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國相關作文20篇
讀《品三國》有感 篇1
讀後感 ,1006字三國,是一段精彩紛呈又讓人眼花繚亂的歷史;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又充滿陽剛之氣的時代。
“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在三國前前後後九十年這一段歷史中,烽火連天,餓殍遍野,戰事頻繁,民不聊生。然而,亂世出英雄,越是滄海橫流,越能顯出英雄本色。
歷史往往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因此,魏蜀吳三國剛一滅亡,史書的記載就眾說紛紜,學者的看法也各不相同,三國曆史的戲劇性讓它成為了史學文學家們甚至是老百姓垂青的物件。
有那麼一個人,他雅量,機敏,風趣,深沉卻又狡詐,詭譎,冷酷,殘忍。千百年來褒貶不一,終難蓋棺定論。個性十足又如此富戲劇性。不難想出,他就是—曹操。
曹操在歷史上的形象並不是很好,很多史學文學家都不喜歡他。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在我看來,讓他們痛恨的,還是曹操說了“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這麼一句話。如果換了別人,一定會反過來說,但是這真的做得到嗎?也就只有曹操一個人坦率地說了出來,至少,他是一個“真小人”,而不是“偽君子”。
《三國演義》中有云: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寫的就是曹操,也可以說是對曹操的一個評價。亂世如三國,曹操身處其中也就只能成為一個梟雄了。但無論是梟雄還是能臣,曹操都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初中時曾經學過一首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若沒有足夠的雅量,又怎能寫出如此氣勢的詩賦?怎能成為一個重量級的人物?怎能成就如此大的一番事業?
在各類正史野史中,經常會談及曹操的笑,大笑,苦笑,嘲笑,冷笑,譏笑……似乎他始終都是在笑。就算是做錯了事,打了敗戰,曹操也會笑。因為他豁達開朗,大氣磅礴,他是一個性情中人和本色英雄。而且曹操也十分風趣與可愛。據《三國志》載,建安十六年曹操西征馬超、韓遂時,和韓遂在戰場上約見,韓遂的士兵聽說曹操親自出場,都爭先恐後伸長脖子要看他。曹操便大聲說:“你們是想要看曹操吧?告訴你們,和你們一樣也是個人,並沒有四隻眼睛兩隻耳朵,只不過多了點智慧!”在戰場上,曹操仍然如此灑脫風趣,更不用說在平時生活中曹操是如何了。
在《品三國》中,作者易中天從一個更平民化,更客觀的角度去評價和分析三國故事。歷史總是真真假假,是非紛爭,無人說得清。但在《品三國》中,你將看到一段段更客觀、更全面的三國史,一個個更客觀、更全面的人物。
品《三國》我仍為蜀搖首嘆息 篇2
國二作文 ,740字仰望星空,歷史的星光仍然光彩奪目;我翻開發黃的史冊,口味著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故事,卻發現,仍是那個三國時代最吸引我。
想起關羽兵敗麥城,被俘虜後,我不禁為這位義薄雲天的英雄嘆氣;再想起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我忍不住為足智多謀的他而流淚。也許是自己過於感性,或許是抑曹尊劉的感情導向,我不由自主地偏愛蜀國,為它搖首嘆息。
自從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他們肝膽相照、齊心協力,伸張正義,平叛黃巾、三英戰呂布在後人口中傳為一時佳話。在刀光劍影中,他們南征北伐,終於建立了蜀國,在這爾虞我詐的三國中,他們就像當時黑暗夜空中三顆閃爍的恆星,然而,義關羽失利被殺,急兄仇張飛遇害,劉皇叔白帝託孤,三顆恆星的隕落,致使蜀國的力量大大減弱,使建立一個兵強馬壯的蜀國成為泡影,匡扶漢室的理想,也不過是過眼雲煙。
諸葛亮,運籌帷幄,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三把火燒出了劉備的半壁江山,先主的逝世,使他悲痛不已,更讓他一個人扛下了所有的重擔,他不是不知劉後主的軟弱無能,更不會不知劉氏天下的氣數,可三綱五常的束縛使他明知無力迴天,明知不可力挽狂瀾還是義無反顧地做,而且做得十分徹底,他想用《出師表》證明自己為報先主知遇之恩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決心,更想喚醒劉阿斗平天下的雄心壯志,可無能的劉阿斗只看到夜夜笙歌,他挑起所有的重擔,竭盡所能,踏上征討曹賊、匡扶漢室的不歸路。七出祁山,卻仍未踏入中原半步,精疲力竭,奈何只是南柯一夢!從火燒赤壁、七擒孟獲,擺空城計只賺得後人一聲長嘆,在五丈原颯颯秋風中,他帶著壯志雄心走了,他帶著對先主知遇的愧疚走了,臥龍一朝魂歸故里,大蜀江山土崩瓦解。
回想那五虎將,那劉關張,還有那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悲痛的淚水悄然落下。
歷史的車輪輾過泛黃的史冊,我仍為蜀國搖首嘆惜。
品三國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747字看著他誇誇其談、談笑風生,將三國亂世品得有聲有色。在他的評點下,周公瑾成了我的偶像,關二爺成了我男神。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關羽,易中天說關羽是個重情義的人,從三國的點滴中也能看出。一是因為當關羽被俘曹營時,曹操給了關羽很多美女和財寶但是關羽始終沒有下跪,但當曹操給了關羽一匹馬—赤兔時,關羽跪下並道謝,曹操就很鬱悶地問關羽:“你為何下跪?”關羽的理由讓我捧腹大笑:“因為有了赤兔馬我就能回到我哥哥(劉備)的身邊了。”他隨後重重報答了曹操又回到了劉備的身邊。難道這不是重情義的表現嗎?
