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喜歡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772字

聽說最近出了一本新書,名字叫《喜歡》。編者劉緒源,他以“喜歡”為主題,選編了多位作家的多篇文章。生活是平凡的,但是生命中有很多事物值得我們去喜歡,從而發現生活的絢爛。

喜歡最普通的日常生活。歷史的形成極其不易,但主要是靠人民群眾的創造。人民怎麼創造呢?不是農民起義,不是改朝換代,更不是什麼政治動盪,而僅僅就靠人民普通的生產和生活,因為只有普普通通的事件才能形成歷史。我們喜歡日常生活,就是喜歡人民所創造的歷史,也就是喜歡人民,喜歡國家。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讓別人、讓國家不斷地強大起來。所以我們應該熱愛普普通通的生活,更要尊重普普通通的平凡人。

喜歡讀書。喜歡讀書的人,一生不寂寞;不喜歡讀書的人,早晚還是得寂寞。讀書人的世界是廣闊的、開放的,多姿多彩、永不枯竭的。所以我毅然拿起老版的《三國演義》(還是文言文的),靜下來、沉下去,彷彿打開了封死的窗戶,進入了風雲複雜的三國時代。

喜歡藝術。藝術被大家普遍理解為唱歌、跳舞,其實不然。所謂的藝術,包括文學、美術、音樂、戲劇等多種門類,通常都是用來觀賞的,看似沒有實用性,但它的凝練、密集、強烈、深遠能提高人們的修養。

喜歡科學。眾所周知,科學有多重要。如果沒有科學會怎麼樣?世界會怎麼樣?人類會怎麼樣?沒有科學就沒有科技。我們將看不了電視,用不了電腦,開不了汽車,開不了空調……生活頓時回到幾百年前。且不說打亂了我們的生活,沒有了科學,人的智慧將無處施展,社會又將恢復原始。

喜歡獨立思考和平等探討。其實這兩者息息相關,就拿漢朝舉例。漢高祖劉邦建立了四百年的劉氏江山,這正是他從善如流的結果。當然,忠臣獻計未必完全正確,所以他要獨立思考,思考行動的得與失,然後再決定怎樣行動。

日常生活、讀書、藝術、科學、獨立思考和平等探討,都是值得我們去喜歡的。讓我們先喜歡這些,從而更好地去學習、去生活!

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934字

固步不前會錯過美妙的風景,思想倦怠會喪失活著的意義,讀書,讓思想行走,去發現無比深邃的內心。

—題記

一個偶然的機會,結識了于丹老師的《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本書,開啟書的那一刻,我發現了一個美妙的世界,原來,沒有功利的隨心閱讀竟然可以如此愜意。讀書的意義究竟是什麼,于丹老師在書中給出了完美的詮釋。

讀書即讀心,讀遍別人的書,其實是讀懂自己的心,讀懂了自己的一顆心,再去看世相人心,人生就會更加透徹。讀懂文章,養好自己的心,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從他人的視角思考問題,在山重水複疑無路過後,定會柳暗花明又一村。記得初讀《霍亂時期的愛情》時,頗多迷茫和不解,當再次靜心閱讀時,才發現這確實是一部佳作,世人的內心深處都埋藏著這麼一顆純真愛情的種子,讀懂自己的內心,就會頓悟。養好心,養大自己的生命,在這個世界上坦然行走,然後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讀書,讓知行合一。2017年8月2日,帶著征服大自然的一顆雄心,花費9個小時,我登上了華山東峰,一路領略了華山的險峻及美景,第一時間看到了日出。內心深處總覺得有些許欠缺,直到讀到那本《空谷幽蘭》之後,我才發現有那麼多隱者居住的華山,充滿了神祕和魅力,還有那麼多有待探索的故事,這是沒有讀過書的一個普通旅遊者無法體會和發掘的。書的魅力就在於它可以引人入勝,華山還是值得再次探索的地方,當然,是一個有思想的旅行者再次去探險的地方,絕對不是一個遊人去膚淺的掛一個同心鎖,在石頭上刻下“到此一遊”。楊絳先生說:“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瞭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瞭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感受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

讀書可以找到苟且生活中的一方田野。當我們為生活所迫,頓感迷茫時,讀讀史鐵生,讀讀《小王子》,讀讀路遙。當我們春風得意時,讀讀杜甫,讀讀白居易,讀讀蘇軾。“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不只是出現在孟郊的筆下,也出自我們每個人的心裡。在別人的詩篇和文章中讀出自己的感動,在別人的故事裡留下自己的眼淚,你和書的緣分也就到了。

讀書,是一次修行,也是一次養心,讀書讓自己的思想行走,去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去領悟古人的家國情懷,去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去發現自己無比深邃的內心。

清歡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546字

《清歡》是臺灣作家林清玄先生的人生主題經典散文集,這些文章讀來如行雲流水,通俗易懂卻又不失高遠深沉,風趣幽默卻又不失讓人深省,平淡直白卻又不失含蓄雋永,主要表達了林清玄先生的所悟之理。

人們為清歡苦惱,為人間的渾濁而苦惱,為找不到一方淨土而苦惱。眼欲清歡,找不到高山遠水;鼻欲清歡,找不到清新空氣;耳欲清歡,找不到平靜之處;舌欲清歡,找不到淡水山蓼;身欲清歡,找不到寸方淨土,心欲清歡,找不到靜心之地。而在林清玄的心靈裡,卻是在複雜的世界裡,做一個簡單的人,以清靜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

對啊,為什麼人們要以濁為歡,以清為苦;以憩為歡,以勞為苦?

