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與計算機相關作文20篇

人類與計算機———人性與理性 篇1

國三作文 ,1177字

“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這是蘋果公司總裁庫克對於人工智慧未來前景所說的話。很難想象,作為一個IT行業內最為成功企業之一的總裁,最為關心的並不是他的行業前景,而是手下與他相同的人。而為何人類的思考模式會向計算機發展,而這一發展走向又為何會引發蘋果總裁庫克的擔憂?以下幾點便可作出解釋。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越來越需要一批又一批專攻理論知識與高精尖技術的人才。故而在我們的日常教育中,大量理論知識的灌輸則顯得愈發頻繁。久而久之,我們對於世界與問題的思考方式也就變得愈發理論化,計算機式了。

除此之外,當我們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後,我們中的一部分人會發現,社會上許多職業,諸如程式設計師,報關員,流水線工人等,皆需要工作者十分精準,有序與近乎計算機的工作方式來完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此等工作環境下,人會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便不足為奇了。

既然這樣計算機式的思維方式能使人類在工作中做到準確,一絲不苟,那為何庫克先生會如此憂慮呢?因為它會使人“失去了價值觀與同情心,罔顧後果。”

“紙上談兵”的故事幾乎無人不知,倘若只在乎紙面資料與理論,缺乏從實際出發與切合真實的價值觀,到頭來終將一敗塗地。自古以來,古今中外的諸多皇帝與領袖都希望自己在處事上能做到公平公正,而最後他們近乎計算機式的公正卻被臣民視作冷酷無情,報來殺生之禍,像計算機一樣思考的弊端便在於此。

就當東方大地的人民還在高呼“吾皇萬歲”,信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時,在歐洲,宗教改革激起人們對於理性思想崇拜。而其中,加爾文教曾一度在日內瓦向外輻射,影響了幾乎大半個歐洲。在加爾文教的核心,日內瓦自治城,其鼎盛之時的場景令人感到毛骨悚然。城內聽不見孩子玩耍的歡笑聲,街道上,所有人都身披黑袍,低著頭,面無表情地走著。加爾文將他的教條主義宗教約束在每個人的腦中,所有人都不得有其餘的想法,只能擁有加爾文教。就這樣,日內瓦成為了一座巨大的宗教計算機,日復一日,重複著相同的指令。也因如此,即使在加爾文死後的兩百年內,日內瓦及其輻射地區在文化,思想與藝術方面都沒有出現過一個傑出的人物。因為每一個人都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更失去了創造力。

當我們回顧歷史,不難發現,人類社會的每一次或大或小的飛躍,絕不是因為一群像計算機一樣思考,死板,不懂變通的人,而是一個又一個充滿想象,極富人情與創造力的人物。理論知識與理性思維固然重要,但我們絕不能因此而失去了人與計算機之間最大的區別——人性與創造力。

有一天,一個孩子犯下了滔天大錯,人工智慧立即選擇了消滅,而法官經過再三思考選擇了寬恕。數十年後,那個孩子成為“萬人之上”的偉人,曾經要消滅他的那臺人工智慧程式被全部刪除,而那位寬恕他的法官被視為再生父母,受之尊敬。

人類與計算機的思考 篇2

國一作文 ,1011字

人類與計算機的不同之處,恰恰也是人類能夠創造並控制計算機的原因:人有主動且自由的思考,從而帶來了智慧的創造力與思考的獨立性。因此,計算機為人所發明,並且長久地為人所支配與利用,而人為宇宙所產生,卻能擁有意識與精神,逐漸主宰自己的生命,並凌駕於其他生物之上。

因此,我想說,我們人類的思考是自己最寶貴的財富與價值的核心,因為它如庫克所說,使人擁有“價值觀與同情心”。

當一個人隨著自己心智的成熟,思考是隨之產生並深入的。少年兒童時期,一個人眼中的世界完全陌生而新奇,逐漸成長,他的經歷賦予了許多疑問的答案,再與他自己的思考,構築了他的價值觀。雖然這會是渙散而朦朧的存在,也足以構成他的行為、認知、性格與靈魂。從此,他便成為了茫茫人海與歷史長河中一個獨特的存在了。