還說,關羽為何被剃頭匠稱為祖師爺?因為都有一把刀啊!但關羽的刀是砍頭的!說到這裡,易中天教授自己也忍不住笑了,鬼知道為什麼民間那麼多古怪的傳說。
關羽也被人捧為財神,易中天先生說,有一天關羽還能稱為愛神!因為有一次關羽對曹操說:“我要是幫你打敗了呂布,你要把那個女的嫁給我。”打仗前一天晚上,關羽還特地跑來跟曹操強調此事。
雖然後來曹操搶了關羽的女人,但是他也被別人搶了東西—被諸葛亮搶了空城計的“發明權”。易中天先生結合了歷史各種原因:1、諸葛在城樓上彈琴你聽得一清二楚,找個人將他射下來可好?2、你不打他,;圍他那麼個三四天,看他想幹什麼不也可以嗎?從各種原因分析,諸葛的空城計是假的。
而曹操的空城計是真的,那是因為有一天他自己出門收麥子,呂布突然將軍隊開到他的城下,曹操一急,讓他的家屬在城樓上站崗,呂布一看這鶯歌燕舞、嬌聲嗲氣,再看見旁邊有一個幽深的小樹林,想曹操這老賊肯定把軍隊藏在小樹林裡了,於是撤回了自己的軍隊。而第二天來,曹操還真的把伏兵埋在了樹林裡!易中天先生講得惟妙惟肖,逗得我眼淚都笑出來了。
易中天嘴裡的帥哥周公瑾,一米八四的諸葛亮,少年英雄孫策,我都難以忘懷。
品三國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763字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一段蕩氣迴腸的歷史,一部眾所周知的名著—《三國演義》。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一場場驚心動魄的畫面,深深吸引住了我的眼球:劉,關,張桃園結義;劉皇叔馬躍擅溪;諸葛亮草船借箭……
《三國演義》這本書是我國曆史上一本流傳極廣的歷史小說,它講訴了漢朝末年到晉朝三國統一的故事。智謀驚人的諸葛亮,勇武過人的趙雲,義氣深重的關羽,爽直粗豪的張飛,仁義愛民的劉寵,奸詐陰險的曹操,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才高量窄的周瑜,誠懇忠厚的魯肅……這些人物個性鮮明,讓人難以忘懷,深深底紮在人民的心中。
曹操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更是用兵如神,諸葛亮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法,更讓後人歎為觀止。最讓後人敬仰的是他那博大的胸圍,不像曹操寧錯殺一千,不放過一個的殘忍手段,也不像周瑜口吐鮮血還怪蒼天“既生瑜,何生亮”的狹窄心胸。大家都知道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的故事吧!諸葛亮用誠心打動了孟獲,使他心服口服,併為自己所用。他的博大胸懷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看到這個故事,不由自主的想起往日於弟弟爭肥皂的事。
我和弟弟可是21世紀的“絕佳拍檔”,關係相當的好。但也經常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吵架。就說最近吧,我就和弟弟發生了一點小矛盾:我在洗澡時用了肥皂盒裡一塊“白白胖胖”的新肥皂,可洗完澡後,弟弟就對我大哭小叫的,說我用了他的肥皂,半天都拽著我的衣服不肯放手。當然,我怎麼可能讓他“胡作非為”呢?所以我也對弟弟大吼小叫的,最後我們還發生了“星球的碰撞”。唉!那時候,我怎麼不學學諸葛亮博大的胸懷,謙讓一下弟弟,做一個姐姐該做的榜樣。總是氣量那麼狹小,為了一點小事就斤斤計較,真是太不值得了。
自古以來,諸葛亮被當做智慧的象徵,關羽被看成義氣的代表,曹操被看做奸雄的典型。《三國演義》博大精深,想要讀懂其中的精髓,就必須用心閱讀。
品三國 篇5
國二作文 ,799字“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一想起那段英雄輩出,群雄並起的烽火歲月,我便哼唱起這首《曹操》。
從《三國演義》到《三國志》,我也曾在東風臺上借東風;也曾與趙子龍提起長槍在長阪坡前七進七出;也曾看著孔明在夜晚昏暗的燈光下寫下“臣本布衣……”
品三國,不能不品的人是孟德,世人皆稱其為“奸”雄,卻不知他也提著一口寶刀冒著死亡的風險欲刺董卓,也曾在官渡之戰中身先士卒。他雖陰險狡詐,但這卻是在那個時代活下去,並一步步壯大的根本。他也是喊出“寧教我負天下人”,與世界為敵的第一人。
世人皆稱其為一代之奸雄,但我更認為他是一位偉大的謀略者,一位偉大的君王,儘管到他去世也沒有稱王。
與孟德相比,便不能不品一下關雲長了。除了他的義,我更看到了他的勇,過五關斬六將,哪怕前方是深淵,他亦無所畏懼。溫酒斬華雄,對方的刀下正沾著十八路諸侯軍中兩位大將的鮮血,他一個小小的馬弓手,在無人敢迎戰的時刻挺身而出,將其斬於馬下。
