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嘆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千年一嘆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1002字

年老的你

秋風瑟瑟,風鈴搖曳。年老的你,在一遍遍訴說著過去。沉默了,便不再言語。

—題記

這是一部日記。我打開了一個封面,你卻打開了整部世界文明史。讀完這本書,年老的你,我要為你讚歎!你讓我瞭解了除華夏五千年文明外,在亞非歐三洲的陸地上還沉澱著一個又一個王朝的興衰!遺蹟被沙土一層又一層地覆蓋,但是千年文明的內涵還流淌在我們的血液中!

年老的你,印度。我讀了你,就讀懂了一門佛教的藝術。是你,在菩提樹下開創了佛教,讓天下蒼生受到智慧的啟迪。木魚噹噹,你的絮語飄遍東南亞。是你,建設了無與倫比的泰姬陵,再融合佛教的精華,將印度的建築藝術弘揚光大,成為了世界建築史上光輝的一頁。印度文明幾天幾夜也說不清道不明,啊!年老的你,我在你身上看到了宗教與藝術的雙重魅力。讀你,這美妙的恆河文明!

年老的你,埃及。我讀了你,就讀懂了一段神祕的傳奇。是你,在茫茫大漠中建造了金字塔,龐大的四稜錐讓全世界矚目,讓全人類驚歎。是你,在撒哈拉沙漠這片不毛之地上播種下了一線生機。在這裡,海已枯而石未爛,沙土紛飛,狂風咆哮,你卻向我們傾訴著一個又一個淒涼的故事,留下了一個又一個高深莫測的謎。啊!年老的你,我在你身上看到了一個民族的堅韌與頑強。讀你,這永不可複製的世界奇蹟!

年老的你,希臘。我讀了你,就讀懂了一個哲學的時代。是你,在其它歐洲國家還處於野蠻狀態時擁有了無數的哲學者,還有先進的數學研究與科學技術。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阿基米德……這些哲學家、數學家開創了軸心時代,為後世的人類進步打下了基礎。你讓整個歐洲為之震撼。是你,在外界戰火紛飛時依然從容地編著一個又一個神話人物,宙斯、阿波羅……啊!年老的你,我在你身上看到了悠閒與智慧的交融。讀你,這哲學界的永恆座標!

但他們都已逝去,空留一座座巨集大的建築在那裡令人驚歎惋惜。中國經歷了五千年的滄桑,卻屹立不倒。二十世紀初,甲骨文、莫高窟相繼被發現了,那是中華文明童年的歡笑,青春的吶喊,引得無數考古學家的興奮。此時的中國,成為了一個神祕的所在。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了;一九六一年,中國人民度過了三年自然災害;一九七九年,中國改革開放了;一九九七年,香港迴歸……在這一個個可喜的成績背後,有多少人在為中國夢做著努力,無悔地奉獻著他們的青春?

如今,我們步入了二十一世紀。年老的你,中國,你的新夢想是什麼?我們作為你的傳人,我們又如何續寫你的傳奇?

千年一嘆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1391字

橫跨十面埋伏的中東,拜謁千年矗立的梵剎;久久徒倚在愛琴海岸,哀文明之衰,歸結於對華夏文明的溯尋,和它智慧的微笑。

素以古文明著稱,現代猶以古文明自居東方的中國,也得承認的事實是,還遠在逐鹿之戰前的矇昧時期,古埃及和巴比倫就出現了驚人的奴隸社會,如今大勢漸去的埃及和伊拉克,不得不敬佩這年輕後生還能駕馭歷久的人文社會結晶。從馬其頓帝國到印度,從王政時代到拜占庭,從巴比倫到波斯,遺留的大多隻是殘破的、或精巧或雄壯的古蹟,和無力迴天的悠悠浩嘆,對自我的堅持,對現實的苦楚。——題記

魯迅,朱自清,餘秋雨等名家作品是永不會令我懨懨欲睡的,儘管朱自清先生有《歐遊雜記》這般非凡的手筆,也著實未到達古文明的高度,由此我才萬分珍惜《千年一嘆》和《文化苦旅》鮮有的大成作。

拜倫鐫刻過的希臘,埃及的詭祕金字塔,巴以之間耶路撒冷的巨大魔力,未定國界的難言之險;風塵苦旅,無數血淚交織,眼畔灰暗的底格里斯河並行齊軀,偉大波斯帝王大流士的沉睡;再走向擁核上身的印度巴基斯坦,在法顯和玄奘的舊跡旁流連。喜馬拉雅山的最後致意,是簇擁的,向他的文字,我們的文明。

探討文明衰落的根由,如這般嚴肅的話題,提到霸權,太過明晰地指向希臘——資本輸出魁首雅典與武裝輸出斯巴達。兩個聯盟雄心蛻變為野心相互對峙,一決雌雄,兩敗俱傷。歷史的浩劫兌現了它的使命,霸權利益花落馬其頓。

不過至少我們還有荷馬史詩和奧林匹克,似乎還能遠?英雄的矯健身姿,木馬的奇蹟功勳,奧德賽裡從未屈從的靈魂。

古埃及和巴比倫抑或是捱得近,總連體兒的模式出現。擁據著最古老的文字系統和世界奇蹟的魔法建築,以及相去不多的悲慘結局。胡夫的稜角侵蝕得早不復直線,斯芬克斯二百年前就終結了使命,喘延著枯槁殘損的軀殼,看著餓殍一般,偌大的巴比倫城,就是這片荒原中的碉堡?圍著鐵絲網的笑柄,悲夫,妄想著神祕的浪名,殊不知豁然絕勝於掩抑。

褐黃的埃及被凱撒拋下的漠漠流沙扼緊了命運的咽喉,豔后的毒蛇凌殺了苟延殘喘的王朝。祭司的消亡將它蓋棺為木乃伊,無從解讀。

但巴比倫的消逝像是復仇。它的征服是暴君湮滅文明的髮指行為,叢生的荊棘、廢墟上的野火,糲鹽加上屠刀,處心積慮的遊戲工具呵!無怪新舊王國都遭鐵蹄之辱。浩劫和幾千年後被拿來粉飾太平的荒昧命運,此時播下了天意弄人的種子。