至於我,第一本真正意義上啟蒙我思考的書本是米切爾的《飄》。我曾經極度感動並尊奉於其中博愛而無私的媚蘭,並開始思考她的一切優秀的美好品質。儘管數年後我將這個完美無瑕的形象放置於虛構與難以企及的印象中。但不可否認的是,她真正將思考的種子埋在我的心中了。這是一個平凡人基礎的思考,也是廣泛的思考。至於那些思想家們更為深入、理論系統化的思考,則是更為彌足珍貴、流傳百世的指引與啟示了。

然而,當一所科技頂尖公司的總裁說起他的擔憂,擔憂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我們亦不得不反省在這個高速運轉的時代,思考的流失。

正是由於高科技所帶來的便捷、觸手可及,這屬於計算機的機械化的特點,在浸染我們的生活方式時,也悄然固定了我們的思維方式。“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不僅是公式化的行為舉止,亦是對思想的被動吸收,盲目服從從而被束縛,從而導致思想的貧瘠。

一個是“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一個是“像人類一樣思考”,前者由思維上的懶惰給予人快速獲得的輕鬆愉快,後者由思考中的迷茫、沉重、豁然開朗賦予人痛苦並愉悅;前者默然地給予平庸,後者靜靜地賜予人自由之思考、獨立之人格,賜予人在浩瀚宇宙中產生的意義與價值。因此,當人工智慧開始思考,我們並不足為懼,但當我們開始像計算機一樣思考,那麼我們智慧與文明的支撐將轟然坍塌。就像一個行屍走肉的世界,最終只會麻木而可悲地在歷史長河中緘默著泯滅。

因此,思想是一個人的核心。如果失卻了思想,我將再不是我,生命再沒有驅動力與價值。而思想是在人類的思考中誕生。計算機的思考,永遠無法達到思考以上的思想。

而這就是,我對於庫克的話,以我的當前認知,所產生的思考。

人類與計算機的不同——價值觀和同情心 篇3

國一作文 ,910字

在我看來人腦與電腦的不同,除了本身的思維方式,還有其對待人和事物的價值觀和同情心。

前段時間,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一陣浪潮的阿爾法狗與柯浩的人機大戰,柯浩以三場皆輸的比分遺憾離開賽場。鏡頭前,他的淚止不住的落下,觸動了我心。他輸掉了這次比賽,但又在某種意義上贏得了比賽。在比賽的動機上;他作為圍棋界的第一人,不畏人工智慧的強勢能力,負擔起人們的期望,接受阿爾法人工智慧的挑戰,而反觀阿爾法的目的,就為了向人類證明自己超強的計算能力,而這目的也是創造它的科技人員賦予它的,從此看來,比賽動機上柯潔勝於阿爾法。

在賽後,他們對於這次比賽的收穫也是不同。雖然柯潔輸了,但他的精神與勇氣換來了越來越多人的讚歎與安慰,如那些在微博,微信,QQ等大型社交網路社交平臺、論壇上,密密麻麻的評論“柯潔,不灰心;柯潔,你是最棒的"等言語中夾雜著情感的溫度傳達到柯潔身上。雖說阿爾法也得到了大多數人對它的讚歎,但這些讚歎的語言進入到它腦中,就只能轉為一連串長長的冷冰冰的2進位制數字。還有其對對待這場比賽的價值觀,阿爾法狗看中的是與高手較量後帶給它的大量資料。在柯潔眼中的價值不僅於此,還有對人智慧發展與人類之間的看法,由此,在價值觀上柯潔又勝於它。

這些"勝利”來源於柯潔以及人民群眾與機器不同的思維感情模式與價值觀。但倘若人們像計算機一般思考,那麼這些“勝利”將蕩然無存,他們之間比賽也將只是一場普通的較量,再無其他附含義,想想也是挺讓人心寒。