再好的馬也會失前蹄,守衛荊州之時,關雲長太過於自大,英雄末路敗走麥城。“義絕”關雲長自此畫上了句號。
三國三絕怎麼能少得了“智絕”諸葛亮呢?他在整個三國曆書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如同一位出色的導演,策劃了一場又一場的經典戰役:孫劉聯軍帳前,他站在陣前借東風;面對著滾滾而來如同黑雲一般的魏軍,他坐在城樓之上含笑彈琴;面對著中原,他轉戰深山七擒孟獲。劉備託孤,他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為一段傳世佳話。只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如果他再多活十年呢?只可惜歷史沒有那麼多如果。
小學尚不懂其中,直到初中我才窺到其中一二,以前讀的是“溫酒斬華雄”的痛快淋漓,現在卻對“揮淚斬馬謖”陷入了沉思。
時光荏苒,在不經意間再次翻開《三國演義》,我的腦海中又會浮現出場景:曹操對陳宮鄭重地說出“寧教我負天下人”;三英與呂布大戰三百回合未分勝負;孔明揮筆寫下“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品三國 篇6
國一作文 ,635字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整個三國時期最厲害的軍師就是司馬懿和諸葛亮。到底誰更聰明呢?可能大家會受羅貫中尊劉貶曹的思想影響,認為諸葛亮更聰明,其實不然。今天,我就來一場魏蜀軍師大PK。
首先說諸葛亮,三國時期有句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諸葛亮就是其中的臥龍,由此可見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了。但諸葛亮一生中也犯過許多錯誤,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馬謖失街亭”。羅貫中在書中寫到,是因為馬謖驕傲自大,在山上紮營,導致蜀軍被斷了汲道,全盤皆輸。其實真正的原因在於諸葛亮過於相信自己的計劃,而沒想到魏軍反應如此之快,打得馬謖猝不及防。而馬謖在山上紮營也是有原因的,當時魏軍的士兵是蜀軍的數倍,誰敢把營紮在路中間呢?
說完諸葛亮,再來談談被後人罵為“奸臣”的司馬懿。其實他卻有讓我欣賞的地方。首先,諸葛亮對司馬懿使用過“空城計”,司馬懿被騙,被後人說“太多疑”。其實不是這樣,你以為司馬懿沒有識破“空城計”嗎?那是不可能的,就連司馬懿的兩個兒子都發現了不對,堂堂司馬懿怎麼可能看不出來呢?而且司馬懿當時有幾十萬士兵,再不放心也可以先派一支先鋒軍去查探啊?我個人認為,司馬懿沒有揭穿諸葛亮,是因為他深知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道理,諸葛亮死了,那魏國還要他幹什麼呢?他的後代更沒有可能統一三國。由此可見,他確實是一個深思熟慮、心思縝密之人。
雖然我更喜歡“忠臣”諸葛亮,但是不得不說,“奸臣”司馬懿才是三國最終的贏家。他有長遠打算這一點,也是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這便是品鑑歷史的精髓!
我們爺倆品三國 篇7
作文範文 ,539字正所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世上大勢總在機緣巧合中發展演變,每個人的心目中也都有對《三國演義》不同的認知和理解。冥冥之中,似乎總有一種永恆,總是那麼萬變不離其宗。
在我跟孩子品讀這本書時,不約而同更加關注這本名著的諸多之美。
故事情節美。三國的故事設計巧妙,基於歷史,添加了作者巧妙的構思。每個故事都是那麼扣人心絃,引人入勝。三顧茅廬、火燒赤壁、草船借箭……。故事的背後,是智謀的較量,是力量的碰撞。彷彿一幅幅畫卷,很容易就能把我們帶入那個遙遠而熟悉的年代與場景。
人物性格美。三國的人物林林總總。每個人物的性格刻畫是那麼特點鮮明,入木三分。曹操的奸詐,關羽的忠勇,劉備的仁厚……,一個個栩栩如生。不同性格的人物交織在一起,給我們認識歷史,觀察周圍,與人交往提供了活脫脫的樣本模型。
歷史演變美。歷史的車輪,一直向前。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歷史風雲畫卷轉換之間,表達了那個時代人民呼喚明君、呼喚安定的樸素願望。
歷史不會重演,社會進步卻依稀有章可循。時過境遷,如今的世界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追求美、發現美的旋律,卻仍不失為一個永恆的主題。
