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清明糰子相關作文20篇

包清明糰子 篇1

國小四年級作文 ,702字

清明節就要來了,在我的家鄉,清明節要吃清明糰子,而且還要用清明糰子去祭拜先祖。於是在4月5日晚上,我去舅奶奶家學包清明糰子。

看到舅奶奶手中一個個圓滾滾的“綠娃娃”,我就更好奇了。我問舅奶奶:“清明糰子怎麼是綠色的呢?”舅奶奶笑著說:“這是放了草頭的緣故。我們先要挑草頭,用清水洗淨,然後用蘇打粉醃製、燒熟。接著將草頭到入糯米粉中,並攪拌成團,不斷揉糯米粉,切成一小塊一小快。這樣清明糰子就成了碧綠碧綠的了。”

只見舅奶奶一邊說,一邊拿上一小塊糯米粉團,把糯米粉團揉圓,再用大拇指把糯米粉團正中間捏下去,讓它凹成小碗形狀,然後把鹹菜餡包進去,大約要盛兩小勺,最後把糯米粉團合閉,再揉揉圓,清明糰子就做好了。我按照舅奶奶教我的方法做,第一個,它的嘴巴沒關住,餡露出來了,像一個露出肚皮的小娃娃。舅奶奶見了,便笑了起來,過來幫我把嘴巴捏起來。接下去,我又包第二個第三個,舅奶奶邊看邊說:“看看你包的,要麼是餡太少,躺在桌上;要麼是形狀不一,沒揉圓;要麼就是餡包太多了。看來你還要多練習哦!”再看看舅奶奶包的,個個都挺著飽滿的肚子。後來,我越包越好,一個個也都挺著大肚子。

包完了清明糰子,舅奶奶開始蒸了,大約需要15分鐘,五六分鐘後,清明糰子顏色漸漸變深,淺綠色的清明糰子看著非常誘人,我恨不得馬上咬上一口。15分鐘終於過去了,清明糰子已經比剛包好時大得多,顏色也變成了深綠色,摸上去軟軟的,熱呼呼的。舅奶奶給我夾了一個,我吃著自己包的清明糰子,感覺味道好極了,糯米雖黏但不黏牙,鹹菜餡的味道也剛剛好,鮮得眉毛也要掉下來了,真是人間美味啊!

這次我向舅奶奶學習包清明糰子,不僅嚐到了美食,還收穫了勞動的喜悅。

包清明糰子作文 篇2

國小三年級作文 ,494字

4月7日是清明節,我們蕭山日報小記者來到蕭山日報一樓食堂做清明糰子。

水晶老師和草莓姐姐已經早早準備好材料等著我們了。草莓姐姐給我們講了清明節的由來和習俗,當然最重要的習俗當然是包清團了,今天我們要包的是豆沙餡的。

水晶老師發給我們每人一個塑料盒子,幾個艾青麵糰,一杯豆沙餡和一雙筷子。草莓老師讓我們拿起一個艾青麵糰,捏成碗形,皮要捏得薄,放進豆沙,把碗形的邊往中間捏,捏五個角,合在一起就變成五角星星了。老師一示範完,我就捏了起來,捏碗形,放豆沙,收邊,唉,不對不對,豆沙怎麼沒有全包起來,跑外面來了。我悄悄地看了一下旁邊的同學,哈哈,她的豆沙和艾青麵糰全混一起了,更糟糕,原來大家都不會啊!我向老師請教為什麼我的餡會跑外面來,老師說我麵皮沒有足夠攤開,豆沙包不進去,就漏出來了,開始做第二個了,我吸取經驗,把艾青麵皮儘量捏薄,豆沙放中間,放得稍微少一點,捏起來,這下好多了。做著做著,清團越做越好,不知不覺間,老師給的六個艾青麵糰都做完了。看著自已的勞動成果,真開心啊!

回到家,把清明糰子放在鍋裡一蒸,我請爸爸媽媽一起品嚐,雖然清團不給面子的咧開了嘴,但我還是覺得自己做的特別美味!

清明糰子 篇3

國小四年級作文 ,666字

古代有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流傳至今,仍有許多習俗。吃清明糰子就是其中之一。

清明假期,我來到了外婆家。一進門,一股濃濃的艾草味撲鼻而來。只見桌上放著一個盆,裡面裝著麵粉,旁邊還有些艾葉。哈哈,“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我正好趕上外婆做清明糰子啦!我急忙地洗好手,準備大幹一場。“做清明糰子首先要把艾草切碎,揉進麵粉裡,和成團,再放入模具裡面……”外婆耐心地給我講解每一個步驟,可是我哪裡心思認真聽,自顧自地把艾葉全倒進了麵粉中。等到和麵的時候,我才一拍腦袋:哎呀,那堆葉子還沒切碎呢,於是,我又手忙腳亂地把艾葉揀出來,不料弄得滿手面粉,一副狼狽不堪的模樣。