讀了《清歡》,我開始有了一些明悟:明悟了苦的本真,明悟了歡的事實,明悟了什麼應是什麼。

可是,真正能體驗清歡的地方在哪裡?真正能體會清歡的人有哪些?真正能喜歡上清歡的人又有多少?

回想我自己,我又能在這茫茫又渾渾的大千世界裡做什麼?又有何處可供我一得清歡?先前似乎我能做的只有守著我們那小千世界的書房罷了。

讀了林清玄的《清歡》讓我深有感悟,我有幸體會到了清歡。我能回老家,看那高山流水,呼吸那純正空氣,品嚐那鄉間美味,體味那人間淨土,聽風兒拂過樹梢的聲音……

人間有味是清歡,體會清歡難,我卻能在林清玄先生的引導下享受清歡,真乃三生有幸。

樹和喜鵲讀後感300字 篇4

讀後感 ,1121字

【樹和喜鵲讀後感】

王浩然

寒假裡,媽媽和我買了一套書,其中,我最喜歡《樹和喜鵲》這本書了。書裡有很多故事我都喜歡,我覺得最精彩,最感人的的是“小柺杖”這個故事。

“小柺杖”裡面的“我”既聰明又可愛。有一次,“我”和爺爺一起比賽爬山,爺爺老了,爬不動。“我”想折根樹枝給爺爺做柺棍,可爺爺不肯。“我”撿了個竹竿,竹竿太短了,爺爺用不了。後來,“我”想了想,說:“爺爺,讓我來做您的小柺杖吧!”於是,我們一起爬到了山頂。

我平常在家的時候,也是個懂禮貌,有孝心的小孩。也會幫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次媽媽下班回來時,我都會給媽媽端水,捶背,讓媽媽能消除一些疲勞,媽媽總是一邊笑,一邊和我聊天,我們都很開心。今年的婦女節,我給媽媽準備了一個小小的驚喜,我要親自為媽媽洗一次腳,媽媽激動的眼淚汪汪的。“小柺杖”這個故事使我知道了,對爸爸媽媽孝順,對爺爺奶奶,叔叔阿姨也是這樣。我希望我以後能為他們做更多的事情,讓他們更開心。

小朋友們,你們也像我這樣嗎?快來和我們分享分享吧!

【讀《樹和喜鵲》有感】

胡云娣

今年過寒假的時候,我讀了很多很多的課外書,其中有一篇讓我最喜歡的就是《樹和喜鵲》。這篇文章讓我印象最深刻,它講述了一棵孤單的樹和一隻孤單的喜鵲,彼此孤單的生活著。後來一棵樹變成了許許多多的樹,一隻喜鵲變成許許多多的喜鵲,從此樹和喜鵲不再孤單,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這不由得使我想起,在我放寒假的時候,我和班上的小夥伴分開,各回各家,彼此幾乎見不到面。在家裡,雖然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以及我那淘氣的妹妹陪著我,但有時候我仍然覺得自己就像那隻孤單的喜鵲一樣。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給我的是親情,是溫暖的關愛,這種感覺是很美好,但失去了小夥伴們的陪伴,我和他們的那種快樂不見了。以前歡聲笑語很多,但和以前比確少了很多,我不理解地問媽媽,媽媽摸著我的頭說:“傻孩子,家人給你的是親情,你的小夥伴給你的是友情。兩個都十分珍貴,都會讓你哭,讓你笑。”我這才發現這種“快樂”原來叫做友情,我不僅需要家人,還需要朋友,失去任何一個我都會很難過。

後來我又想,假如我像那一隻孤單的喜鵲一樣,全世界只有我一個人或者只有我們一個家庭,我失去了自己的夥伴,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失去了他們的朋友,全家人都不再快樂,那是多麼可怕的事情。所以我們要交更多的朋友,收貨更多的快樂,像那群喜鵲一樣把歡聲笑語帶回家。

最喜歡的一本書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516字

我喜歡看課外書,喜歡讀名著,最喜歡的是法國的雨果寫的《悲慘世界》。

這本書講的是一位苦役犯冉阿讓出獄後,受到了大主教的感化,從而棄惡從善。一次偶然的機會,冉阿讓成了一名富豪。他樂於助人,特別喜歡幫助窮人,經市民的一致推選,他成為了一名市長。成為市長後,他又幫助了許多像芳汀、珂賽特一樣受盡了苦難的人。但警察沙威一直沒有放過他,迫使他改名換姓,隱居起來。最後,這位可敬的老人在幸福的渴望中死去。

這本書裡的故事連綿起伏,緊扣人心,它將有各利身世的人物串連起來,每個人的命運與故事的結尾息息相關,從而造就了一個令人頗有感悟的故事。

在生活中,有許多和冉阿讓一樣曾有過罪惡一面的人,他們都面臨著由於特殊身份產生的巨大壓力。但那些人卻不會像冉阿讓一樣改過自新,棄惡從善,相反會更加自暴自棄,更加自卑。而在學習中、工作上,我們又何嘗不是那樣的呢?因為犯了一個錯誤,受到了老師的批評,同學的孤立,就放棄自我。相反,那些人應該盡力改正錯誤,做出更好的自己,就要告訴同學們:我儘管受到了批評,但還是能夠做好自己,在逆境中更上一層樓!

