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堰遊記相關作文20篇

古堰遊記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847字

每年春節,我最期待的便是去爸爸的故鄉—麗水松陽。這次,我們又重遊了一次“古堰畫鄉”。

汽車在蜿蜒的山路中行駛,雖是冬季,一路上依然山清水秀。大約行了五十多分鐘,遠遠望見一塊木牌,上面清楚地寫著幾個大字—“古堰畫鄉”。下了車,首先看到的是幾十幢樓房,錯雜地坐落在四周。十幾個男孩、女孩在中間的花壇邊玩耍,這是住在“古堰畫鄉”的人家。二姑媽告訴我們:“其實,這裡是‘古堰’,坐船駛過一個大湖,便是‘畫鄉’。”原來“古堰畫鄉”,不是同一個地方啊!

往前走,小吃鋪越來越多。其中最吸引遊客的,當然是麗水最有名的特色小吃—縉雲燒餅。縉雲燒餅歷史悠久,相傳石筍下的居民效仿軒轅黃帝煉製仙丹。煉好後,一村婦的兒子發現壁爐內仍有火,於是把餅貼在上面,就成了現在的縉雲燒餅。縉雲燒餅於麥香、肉香、蔥香、菜乾香、芝麻香、糖油香於一體。油光發亮、表皮鬆脆,肉質軟糯、鹹淡適中、油而不膩,鮮香可口,真可謂是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整個古堰都瀰漫著燒餅香,真是令人垂涎三尺啊!

不知不覺中,就走到了小竹林,翠色慾流,連成了一片綠色的海洋。踏著青石板,摸著光滑的竹竿,伴隨著“沙沙”的竹葉聲,真是別有一番意境,彷彿置身於美好的幻境中。

前面就是“古堰”與“畫鄉”的交界處。果不其然,中間隔著一個大湖,湖面像鏡子一樣平靜,像翡翠一樣碧綠。水是那樣清澈,那樣透明。看,一條條小魚在湖中搖擺著身軀,無憂無慮、輕鬆自在,這兒,就是他們的天堂。一隻只白鵝浮在水面上,悠然自得,讓人不由得想起駱賓王的一句詩—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一陣微風輕輕地從湖面上拂過,清波盪漾,一圈圈漣漪從中心蔓延開來。這陣風,吹走了炎熱,吹走了煩惱,令人感覺心曠神怡。

看盡了一路的風景,我們來到一座小亭,坐下來休息。小亭由四根紅木柱支撐著,上面蓋著一頂“大帽子”,裡面有六張木頭做的圓桌和十幾個雕刻著精美圖案的石凳。如果渴了,還可以去免費的茶水間裡喝口茶。

古堰遊就這樣結束了,我期待著下一次再來這個美麗的地方。

都江堰遊記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713字

又是一個美好的夏天結束了。在這個暑假裡,我去了成都。我最喜歡的景點是都江堰。

爸爸在去都江堰的途中對我說:“都江堰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結晶,它充分展現了李冰父子不畏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都江堰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一直使用的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巨集大水利工程。”爸爸的介紹讓我對都江堰景區充滿了嚮往。

我們走過南橋,跨過岷江,進入都江堰景區。那天天空萬里無雲,太陽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但景區裡遊人如織。在景區裡,我被一處噴泉裡的景物吸引住了。導遊向我們解釋:這些景物都是古代人民修建都江堰的工具。擺放在噴泉外面是竹籠,它是用竹條捆起石塊,壘砌成牆,抵禦水流的好幫手。還有一些鐵棒和三角架。在噴泉底部的鐵棒,是來測量沙子深度的工具。在竹籠上方的三角架,是用來固定竹籠的。看到這個,我立刻想起李老師在課堂上對我們說的,三角形最具穩定性。古代人民能在千年前就利用這個原理修建都江堰,我由衷地讚歎他們的勞動智慧。

我繼續往前走,躍入眼簾的是一片綠茵茵的“原始森林”,一望無際的樹木蒼翠欲滴。我不由自主地跑進樹林,在粗壯的大樹間來回奔跑,夏天的炎熱頓時消失的無影無蹤,周圍瀰漫著香甜的新鮮空氣。啊,真舒服!可惜不能帶走。

我終於來到了魚嘴,一陣水汽鋪面而來。前面滔滔的江水洶湧流過,在這裡激起大大的水花,嘩嘩作響。江面上,你會看到有些地方無緣無故地發起浪濤。我問過爸爸之後才知道,其實這是江底的石頭在作怪,是它打起了一朵朵浪花,目的是為了消卸掉水的衝擊力,哦,這就是它為什麼叫飛沙堰了!

再回頭眺望遠處的寶瓶口,看著水流緩緩地流進成都,我不由自主的感嘆道:“都江堰真壯觀啊!”

都江堰遊記 篇3

國小三年級作文 ,463字

令人期盼已久的暑假終於來了,爸爸給我們安排了許多有趣,好玩的活動。首先,我們的第一站就是去都江堰。

我們坐著地鐵來到了這個令人期盼的地方。剛走進大門幾棵高大的銀杏樹彷彿是在迎接我們。不久,我們來到了一座橋,橋下是奔騰的江水,水聲震耳欲聾,我被此情景情景驚呆了。這潮水,彷彿像千軍萬馬衝鋒陷陣。當他們遇到敵人時。就會濺起一大片水花和雪白的泡沫。

我們逛完了都江堰。爸爸和我們講了都江堰的來歷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髮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巨集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我真佩服李冰父子的毅力、決心和智慧,我們要學習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