一次次發生自然,人為災害的時候,計算機是個有效的工具,迅速準確地計算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將之清晰地公佈於民眾眼前。在我們富有同情心的人類面前,那些數字是鮮紅的,是尤如生命般能透過我們的眼睛,撞入我們的內心的,我們為之心顫,所以作為。便有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一件件帶著情感溫度的物資飄入災區;便有了如戰狼2中,在你身處異地,不要忘記在你的身後,祖國人民一直心繫著你的暖人情節。

但倘若我們如計算機一般思考,失去了同情心,那些數字便是灰暗的,無生機的,無心動,我們便無作為,那些暖人心田的情節終將是夢幻泡影般不存於世,那些救人於水火之中的物資或許能夠送達,但也不再留存於一點溫度。嗚呼,人生大悲也!

人類與計算機 篇4

國一作文 ,721字

隨著當今社會的發展,聰明的人類卻依賴著高科技而生活,真的是因為計算機比人腦強大嗎?但其實在它冰冷的螢幕背後,唯一缺少的一樣東西,便是價值觀和同情心。

就像蘋果公司總裁庫克認為,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計算機的確缺少了人類的冷暖,而人類更應當保持著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如果失去了,那會比計算機稱霸世界的下場更慘。

如果計算機能學會像人一樣思考,擁有和人類相同的價值觀和意識,那麼它們便能在如今許多行業中得到大的勝算,它們可以去做心理導師,醫生,教師等,或許亦會進入人類的生活中,成為人類的好幫手,與人類和諧相處,在人類世界亦有很大的中和作用。

但如果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的話,他們也就一併失去了很多,他們的思維會因此而僵化,這會導致世界上不再會有新的創造與發現,倘若在古時候人類的思維便僵化了,那想要走到如今,恐怕是不大可能了,而他們原本充滿熱血的靈魂,卻不斷被計算機的思維重新整理著,逐漸冰冷,最終凝結。

說到底,人類即使沒了對計算機的依賴,他們只要守著自己的價值觀與同情心,依舊可以像很早很早以前猿人那樣毫無顧忌地生活,而計算機的出現,本身就給人類增添了許許多多新色彩,讓人類的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樣循規蹈矩,計算機亦是人類生活的調味劑,亦可有也亦可無,但是人類一旦陷進去,後果便是不堪設想了吧。

總而言之,計算機能像人一樣充滿感情色彩,但人卻萬萬不可像計算機那樣,失去思考的價值,失去原有的本質。人類不可愚蠢到讓自己所創造的東西來擺佈自己,讓自己成為思想的奴隸,而更是要不斷創新,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加強自己,守住自己的價值觀和同情心,這樣,明天的世界才會因人類和計算機的合作而變得美好燦爛。

論人類與計算機 篇5

國二作文 ,1139字

在科學技術與人工智慧以超前速度發展時,幸運的是,如今的我們便生活於這個時代中。我們見證了地鐵車廂中嘈雜的到站通知變成了液晶屏上GPS智慧跟隨;我們見證了蘋果手機從輸入密碼解鎖到指紋解鎖再到智慧識別人臉解鎖;我們見證了百度,谷歌等搜尋引擎的搜尋範圍從狹小到寬泛……我們不可否認:人工智慧確實讓人類生活的品質更高,效率更高。人工智慧讓計算機在某些方面已經超過了人類的思維。正如《一站到底》最終環節上場的機器人,除去為搜狗瀏覽器做廣告不談,機器人的答題速度已經深深震撼了所有人,可機器人終究是機器人,也會在沒有完全錄入題目的前提下因搶答而答錯,也就意味著計算機是無法真正複製人類的思維而取代人類的。然而,不幸的是,正是由於計算機的利過大而隱藏了弊,人類已經漸漸產生了對計算機極大的依賴性。

蘋果公司總裁庫克認為,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

人之所以稱之為人,而不是物,正是因為人擁有著自己的情感與看法,不會一味地只用一種方式思考問題,也不會從頭到尾只擁有一種情感。可仔細想想,深深被計算機的便捷與呆板包裹的人類,是否真的還在堅持自我呢?