冉阿讓安息了,儘管命運多舛,他仍偷生。失去了他的天使他就喪生;事情就是這麼自然而然地發生,就如夜幕降臨,日落西沉。

孩子們喜歡的科學童話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835字

這是一套很有趣的小說,它並不像百科那麼枯燥,它融合了許多作家的經典著作,以童話的形式講述了動物之間的奧妙與情誼。

這套書一共有四本,我看的是外國部分(上),它生動再現了人與動物以及動物之間的關係與情感,其中,我最喜歡《月夜和鴛鴦》這篇,它講述了一對鴛鴦生了許多蛋,最後都孵出了雛鳥,它們在一起生活得多麼開心,但是有兩隻烏鴉已經對小鳥窺探很久了,想方設法要搶走一兩隻小鴛鴦。第一次烏鴉要和鴛鴦打架,雄鴛鴦去和烏鴉搏鬥,但雌鴛鴦卻在護著小鳥,如果它也去和烏鴉打的話,小鴛鴦就會暴露出來。第二次是一隻烏鴉和雄鴛鴦打架,另一隻烏鴉去啄雌鴛鴦,但它肚子下面有小鳥,不能和烏鴉搏鬥,後來雌鴛鴦慢慢地走向池塘,雖然自己的身上也被啄了好幾道口子,卻最終順利逃生。

這篇文章形象生動地反映了動物之間對孩子們的愛,不僅人類,動物也有對孩子們無私的愛,這種愛是偉大的,促使一隻雌鴛鴦毅然保護自己的孩子,把小鳥罩在母愛的懷抱裡。也可以看出雄鴛鴦的勇敢和它的智慧。

除了人類之外,還有很多動物,它們都有自己的親人,有自己的孩子,大到猛虎小到松鼠,它們都會表現出類似人類的情感。我就曾看過這樣一個例子:一所房子就要拆遷了,這家房子的主人在一面已經拆除一半的牆中,發現了一隻被釘子穿身而過的蜥蜴,主人這才記起,這個釘子是自己為了掛結婚照片,在多年前釘上去的,沒想到卻將一個生命釘中,可是這隻蜥蜴居然還活著,當時主人很驚奇。他仔細地坐在旁邊觀察,想知道為何這隻蜥蜴可以釘在牆上許多年不死,過了幾天,主人就發現了祕密,原來這隻蜥蜴的同伴,不斷從四處找來食物餵它,而且一喂就是好多年!

動物之間的情誼真深厚,這枚釘子,雖然差點切斷了一隻蜥蜴的生路,它沒有放棄,它靠它堅強的意志存活了下來,而它的那些同伴義無反顧地照顧它這麼多年,雖說我們人類感情豐富,但有多少人能做到這樣,義無反顧地照料同伴?動物之間的感情震撼了我!

像這樣的感人故事還有很多,只要我們具備善於觀察的眼睛,就不難發現身邊還有許多這樣的故事。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588字

紫色的封面,一種清新的感覺,這是我喜歡的風格。開啟這本書,心情是何等的平靜。我也希望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做一個普通人,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書中有許許多多的小故事,點點滴滴,圍繞的中心就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這一點說起來很容易做到,但真正實現卻很難。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應該會很擅長,自然容易。但,在生活中,會事事都順心嗎?不,不會的。在人生的漫長路途中,難免會有坎坷與艱難,那我們想得到的方式,會如願以償嗎?

書中寫著這樣的一句話,生活不是為了周圍的人對自己滿意而已。就算懷揣這世上最偉大的夢想,也不妨礙我們得到一個普通人的快樂。書中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誇張的成分,這一切,都是來自作者內心的感受。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看似簡單,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呢?人生的路途中,有著太多的考驗。經過了那些嚴格的考驗,才會進一步的瞭解生活的美,進一步感悟生活的樂趣。為了能以自己的喜歡的方式過一生,我努力的改變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加完美。我每天堅持鍛鍊,堅持寫日記……

作為一個孩子,我不知道將來自己會做些什麼職業。但是我相信,只要堅持自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這樣就會與眾不同,脫穎而出。

書中寫著“平凡的一生不代表碌碌無為,變得成熟也不意味著要丟掉初心。”這世界上有一種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美好的一生。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847字

