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之煮湯圓相關作文20篇

元宵節之煮湯圓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548字

今天是元宵節,習俗是要吃湯圓,寓意著讓每家團團圓圓,我的“美食家”奶奶早已準備好了五顏六色的愛心湯圓,並且把湯圓交給我來煮。

昨天晚上我就向出時候了。首先,往鍋里加入適量的水,不能多也不能少;第二步,把水煮沸,湯圓下在開水鍋裡,千萬小心燙;第三步,關小火,用勺子把湯圓輕輕攪一攪,讓它們不要粘在鍋子裡;第四步,等湯圓一個一個慢慢漂浮起來了,再加點涼水然後開大火催一催;最後關火,盛在事先準備好的小碗裡,灑上幹桂花,一碗碗香噴噴的五彩湯圓就出鍋了。

在我辛辛苦苦又冒著危險煮好的湯圓面前,聞著那香噴噴的味道,看著那五顏六色忍不住直流口水,忍不住先咬了一口,真好吃啊,又香又糯。我剛把湯圓端上桌,大家就狼吞虎嚥的吃開了。大家高興地吃完了我煮的湯圓,媽媽特別欣慰,誇我長大了,能幹了,懂事了。我興奮不已,第一次煮湯圓就得到這麼高的評價,我心裡美滋滋的。

其實,看上去雖然簡單,但實際可沒有我當時想象的那麼簡單。因為湯圓很容易破,如果大小火沒掌握好很可能在煮的過程爆汁,那就不好看了;而且往開水鍋裡下湯圓的時候湯圓像跳水運動員一樣會濺出水花,很燙,容易把自己燙傷,所以我謹記媽媽給我的祕笈:“開水下鍋,慢水煮,點冷水,勤換水”。做任何事都不容易啊,希望大家吃了今年的湯圓,接下來一年都甜甜美美,健康幸福。

快樂的元宵節之夜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586字

那天夜晚,也是元宵節之夜,我、爸爸、媽媽和家裡的一位客人,我的伯爺爺,共度了一個非常愉快的夜晚,你們想知道嗎?聽我給你們娓娓道來……

那天,我們吃完晚飯,出去散步,我和媽媽看到天上飄著很多的孔明燈,非常美,還看到許多人手中都拿著孔明燈,準備放入空中,媽媽問旁邊的人,說:“請問,你們手中的孔明燈是從哪兒買的?”

“在那個漫酒攤旁有兩個精品店,那兒有買這種燈。”那位姐姐回答媽媽說。

我,媽媽,爸爸和伯爺爺找到了這兩個精品店。第一個店已經賣完了,我們到第二個精品店,那麼還剩下十幾個,我們買了兩個,一個紅色的,一個是粉色的,那個粉色是我選的,上面有兩個可愛的毛毛熊。

我們還去了國際都匯的步行街,因為是元宵節,所以,那兒還有表演呢,我看到他們放了兩個很大很大的孔明燈,大得好像可以罩住兩個我,我想,它一定是要裝載許多人的願望才做這麼大的,我還看了柔術表演,我只看了幾個節目,媽媽就讓我們回去了,回去時我們還吃了甘庶。

當我們走到堤上的時候,我們就要放孔明燈了,先放紅色,這個燈是裝載爸爸、媽媽的願望的。我們先把孔明燈拿出來,然後把它拉開,最後把蠟燭方塊點燃後,就可以讓孔明燈飛向空中了。粉紅色的孔明燈是最後放的。它起程時遇到了個小麻煩,但後來還是飛起來了。我們放的那兩個孔明燈在空中“散步”時,我覺得它是最最明亮的。

