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龍文化相關作文20篇

中國龍文化 篇1

國一作文 ,1126字

龍是什麼?它是中國神話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雲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傳說能隱能顯,春分時登天,秋分時潛淵,又能興雲致雨,為眾鱗蟲之長、四靈之首,後成為皇權象徵。龍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象徵。

華夏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在我們很小很小的時候,就聽說我們是“龍的傳人”,但何為龍,哪裡有龍,誰又見過龍,這在我們幼小的心靈裡不免增添一層神祕的色彩。在動畫片裡,有人遇到危險,天空飄著祥雲,只見神龍擺尾橫空出世,一下子就把壞蛋打得落花流水,好厲害呀!但那終究是動畫片裡的,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龍?說有,但沒有任何實證。說沒有,那又有誰能想象描繪出如此偉大、完美的龍?但我認為,龍既存在又不存在,它不存在於空間世界裡,卻存在於每一箇中華兒女的心裡。幾千年前龍的故事,至今還在被千古傳唱,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它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的積聚與積澱,是一種深深植入中國人血液裡的百折不撓、奮勇向上的精神!

我們作為龍的傳人,經歷了一次次興衰,剛剛從唐宋的鼎盛時期中挺立起來,又突然被美約日寇打倒在地,但是這樣一個龍的國度,又一次地站了起來,這都是龍的精神的體現。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那麼,龍究竟在哪裡呢?我沉思著。突然,我的心裡閃現出了一幅中國地圖,我被一種不知名的力量拉了進去。

我先來到了各個防風治沙區,只見地上一塊塊被壓過的痕跡,一道道乾草豎起的牆。我又看見,地上大片的沙漠一下子被掀起,蓋上了肥沃的泥土,許許多多的樹從土裡生長出來,覆蓋成了廣闊的森林。

接著,我又縱身一躍跳上天空,在藍天白雲裡自由地飛翔,突然,一隊飛機從我身旁飛過,把我嚇了一大跳。只見那全是我國各項航天新晉成果,有殲20隱身戰機列裝部隊疾速飛馳,“鯤龍”AG600成功首飛……各種新奇航天科技全呈現在我眼前,騰雲駕霧,直衝雲霄。

“呼唰”一聲,我又瞬移到了祖國邊疆,只見大雪紛飛,士兵們屹立在冰天雪地之中,任憑寒風呼嘯。他們的心堅定無比,誓死捍衛祖國領土。

我又去了許多地方:長城、長江、黃河、我國領海……我突然明白了,我剛才去的這些地方不正是龍的鹿角、駝頭、鷹爪、魚鱗嗎?龍在哪裡,龍文化在哪裡,它就在祖國各地,祖國的就是我們的,所以,它就在我們身邊啊。這時,我驚醒過來,原來是做夢罷了。

到了現在,基本看不到城市裡有舞龍的了,但是到了各個古鎮,還是能看到各式各樣的龍的民間文化依然保留著,如龍裝飾、雕龍、建築裡的龍吻、元宵節舞龍、二月二龍抬頭、吃龍鬚麵、端午節賽龍舟、龍圖畫、龍詩歌、龍歌曲等等。我們身為龍的傳人,要好好傳承這份文化、這份精神,那是因為這是我們的龍文化,是中國的龍文化。我們要勇往直前,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我眼中的中國龍文化 篇2

國二作文 ,1258字

古往今來,中國的龍文化在華夏文化譜系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從距今七千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對原始龍的圖騰崇拜,到秦統一後,歷代帝王稱自己為真龍天子,把龍做為至高無上的榮耀,更是使龍獲得了更為顯赫的地位。今天,在多種外來文化衝擊和交匯的現代社會,龍文化更是影響悠遠……

關於龍的定義,宋代畫家董羽認為龍“角似鹿、頭似牛、眼似蝦、嘴似驢、腹似蛇、鱗似魚、足似鳳、須似人、耳似象”,這也是我們現代比較認可的龍的形象。龍是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中常見的經典生物,雖然在現實中無法找到實體,但其形象組成物源於現實,可以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龍的形象不僅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和我們的文化也緊密聯絡著,其精髓不斷滲透到我們的脊髓中。現代社會,我們對龍文化的再認知與反思,將使我們重新看到民族文化的偉大之處。