初戰失利,可是我怎甘心自己“做清明糰子”的生涯就這樣結束。待到外婆把麵糰和好,我又自告奮勇地要求打模。我把麵糰切成一小個的,塞進模具,用力一壓,然後翻過來輕輕一拍,嗯,這回總算成功啦!在我的不懈努力之下,一個個形狀迥異、大小不一的清明糰子呈現在了眼前。它們按螺旋形盤放在白瓷盤裡,遠遠望去,像一幅畫,散發著中國傳統節日特有的親切感。

接下來的工作可就輪不到我啦!外婆把清明糰子放在蒸籠架上,然後放到鍋裡去蒸。約摸過了二十分鐘,只見鍋上冒出了一層熱氣。熱氣如煙霧般繚繞,雖只繞於灶臺旁,但這朦朦朧朧的夢幻感還是讓我不禁陷入遐思之中。直到那陣清新的艾草香鑽過我的鼻腔,才讓我清醒地回到了現實。

清明糰子出爐了!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雖沒有放任何餡,但那種奇特的艾葉的香味也足矣了。窗外,淅淅瀝瀝的小雨落下,為這別緻的小點增添了幾分節日氣氛。

清明糰子 篇4

國小三年級作文 ,576字

4月7日下午,我來到蕭山日報一樓食堂,參加小記者活動—話清明,做糰子。

走進食堂,只見一張張餐坐上都攤著紅色的一次性桌布,每張桌上還放著裝有豆沙的紙杯。老師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塑料盒,塑料盒裡裝著用米粉、艾草汁和白糖做成的糰子皮。這些都是老師給我們準備的清明糰子材料。

老師向我們介紹了中國清明節的來歷和故事後,就開始教我們做清明糰子。首先,把糰子皮做成一個“小碗”,我用雙手把糰子皮揉成一個球后,一手托住球並旋轉,另一隻手大拇指用力往球中間摁,另外四個手指併攏,把“小碗”的邊沿攤均勻。這時,老師提醒道:“不要放太多豆沙,不然糰子會‘吐’的。”我把豆沙放進“小碗”裡,再把“小碗”揉成一個球,果然“吐”了,豆沙被擠出來了。哈,只能將就著完成這個糰子。

接著,老師又教我們做清明餃子,先把糰子皮做成一個“盤子”,我把糰子皮揉成一個球放在桌子上,一邊用手掌壓球,一邊把球旋轉,很快“盤子”就做好了。然後,我把豆沙放到盤子中間,再把“盤子”對摺,最後用手把開口捏緊,封起來,就這樣清明餃子做成了。最後,是我們的自有時間,我又做了一隻“小熊”,一顆“星星”糰子和一隻“螃蟹”糰子。旁邊的小朋友羨慕的眼光對我說:“這是一顆‘星星’,這是一個‘月亮’……”

晚上,爸媽吃著我做的清明糰子,紛紛誇獎說:“真好吃!”我吃著自己做的清明糰子,心裡甜滋滋的呢!

捏清明糰子 篇5

國小四年級作文 ,494字

清明糰子,大家都不陌生吧。端午節做棕子是為了紀念屈原,那清明節做清團也是為了紀念一個人—介子推。介子推是春秋戰國時期人,因"割股奉君",隱居"不言祿"之壯舉,深得世人懷念。

2019年4月7日下午,我來到蕭山日報二樓食堂,趁著清明假期學做青團。

回憶起糰子那糯糯的、香香的那股味兒,不禁想狠狠咬上一口。清明糰子為什麼是綠色的?啊哈,它的食材除了美味可口的芝麻餡、甜甜的豆沙餡,還有用艾草汁兒混成的麵糰!嘿,還沒等老師說完,我已經口水“滴答、滴答”匯流成河了!

我坐在位子上,焦急地等待著水晶老師盤子裡新鮮出爐的麵糰兒,準備開始做我已久等的清明糰子。

我拿起一塊不規則的“綠石頭”,放在掌心裡輕輕地揉起來,慢慢的、慢慢的,揉得越來越圓了!漸漸的、漸漸的,麵糰兒越來越軟、越來越熱乎了!沒等多久,一個亮得發綠的“夜明珠”呈現在了我的面前。接著我冉冉地把“夜明珠”揉成一個“可愛的小碗”,

小心翼翼地把豆沙餡兒塞進了“小碗”裡,邊放邊提醒糰子別“露餡”了!嘿嘿,沒事,失敗是成功之母嘛,做完一個再做一個!

看著可愛的糰子們,在朝我笑的糰子,我不禁覺得這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清明假期活動!