那天夜晚,我過得很快樂。我喜歡過元宵節,更喜歡放孔明燈。

元宵節之行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999字

今天是元宵節,也是週末,我和媽媽做地鐵去了什剎海公園。

什剎海公園在西城區西北部,由前海、後海和西海三個相連的湖泊組成。什剎海是具有民俗文化的老北京特色的傳統風景區,是夏日泛舟、冬季溜冰的遊樂場所。什剎海的秀麗風光吸引著歷史上的王公貴族爭相在這裡修建宅邸,其中著名的有:前海西街的恭王府,後海北岸的醇王府,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先生、一代文化名人郭沫若先生、著名的京劇名旦梅蘭芳先生,都曾經在這裡居住過。這裡有典型的衚衕、四合院,大小金絲衚衕,南、北官方衚衕和鴉兒衚衕、白米斜街、菸袋斜街等等。我們首先來到了菸袋斜街,這裡有老北京的小吃和老北京的各種老物件。因為今天是元宵節,一路還有賣元宵的,排隊買元宵的人還真不少,菸袋斜街裡有個民俗小店“京扇子”,裡面有各式扇子,扇骨,很有特點很漂亮的。對面有賣油炸臭豆腐的,哎呀,可真臭啊,我買了兩盒,吃起來可真好吃。我們一路走沿著河把北京小吃吃了個遍,我媽說我是個“吃貨”。不過我最喜歡的就是“糖人”了,賣糖人的是個叔叔,他說想要什麼動物他就畫什麼動物,因為我是屬“雞”的,就讓叔叔幫我畫一隻糖“雞”。叔叔拿了一個勺子從鍋裡攪出一勺糖漿,滴在鐵板上。只見他的手左搖搖,右晃晃,像快筆疾書,糖絲兒時而細如頭髮絲,時而粗如手指;糖漿緩緩落下;有時,像羽毛落到地上的那般輕柔。叔叔畫天書般地畫著,沒等糖漿受冷凝固,一隻糖“雞”就畫好了。過了一會兒,糖漿凝固了、變硬了。叔叔將糖“雞”,剷下,包裝好拿給了我,好漂亮的糖人!我走在路上還有小朋友問我糖人在哪裡買的呢!

我和媽媽一直走,走到了鐘鼓樓的東邊,腿好累,我想找地方休息會兒,正好旁邊有家“餛飩侯”,我和媽媽就進去了,好多人,只能跟別人和用一張飯桌。生意真好啊!我們點了兩碗蝦肉餛飩,吃的時候,媽媽說沒有以前的餛飩好吃了。或許是吃餛飩之前吃了不少的小吃,又或許真是做的不如從前了。我也不清楚從前的餛飩到底有多好吃,反正我覺得還不錯。

今天我吃了很多老北京的小吃,也看了很多老北京的物件,現在,北京的都市味越來越濃了,能看到老北京舊時民風的地方也越來越少了,但願什剎海這道風景線,能夠一直儲存下去。2017年元宵節再見。

元宵節之夜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893字

今天是中國傳統佳節中的元宵節,節日活動有很多,我卻獨愛夜遊魯鎮,因為那裡有太平鼓,舞龍,社戲等不一樣的傳統民俗節目,更讓人耳目一新。

雖然天公不作美,月亮羞答答地躲在雲層後不露面,但夜幕下的魯鎮卻依然讓你驚豔。歷經歲月洗禮的石板路踩上去高低不平,枕河臨街的傳統店鋪分列兩旁,每間屋簷下都掛起紅紅的大燈籠,黑瓦白牆,馬頭翹腳,青石小橋都有燈帶照射,而它們的倒影又在水面上隨風微動,正如詩人筆下的“火樹銀花元夕夜,彩燈萬盞熠霞流”,一場光與影的視覺盛宴,給人一種“天上人間”的感覺。

可能是咋暖還寒的原因,街上的遊人並不多,三三兩兩的都聚集在“魯鎮臭豆腐”和“紹興黃酒”等有地方特色的店鋪前;而什麼奶茶之類的現代店前就門可羅雀了,鎮公所雖然開著門亮著燈,由於”阿Q”不來”告狀”,所以也沒有遊人。

腳步前移,沿街而行,跨過小石橋,前面視野豁然開闊起來,原來到了最有特色的“魯鎮戲臺”這裡,它是一座雙面戲臺,飛簷翹角處都已經掛滿了景觀燈,在夜空下顯得富貴堂皇。正面是塊很大的空地,排列著整齊的長椅,早已經坐滿了等待演出的遊客。忽然戲臺背面傳來悅耳的戲曲聲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由於戲臺三面臨水,我們只好又繞過另外一座橋,才來到它的背面。背面戲臺前的水面上並排停著幾隻黑黝黝的烏篷船,每隻船上都有一位頭戴“烏氈帽”的“老紹興”。明亮的戲臺上,兩位身著傳統戲服的女演員早已唱起了傳統戲,這不就是魯迅先生筆下的看社戲情景再現嗎?雖然我們一點也聽不懂,但她們扮相俊美,舉手投足有板有眼,字正腔圓,讓我們不由得隨著大家叫起好,鼓起掌來。

由於明天要開學,時間有限,我們只好提前踏上回程,很遺憾沒有看到太平鼓,舞龍等精彩節目。

感謝魯訊先生,感謝魯鎮這座集中地反映了紹興的水、橋、建築、民俗、戲劇等諸多文化的小鎮,讓我們能穿越回那個時代,讓我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元宵節。

夜魯鎮,明年見!