無可否認,非洲、美索不達米亞和歐洲的文明初祖,無一例外的捲進了時空的轅轍下。

讓我們把視角轉向神祕的印度吧。可怖的人口爆炸是這個矛盾的綜合體的代名詞,在三分之一於中國的領土上,過活著少區區一億於中國的赤貧或鉅富。他們千年前吟誦過最慈悲的教義,千年後叫囂著核家歡樂。捏造了一個假想威脅,不過是為了告訴他人:我似羸弱,心卻強大;針對的竟是曾經最友好的國家。視恆河為母,恆河得到的是任意施為。一言以蔽之——古印度文明已經長眠在了新興的遠道上——這也就是說伶仃的華夏文明堅持,孤軍奮鬥。

審視文明之衰,當做是對911的反思吧。不妨做個沉重的推理:宗教是文明的產物,民族主義脫胎於宗教,即極端主義也是文明的產物。它站到了它母親的對立面:野蠻與迷昧。

孕育文明,是為了相對於非人類主宰區域,自然。當文明不可避免地分化出異端,驀然回首,迴歸自然,重溫文明,迴歸初衷。

萬古流傳歸一嘆,千年鏖遊終久安。

千年一嘆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652字

我本來對外國的事不怎麼感興趣,《千年一嘆》完全是被逼著看的。沒想到,看完後卻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千年一嘆》的作者餘秋雨,一九四六年生,浙江人。這本書是他經過多個國家並和中國作比較後的感想。不得不向餘秋雨先生致敬:那時候,去的國家大部分都很落後,有幾個還有種族歧視。恐怖分子也相當危險。冒著生命危險,堅持走完全程,真是令人敬佩。

《一屋悲愴》這一篇,是在講巴比倫文明。

巴比倫文明有《漢謨拉比法典》,總結一下就是四個字——以牙還牙。舉個不恰當的例子:甲把乙的腿打斷了,那就也打斷甲的腿。殘暴是有點,但我覺得還挺實用的——這樣的代價,應該也沒人想惹事吧。不知道受害者看到和自己一樣有了殘疾的仇人,心裡會怎麼想。哈哈。

至於文中所說的博物館,文物少的可憐,真是確確實實的“一屋悲愴”,哪裡還有半點文明古國、強國的影子?

還有讓我震驚的,是某些落後國家的傲慢與無知。很抱歉我用了“無知”這個詞,但我還是想用。

卡爾巴拉的清真寺的主管,認為最有文化的國家一是他們伊拉克,二是中國。上了劣質的茶,還問:“你們中國,有茶嗎?”

哈哈!

可是,笑著笑著,我笑不出來了。

還是伊拉克。巴格達。

為什麼伊拉克和很多國家關係緊張?老人答:“因為巴格達太美麗了,他們嫉妒。”

呵呵。

我突然想到了《三體》裡的一句話——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千年一嘆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1076字

大的有三座,小的若干座,還有那尊人面獅身的斯芬克斯雕像。所有這一切全都是純淨的褐黃色,只有日光雲影勾畫出一層層明暗韻律……

埃及,心中覺得最神祕的地方,有著神祕的金字塔,有著神祕的木乃伊,有著神祕的文字……林清玄先生嚮往的神祕國度,曾經的我認為神祕而不可觸碰的地方。

然而,當我隨著餘秋雨先生的文字走進那神祕的國度,我看到的卻是眼前的荒涼,沒有新鮮的色彩,沒有繁華的景象,只有鼎盛一時如今卻衰落得如此徹底的古代文明。

埃及,曾經繁華文明因過度奢靡,現在已體力不支而蕩然無存。

當作者及其工作人員來到所謂的四星級旅館,房間竟沒地寫作,衛生間也不能洗澡,最後連吃飯都成了問題。也難怪餘秋雨在文章中寫到:“雅典已經夠讓人失望的了,但到了開羅,雅典就成了一個讓人懷念的文明世界!”

金字塔,這個一來就寫成熟,臨走還是他的古文明,肩負了太多的歷史包袱,存在了太多的歷史疑難,而又終無解讀,也無法追根溯源,只能根據古學家在廢墟間爬剃的冰山一角去講述,只能去等待更遙遠的後人去解讀。

如同餘秋雨所感慨:“我只知道它如何衰落,卻不知道它如何構建;我只知道它如何離開,卻不知道它如何到來。”金字塔,這個神奇又神祕的塔,古人是怎樣的聰慧才能建造出來的,連我們現代化的裝置都不能把它建造出來,但幾千年前的古人他們做到了,真令人歎為觀止!

“無法解讀是埃及文明的悲劇,而最大的不幸是失去對其文字的理解的能力。”

象形文字、金字塔、木乃伊等,在一次次文化浩劫之後,埃及文明中斷了,而中華民族卻統一了文字,建立了一種覆蓋神州大地的“通碼”,使中國古代任何區域的歷史不會因文字的無人解讀而泯滅,使得中華文明得以延續。

而埃及的文字呢,現在已無人通曉,面對著那些奇怪而神祕的符號,沒人懂得它在傳遞給我們什麼樣的訊息。我們只得遠遠的觀望著這些屬於古代埃及人的文明而無法欣賞。

心隨著書中文明的興衰而湧起,讓我真切的感受到我們在萬物之中是多麼渺小的。

他們來到阿拉伯沙漠時,一切都停止了,沒有古代和現代,沒有文明和野蠻,只剩下一種驚訝。原來人類只活動在那麼狹小的空間,原來我們的歷史只是遊絲一縷,在赤地荒日的夾縫中飄蕩著。

偶爾會出現一個奇蹟;在寸草不生的沙粒中突然出現一棵樹,亭亭如蓋,碧綠無暇,連一片葉子也沒有枯黃。

文明已經衰弱了,歷史也開始褪色,輕聲一嘆,人類又投身於新的歷史。

或許千年以後,後人也會對我們的歷史千年一嘆。

《千年一嘆》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888字

暑假,是一段充實自己的很好時光。藉此機會,我細細品味了一下餘秋雨先生所寫的《千年一嘆》。它是以遊記的形式,向我們介紹了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拉克,印度等國燦爛的古文明,我緊跟隨餘秋雨的步伐也開啟了我的文明之旅,令我瞭解到了人類對文明興衰的影響。