學做清明糰子 篇6

國小二年級作文 ,638字

2019年4月7日下午我到蕭山日報社食堂參加清明糰子製作活動。這是我第一次學做清明糰子,既擔心又激動。

在食堂,小記者們認真的開始聽玉媛姐姐講解糰子的製作過程,以及有關清明節的由來。清明節是為了紀念介子推給重耳獻肉,重耳為了讓介子推出山而放火燒山,介子推寧死也不出山,所以這一天人們都吃冷食而不開火。

接著草莓老師開始教我們怎麼做清明糰子了。先把麵皮揉成一團圓,用大拇指往下按,壓成一個小碟子,再把邊上的麵皮往上拉一拉,變成一個小碗,再在上面放上豆沙,然後在小碗邊上捏一個角,照樣子再捏四個,五個角捏好了之後往裡面壓一壓,這樣一個清明糰子就做好了。草莓老師又開始教我們做另一種樣子的清明糰子,先把麵皮捏成一隻小碗,在裡面放上很多很多的豆沙,再對摺,然後大拇指往上一按一捏,一個花邊就出來了,把這個邊上的麵皮全按上面的方法按捏,餃子模樣的糰子就這樣做好了。

接著水晶老師又給我們發了兩個麵皮,捏成什麼樣子的呢?有了,再捏一個餃子吧,我這次要做一個很大的餃子,我把麵皮捏成一個小盤子,然後在裡面放上豆沙,再對摺,然後按上花邊,一個餃子就出來了。再做什麼呢?今年是豬年,要不再捏一個小豬吧。小豬捏好了,哎呀,小豬的尾巴怎麼不見了,算了,去剛做好的餃子糰子裡捏點麵皮過來做小豬的尾巴。水晶老師又給我發了個麵皮,這會做什麼呢?想不好,讓老媽做吧,沒想到,老媽也做了一個餃子。

不知不覺一個下午就這樣過去了,糰子也包好了,大家都拿著滿滿的一盒清明糰子回家品嚐了,味道那就兩個字,“鮮美”!

我學會了做清明糰子 篇7

國小三年級作文 ,599字

你知道清明糰子怎麼做嗎?哈哈……讓我來做給你看吧!

首先,把已揉好的麵糰用手搓成橢圓形,再用大拇指在橢圓形的麵糰中間戳一個坑,然後把大拇指牢牢地固定在坑中央,其餘的手指沿著“坑壁”快速地轉起來。這時裡面的坑越來越大,像極了一個綠色的小碗。我繼續轉著,發現“小碗”漸漸展開,竟然變成了一個大餅,不像清明糰子。我把它拿給媽媽看,媽媽說:“這太扁了,要旁邊稍微凸起來一點才可以。”我只好把它揉成團重新做。

我再次把大拇指固定在麵糰中央,其餘的手指有節奏地轉著。我轉啊,轉啊,麵糰變成了網兜狀,這樣可以嗎?我戰戰兢兢地把它遞到媽媽跟前,媽媽說:“這次做得不錯,可以放餡料了。”我長舒了一口氣,心想:“終於要成功了。”我小心翼翼地把紅豆放在“網”中央,接著把“網”用手捏成了餃子狀,然後把兩邊往中間擠,搓成一個綠色的“小圓球”,儘量把表面弄平。最後我把“小圓球”反過來,放在一張沾過水的墨綠色的柚子葉上,一個清明糰子就完成了。

我津津有味地吃著自己做的清明糰子,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我不僅學會了做清明糰子,還從中懂得了一個道理:凡事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清明糰子 篇8

國小四年級作文 ,684字

清明節是祭奠已故親人的日子,雖然我們也很思念親人,可是新人的墓離我們太遠,長途跋涉很辛苦,我打算做一次清明糰子,在遠方祭奠新人。

前一天,我們就去超市買了做清明糰子的材料。可惜沒買到艾草,我們計劃用青菜代替艾草的顏色。

一大早,媽媽就叫我起床,與我一起進了廚房,來指導我做清明糰子的步驟。首先,我將事先準備好的肉餡放進一個碗中,再用菜刀先豎著把幾塊豆腐乾切成細條,再橫著切幾刀,把它們切成一塊塊豆腐丁。由於切菜不是很熟練習,動作和鋸木板一樣。最後把豆腐丁放進碗裡,加小半勺鹽,兩勺醬油、香油,用筷子順時針攪拌2分鐘,餡就做好了。

接著我把洗過的青菜切成菜末,倒入事先裝進糯米麵與小表面粉的大盆子裡。因為我動作有些粗魯,麵粉立刻撲了出來,像冒出一股白色的煙。接下來我就開始和麵了。媽媽順手端來一碗水,慢慢地往裝麵粉和菜末的大盆子邊緣倒下。乾麵粉經過水的滋潤與青菜的調色,變成了綠色的“泥巴”。我捏著“泥巴”,把它們滾成了個巨大的青色麵糰。

然後,我們把大面團分成許多小麵糰,擀成皮,和包餃子一樣地把準備好的陷包進皮裡。再輕輕捏圓。最後把它們整齊地擺在蒸鍋中,它們就像一群可愛的綠色小精靈。

經過15分鐘的烹飪,清明糰子新鮮出爐了!我立刻拿了一個嚐嚐味道。嗯!非常美味,超出我的預料!