古鎮遊記 篇4

記敘文 ,886字

時光荏苒,錦繡永恆

—題記

有人說,置身於一個古鎮,就彷彿在和時光老人談論歲月的故事,去年假期,在百忙當中回到自己的老家黃姚,去感受一份淳樸的真摯與美好。

告別了令人望而生畏的鋼鐵森林,腳一沾青石板,便感覺時間倒轉了幾百年,清涼的感覺頓然湧上心頭。行走在青石鋪平的小路上,一塊塊的青石間鑲嵌著苔蘚。這碧綠而倔強的苔蘚猶如一根根四通八達的脈絡在無限延伸,年代已久的泥牆屋,斑駁著過往的痕跡。這一切的一切,每時每刻都在和路人講述著昔日的故事,訴說著昔日的繁華。

往小巷深處走去,就臨著石板橋了。來往的女子,不知多少回,坐在垂柳凝望著自己愛慕的男子。勞作的男子,不知多少次,站在橋頭上倚橋回首,只為心中的女子衝其會心一笑。這悠長的小橋,這古老的小鎮,不知見證了多少次完美的愛情,不知承載了多少代人的故事。

特色的老木屋一座接著一座,而那老屋屋簷下的花薔早已爬上泥牆,閣樓上的枝藤在風中招搖著,輕哼著古老的民謠,如此富有詩意的建築,怎麼會留不住我的腳步呢?

踏入門檻,向四周望去,只見那懸掛在牆上的木鐘,一搖一擺的,甚是討人喜歡。石磨安然地呆在角落,默默地注視著行人。內屋的綠藤早已沾滿了白瓦,慵懶地叭在瓦上,給老屋帶來勃勃生機,肥碩的葉子墜在藤蔓上,好生安詳。正值中午時分,溫和的陽光傾散在老屋上,透過樹葉間的空隙,照射出歲月的影子,像破碎的玉片撒落在地上,那麼刺目,令人過目不忘。我真想長居在這裡,還能像兒時一樣,在這並不大的裡屋內肆意玩耍。看絲絲的煙雲在暖陽輕籠下聚在一起,飄散成一幅絕美的中國畫。

古人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可我沒有愁,有的只是一份平靜與清新。而他們卻化作一江春水,使我源遠流長……

竹排搖曳著,我站在竹排上,微抬著頭,兩岸的景色便映入眼簾。我並非詩詞好手,吟不出一著傳世佳謠,我並非繪畫奇才,繪不出一幅傳世佳作。而我只能用我最真誠的雙眼,去飽覽著錦繡江山。看著藤蔓浸上岸邊,看著泉水隨風盪漾。我只有把這江,這景,這情收在眼中,記在心上。

盛滿一瓢清水,揚起瓢壺,任期揮撒,這縷清泉,尤如繁星點點,落在世界的每一處地方……

京西古道遊記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733字

這週二,我們六年級全體師生去西山徒步。其中,路上參觀的馬蹄窩令我印象深刻。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很早就到了學校,一路上,同學們都很興奮。專門輔導我們徒步的老師給我們講解了各種關於徒步的有趣的內容和注意事項,比如他的徒步經歷,關於登山杖的各種資訊,雪盲的危險,和怎樣戴徒步專用的保溫帽等。同學們聽得躍躍欲試。

我們終於到了京西古道的起點。全班拍了幾個合影,做完準備活動,就出發了。一開始,雖然路有坡度,但是還算得上平坦。我們有說有笑地走著,根本沒有想象中那麼累。走了大約半個小時,我的腳不知不覺地踩進了一個地上的小洞,差點摔倒了。我以為這是偶然現象,就沒有留意。可是沒過一會兒,我又踩進了一個更深的小洞。我往地上一看,發現從我腳下開始,路就變得坑坑窪窪。我心想:真倒黴!怎麼會有人在徒步的道路上挖那麼多絆腳的坑呢?這不是故意害人嗎?我一邊揉著我崴了的腳,一邊懷著怨恨的心情看著這些討厭的小洞。是不是應該拿一把鏟子把洞都填平才好呢?突然,我看到路邊貼著一個牌子。好奇心把我吸引了過去。我看完這個牌子,才知道這些洞可不是有人搞惡作劇挖出來的,而是通過一匹一匹的馬,經過幾百年,甚至幾千年,踩出來的。我懷著敬佩之心再次把目光轉向那些馬蹄窩。馬之所以能踩出這樣的馬蹄窩,難道不是因為每一匹經過這裡的馬都在堅持走同一條路,踩同樣的地方嗎?如果這些馬在中途放棄,不再踩同樣的地方的話,難道還能有今天這樣的馬蹄窩嗎?難道我們不應該向這些馬和當時騎馬的人學習嗎?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我們不管多累,都要把這次徒步完成。

我們看完馬蹄窩後,就繼續上路。我有時候會很累,但是我一回想這些馬蹄窩,就有了繼續前進的決心,身體也覺得不那麼累了。就這樣,我們順利完成了這次徒步活動。

內蒙古旅遊記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350字

暑假期間,我和家人一起去內蒙古旅遊。那裡的景色十分美麗,去了肯定讓你流連忘返。

我看見過一望無際的原野,也看見過精美整齊的草坪,卻從沒看見過內蒙古這樣的草原。那裡的草真多啊,彷彿那是一片綠色的海洋,那裡的草真美啊,微風吹過,小草彷彿活了起來,左右搖晃著纖細的身姿彷彿在跳舞一樣。

如果你認為內蒙古只有草沒有山那你就錯了,那裡的山別有一番風格,有高有低、有大有小,像極了駱駝的駝峰。

那裡的額爾古納河也是十分美麗,遠看就像一塊藍色的寶石平放在地上,又像一面光滑的鏡子照映著蔚藍的天空。河水清極了,游魚、水藻,都可以看的清清楚楚。水十分的涼,當你站在那裡數五個數再上岸,腳就像剛從冰洞裡拿出來似的,特別冷。水雖冷,但是格外的甘甜。

啊!美麗的內蒙古,彷彿把我帶到了仙境,我真想大聲說:“內蒙古,我愛你!”