龍文化的內涵實質是以東方神祕主義的特有形式——中國的龍的形象,通過複雜多變的藝術造型,容入到中國人特有的基本觀念這中。龍的形象中蘊涵著中國人最為重視的四種觀念:即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仁者愛人的互動觀;陰陽交合的發展觀;相容幷包的多元文化觀。所以我認為,與其將龍文化簡單定義為一種我國傳統藝術形象,不如將其定義為一種文化理念。它是中國人處理四種主體關係時的理想目標,亦是一種社會價值觀念,它不僅可以追求天人關係的和諧和人際關係的和諧,也可能達到陰陽矛盾關係的和諧和多元文化關係的和諧。而且這些無時無刻都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著我們國家國力的不斷增強,改革開放後越來越多不同膚色的外國人到中國生活學習、發展,並且與當地人和諧相處。在任何時候,你會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在幫助那些需要照顧的人,處處充滿著“愛吾老以及人之老,愛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溫馨畫面。不管你身在何處,在大災難面前,我為我是龍的傳人而自豪,因為最先被解救的永遠都是我們中國人。

龍文化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承繼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仍然具有中國龍的形象,所以說龍文化是每一個炎黃子孫一種血肉相連的情感紐帶。因此,“龍的傳人”、“龍的國度”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同,龍是華夏民族的代表,是中國的象徵。在世界的東方一條龍正在騰空飛速前進,中國載人航天技術的成功、“一帶一路”建設、“亞投行”的設立、世界第一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無疑都是這條巨龍正以其傲人的姿態,屹立於世界之巔。

作為一名“零零後”的學生,我們應立足傳統、放眼世界,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對經典文化和先進文化的汲取和傳承中,用所學到的知識使其完美融合,讓這條“中國龍”更有活力、蓬勃向上,更有信心、銳意開拓,將龍之精神、龍之文化繼續發揚光大。騰飛吧巨龍!

中國龍文化 篇3

國一作文 ,1022字

古人云:“有美為鱗族,潛蟠得所從。標奇初韞寶,表智即稱龍。大壑長千里,深泉固九重。奮髯雲乍起,矯首浪還衝。”早在千百年前,龍就是中國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龍在中國人心目中又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呢?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而賽龍舟則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活動。

隨著一聲槍響,龍舟如離弦之箭飛向遠方。兩岸的吶喊聲,加油聲,此起彼伏,連綿不斷,精彩的比賽令人目不暇給。鼓手坐在龍頭,一邊打鼓一邊吹哨,運動員們頑強拼搏,力爭上游。龍舟身後留下一道道波紋,原本平靜的水面跳起了歡快的舞蹈。運動員們的衣服已經被汗水浸溼,但是他們絲毫沒有分神,依然拼命的向前劃,真是“蛟龍劈波斬浪,勇士競逐龍王”啊!

賽龍舟,不僅僅是一種娛樂專案,他還代表了堅持不懈,奮勇直前的精神。這就是龍之精神的化身。許多典籍都將龍描繪成一種神聖的生物。但龍並不是永遠的強者,它也會失敗,也會下墜,可是它不會放棄,不會因為一時的困難而低下它高傲的頭顱,就像我們的祖國,曾經有過燦爛的文明,強漢。盛唐。富宋……我們也曾有過讓世界矚目的壯舉,萬里長城。絲綢之路……我們也曾經歷過無盡的痛苦和屈辱,目睹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時,那無助的一聲長嘆,聽聞軟弱的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時那無盡唏噓……七七事變,當隆隆炮響打破宛平城昔日的平靜時,我們華夏兒女,龍的傳入漸漸覺醒了,為了抵禦日寇,拋頭顱,灑熱血,英雄輩出。經過先輩們的不懈努力,現在的祖國今非昔比,在那次世界為之矚目的利比亞撤僑事件中,我國的軍艦不遠千里,第一間趕到利比亞戰火紛飛的港口,不管你是香港人還是臺灣人,只要你是龍的傳人,祖國的軍艦就可以接你回家。2018年珠海航展,裝配了國產向量發動機的戰機輕鬆完成世界最難飛行動作——眼鏡蛇機動,看得我熱淚盈眶……中華民族這一條巨龍又一次在世界的東方騰飛。或許龍不一定真正存在過,但龍的精神早已融入了華夏兒女的血脈中,代代相傳,經久不衰。