清明糰子不僅好吃,並且有很深的意義。它不僅紀念了已故的親人,同時讓我想起了最近在四川涼山森林大火中犧牲的31名消防戰士,他也讓我想起了為建立新中國而犧牲的革命烈士。

我們不僅要銘記歷史,更重要的是現在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

美味的清明糰子 篇9

國小四年級作文 ,863字

清明節的早上,外面吃完早餐,我又興沖沖地跟著媽媽買了些美味的清明糰子。這些清明糰子也就成了我一天的惦記。

中飯前,我摸了摸我那癟下去的肚子,可憐巴巴地問媽媽:“媽媽,肚子在抗議,說沒有能量了,趕緊填點食物進來。我吃一個清明糰子吧!”

“再等幾分鐘就吃中飯了,你吃了這清明糰子等下又不吃中飯了。”媽媽態度堅決回答,讓我非常失望。

中飯過後不久,我坐在書桌前,卻身上曹營心在漢,不停地想著那餐桌上可口的清明糰子,口水都流出來了,又無可奈何的嚥了回去,實在忍不住了,問了一句:“媽媽,現在可以吃清明糰子了吧,沒能量了,腦子不好使,作業做不出來了。”

媽媽的回答完全在我的意料之中:“有這麼誇張嗎,午飯才過去幾分鐘。”又被無情地拒絕了。

真是度時如年,心裡想著的清明糰子卻不能去吃,也不知過了多久,我不自覺地問了一句:“媽媽,腸呀,胃呀又要召喚了,看樣子不吃一個清明糰子,這個作業沒法做了!”

“那你就吃一個吧!”媽媽這句無奈的回答,讓我感覺彷彿聽到了天上的仙樂。

我高興地來到餐桌前,保持著少女的矜持,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個清明糰子,輕輕地撕開包裝,生怕將這綠如玉的清明糰子弄得不成形。可撕掉包裝的清明糰子散發出來的清香誘人了,我再也不管什麼少女矜持了,就像《西遊記》裡豬八戒吃五莊觀裡的人蔘果一樣,一下將一個清明糰子塞進口裡,糯韌綿軟,甜而不膩。真得感謝祖先們,發明了這麼美味的東西。我越咀嚼,嘴裡的清香感覺越強,一個根本解不饞。

我情不自禁地拿起第二個清明糰子,身後傳來了媽媽的怒吼:“你看看你,身上肉肉那麼多了,怎麼能一次吃那麼多個。”

真是太小看“饞”了,人饞起來,誰還會管身上的肉肉,蘇東坡當年吃河豚可是死都不怕的。我撕開第二個清明糰子的包裝,又是一口一個……

對於吃的快樂,只有同好者才有深切的體會。

包清明果 篇10

國小三年級作文 ,378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大家知道這句詩描寫的是什麼節日嗎?沒錯,就是清明節。所以今天我來到蕭山日報社食堂嘗試做幾個清明果。

水晶老師已經把加了艾草的糯米粉和好了,給我們分了麵糰和豆沙。接著,老師先教我們把麵粉揉成圓形,用大拇指在上面戳一個洞,把它捏薄,做成一個碗的模樣,再在裡面放上豆沙,把它捏牢就行了。沒想到,等我捏好以後居然發現清明糰子裂開了!我想一定是豆沙放得太多了!於是,我又嘗試做了第二個,第三個……但還是沒有成功。突然,我光然大悟,想,雖然我不會包清明糰子,但我會做清明餃啊!於是,我按原來的步驟先做一個“碗”,再在“碗”裡面放上豆沙捏成一個餃子的形狀,最後把清明餃的邊緣卷下來,一隻清明餃就這樣做好了!我為我的成功而感到高興。

老師還跟我們講了清明節的來歷和習俗,是我不僅學會了製作清明果還學到了與清明有關的知識,正是一舉兩得啊!

我學會了包清明? 篇11

國小四年級作文 ,609字

我十分喜歡吃清明?,每當我吃到清明?時,我就會想起我學會包清明?時的那個清明節,至今都忘不了。

那天清明節,外婆和奶奶一起包清明?。看著她們嫻熟的動作,我不禁躍躍欲試。

剛開始我認為只要把清明?的麵糰取出一點壓扁,再包上餡料,揉成一團就好了。結果,我試了一下,餡全掉出來了,我只好向外婆和奶奶求助了。

看到奶奶包得又快又美觀,而且一點餡都沒漏出來,於是,我就拜她為師,求她教我,奶奶爽快地答應了。

奶奶教我先把清明?麵糰壓得薄一些,好拉上來包住餡,包好後不著急揉,先把開口處用手指往裡面按,等沒漏洞時,再把它揉起來。我學著奶奶的做法,試著包了一次,果然成功了,我的心裡不由美滋滋的,多虧了奶奶,要不然,我還真不會包了呢!