元宵節吃湯圓 篇5

國小三年級作文 ,1709字

【篇一:吃湯圓】

費子萱

今天是正月十五,爸爸燒開了水,準備煮湯圓。他把一袋速凍湯圓放入沸騰的水裡,水面一下子變得平靜了,一個個湯圓靜靜地躺在鍋底。大約過了五分鐘,水底變得熱鬧起來,湯圓們爭先恐後地浮上水面,此時,爸爸又加了一些冷水,湯圓乖乖地沉入水底。不一會兒,它們又按耐不住地浮了上來。就這樣,爸爸加了三次冷水後,湯圓們比以前大了一些,想一個個小雪球浮在水面。

我舀起一顆湯圓,它圓溜溜,雪白雪白的,像一顆潔白無瑕的珍珠,一口咬下去,軟軟糯糯的,香甜的黑芝麻就流了出來。我們一家人圍坐在圓桌前高興地吃著湯圓。

啊,湯圓。原來你含有團團圓圓,吉祥如意的意思啊!

【篇二:吃湯圓】

吳思源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一起吃湯圓,我家也不例外。

我和媽媽拿了一大塊糯米,開始包湯圓。我們先把一大塊糯米分成一塊塊小糯米。再把小糯米擰成“小碗”,接著把餡兒裝進“小碗”裡,把封口封上,滾成小球形。

我們拿著雪白雪白的湯圓,開心極了。我們馬上要下湯圓了。我把湯圓放入鍋中。一開始,湯圓沉入了水底,煮熟後,就從水裡浮上來,“換氣”了。湯圓慢慢地全部浮上來了,大功告成。

我把湯圓盛入碗中,媽媽說:“湯圓代表團團圓圓,吉祥如意的意思。”我們大家吃著熱乎乎的湯圓,把心也變得暖暖的。

【篇三:過元宵——吃湯圓】

周沁懿

今天是元宵節,我和奶奶一起包湯圓。

奶奶一邊包湯圓,一邊對我說:“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是因為湯圓含有團團圓圓,吉祥如意的意思。”

包湯圓了!奶奶把糯米粉倒入一個容器裡。邊攪邊加入一杯溫水,攪到粘稠的時候,我把奶奶分好的糯米糰,用大拇指把中間給摁出一個窩,然後把奶奶分好的餡放進去,再分封口後搓圓。有兩種餡,豆沙和豬油芝麻餡。為方便分辨,芝麻搓成梨形,豆沙搓成圓形,等水沸騰之後,把湯圓放下去,浮上來的是熟的,幾分鐘後,湯圓出鍋了。

一家人吃著我和奶奶做的湯圓,心理充滿了家裡溫馨,團團圓圓的味道。

【篇四:吃湯圓】

王琪涵

今天是元宵節,我和外婆準備一起做湯圓。

外婆拿出一小包麵粉、肉餡和一碗冷水,將冷水放入麵粉裡,然後把麵粉揉成麵糰,我在揉圓了的麵粉糰子的正中央用食指捅了一個洞,然後大拇指和食指將麵粉皮子捏成小碗狀,再開始放入餡,最後把口子封上,輕輕地揉圓湯圓。我們就這樣做了很多湯圓。

接著,開始燒湯圓了。先把水燒開後,將湯圓放入沸水裡,直到它們浮起來為止,大功造成。

我們一家子圍坐在桌子前開心地吃湯圓,屋子裡熱氣嫋嫋,氣氛非常溫馨,我心裡覺得甜蜜蜜的,啊,原來湯圓含有團團圓圓、吉祥如意的意思的。

【篇五:吃湯圓】

梅嵩陽

今天是元宵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包湯圓。

首先,我們把糯米粉用開水和成糯米糰,再把芝麻粉、糖和油放在一起攪拌,直到糖融化。再把糯米糰分成一個個小劑子,把買來的芝麻餡放進去,把開口封住,湯圓就做好了。

水開了,媽媽把包好的湯圓倒進沸水裡,過了一會兒,湯圓就浮起來了。媽媽把火關小一些,又煮了一會,湯圓就出鍋了。

我急忙上去咬了一口,燙死了,真可謂是“心急吃不了熱湯圓”啊!這下我有了耐心,用勺子舀起一個湯圓,吹了又吹,才放進嘴裡。湯圓又香又甜!