理想,有著不可探測的力量,它既可以使人精神百倍,也可以讓人變得頹廢,它永遠是那樣聖潔,儘管在不同的人身上有著不同的意義。在林特特這本《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中,它詮釋著理想的真諦:理想不只是讓自己變得有價值而己。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講述了54個人生中平凡卻閃耀蓋光輝的片段,它告訴我們,理想,不只閃爍在偉大的人生中,在平凡與樸素中閃爍出的片段,同樣顯示著生命與理想的偉大。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當全世界遺忘你》的這個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個名門千金因落難從而成為一個單親媽媽的故事。雖然生活將昔曰的名門貴女折磨成了一個村野農婦,但她始終沒有放棄。沒有熨斗,她就用裝滿熱水的茶缸來為孩子們熨燙第二天他們要穿的衣服。鄉下無法天天買到新鮮的蓮藕,她用自己的行為教育孩子,教他們做人的道理。林特特善於觀察生活中的細節,儘管那些細節很常見,但她偏能寫出與細節不同的淵源。她很直接,一但想到,她會大腿嘗試。林特特的文筆很優美,她總會寫出總結全文的最精闢的語句。她常說“沒有兩三百字的概括不了的人生”。

除了上面的故事,我還喜歡《主見》這個故事。故事開篇便介紹了一個男人,並說他是公認的“沒主見”。後來,他娶了他的髮妻,但她得了大三陽,以後孩子很有可能會遺傳乙肝,母親對他選的妻子十分不滿意,但他竟堅持丁,後來,大概在三年後,他們有了愛情的結晶。在街產的那段日子,婆婆和母親一致要求她,最終她應了她們的要求去做人流。又是他,千方百計的拖延時間,盼到了孩子的出生,結果檢查後,孩子指標一切正常,她的選擇是正確的。作者林特特還在末尾留了一段話說:現在的人們總是大事沒主意,小事固執的要命,難道這就是所謂的有主見嗎。

林特特總是寫得很用心,所以,她的作品也適合一字一句的慢慢閱讀。她不喜歡在裡面傾訴生活中的苦,但她會將樂藏在文字中。如同一杯香茶,只有細細品味,才能感覺到其間藏的苦與樂。她喜歡將文字寫出山水畫的意境,你慢慢的,就能嚐到,品味到其間的餘味綿長。

和喜歡的一切在一起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1149字

和喜歡的一切在一起

我看過很多本韓寒監製的書,但我認為《和喜歡的一切在一起》是給我感觸最大的。

書中的二十四個故事來自不同的作者,有著不同的背景和情感,代表了不同的人群,也帶給我不同的感受。書中的他們,有的背井離鄉,為了夢想和事業在外奔波;有的思念家鄉和那一道道家常菜;有的為愛情而付出許多……

他們終究,都是為了能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他們,都是在成長中跌跌撞撞。

有人會說,成長太可怕,不想成長。可是,我們終歸是要長大,成長真的很痛苦,我們要經歷諸多磨難,要讓自己變得更好。在成長中,我們會失去很多,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有些事說著說著就忘了,說好的一切,時間一長,全都消失不見了;但同時,我們又會收穫很多,不同的好友,新的機遇等等。

我們成長,是為了讓自己鉚足勁變好,站在不敢想象的人面前和他旗鼓相當,不分上下,站在不敢想象的高度去看這個世界,領略它的美好;是為了讓自己變成想象中的樣子,這件事,一步都讓不了;我們要讓身邊的人過得更好,不能辜負那些愛我們和我們愛的人的期望,更重要的是,不能讓自己失望。成長,從來都不是變得面目全非,不是變得極端,變得叛逆,變得和親人疏離,而是保留住重要的東西,揹負著別人的期望和自己的夢想奮力前行。當我們轉過身去,看看自己一路走來的腳印和付出的汗水以及眼淚,你可以昂首挺胸的告訴任何人,你做到了。

“不要改變你的熱血,你的真誠和你的努力。”

我們的身邊,總是有一群人,他們總是默默無聞,總是在不經意間出現,他們是你最忠誠的夥伴,是你最堅強的後盾,是你永遠的避風港。

“我的朋友就這麼多,不多不少,每一個都很重要,每一個都要幸福。一個都不能少。”

我的朋友,總是在我最需要的時候出現,總是帶著太陽般的溫暖笑容,總是“賣萌耍酷,走路帶風”。他們是我最溫暖的依靠,是我最親密的家人。

沒錯,他們每一個都很重要,每一個都要幸福,一個都不能少。

我們生命中重要的人,他們守護在我們身邊,為我們付出,為我們喝彩。我們要珍惜和他們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記住每一個美好的時刻。

我特別喜歡書中的一句話:

“忘了誰說過,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但我想說,守護是最沉默的陪伴。親情,愛情,友情。但凡是感情,想要長久都一樣,就兩句話:別聽對方說什麼,只看對方做什麼;別在意對方沒做什麼,只在意對方付出了什麼。這世上沒人欠你什麼,你也不欠別人什麼。一切憑心。所謂珍惜不是小心翼翼,而是自然反應。好好珍惜愛你的人,別辜負他們的愛和關心,別讓他們被別人說,看起來好像只狗。”

希望你能走自己喜歡的路,做自己喜歡的事,行自己喜歡的方式。

願你能和自己喜歡的一切在一起。

《馬老師喜歡的》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697字

近期,我再次閱讀了《馬老師喜歡的》這篇短文。作者是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先生,代表作有《女兒的故事》《綠光芒》《相信童話》等。每一次閱讀,我都有不同的感悟。