我多包了幾次,先把麵糰壓得稍微薄一點,再把紅糖給倒進去,由於我太愛吃紅糖了,所以加了一勺半。結果,我怎麼包也包不進去,我十分著急,忘記了奶奶的教誨,沒有把它捏緊,直接揉成了一團,結果又失敗了。不過這也告訴我:任何事不能貪心,不然就會一無所獲。

我又認真地包了一次,只放了半勺多一點點紅糖,正合適。我正想把它又揉成一團,又想起了奶奶的教誨,便先把口封住,再揉成一團。太好了,又成功了!我按照這種方法包了好幾個,都成功了,我心裡不由得美滋滋的。

我讓外婆幫我煮好,過了一會兒,我聞到了清明?的香味。當清明?煮好時,我迫不及待地吃上一口,我感覺到了好甜的味道。這讓我明白了:努力付出,總會有好收穫。

話清明,做糰子 篇12

國小五年級作文 ,576字

4月7日下午,我來到蕭山日報一樓食堂,參加小記者活動—話清明,做糰子。

走進食堂,只見一張張餐坐上都攤著紅色的一次性桌布,每張桌上還放著裝有豆沙的紙杯。老師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塑料盒,塑料盒裡裝著用米粉、艾草汁和白糖做成的糰子皮。這些都是老師給我們準備的清明糰子材料。

老師向我們介紹了中國清明節的來歷和故事後,就開始教我們做清明糰子。首先,把糰子皮做成一個“小碗”,我用雙手把糰子皮揉成一個球后,一手托住球並旋轉,另一隻手大拇指用力往球中間摁,另外四個手指併攏,把“小碗”的邊沿攤均勻。這時,老師提醒道:“不要放太多豆沙,不然糰子會‘吐’的。”我把豆沙放進“小碗”裡,再把“小碗”揉成一個球,果然“吐”了,豆沙被擠出來了。哈,只能將就著完成這個糰子。

接著,老師又教我們做清明餃子,先把糰子皮做成一個“盤子”,我把糰子皮揉成一個球放在桌子上,一邊用手掌壓球,一邊把球旋轉,很快“盤子”就做好了。然後,我把豆沙放到盤子中間,再把“盤子”對摺,最後用手把開口捏緊,封起來,就這樣清明餃子做成了。最後,是我們的自有時間,我又做了一隻“小熊”,一顆“星星”糰子和一隻“螃蟹”糰子。旁邊的小朋友羨慕的眼光對我說:“這是一顆‘星星’,這是一個‘月亮’……”

晚上,爸媽吃著我做的清明糰子,紛紛誇獎說:“真好吃!”我吃著自己做的清明糰子,心裡甜滋滋的呢!

第一次包糰子 篇13

國小二年級作文 ,339字

今天,外婆要教我包糰子啦!

開始包糰子了,外婆先把雪白的糯米粉灑在乾淨的盆裡,再把熱水均勻地澆在麵粉上,不停地攪拌,用力地搓揉,揉成一個大面團。這可是個體力活兒呀!不一會兒,外婆的鼻子上就冒出汗來了。接著,外婆把麵糰搓成長條形,分成大小差不多的小麵糰。我把一個個小麵糰搓成了球形,再學著外婆的樣子把小面球做成了碗狀,可剛開始我總做成一個小餅,外婆教了我很多次,終於能做成一個小碗了,就用勺子把餡放在小麵碗裡。最後我左手托住小麵碗的底部慢慢地轉動,右手把糰子的開口捏攏。我把糰子做成我喜歡的形狀,一個糰子就大功告成了!

很快,一個個糰子出爐了,我看著自己第一次做出的糰子,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外婆對我說:"糰子象徵著團團圓圓,幸福甜蜜。"我愛吃糰子,你呢?

又逢清明 篇14

高二作文 ,906字

清明節,這個略顯深沉的節日一直都有著一種神奇的魔力,在歲月的沉澱中愈發的顯現出它的韻味與古色古香。在被聖誕節,感恩節,情人節這些西方節日淹沒的新新社會中,清明節卻以一種獨特的脫俗的姿態屹立不倒……多少度春秋過後,人們還能保持著最原始的信仰,在這一天裡卸下塵囂,靜靜地拜祭祖先,緬懷先人,為先人獻上一炷香,這難道不是清明節的魅力嗎?