我願與孩子一起,品讀更多書本,發現更多美好。
品讀《三國》 篇8
高一作文 ,817字花開花落,煙靄迷離,長袖搖曳著似水流年。世界萬物總是在變,只是那些令人憐惜的舊書,那些珍貴溫存的記憶,是否真的不再需要了呢?思念又把我拉回那段金戈鐵馬,英雄輩出的年代。
魏有五良將,蜀有五虎將,吳有長江天險,三家劃分中國大地,群雄逐鹿,看誰能問鼎中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蜀、魏之間的鬥爭,而諸葛亮無疑是王冠上的珍珠是最耀眼的一點。喜歡他,正因為,他未出茅廬已有三分天下,初來乍到的三把火,點燃了劉備集團的信心,更奠定了蜀國的位置和版圖。他是智慧的化身。
渴望擁有他的智慧,憑此暢遊書海,笑看五花八門的考試;渴望擁有他的鎮定,臨泰山之崩而面色不改,藉此坦然面對各種問題,無懼任何挑戰;渴望擁有他的文才,一封《誡子書》,啟悟了多少莘莘學子,由此寫一篇文章或一本書,魚躍龍門,成為韓寒一樣,炙手可熱的作家。他是我心中的偶像,伴隨著我渡過童年,一起成長。
揮淚斬馬謖,殺的卻是他的心;六出岐山而無功,苦的是蜀國百姓;病死五丈原,斷的是蜀國的希望。他活,蜀國興,他死,蜀國亡。
每一次讀到此,內心不禁有幾分掙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就算是聖人的他也不法不犯錯誤。就像魏延乃不多得的帥才,為什麼不讓他分兵伐魏,你可知將相和國家興;龐統乃不可或缺的謀士,為什麼不給他展示才華的機會,你可知得臥龍鳳雛者,得天下。關羽的死就是蜀國滅亡的前奏,劉備的去世更是斷送了統一中國的大好前景。
智慧的你終究跳不出儒家的圈子,可知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博才的你終究容納他人的存在,可知眾人拾柴火焰高這個淺顯的道理。
“滾滾浪花東逝水,浪花濤盡英雄。”歲月蹉跎,流年易去,千古風流人物,最終都化作了一?y黃土。《三國演義》讓我們從歷史和文化中明白到世事無常,應學會珍惜現在的一切。
時間滴滴答答地走著,一秒一秒,不再倒流,生命的每一個渡口永遠沒有停頓,有的是光陰一刻不停的消逝。讓我們珍惜那些古人留下的瑰寶,因為那些常常被我們不經意間忽略的,恰是我們最需要的。
一壺《三國》酒,品味需千年 篇9
高考作文 ,1325字一腔三國情讓我對它魂牽夢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放下喧囂,輕輕低吟,你是否會有些感觸?是否能回憶起那三分天下時的英雄?是否能領略到他們的壯志豪情?夢迴三國,感受驚天地的英雄氣概;重溫經典,品讀故事中的精彩人生。
咿呀學語時,就喜歡聽媽媽講《三國演義》的故事,那時只喜歡有趣的,只會膚淺地看錶象。尤愛聽諸葛亮三氣周瑜那章,每次聽到周瑜被氣死時都會高興地站起來為諸葛亮的睿智拍手叫好,同時也譏笑周瑜的心胸和戲劇性的結局。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轉變了對周郎的看法。喜歡,但更多的是欽佩。
他是一名軍事家。赤壁一戰展現了他的雄風。浩蕩江水,濁浪排空,赤壁之上曹船鐵索相連。一位錦袍少年立於吳軍中央,羽扇綸巾,英姿勃發,毋庸置疑他就是周郎。烏絲飛揚,面露淡雅的微笑。隨即,劍眉一皺,下令一聲:燒!霎時,赤壁上燃起滾滾大火,煙霧瀰漫,箭如雨下,江水被血水染成了紅色,曹軍的檣櫓頃刻間灰飛煙滅。就連後世的蘇大學士都為之感嘆。他更是一名音樂家。“箏鳴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近兩千年來,曲顧周郎留為佳話。
就像易中天先生說的一樣,試問這樣一位才貌雙全、讓天下女子為之傾心的翩然公子還需要嫉妒別人嗎?世上本無完人,然公瑾卻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人俊、才高、琴棒,並不像《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心胸狹隘。這告訴我不要盡信書。
“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長阪坡趙子龍單騎救主的事膾炙人口,深入人心。而那被譽為常勝將軍的趙子龍可是我從小喜歡到大的人物。“雲乃拔青?劍亂砍,手起處,衣甲平過,血如泉湧。”誰能不被子龍的英勇所震驚到?手裡拿著書,思想卻早已飄到那兩千多年前的戰場上,戰鼓雷鳴、橫屍遍野,一身銀盔銀甲素羅袍的子龍困於曹操的萬馬軍中,左揮青?劍,右執長槍,懷中還抱著幼主阿斗。就這樣還能殺得七進七出,子龍你辛苦了!