文章主要講,馬老師是新來的班主任,因為長得不漂亮,剛開始,被班裡一些調皮的孩子嘲笑。她在課堂上發現一個女同學坐得格外端正、聽課格外認真,她叫維小珍。在維小珍的作文裡,馬老師瞭解到,她爸爸在青海勞改,媽媽是清潔工,每月工資只有三十幾元。因為家庭貧窮,班裡的同學沒幾個關注她,有些甚至還欺負她。為了進一步瞭解小珍的家庭情況,馬老師決定進行一次家訪。路上,馬老師遇見在街邊賣茶水賺學費的小珍,她深受感動並資助小珍5元錢,幫她湊學費。自從經歷了這件事之後,維小珍的性格發生了極大轉變。她不再沉默,變得樂觀、活潑。同樣,馬老師用包容和溫暖讓全班同學學會了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用她獨特的愛使班裡同學都覺得,馬老師是最愛自己的。

讀了這篇文章,我感受到,馬老師是個心地善良、有愛心的人。她的愛,就像燦爛的陽光,溫暖著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她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在每一個孩子身上。在她的影響下,同學們開始團結互助,積極向上。愛是教育的靈魂,馬老師用實際行動將愛融入到教育裡。

我還想到,在社會中,有許多人喜歡以貌取人,他們歧視、嘲笑那些貧窮、低微的人。就像文章裡所說的,剛開始,同學們都因為馬老師不漂亮而嘲笑她,因為維小珍家裡窮而歧視、欺負她。他們是社會上一些自以為是、高高在上,並以冷漠的心態對待周圍的人和事物的代表。這種人即便再成功、再富有,也不值得尊重。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願大家都能做一個善良、有溫度的人。

《王進喜的故事》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986字

半個世紀前,王進喜跳入泥漿池,用身體攪動泥漿,止住井噴的場面,如今已經過去了許多年:1960年4月29日,大慶油田召開“萬人誓事大會”,喊出“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手下無困難”的口號,數萬石油大軍從四面八方挺進東北,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上,沒有汽車、吊車,而是靠著人拉肩扛,吆喝著將60多噸重的鑽機生生拉上井架……

彈指一揮間,王進喜已經走了41年但是我們還是忘不了他的“鐵人精神”和他的豪言壯語“為了拿下大油田,寧可少活20年”。今天,我又看了關於王進喜的故事,看完,我便忘不了他的敬業精神、團隊精神、奉獻精神和創新精神。

王進喜,是新中國第一批石油工人中的一員,他在環境極其惡劣的條件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工作奇蹟。

從1959年王進喜到北京參加群英會開始,他就下定了決心,一定要為祖國開發大油田作貢獻。1960年3月,王進喜率領1205鑽井隊從玉門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火車站傳來訊息,大驚的鑽井機運到了,王進喜帶領工人們趕到車站。吊車與拖拉機不夠用,眼看著60多噸重的鑽機躺在火車上,這可急壞了王進喜。最後,王進喜的鼓勵和領導下,大家齊心協力,硬是用繩拉,用撬槓撬,用木塊墊,把鑽機卸下火車,運到採油工地,高高地架設在莽莽荒原上。

王進喜說過的許多話讓我刻骨銘心,尤其是他對工友說的“現在我們多流點汗,吃點苦,為的是快快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強大。只要國家有了油,再苦再累也高興。”從這句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對祖國和工作的熱愛。雖然,我不能像他那樣為祖國開發大油田,但是,我可以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慢慢積累起來。

記得那個星期一,秋風習習早晨,柔和的陽光灑在校園裡,“渣渣渣”小鳥也在為我們歌唱哩!我們穿著整潔的校服,戴著鮮豔的紅領巾,邁著輕盈的步伐來到了操場舉行升旗儀式。每次,國歌響起,我都會熱血沸騰,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國歌,想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這都是祖國一次次完美的傑作啊!想著想著,體育委員的整隊聲打斷了我的思緒。兩位護旗手把國旗拿好,等待著升旗儀式的開始,主持人一聲“升國旗、奏國歌、敬禮!”國旗冉冉升起,我們注視,打著少先隊隊禮。隨著雄壯的國歌聲,升旗儀式結束了。新的一週開始等待我們去挑戰、去努力,去征服新的知識!

王進喜的先進事蹟,鼓勵著我要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開拓視野,將來用我們的智慧和知識把祖國變得更加強大和美麗!