古人曾說“清明節雨紛紛”,彷彿只有這昏昏沉沉的天氣才能襯托出節日的風韻,只可惜,今年的清明節沒能見到這番景象了。站在山上,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排又一排的墓碑,那是每一個安息的靈魂,每一段沉睡的過往,亦是每一位後輩對自己先人的尊敬與懷念啊。時間過去了,人們終於學會了堅強地面對一切。生老病死,是世間上最悲哀也是最無奈的事情了。改變不了結局的人們,只好學著去承擔,去面對……清明節,總能輕易地使人的悲傷洋溢眼底……

兒時的記憶在時間的推移下,一點一點被遺忘,被新的記憶取代然後消失,但我卻忘不了,忘不了外公去世時,外婆的悲痛欲絕,媽媽的傷心無助。也許是因為太深刻了,才會使那時對於死亡毫無概念的我產生了如此大的恐懼,排斥。外公,記憶模糊卻感到格外親切。還記得在幼兒園上學的時候,外公總是第一個出現在課室門外,笑眯眯地看著我,用他那雙溫暖的大手牽著我的小手回家。在那時候,能夠第一時間放學就是一件足以在小朋友面前炫耀的事了。如今,不禁懷念起外公那雙粗糙卻異常溫暖的手了。

現在,我站在外公的墓前,看著外婆已不再會失控流淚,只是靜靜地端詳著那張黑白照片。我想外婆在那段以為失去了外公就會活不下去的痛苦日子中挺下來了,堅強地生活著。外婆跪在墓前,跟外公絮絮叨叨地說著我們一家人的近況,把所有的思念化成對家人的祝福。整整十年,傷痛過後,外婆也學會了更好地照顧自己了。

原來,時間真的能讓傷口癒合,也許不是痊癒,也許還會留下一道淡淡的傷疤,但最碼的是再也不會是鮮血淋淋的了,不是嗎?時間讓我們緩衝,讓我們堅強,時間沖淡了一切的痛苦,我們總該明白,總該長大,總該面對一切要面對的事情。

清明節,一個引人深思的節日。站在墓前,莊嚴而肅穆,逝去的親人啊,我們一定會帶著你們那份對生活的熱情精彩地活著。

清明節 篇15

節日作文 ,692字

清明節,那天。我們回老家準備拜老祖宗,我們為了防止不堵車的情況下,我們早早地起了床,準備還了行李。五點就出發。

一路上,道路都很順通。可開了不遠,就發生了難以忘懷的悲劇。在高速公路上,一輛車連環撞3輛車。此時此刻,令人膽顫,也令人心寒。

不遠,爛路隱隱約約的出現了。車抖了抖,好想把整個世界抖美了。車震了震,好像把世界的壞人震成好人了。車跳了跳,好像把我的心靈帶進了多姿多彩的世界裡……。

回到家鄉,我喜出望外,開心極了。大家說要準備去拜山了,我連忙跑進房裡,穿好水鞋,戴好帽子準備出發了。

到了山下,我看見這些陡峭的山路,我既有點害怕又有點擔心。我悄悄的對媽媽說:“媽媽,這些山這麼陡,我怕……”媽媽說:“不用怕,加油女兒。”聽了媽媽這句話我變得有信心了!我跟著大夥一步步的上山了。我緊跟在大人身後。突然,一條繩子把我絆倒了,刮傷了手掌心。我心想:要堅持,要加油,一點點小傷算什麼。便勇敢的上山了。

我貼著緊緊的,可到了較滑的地方,我水鞋一不小心又滑倒了我。我使勁的扯著哥哥的衣服,媽媽看到了擔心說:“小心點,別把哥哥的衣服扯爛了。”哥哥說:“沒事,她害怕著。”到了好走的地方,我放開了手,心才平靜的一點點。哥哥在前面了,我追不上了,怎麼辦呢?突然,一棵花又絆倒了我。我想:上一個山這麼困難,我不上了。於是我跑到媽媽身邊說:“媽,我不上了,困難一次次向我示威,太困難了。”媽媽輕聲說:“女兒,祖宗身前這麼辛苦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能讓我麼下一代過上好生活。你現在說不去,也太對不起他們了吧!”我就又克服一次一次的困難了。

這次清明節真有趣,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清明節的前奏 篇16

國一作文 ,564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充分展現了清明時的風采。今日正值清明前夕,我們七年級全體師生來到了烈士陵墓,進行祭奠。

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踏上了掃墓之旅。一路上,大家說說笑笑,一身輕鬆,儼然將這次活動當成了一次春遊。路,我們還在走,但體力缺不配合的告罄了,路旁的野花爭奇鬥豔,在春風的吹拂下左右搖擺,分外妖嬈。不過,此時此刻在我們眼中卻好像在嘲笑我們一般。在萬分煎熬中,我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

整理好心情,我們整齊的站在烈士的陵墓之前,用默哀的形式為烈士的亡靈所祭奠。我們還向烈士墓敬獻了花圈,希望以此來表達對他的感謝和敬意,是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今日的和平。之後,我們全神貫注的聽了老師和學生代表慷慨激昂的講話,依依不捨得離開了那裡,結束了掃墓的活動。

