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小籠包相關作文20篇

做小籠包 篇1

國小四年級作文 ,591字

媽媽會做好多種美食,可我偏偏對小籠包情有獨鍾。媽媽為了滿足我的味蕾,決定今天晚上做小籠包吃。

媽媽先將水和麵粉倒在鍋裡,用手來回揉搓;很快,鍋裡的麵粉就變成了拇指粗的條狀的,媽媽將揉好的麵粉切成了無數個的小面球。接著拿起擀麵杖像變魔術似的,讓桌子上的小面球快速變成了一個個圓圓的餅子。媽媽嫻熟的動作讓我心裡癢癢的,於是我自告奮勇,也拿了一個小面球,學著媽媽用掌心壓扁後,用擀麵杖在小面球上壓滾了起來,媽媽看著我笨拙的動作和“四不像”的作品,笑著鼓勵我說:“慢慢來。”在媽媽的指導下,我擀的麵餅也一個比一個像樣了。小面球很快都變成了小圓餅。

我從冰箱裡端來媽媽早已做好的餡,媽媽說:“在冰箱裡凍過的餡包起來比較方便”。媽媽左邊是麵餅,右邊是餡,只見她左手拿了一張麵餅,右手用筷子夾了一塊餡,不緊不慢地放到那張麵餅上,雙手一捏,漂亮美觀的小籠包就產生了。

很快,媽媽包的小籠包井然有序地擺在桌子上,然後,我按媽媽的要求,將每10個小籠包有序地排列在一小蒸籠裡。過了一會兒,瀰漫著誘人的香味的小籠包出爐了。

我早已在旁邊垂涎三尺了,儘管媽媽提醒說現在還燙的,但我早已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塞進了嘴裡,哇,好燙呀!我的嘴快冒煙了。經過這小小的教訓後,我吃一塹長一智。我這“小吃貨”,在小碟子上倒上醋,開始慢慢地享用起了美味來。

吃過媽媽做的小籠包,真是脣齒留香呢!真希望媽媽明天還給我做小籠包。

做嵊州小籠包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650字

過年了,有太多的趣事可以說了,特別是年前年後都在外婆家,那麼多的事我看著都是新鮮有趣的。當然我最感興趣的還是圍繞著吃了,外婆家有製作糕點、裹粽子、包水餃、做湯圓、燉大肉等等太多美味創作了。今天我主要記錄下外婆家鄉有名的嵊州小籠包的改良版製作過程。

傳統的嵊州小籠包有肉餡和豆腐餡兩種,我們身邊經常有看到嵊州小吃店裡都能吃到,物以稀為貴,在外婆家我反而懷念起吃不到的香菇青菜包了,外婆說:“那我們就自己做嵊州小籠改良版吧”。哈!外婆真好,就這麼愉快的定了。

第二天就是正月十五了,傳統都是吃湯圓的,我們就改成做包子了,早上簡單吃了點速凍湯圓後,外婆就給我準備起食材做包子了,我一邊看著,一邊記錄著,先是倒了一大盆麵粉,再裡面拌了一種泡打粉的東西,再倒了一些發酵粉拌合的水和麵。和成麵糰後就發酵了。這個等待的過程很漫長,我老是去問,可以包了沒有,外婆說天冷要多等會。那我就放寬心看著外婆在準備餡料了。有青菜,香菇,冬筍還有豆腐乾,先後製作成品了再攪拌在一起。終於等到麵糰發成兩倍多大,就正式開始包香菇青菜小籠包了,我學著外婆拿了一小團麵皮,擀成薄片,放進準備好的菜餡,學著包褶子,可就是試了好幾個也沒成型。最終只能坐等美食。沒一會,一大堆小包子就包好了,外婆把包好的包子上開水鍋大概蒸了十分鐘就開鍋了。我迫不及待一口下去,那叫一個好吃啊,又鮮又香,差點沒燙到嘴。