後來,我越來越著迷,不禁被羅貫中的文筆所折服。?亭之戰的浩大聲勢、陸遜點兵時的颯爽英姿也只有在讀《三國演義》時才能體會到。曹操奸詐、甘寧勇猛、楊修的恃才自傲……《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不下百位,而其中每個人的性格都大有不同。
讀完《三國演義》讓我漸漸喜歡上讀書,不單為了考試,更為了那精神上的享受。《三國演義》讓我知道“忠義”二字是怎樣書寫的。關羽千里走單騎只為報與劉備桃園結義之情,諸葛亮鞠躬盡瘁只為報先主知遇之恩,陸抗雖其父被孫權逼死卻仍衷心於東吳。陸績的孝,魯肅的義,劉備的禮賢下士……正體現了古人高尚的品格,也體現了此書的魅力。
多少年了,《三國演義》作為經典一直流傳於人世之間。人與人之間理解力的差異,導致千古名人們都對它有獨到的見解。同樣,人是會變的,隨著年齡的變化,你的心境也在發生變化,對經典的理解也隨之而變。對此我想說,請拿起你曾經拋下的經典,反覆閱讀,這樣你會受益匪淺。
漫漫長路今尚在,古來經典對誰傾?千言萬語聖人言,不及《三國》贈我情。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三國演義》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707字在我的書櫥裡有許許多多的書:有法布林的《昆蟲記》,有葉聖陶的《稻草人》,也有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在眾多的書中,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三國演義》。因為書中許多活靈活現的人物和有趣的故事讓我讀後回味無窮。
我喜歡三國演義中的一些英雄人物。三國裡的人物個個都被作者描寫得維妙維肖,裡面好多人物都有一顆精忠報國之心,很令人敬佩。書中我最喜歡的要數孔明瞭,因為他足智多謀,遇事沉著冷靜,非常善於分析。比如草船借箭,他就藉助稻草人順利取得魏軍的十萬支箭,以備後用。魏、蜀、吳三國互相殘殺,損失了不少精兵強將,令人覺得惋惜。如果我是三國裡面一名將領,我會學習呂布精兵習武,學習孔明用好計謀,一定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
我更喜歡三國演義中的精彩故事。其中“三英戰呂布”這個片段描寫得最為精彩:呂布是董卓手下的一員大將,他武功高強。有一次,張飛拿著丈八蛇矛應戰呂布,倆人戰了五十多個回合,張飛的陣腳漸漸亂了,而呂布越戰越勇。眼見張飛招架不住了,關羽著急了,他舞動著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衝了上來,和張飛一起應戰呂布。剎那間,塵土飛揚,三匹馬廝殺在一起,三十多個回合過去了,倆人仍然戰不過呂布,這時,劉備也持著雙股寶劍來幫忙,他們弟兄三人把呂布團團圍住,呂布招架不住,只好起著赤兔馬飛快地溜走了。讀這個故事,我彷彿也來到了三國時的戰場,聽到了震耳欲聾的戰鼓聲,看到了激烈的戰爭場面,從“三英戰呂布”這個故事中我也明白了“團結一心,其利斷金“的道理。“三顧茅廬”“連環計”“火燒赤壁”等故事都寫得非常精彩。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我真喜歡《三國演義》這本書。同學們,你們也趕快來讀一讀吧。
智勇傳千古——再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1
讀後感 ,584字暑假裡第二遍讀《三國演義》,不求全都精通了解,但瞭解更深一層,還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曹操的詭計,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都被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我彷彿身臨其境。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以此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域,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軍隊。此種例子舉不勝數。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前,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十一速億的事情來呢?
有勇有謀,大敵當前,只能死拼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
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各國都有龍中鳳人,曹操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用兵如神了;但兩人都有致命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過於陰險。蜀國,首當充其的心定是伏龍諸葛亮。還有姜維、徐蔗、孔明、周瑜,從這些人物的性格和國家不難看出來人性格的重要性,可見性格關係著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2
國二作文 ,794字總的來說,《三國演義》是一部情節曲折的章回體小說,是結合真實歷史和民間傳說編撰而成的,小說講述的是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為統一天下而興起的戰爭,其中存在著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有曹操亂世奸雄的形象,關公手持青龍偃月刀,長鬚飄飄的形象,張飛豪邁奔放、草莽英雄的形象。現實與想象結合,構造出一部文學史上的巔峰之作。