這是一本日記,記錄了餘秋雨在千年之交隨香港鳳凰衛視“千禧之旅”車隊從希臘出發一直回到中國路途十分艱險,困難重重,願意不怕危險為了探索文明,只依靠吉普車在各種險境中去探險,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探險精神。恐懼被震驚所掩蓋,被疑問所代替,去苦思避免古代文明崩塌代價的答案。

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拉克等國,眾所周知,這些都是擁有上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國,可是這些國家的文明卻已隕落。要麼就是戰爭,人類為了佔領另一個國家,達成自己的慾望而摧毀了另一個國家的文明。要麼就是為了科技的進步,而犧牲了古文明遺蹟的代價。種種可能犧牲的都是優秀的人類文明,而可笑的是罪魁禍首就是我們人類自己。

印度,是我在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自古以來中國就與印度有著密不可分的奇妙關係,中國至今延續下來的佛教,也是從印度傳過來的,可想而知,印度在當時是多麼的有威望的一個文明古國。可是自笈多王朝印度教掘起以來,佛教也相對的沒落了。餘秋雨也探訪了當年佛祖得道的菩提樹,雖然已不是當年的那一棵了,但後人一直持續在原地播下那棵菩提樹後代的種,這依然可以證明,佛教曾有的影響力,佛的精神依然留在每個佛教信徒的心中。印度人一直相信恆河是他們的母親河,望死後可以回到神的懷抱,可是印度是個人口爆炸的國家,每天有數以百計的屍體被投入恆河中,印度人生活起居都用恆河水:包括洗澡、飲水和排洩,還有死人的屍體。可想而知,恆河水有多麼髒!也從這裡我們看到了信仰所引起的病態,而這種病態已擴大到了整個國家,深深扎進了印度人的心中。這是一種多麼可悲,可憐可拍的景況啊?

文明已經衰落,歷史也開始褪色。這本書很好地詮釋了文明以及人類,批判了人慢慢毀滅自己同胞所創造的文明,以及過度信奉宗教的後果,中國也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化的古國,它會是一下一個嗎?

千年一嘆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1090字

千年走一回,卻有陣嘆息聲傳來。輕輕的、緩緩的,從那遙遠的愛琴海面傳來,從法老的金字塔中傳來,從那兩河流域茂密的蘆葦叢中傳來,也從恆河河畔傳來。是誰?是誰的悲嘆?哲人、法老、佛祖?亦或是他們的民族與靈魂?當輝煌已成了寂寞,當神廟已經殘破,當人們已經開始了遺忘,那陣嘆息也只成了無奈。

跟隨著餘秋雨的腳步,我穿越了大半個中東。我看到了那象徵著純潔與神聖,代表著信仰與永恆的恆河邊,人們病態地呻吟著,沖天的火光照亮了卷積的烏雲,屍肉燃燒的味道令人作嘔。昔日那聖潔的恆河,如今已成為疾病的根源,它的呻吟微弱而連綿,和著這一城的哀號與絕望,在濃煙滾滾中飄向天空。昔日的印度如今只能帶給人們絕望,那樣一個擁有古老文明的國家,就這樣漸漸被湮沒在世間和人性的洪流中,消失不見,令人痛惜。佛曰:“恆河沙數幾何?”只是不知當那個無慾無求、大慈大悲之主看到如今的印度與恆河時,會不會多流出那一滴悲痛而又無奈的淚。

當冷冷的水聲從尼羅河畔傳來,古埃及的鳴奏曲便已響起,莊重地吟誦著那輝煌的歷史,帶著我們走進了那個金沙遍地的四大發明古國之一,正如餘老所言:“站在金字塔前,我對埃及最大的感慨是:我只知道它如何衰落,卻不知道它如何構建;我只知道它如何離開,卻不知道它如何到來。”拉美西斯二世與艾奈菲爾塔麗的故事流傳於世,門農石像靜靜哭泣,女王祀殿依然完美地矗立。可在一次次文化浩劫之後,我們再也無法解讀象形文字和那一具具無聲的木乃伊,它不僅包裹住了法老的面容,更包裹住了那遙遠的埃及不容他人窺探,只剩下那座石像靜待那海已枯而石未爛:“他們都走了。”也正是因為見過太多的老淚縱橫,於是不再說什麼。

翻閱過歷史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中東的戰亂。種族與宗教信仰的不同,利益的碰撞,資源的搶奪,讓這片土地滿目瘡痍。人們在呻吟,大地在哭泣,無家可歸的人們在街頭流浪,無法上學的孩子閉口不言,戰爭的衝突讓人們生活在絕望裡。政府之間的鬥爭,受傷的卻只是百姓,伊拉克遭受國際懲罰,可孩子們卻因禁運而沒有課本,國際懲罰理由或許是正義的,但真正被懲罰的卻是那群最無辜的人。在這樣極權國家,長期的混亂只能令權謀階層更加囂張,人民卻依舊生活在地獄。

文明衰落,歷史褪色,只有那一年年花開花落鮮豔了一萬年。凜冽的風穿透我的靈魂,佇立在咆哮的黃河邊,飛濺的河水溼了我的褲腳,像那遠古的歷史輕輕地流淚。站在中華大地上,我的內心難以平靜,歷史與文明相互糾纏,那麼厚重而又脆弱,在時間的衝擊下,不斷被逝去消亡,讓我們留住文明留住歷史,讓歷史與山河同在,千年不倒!

千年一嘆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871字

我對世界名勝古蹟有著謎一般的嚮往。於是,今年暑假,我在《千年一嘆》的書頁上,跟隨餘秋雨先生的腳步,走遍了神話般的古國。

千年走一回,一嘆連千年。輕輕的,緩緩的,那嘆聲從遙遠的愛琴海面傳來,從法老的金字塔中傳來,從奔騰的尼羅河面傳來,從兩河流域茂密的蘆葦叢中傳來,也從那恆河畔傳來。是誰?是誰在悲嘆?哲人?法老?佛祖?抑或是他們的民族與靈魂?當輝煌成為寂寞,當神廟已經破殘,當人們開始遺忘,那嘆息也就成了無奈。

現代歷史是短暫的,但愚昧和驕傲卻看中了我們。記得餘先生在伊拉克與清真寺主管的對話:兩位主管一開口就說,世界上最有文化的國家是伊拉克,然後是中國,還問餘先生,中國有茶嗎?

看到這裡,我終於知道,伊拉克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世界又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我發出來自內心的呼喊:未知和無知並不是愚昧,真正的愚昧是對未知的否認。

中國人自豪。因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國活了下來。但我卻想問:為什麼?