哇!這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小籠包。

過年真開心,尤其是自己一起參與制作美食的過程更讓人難忘!我的外婆對我的愛是滿滿的,我愛嵊州美食,更愛外婆。

家鄉的小籠包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500字

我們家鄉的小籠包,不僅味道和普通的包子大有差異,就連做法也不一樣。麵點師傅先將白白的麵粉,加上少許水,然後不停揉搓麵粉,目的是讓它變得黏糊糊的。再拉拉揉好的麵糰,要柔韌又有彈性。接著把麵糰拉成一小截一小截的,在面板上撒些乾麵粉,再用擀麵杖擀成薄薄的圓形,放上肉餡兒,包起來。上面打皺包圓,最後把它放在蒸籠裡蒸。

十分鐘後,香味四處飄逸。開啟蒸籠,只看見一個個晶瑩剔透的小籠包一排排躺在那兒,個個都是那麼飽滿,讓人看了就垂涎欲滴!

記得我第一次去吃小籠包。媽媽一共買了20個,看著那白皙的皮兒,鮮紅的精肉,碧綠的香蔥,再加上那黃燦燦的生薑,饞蟲早已開始在肚子裡作祟。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夾起一個晶瑩剔透的小籠包,狠狠地咬了下去:“啊,燙死我了!”媽媽“撲哧”一聲笑了,說:“饞貓兒,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看,應該這樣吃。”說著,慢慢咬破小籠包的外皮兒,然後慢慢地吸收裡面的汁水,再大口地吞下去。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哈哈,果然不一樣,薄薄的皮兒,大塊兒的肉餡,再加上甜甜的熱汁。讓你吃了,永遠忘不掉這個味兒!

啊!家鄉的小籠包真好吃啊!如果你想吃這個既美味又晶瑩剔透的小籠包,那就來我的家鄉—邵東吧!

小籠包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542字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每個地方都有特色美味:北京的烤鴨、西安的羊肉泡饃、雲南的過橋米線……不過我最喜歡的美味,是那美味多汁的小籠包。

小籠包一個個白生生的,皮薄薄的,裡面有許多湯汁。它小巧玲瓏,形似寶塔,呈半透明狀,晶瑩透亮,寶塔頭上冒著一陣陣香氣隨風飄溢,它的形狀與一個縮小的包子差不多,難怪叫小籠包。一籠小籠包有8個,每一個都圓鼓鼓的,活像一個個小雪球,只不過加了些凹凸不平的皺摺。小籠包還沒上來,我就被香氣薰得如痴如醉,恨不得馬上吃到。

吃小籠包講究一個“寧可人等包,不可包等人”,那才能達到最好的口感,應先把小籠包放入香醋碟子裡,蘸一點醋,再用筷子夾起來,咬底部一邊的皮子,小心吮吸鮮美的湯汁,再把咬開了口的小籠包浸到醋裡,讓醋進入到小籠包裡面,然後放入嘴中,如果你不先把豐溢的汁水吸掉,就一口咬下去,不僅會燙傷嘴巴,還會將湯汁濺得到處都是。

小籠包十分調皮,剛夾到一個“小胖子”,它便開始“反抗”,於是滑了下去,所以要捺著性子小心翼翼地夾起來,送進嘴中,它的肉又鬆又軟,只要一咬到便碎了,鮮美無比。

小籠包之所以讓人愛不釋手,是因為它色香味俱全,做法十分精細、考究。無論從選材到整個製作過程,還是它的外觀內心,都融入了廚師們的“心意”。如此的美味,難道不值得去品嚐嗎?

