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詩經相關作文20篇

品詩經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556字

《詩經》收錄了從西周初年一直到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年的作品。是所有的民間和王室的詩歌總集,共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詩經》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無可匹敵。

《風》是記載了民間的風土之音,總有深深的民意在其中。《雅》像有一種美妙的音樂在我的耳邊輕輕拂過,彷彿置身在那時的周朝一樣。《頌》是一種有德行的禮儀的聲音,十分嚴重莊重。

《風》共一百六十篇,數量最多,其次就是《雅》共有一百零五篇,《頌》是最少的,共四十篇。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風》,因為它深表民情,百姓生活的好與壞,一目瞭然。

《風》中,我最喜歡的一首詩是《衛風<u>木瓜》。此詩寫的是男女互贈禮物,表現出感情在禮尚往來中不斷加深的過程。表達了情誼交流重於禮物贈答的淳樸愛情觀。在全詩中“瓊琚、瓊瑤、瓊玖”與“木瓜、木桃、木李”變化莫測,可在最後一句以“匪報也,永以為好也”來結尾,卻別有一番意趣。全詩語言優美,聲律和諧,也是我喜歡的一個方面。也因此,我對詩經的喜愛,又近了一步。

《風》中,我印象最深的一首詩《秦風无衣》,它寫出了將士們磨刀擦槍,舞戈揮戟,奔赴前線共同殺敵的英雄主義氣概。

我愛《詩經》,愛其中斑斕多彩的歷史,愛其中燦若繁星的故事,更愛它的聲律和文采,充實了我的文思,為我的寫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品讀詩經 篇2

國二作文 ,742字

吟詩,寫詩,頌詩,唱詩。

宣紙泛著淡黃,濃濃的墨汁一滴一滴的濺在上面,又慢慢蘊染開來。剛勁的筆鋒瀟灑一揮,輕重緩急的踏著紙,書寫乾坤。一名名衣著典雅的淑女,長長的青衣裙,勾勒出女子曼妙的身姿,有的手握琵琶,有的輕撫揚琴,有的口吹短笛,緊接著,優美的詞句化作一個個靈巧的音符,組成一支樂曲。

初遇《詩經》,是在青山綠水環繞的一座古寺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旋律似乎有些不同呢?不同於洪亮的歌喉,琴鍵敲打的歡快。更不同電子的奇妙。它只是緩緩地,漸漸地,似一口清泉沁入乾燥的喉,似一隻水鳥輕挑湖面的一層層漣漪。沒有歎為觀止的震驚,卻在不經意間撩動了心絃。心好像平靜如水,甘甜似飴。

我在小河中划著舟,誤入了藕花深處,被素雅的美麗迷了雙眼,輕輕地,小心翼翼地,撥開那層薄薄的水霧,渴望看得更真切些。

我看到了《詩》的句。“惜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楊柳的枝條隨風吹,大雪紛紛漫天飛舞。出征的士兵歸途了,帶著滿身的疲憊,滿心的憂愁。他的思念如蜿蜒的溪流之長,如一望無底的潭水之深。這漫天飛的,不只有雪,彷彿也有悲。這詩意似的圖畫,與悠悠的情絲,融為一體。詩中飽含的情,令人身心陶醉。

輕輕揭開《詩》的面紗,我探到了,在水霧的後面,那一朵朵盛開的蓮花。嬌美動人,欣然綻放。果然,它是美的。可我不知足,把舟劃得更近些。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男子的心之所向,便要追求。似乎眼前就有女子吹短笛,男子輕撫琴的意境了,只感覺悠揚的琴聲迴盪於耳畔,輕快的笛音與鳥兒飛揚。君與女的愛是純真的,他們沒有放棄追逐內心美好的向望,擁有著靜美的心,靈動而又寶貴。

我尋到了《詩》,是內心之純淨,甘露之甜蜜,詩意之美好,情懷至真粹。

品讀詩經 篇3

國二作文 ,508字

《詩經》是一首綿遠亙古的經典吟唱,我們行吟其中,找到了現代人迷失的詩意和情懷。

我們在河心的小洲,聽雎鳩鳥“關關”地對唱,看勤勞的姑娘細細地擇取荇菜。我們看到男子的輾轉反側,也聽到他彈琴鼓瑟,看到兩人手挽手步入新婚的洞房。

我們在幽暗的月下,看勞役者在露水泥地中勞作,遠遠地傳來家人的呼喚。我們又在城樓上,心傷獨自徘徊、約會不遇的失落女子。

我們聽到被剝削的農奴含淚斥責著“碩鼠”,聽到痛失愛人的傷心人吟唱著《葛生》,聽到閨中女子請求心儀之人不要折了花木,聽到戰地的鏜鏜鼓聲、金戈鐵馬。

而這一切一切,在跨越千年的現代,在無數人誇耀著“源遠流長、沃土深根”的中華文化的今天,在科技蓬勃發展的如今,竟似要越來越迷失,越來越消失消於滔滔的歷史長河、隆隆的車水馬龍、浮躁的心頭眼間了。很少有人真心願意停下來、慢下來、靜下來,尋覓、探究、感悟、吟唱、植種……

難道文化典藏要湮滅在騰飛的腳步中了嗎?

在快節奏的今天,為什麼不能停下來,聆聽一下時間的聲音,尋覓就要迷失的情懷?我們——應當拯救它們!