賞《三國》,翻閱此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頁畫,劉關張雙手各端一碗酒,共立“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約,面前香爐直立立焚著三株清香,香霧繚繞,桃花滿園,此情此景無不令人感慨。是的,劉、關、張桃園結義如今成為人們廣為流傳的佳話,他們之間的深厚友誼也無不教人感動。
讀《三國》,遙想赤壁之戰,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源遠流長的江山圖畫,魏蜀兩軍千萬精銳軍馬全副武裝,蓄勢待發,旌旗整列,軍容甚盛,黃風席捲戰場,是一場惡戰前的寂靜,戰旗搖擺,烽火連天,號角吹響,只見城門敞開,霎那間,吶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戰場上,刀光劍影,血肉橫飛,有詩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重遊,多情應笑我,早上煥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品《三國》,會從中收穫了不少為人處事的經驗,它為我前方未知的道路燃起了一盞明燈,周公瑾正值英年,素有大志,功成名就,本應度過一段美好的人生,就因嫉妒諸葛亮比自己城府深,竟生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怨言,設計欲將其陷害,最後自己反而“賠了夫人又折兵”,結果慪氣口含鮮血而終,生前所得盡失,死後不得其所,何其悲哀,它用事實警戒我要以寬厚的心懷來看待事物,接受事物,這一事例,給了我很大的啟示。
民國時期的教育家胡適曾說過:《三國演義》是一部絕好的通俗小說,在幾千年的通俗教育史上,沒有一部書比得上它的魔力。是的,這本書一直以獨特的創作方式和文化魅力吸引我去閱讀,讓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我得到深刻的感悟。
童年與三國 篇13
國一作文 ,1363字美麗的童年像一首詩,我的詩裡,《三國演義》就是配對的歌;我的夢裡,《三國演義》就是一次想象。
第一次接觸三國演義是在遊戲裡,那時啊,我的朋友也是個熱愛三國演義的“發燒友”,來到我家就是跟我聊三國,什麼赤壁之戰啊,三顧茅廬啊,溫酒斬華雄啊……就像歷史老師一樣將這些經典告訴我,耳濡目染下,我同意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三國演義,但那時的我實在是太無知了,連書店都沒有去過,甚至不知道是做什麼的—更別說什麼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了。但我對三國的熱愛,渴望並沒有結束,被我埋在心裡,直到上了小學。
第一次在小學聽到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是在三年級,“博學之星啦,需要閱讀四大名著,要參加的跟老師報名!”四大名著?“老師,四大名著是什麼啊?”“哦,分別是《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還有《水滸傳》”三國演義?我對這四個字特別的敏感,一聽到這幾個字,我想起了關雲長,想起了溫酒斬華雄。“老師,《三國演義》在哪買啊?”“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我們的楊欣雨同學借,她已經看完了。”啊?去向我的冤家借書,沒搞錯吧?不行,一方是熱愛已久想閱讀的《三國演義》,一方是對冤家的尊嚴,到底選哪個啊?“當然是選《三國演義》啦,跟《三國演義》比,冤家之間的恩怨算得了什麼?”“你必須選擇尊嚴,《三國演義》真的有這麼重要嗎?”心中兩個聲音一直徘徊在腦海裡,沒辦法,事到如今,只能硬著頭皮試一試了!想到這,我躡手躡腳的走到冤家課桌前,輕輕地“那個,我親愛的楊欣雨同學,可否把《三國演義》借我一用?”“不行,有人借了,你走開。”“啊,求你了,我親愛的楊欣雨同學,就給我看一章,就一章!”“說好了,就一章,拿去吧。”我深怕她後悔了,一下把手掏出,快速的把《三國演義》拿到手中,讀起我最想讀的那章溫酒斬華雄。
言未畢,階下一人打撥出曰:“小將願往斬華雄人頭,獻於賬下!”眾視之,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聲如巨鍾,立於帳前。讀到此處,身為男子漢的我早已熱血沸騰,關雲長要怎樣斬華雄呢?”操教釃熱酒一杯,與關公飲了上馬。關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哇,這就是關雲長的英雄氣概,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屬於英雄的種子。
“好了,一章看好了,還我吧。”太過專心閱讀的我根本沒注意楊欣雨在監督我看完一章,“可是……再給我看一章好不好?就一章!真的就一章!”“不要。”我可以厚臉皮的不還給她,自己再看幾章,但是這就沒有誠信了,到底是還還是不還啊!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罷了,我慢慢的將手遞出去,此時心都在滴血啊,伸出去一點又退回來一點,她等不住了,一把拿走了《三國演義》,那一刻,我心彷彿停止了跳動,就像《三國演義》就是我的生命。“哎呦,你是不是傻了,你要看可以去書城啊!”嗯?書城也有《三國演義》?這無疑給我打開了新的窗戶,三國繼續在書城進行著……
三國帶著我的童年結束了,到最初的桃園三結義,到最後的司馬氏統一天下。三國的故事在我的視線中一遍遍的結束了,但是《三國演義》帶給我的道理,熱血我永遠不會忘記!