湯圓代表團團圓圓、吉祥如意的意思。以後,我們全家每年都會在元宵節時親自動手,一起包湯圓,一起吃湯圓。

【篇六:元宵節吃湯圓】

沈奕宸

元宵節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湯圓是元宵節最具有特色的食物。每年元宵節家家戶戶都會吃湯圓。早上,媽媽煮了很多湯圓,我們一起慶祝元宵節。

只見媽媽將糯米加水和成團,切成大小相等的小麵糰,將拌好的餡放入小麵糰中搓圓,湯圓就做好啦!最後下鍋煮,湯圓浮起即可食用。

圓滾滾的湯圓雪白雪白的,當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端上桌時,真讓人垂涎欲滴。我迫不及待的嚐了一口,好燙啊!媽媽說:“心急吃不了熱湯圓。”我輕輕的吹了一下,又嚐了一口。哇!是黑芝麻餡的,真香甜啊!我一口氣吃了一大碗。

美味的湯圓,真讓我難忘。

元宵節包湯圓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854字

團團圓圓鬧元宵,街上凜冽的寒風還是抵擋不住孩子們的熱情,街上各式各樣的兔子燈像夜空中的星星,有在地上拉的,有在手中提著的;有圓形的,有兔子模樣的;有點著蠟燭的,有絢爛彩燈的,五光十色,眼花繚亂。

回到家中,溫暖柔和的燈光,從電視傳出的聲音和熱氣騰騰的廚房。在外公外婆的熱情召喚下,我二話不說地進了廚房。“元宵節就要吃湯圓,這樣才是團團圓圓。”外婆語重心長的說道。從前每年元宵節都是吃著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做的湯圓,今年我也要來“大展身手”了。

我期望地看著眼前的麵糰,已經迫不及待地問外婆做的方法了。只見外婆熟練地揪起一小團麵糰,在手掌裡搓成圓形,再將麵糰按扁至不薄不厚,看著這一連串的動作,我急忙喊道:“慢點,慢點,外婆等我一下!”外婆看見我手忙腳亂的樣子,笑著說:“沒事兒,慢慢來,熟能生巧嘛!”我學著外婆的樣子開始將餡兒放在麵糰中心,有菜肉餡、有豆沙餡、有棗泥餡、還有芝麻餡的,我挑起一大勺我最愛吃的棗泥餡,這時外婆卻攔住了我,“瞧你這個小饞貓,太黑心了,放這麼多餡兒,這湯圓可包不起來了呀!”外婆拍怕我說道,一聽,我不好意思地漲紅了臉。

不一會兒,湯圓就在我和外婆的有說有笑中包好了,放在大籮筐裡,白白嫩嫩的,像一個個小棉球。但我包的湯圓和外婆包的還是天差地別的,看著我噘著嘴的樣子,外公、外婆都笑出了聲。最後就是給湯圓“泡溫泉”啦,心急的我,一直時不時地問:“好了沒,好了沒?”在一旁的外公指了指鍋子說:“等湯圓從鍋底浮出水面了,就好了。”

在耐心的等待下,湯圓新鮮出爐了,一大家子圍坐在桌旁,陣陣糯米香撲鼻而來,湯圓散發的熱氣將我的眼鏡弄糊了,大家都滿足地吃著湯圓。

那一碗湯圓不僅溫暖了身體,更溫暖了心裡。不一樣味道的湯圓,一樣“味道”的“元宵”。

元宵節做湯圓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740字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最喜歡元宵節,雖然不清楚它的來源,但在我的家鄉,這一天就要做湯圓、吃湯圓。今天是元宵節,我正在做夢,一聲呼喚把我驚醒,我睡眼朦朧地看見一個身影立在我的床前,“奶奶什麼事呀?”奶奶有點兒生氣地說:“昨天你不是說,要我教你做湯圓嗎?怎麼現在起不來了?”我一聽,馬上笑嘻嘻地說:“我的好奶奶,我這就起來。”說完,一個鯉魚躍龍門我就起來了。