品讀詩經 篇4

國二作文 ,742字

白色是混合了所有色光得來的顏色,也是一切其他顏色在畫卷上肆意鋪陳的依託(“繪事後素”)。若缺失了這最樸素的顏色,其後繽紛斑斕的顏色便都不成立了。因此,這高潔無瑕的顏色在《詩經》中出現頻率最高(而絕非是因什麼“殷人尚白”)。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鋪上一張素白的畫布,取少許石青與石綠,加入清水調但,再提筆在紙上染上一層淺青色,在下方不斷加重以繪出采采蒹葭。如此一來,飄渺白霧中混著幾片淡泊的青色,葉上晶瑩露珠映著微光,也映出他對伊人高潔純粹的愛。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素絹上改上了一層深紫色,朦朧中的萬物在月光下不再漆黑一片,都灑滿了樸素典雅的白色。尤其是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在白玉盤下更為明澈。柔和恬淡的月與靜謐優雅的她相映成趣。遠離了嘈雜陸離的色彩,空蕩蕩一片令人沉迷其中,心神遠遊於無窮深遠的仙境。

最終,讓我們拋下有顏色的一切,讓這裡只剩白色。“庶見素冠兮,棘人欒欒兮。勞心摶摶兮。”這或許是喪親的君子,或許是流亡的賢臣,但總是失去了重要的東西。廣袤的天地間萬物黯然失色,只能見到他一襲白衣挺立在此,面容瘦削而憔悴,哀莫大於心死,信矣哉!在彼空谷的不是皎皎白駒又是什麼?那人不容於朝廷,將騎它去隱居。它還在此,那人卻不見了。追憶起與他相處的時光,卻也如白駒過隙,匆匆消逝,再難尋覓。頓時,心如這天地空曠茫然,一切思慮都歸於虛無……

從純真情思、虛幻仙境再到孤寂長悲、無物忘我,白色被寄託了太多深意。然而最終既已無意,又怎稱得上深意?罷罷罷,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品誦經典,與經典同行 篇5

高一作文 ,1480字

中國傳統文化浩如煙海,而古典名著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品讀經典,是一出與名人大家的相約;是一段穿越時光的回想。在品讀經典中滋養著心靈,讓書香伴著我們健康成長。

悠悠千年,傳承的不僅是經典,更是精神。華夏文化經千年的歷史洗禮已然變得博大精深。對於作為華夏兒女的我們而言,無疑是最為深厚的財富。

詩詞在歷史中前進了很久很久。從《詩經》到唐詩宋詞,從春秋戰國到明末清初,詩人這一隊伍浩浩蕩蕩得走在歷史的長路上,活躍在歷史的舞臺上。唐詩是甘美的清泉,宋詞是飄香的落花,輕輕掬一捧清泉,十幾瓣落花,沏一杯香茗,於是芳香四溢。品味一首唐詩,你會感受到那盛唐的繁華。誦讀一首宋詞,你的腦海中會浮現出那山河的壯麗。

詩詞是什麼?有人說是難懂的字元,有人說是心情的再現,有人說是古人的豪情壯志。可我覺得詩詞是活的,是有靈魂的。它以獨特的方式向我們訴說著那時候的故事。四書五經之所以會被重視,我想其原因應該也是這樣吧。與古人相比,現在的我們已經失去了那種對詩詞的熱愛,轉而向那些浮誇的文字走去。那些詩詞,那些靈魂,漸漸地被我們遺棄在歷史的角落。對於這種現象,有些人卻已經麻木了。對此,我們還能說些什麼?所幸的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迷失了方向,還有人依舊熱愛著那些詩詞,追逐著它的腳步。而“國學小名士”則是一檔帶領我們去追逐、去探索詩詞的節目。在節目中,那些孩子用他們天籟般的聲音誦讀著那來自歷史的絕唱。在他們的誦讀中,我看見了李白與友人醉酒吟詩;我看見了杜甫站在茅屋前無奈的嘆息;我看見了古代學子在學堂裡誦讀。或許被他們的吟唱所感染,我感覺我也是他們當中的一員。

歷經千年的沉澱,中華文化如一壺醇香的烈酒,哪怕僅僅一小口,也能讓你沉醉在它裡面。或許我不懂詩詞,看不透它最深處的柔情。或許我的力量有限,打不開它內在的力量,但詩詞帶給我的感覺確實那麼特別,像南風過境,帶給我些許溫暖。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如發著幽光的洞穴,讓人忍不住前去探索。作為中華兒女的我們,理應讓它一直閃耀在歷史的舞臺上,不要讓它隨著歷史的推移而慢慢消失。

品篇篇美文似嘗盞盞清茶,沁人心脾之際回味無窮;悟絲絲哲理如聞縷縷芳香,大徹大悟而悠遠流長。其實經典就在我們身邊。經典不僅影響著個人的心理素質的提高,經典更影響著個人的發展。經典固然有價值,但如果不去細細品味,經典中的價值又如何能被顯現出來?品味就是在認真閱讀過經典名著後,認真思考,慢慢領悟出其中的深刻道理。所以品讀經典不是囫圇吞棗般地把經典大致翻一遍,而是有思想、有情感的去閱讀。這樣,經典作品的價值才會顯現出來。一旦一個民族中有越來越多的人去品讀經典,去感悟經典,並時刻堅持那些從書中領悟道德精神品質,那麼這個民族的整體素質一定會大為提高。所以,品讀經典對一個民族的發展也會有重要影響。

現在,我們的科技日新月異,大量的新興媒體使紙質的圖書失去了市場。人們快節奏的生活中容不下慢節奏的閱讀。缺失了現實的動力,一些原創者靈動的源泉也逐漸枯竭了。我想,我們需要的是一個人文安靜的大環境,而我們缺少的也正是內心的平靜和生活淳樸的快樂。生活在現在的我們應該靜下自己的心,拿起一本經典著作,細細品讀,讓自己的心漫遊在經典中。我們應該去品味經典,去感知前人留下的智慧。品誦經典,感悟經過時間考驗的人生真諦,讓經典的價值能夠顯現出來。

經典似一曲悠揚的樂曲,經久不息地迴轉在人們的心口;經典,如黑夜裡被擰亮的一盞燈,照亮人們前進的路;經典,若漫漫征途中的伴侶,喚回我們迷失的心靈。經典在左,享受在右,與經典同行,踏上一條輝煌之路。