因為大自然從喜馬拉雅往北,有崑崙山、天山、阿爾泰山,又連線著難以穿越的沙漠,而東邊和南邊則是茫茫大海。這種天然的封閉結構,使得中華文明在古代避免了與其他幾個大文明的惡戰。而那些古代大文明,大多在彼此互侵中先後敗亡。

讀完《千年一嘆》,我突然有了這樣的感覺,它一直深入我的靈魂,再次的,將我驚醒。生在中國,是我這一生最大的幸事。我能書寫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字,我能用流傳了千百年的語言交談,我走的每一步,都有祖先的足跡,我為之自豪。或許身為中國人的生活並不富裕,面對赤貧的山村我依然無力,但我仍為我是炎黃子孫而感到榮幸。餘秋雨先生說過,中華民族不是劣等民族!是的,我們在前進中,或許應該重新反省作為民族應有的態度。不是自傲,不是謙卑,而是不卑不亢地保有我們的文明,深思慎取他人的文明。

終有一天,我會俯瞰整個中原天地,任憑凜冽的寒風穿透我的單薄靈魂,讓我傾聽這神舟大地的呼聲,讓我觸控這故國蒼老的靈魂。

終有一天,我會佇立在咆哮的黃河邊,任憑飛濺的黃河水沾溼我的衣角,讓我同這個民族一起流淚,讓我感受奔流不息的歷史長河。

歷史與山河同在,千年不倒!

千年一嘆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650字

無聲的嘆息

千年一嘆,一嘆千年,在遙遠的歷史長河中,究竟有多少王朝,多少輪迴?誰也無法知曉它們曾經的輝煌,世人看到的,只不過是經過幾千年歲月蹉跎的落魄罷了,每每拾起此書,我都不禁感嘆歷史的滄桑,歲月的無情!

作者餘秋雨在千年之後重走,聽到卻只有陣陣嘆息,從那美麗的愛琴海面傳來,從那古老的金字塔上傳來;從那沉寂無聲的死海邊傳來,從那無邊無際、硝煙瀰漫的沙漠中

傳來;也從恆河邊傳來……當昔日的輝煌變得落寞,唯一的療傷者也只能是時間了。經過一代的變遷,人們逐漸遺忘,那一聲聲嘆息也變為了無奈。文明慢慢衰落,曾經那些美麗的色彩也被時間沖淡了。在餘秋雨的書中,我彷彿能感受到一絲絲落寞的蒼涼,沒有鮮明的色彩;沒有繁華的景象,人民沒有一點快樂和幸福。只有往日鼎盛一時現如今如此慘淡的古文明,只有一片死寂的黑色。

希臘陷入了平靜,而埃及昔日的輝煌到了今日卻是一個快要湮滅的地步,令他們先人引以為傲的古文字至今無人能懂,古文明對於埃及人有著一連串的問號。只有從被風化的古蹟和金字塔中,隱約看見一點文明古國的模樣。伊拉克的失學兒童太多太多,連字也不認識。要知道他們的祖先是最早發明文字的人啊!戰爭讓本該天真爛漫他們承受了太多同齡孩子不該承受的痛苦,小小的肩膀上揹負著太多責任。小小年紀失去親人,連上學都成了一種奢望。也有無數人守在恆河邊,等待著死亡……

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中國。如今也只有中國這頭雄獅傲然挺立。我很驕傲,我是中國人!

千年一嘆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701字

本週,我再次讀了餘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嘆》。這說是一本書,不如說是一本加了題目的日記。書中每天作者的所見所聞都讓我瞭解著我生活之外的一些人與那些人每天發生的故事——一些在戰爭或是貧困地區人的故事。

“埃及”,“希臘”,“印度”,“以色列”這些曾經意氣風發的國家,現在也成了我們眼裡的“小國家”,“混亂地區”,戰爭與被封鎖的思想讓它們與生存在那裡的人活得艱難。遠古時期人的智慧被現在生活在那裡的人珍藏著。但是現在的後代們可能忘記了當年祖先們艱苦發明創造的過程,忘記了這些偉大的建築不是一時建起的,而是一世。

他們忘記了。這些代表著先人智慧的建築與物品留了下來,可是那些帶有遠古氣息的精神和信念卻隨著時間的長河,越漂越遠。

這些世界的文明去,這些先人智慧的結晶,就這樣在現人一批批愚昧的堅持中漸漸失去了太多價值。

因為有了這些,人們就不再辛勤勞作;因為有了先天優勢的地理位置,就不再準備著時刻防範外界入侵。別忘了,你們不進步,但社會還在進步,有了沙漠和海洋的保護又如何,越來越多的武器被研發出,人們再也不需要傷感的與家人別離,再看著他們倒在黃沙之中,一個指令,一座城池或許就從此消失,生活在那的人也就從此消失,連傷感的機會都沒有,那些所謂的“智慧”在幾分鐘裡也就化為烏有了。

這千年發出的一嘆啊,一定是處心積慮,日夜難眠得來的,這一嘆,嘆的失望,無奈。所謂千年一嘆,也就是一嘆千年……

一千零一夜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579字

貪婪之心不可有

輕輕地合上《一千零一夜》這本書,書中精彩的故事一個接一個在我腦海中回放,這些生動感人、離奇有趣的故事激發了我豐富的想象力,教會我辨別善與惡、是與非,對我的成長大有幫助。我喜歡這本充滿智慧的書。

書中《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這個故事我最喜歡。阿里巴巴是個善良的人。有一次,阿里巴巴無意中發現了四十大盜的藏寶洞,他知道了其中的祕密,於是趁強盜走後,裝了一點金幣就回家了。可是他的哥哥很貪心,趁著強盜不在洞中,想裝幾大袋的金幣帶回家。由於太貪心,結果被四十大盜發現,死在洞裡……

看完這個故事,我不禁想起上次去酒店吃自助餐的事。自助餐有牛排、雞翅、可樂、冰淇淋……都是我喜歡的,於是我拿了一個超級大的盤子,裝了滿滿一盤子好吃的。我一到座位就開吃了,我先咬一口雞翅,然後大喝一口可樂,嘴裡還沒嚼完雞翅,我又狠咬了一口牛排。我一直不停地吃著、喝著,真是美味至極,我滿足極了……媽媽看見了,一直勸我少吃點,不然會肚子疼的。我頻頻點頭,可是心裡卻在想:這麼多好吃的我不吃,太虧了。於是我把媽媽的勸告當耳旁風,繼續大吃大喝。那天晚上回到家,我的肚子就開始疼了,拉了一個晚上的肚子。