龍,是中華民族五年前文明中最燦爛的瑰寶,是華夏兒女心中不能割捨的一份情懷,是億萬中國人信仰的來源。它是一種神聖的存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濃縮,更是中國精神的源泉。

我因中國的文化而自豪 篇4

國三作文 ,1022字

五千年的文化,是一座博大恢弘的殿堂,是一個流光溢彩的百花園,是一部血淚交織的民族史……任何人都不能忘記它。

—題記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清新雋永的四言詩吹響了懵懂時代的遠去的號角,漢字在歷史的溫室中迴旋、盪漾,劃出了美麗的流光。綿亙的時光帶著華麗的樂章,述說著百家爭鳴的輝煌。

突然間,一個叫贏政的人活埋了幾百書生,讓漢字沉寂了幾百年,驀然間,不見了玲瓏絕響。

劉邦的大風颳開了天邊的浮雲,新的傳奇開始開講;傳奇婉轉了幾百年,東漢的鐵騎遮不住“建安七子”嘹亮的聲響。

陶淵明的菊花在終南山看著田園恬靜的風光;王羲之的《蘭亭序》如一聲驚雷,橫空出世,訴說著漢字魅力的柔長。

兩晉的流水帶來了釋迦的落花,花香在南朝的僧侶中徜徉。於是,在大漠的北方,誕生了一個叫敦煌的地方,飛天展開了中華文明的翅膀。

漫漫黃沙掩蓋了斑駁的古籍,陳叔寶的《玉樹後庭花》葬送了一個王朝,楊廣的龍船在新開的運河上趾高氣昂。

玄午門兵變抬起了貞觀長歌的指揮棒,女皇的手帕詮釋了時代的嘹亮。盛世、亂世激發了無數文人的靈感,敬亭山、白帝城、石壕村、小石潭……一個個地名在中華大地上吹動了粼粼的波光。

但,《霓裳羽衣曲》終究推動了時代,李煜的愁思帶著無盡的傷,大宋的旌旗在汴京城上高高高飄揚。於是,東坡居士在赤壁拍大板,唱大風:“大江東去,浪淘盡……”江水阻隔了胡人南下的步伐,靡靡的文人在臨安跳著不休的輕歌曼舞,而此時野蠻的部落在蹂躪著北方。怒髮衝冠的愛國志士挑燈看劍,在沈園中演繹了情場、戰場兩惆悵。零丁洋裡的嘆息拉上了黑夜的幃幕,大宋月沉西子湖畔。

在暗無天日、沒有科舉制的日子裡,老樹上的昏鴉訴說著漢字的惆悵。《竇娥冤》感天動地,《牡丹亭》演繹真情。

花靜靜地開,水悄悄地流,如今已是朱氏天下。于謙的《石灰吟》清刷著他的清白。李闖王攻入了紫禁城,吳三桂打開了山海關。

歲月蒼莽。

大觀園裡的事說不盡,花果山中的趣道不完。忽堅船利炮轟開了鏽跡斑斑的國門,譚嗣同的肝膽灑落崑崙。

時光匆匆逝去,卻快不過一個時代遠去的步伐。魯迅的筆化作了堅利的槍,打擊著敵人的心臟。婁山關上如血的殘陽引鎝偉人詩興盪漾。天安門城樓上只那一句,便唱響了世界,嘹亮了東方。

五千年的風和雨,五千年的笑與傷,鑄成了歷史的長城,抬起了民族的脊樑。漢字的魅力在歷史的長河中閃爍著光芒。

世界文明的銀河星光燦爛,我願採擷最亮的一顆星。因為我知道,中華文明在其中源遠流長。

中國的文化 篇5

高一作文 ,787字

歷史的車輪將記憶碾得粉碎,中國文化,絕版的文化,你在哪裡?悠揚絕版的崑曲戲劇還有幾人青睞;精悍絕倫的唐詩宋詞,又有幾人吟唱?看著時間的痕跡使傳統文化演變為滄桑,文化的辛酸,留在我們心頭,中國文化,絕版的文化,你在哪裡?