讀《詩經》有感 篇6

讀後感 ,950字

淡淡的書香,古樸的氣質,隨著手中的書頁慢慢增厚,我宛若見到了午後那溫暖的陽光,輕搖的柳條,還有山坡邊的輕聲吟唱。《詩經》,沒有波瀾壯闊的詞彙,也沒有萬分柔弱的語句,在我眼中,他是午後那溫暖的陽光,是那輕拂的柳葉,是那低聲的吟唱。他雖有槍林彈雨般的烽火,卻抹滅了那一份尖銳;雖有小橋流水般的溫情,缺淡去了那一份嬌柔。

《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同時也是我國實現主義文學的源頭。明人方孝孺早就說過:“能探《風》《雅》無窮意,始是乾坤絕妙辭。”近人梁啟超則認為:“現存先秦古籍,真贗雜糅,幾乎無一書無問題;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詩經》其首也。”誠如胡適所言:“《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的位置,誰都知道,他是世界上最古的有價值的一部文學著作,這是全世界公認的。”由此可見,《詩經》不僅對後世文學產生過極其深遠的影響,具有不可代替的崇高地位,而且也是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傳統文化中最可信賴的物化形態之一。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表現了一個青年男子思念心中愛慕少女,睡夢中都渴望與她結成伴侶的熾熱情感。聞一多《風詩類鈔》說:“《關雎》,女子採荇於河濱,君子見而悅之。”“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這是一首女子出嫁的頌歌。方玉潤《詩經原始》曰:“此詩氣體稍輕,故不得與《關雎》並,次《螽斯》後,別為一樂可也。然以如花勝玉之子,而宜室宜家。可謂德色雙美,豔稱一時。”

輕輕翻著一篇篇美文,轉眼間,眼前不再僅是那濃濃的親情,甜美的愛情,字裡行間透露著一股股對時事的評價,對社會的批判,以及對那統治者壓榨的嘆息—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此詩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不堪忍受沉重的剝削和壓迫,嚮往理想社會的強烈願望。《毛詩序》曰:“《碩鼠》,刺重斂也。國人刺其君重斂,蠶食於民,不修其政,貪而畏人若大鼠也。”“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此詩斥責衛國統治者不守禮法,厚顏無恥。

篇篇詩詞,書寫了代代歷史;句句佳話,表達了人民的嚮往。

《詩經》,一本永不磨滅的書,一份淵遠流長的情。他用那動聽的歌喉,唱出了一份真情,一份樸素。他,擁有著一份典雅,一份美麗,一份清新,是天空中那潔白、輕柔的雲,在人們的心中輕輕飄蕩!

品詩味 篇7

國一作文 ,840字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我卻要說:“書是我們最好的朋友,能給我們帶來莫大的快樂”。

閱讀中國這本厚厚的歷史長篇,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五前年光輝歷史積澱了東方文明的文化精髓,而我國的唐詩宋詞卻展現出世界文明史上經久不衰的魅力。《詩經》開創了世界文學史上現實主義的先河,屈原的浪漫主義詩風帶給人類非凡的想象力;先秦、兩漢的散文,唐詩,宋詞和元曲和明清的小說都展現出中華民族古代鮮明的豐富情感與智慧,堪稱祖國內蘊豐厚的思想文化瑰寶。

古代的中國文化底蘊深厚,而現代的文化更是名揚四海,由毛主席的《沁園春长沙》就看到了偉人心中的遼闊,從它的時鐘看出他遠大的抱負集中化的氣壯山河。當他面對困難和國家興亡之時,他有著鬥志,他有遠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從小小的一首詩中他談吐出自己意氣風發的革命豪情。

這首詩不愧是中華一絕。面對這樣慷慨激揚的詩,那麼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的確沒有這樣剛勁有力,但去精雕細刻,用詞精緻華麗,這是真正的佳釀,必是經過詩人心血釀造,感情的發酵,再在歲月的窖中塵封一下,使它在經驗催化下漸漸濃縮,最後才會綿綢輕柔的像遊絲一般,牢牢的把人的心拴住,使你再也無力逃脫,從此深深地沉醉在世人美麗的意境中,久久的回味。

我喜歡有一些仙風道骨,不然半點菸火氣息的佛道之詩,浪漫,飄逸卓爾不群,讓人讀後如清泉煮茗,如欽飲玉露,讓人神清氣爽,靈臺一片澄淨,靜靜的就把自己融入了詩中與詩人一起體會著酸,甜,苦,辣的生活。而岳飛的《滿江紅》讓人讀後又種氣血翻騰,熱血上湧的感覺,可謂悲壯至極,他是英雄負屈,俠士銜愚,一腔悲憤無以發洩,只得仰天長嘯,慷慨悲歌。

對於詩歌,我確實沒有多少經驗,所以只會讀。而對於外國詩歌我更是不深知,不知作者的心思。但聽老實說過外國詩歌也有自己的特色,也有自己的景點。但我卻只略知一二。

所以,我以為讀詩也是一種藝術一種悠久的文化,若偏要去追究它的結構,層次,階級立場的話,就好像在冰糖蓮子中硬要摻入一大勺豬油,再用大蔥去調味一樣掃興了。

《詩經》,你對我很重要 篇8

高一作文 ,807字

陣陣花香縈繞在四月的放芳菲之中,微風絲絲縷縷的吹過來,斑斑駁駁的樹影,沉靜的氛圍裡,我靜靜品讀。《詩經》中的女子仿若向我緩緩走來,明眸善睞,嫻靜柔美,或大膽執著,或活潑頑皮,都蘊涵著古典情懷。

內外兼修的淑女,令無數男生輾轉反側,寤寐思服。《國風周南》“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是一首對河邊採摘荇菜的美麗女子的戀歌。

單純頑皮的靜女,少女天真浪漫凝集著一種美。“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這是一份濃濃的情意靜靜的蔓延。

秀外慧中的女子,《鄭風有女同車》“有女同車,顏如舜英。將翱將翔,玉佩將將。”容貌顏如芙蓉,“白裡透紅,與眾不同。”這是一首多麼直白的讚美。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樹含苞滿枝頭,花開燦爛如紅霞。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三千年前的婚姻,的確是一道亮麗的風景,至今看上去仍如舊圖畫一般,不曾絲毫褪色,不曾減弱當初氤氳的芳馨。

“桃之夭夭,其葉秦秦。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樹含苞滿枝頭,桃葉茂密蔥綠。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喜氣從悠悠的遠古飄來,浸染著洪荒。輪迴。

三千年後,我自猶聽到了那古樂只唱和新人之笑,不禁生出對遙遠春天最真切的愛慕。

歲月是長長的駐腳,相濡以沫的時光像屋角的一枝花,開的時候,你聞不到香味,但你的美麗卻在季節的畫布上,濡潤了相守的心。

《詩經》,你對我多麼重要呵!