像前幾年網路上傳的沸沸揚揚的“老人摔倒該不該扶”事件,我相信不管是什麼人,眼前映入的是一個年過半百,頭髮花白,苦苦呻吟而不得動彈的老人時,腦海中最快閃現出的情感一定是心疼與同情,一定是主觀意識上想要將老人扶起的。可事實似乎並非如此,多數人選擇了視而不見,選擇了麻木走開,選擇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那僵硬離去的背影好像寫滿了眼花繚亂的程式設計,最終得到了最利己的答案。

如同讀一篇文章時,我們首先想到的不是自行品味而是上網尋找答案,讓機器幫我們分析文章,我們早已忘記了去體會文字帶給人的力量,忘記了走進作者的內心,忘記了去發現書中的真諦……所以最終也沒有享受到閱讀帶來的價值。又好比時下最流行的解壓方式—旅遊,人們總是提前在網際網路上找到最佳的旅遊景點才有目的性地前往,瘋狂的拍照,發朋友圈的同時,有沒有真正想過旅遊的真正意義與價值?還是旅遊對於如今的我們來說,早已從單純的遊山玩水演變成了盲目的炫耀心理?

這些問題的確值得我們去思考。計算機能給我們普遍的標準答案但無法進入人心,挖掘每個人不同的想法;計算機能告訴我們景點的地理位置但無法指引人類心靈的方向,也無法讓我們領略到景物背後所暗藏的文化底蘊;計算機能夠告訴我們最便捷的方法但無法擊垮我們內心的善良與溫暖……

人類的思想本就複雜多變,也獨具特色,正是因為人類擁有了情感,無論善惡,無論大小,才使得人與人之間有著和諧親密的聯絡。人類應善於利用計算機,但切勿讓計算機玩弄人類,被計算機所覆蓋的思維,後果不堪設想。

莫讓人類被計算機化 篇6

國一作文 ,1020字

“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蘋果公司總裁庫克如是說。通常地,不少專家會提出是否人工智慧會替代人類的憂慮,曾在網路上引起軒然大波,展開激烈的探討。而庫克的話,不僅給我們敲響了一個警鐘,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考角度。我們總是宣揚計算機對於人們多大的好處,固然如此,但我們同時有不可忽視的是計算機有可能對人的精神塑造起到阻礙作用。

人本身就是有血有肉的生物,他們擁有鮮活跳動的心臟,有情感的表達,有喜怒哀樂,有對生命的悲憫、同情之心,或是從最初人類的起源猿人到如今的現代人,都有一個個體獨立的思考與價值觀。這一切都是源於人們最心底的東西,歸咎於“人之初,性本善”,有歸咎於人們內心根深蒂固的對“真善美”的追求。

而談及計算機,最先浮現於我腦海之中的,是“冷冰冰”“常規化”讓人感到有些冷漠的詞語,我們常給計算機貼上快速、精準的標籤,這也是人們對於它莫大的讚譽。但是計算機終究只是人類更快捷迅速完成任務的工具,它們也無上帝所賦予人類的人性與溫度,又何來可以像人類思考這一說,更談何計算機可以替代人類這一憂慮?