愛情悲喜劇——《傲慢與偏見》之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842字

每天飯後,我都會坐在書桌前,靜靜地看會兒文學名著。我喜歡這份寧靜、溫馨和從容,就是伴隨這份寧靜從容,在陽光的沐浴與洗禮下,我讀完了奧斯汀寫的《傲慢與偏見》這本書,開始覺得索然無味,直到讀完之後,才發現它真正的魅力,讓我久久沉浸在這既甜美又夾雜著苦澀的愛情故事之中。

《傲慢與偏見》全書共講述了四樁不同的婚姻故事,展現了奧斯汀的婚戀觀,讓我既感受到了婚姻的甜蜜幸福,又感受到了婚姻的冷酷無情。在奧斯汀眼裡,其中有兩樁婚姻是悲慘不幸的,一是伊麗莎白的婦友夏洛蒂和表兄柯林斯的婚姻,他們的婚姻完全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二是伊麗莎白和妹妹麗雅與威爾的婚姻,他們的婚姻是完全建立在了初次相識的美婦和美貌之上的。

夏絡蒂是一個聰明機靈又善良的姑娘,但卻接受了自高自大、愚蠢的柯林期的求婚,只因為家裡沒有多少財產而且柯林期又是財產的繼承人,在利益與財產的基礎上,產生了這樁用金錢“買賣”的婚姻。夏絡蒂固然可以把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她是多麼聰明,但又多麼可悲又可憐啊,一個為財產而婚的女子就這樣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悲劇。

伊麗莎白的妹妹麗迪雅是另一種情況的婚姻,是一樁自作自受而又無奈的婚姻。在五姐妹中,她行為最為放蕩無知,每天只知道與軍官調情,她與軍官之間的感情只是年輕時的衝動,他們之間產生巨大的不可調解的矛盾。後經達西的慷慨解救,兩人才苟合結婚,她嫁給了一個偽君子,可想而知婚後生活如何拮据。

奧斯汀所推崇和是後兩樁婚姻,伊麗莎白與達西的婚姻,吉英與彬格萊的婚姻。在奧斯汀的筆下沒有驚心動魄,激情四射的愛情故事,更多的是理智與道德。所以,奧斯汀的愛情觀是理智的。

在我看來,愛情是甜蜜美好的,以愛情和信任為基礎的婚姻為基礎的婚姻才能經受住婚後油鹽醬醋的平淡,才能經受住人情世故,蒼海桑田。真正的愛情不會因為形體的接近或遠離而改變,不會因為容顏變老而變淺,不會因為錯誤而斤斤計較,愛情是永恆是信任,真正的愛情是日久生情,並非是一見鍾情。或許以我現在的年齡不能夠看清複雜的愛情,也只是從名著中管中窺豹了。

合歡樹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731字

放假,老師佈置了一篇作文《在感恩中成長》。回家,我翻了翻詞典查了下“感恩”的意思,即對別人所給的幫忙表示感謝。望著詞典,我感到“感恩”一定有更深含義吧。

前不久,讀了史鐵生先生的《合歡樹》,我對“感恩”有了更深理解。樸實無華的語言,行雲流水般地寫出了兒子對母親去世的悲情和懷念。兒子得獎時,母親高興;兒子殘疾時,母親操勞;無論何時何地,母親都是兒子始終的支持者。母親去世了,但母親親手種的合歡樹卻頑強活了下來。合歡樹讓作者面對生活,感悟生活,感恩生命。

作者的母親為作者日夜操勞,我身邊的這些親人,朋友,老師又何嘗不是?出門在外的叮嚀;無微不至的照顧;心傷失落的安慰;酸甜苦辣的分享。無時無刻不在我身邊陪伴著我。不僅如此,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懷抱他人的給予,在成長的途中我們不斷汲取養分。因為這些我們才能不斷成長。

王符說過“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造,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潤”。魯迅這樣寫的“感恩命運,感恩人民,感恩思想,感謝一切我要感恩的人”。蕭楚女也這樣教育我們:做人也要像蠟燭一樣,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溫暖。

我要感恩。感恩生活,因為他給予了我一切,雖然並不完美;感恩父母,因為他們在給予我生命的同時給予我無私的愛;感恩朋友,因為你們的關心才讓我有了勇氣;感恩老師,因為你們給了我知識和做人的道理;感恩對手,因為你們讓我認識了自己;感恩自然,因為他讓我生活在如此美麗的世界;感恩所有我愛的和愛我的,你們是我生活最大的動力。

《合歡樹》的作者因為感恩,他永遠不會忘記自己母親對他的那份愛。今天,我因為感恩也會牢記這些在我成長過程中像蠟燭燃盡最後一份熱的人。

讓我們一起感恩,感恩所有的一切。讓我們一起成長,讓我們在感恩中成長。

歡樂嘻哈鎮之做蟲要厚道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486字

在假期裡,我閱讀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歡樂嘻哈鎮之做蟲要厚道》。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書,是一部扣人心絃的童話故事。裡面的主人公毛毛蟲“功夫不負有心蟲”的座右銘深深地啟發了我。

故事主要講的是尊貴的毛卷毛夫人將在全球海選繼承人,繼承她的財產和夢幻島島主身份。作為毛卷毛夫人親戚的親戚的親戚,毛毛蟲將和其他候選人進行一場激烈的蟲蟲比拼,來角逐唯一的神聖的繼承人身份。最後,毛毛蟲通過努力當上了夢幻島的島主,還贏得了毛丫丫的心。