聽,莽莽餘音,那是傳統文化含淚的嗚咽,它在酸澀的痛楚中相思、相望,呼喚人們的回首。憂傷難訴,怨啊,是誰將他們塵封於時代的地平線?是誰令他們漫溯在人們的記憶之外,無法穿越那千年的守望。中國文化,絕版的傳統文化啊,是我們醉心於燈紅酒綠的繁華,沉迷在流行前線的張揚,是我們……讓你的抗爭成為徒勞,讓你沉睡在灰暗的牆隅,被人遺忘,中國文化,絕版的傳統文化。是我們弄丟了你的足跡……

千年飄忽搖擺,我們在時代的長路上漫步,太多時代的產物迭見,模糊了你的痕跡,我還記得你迷人的身軀,令多少燈光舞臺豔麗的服飾黯然失色;我還記得你磁性的聲音,令多少節奏的咿呀,隨心的演唱自慚形穢;演唱會上人潮如浪湧,傳統戲劇院裡卻寥寥無幾空空也,這是時代的悲哀,令你哀怨痛惜,是流行文化太過華麗的外表掩蓋了他內心的蒼涼無力,還是我們沒有看清你內心翻滾的力量?中國的文化,絕版的文化,讓我苦苦追尋你……

穿梭在時空歲月裡,我想深深瞭解你,還記得,你也曾繁榮人世,古人智慧的雙手將你鍛造出完美,有傳統戲劇散發的魅力,有李杜酒斷愁腸的人生詮釋,還有還有……因此你是獨一無二的,你代表了走向世界的中國文化,你代表了世人眼中的五千年中國,你很苦吧,五千年的風風雨雨,你依然聳立。我仰視你高貴的身軀和堅毅的靈魂。看見外國人也會對京劇情有獨鍾,也會舞刀弄拳打出太極,也會之乎者也拜於孔子,我震撼了,原來傳統文化才交融著我們的歷史。享譽世界。

中國文化,絕版的傳統文化,是時候該拾起對你的記憶;是時候該擁護你所撐起的那片天地;是時候該讓你的生命重新絢麗。因為我們需要你—絕版的中國傳統文化。

中華龍文化 篇6

國二作文 ,811字

龍,那是人們口中傳說的神獸,那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那是每個華夏人民的靈魂,那是炎黃子孫的信仰。東方的土地滋養著龍,而龍在精神上給與我們力量。現在,龍的文化已經滲透在我的生活中,我們身邊處處有龍的精神、龍的文化。

每當在十月一日這天,我都能聽見無數以這天為驕傲的中華人民口中不時的唸叨著:“十月一日這是一個多麼值得高興的日子啊……”我總是會在心裡默默的附和:“是啊!這是一個多麼值得高興的一天呢!”它不只是中國的誕生之日,它也是中華龍在世界的高空上傲然挺立,中國人抬起頭,指著世界自豪的說:“我們是中國人!”的這天。在這天,似乎中國的每一寸土地上都閃爍著龍的聖潔——我是中國人。

我曾幻想能在五月初五這天,划著龍舟在黃河上大喊:“我是中國人!”那是多麼自豪的一件事啊!划龍舟就是這件普通的事,卻洋溢著特別的龍文化。

在元宵這天,家家張燈結綵,燈火通明,處處都是熱鬧的氣息。當然,龍他也要來湊湊熱鬧呀!大街上,人們圍著一圈又一圈。當擠進去後,你會看見一個威武神氣、強壯高大德龍,不停地在你眼中飛舞,跳動,還會不時對你眨著那雙炯炯有神的龍眼。那是,你就會明白龍為什麼會是我們的守護神,為什麼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因為龍的形象,龍的精神,龍的文化是我們每個中國人都特有的特徵,我們就是龍的傳人,我們就是龍。

“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這首每個中國人心中永不停止的曲子支撐著我們心臟的跳動,它使洶湧的河水衝不垮我們的信念,它使黑色的世界染上美麗的色彩,它使每個中國人都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龍的精神支撐著中國!龍的文化滋潤著東方華夏族人的心田!龍的故事告訴我:“我愛中華,我是中國人,要做一條中華龍!