而我們人又是善於學習的生物,他們羨慕計算機快捷,能用最短的時間做出最優的結果,因此人們開始學習計算機那種處事方式,但似乎又更勝一籌,將其畸化了,而淡化了人性溫度。

追求效率,事半功倍本是好事,但過分地尋求速度促使人們形成急功近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失去基本原則的價值觀,這違背了人生來就追求“真善美”的初心。試想,若一個人失去了最基本的價值觀,與與生俱來的悲憫之心,他的世界將會是灰白而沒有色彩的,像計算機被程式設計那樣只會按照人類輸進去的編碼執行相應的任務,不知外面世界的精彩,生存在這個世上的僅僅是一具沒有靈魂的冰冷驅殼。

再舉個例子,不少電視劇中會出現一個人為了獲得利益不惜傷害他人的橋段,我們嗤笑他不切實際,不存在,但現實是,電視劇裡的橋段只是將人性的醜惡放大化、誇張化,現實生活中又何嘗不存在這種現象,可能只是你不自知罷了,而這恰恰就是計算機的思維方式,它們為了執行到最後一步,可以強制關閉其他阻礙執行的程式,“撞了南牆還不回頭”的思維方式或是導致兩敗俱傷的亂碼局面。

莫讓人類為計算機役使,也莫讓你自己被計算機化,若是你的思維變得如計算機一樣思考,何以來凸顯人性的溫情?失去你的價值觀又何以譜寫你生活的精彩篇章?計算機終究不會成人,而認更不能因為計算機式的思維而失去人性冷暖與溫度。

何必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 篇7

國一作文 ,896字

我並不贊同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便會失去價值觀和同情心而罔顧後果。人類適當地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反而於人類社會有益。

眾所周知,計算機的思考方式,是根據其被輸入的二進位制數碼指令作單調判斷,只有“是”與“否”,絕對理智。縱觀整個人類歷史,都是在走向絕對理智的道路上前進。舉“同態復仇”為例,古巴比倫文明將其鐫入法典明文許可,儒家亦曾高呼“殺父之仇不共戴天”鼓勵手刃仇人,現代文明卻不約而同地逐漸反對這種原始的做法,用司法機關統一的量刑取而代之。這樣的改變從某個角度看來,豈不是變得像計算機一樣,無論加害者先前如何對待受害者,受害者都只能堅決執行“報警處理”,擯棄委屈、憤怒與仇恨?但它實際上增添了對可能只是一時失手犯錯之人的同情與包容,樹立了不以個人一時感受為計較而以公平客觀來評判對錯的更理智的價值觀。

除絕對理智外,邏輯周密也是計算機的思考方式所展現出的特點。當我們由“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推匯出“木之性日以離”時、當我們由“欹其直枝”“刪其繁枝”推匯出“梅皆病”時,我們焉能放任自己摧殘樹木梅花?若所有人遇事都先像計算機一樣循著程式執行步驟,將每種輸出結果推導一遍,哪怕許多人因此唯結果、利益驅動,社會便能減少許多衝動、短時帶來的禍患。

換句話說,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更有助於培養價值觀和同情心,更明確自己每個行為的後果。

事實上,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同時讓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正是目前社會主流所推崇的兩個方向。前者自不必贅言;後者,美國一位著名教授更提出了“計算思維”這一概念。我國目前鼓勵中小學生從課內至課外逐步培養應用“計算思維”的意識,既有研究問題時思路清晰、結論完備的意義,更旨在進一步推動人們在生活中像絕對理智與邏輯完備靠近。

當然,只有0與1、非是即非的決策可能會讓一部分最終做出好結果的人仍顯得冷血可怕,然而,很顯然,人類永遠無法拋卻與生俱來的情感而成為徹頭徹尾的機器。更何況,完全不具備“計算思維”,偏聽偏信便憑一腔熱血“替天行道”的“江湖任俠”,恐怕更是令人頭痛、害怕的現象吧?

總而言之,“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並沒有那麼可怕,何妨任其自然,又何必擔憂呢?

人類VS計算機 篇8

想象作文 ,1211字

工業革命的喧囂還未曾消散,科學技術的蓬勃爆發促使人工智慧將我們的時代帶到了一個新的“鼎革”之際。越來越多的人們發出擔憂之聲:“計算機會不會取代人類?”,現有科技水平無法對任何一種觀點提供支撐,但有一種看法給我帶來了思考。“不會,因為計算機不會犯錯。”是啊,計算機與人類思考方式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像計算機一樣思考,難道不更令人擔憂嗎?