若可以做一次三國的夢,我一定會選擇那復興漢室的猛將,做一次統一天下的夢……
我讀《三國演義》 篇14
國小五年級作文 ,440字大家都說《三國演義》是一部好書,可我一直沒讀。這個寒假爸爸非讓我讀一讀這本書,讀完之後,的確是讓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中刻畫了好幾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
在這些人物中我最敬佩的要數諸葛亮了。他是一個忠臣,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不但如此,諸葛亮還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真是一個奇才!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巧擺八陣圖,七擒七放孟獲,唱空城計,以木偶退曹魏大軍,這些都是常人所想不到的。他的聰明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
再說關羽吧。關羽一個紅臉的大將軍,也是五虎上將之首。他殺華雄,斬顏良,滅文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後來又在華容道義放曹操。他忠於故主,降漢不降曹,一得知自己兄弟的訊息,便千里萬里地去尋找。在今天關羽成了忠義的化身。
另外,曹操的混帳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周瑜的目光短淺,氣量小,都描寫得非常好。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有各的性格,故事情節也很有趣。《三國演義》真不愧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5
讀後感 ,631字《三國演義》—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羅貫中所寫的歷史小說,這本小說的內容多為北宋以至明朝藝人所編,經羅貫中的整理和編輯後,就成了一本聞名中外的鉅著,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
書中的情節是以沒落王族劉備為主導,講述他在偶然的機會下,遇到了關羽、張飛兩位豪傑。因為志同道合,所以三人於桃園結義,故事就這樣開始,而已其後90年的晉渡江滅吳為終。其一些情節,如《借東風》、《捉放曹》都是家喻戶曉的故事,可見此書是何等的精彩,真的令人再生閱讀的念頭。
我認為書中的人物是這本小說的靈魂,主角劉、關、張三人在其漂盪中原到建立蜀國的過程中,充分表現出仁、忠、勇之典範的英雄氣概。
演義與正史的最大區別就是其真實性打了折扣。人人都說《三國演義》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的確是這樣。但是虛構,是用藝術手段進行虛構,而不是隨便哪段事實就可以拿來虛構。比如:關羽單刀赴會魯肅,史書上寫的是魯肅單刀赴會關羽。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讀過之後,稍作分析,可知這些虛構的情節,大部分是為小說描繪的一個個任務做鋪墊的。因為像正史中所說的塑造真實人物,有些情節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觀相違背。而且,作者在虛構的同時,還注意到了情節的合理性、連貫性,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總之,作者在這方面的寫作是相當成功、出色的。這些情節也表現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觀願望。
人物的描寫也很精彩,如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有不同的特點。
《三國演義》真不愧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
永遠的三國 篇16
高一作文 ,72字一片忠心,一片赤誠的情誼——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7
讀後感 ,827字《三國演義》,再次捧起這本名著,我不再只是去看那些打鬥場面,也不只是為了自己喜歡的人物而熱血沸騰。
《三國演義》是一本歷史小說,這裡面有古板的歷史,但也有三結義的熱血;這裡有令人膽寒的戰爭,但也有關羽千里走單騎的勇猛;這裡有千軍萬馬的浩大場面,也有諸葛亮一人的運籌帷幄。這本《三國演義》不僅是在寫歷史,更有作者的一腔熱血。那一腔熱血凝成了字裡行間英雄們的一片赤誠護主心。
護主,一片忠心,在這些人物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像關羽,他與劉備失散,身陷曹營卻心在漢。他為什麼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為什麼不顧一切,不被曹操的厚待所說服?因為他和劉備是結義兄弟,他更是一位忠誠的臣子。為了劉備,他當然會不顧一切,他的一片赤誠之心,使他留下了千里走單騎的佳話。再比如趙雲救阿斗,他獨自一人與曹軍抗戰,這又在歷史上寫下了一段佳話。趙雲的勇猛確實令人佩服。但他的勇猛,是為了懷中的那個孩子。阿斗,劉備的人在,他拼盡全力去保護,為什麼?因為他對劉備的忠心。他對劉備的一片赤誠,所以他會一人穿梭於萬軍之中。還有一個軍師諸葛亮,他為了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從三顧茅廬開始,臥龍諸葛亮就竭盡所能,為劉備處理一切事務,他是劉備身後最得力的幫手。劉備死後,他仍忠心於劉備的兒子阿斗,後主劉禪,最後操勞過度而亡。他本可不必如此,他本可輕鬆一些,可他忠心耿耿,令人佩服,到死他仍為蜀國操心,這樣的諸葛亮,全是因為一片忠心。
三國裡有名的臣子,哪一個不是為主君赴湯蹈火的忠臣呢?