你自是我的最愛,即使隔著數千年的時光,雖然歲月磨損了美好,然而你還有一種力量,像是時光荏苒,須彌不見。

《詩經》,你對我多麼重要呵!

被古韻浸泡的情懷,踏著悠悠的時光,踩著灼灼的詩情,讓人在寧靜中穿越時光隧道,去回味找尋那一份雅緻與美好。

前世的前世的前世,我們原來有過這樣多美好的詩句。

因為遠古,所以珍貴。

因為珍貴,所以重要。

因為重要,所以溫習。

因為溫習,所以感動。

閱讀原著品味經典 篇9

高三作文 ,903字

閱讀經典原著是至關重要的。經典是文化的鰲頭,有了經典,中華民族才能散發出更強大的魅力。我們只有與經典親密接觸,才能更好地傳播中華文化,發揚中華民族精神。

當前,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熱衷於追求時尚、新鮮,而往往忽視了經典的重要性。其實,經典是不應該被掩埋的,經典更應該被髮揚,被廣為傳播,只有這樣,我們的中華民族文化才能綿延不絕。

部分名人通過不一樣的傳播形式指導我們更好地瞭解經典,他們各有各的說法。是的,閱讀經典方法多種多樣,但我認為閱讀原著最好。

領略浩瀚書海,接觸經典原著讓我們能夠品嚐作品和作者的原汁原味。《西遊記》的神幻,《紅樓夢》的愛情,《水滸傳》的豪情,《三國演義》的謀略,它們共同演繹了不朽的篇章,為我們展現出不同時代的輝煌。雖然我們不能穿越過去,還原過去的一切,但經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體味已往那些風土人情,英雄好漢的壯志豪情。

如果不能更好地傳播經典,我想那一定是一大憾事。經典作品不僅融入了時代的風雲,而且融入了作者的一生。所以,我們在讚頌這些美妙章節的同時,更應閱讀作者的人生。

閱讀原著,與智者對話。經典一定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著作,現代人要去讀一部歷時已久的作品,自然會遇到很多問題。或許很多人會覺得經典很枯燥,也很乏味,有時候甚至還看不懂,更體味不了其中的蘊味。閱讀經典,就是與古代的智者談話,你要窺其智慧,用以提升自己。所以你應該對他們肅然起敬,虛心誠意向他們學習。閱讀經典原著其實就是一場身心革命,如果不能放棄成見,就無法衝破自己堅硬的外殼。除此之外,閱讀經典還需要學會傾聽,反問。

閱讀原著,讓我們能更全面地理解文學藝術和歷史的差異。秦始皇到底是明君還是昏君,經典作品中的描述同歷史事實自然有著差異,也正是這個差異,讓我們領略到歷史的端莊肅穆和藝術的異彩紛呈。秦始皇雖然是一位有野心的君王,他焚書坑儒,但是他的貢獻是值得我們肯定的。如果不是他,七國之亂怎會平息?他還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貨幣,修建了靈渠……

今天,經典的地位永遠不能被顛覆。雖然時代已變,但我們不能否認經典,忽視經典的存在,經典就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因此,閱讀經典原著的方法真需要被重視,傳播經典至關重要!

品味人生,品味經典 篇10

國二作文 ,764字

我國曆史文化悠久,像紅酒,發酵的越久,越能品嚐到它的醇厚和甘甜,深吸一口氣,便能聞到它的淡淡的幽香,使人神清氣爽。若真能輕輕地吮一小口,那滋味不能言語。

臺灣清華大學校長陳力俊表示,清大校園中的“寶藏”是五句發人深省的箴言雋語。

第一處是大禮堂內外可見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民國三年梁啟超勉勵清華弟子的話。

第二處是物理實驗室前,英國思想家培根的名言:“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全……”

第三處是人文社會學院中,“我們是什麼,我們可以是什麼”。

第四處在原子科學技術發展中心內,是胡適的題字:“理未易察”。

最後一處則是校長辦公室內,為前任校長沈君山的題字:“只緣身在最高層,不畏浮雲遮望眼”。

老子說:“大成若缺”。圓滿原在殘缺中。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缺處即是圓處。缺,是對完美的期望,在淡淡的憂傷中,有一種寂寞的美。

如篆刻,躲在斷處用心。斷處見其膽,見其韻。印家有這樣的一句話:“與其疊,毋寧缺”。沒有缺,就沒有篆刻藝術。缺是一種引領,而不是抽刀斷水的毅然截斷。缺更是一種烘托,美不在缺本身,缺提供了一個背景,一個呼應圓滿俱足的背景。

白晝是看,是現世;你要是沉思,你要是諦聽,那你一定是在黑暗之中,或者是在你的心靈之中。

歷史,你可以欣賞鐵血的豪情,但是,不要忘了,其更有泣淚的悲愴。

五千年,有帝王將相的偉大事業,有他們留下的巨集偉的王陵和宮殿。但是,如果我們的良知還醒著,那就能在深夜聽見—還有孟姜女這樣的妻,代王夫人這樣的姐,在荒野,草聲中,低低的泣訴。