古城遊記 篇7

國小四年級作文 ,941字

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每年假期媽媽都會帶我去不同的地方領略風土人情,前年去西雙版納我瞭解了傣族,去年去內蒙古我瞭解了蒙古族,今年的寒假,我們就在家門口領略了家鄉的風景。

雖然身處平遙古城,但很少進入古城遊覽。古城牆就像一條楚河漢界,將古城與外界隔絕開來。步入城門,頓時有一種穿越到了古代的錯覺,整座城池以市樓為中心,四大街八小街和七十二條蚰蜒巷縱橫交錯。

我們的第一站是平遙縣衙。漫步古樸的平遙縣衙,只覺得高聳威嚴,正堂上方懸匾額“明鏡高懸”,縣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副對聯:“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雖然字數多,但卻簡單易懂,時刻提醒為官者應憂百姓之憂,急百姓之急,為百姓辦事。

我們的第二站是日?N昌票號。平遙古城是晉商的發源地之一,日?N昌票號是中國第一家現代銀行的雛形。這裡也有一副對聯:“輕重權衡千金日利,中西匯兌一紙風行”,可以看出當時金融界大亨追求利慾的心態。我們熟知現在的鈔票上有防偽碼,而在當時日?N昌記就已經掌握了這門技術,迎著陽光看銀票,就能用肉眼看到,日?N昌不愧為“銀行的鼻祖”。

我們的第三站是華北第一鏢局。鏢局其實就是我國早期的保險業,它有時是現銀運送,有時是貨物轉運,滿足當時商業貿易實行現銀結算的需要,因而一度興旺發達,在這裡我彷彿能感受到晉商鏢行天下義當先的江湖往事。

我們的第四站是平遙電影宮。首先我們觀看了3D清明上河圖,這幅動態圖晝夜變換、充滿趣味。接著我們去聽了清和社的相聲,演員妙語連珠,表演得很精彩。我們還去看了機器人展,體驗了VR/AR未來互動公園,感受了科技的魅力。最後我們參觀了氣球藝術展,藝術家們用氣球為我們編織了一個美麗的世界。

我們的第五站是雙林寺。雙林寺中有精美的彩塑藝術作品,故被中外藝術家稱為“東方彩塑藝術寶庫。雙林寺建築規模巨集大,其中天王殿前迎面而立四尊金剛像,會使人們忘記它們是泥塑的,以為是力大無比、血氣方剛的武士。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古藝人留給後世的珍藏瑰寶。

在這次遊覽中我學會了用眼睛察看,用心靈感受,尤其是在寺廟要恪守忌諱和習俗。世界的平遙我的家,雖然歷經滄桑,但斑駁的城牆依舊在風雨中屹立,我期待它更加美好的未來。我愛我的家鄉!

平遙古城遊記 篇8

記敘文 ,507字

今天是放寒假的第九天,天氣晴朗,空氣冷冽。我和媽媽,弟弟三人坐公交車到迎薰門廣場下車,我們一家三口要小遊古城。

站在迎薰門廣場,望著遠處的大青磚城牆,我的心情有點小激動。

在進入古城南門的那一刻,眼前的古氣息深深地震撼了我,同時也深深的感謝前輩們把這座古城修繕的這麼雄偉,保護的這麼完整。這座古城具有2800多年的歷史文化,是目前我國儲存最為完整的四大古城之一。

隨著人流如織的遊客,我們三個來到了縣衙。威嚴的縣衙裡有廂房,公堂。公堂兩側分別立著“肅靜”和“迴避”兩塊牌子,兩旁還放著棍,刀,棒,槍等等古兵器,是古代升堂審案子的地方。通過遊覽縣衙,我在心裡深深的記下,在以後的成長道路上,一定要遵紀守法,做個好公民。

從威嚴的縣衙走出來,穿過熱鬧的商業街道,我們來到了“日升昌”票號,日升昌票號當時的經營網點幾乎遍佈整個中國,而如今日升昌票號成為中國票號博物館。這裡保留了一些當時經營所用的實物資料,向人們展示著中國古代銀行業的輝煌歷史。看著“匯通天下”的牌匾,我真是無法想象古人的膽魄和智慧。

我的思緒還穿越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可是弟弟嚷著累了要回家,雖然我的心裡萬分不捨,但是,我們一家人還是依依不捨地回家了……

沙灣古鎮遊記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636字

一年一度的春遊又到了,然而這次春遊跟以往有點不一樣,因為這是我們小學階段的最後一次春遊,同學們都非常珍惜這次最後的大集結,也非常珍惜這所剩不多相聚的時光。

出發當天8點40分左右,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離開校園,上大巴車了。在大巴車上,是春遊過程中最有趣的專案之一,同學們紛紛開始飆歌,歡聲笑語載滿了一整車。

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我們終於到達目的地—沙灣古鎮,一聽到這個名字,就可以聯想到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著名小鎮,漫步在古鎮裡,可以體會到特有的嶺南風情及文化,感受最淳樸的廣東有名小吃,如:雙皮奶、姜埋奶、涼拌魚皮、涼拌海蟄、刨冰、牛雜、各類糕點……數不勝數。

我們小組先遊覽了“留耕堂”,留耕堂是番禺沙灣何氏家族的祠堂,祠堂面積之大,氣派之華,由此可見何氏家族在沙灣當地是個大戶人家,家族人丁興旺,枝繁葉茂,人才輩出。

接著我們分別去品嚐了雙皮奶、涼拌魚皮、涼拌海蟄、魚餅、刨冰。最讓我喜歡的是雙皮奶和涼拌魚皮,雙皮奶是牛奶和雞蛋清製作而成,分為兩層凝固膏狀,顏色潔白,比布丁要鮮嫩些,上層奶皮甘香,下層奶皮香濃潤滑,奶香味十分濃厚,吃起來甜而不膩;涼拌魚皮吃起來十分爽口,味道鹹鹹的,香脆無比。

下午,天氣有點悶熱,我們品嚐了刨冰,刨冰有點像冰沙,清涼解暑,入口即化,若在盛夏吃上一盤刨冰,如同在沙漠裡找到了綠洲。

所有人拍完了團體照,下午1:30左右,我們便開始返程了,小學的最後一次春遊活動—沙灣古鎮探究之旅,就這樣在歡聲笑語中完滿的結束了!