舌尖上的無錫小籠包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639字

作為吃貨的我,對於家鄉無錫的美食可是瞭如指掌,有香甜可口的糖醋排骨,有外脆裡嫩的玉蘭餅,有香氣撲鼻的梅花糕……其中,最令我情有獨鍾的,要屬小籠包了,它色、香、味俱全。這天,我就又去品嚐了一番。

小籠包端上來啦!霧氣中,我瞅見一個個小籠包如同可愛的小娃娃一般坐在蒸籠裡。輕輕夾起一個放在小碟裡,閉上眼睛,細細聞了聞,一股香味鑽進了我的鼻子裡。啊!我竟從香中聞出了鮮。再細細端詳,只見小籠包小巧玲瓏的。它呈圓錐形,頂上有一個小凹坑,四周佈滿了一道道褶子。我仔細數了數,足有18條。小籠包底部沉甸甸的,裡面有許多湯汁。它的皮很薄,甚至都能隱約看見裡面醬紅色的肉餡。

看了這麼久,我的口水早就“飛流直下三千尺”了。我連忙拿起筷子,夾起它,小心翼翼地咬開一個小口子,裡面的湯汁立刻就湧了出來,我連忙用嘴去吸。哇!小籠包的汁又燙又鮮,鮮得我想接,燙得我不敢接,真是左右為難,舌頭都不知該放哪了。我只能吹吹,再吸一口。嗯,湯汁的味道鮮中帶甜,甜中帶香,真是太美味了。我感覺自己彷彿品嚐到了天堂的美食,太好吃了!湯汁很快就吸盡了,我又夾起肉餡,放入嘴中,細細品嚐。肉餡軟軟的,甜甜的,鮮鮮的,令人回味無窮。再吃雪白的皮,雖然薄但很有嚼勁。不一會兒,一個小籠包就被我吃完了。

小籠包的湯汁如此美味,是如何做進去的呢?原來,師傅們在做的時候要把高湯凝成透明的固體膠質,切碎了拌在餡裡。熱氣一蒸,就全化成了湯水。

聽了我的介紹,你的口水是不是也已“飛流直下三千尺”了呢?那就快來無錫品一品這道美食吧!

我愛吃小籠包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819字

每當路過蝶園路上的一家小吃店時,那獨特風味的小籠包的香味總悄無聲息地鑽進我的鼻孔,勾引著我敏感的嗅覺,這時我的腳再也不聽使喚了,非拽著我到裡面去重溫一下。

我實在是抵抗不住它的誘惑,隨著香味拐進店裡。望著別人桌上的小籠包都一一擺上了,那皮薄肉嫩的小傢伙更勾起了我的饞癮,弄得我呀一個勁地衝著充滿霧氣的廚房張望,期盼著我那一籠快點上場。

“包子來嘍!”回頭一望,可不是嘛,服務員正端著一籠向我走來,我喜滋滋地趕緊拿了一隻小碟子,準備給肚子裡的“饞蟲”好好地過把癮。隨著濃霧消散,小籠包子的輪廓漸漸地呈現在我的眼前,只見它們個個晶瑩剔透,肥肥的,就像6個寶塔狀的小士兵披著晶瑩的外衣,又更像6個兄弟,手拉手,挨挨擠擠地團在一起。湊上去,似乎還能看見裡面那浸沒在散發著濃濃香味肉汁中的團團肉餡,色澤分明。

我迫不及待地夾起一個蘸一點碟子中的香醋,就張開嘴想美美地享用一番。誰知這些小傢伙大概並不希望我一下子“幹掉”它們,剛開始就給了我一個“下馬威”。我才咬了一大口薄如蟬翼的外皮,就看見香濃的肉汁溢了出來,我本能地慌忙湊過嘴去猛地一吸,哪知這一吸呀,可憐的舌頭就遭大殃了—舌頭被滾燙的肉汁燙得火辣辣的。經此一遭,遲鈍的我方才想起那個關於小籠包的順口溜來: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喝湯……嗯哼,好嘛!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就“細嚼慢嚥”吧。

我再次輕輕夾起一個小傢伙,只淺淺地在小籠包的底部小小地咬上一口外皮,再輕輕吹了幾下,才小心翼翼地一吸,呀,那香香甜甜的肉汁滑過舌尖,溢滿了我的脣齒邊,啊哈,真是太好吃了!最後才連肉帶皮地吞下去……

“啪!”我放下碗筷,心滿意足地擦了擦嘴,意猶未盡地摸摸肚皮,真想再來一籠,可惜身上“鋼幣”已寥寥無幾了。唉!只好“三步一回頭”地說拜拜了。

親愛的朋友們,如果你有機會來到高郵可千萬別忘了品嚐一下這家的小籠包子呀,它一定會讓你覺得很爽,太爽了,超級爽啊!因為所有吃過的人都不想走,走了還在夢裡留哩!