由此,我想到的是,今天我們缺的並不是知識,因為獲得的知識的途徑真是太多太多了,“獲取”已經不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但是困難的是,你自己怎麼去看待這些知識,怎麼去判斷這些知識,並形成你自己獨立的看法。

品味經典……

品讀經典,感悟人生——讀《繁星·春水》有感 篇11

讀後感 ,1008字

你讀過這樣篇幅短小卻蘊含豐富的短詩麼?這種詩被稱為“小詩”。“五四運動”後,它曾盛行一時。在數量眾多的“小詩中”,最引人注目,還是偉大的散文作家,小說作家—冰心女士。她以詩歌的體裁寫成的著作—《繁星春水》

《繁星》、《春水》是冰心女士在印度詩人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下寫成的。冰心女士認為思想太零碎了,不容易寫成篇段,她將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個機集子裡。總的來說,它大致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母愛童年自然。

母愛是一切擁有自己“寶貝”的母親所對待自己寶貝的無私、喜愛、真誠等等的愛,它如同朽木回春、雨後春筍、迎風破浪般等神奇可貴的力量。所以,母愛是一切“惡”人的懸崖勒馬,回頭奔向陽光燦爛的人生道路。然而,冰心女士用最熾烈的語言謳歌母親,把母愛宣揚為至誠至大、至高無上的威力,把母親宣揚為孕育著一切的“萬物之源”,而當不安寧的心靈需要安慰和歸宿的時候,母親又成為最安全的寄寓之所。

世間擁有著最為獨特的思想,那就是稚嫩的孩子的童真。童真是最為單純的嬰兒,它們的心靈世界中,不知道什麼是貪婪,不知道什麼是歧視,不知道什麼是道德敗壞的風氣。所以,冰心女士偏愛一切幼小的,稚嫩的,芽苗一樣的事物。她視為兒童為世界上最純真、最可愛的朋友,以童真之美反襯社會的醜惡以及世風的墮落。

生物組成了大自然,在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生命。它們互相影響,互相競爭,互相生存,才有了豐富多彩的大自然。倘若,我們人類破壞這個體系,就只會帶來災難,某些有害生物的天敵被我們獵殺,導致它們繁殖的越來越多,破壞大自然,大自然就會混亂,影響著其他生物以及我們人類的生活。冰心崇尚自然,熱愛自然,這與她對母愛的宣揚一脈相承,在她的心中,太空,繁星、樹影、荷花、大海、山影、晚霞、白雲……無不散發出生命的氣息,意象豐繁而情思專一,對於向她這種“品質”要值得學習與發揚。如果我們有這樣的品質,對任何事物以及生態環境能向新時代。

冰心寫這本書中包含著對母愛的尊敬與熾烈,她認為心中的風雨來了、躲進母親的環裡,才能迎來風平浪靜,幼小的事物以及自然與母愛一脈相承,用幼小的事物去批判當時社會的黑暗,認為只有幼小的事物才是最純真的,自然當中的任何東西都是有生命的,散發著無止盡的熱愛對於冰心女士。

這本書,這本用“小詩”寫的書,蘊含著豐富的情思,體現出一種精神,是我們值得學習的。

慢品詩香 篇12

高一作文 ,1022字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茶香滿盈,輕呷一口,芬芳無窮,撥動陽光琴絃,親吻陽光沙灘,好不愜意,擁著書籍,臥在藤椅上,慢品詩香,任思緒飛揚……

我曾陶醉於華夏長久的文化之中;從那溯河而來,木鐸聲聲的《詩經》,到那汨羅汀漫,蘭佩芳華的《離騷》;從那濃意遨遊,神飛宇外的太白仙人,到那蒼涼沉鬱,衰鬢孤老的少陵野老……歷史的迴音中,那些對人生的感悟讓我感動,那些灑脫不羈的靈魂讓我震撼,那些揮之不去的情誼讓我動容。讀書的樂趣,在於充盈在文字中的點滴感動。

解讀豐富人生

“哀民生之多艱”,這是何等悲涼而又無奈的呼喚,讀屈原的人生,讀出理想難以實現的悲涼,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讀李清照的人生就像曉風牽出殘月,靜靜瀉著幽幽光輝,照在一灣逝水中,有無盡的滋味—悽美的令人疼愛,又不免心生惋惜之情。蒲松齡的筆下,不管是紅袖添香的故事,還是畫皮撕下的猙獰,總是浮現出他那獨特的人格風采。讀蒲松齡的人生,是警示之言,冥冥入耳,傳於天際。

品味異樣心境

閱過“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空靈;閱過“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氣勢;閱過“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情趣;閱過“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言;閱過“長風破浪會有時,直過雲帆濟滄海”的自信。在匆匆而去的時間足音裡,各人有各人的心境,時間滴滴答答走著,一分一秒不在倒流,生命的每一個渡口,有的是光陰一顆不停的消逝。

感悟知音難受

讚歎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情誼;感動於“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深情;陶醉於“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意境;解讀這“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的哀愁。沒有波瀾起伏,亦不曾驚天動地,時光飛逝帶走青蔥歲月,卻衝不淡彼此的情誼。

讀書,讓我們體會“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雲舟”的愜意,讓我們品味“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清幽;讓我們理解“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的怡然。足不出戶,自然的美景,人文的視野盡收眼底,盡收心胸,豈不愉快?