中華龍文化 篇7

國二作文 ,1145字

中華龍文化源遠而流長,如一條縱橫千秋的絲綢,連續古今。它教會了我們感恩明月,似緞光華,如霜美麗;教會了我們感恩同學,執手共話,契闊談宴;教會了我們感恩老師,辛勤園丁,誨人不倦;感恩那把無私的愛永遠灑在我們身上的親人。那更是我們對龍圖騰的寄託,對文化的思念和謝意,它溫暖我心。

爺爺在我兒時的眼裡是一個博古通今的“歷史家”。小時候,爺爺便開始對我講述龍的故事,還因此特意買了一幅龍圖騰,掛在家裡最顯眼的地方。直到現在,我的腦海裡還不時浮現出那讓我做出改變的圖騰。

兒時,我最喜歡盯著家裡的“龍”看。那日清晨,我來到爺爺家,暖陽透過窗戶溫柔地灑在那幅畫上,映出祥和的光澤。爺爺見了我,指著這幅畫驚喜地對我說:“怎麼樣,看出什麼門道兒了?”我激動地跑到圖騰下面,踮著腳、脖子夠著夠著地向上伸著,用好奇的眼光打量著那可以穿梭於千百年間的“神物”:只見它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還有那強勁有力的尾巴,都讓人望而卻步,細細的鬍鬚似在風中飄動。那條巨龍在陽光的映襯下驕傲地望著我,這時我再把目光投向爺爺,只見爺爺眼底流出一股暖流,說:“龍嘛,我們中國人獨特的一種文化的凝聚與積澱,這尊重也是老祖宗輩輩傳下來的!”我永遠都忘不了,忘不了這一幕,這讓我終身感恩的畫面。

灑滿陽光的那幅畫,使我心中盪漾著一股暖潔的熱流。這熱流感恩的不僅是爺爺的那片良苦用心,更是龍文化激起了我心田間角落裡的那片尊重。

時光流轉,風霜了爺爺那本就不光滑的面板,變得更粗糙了,褪去了往日的色彩,記憶裡色彩斑斕的世界漸漸離我遠去了。轉眼間,我一上了初中,面臨著科目的增多和越來越難啃的知識,壓力不言而喻。爺爺知道後,邀請我到他家去散散心,換換腦子。

我緊皺眉頭來到爺爺家,爺爺平靜地用手指向了那條龍,說:“你呀,太沒有定性。你現在再看那條龍,你應該看到的是古人的智慧和堅持,那就是龍的精神。等你的心靜下來,再看,如果看到了,說明你的心中已有了定性。那時候的你會比現在更不懈的,要牢記感恩——現在的堅持。”

霎時,我豁然開朗:尊重隨著歲月的變遷;堅持隨著歷代的更迭似一條矯健的游龍在一片祥雲中穿梭,雖已成為了回憶,但那永遠都是我們中華民族應該感恩和堅持的。那才是屬於我們中華民族自己寶貴的的龍精神。

從那以後,每當我學習疲憊之時,想起爺爺的話,就覺得渾身充滿力量。龍精神經過爺爺的傳教和我自己的領悟,似乎真的在我的身上起了效果。

靜守時光,點滴溫暖,流年似水,畫意詩歌。那龍圖騰下的感恩與堅持,溫暖我心,常伴我身。

中國的文化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664字

中華文化有五千年之久,可謂世界之最。在這五千年裡,有許許多多耳熟能詳的名稱,許許多多令人激動的數字,讓我們一起去記住那些昨天和數字吧!

首先是中國的三大名山。黃山上的秀麗的風光,令人陶醉;天然的自然風景,令人不得不為老天爺的鬼斧神工而傾倒。廬山,向來是詩人所描寫的物件,“疑是銀河落九天”、“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把廬山的秀麗風光描寫的淋漓盡致。還有一座美麗、樸素的雁蕩山。這些祖國的名山不應該銘記於心中嗎?