《一千零一夜》中《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讓我明白:做人不能貪心,貪婪的人只會一無所獲。

穿越一路槍口——讀餘秋雨《千年一嘆》有感 篇11

讀後感 ,1167字

從尼羅河往東到兩河流域再到恆河平原,這片地域寂寞了千年。戰爭來了,它以及它所承載的歷史也漸漸被淡忘了。人們對它好奇而又畏懼,索性將自己的目光投向了相比之下年輕得多的歐美。強國覬覦這裡的資源,卻任由寶貴的遺蹟經受時間的風霜雨雪。旅行者們來到這裡,用相機記錄下它的面貌一隅便離開了,他們永遠是這樣步履匆匆。終於,在千禧年到來之前,它等到了一位真正希望走進它的旅人。他從一個同樣古老的國度趕來,在槍彈的威脅中潛行了數萬裡,用腳步丈量了幾千年人類文明橫跨的距離。三個月的時間,雖然他也是匆匆走過,但正如他在自序裡所言,“如果這種匆促出自於一種萬里恐怖中的生命重壓,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不同於《行者無疆》的輕鬆活潑,這片孕育了多種古文明的土地使餘秋雨的筆調愈發冷靜和深沉。他在漫漫黃沙中揮筆,《千年一嘆》便在一路槍口中寫就。

讀罷全書,最令我擔憂的還是這片土地上的子民。在《尋找底線》一文中,餘秋雨寫到了坐落在耶路撒冷城西的大屠殺紀念館。一大片從遺物中找到的照片在一個拐彎後突然呈現在所有人眼前,“男孩,女孩,微笑的,大笑的,裝大人樣的,撒嬌的,調皮的都有。短髮似乎在笑聲中抖動,機靈全都在眼角中閃出。但他們,全被殺害了!”如果說那些無畏的戰士在看到死神臨近時仍保持微笑,是在捍衛他們最後一點尊嚴,那麼那無數消逝在槍口下的孩子們呢?他們在搭上開往天堂的列車之前,面對著鏡頭,面對著罪惡的劊子手,綻放出最爛漫的笑容,則應當是對世界無情的嘲諷。這讓我想到了義大利電影《美麗人生》。儘管影片中穿插了許多喜劇成分,而且關於父親的死,也只用三兩聲槍響帶過,沒有過多的渲染,卻足見其中無言的悲壯。我相信紀念館設計者的用意也是如此,不陳列帶血的刀劍,不展出鏽蝕的槍炮,而用由一群笑臉組成的拼圖,使得這份震撼、這份對戰爭的反思抵達人們內心最深處。

同時,餘秋雨也無意間向我們透露了戰火背後人們的生活情形。在烽火和硝煙消散之時,他們的生活同我們的一樣平靜。無論是認為其他國家嫉妒巴格達美麗的伊拉克老人,還是以家鄉擁有的眾多古蹟與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榮的埃及青年王大力,他們言語之中無不表明這裡的和平,彰顯著人們共有的對世界的愛。記得曾在雜誌上讀過一篇題為《奇怪的西方記者》的文章,說是一位叫安娜的歐洲記者到奈及利亞採訪,在與當地同行喬什夫到一家餐館吃飯時竟然抱怨餐館“太乾淨了”。安娜對非洲的印象是“嘈雜、擁擠、混亂、花花綠綠”,顯然,她對非洲的認識僅僅停留在遙遠的從前。而中東,自然也有其除卻戰火之外的另一面,每個普通人都幸福著那些屬於自己的幸福。

《千年一嘆》它厚重,因為它裝滿了沉甸甸的文化與歷史。餘秋雨,這位年過半百的學者,穿過狂風揚起的大漠沙塵,用文字喚醒了險些被人們遺忘的記憶。這是全人類共同的根,人類文明從那裡起步。有了根,我們便有了闊步前行的理由。

一樣的馬,不一樣的童年——《童年的馬》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1434字

曾幾何時,有一匹馬,它有著藍而深邃的眼睛,灰藍布似的嘴,光潔的白毛,強健而優美的體型……就是這樣美麗的一匹馬,留給了“我”與維利酸甜不一的童年回憶……

故事《童年的馬》由長大後的在德國的“我”,參觀漢斯一家的農場寫起。忽遇的一匹美麗白馬,使曾經的那匹拉車大白馬在腦海中浮現出來……儘管家鄉和萊茵河畔之間的距離很遙遠,童年和此時此刻之間的歲月很悠長,但彼此交相輝映,兩個不同的故事,因為同樣的白馬,被交織在了一起。

文中的“我”與小維利有著截然不同童年。“我”的童年,是在鄉下的田埂、河邊的淺灘上度過。大白馬吃的,是“一些碎穀草和糠粉,用水拌著”;大白馬沒有馬鞍,是“光腚馬”;猴子似的“我們”,“褲子打滿了補丁,紅紅綠綠的布料映在河水裡,差不多沒有一個穿鞋的”。生活樸素,簡單,卻又充實。

美麗的萊茵河畔,駿馬飛馳的農場所承載的,是維利的童年。馬槽中的“機制飼料,那樣子有點像感冒膠囊,長條形,暗綠色,很硬”;全副武裝的小賽馬,有著“極合體極講究的小馬鞍、馬鐙,有彩色鞍墊,額上垂下了紅色的絲質纓穗”;維利穿著“白衣、馬靴、頭盔,手提一副小馬鞭”,生活富裕,充實,多彩。

同樣的年華里,遇見同樣的白馬,懷著同樣的天真爛漫,卻有著物質差距如此懸殊的童年,未免讓人唏噓不已。

故事中,當“我們”這些孩子欣賞、撫摸著大白馬時,“飼養員老木頭咕咕噥噥地走過來,用手扳開我們幾個小傢伙,說:‘踢著!不怕踢著?’”;當哥哥為了取悅女友,擅自騎馬而墜馬破相後,羅玲子因為哥哥滿臉傷疤離開了他;年幼的“我”竟將責任全部推給大白馬,一度動過殺掉它的念頭……