歸途中,以前的疲憊與不情願,一掃而盡,取而代之的是滿腔的嚴肅與感激。回去的路上,大家的態度煥然一新,邁著整齊的步伐返校,心中感受頗多。

我們應該感謝烈士,是他們換來了今日的中國。烈士們賦予了我們太多的美好,人們應當用一顆美麗的心靈去回報他們,親手撒下希望的種子,待來年春天的時候,為祖國穿上新裝。播撒種子,收穫希望。以後,我們應該多進行此類活動,來回報他們。

清明的前奏如此動聽,它圍旋在我們身邊,久久無法逝去。

清明節掃墓 篇17

國小五年級作文 ,321字

清明節到了,我不禁想起了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千古名句。我們小記者懷著悲痛而又沉重的心情,來到了萊蕪戰役紀念館,緬懷為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而英勇犧牲的戰士,瞻仰他們的豐功偉績。

首先,我們來到革命烈士紀念塔前三鞠躬,有小記者代表敬獻花圈。繞塔一週參觀時,我想了很多,是革命先烈們用自己的生命,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隨後,我們到了萊蕪戰役紀念館裡面,這裡有革命烈士的遺物,有日用品、圖片、模型等。在萊蕪戰役紀念館裡,我學到了許多知識,但我心裡有著另一種感情:敬愛的革命烈士們啊,我們為你們感到驕傲,我們為你們感到自豪!

通過這次掃墓,讓我知道並瞭解了許多革命烈士的故事,同時,我還懂得了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清明趣事 篇18

國小五年級作文 ,588字

今天是清明節,當然啊不能少了鬥蛋比賽,但由於我們是畢業班,學校並沒有組織我們舉行鬥蛋比賽,為了讓自己過過癮,我們家舉行了一場鬥蛋PK賽。

我為了能獲得勝利,起了個大早,從蛋箱裡取出一個個生雞蛋,這個雞蛋圓滑、小巧、漂亮,太棒了,就這一個吧!我又拿起了兩個雞蛋,雖然手感摸起來很圓滑,也很漂亮,可就是太大了,我又拿出了兩個雞蛋,不大不小正合適!也很圓滑,漂亮那更不用說,這不,參賽的三名選手已經下鍋,進行了跳水運動,十五分鐘後,就開始參賽了。

跳水運動完美通過,下面就進入了裝飾環節,我認為第一個雞蛋就像一個小公主,想到這裡我便想出了一個好主意:不如就畫皇族一家吧,我做了三頂小皇冠,分別為三個雞蛋畫上了人臉,有:“皇上”、“皇后”和“公主”,裝飾環節以完成,比賽正式開始。

我先和媽媽的“繡花”碰,我便派出了美麗動人的“皇后”,我閉上眼睛一碰,沒想到媽媽的“繡花”真的開花了,我高興地不得了,接著是與媽媽的第二輪比賽。媽媽派出了“裁縫”,我派出了“皇上”,“啪”的一聲,媽媽的“裁縫”也開花了。接下來,我們都派出了蛋蛋家族中的精神領袖—女兒,於是第三輪的比賽就是:“公主”PK“女兒”,雖然媽媽已經輸了兩輪但卻不慌,而我也信心十足,“啪”我忐忑不安的睜開眼睛,原來我的蛋開花了,但我已勝了兩輪,所以我還是贏了……

就這樣,清明趣事之鬥蛋樂在我和媽媽的笑聲中結束了。

清明上河圖 篇19

國小五年級作文 ,866字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時期的畫家張擇端繪畫而成的一幅千古名畫,是中國中的傳世名畫之一,今天,我終於可以瞭解它了。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風俗畫,現於北京故宮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國寶,整幅畫以長卷的形勢,採用了散點透視構圖法畫出了一幅無與倫比的畫。整副畫共長五百二十八釐米,寬二十四點八釐米。共計有人八百四十一個、六十多匹畜生、二十八艘船、三十多棟房宇建築、二十輛車、八頂轎、一百七十棵樹……這些事物在大畫家張擇端的手中變的栩栩如生。

在《清明上河圖》的前部分中,作者用神奇的畫筆將久遠的春景躍然紙上:一條湍急的河水不停地奔流著,河中漂著艘艘小船,岸邊的樹木鬱鬱蔥蔥,柳樹隨風飄動著綠色的長髮像是正在翩翩起舞的婀娜多姿的少女,粗壯的松樹伸開修長的手臂,好像是準備給少女做舞伴的帥氣的紳士。在薄霧中,掩映著幾家屋舍、草橋、流水、老樹和扁舟。生機勃勃的田野,田地中勤勞耕耘的農夫……它就像一張生動的照片,形象的將悠遠的景物展現在我們面前。

《清明上河圖》的中部展現了繁忙的汴河場景,作者用細膩的畫筆描繪出繁榮的汴河。從畫面上可以看到人口稠密,商船雲集,人們有的在茶館喝茶,有的在飯鋪進餐,有的在看相算命……河裡船隻往來,首尾相接,或縴夫牽拉,或船伕搖櫓,有的滿載貨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緊張的卸貨。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模巨集大的拱橋。它結構精巧,形式優美,故名虹橋。作者用精湛的技藝,淋漓盡致的描繪出了當年繁忙的汴河場景。