我們沒有戰爭,我們沒有君臣之分,我們忠心的是朋友,是信任我們的人。在現實中,我們做不到赴湯蹈火,做不到像《三國演義》中那般效忠。我們要做的,能做的,只有誠信待人,誠實的對待那些信任我們的人,就是忠心了。雖然並不是君臣之間的忠誠,但意義相同,他們信任我們,我們就要竭盡所能幫助他們,這便是忠。
一片忠心,一片赤誠,這是桃園三結義;一片忠心,一片赤誠,這是諸葛亮;一片忠心,一片赤誠,這不僅是君臣,還是朋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濤盡英雄——《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1034字“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簡單的開頭,卻引導我進入魏蜀吳三國當時的百年糾紛。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關羽的大義,張飛的魯莽,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自我認為,在《三國演義》這部長篇歷史小說中,人物便是它的靈魂,故事便是它的肉體。靈魂與肉體相互交織,在故事中體現人物,在人物的基礎上講述故事,二者密不可分。
說起我最喜愛的人物,是被明間不斷神化的智者—諸葛亮。他是智慧的化身,更是忠烈之臣的典範,這也是我喜歡他的一個重要原因。他為後人樹立了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榜樣。以獨特的見解,和對時事的深刻認識,又為人謹慎,成為劉備的左膀右臂。綜觀歷史長河,君與臣之間似乎總是存在微妙的權力薄膜存在,多少忠臣將士,不得善終。君怕,功高蓋主,臣怕,君生猜忌。但是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超越君臣,肝膽相照。例如,當劉備病重時,喚諸葛亮到白帝城,曾對他說“你的才華是曹丕的十倍,一頂可以安定國家,成就北伐大業。如果我的兒子劉禪可以輔佐,就輔佐他;若是他不爭氣,你就可以取而代之。”又告談他的兒子“你與丞相共事,侍奉丞相就相如父親一樣。”保君一生,能得到君主如此信任的能有幾人?而他並沒有乘人之危,沒有枉費劉備對他的信任和重託,他權利輔佐劉禪,而劉禪也恪守父訓,視諸葛亮如父,蜀國軍政大小事務,鹹決於亮。諸葛亮對劉禪的全力輔佐,已經不僅僅是一般的君臣之間的任用諸葛亮對劉禪是對已故朋友的一分責任和報答,這分責任感和完全信任留為美談。
我從來都是喜歡重情重義之人,像張昭這種貪生怕死的臣子,雖不厭惡,但不經意間會有蔑視的態度。
說道重情重義,我不得不提的便是身為五虎大將之首的關羽。他雖大意失荊州,但對劉備是百分百的忠心。
在看第一遍的時候,我對周瑜並不喜愛,認為它心胸狹窄,不可為大器。但之後才發現,他是一位智勇雙全的猛將。其實歷史中真實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得人”,“雄烈,膽略過人”,“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在其它三國的史料中,也沒有任何有關周瑜“量窄”的記載。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也對周瑜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在我之後的瞭解中發現,赤壁之戰,指揮者是周瑜,而不是諸葛亮。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有取西川的計劃,但卻被周瑜搶在了前面。按真實的歷史推斷,周瑜會有更大的作為。
《三國演義》中為我們展現出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淋漓盡致的為我們展現了當時魏蜀吳三國的分分合合。它是我的摯愛,在閱讀的同時,我可以貪婪的查閱著每一名曠世英雄的雄偉形象。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726字“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假期裡書籍成了我最好的陪伴,我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開闊了眼界。每一本書都讓我收穫很多,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水滸傳》這本書。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認為所謂的名著都是枯燥無味的,但讀完以後我的這種觀點都被改變了。
整部水滸傳,主要是講了在北宋末年,高俅弄權,整個朝廷奸臣當道。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漢被逼無奈反上梁山。後來受朝廷招安,在出兵征討方臘時死傷過半,最後不幸起義失敗。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水滸傳》中的“義”這個字。什麼是“義”?為朋友兩肋插刀,為兄弟赴湯蹈火,這便是義。在《水滸傳》中,一百零八漢就講究“義”這個字。一百零八漢各為兄弟,為兄弟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辭。可在現實社會中,有幾個人能做得到呢?在困難面前,又有幾個人會舍自己利益保別人平安呢?在一些人眼中,利益是遠遠大於情義的,因為在他們的世界中,早已沒有了義的存在。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衝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傢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捨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我也要用我的雙手為祖國建設出一分力,帶著一顆正義的心去做好事善事,即使我的力量很小,但是不論怎樣我也要遵守“義”這個字!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735字三國時代戰亂不斷。又奸詐褻權的奸雄、有以仁德治民的明君、有少年大志十五而立的君主。這樣精彩的時期我們不能穿越時空到達。但我們卻能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體會其中的韻味。
這部小說,是我國最早的的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生動的寫出了漢末到晉初這一歷史時期曹魏、蜀漢、孫吳三個封建統治集團間政治、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複雜鬥爭。揭露了社會的黑暗與腐朽,譴責了統治階級的殘暴與奸詐,反映了人民在動亂的苦難和明君仁政的願望。
小說中的曹操是一個奸詐的人,但也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政治家。從只有一點點家族子弟,發展成稱霸一方的梟雄,不得不佩服他的膽識和智謀。但曹操頁不能說是一個十足的壞人。因為三國中並沒有絕對的明君。蜀國大將關羽不是曾在曹操帳下嗎?當關羽要回蜀國時曹操也並沒有強行挽留他。他曾說過:“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一般的人一定會說:寧肯天下人都對不起我,不可以我對不起天下人。但這些人做的往往都是和曹操一樣的勾當,只有曹操敢坦率的說了這話。曹操誰然奸詐,但奸詐裡面也有坦誠,他至少敢把奸詐的話公開說出來,他是真小人不是偽君子。
還有一個角色我非常喜歡。這個角色就是孫權,孫權的父親才討伐董卓後被荊州劉表的伏兵射殺。他的哥哥也在他15歲時遭到了暗殺。孫權年僅15歲便臨危受命穩固江東。孫權是一個愛喝酒的人,酒喝多了會耽誤大事。但孫權有個特點,能虛心聽取別人的勸說。這樣的一位君主卻沒有得到最終的勝利這是讓人痛心的。但也說明了三國時代的人才之多。曹操曾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豚犬耳!這並不是沒有道理孫權幼兒時便有過人的膽識和智謀。
這本書寫出的事情嗎,人物都耐人尋味,讀懂其精髓的人,必將懂得許多人生中的道理。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讀懂了三國便懂得了一份才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