飼養員老木頭的好心保護,無形中疏遠了孩子們與大白馬的感情,抑制了孩子們對自然的探索,將好奇和思索的萌芽扼殺在了襁褓之中。羅玲子以貌取人,愛上的僅僅是哥哥英俊的外貌,是一種膚淺且不負責任的愛。不會騎馬的哥哥為取悅女友擅自騎馬,一味逞能,意氣用事,沒有考慮安全和後果,導致墜馬的悲劇。哥哥的日漸墮落,也在“我”幼小的心靈中,蒙上了一層深灰色的陰影,為長大後的“我”對小動物心生戒備埋下了伏筆。

而德國農場裡的故事又是怎樣的呢?當“我們”參觀著農場時,“那個老太太大叫著,兩手揮舞著奔向黑馬,摟住馬的脖子。”;維利的進行騎術表演結束後,童心未泯的客人們,在跑道旁為維利和他的小賽馬歡呼雀躍著,漢斯夫婦和妹妹瑪麗,激動地吻著維利,“幸福驕傲地快哭了”……

漢斯和客人們,言傳身教,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們親於自然,熱愛自然,那位德國老太太依然富有活力,可能就是因為對生活仍有一顆好奇心吧。小維利表演馬術時,“我”所想到的,是可怕的意外;而漢斯夫婦用欣慰的目光,鼓勵著維利追尋著自己的夢想,沒有因愛而將維利緊緊護在身邊。在鼓勵聲中成長的孩子,心中怎會不充滿著對生活的期待和熱愛呢?

兩個對比鮮明的小故事,引起了我們更深層的思考:我們循規蹈矩的生活,是不是丟失了些什麼?

有時候,身處大千世界的我們,因為都市中繁忙的節奏,因為樓宇間繁華的燈火,被矇住了眼睛,遮住了心靈,漸漸淡忘起很多:對生活的追求、對自然的熱愛……流沙般飛逝了。馬兒的故事,彷彿喚醒了心中那份最初的單純,那份赤裸裸地來到這世間時的單純,像一灣清澈的湖水映在心頭,開啟了我們對美、尊重、責任、愛和人生的呼喚。

童年,是心中一塊充滿故事的草地,有藍悠悠的天,白柔柔的雲,一個小小的自己靜靜地坐著,歪著腦袋,銜著草梗,沉浸在自己的童話裡。對了,還有一匹馬兒,一匹自由馳騁的白色馬兒。

一年四季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632字

青春畫卷

生命的輪迴,給人太多的回憶遐想;時間的流逝,又是多麼的奇特。春夏秋冬,各有千秋,細細品味,必有發現。靜下心來,感受那自然之美,享受那一滴水,一株草的魅力。你的心靈自然而然就會被吸引。

自然與生命的關聯,那是什麼?那也許是一個深奧的話題。但是你讀了普里什文寫的《一年四季》後,你才會知道那神奇的自然的魅力。他如同一個鑰匙,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他如同日出時那一道道金光,劃開了天際,連線了世界。你在讀書時,你就會聯想到那抹處於平凡的世界之後的傳奇的靈魂綠色。你再用心的去與他交談,你會了解的更多。

在全文中,使我感觸最深的是名為“從房頂上滴下一滴”的那一小卷。那是一副充滿生命的畫卷。這使我不禁聯想到那瀑布磅礴的生命力與那小水滴柔和的生命力之間的對比。同樣為水,一個大氣磅礴,一個陰柔華美。這都是他們對生命的綻放,只不過是表現的形式不同。人也一樣,在青春畫卷裡認真的去探索那屬於自己的生命之路,去綻放自己的生命之花。

當我看到這篇文章時,我的心頓時就隨著文中四季的變化而變化。我讚歎那生命的偉大。那生命的靈魂,此時此刻在淨化我的心靈,淨化我的靈魂。同時,我也懂得了許多。那葉子,會帶著我的精神、夢想、飛翔在那生命之海上,探索生命的真諦。

柔柔的雪下來了,輕輕鬆鬆的蓋住了世界,世界彷彿睡著了一般,沒了響聲,他好像是在為春天的生機勃勃做準備吧。去吧去吧,那美麗的雪花,帶來了冬日的來訊,同時告訴我們,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願那美麗的生命會永遠在我們身邊。

一千張糖紙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595字

眼中一直浮現著那一千張糖紙散落在地上的情景。《一千張糖紙》這則故事主要講述表姑為了讓“我”安靜,就讓“我”攢一千張糖紙,若攢到了就可以得到一隻電動狗,可到了最後才發現,表姑原來是對我開玩笑的。

看完了這則故事我也感同身受。相信有80%的小孩子都被大人欺騙過,也都知道這是一種什麼滋味。生活中,大人時常說給你買禮物,獎勵你一些東西呀,什麼的。可最終的結果終究是:“哎呀,那只是開玩笑的。”或“其實,還不是哄你的呀!”之類的話等等。

可當大人們說出這些話時,他們有考慮過小孩的感受嗎?有想過欺騙小孩,會給小孩造成什麼影響嗎?沒有,並沒有。都說小孩是天真的,而為人師表。在小孩小的時候,大人總欺騙小孩,其道理與《曾子殺彘》相同,最終小孩就會模仿,效仿大人去欺騙他人。

在我的生活也有那麼一次:一次,我考試考得不錯。媽媽見了就鼓勵我說:“真棒,這個週末帶你去遊樂園玩。”可到了週末,我一整天都是培訓班。於是,我就生氣地問媽媽:“為什麼不帶我去遊樂園玩呢?”可他卻不當回事地說道:“那只是跟你開玩笑得而已!”因為這件事,就在我心裡留下了深深地痛恨。

所以,我認為大人不應該欺騙孩子,應說到做到。這樣,才能成為孩子那麼們的好榜樣。

望洋興嘆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504字

下大雨了,雨水把河道灌得滿滿的。河神看了很得意,覺得沒有比自己管的河道更偉大、更了不起的了。河神特別高興地順流而下,來到了大海邊。這時,他看見了波濤洶湧的大海,無邊無際。河神“望洋向若而嘆。”感慨萬分地對海神說:“知識越少、見識越少的人,越覺得自己偉大。今天我看見了浩瀚的大海,才知道自己的驕傲是毫無根據的。”

讀完這個故事,我知道《望洋興嘆》這個成語是指看到人家廣博、偉大,感到自己十分渺小。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智慧裡邊有智慧,高山背後有高山。

比小溪更寬闊的是小河,比小河更寬闊的是大江大河,比大江大河還要寬闊的是遼闊的海洋。沒有到過大海,不知道海的寬廣遼闊、洶湧澎湃;沒有登過高山,不知道山有多高、路有多險;沒有坐飛機飛上藍天,不知道天外有天是怎樣的景象;沒有到過深谷,也不知道大地能有多麼深厚。

我像是一棵小樹,我愛聽老師上的每一堂課。每次聽完索老師的課,我多想成為像索老師那樣是個知識淵博的人。每次聽完孫老師的課,我多想成為像孫老師那樣是個聰明智慧的人。我要快快長大,長成高聳入雲的參天大樹,伸手就能碰到天!