“好了,奶奶,我們第一步做什麼呢?”我歪著腦袋看著奶奶好奇地問,奶奶笑著說:“第一步呀,先把材料準備好。”然後我把做湯圓要用的紅糖、芝麻、湯圓粉、水、菜板、菜刀……擺放餐桌上。開始做湯圓了,奶奶教我用湯圓粉堆成一座“小山”,用手挖一個洞,倒入差不多的水,開始和粉。開始揉粉的時候很稀,因為水倒多了,所以我又加點粉,慢慢地揉了好一會兒,湯圓粉揉好了。接著做餡料。這個簡單,就是把紅糖、芝麻和在一起,我偷吃了一點,味道真不錯。

把揉好的粉揪一小塊下來,揉一揉,壓扁做成小碗狀,將餡料放進去,捏住,再揉圓,一個白白胖胖的湯圓就出爐啦。我和奶奶一起動手,速度快極了,湯圓包好後,奶奶燒開一鍋水,把湯圓一個個的下進去,再用小火慢慢的煮了一會,直到白胖的湯圓全都浮到水面上就撈進碗裡。

奶奶做的湯圓香甜不膩,含在嘴裡吞下去,感覺心都是甜的,我一口氣吃了六個呢!可我做的湯圓呢,就差多了,有的還開了膛,餡料都跑了出來,一“怒”之下,我把它們都用油煎成了糖餅,這是我做的,當然是由我來消滅啦,其實也挺好吃的。

家鄉的元宵節 篇8

國三作文 ,647字

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到處都張燈結綵,而在我的家鄉—湖南衡陽,也不例外,過元宵節時要比大城市裡過得還熱鬧多了。

元宵節這天,一定要早早起床,意味著自己一年都會勤奮。起床後,穿衣服也是有講究的,得穿的一身紅,代表著紅紅火火。衣服穿好後,事情就輕鬆了:老人們在家中包元宵;大人們要大掃除;小孩子們就是到家外面去鬧元宵了。先說說包元宵吧,包元宵的數量自然也是一個吉利的數字,每人包十二個,十二個是由兩個六相加而成,意思是六六大順。元宵的餡兒就不相同了:有的往其中幾個元宵裡包糖,誰吃到就生活甜蜜;有的往元宵裡包硬幣,誰吃到就會走財運;有的往元宵裡包蘋果碎兒,誰吃到就會平平安安。雖然這樣包並不一定會實現這些祝願,但是這一種種包法卻透露出人們對美好未來的企盼。大人們大掃除是為了把家中所遺留的前一年的不愉快統統趕走,辭舊迎新。

最有意思的就是到大街上去鬧元宵了。大街上人挨人,人擠人,他們都穿著紅衣服,走在一起,就像一片火紅的海洋,美麗極了。街上的人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慶祝元宵節:有的在舞龍燈,希望自己能飛黃騰達;有的在踩高蹺,希望自己步步高昇;有的在撒糖花,希望自己生活甜蜜。小販們支起小攤,一邊跟街上的人們慶祝,一邊賣元宵和各種元宵節的紀念品。大家都盡情地玩著,歡快地笑著。

這一天晚上還必須得吃元宵呢!是多麼快樂、美好、幸福的日子呀!

家鄉的元宵節有著自己獨特的慶祝方式,有著濃濃的地方特色,有著喜慶的節日氣氛。這是在大城市裡感受不到的。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元宵節。

快樂的元宵節 篇9

節日作文 ,562字

盼望著,盼望著,元宵節終於來到啦!元宵節是我最喜愛的節日,因為這一天,不但能吃到又香又甜的湯圓,還能觀賞五彩繽紛的煙花。

上午,媽媽帶我去超市裡買湯圓。來到超市,我看見了各種各樣的湯圓,有簡裝的,也有精裝的;有水果餡的,也有花生、芝麻餡的,真是種類繁多,應有盡有。我和媽媽挑了兩袋簡裝的、黑芝麻餡的湯圓,就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家。