在清閒的午後,泡一杯濃郁的茶,窩在藤椅上靜賞韶華,翻開淡雅的詩卷,在激情睿智的文字中尋覽感動,在灑脫不羈的人物中品味人生,莫負了那翰墨芳華。

花開花落,煙靄迷離,生生不息,歷久彌新。慢品詩香,我們彷彿走進荷香四溢的湖畔;滿屏詩香,我們欣賞到無限美好風景,滿品詩香,我們走進了漫長星辰的夏夜。那靜謐的時光,在心靈最深處淺吟低唱,當我翻開詩的那一剎那,侵佔所有憂傷,生命與愛的讚歌同時奏響。

品味經典伴我成長 篇13

國二作文 ,712字

生命與我同在,書籍伴我成長,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除去厚厚的課本和形形色色的參考書外,還有伴隨我們成長的《經典誦讀》,既然是《經典誦讀》,那麼不用多說內容必然也異常“經典”,書中語句精闢,是前人智慧的結晶。

從“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中,古詩帶我們感受到了迎春時人們的歡喜和春風中歡飲屠蘇酒的甘醇。“一鄉人影何紛紛,車如流水馬如龍”,更帶我們走入古時繁華的節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中又展現了人們清明節時的悲傷,“鶴髮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也體現了久別故鄉的傷感。

除此之外,以“五經”為題材的具有豐富內涵的章句也使人感受頗深,有“禮定親疏”、“禮尚往來”、“克己復禮為仁”、“禮以和為貴”、“非禮勿視”、“子事父母”、“父母呼勿緩”、“出造僅面”、“父母在不遠游”、“恂恂孝友”以及尊師禮儀中的“先生施教”“先生召無諾”和社交禮儀。

書中更有一些典故古文,講述有名的古人的經歷,從中展現了古人的勤苦,自勉,也激勵我們以之樹立榜樣,擇優避缺,揚長避短。

《中華精典古詩文》有助於提高我們的禮儀接人待物的分寸,這不僅有益於我們對古文的瞭解,更加能夠提高我們的國民素質。

在歷史的長河中歲月在不盡的變遷,人類也在不斷的發展,文字由最初的甲骨文轉變成現在簡明易懂得漢書,而古時候的各種書法也變的珍貴,現在又許多藝術家在摹仿唐代王羲之的草書。

生命在發展的歷程中,展示著風采,在璀璨的宇宙中散發出它的光芒,瑩瑩光輝無盡。在《中華精典古詩文》讀本與現代文字的對比之下,我們感慨無限,人類在不斷創新,只有有創造力的人才能在現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生存,只有能將夢想轉變為現實的人才能在二十一世紀以“人”代號。

品味經典伴我成長 篇14

國二作文 ,712字

生命與我同在,書籍伴我成長,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除去厚厚的課本和形形色色的參考書外,還有伴隨我們成長的《經典誦讀》,既然是《經典誦讀》,那麼不用多說內容必然也異常“經典”,書中語句精闢,是前人智慧的結晶。

從“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中,古詩帶我們感受到了迎春時人們的歡喜和春風中歡飲屠蘇酒的甘醇。“一鄉人影何紛紛,車如流水馬如龍”,更帶我們走入古時繁華的節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中又展現了人們清明節時的悲傷,“鶴髮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也體現了久別故鄉的傷感。

除此之外,以“五經”為題材的具有豐富內涵的章句也使人感受頗深,有“禮定親疏”、“禮尚往來”、“克己復禮為仁”、“禮以和為貴”、“非禮勿視”、“子事父母”、“父母呼勿緩”、“出造僅面”、“父母在不遠游”、“恂恂孝友”以及尊師禮儀中的“先生施教”“先生召無諾”和社交禮儀。

書中更有一些典故古文,講述有名的古人的經歷,從中展現了古人的勤苦,自勉,也激勵我們以之樹立榜樣,擇優避缺,揚長避短。

《中華精典古詩文》有助於提高我們的禮儀接人待物的分寸,這不僅有益於我們對古文的瞭解,更加能夠提高我們的國民素質。

在歷史的長河中歲月在不盡的變遷,人類也在不斷的發展,文字由最初的甲骨文轉變成現在簡明易懂得漢書,而古時候的各種書法也變的珍貴,現在又許多藝術家在摹仿唐代王羲之的草書。

生命在發展的歷程中,展示著風采,在璀璨的宇宙中散發出它的光芒,瑩瑩光輝無盡。在《中華精典古詩文》讀本與現代文字的對比之下,我們感慨無限,人類在不斷創新,只有有創造力的人才能在現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生存,只有能將夢想轉變為現實的人才能在二十一世紀以“人”代號。

詩經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831字

《詩經》是一枚月亮

早都知道《詩經》是浪漫主義的源頭,但面對那些四字一短句的小段時,卻感覺好無韻味可言,索性就將它丟在一邊,結果讓我錯過了這麼一本有價值的書。

《詩經》是咖啡,那麼《詩經是一枚月亮》則是咖啡伴侶,越嚼越有味,於是,我翻開它享受品咖啡的過程。

《詩經是一枚月亮》的作者是沈文婷,一個細膩溫嫻的女子。她將《詩經》中的文字加以自己的理解表露出來。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有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宣其室家。”原以為“逃之夭夭”是正確,這裡只不過是引用而已,經過反覆酌想得知,“桃之夭夭”才是最原始的表露。這句詩大概的意思是說,一女子要出嫁穿上桃紅色的嫁衣,心情很愉快,也覺得《桃夭》該是一首歌:“桃花盛開朵朵豔,桃林內外紅纏綿;這位姑娘要出嫁,夫妻和睦樂天天。”重點在這“桃”上,“桃”可以引申為桃花林,桃花運等。

現代社會,有不少人都幻想著自己能有一次美麗的桃花運。可這畢竟是幻想,有幻想就會有落空。有多少女生天真的以為自己能夠有又一次桃花運,然後從此“飛黃騰達”。事實證明80%的女生錯過了自己的青春。假使自己遇到了,能保證你心儀的物件也看中你嗎?女生有了桃花運便會越陷越深,男生有了桃花運只是一次美麗的意外。