聚精會神聽講,專心致志學習,讀更多更多的書,爬更高更高的山,成為聰明智慧、知識淵博的人。

做人的第一步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1183字

要成就大事業,就必須先學會做人,我們進學堂的第一天,老師就諄諄教導我們要學會做人,更要學會做遠都一個好人。我們的一生永遠都離不開做人這個話題,縱使一些文化名家,他們在我們煙瘴,儼然是一位大家,但也逃不開做人這個話題。

惲代英曾說過:“我們不要只知望遠,不知望近,我們不要只知力學,不知力行。我們真要做人,我們應當注意做人的第一步。”一步錯,步步錯,一個號的開始決定著一生,正確看待做人第一步,殭屍我們第一件要做的事。

許多青年都認為,做人第一步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但是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難道就能學會做人了嗎?那麼如果你今天自信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就不能做一個好人嗎?真的就不不能做一個好人嗎?真的就不能做一個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人民的人了嗎?

也有人說,要希望做人,我們就只有從今天起不做壞事,我不否認這樣的觀點,但是,你說從今天起不做壞事,你就能不做了嗎?有些時候,你明明認為做的事沒有錯,但是卻有人因你做的這件事而受到傷害,那麼這樣的事算什麼,算是好事還是壞事?有些人,為了自己的生計,為了家人的生活,不得已去爭奪飯碗,搶奪權利,貪戀權位。他們做的壞事,都是不得已的,都並不是出自自己的自願的,你能夠保證有一天你不會為了自己,為了家人而不得已做出自己身不由己的壞事來嗎?

社會的輿論往往都是尖酸的,刻薄的。當然,這其中可能還包括我們自己,那我們換個角度想一想,有一天,我們自己被社會輿論批判,而我們不認為自己做的事是錯的,我們的內心將做何感想。我們要做人,決不能因為我們不覺得做了壞事,或者沒有法子的做了壞事,便原諒自己。我們要做人,必須有定力和自制力。有些壞事不去做才好,才能做一個正直的好人。

所以,做人的第一步,不是去樹立正確遠大的人生觀,也不是剋制自己從今天起不做壞事,我們要學會怎樣教自己做事,然後真正的且永久的能夠不做壞人。

要學會做人,我們就必須讀書。不讀書,沒有文化,那麼將來也就是沒有辦法貢獻社會,那麼作為一個人的價值將會削減。但是,我們也不能把讀書當作全部,光把握書中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來戰勝惡社會,為人類貢獻。倘若不能夠奮鬥,抑或不能夠克服惡社會,那縱然你是滿腹經文,你讀的書只能用來助紂為虐,以討得自己一口飯吃,那麼讀書何用?

作為真正的有志青年,我們應該有我們自己的驕傲,自己的立場。作為一個知識青年,我們應該最明白人如何寫,如何做,堅守自己的信念,不為利益所誘,才能夠達到你做人的目的。

出了讀書外,我們還要在實踐中尋求新知。應用我們在書本中學到的知識,尋求我們未知的知識,學海無涯,光憑我們現在的知識,做事情一定會遇到困難,在遇到困難時,我們也許會懷疑我們所學的知識是否正確,也許會認為這是不可避免的磨難。我們應思量改變行為或者是克服困難,這才是我們應思考的問題。

所以我們真要學會做人,應該注意做人的第一步。

預定60年的花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516字

暑假裡,我讀了一篇名叫《預定60年的花》的文章,讀完之後我的眼框被淚水佔滿了。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一個小男孩重小就患有白血病。他的母親帶她四處求醫也無濟於事,當他快要死的時候,他先想到了養育自己多年的母親,於是,小男孩就跑到了花店裡,為自己的母親預定了60年的花,他還讓花店的老闆在送花的同時加上一句:“祝您生日快樂”。

讀到了這裡,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文中的小男孩是無比的孝順,自己死後還要讓別人幫自己給媽媽送花。而我呢?卻和他恰恰相反,我不僅沒有在媽媽過生日的時候為媽媽送一束花或是送去一份自己做的賀卡,而且我有時候還忘了那一天是媽媽的生日。

有一次,媽媽要過生日了。巴巴和弟弟早就為媽媽買好了生日禮物。而我卻忘記了這一天是媽媽的生日,我不解地問弟弟:“今天是媽媽的生日,你拿到你忘了嗎”?這時,我才明白。過了一會兒,我慢不在乎地對弟弟說:“反正媽媽又不在乎你送不送禮物所以送不送都沒關係。”當媽媽下班回到家時,爸爸和弟弟紛紛拿出了禮物送給媽媽,而我卻什麼也沒有送。媽媽看到我沒有送禮物,雖然沒有說什麼但我覺得媽媽很失望。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被文中那個小男孩的孝心所感動了,我決定要學習他。在媽媽過下個生日的時候,我要送她一束花。

成就直銷千萬富翁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854字

柔和的燈光,清香的花茶,一篇叫作《千萬富翁的祕密》的文章,便是我的週末。

文章講的是貧民窟裡,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孩子經過不斷努力成為一名富商的故事。他天生就有一種賺錢的眼光,憑藉著自己的執著突破重重艱難,並在一位好心商人的資助下成為了一名富商,並且將愛與對商業的執著堅持到生命的最後。