終於到了晚飯時間,媽媽開始煮湯圓,當我看到雪白的湯圓在鍋裡翻滾時,早就饞得直流口水了。媽媽剛把湯圓盛出來,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吃了,幸虧媽媽喊了一聲:“小心燙!”我才沒動手。等了幾分鐘,開始吃湯圓了,我挑了一個放在嘴裡,感覺湯圓粘粘的,軟軟的,輕輕咬一口,裡面的黑芝麻餡流出來,真是又香又甜,好吃極了!我連續吃了好幾個,媽媽看著我狼吞虎嚥的樣子,笑著說:“小饞貓,慢慢吃!”正當我吃得津津有味的時候,一個湯圓“調皮”地掉到了地上,當我正從心底裡感到可惜時,爸爸一起身,正巧踩在湯圓上,結果湯圓黏在了鞋底上,爸爸走起路來一瘸一拐,引得我和媽媽大笑不止。

吃完湯圓,天色也暗下來,我和爸爸媽媽到大街上看煙花。空中的煙花好美啊!有的像盛開的花朵,有的像無數顆亮晶晶的小星星、有的像長長的瀑布,還有的像一個巨大的降落傘……看著五顏六色的煙花,我不禁歡呼雀躍!

多麼快樂的元宵節啊,我企盼下一個元宵節快點到來!

快樂元宵節 篇10

節日作文 ,1349字

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古人亦稱為“元夕節”、“上元節”。中國傳統認為,過完元宵節,春節也就算結束了,一切就要恢復常態了,所以在這天要最後慶祝一番。古代時,民間對元宵節是非常重視的。

為什麼農曆正月十五這個節叫“元宵節”呢?原來古人稱夜為“宵”,“元”是“開始”、“第一”之意,正月十五這天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元宵節最早起源於漢朝,到了唐代開始重視起來了,到宋代更加重視元宵節。中國民間傳統是要在明月高懸的元宵節夜晚,人們觀花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賞花燈是元宵節的中心活動,元宵節民間又被稱為“燈節”。元宵賞花燈的風俗也起自漢朝,到了隋唐時賞花燈更加興盛,唐玄宗時規定觀燈為三夜,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發展成盛大的燈市,還建立高大的燈樹、燈輪,甚至燈樓。到宋代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也延續五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北宋大文豪歐陽修在《生查子元夕》中寫道,“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充分體現出這一盛景。明代時賞花燈習俗達到頂峰,明規定正月初五張燈,正月十五落燈,要連續賞燈十天,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明時增加了戲曲表演,元宵節逐漸演變成內容豐富的節日習俗。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三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在這時除燃燈之外,還放鞭炮助興。

元宵節賞花燈自然少不了燈謎。燈謎始於南宋,經過歷代發展創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謎格有粉底格、鞦韆格、捲簾格、白頭格、徐妃格等等一百餘種。猜燈謎,直到今天依舊是元宵節一景。

元宵節總是要吃元宵的。元宵節吃元宵始於宋朝,不過當時元宵叫“浮元子”,到明朝才稱“元宵”。元宵又叫湯圓。據說袁世凱稱帝后,認為“元宵”就是“袁消”,於是下令改“元宵”為“湯圓”。過去每家做元宵、吃湯圓,意在新的一年中祈福全家團圓、和睦、幸福。近千年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製作越來越精緻美味多樣。

從漢朝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逐漸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元宵節成為春節的最後一次民間藝術展演,其熱鬧程度堪稱古代中國的“狂歡節”,所以不少地方將過元宵稱為“鬧元宵”。

現在,元宵節雖然過節氣氛較古時淡多了,但元宵節依然保持其獨有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近年來正越來越受國人重視,所以現在有不少人呼籲元宵節放假,以便更好地弘揚我們民族的文化傳統。

今年的元宵節,比以往元宵節都不太一樣,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逐漸富裕起來,燈也隨之好看了起來。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到街上去看燈。雖然北方的天氣寒冷無比,但寒冷擋不住人們的熱情,剛到馬路上,只見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已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我和爸爸媽媽也隨著人流匯入了燈區?只見那燈會大牌樓,五光十色,“千萬”條金黃色閃光燈從六七米的“高空”懸下,如瀑布一般,真是“疑是金河落九天”啊。瞧,那一盞盞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花燈真是令人大飽眼福。有紅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雞”,活潑可愛的“小猴子”……你看那隻神氣活現的鳳凰,兩隻寶珠般的圓眼,放射出白光,美麗極了。

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