生活不是拍偶像劇,男主人公是多麼耀眼,我們更不是黃蓉和郭靖能在桃花島上看桃花。所以,現實點,學著《詩經》中女主人公快樂是因找到了自己的生活。

再者,《詩經》中所描繪的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愛情是純真的,的確,在那個時代,一個沒有被金錢和地位所汙染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最樸實,最真誠的。相反地,誰能想到過了幾千年後的今天,我們都在為生活所奔波,所勞累,忘記了我們最初的目標,迷失了自我。若我們都靜下心沉下心來,翻開《詩經是一枚月亮》,你一定不會對《詩經》中枯燥的文字而感到厭倦,找找自己的內心,聆聽自己最真實的聲音。

《詩經》是一個月光寶盒,流注了無限愛意與溫暖,它真是一枚月亮,看見最本質的自我。

一行詩句,無限思量。

真好。

有一種美叫詩經 篇16

國三作文 ,593字

初次接觸《詩經》是在小學,一首鄧麗君的《在水一方》,據說就是來自《詩經》—讓我有一種莫名的感動,然而翻看文字,又似乎很難理解。如今重讀《詩經》時,窗外飄著清涼的小雨,那關關雎鳩、蒹葭蒼蒼就在這溼潤的秋意中徐徐飄來,無華的句子如淡雅的水墨畫中最美的註腳。

《詩經》之美,美在豐富深沉,美在單純真實。春天的河邊,綠草茵茵,雎鳩在水邊淺唱,一位佳人在河邊採摘荇菜,多麼寧靜而美好的畫面啊,少年男子不由得對“採荇女孩”產生無限情思,“寤寐求之”以至“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在《關雎》中我們看到的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少年心事,看到的是“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追求真愛的勇敢。

《詩經》之美,美在婉約纏綿,美在音韻繚繞。“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秋水淼淼,蘆葦蒼蒼,露水盈盈,晶瑩似霜,一幅朦朧淡雅的水墨畫悠然呈現在我們眼前,相比之下,《蒹葭》字裡行間比《關雎》多了幾分悽迷,“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b”,我們能感受到主人公內心的執著、焦急、悵惘和迷茫,可望而不可求,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蒹葭》中忽隱忽現的悽婉令人遐想。

其實,當我們追尋美好事物的時候,主人公們那般的急切與焦躁,我們何嘗未曾體會過?翻看那些泛黃的詩篇,穿越千年依然至美,它曾真切地屬於一個人,又博大地屬於我們每個人。最美不過《詩經》,一個美字,足矣。

品讀經典滋潤生命 篇17

國二作文 ,773字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每當我品讀一些經典書籍時。我就陶醉其中。彷彿身臨其境。在,書的世界裡盡情遨遊。這幾天我讀了風塵已久的蘇東坡傳。幾句綸巾要錢不要命,和鞏皇滿朝人更苦。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彷彿看見了他。一位年輕的官員蘇東坡。在田野中傾聽著農民,訴苦。原來那年莊稼熟的晚。農民們終於等到秋收。大雨卻在這時傾盆而下。農民們把雨後倖存的稻子拿到集市上。卻只能賤價賣出。在老農婦們滾滾而下的眼淚中。蘇東坡的心裡充滿了同情。她怒火中燒。痛恨朝廷的改革。寫下了這首《吳中田婦嘆》。

翻過書頁幾句話映入了我的眼簾,沒想到就是這首詩和與其類似的作品是蘇東坡遭到迫害。

我看到他被朝廷一在再貶官。最後被貶低到了黃州。長江邊上的一個窮苦的小鎮二月的春日風景如畫。可他卻滿目肅然的望著一切。他不僅在官場失意。生活也極為困難。只靠著幾畝田地為生。我不禁的為他擔憂。他的生活是多麼的崎嶇坎坷啊!

一年的秋夜中。蘇東坡和他的好友相約到赤壁下泛舟遊玩。秋風緩緩地吹拂著臉頰。衣衫在風中飄動。她們把酒言歡。在漂泊的小舟中唱著。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他閉上雙眼,感受著。彷彿在騰雲駕霧,飄飄欲仙。這彷彿是他最舒適愜意的一次了。想到這兒,我便深有感觸:蘇東坡用樂觀的心態來面對官場的失意,古往今來,如他這般的離人騷客,屢見不鮮。

是誰筆耕不輟地譜寫著歷史?是他司馬遷。在遭受宮刑的痛苦與恥辱後。仍微笑面對人生,忍辱負重,憑著被命運打不垮的信念,在暗無天日。的牢籠中,堅持不懈地譜寫著著作《史記》;著名的音樂家貝多芬,中年時雙耳失聰。但他並沒有為此放棄音樂,用樂觀的心態,面對這坎坷的遭遇。憑著對音樂的執著和熱愛,創下了一首首著名的交響曲。

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亦是如此,要用樂觀的心態,來擊敗遇到的困難。微笑著面對人生,讓我們的內心更加強大。所謂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品讀經典 篇18

高三作文 ,796字

時光流逝,永珍新老,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留存經典,品讀甚妙,鮮比魚翅,甜勝蜂巢。

莫言說影響他最大的作品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多少年過去了,那些當年活現在他腦海裡的情景還歷歷在目。

看來,時代將其捧為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也是應該的。因為時間流逝,以著一種人們毫不察覺的詭異能量使一切都模糊不清,而他卻能在多少年後仍讓“活現在他腦海裡的情景還歷歷在目”,想來,他一定是極熱愛這本書的,而這本書經受住了時代的考驗,在時代的飛逝中變成了經典。莫言先生定是對這本經典之作細細研讀,仔細思考,然後不斷學習其中的優點,把利於自我創作的東西日積月累,才有了今日的成就的,想來這一切也都是有聯絡的。

品讀經典,說不定你也是下一個莫言。儘管你成為不了中國首位,但畢竟到那時他已成為經典,你已成為唯一,而唯一的背後一切也都被人們習慣性地對之以經典所定義,到那時,你也是人們學習的榜樣。