合上書本,我閉上雙眼開始思索:也許上帝在創造人的同時也創造了苦難,每一個人所要承受的多或少,重或輕,只能由一個人的命運來決定。苦難是人生的一個標誌,它說明我們依然活著。如果一個人死去了,他當然不會有任何痛苦,但他也不會有任何快樂。當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他留戀、感動的東西,它者有活著,才能感受這世上的一切—痛苦或者快樂。所以當我們面對苦難的時候,應該學會執著面對: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是執著;鄭板橋“千磨萬擊還堅定,任爾東西南北風”是執著;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執著;曹雪芹“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是執著;毛澤東“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是執著;周恩來“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是執著……

如果說“執著”是上帝給人類的最大饋贈,那麼“愛”便是生命給與的最寶貴的禮物。

我愛這個世界,愛每一個人。正是那許多個愛的瞬間,持續地溫暖和關照我,幫助我走過黑暗,走過泥濘,帶給我幸福和滿足。上帝所創造的最偉大的東西,不是這個世界,而是愛。

我時常抱怨,上帝在賜予我許多優秀資質的同時,又給與了我與淑女恰恰相反的性格。我的呼喊、我的思索,換來了周圍人們的幫助。他們對我的關愛喚起了我對美好未來的追求。於是,我時常問我自己,愛是什麼?哪個港灣是生命之船航行的終點,待到何年何月,何日和時,我才能從愛我的人們那兒學會怎樣去愛其他人,並讓那理想之舵駕馭著我乘風駛向命運的彼岸?

有人說過:“上帝愛我,所以懲罰我。”有時候就覺得,如果有上帝,那他就應該在十九層地獄,若想見到他就得穿越前十八層。所以,讓上帝賜予我一顆平靜而堅忍的心,接受不可改變的,改變可以改變的。

最後一課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987字

莫待無花空折枝

《最後一課》是一篇小說罷了,第一印象便是一篇高大上的課文,因為它告訴我們要熱愛母語熱愛祖國。可細細讀來,它又何嘗不是在告誡我們要珍惜眼前美好時光呢?

小弗朗士的厭學以及貪玩,若說我從沒有過是絕不可能的。從前的我厭惡學習,稍遇些挫折便想著逃避,想著放棄。5歲練習游泳,嗆了一口水就稱病一週,用趕不上課程的拙劣藉口逃避游泳。下半年去學鍵盤音樂,認真練習時,偶爾聽到有一個練鋼琴的小夥伴說鍵盤聲音不好聽,從此我開始哭鬧著不學鋼琴,鍵盤樂器就此荒廢。類似的事情在我身上發生了許多,若真一一列舉出來怕是沒數千字說不完。

錯過了太多的我還不自知,總想著我還年輕,未來的時間很多。我們可以放縱享樂,課堂上的心不在焉似乎已成家常便飯;心中常常埋怨著父母不近人情,一味地花錢迫使我們學這學那。讀完文章,細細回想,才發現我已錯過了太多太多。我開始害怕失去,畏懼時光不再。

曾經,我並沒有去珍惜過去的歲月,當時的我總想著快些長大。以為長大了就不會被父母嘮叨,長大了就可以去做一些平時一直嚮往的事,長大了就不用面對那些黑乎乎的文字,也不用面對那些凶神惡煞的老師。時光聽從了我的意願,她轉瞬即逝,在我沒有意識到的時候離我而去。成長途中的我隨著知識面逐漸增大,明白了從前我的想法是多麼幼稚可笑。如今在成長的路上,值得我為之奮鬥拼搏的青春還未曾遠去,後悔還來得及。不是嗎?我現在擁有健康的家人,良好的教育,安寧的時代。我無法想象有一天失去了這些的我會變得什麼樣子;無法想象當我碌碌無為的步入成年壯年,再回首現在,是否又會悔不當初?

小弗朗士在最後的一天明白了從前的所作所為多麼可笑。可後悔卻來不及了,大家都在懺悔著曾經荒唐的行為。

很慶幸,這篇文章被排在了課本中。讓我在年少的時候,在迷惘的時候,在讓時光白白流逝的時候,讀到了它,讀懂了它。

少年朋友們,珍惜眼前吧。未來給予你的誰也料不到,虛構於腦海中的美好的未來,現在不去為之奮鬥又如何實現?珍惜年少青春吧!不要等人散了,燈滅了,花謝了,驀然回首,只餘下空枝在寒風中輕輕顫動。是的,那棵花樹不正是在遺憾著自己開花時的隨意?懊惱著自己沒有留住當時的風華嗎?

於是,想起了一句話:回到那一剎那,歲月無聲也讓人害怕;枯藤長出枝椏,原來時光已翩然輕插……

於是,永遠記住了一首詩: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最美的一課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542字

暑假裡,我讀了《最美的一課》。剛一翻開書頁,我就被書中精彩的文字吸引了。越是往下讀,越是對它愛不釋手,恨不得一口氣把它讀完。

這本書講的是仙女蜜兒給紅宮學校六年級學生做班主任的故事。蜜兒覺得紅宮學校的學習太沉悶、太壓抑,她決定改變這種狀況。書中最有趣的情節就是蜜兒給六年級的孩子們上的最美的一課。蜜兒不讓同學們在教室上晚自習,帶著他們走出校園。孩子們光著腳走在田野上,開心地蹦蹦跳跳,連龍校長也光著腳在後面跟著。後來孩子們有的去小河裡捉螃蟹,有的去摘藍色的雛菊花,有的去折蘆葦。看著夕陽中的晚霞,蜜兒大聲地問同學們:“晚霞有多少種紅?”同學們安靜下來,抬頭望著晚霞,七嘴八舌地說著:“有硃紅。”“有鴨蛋黃紅。”“有紫紅。”“有金魚紅。”“有桃花紅。”“有淡粉紅。”……龍校長驚訝地發現孩子們小小年紀,竟然有這麼豐富的詞彙。接著,蜜兒用她紫色的雨傘變出了一頭水牛和一個牧童,男生們興奮地搶著去騎,可是都掉了下來。龍校長也來試,結果成功了。他騎在牛背上,像牧童一樣吹著笛子。最後,同學們吃著自己喜歡吃的月餅,上完了最美的晚自習。

讀完了這本書,我懂得了無論做什麼事,只有帶著快樂的心情,享受其中,才能將事情做好,讀書也是這樣。我想大聲呼籲:讓孩子們擁有自由與快樂吧,這是他們成長的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