美味的小籠包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516字

小籠包是江南地區的特色小吃。它來源於清代道光年間的蘇州常州府,為當時的常州小河沿浮橋南堍萬華茶樓首創。

小籠包的賣相真好看:那晶瑩剔透的皮兒包裹著肉餡,裡面的汁水彷彿要漏出來似的。還有它俏皮可愛的“頭飾”,大家好像在進行選美比賽,誰也不讓誰。真是皮薄餡多,使人垂涎欲滴!

小籠包的做法比較難,難在捏褶這一步上。首先和麵,把餡也處理好。之後,把麵糰擀成圓形,往裡面放餡,皮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接下來是最關鍵的一步:捏褶。據說要捏18個褶以上,小籠包就做成功了。最後放在蒸籠裡面蒸七到八分鐘,出鍋後就可以食用了。

吃小籠包也是有講究的:先在底邊上咬破一個小口,吸兩口汁水,然後便可以開始細細品嚐。記得有一次,爸爸帶我去吃小籠包,小籠包一上桌,香味撲鼻,我吵著要吃。爸爸對我說:“太燙了,等會兒再吃。”可是我等不及了,反問道:“爸爸,涼了的小籠包還好吃嗎?”爸爸說不過我:“那你慢點吃哦!”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大口,沒想到湯汁噴了我一臉,我的舌頭也被燙麻了。爸爸哈哈大笑起來。我氣呼呼地說:“爸爸,你—”爸爸卻淡定自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多汁味美的小籠包真是人間一道美味,不過如果你不會吃小籠包,就會像我一樣狼狽不堪了!

家鄉的小籠包 篇8

國小四年級作文 ,499字

我的家鄉坐落在浙江省嵊州市,這裡特產豐富:有香氣馨鬱,滋味醇和的茶葉,口感香脆的香榧,不過我最愛的是小籠包。

小籠包有美麗的外形。它們長著白白胖胖的身體,蹲坐在圓圓的蒸籠裡。它們像含苞欲放的一朵朵荷花;像一隻只小鳥坐在鳥窩裡嘰嘰喳喳地叫著,等著媽媽來餵食;像可愛的小倉鼠們聚在一起說悄悄話,好不可愛……

它們長得可神氣:撮著櫻桃小嘴,嘴上有的銜著一小撮肉,有的銜著一小根蔥。嘴邊好像佈滿了均勻的、旋轉的花紋。好像在說:“我是最上等,最鮮美的包子,快快把我吃了吧!”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了一個,咬一口:哇!滿滿的肉香!瞧,它白乎乎的外皮裡還含著一顆肉丸呢!真是讓人慾罷不能。

欣賞做小籠包簡直是一種享受。你瞧,巧手的小籠包製作者們把一個個小圓球似的麵糰放在手上,然後用大拇指一壓,就變成了皮子。然後用筷子夾起肉,放在皮子的正中央。再揪起皮子,來回折動,最後捏起一轉,一個漂亮的小籠包子就誕生了!

聰明的家鄉人從單一的肉包子“發展”、“創造”出了各種各樣的小籠包:豆腐包、豆沙包、菜包……家鄉的人們還把包子帶出嵊州,走向了全國各地。小籠包為嵊州帶回了無窮的財富。如今,嵊州小籠包已經成為家鄉的一張美食名片!