《清明上河圖》的後部展現了一派熱鬧的古城街景,鬧市上車水馬龍,人頭攢動。有赤膊挑著擔子的農夫,有衣袂飄飄的秀才,有坐在轎中的官人,有擺攤的小販,有討價還價的婦女……這些人物都被描繪的形態各異,惟妙惟肖,整個畫面中充滿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古色古香的建築。作者彷彿用馬良的神筆將古老的城市重現在我們眼前。讓我甚至有種身臨其境的錯覺。

整幅畫卷,讓我彷彿穿越了時空,倘佯在古代的宋朝,不僅讓我感慨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明。這幅畫不僅是我國的歷史瑰寶,也被稱為世界繪畫史上的經典之作。我為我們偉大的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清明節情思 篇20

國二作文 ,1318字

當聽到班裡的男生對我們班主任說“清明節快樂”的時候,我不禁黯然:不是所有的節日都可以說“快樂”的,清明節難道不是用來寄託情思的嗎?哪來的快樂?是的,今年清明節之前我還沒有這個想法,因為今年,我多了一份對親人的思念—對我的二爺爺。

不過,如果真要說“快樂”,那就只能是對親人生前的回憶了—印象裡,二爺爺是個憨厚、樸實、有點木訥的人,臉上總是掛著笑意,讓人覺得很親切。雖然他只是我的二爺爺,但我們也經常與他們家往來,一點也不陌生。所以,當聽到他查出患有很嚴重的病時,我感到了一種從沒有過的傷心。雖然從大人的隻言片語裡我還聽不出來到底是什麼病,但我明白這種病很難治,因為我周圍的大人,包括爸爸這個有主意的人都沒了主意,都擺出一副“無法可辦”的難過的樣子。但是大家在二爺爺面前還是強顏歡笑著,因為治療中二爺爺的病情也好轉過,所以也一直隱瞞著他的病情,直到他去世。

二爺爺去世之後的一段日子裡,我都無法相信他已經去世了,每次去他家的時候我都會想,也許,也許我還能看到那個慈祥的二爺爺呢,但我終於,而且也一定是沒有看到。我才突然醒悟,二爺爺已經離開了,我再也不會見到他了。我也終於想到,身邊的親人總有一天會離開我,這是自然規律,是無法改變的。因為經歷了以往沒有經歷過的思想轉變,所以今年清明,我才會有以往沒有過的,對親人的思念。

給去世的親人們掃墓那天,天是陰的,一陣小雨剛剛下過,好像就是為了襯托有點悲涼的氣氛。我手裡緊緊攥著二爺爺生前喜歡喝的酒,跟著爸爸、叔叔們和爺爺,和弟弟一起走在有點泥濘的地面上。我們先掃了掃我從沒有見過和接觸過的一些親人的墓,然後走向另一個墓地—奶奶和二爺爺的墓就在那裡。但是奶奶我也不曾見過的,所以也沒有什麼悲哀的感受,只是心裡又升起一絲難過的念頭—以前這個隊伍裡,也有二爺爺的身影,但這次沒有。掃了奶奶的墓,就走到了二爺爺的墓前,二爺爺的墓跟前面那幾位相比顯得很小,而且很新,也沒有墓碑,但大人們卻記得很清楚,也許也是因為對親人的思念吧。

大人們已經在剷土了。以前聽爸爸說,每年掃墓的時候都要給墳墓蓋上一層新土,就好像是把親人魂魄的“家”翻新了一次一樣。這個說法很有人情味,也很有趣,所以每次大人們“翻新”親人魂魄的“家”的時候,我都有思緒萬千地在旁邊看著。我想,這也是出於對已故親人的思念才會有這個說法吧。不知怎的,我忽然又覺得說不定二爺爺還沒有離去呢?也是因為出於對親人的留戀,魂魄還沒有消失,只是藏在他的新“家”裡靜靜地看著我們的一舉一動呢?但接著我就搖了搖頭,揮去了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但是,不捨的情感誰都會有的,二爺爺去世之前也一定很捨不得我們吧。想著,眼淚又模糊了視線。

大人們已經把土鏟好了,也就是說,二爺爺的“新家”已經“翻新”好了。然後,他們點燃黃色的紙,等跳動的火苗消失後,誰都沒有說一句傷心的話,只是每個人都磕了個頭,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思念,然後就收拾收拾東西踏著泥濘的地面回去了。即使二爺爺已經不在了,但我們還是要更好地生活下去,也是不讓他老人家擔憂吧。

但是,不僅是對二爺爺,對所有已故親人的懷念,就是不在清明節,也還是會繼續。希望他們能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