這本書中毛毛蟲都懂得“功夫不負有心蟲”,更何況是我這個聰明小子呢!記得有一次,老師通知我準備參加七巧板比賽。於是,我每天學習瞭解七巧板的拼圖原理,每天練習10幅圖的拼圖,每天讓媽媽幫我計時練習拼圖。失敗的時候,我也氣餒過、傷心過。不過這時,我的腦子裡就出現了毛毛蟲的樣子,給我勇氣與力量。媽媽也一直陪伴我練習七巧板,鼓勵我:“只要你認真努力了,你就是媽媽最棒的寶貝。”我會一直堅持到底的,相信我會取得好成績哦!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用心去做一件事,就會取得成功。說明事情的成功,在於肯付出辛勤的勞動。以後我要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

《喜羊羊與灰太狼開心過蛇年》讀後感 篇15

國小二年級作文 ,335字

星期天,我和爸爸媽媽在時代電影院看了一部電影《喜羊羊與灰太狼開心過蛇年》。

講的是灰太狼費盡心機控制了天氣—風、雨、雷、電、雪和太陽之後,想利用它們去捉羊,結果反而惹怒了那些天氣,造成了青青草原面臨著被毀滅的危險。於是,慢羊羊帶領著所有動物逃往神舟。只有啟動神舟,才能保護所有的動物。當它們正要啟動神舟時,才發現還缺少蛇這種動物,因為只有蛇才能讓神舟起飛。

所以喜羊羊與灰太狼團結起來到處尋找蛇,通過努力,蛇終於被找到了。這樣神舟帶領全體動物逃離了災難,取得了勝利,他們可以開開心心地過蛇年了。

觀看了這部電影后,讓我明白了:不管什麼事情,只要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心協力,就會有辦法;這樣不管什麼樣的困難都能克服,團結起來力量大,我懂得了這個道理。

鐵人王進喜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632字

“把我國石油落後的帽子甩到太平洋裡去!”這是鐵人王進喜的話。

王進喜十五歲時當上了石油工人,他勤快、能吃苦、各種雜活搶著幹。後來,王進喜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不久,又擔任貝烏五隊隊長,帶領工人為中國石油做出了大貢獻。

他對自己和家人的要求都非常嚴格,他說“我從小放過牛,知道牛的脾氣,牛出力最大,享受最少,我要老老實實地為黨和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

他樂於助人,勇於奉獻,他說“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我一直認為自己也是一個助人為樂的人,早晨,我會把同學們的椅子從桌子上搬下來,放學時,我會把教室裡的燈和窗戶關掉,班級裡有東西打碎了,我會及時把它打掃乾淨,輪到我們組做值日時,因為我個子高,力氣大,我會挑同伴夠不到的活,如擦窗臺、擦黑板、拖地等,在家裡,我有時間了就會幫洗碗、洗衣服。

就在前幾天,學校組織學生給南疆貧困地區的孩子捐衣物,我把我自己和哥哥的衣服整理了一大袋,爸爸媽媽擔心我提不動,準備開車送我呢,可我堅持自己提到了班裡,一路上有好幾位叔叔阿姨要幫我提,我都拒絕了,東西很重,我提得很吃力,但想到爸爸媽媽說南疆很多孩子都吃不飽,穿不暖,我就不覺得累了。還有一次,我在上學的路上,看到一位叔叔因腿部受傷上臺階行走困難,我立刻跑上前去,扶著叔叔過了臺階,叔叔誇我是一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

但今天我讀了鐵人王進喜這篇課文後,才覺得我平時做的這些事是多麼微不足道呀,我們都應該向鐵人學習,做一名勤勞、勇敢、願意為他人服務、為國爭光的好學生!

合歡樹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557字

閒暇時,偶然翻看了史鐵生的散文《合歡樹》,因他母親的所作所為而感動。

史鐵生二十歲時,雙腿殘疾。母親為了給他治病,總是懷抱著希望到處去求藥方,卻遭來了兒子的埋怨。後來為了讓兒子寫好小說,四處借書,冒雨頂雪地拉他去看電影。當初,她種下一棵小小的合歡樹,滿懷美好的期待,當這棵樹長大,兒子的小說也發表時,她卻已經不在人世多年。

“多麼偉大的母愛,為了兒子,不顧惜自己的身體,為了兒子開心,自己什麼都可以付出。”我常常這麼嘆息著,為她感到憐惜。合歡樹的花早已開滿枝頭,可那個曾經照料它的母親卻不在了。所謂的合與歡,迎來的竟是離與悲,好不痛惜。

回想自己的母親,小時候我生病,母親貼心地照顧,勸我喝藥;雨天撐傘,穩穩地傾著,讓自己淋得透溼,我卻沒沾上一滴水;飢了渴了,熱心為我準備食物和水……她為我做的,我總疏忽了,以為是她該做的,該忙的,微不足道又理所當然。想想那時的自己是多麼不懂事?!如今我母親漸漸老去,我也漸漸長大,那麼還要不懂到什麼時候才罷呢?