南潯古鎮遊記 篇10

國小四年級作文 ,779字

俗話說:“遊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潯走一走。”可見南潯之富庶和文化底蘊之深厚。古人又云:“一個清政府,不如南潯半個鎮。”這更強調了南潯的榮華富貴。這不,國慶期間,我和爸爸慕名前去參觀。

我們走進了南潯古鎮公園,導遊姐姐告訴我們,南潯有“四象八牛七十二條黃金狗”的說法。“象”是指家裡有一千萬銀兩以上的世家,如劉家、張家、顧家和龐家;“牛”是指家裡有一千萬銀兩以下、一百萬銀兩以上的世家;“狗”是指家裡有一百萬銀兩以下、五十萬銀兩以下的世家。實際上,“八”和“七十二”並不是準確數字,“牛”和“狗”的數量遠不止這些,這不禁讓我們感嘆,南潯“一個清政府,不如南潯半個鎮”的名號並非徒有虛名!

我們先去劉家參觀。沿途有許多有趣的景象:脖子上繫著細繩的隨時準備捕魚的鸕鶿,手臂般粗的毛筆,東西合璧的小樓……

我們到了劉家的度假村—小蓮莊。現在到秋天了,那裡的荷花竟然還沒有凋謝,還是一幅“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景象呢!

我們繼續往前走,看到了一座約10米高的假山,導遊姐姐告訴我們,那就是整個南潯鎮的最高峰!“真的嗎?!”我著實被嚇了一跳,在我的印象中,村落裡都會有高高的山峰啊。原來南潯處在平原地帶,這10米高的山就已經是最高峰了。我們在假山裡玩迷宮遊戲,我差點迷了路,幸虧有指南針,它救了我一命。

參觀完劉家後,我們到了張家。張家的玻璃雕、木雕和磚雕都非常精美。當我們經過張家的樂廳時,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樂廳門前有兩顆高大的廣玉蘭樹,其中一棵樹上有一個蜜蜂蜂巢,一隻馬蜂想到蜂巢裡大吃大喝,蜜蜂們出來迎戰,每當馬蜂進攻時,蜜蜂就飛起來防守,馬蜂無機可趁,悻悻地走了。小蜜蜂真是好樣的!

此外,我們還了解到,顧家開了一個基金會專門幫助貧困學生,“真是善良的人啊!”我在心裡誇他們;龐家雖然還在修理,但很快就會竣工,給工人哥哥姐姐們點贊!

南潯真是個好地方!

鳳凰古城遊記 篇11

國二作文 ,2061字

“月光如銀子,無處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為黑色。身邊草叢中蟲聲繁密如落雨。間或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忽然會有一隻草鶯‘落落落落噓!’囀著它的喉嚨,不久之間,這小鳥兒又好像明白這是半夜,不應當那麼吵鬧,便仍然閉著那小小眼兒安睡了。”

坐在大巴上,藉著微弱的燈光讀著《邊城》。文學巨匠沈從文的語言雖樸實,卻將他魂牽夢繞的故鄉描寫得如詩如畫,蕩氣迴腸,也一同將這座靜默深沉的小城推向了全世界。看著書中描寫的美好,我急忙跳下了大巴,希望快點揭開鳳凰古城的神祕面紗。

鳳凰·夜

我去過許多古城,但從未見過其他古城的夜比鳳凰的夜還美。

站在橋上俯瞰,華美的燈光包裹著整座古城。河岸兩邊,放眼望去,每一個吊腳樓都發出璀璨的光芒。寬廣的沱江水,被兩岸繁華的古城夜色渲染的亦幻亦真,波光粼粼的江面五彩斑斕,倒映著古城的倩影。

沱江的兩岸,遊人如織。我走在岸邊的青石路上,感受著這座古城吹來的微風。古香古色的吊腳樓排立於江邊兩岸,以百年來不變的形態矗立著,飛簷翹角,彰顯百年滄桑歲月的痕跡,黃色的暖光讓我也恍惚迷失於古代與現代之間。來往的人欣賞著夜色,時不時傳來苗族阿妹們銀鈴般的笑聲。

漫無目的地閒逛著,突然聽到苗族老奶奶叫賣荷燈的聲音:“荷燈,荷燈,賣荷燈嘞!”巡聲望去,一個老奶奶提著一籃荷燈,一邊走,一邊吆喝,叫賣聲中混著濃濃的鄉音,聽起來像唱歌兒一樣。我拿著錢,找奶奶買了一個最大的荷燈。“小姑娘,放燈時在心中許下願望,如果燈能順利漂至江心,並順水而下,願望很快就能實現。”老奶奶邊笑著,邊教我怎麼放荷燈。在爸爸和老奶奶的幫助下,我將荷燈輕輕推向江心,在心中默唸“家人身體健康”的願望,目送著我的荷燈緩緩地流到河中央,隨著其他荷燈一起順流而下,帶著我們美好的願望向遠方漂去。

天上,星河流轉;江中,光影斑斕。有詩云:“繞城沱水荷燈滿,盛世迎春應佳節。”雖然現在不是春節,但作為一種地方文化,放荷燈已經成為一種祈禱、期盼和祝福的方式。望著緩緩流動的沱江,耳旁的喧囂彷彿都靜了,身邊的人流彷彿都散了,只留下我與這古城。我的心意彷彿與她相通了。我的耳邊還回旋著苗族老奶奶混著苗語的漢語,眼前浮現起苗族和土家族阿妹的甜美笑容。醉了,醉了,醉在了這迷人的夜色裡,醉在了夜色渲染的人兒裡。