計算機的思考,也許根本算不上思考,就是一種二進位制計算,冰冷、機械、結果精確。而人類的思考應該是有著自我感情基於人情世故的,可現今人類不再思考,而轉向了利益至上、只求結果、如計算機一般的大腦運轉方式。蘋果公司總裁庫克直言這種失去了價值觀與同情心的“思考”方式,令人恐憂。

在一個物慾橫流、精緻利己主義盛行的、利益至上的社會,結果似乎決定著一切,沒有人在乎你的過程。漸漸的,在名利場上拼搏的人們創造出了一套所謂“走向成功”的程式,每個人重複著,只為最後的數字,除此之外,不僅是社會的冰冷與機械轉變著人們大腦的運作方式,更來源於人類自身。人們對物質不斷追求,永不滿足,使人逐漸在外表上越來越炫麗,但是內在逐漸被腐蝕,最後只剩下了一個空洞而破爛不堪、甚至滿目瘡痍的醜陋心靈,這顆麻木而冷漠的心讓他們失去了價值觀與同情心,以至於沒有信仰的能力,最終只能不斷重複他們之前一直做的事情,機械而無感情。

誠然,計算機的“思考”精確,若人們達到這種境界,似乎挺好的,(next88)但試想,在不斷重複的最終結果是什麼?個人失去了信仰與追求,毫無創造力與創新思維。被困於馮友蘭所言的世俗境界。個人無信仰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無信仰,集體社會在這種境地下也只會失去人情味兒,至於國家與民族最後只會墜入深淵,因為失去了活力與生機,國家難以發展,失去了傳統文化與習俗,民族必然滅亡。

帶有人情味兒的思考,不僅可以用在生活小事上,在公司企業角度也會有更深刻的意義。華為公司作為人工智慧行業的領軍企業,在公司制度的思考中就頗具人情味兒,管理層將股份分給有貢獻的員工們,任正非自己僅持有3%的股份,這種利益共享,發展共創,豈不是一種很好的模式,而那種對於利益斤斤計較、算的特別清楚的企業,在未來能有什麼樣的發展,我們也不得而知。

我們需要的是思考而非計算與算計,楊絳先生在人生的圍城之外笑看人生,沒有計算與算計。只有對人生的淡泊與深刻思考,這樣不在乎最終結果而思考的人生,不也奪目而永恆嗎?

再談回人的思考,到底是怎樣的?這個概念太過於高深,但其必然建立於正確的價值觀。猶記得羅爾事件,正是羅爾其可怕的錯誤價值觀利用了人們的惻隱之心,這也可說明社會上的人的帶有同情心思考還是大多數的,那種計算機思考的人還是佔少數的,我們也希望這種“人機大戰”的最後勝出方是人類!

修羅手段,菩薩心腸也許不失為一種不錯的人生態度,建立在“仁”的思考的追逐,不管會不會得到所謂的成功,但保持了人性,終是有意義的,豈不妙哉!

不能讓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 篇9

國一作文 ,987字

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心人工智慧會使機器人擁有人類一樣的大腦。而蘋果公司總裁庫克認為,他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他更擔心的是人類會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這樣的擔心是有必要的。

的確,比起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的可能性,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的可能性更大。計算機的創造者是人類,被創造的事物,絕不會超越創造者。計算機是死物,它所擁有的僅僅是一段程式,沒有這段程式,計算機就只能是一塊廢鐵,毫無用處。而人類不一樣,人類的大腦是飛速運算著的,是活。故相比起死物,肯定是作為活物的人類更加先進和靈活。因此計算機只會按照自己被設定的程式去運作,而並不會被外界影響,但人類受到外界的影響是很深刻的。

