,插著木頭簪子,為賈寶玉辛勤勞作,一個人默默承受一切,毫無怨言。可你能想像出林黛玉換下綾羅綢緞,洗手下廚,洗衣做飯時的模樣嗎?且不說林黛玉弱不禁風,要靠人蔘燕窩維生,靠苦口良藥活命,單就她那孤傲清高、憤世嫉俗的性子,也是斷不肯做這種事的。幸好,林黛玉是在賈府徹底沒落之前去世的,所以也就不會像其他人一樣,在人世飽受磨難浩劫,難免落魄沉淪。

平心而論,林黛玉在大觀園內所度過的時光,是相對比較幸福快樂的—有過真心相愛的愛人,有過或閒靜或歡愉的美好時光,也有過揮灑才情、被人豔羨的輝煌。與其在生時傷懷悲愴,倒不如抱著這份美好的記憶死去。

人,生來總有一死,人不應輕生,但也不必太過懼怕死亡。那些恐懼死亡的人,一定不會想到,有時,死也是一種幸福和解脫。對於林黛玉而言,死,也許才是她最完美的歸宿。

這樣看來,高鶚如此安排是不是特有人情味、人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