鳳凰·晨

五點半起床,隨著導遊在無人的街道上游逛。沒有了明亮的燈光,沒有了遊人的喧鬧,清晨的鳳凰一片安靜祥和。曲徑通幽的深街長巷,沒有一絲嘈雜,只有導遊輕輕的聲音走在青石板上發出的聲音。

導遊帶著我們向小巷的深處走去,一邊講起了許多有關湘西苗寨的神祕傳說。一群死屍,額頭上貼著黃色的符咒,在趕屍人的指揮下,一跳一跳地行進在夜色裡,便是此地流傳的湘西趕屍。傳說當地人如果在外身亡,一定要請人將屍體運送回家鄉安葬,這便有了趕屍這個行當。當地山勢險要山路崎嶇,運送屍體多半選在夜間進行,便逐漸籠罩上了神祕的色彩。在湘西人眼中,生於故鄉,哪怕在外面漂泊一生,死後也一定要回到故鄉,安息在熟悉的土地,回到這擁有豐富文化的沃土。

行走在古城的小巷中,繞著繞著,又繞回了沱江邊。古樸的沱江水靜靜地流淌,古城樓上的晨鐘悠然傳來,江中漁船數點停泊在岸邊柳下。遠處的吊腳樓一寨挨著一寨,下面懸空的地方有幾根圓木撐著,有著參差不齊的屋頂。它們成熟,穩重,像一位老者,向我訴說著百年來的風風雨雨。透過它們,我好似看到了幾百年前的鳳凰。

這時,忽見一支竹筏順流而下,筏上的艄公撐著一支長篙在打撈清理著江中漂浮的水草。我的眼前浮現起了沈老先生筆下的鳳凰。恍惚間,翠翠彷彿站在了我的面前,微笑著向爺爺走去。沱江上彷彿又出現了趕鴨子的人,追趕著鴨子在水中拼命遊著。“城中的戍軍長官,為了與民同樂,增加這節日的愉快起見,便把三十隻綠頭長頸大雄鴨,頸膊上縛了紅布條子,放入河中,盡善於泅水的軍民人等,下水追趕鴨子。不拘誰把鴨子捉到,誰就成為這鴨子的主人。於是長潭換了新的花樣,水面各處是鴨子,各處有追趕鴨子的人。”不同於《邊城》中的是,現在無論是誰,都可以一同下水抓鴨子,人與鴨子的競賽,熱鬧非凡。

湘西文化,自我踏上這片土地起,便在我的心中駐紮。只可惜,湘西的那神祕的行當,已經面臨失傳。苗語和土家語,這些沒有文字,只能靠世世代代口頭相傳的語言漸漸沒落,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逐漸消失!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向外跑,卻忘記了家鄉那濃厚的文化,卻忘記了發揚它,傳承它。但正因鳳凰深厚的文化底蘊,愈加神祕的色彩,才吸引著更多人來追尋它,探究它,尋找散落在古城中的祕密。

在鳳凰流淌的不僅僅是沱江,更是那深厚的文化啊!正因有了那迷人的文化,正是有了為湘西文化傳播付出一生的人,才成就了湘西,才成就了鳳凰。

願有更多的人來欣賞她的美,瞭解她的文化,讓湘西文化深入更多人的心中,讓鳳凰古城駐進更多人的夢裡。

都江堰遊記 篇12

國二作文 ,786字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關鍵是如何讓其為我所用,都江堰便是其中代表之一。

初聞都江堰,尋思著便是個尋常水利工程罷了,遠遠沒有美食對我的吸引力大,但既然到了,便去看看好了。

一進門,便是豎立著5A級功績的石塊,是何德何能讓一個水利工程獲得“世界遺產”稱號呢?

再往裡走,兩旁是青銅色的人物石像。一列排開,服飾各異,其中不缺乏我們的熟人諸葛亮,更有著許多為維護都江堰耗盡心血卻不為人知的功臣匠人。他們,不僅是都江堰的功臣,更是幾千年來保“天府之國”安定的功臣。

望著一尊尊銅像的陌生面孔,我有些失神,有些可以理解“世界遺產”的名不虛傳了。他們只是眾多匠人中的代表部分,而都江堰也只是歷史建築的代表之一。其實這些銅像是一份淳樸的縮影,一種對文化長河傳承保護的堅定與智慧。因為有著人與自然的相輔相成,因為一直以來人類並未對大自然丟下尊重與敬畏,所以水是生命之源,而不是常有洪澇之災;所以我們才能平安幸福地生活,而不是妻離子散。

餘秋雨先生曾道:“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實際上,卻是人領悟了水,順應了水,聽從了水。”

未見其流,先聞其聲。

聲音是慢慢變大的,像是蓄力著,等待著高潮。過了人山人海的鐵索橋,視線便明朗了,水是不甘被馴服的,它在狹窄的石壁間衝蕩,濺起白色的浪花,可終是一滴水也未脫離石壁的懷抱,望著水流去的方向,是雲霧繚繞的青山與稀稀落落的人家。閉上眼簾,覺得水便是活的,是有靈性的,浪聲是沉穩有力的心跳與不甘的嘶叫,便是如此,為莊稼澆灌,將一滴滴水的靈性給了人類。站在魚嘴旁,望著滔滔而去的江水,我的思緒往雲深處去。

《道德經》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兩千多年前,一位先哲懂得了水,懂得了自然。

兩千多年後,人與自然,仍相輔相成。

黃姚古鎮遊記 篇13

國小三年級作文 ,642字

黃姚古鎮始於漢朝,有1000多年的歷史。黃姚古鎮被群山環抱,被綠水繞行,是風景秀麗的4A景區。她方圓3。6公里,自然景觀有8大景、24小景,有很多亭臺樓閣、寺觀廟祠,大部分都是明清建築。黃姚古鎮這個千年古鎮民風淳樸,充滿歲月的回憶。