人工智慧的發展使社會中許多過剩勞動力不復存在,緩解了社會壓力。但也更容易使社會變得機械化。比如,投放在餐廳裡的機器人根據程式只能做一些固定的勞動,不能像人類服務員那樣,對顧客噓寒問暖。再比如在售票處工作的機器人,只能做一件售票的工作,不能像人類服務員那樣一一解答顧客的問題。久而久之,社會就會變得機械化。社會風氣會被計算機影響,人類更會受其影響,從而變得機械化。

當今社會倡導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並不是人際關係的疏離化,若人類發展到像計算機一樣思考,那麼必定會導致人際關係無法正常發展。人類是有靈魂的,有思想的,如果有朝一日變成了人類式計算機,那人類就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沒有了存在的意義。

因此,在如此快速的發展之下,人類向計算機發展的態勢必須被消滅。其實就當下社會來說,已經有一批人向著機械化前進了。比方說有許多年輕人在各種場合都是做低頭族,對身邊的事物漠不關心,反而被計算機操控著生活。這樣的人已經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不顧後果,以自我的形態活著,不發展人際關係,把自己囚禁在牢籠裡,背離了正常人類的生活。

人工智慧的發展有利有弊,但我認為這樣技術的發展本身是沒有存在問題的,有問題的是人類自己。無法控制好操縱計算機的度的話,就會反過來被計算機操控。所以人類必須融入社會,而不是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價值觀和同情心。我希望有相關的政策出臺來預防這樣的情況發生。萬一有一天人類的思考模式變成了計算機的思考模式,那社會就不再叫社會,人類也不再是人類了。所以在人工智慧發展的同時,人類也要發展,去創造更和諧美好的生活。

人類的計算機式思考 篇10

記敘文 ,895字

試想一下自己能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作為一個高考生該是欣喜若狂,自此理科題便不再是心頭大患。然細疏其深意卻愈覺可怕。

從生理學角度來講,許是我們的精神思緒變成一道道“0”“1”指令,擁有強大的計算機能力。是了,不過也僅僅是計算來看,哪怕是為了高考,我們所需的人文情懷,道德修養又在哪兒獲得,莫非是靠計算機編出程式教我們明辨是非,豈不搞笑!

至少拿高考舉例,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是萬萬不可,而作為一個社會人,我則無法想到人類由程式構成。自此那個底蘊悠長,歷史悠久的華夏古國是不是會變成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存在,一如蘋果總裁庫克所認為,“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

這是一個企業家能想到的。商人重利。想來企業家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便是財富驅使,中國也不乏這樣的例子,單提起我們的醫生,賣高價藥抽取提成這樣的行為也能說是計算機式思考。

就我看來,這樣的計算機式思考並不是最值得令人畏懼的。

當一個人沉浸於“利”,她便失去價值觀和同情心,便就是人性。而人性又能借指許多、親情、友情等等,這些人際關係構成了社會,而由一個個程式式的人構成的社會該是冷冰冰的、可怕的。

以企業家的角度是這樣想的,而我作為一個學生,具體應該是熱愛國學的學生,最擔心的是我們的藝術人文情懷。

蘇軾曾有詩道“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作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我們的畫要畫的出神,而詩則要有言外之寓。中國文化外是形神結合。而我們的思維卻一點點固化。一如程式的定式思維,有多少人描摹一幅畫,演奏一支曲子。數子千百遍,為了那一張定版證書,嘔心瀝血,又有多少人能同蘇軾一般,讀阿房宮賦至三鼓;同張旭般,狂來甚至以頭髮代替毛筆。

是了,我們不再有感而書、有感而畫,一張張來自朋友圈的“作品”代替了我們的山水畫意。曾經書箋墨香流離在指縫間,化作手機訊息的一聲“叮咚”提示音。

計算機科技的普及,從思維到生活方式,我們開始追求那一紙證書上的藝術,我們開始被這些計算機的便利程式化,不經意間根深蒂固。這所有的學生社會的、文化的、生活的計算機式思考行為我們都應該深以為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