所以,品讀經典,是很有利於人們聯絡現在於過去的。

瑞典語言學家、世界著名漢學家高本漢說:中國學生必須背誦幾種大部的經典,這種聚整合功的大資產,以供中國著名作家任意的使用,在文辭的修飾上自然能得到有效的結果。

照此推理下去,莫言也正是因為品讀經典培養了自己的文學素養,積累了大量的文學素材才有今天成就的。

所以,高先生的話是定有道理的,中國學生多讀幾本書對我們積累知識,提升語文甚至各科素養都是有一定的幫助的。

蘇童說:偉大的經典文學作品是我們共同的記憶,它將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精神的精華都凝聚於其中,本身就具有一種無限的力量。

經典作品往往是優秀作者結合自身所處環境以及通過表達自己情感訴衷且經受住了時代考驗的文學作品,其中往往包含了一種特定的精神,這種精神激勵著我們不斷向前,讓我們在總結前人所走過的路的基礎上,不斷奮發進取。

所以,品讀經典可以讓我們總結前人的經驗教訓,在人生路上有更多的方法論指導,更好地走向成功。

品詩韻味人生 篇19

國三作文 ,986字

窗外,皓月當空,散發著淡淡的柔和的清輝,點點的繁星襯映出夜的黑。我靜靜地靠在床頭讀著《葬花吟》。品著在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淡淡詩韻。

多愁善感的黛玉、不願沾染汙穢的黛玉、“質本潔來還潔去”的黛玉……在這首行雲流水般的小詞中彰顯的淋漓盡致。黛玉和寶玉之間的愛恨糾葛就像那柔軟的柳枝糾纏著隨風舞動,卻又找不到定止的時刻。想要遠離這喧鬧的世界,卻又被巍峨的柳樹牽扯住了腳步,柳枝離不開柳樹啊!

柔弱多病的身軀硬生生拽住了黛玉追求自由幸福的腳步。冷酷無情的現實在嗤笑黛玉的天真,叫囂著要將黛玉拖入社會這個大泥潭中。看著這漫天的花雨,緋紅的花瓣逃不過自然的力量,無力地凋落到了泥土裡,又無可奈何的染上了世間塵土。這又何嘗不是一個寄人籬下的女子—黛玉—心中落下的血淚呢?

賈府眾人對寶黛之戀的不認同,冷酷無情的現實壓迫在這個柔弱的女子身上,聯想到自己的命運也像這些花兒一樣不知所終,多愁善感的黛玉只有偷偷的灑下了辛酸的淚水。

這位封建禮教的叛逆者—黛玉,最終做出了一個選擇—“一杯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這不僅是落花的歸宿,更是對自己的慰藉。

“質本潔來還潔去”這不僅僅是黛玉的真實寫照,也是李白的內心剖析。那個流著汩汩熱血的浪漫主義者懷著拳拳愛國之心欲大展巨集圖,報效祖國之時。“供奉翰林”、“文學侍從”兩個頭銜毫不留情、重重地砸在了李白心上。此感莫過於六月飛雪。面對黑暗腐敗的政治局面,他選擇了堅持本性。不斷地被黑暗的朝廷逼得節節後退,他果斷地選擇了“揮手自茲去”,暢遊大自然,揮灑本性。

一個曾親歷過侵華戰爭的日本士兵,一個堅持每天行醫的百歲老人,一個胸懷大愛、樂觀無私的尋常百姓—山崎巨集。百年不變的行醫心願,七十年的診病生涯,帶著治病救人的美好心願來到這個世界,帶著行醫就診的70年經歷離開這個世界,成就“質本潔來還潔去”。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裡,有多少人能夠明白人生的真理—“質本潔來還潔去”。那些“明理人”,行走在消逝中。

世俗中緊張的生活節奏,世俗中激烈的競爭,世俗中無盡的黑暗,無不在我們心中裹上了一層又一層揮之不去的灰紗,世俗的觀念漸漸佔據了我們的心靈,我們慢慢地變得市儈、庸俗,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本性。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捧一杯熱茶,細細的品味紅樓夢中的詩韻,也是對人生別樣的一番體會。

品詩 篇20

國三作文 ,834字

泡一杯香茗,翻開那本古樸的詩詞集,讓茶香和書香融合,縈繞在我左右,伴隨我的思緒飄向古典的詩的國度。

先秦漢魏詩言辭豪邁瀟灑。荊軻刺秦,便有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楚漢相爭,便有了劉邦“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的感慨和項羽“時不利兮騅不逝”的惋惜。秦漢—詩詞文化的開端!

到了唐朝,詩歌盛行。在盛唐時期,伴隨著對美景熱愛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李白走來了。這位詩仙留下許多令人稱頌的詩歌。有體現童真的“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有孤獨寂寞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有熱愛祖國的“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緊接著,安史之亂使唐朝走上了下坡路,一位憂國憂民的詩人出現了。看他“漫卷詩書喜欲狂”的欣喜,看他“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孤傲,看他“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的孤寂。於是,就有了“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的落寞與“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殷切盼望。

當唐朝被歷史車輪碾過後,建立起一個詞的國度—宋朝。一開朝,就迎來了蘇東坡“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期盼。宋朝戰亂不斷,有多少人背井離鄉,盼望祖國統一?陸游僵臥孤村,貧病交加,又有幾人能懂得他為何“鐵馬冰河入夢來”?一代抗金元帥岳飛精忠報國,“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文天祥寧死不屈,捨生取義,堅持要“留取丹心照汗青”。數萬將士埋屍沙場,有多少人見利忘義,出賣國家?實在是人之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

于謙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卻頗遭眾議,留下“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來警示自己。辛棄疾心懷報國之志卻不受重用,只能挑燈看劍,夢迴連營,可惜雙鬢已白,年事已高,報國之志終於破滅。龔自珍罷官回鄉,仍心繫朝廷,自比落花,激勵後生努力報效國家。

閉眼合上詩集,幾首詩詞的畫面在腦海裡一一呈現。詩詞確實是歷史的產物,它就像這香茗,慢慢品味,就能品出其中的真諦。詩詞的確是中華文化的獨特象徵,它定會像這香茗,永不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