小籠包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626字

說到“民以食為天”我便想到家鄉的特產“小籠包”,這可真是一道人間美味呢,品嚐過後讓人回味無窮。

星期天,我一大清早就嚷著要去吃長壽街上著名的特色美食“小籠包”。來到店門口,只見這裡人山人海,座無虛席,買和小籠包還要排上一條長長的隊伍。在等待的過程中,我聞到了小籠包散發出來的香味,讓人垂涎三尺!我急不可耐了,便聞著香味來到師傅做小籠包的地方,看一下這麼香的小籠包到底是如何做出來的。只見師傅先和一大團面,接著拿一小塊麵糰,然後在案板上使勁揉,接著用擀麵杖一圈一圈擀,直到擀薄如蟬翼,再將磨好的碎肉放在麵皮上,粉嫩的碎肉加上潔白的麵皮,讓人迫不及待地想品嚐它的美味。

小籠包成型了,現在就要放入蒸鍋了。把一個個小巧玲瓏的小籠包放入鍋中,慢火烹飪,過了十幾分鍾,香氣襲人的小籠包就出鍋啦。

出鍋後的小籠包香氣四溢,一個個晶瑩剔透,讓人垂涎三尺,我拿起筷子,準備一解嘴饞。

一個個色香味俱全的小籠包擺在我的面前,我迫不及待地夾起一個小籠包品嚐起來。我吃小籠包時喜歡加點醋,這樣更加美味!我輕輕地將小籠包咬出一個口子,熱騰騰的肉汁湧了出來,啊,這真是人間美味!小籠包中濃濃的肉香伴著淡淡的醋香流進我的口中,我品味著小籠包中嫩嫩夾雜著蔥花肉,它散發出濃濃的香味,在我的脣齒間久久徘徊,讓人回味無窮!不一會兒,這籠美味的小籠包就被我消滅了。

我徹底愛上了小籠包!如果你有機會來到無錫,一定要去品嚐一下這裡著名的“小籠包”,我相信你品嚐過後一定會垂涎三尺,大飽口福!

無錫小籠包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716字

說到無錫的特產,非小籠包莫屬,它也是我認為無錫最好吃的小吃,我可是百吃不厭的。

剛出籠的小籠包熱氣騰騰,香味四溢。它們一個一個,端端正正地“坐”在小蒸籠裡,小巧玲瓏,頭頂有一朵“盛開的花”,是由大約18條小褶皺,向著同一個方向—頂部聚合而成。它的外皮晶瑩剔透,薄薄的,上面還滾著一顆顆小水珠呢!舉起筷子,小小翼翼地伸向小籠包,緩緩夾起。透過薄薄的外皮,裡面棕色的肉餡若隱若現,還能看見那濃郁鮮美的湯汁在裡面晃動。整個小籠包看上去就像一塊玉石雕成的工藝品,還沒有開吃,就已讓你垂涎欲滴。

吃小籠包可是有講究的,“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喝湯”就是吃它的口訣。首先,小心地將它夾起,因為它皮特別薄,一不小心可能就破了。接著,在它底部的邊緣部位,咬開一個小口子。噢!別急別急,先往裡稍吹口氣,讓滾燙的湯汁冷一冷。然後就可以吸裡面的湯汁了,這湯汁充滿了濃濃的肉香,鮮甜適中,美味極了。吸完了湯汁,接下來便是“重頭戲”了—吃掉整個小籠包!這下,你可以隨心所欲地吃,可以小口小口,也可以一口一個,從“花朵”上面開吃也無妨。這小籠包鮮美無比,讓你回味無窮。

記得我小時候,第一次品嚐小籠包,還不懂吃法。看著這一個個小巧玲瓏的小籠包,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筷子就開始向它發起“進攻”,一大口咬下去,被裡面的湯汁燙得“哇哇”大叫。不過從那以後,我就掌握了巧妙吃小籠包的方法了。

如此美味的小籠包,在清代乾隆年間,就深受皇帝喜愛。話說乾隆曾六次下江南,途經無錫時,每次都要到無錫秦園品嚐小籠包,對它讚不絕口。從此,無錫小籠包的名氣就旺了起來,製作工藝流傳至今。

無錫小籠包,色香味俱全,令人“口水直流三千尺”。我愛無錫小籠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