走在黃姚古鎮裡,到處都能看到石板路、石板橋和石牆,還有很多各具特色的民宿。石板路摸起來凹凸不平,很粗糙,但是讓我感覺很有古風,就像一位老人。慢慢地走在路上,邊走邊逛,可舒服了。

而如果你想最快地遊覽黃姚古鎮,就跟我一起去坐烏篷船吧!上了烏蓬船,會看到許多風景,每一處都不一樣。啊,要經過拱橋了。拱橋旁邊有一大片竹林,竹林裡的竹子千姿百態,有的伸展到了橋的另一邊,看來它想做猴子的鋼絲繩;有的像是釣魚老人的釣竿;還有的像一位正在照鏡子的少女……而過了石橋後,我們看到了更壯觀的美景。遠處的大山連綿不斷,蜿蜒曲折的小河看不到盡頭。

坐完船後,我要帶你去一個你永遠忘不了的地方——“仙人五井”。仙人五井,顧名思義,就是有五口井,每一口井都有自己的用處。第一口井用來飲用,我彷彿看到了古代的人們提著木桶來打水的情景。第二口井用來洗菜,井水清澈見底,用它洗的菜一定很甜吧。第三、第四和第五口井都用來洗衣服、洗農具。這一點幾百年來從未改過,現在我們還能看到不少人在那裡洗著衣服聊著天。想想真是奇妙呀!

每一個去過黃姚古鎮的人,都會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相信我,這是一個值得你去的地方。

古鎮遊記 篇14

國小六年級作文 ,878字

在這溫暖的陽光照射下,這裡的一切都像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顯得那麼美好,這就是我不能忘記的古鎮——邊城茶峒。

來到這邊城茶峒,必須去嘗一嘗這獨有的特產。想知道是什麼嗎?那就是米豆腐和醋蘿蔔了。這裡的米豆腐和醋蘿蔔不像其它地方只有一種辣椒,而是有許多種,是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來調,米豆腐既不是用筷子吃,也不用勺吃,你想知道用什麼來吃嗎?那就是用竹籤來吃。它就是因為這個而得名,叫“茶峒叉叉米豆腐”。

在小攤上買上一盒,邊吃邊走在小巷裡,別有一派韻味。走在小巷裡的每一步都是移步換景。街道旁邊有賣古玩的、賣小玩具的、賣土特產的,應有盡有。房屋上的青苔,腳下的青石板路,古老的吊腳樓,古鎮的氣息便翩翩而來。

來到邊城茶峒,必須要去坐一下這裡的獨有的交通工具——拉拉渡。拉拉渡是邊城到洪安的交通工具。它不是用槳劃,而是用木頭拉住鐵索,這樣走的。坐在拉拉渡上可以看到那邊美麗的翠翠島。可以看到那邊人來車往的橋,可以看到那船行駛過後的波浪和水中成群游來游去的魚兒。

乘拉拉渡就到了一河之隔的洪安鎮,可以去看一看劉鄧大軍進軍大西南的紀念碑和大軍到過的復興銀行。復興銀行是磚瓦房、山牆、中式建築,傳統居民的設計。這樣你就可以知道這個古鎮到底經歷了多少滄桑和不可朽磨的革命歷史。

來到邊城茶峒,必須去看一看這裡沈從文老先生筆下的翠翠島,翠翠島是說了一個名叫翠翠姑娘和自己的外公相依為命,他帶著自己的小黃狗,在這裡等待,等待什麼呢?當然是等待自己不確定的終身幸福。夜晚的燈光給翠翠島上孤獨的翠翠和黃狗增添了幾分熱鬧。這樣你就可以感受到這裡濃厚的文學氣息。

來到邊城茶峒,必須晚上去聽一聽從酒吧裡飄出的悠揚的歌聲和看一看這裡的夜景。坐在河邊,一邊看著燈光掛滿古鎮的每一個角落,五彩繽紛,一邊聽著從酒吧裡傳出悠揚的歌聲。這樣你就可以體會到這座古鎮的美麗、悠閒。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不能忘記的古鎮,邊城茶峒這個古鎮的每一個角落都透露它的美麗、滄桑。這就是我那難忘的古鎮——邊城茶峒。

廟前古鎮遊記 篇15

國小五年級作文 ,696字

今天是宜陽小學小記者第一次活動,我們是去廟前古鎮。

車緩緩地開動了,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出了校門。在路上,我們看見了人來人往的道路,看見了滾滾的宜水河,好像在歡迎我們去廟前古鎮。

在車上,老師在講述要點:“到廟前古鎮時,1不要離隊;2不要去水邊玩;3在路上不要追跑打鬧……”我們齊說:“好的,老師!”

到了廟前古鎮,我們先到小賣部集合休整,買點零食吃或者上廁所。休整好後,老師說:“快集合,我們要去古鎮了!”“好的,馬上來!”還沒有集合的同學說。

到了古鎮,我們參觀了很多古老的房子,也瞭解歷史古建築地巨集偉。老師說:“我們先拍好合照,再去參觀,好嗎?”“好!”同學們齊說。“一二三,茄子。也留下了很多合影,記錄這這愉快下午。在老師胡帶領夏。我們先到一座像魚池一樣的房子裡,老師說:“這是什麼房子啊?”同學們爭先恐後地說:“這是養魚的……”不知道是誰說:“這是洗澡用的。”老師和同學們都笑了……

其次是在“養魚的房子”後面的房子,我們看到了一間燒香的房子,牆上還寫著字。還了解了很多的歷史古蹟…………真是豐收一天

時間過的真快,已經五點多了,活動也跟著時間接近尾聲,我們在車上唱著歌愉快地回到學校。

古鎮遊記 篇16

國一作文 ,587字

有“中國第一水鄉”之譽的周莊歷史悠久,始於北宋元?,至今還保留著許多明清建築,古風猶存。

車窗外,周莊四面環水,街靠河岸。見得些小橋流水人家,老人小孩安靜、悠閒地坐在門口晒著太陽,說笑著。冬天的陽光也是這樣的靜謐,暖融融地撒了下來,真是一派祥和。我不由得增添了幾分期待。