回想每次自己犯錯時,母親偶爾也會批評我,我常常是煩不勝煩。可她又虧欠著我什麼呢?不過只是希望我能好好的,走上正確的路,就是這麼簡單而已。

心中悶悶時,不禁想起那棵見證作者悲歡離合經歷的合歡樹,在我的心中,那合歡樹仍舊在生長著,指引著我更深刻地感受著天下母親無私的愛。

傑羅尼摩的歡樂假期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557字

最近,我讀了《傑羅尼摩的歡樂假期》,這本書是由義大利作家傑羅尼摩斯蒂頓寫的。

這本書講述了傑羅尼摩在一個妙鼠城長大,他心地善良,喜歡閱讀和寫作,他經營了《鼠民公報》,是這個城市裡一份很暢銷的報紙,他最討厭旅行,但他還是被朋友拉去旅行,而一次次的旅行,都會有驚險。傑羅尼摩感受到妙鼠城很熱,恨不得迅速去度假,但四次度假都泡湯了,最終只可以和畢粉紅以及童鼠隊擠在破爛鼠酒店……度過了一個歡樂的假期。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傑羅摩,因為它喜歡助人為樂,幫助了許多人,它很幽默,雖然別人泡湯了它的假期,但它沒有嫉妒別人,而它過了一個快樂的假期,它感到非常快樂,最後,它寫了這本書,很玄妙,動感,搞笑的一本書。泡湯了的假期,最終度過了一個歡樂美好愉快的假期,所以我喜歡它。

當我讀到第三次它要去度假,這時它的手機鈴響了,它為了救它的姑媽又泡湯了假期,我感到它非常勇敢,為救家人的愛心。我也要像它一樣有愛心。

在生活中我也有這樣的愛心,有一次,我奶奶住院了,那時我放假,我在家閒著沒事,就和媽媽一起去看奶奶,我們幫她打飯,沐浴,我還陪奶奶出來散步,我也很喜歡我的家人。

這本書作者採用了誇張和擬人的方法寫的,引用了人類的動作和神態寫出來的,我很喜歡這本書。

這本書非常有意義,也很好玩,我喜歡這本書。

喜樂與我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495字

我最近看了幾本書,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喜樂與我》。

我覺得書中的馬提是個非常有愛心的人。每當我在書中看到受賈德虐待的喜樂,就感到很悲傷,覺得賈德很殘忍。這世界上每個生物都是有生命的,我們不應該傷害它們。如果我身邊有像賈德這樣的人,我一定不會理睬他,幸好我身邊沒有這樣的人,也幸好喜樂遇到了有愛心的馬提。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馬提為一隻與自己毫無關係的小獵犬喜樂建了一個“喜樂窩”。因為“喜樂窩”只有一米高,所以牧羊犬會跳過狗窩,和喜樂撕咬起來。看到這裡,我忍不住激動地喊著:“喜樂加油,站起來!”,緊張得都快流出眼淚來了。記得有一次,我在路上看見了一隻流浪狗,我也像馬提一樣有愛心地餵它吃過東西,不讓它捱餓。

馬提不但有愛心,而且做事情也懂得堅持。回想起以前,我去學跳舞,因為要練很多基本功,我覺得很辛苦,於是就放棄了跳舞。看完這本書,我覺得很後悔。如果我當時能堅持下去,說不定我的舞蹈會跳得更好。

在生活中我們做什麼事情都應該像馬提一樣,懷著一顆愛心,懂得一份堅持,不應該半途而廢,這樣才能收穫成功之花。

《日本的思想》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750字

丸九真男是日本重要的政治思想學者,他的經典著作《日本的思想》剖析了近代日本思想史上的重大問題,閱讀這本書,有助於我們在巨集大的歷史背景下了解日本人的思考方式與價值觀。

西方歐美國家在工業革命後,由封建專制主義轉為資本帝國主義,亞洲封建帝制受到極大衝擊,生產與資源分配方式發生巨大的變化,以中日為首的國家也開始維新變法,但中國卻變法失敗,而日本成功搭上資本主義制度的列車。二戰日本戰敗後,在短短的時間內國民思想由崇尚和支援日本法西斯政權,到迅速擯棄戰時思想接受自由與民主,並進行一億人的戰爭懺悔儀式。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背後的問題是,為什麼在亞洲日本明治維新成功並率先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為什麼二戰後日本可以進行所謂的“一億人懺悔”並重新迅速崛起?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這個島國獨特的思考結構特徵與現實的生存方式。

日本是泛神論宗教國家,怎麼說呢,日本人眼中的神不止天皇,日本人看到浪花,覺得是神也需要拜一拜。相對而言,那些外來的一神論思想,往往能讓日本人接受並應用,日本人覺得哪些思想是最新潮最合適並利於當下的生存狀況的,他們都要拿來試一試,無論是日本人學習中國唐朝的儒家文化,還是日本接受西方資本主義思想,這些文化思想都被日本人拿來使用。就像魯迅說的“拿來主義”,日本思想史顯得零碎和混雜,日本人拿來這些外來思想,並沒有辦法將它們變形加入到自己的思想體系,因為日本沒有像中國以儒家思想為主線軸貫穿聯絡起來的思想體系。

正是因為日本沒有核心思想的主線軸,他們找了儒家思想,可這不是自己的東西,他們借鑑西方的宗教思想,不管用,最後他們找了天皇,不同於英國的君主立憲,天皇是他們獨特的政治與思想支撐點。這些種種導致了日本容易有一種綜合東西方的輕率性,造成夾在“東洋”與“西洋”的雙重自卑之中的尷尬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