下了車,便見遊人如織,隔著行人細縫,一家一家店鋪,有賣絲織品的,有賣各式各樣的土特產、小吃的,也見雜耍著的小丑吹著氣球逗孩子們開心。隔著兩岸店鋪的,是一條極為狹窄的河。陽光依舊暖,照著綠水,閃一片金光。河上載著幾條小木船,見一位差不多六旬的老大爺,滿面紅光,手輕快地搖槳,唱幾首當地的歌謠,不時和遊客們說笑。也許,這對他來說,並不僅是一份對工作的熱愛,更是對周莊、對家鄉的一種無法割捨的依戀之情。

再向裡走些,見著些明清時的建築,還保留著舊時的模樣。誰知牆壁上的青苔,掩藏著多少歷史的痕跡,又有多少消失殆盡呢?再見門板,已是斑駁,門上了鎖,縫隙裡隱約看見蛛網,幾株發黃的草垂著頭。忽然好奇,這門背後,究竟會有什麼?是一段化為風雨誰也不可尋的歷史嗎?不知為何突然幻想一古代女子,著一身飄逸的綠色長裙,頭插珍珠步搖,腳穿繡著繁花綠葉的繡鞋。接而便優雅地從門中走出來,蓮步小心地踏過石坎。

聽了舒緩悠揚的古風歌,嚐了有名的特產——萬三蹄,遊了沈廳、古戲臺。

古城遊記 篇17

國小四年級作文 ,830字

大年初三,年味正濃,街頭巷尾到處掛著喜慶的紅燈籠和擺放著各種漂亮的鮮花。厚厚的雲層遮住了太陽公公,有點陰沉沉的,但這一點也沒影響我要去大鵬古城逛廟會看燈展的好心情。

下午,帶著愉悅和好奇的心情,爸爸帶著我們前往大鵬所城。一邁進古城,到處張燈結綵,人頭攢動,一片喜氣洋洋的景象,這才是過年的氣氛吧!因為燈展要到晚上才會亮起來,所以我們決定先到城門外的大鵬所城迎新廟會逛逛。哇,好熱鬧啊!用紅色材料搭建的臨時商鋪,一間緊挨著一間,上面掛滿了紅燈籠,各種美味小吃的香味撲鼻而來,巴西烤肉、狗不理包子、蠔仔煎蛋、牛肉丸、蝦扯蛋、臭豆腐等等,當然還有我最喜歡的土豆旋風和糖畫。我首先要了一串土豆旋風,就是土豆削成旋風樣式,用竹籤串起來,裹上一點點麵粉放油裡一炸,炸好後的土豆旋風金燦燦的,像一座寶塔。我拿著這一座“寶塔”跟在爸爸媽媽後面,邊吃邊逛,感覺自己像託塔李天王呢。最後,到了糖畫攤子,我和弟弟還每人要了一隻小狗和老鼠,看著畫糖人嫻熟的技藝,只見他舀起一勺糖漿,一氣呵氣,最後點了一下,一隻惟妙惟俏的小狗躍然板上,再放上一根竹籤就完成了。拿著糖畫,我們便去看燈展嘍!

夜幕已降臨,古城內外,所有的燈都亮了起來。我們先來到南門,城牆上是一隻金燦燦的大鵬鳥,顯得城牆金碧輝煌,好不壯觀!跨入城門,則是另一番景象,賣各種工藝品的小店裡擺滿琳琅滿目的商品,從南門到北門這條長長的蜿蜒小巷上空掛滿了各式各樣的具有濃濃中國氣息的燈籠和福字中國結,美麗無比。熙熙攘攘的人群在燈光的輝映下,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許願樹上掛著亮閃閃的銅錢,樹下的財神爺面前放前些一個大大的金元寶,他笑得格外開心,他應該是祝願所有到這裡的人們來年財源廣進吧!跟著人流,我們來到了北門,只見一隻顏色亮麗的鯤鵬雄立於北門,人走在它的下面,顯得特別渺小,而這個巨大的造型讓我們歎為觀止!

不知不覺到了應該回家的時候了,一路走回去,那份年味兒,就像糖畫一樣,融在我心頭。

都江堰遊記 篇18

國三作文 ,926字

大年初六早上七點,我們一家四口離開賓館,坐上地鐵,前往火車站。

到了成都站後,我們又經過了幾十分鐘的痛苦等待,終於在八點多登上了開往都江堰的動車。

動車開著。我如痴如醉地看著外面的風景:高低不平的房屋,清如銀帶的小河,還有森林,農田,彷彿有一個巨人將他畫的畫1一個一個的擺在我眼前。不過,看了半個小時的風景後,車進了地下。再過五分鐘,動車終於進站了。

等出站後,我們就看到了一條河。它不是平靜地流淌著,而是像駿馬一樣奔騰。後來,我們才知道,那條河不是別的河,而正是我們要去的岷江。走了十分鐘的路,到了售票處。這時,我才知道青城山就在都江堰旁邊。

進了大門,過了一條小路。我們邊欣賞著美景邊走。之後,我們上了一個小樓。我往外看了一眼,看到了寶瓶口。我十分激動:上學期歷史老師就講過都江堰,從那時起我就一直想看,現在可以好好看一看它了!之後,我把頭一轉,但是由於有樹木遮擋,所以沒有看到魚嘴。

之後,我們下了樓,從河床上了魚嘴——當時是旱季——。我迫不及待地往後一看,希望能看到飛沙堰。但是,結果卻令我大所失望:由於水不夠深,飛沙堰不是低於水面兩米,而是高於水面兩米,就像一個沙灘。我們沿著西邊走,只能看到外河光禿禿的河床:很多鵝卵石。又往前走了兩步,看到一道欄杆,把水堵到外面去了。最後,我抱著不多的希望往魚嘴那裡瞥了一眼。

雖然飛沙堰和外河沒有那麼好看,但是魚嘴的景象令人挪不動步子:碧綠的岷江水從北邊奔騰而來,到魚嘴那裡就被劈成兩半,原本流到外江河道的水因為有阻攔而也流入了內江,從寶瓶口流入成都市區。看到這樣的景象,我不禁為李冰父子修建的這個偉大工程而佩服。

經過了漫長的排隊與等待,我們終於登上了一座著名的橋:安瀾索橋。我們在小學課本里學過巴金的一個遊記,講的就是安瀾索橋。橋上人很擠,但是我也實現了登上這座橋的願望。

過了橋,四個人又開始爬二王山。爬了幾百米後,我們回頭一看,整個都江堰的景象一覽無餘:魚嘴像一條大魚,水面上的飛沙堰則像它的尾巴。魚嘴旁邊還有一條擠滿了人的"魚鰭"那就是安瀾索橋。再加上岷江,彷彿成了仙境。

當時,我十分想帶上一個照相機,把那個美景拍下來。

瀏河古鎮遊記 篇19

國小五年級作文 ,740字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說的就是蘇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說的也是蘇州和杭州,有一次我在網上看見了瀏河古鎮,據說那裡在蘇州市的太倉市(縣級市)。看見這個,我興奮不己。正巧,我老家也在那附近。

一進瀏河古鎮,發現那裡的房子競全是新的黑瓦白牆房子,這哪裡像古鎮啊?一問才知道原來這裡是新建的房子,再往裡走,會見到那些老的、舊的古宅。我發現一間房子,大門是敞開的,我便走了進去。原來這裡是展示各種中藥的地方。有各種人參,龍骨和一些我叫都叫不出名字的草藥。

再走進去一點,隱隱約約的看見了一個木質長廊。這條長廊也是新建的。不過,長廊上畫著和寫著一些有關於瀏河古鎮的名人。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吳健雄和鄭和了。那上面介紹道吳健雄是中國的居里夫人,著名的核物理學家,也是美籍華人。它甚至還是中國科學院首批的外籍院士呢!說起鄭和大家都會馬上想起鄭和七下西洋。沒錯,他就是在明永樂年間七下西洋的著名航海家。可鄭和和瀏河古鎮又有什麼關係呢?原來瀏河古鎮是在長江之尾,東海之頭,這裡還有六國碼頭的美稱。而鄭和就是從這裡七下西洋的。

越往後走,房子就越老。走過了長廊,我發現房子都是掉了好幾塊油漆的老房子。那裡至今還有人住。特別像北京那些熱鬧的小巷。穿過這條小巷,我便看見了老浮橋。小巷後面不僅有老浮橋還有各式各樣的橋,小河流也是彎彎曲曲的。

老浮橋在清朝時原是一座鐵索木橋,後來是一座普通的三孔石橋,再後來在老浮橋的中間,加了一個長長的亭子。至今,老浮橋還是瀏河的象徵,也還是當地老人的最愛,他們在那兒說笑,快活極了。

“詩畫這煙雨的江南,品茗靜謐中永留的春天”這是展館中的結束語,同樣也是我這次遊行的感慨!

華陽古鎮遊記 篇20

國小四年級作文 ,944字

暑假我和媽媽去華陽古鎮玩,我興奮地不知所措。

那天,我們坐上了去華陽古鎮的專用旅遊大巴,大巴車在高速公路急速飛馳,就如我的激動的心情一般。下了高速後,大巴車在蜿蜒盤旋的山路上顛簸行駛,大約經過了三個小時的車程,終於來到了盼望已久的華陽古鎮。

華陽景區是國家四A級景區,位於秦嶺南部,距洋縣縣城76公里,平均海拔1。7千米,山水風光以“高、寒、奇、險、秀”為特點,更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生動寫照,還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羊在這裡繁衍,世所罕見。

來到了古鎮,在導遊的指引下,我們做上了觀光車,沿“紅色旅遊專線”來到熊貓園,在那裡等候看熊貓的遊客已擠滿長廊,我也加入了長隊之中耐心等候,過了一會兒,經過工作人員的介紹才得知已經錯過了給熊貓餵食的時間,由於天氣熱的原因,熊貓也沒再出來,很遺憾沒能一睹國寶風采……

接著我們興致勃勃的來到朱?塬,費了一番功夫後幾隻朱?終於飛過來了。仔細觀察後,我發現:朱?的眼睛和腳都是紅色的,頭上長著幾根長長的“頭髮”,朱?飛翔的樣子別提有多美麗了。

來到紅軍25司令部的大門前,只見許多遊客拍照留念,門頭上“山環水繞”幾個大字,寫的剛勁有力,就像紅軍不怕困難的精神一樣,看到司令部裡的一樣物品,心中油然而生一種敬仰之情!

之後,我們遊覽了“鴛鴦河野生動物專線”,一路上,我東張西望的觀賞鴛鴦的風景,到了金猴嶺,只見金絲猴全身金黃,就像是用金子做的一樣,“看!”那隻小猴子多調皮呀!正衝著我做鬼臉呢!

後來我們來到了“羚牛灣”,看見了又大又壯的羚牛,羚牛大約有1。5米高,約重五百千克,真是動物界中的“壯漢”。

“龍吟峽”的風景以山水瀑布等自然風光為主,那裡崇山峻嶺,瀑布奔流而下,樹木長得鬱鬱蔥蔥,石塊大如山,小似沙,好比人間仙境一樣壯麗。我們都有一種不想離開的感覺!

要走了,我戀戀不捨地看了華陽古鎮一眼,大聲說了聲:“再見,華陽古鎮,我還會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