中國的四海之一渤海。黃河這條長5464千米的母親河的最終歸宿。幾千年來渤海的女兒——黃河養育了多少輩人。那份大恩大德,讓中國人民不得不烙印在心中。黃海、東海、南海,個個氣勢雄偉、洶湧澎湃,讓人為之所震撼。這四海,流淌著中國人民的文明血脈,流入了中華文明。

中國的長城之雄偉也不禁令人稱奇。長城全長21196。8千米。在秦王朝時始建,明王朝時重修和續建,被稱為世界最長的防禦建築,已被列入世界物質文化遺產,是世界公認的奇蹟。“不到長城非好漢”,是呀,不去北京的長城怎能體會到祖國的偉大呢?

中國的漢字生動形象、接近於生活。中國的漢字,總共有85,000餘個,中國的書法更是蓋世無雙。中國的漢字一字一音,簡單好記,是計算機中最理想的語言。中國的漢字,見證了中國的發展,論證了時代的變遷。我們應該學好語文,為中華文化的發揚光大作貢獻。

三大明山四大海,長長城,美漢字,還有許許多多的記憶組成了中華文化,鑄就了偉大的祖國。

宋詞裡的中國作文 篇9

國二作文 ,10589字

【篇一:宋詞裡的中國】

一曲恢弘的歷史交響曲,暢快淋漓、蕩氣迴腸;千段各異的文化樂章,流芳百世。起源於隋,發展於唐,興盛於宋—宋詞,那是閃耀在中國大地上的一顆恆星。讀宋詞,覽詞牌,看中國如何在宋詞之中不斷變換戲服,豔驚四座。

宋詞裡的中國,是一枝淡淡的梅。或駐身驛亭之外,斷橋之邊,雖然孤單寂寞,百花為之嫉妒,卻抱有一顆努力綻放的心。不過,此時自己並不願為了一時的風光苦苦爭春,但求倘若有一天只能零落成泥碾作塵,也可以馨香如故;或悄悄風雨送春,飛雪迎春,雖然寒冰百丈,懸崖艱險陡峭,卻依舊露出了堅強樂觀的微笑。不過,此時自己並不願為了一瞬美麗沾沾自喜,只願如果有一天能夠待到山花爛漫時,也依然在叢中歡笑!

宋詞裡的中國,是一彎皎皎的月。明月究竟幾時出現?此時的她,為何在相思淚縱橫時變圓?凡間的人兒總是會經歷歡笑與淚水,相聚與離別;天上的月兒總是在變換著陰晴圓缺,可日子依舊如水盪漾,能不能舉杯,邀明月不變?可明月卻默不言語,慢慢的遊,輕輕的走,在不經意間掠去了白日的喧囂。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就這樣,時間悄悄隨嬋娟的腳步挪動,不經意間挪過了一夜。

或許,宋詞裡的中國,是一枝梅,是一彎月,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而唯一不變的是中國情懷。在宋詞裡,他時而歡樂,時而憂愁,時而懷念,時而沉思。在這裡,中國的意義並不狹義,他更代表著中國人,中國景,中國情!

【篇二:宋詞裡的中國】

宋,這個儒雅的朝代。政史上,他是我們民族最不齒的朝代;文史上,他優勢我們國家最輝煌的朝代。我們感慨於他的詩書氣質,驚歎於他的年華不衰。他的風華絕代,造就了一個又一個悽美而感傷的離別與相聚。宋詞就是這些世事的羽衣—她比唐詩更雅,比元曲更美,有一種別樣的風味,我們從這茫茫詞海中,讀出了宋的種種風情。

歷史的沙漏中,你看那舴艋舟上,載不動的,是滿船的沉沉的相思與哀愁—那是含情脈脈的宋朝,是淚光瀲灩的宋朝。

宋朝的水清。仲淹的一句“山映斜陽天接水”,使得幼安感慨著鬱孤臺下的悲愁,於是一代又一代才子佳人都以水代情。這水是少婦的幽怨,水上浮落花,半夜初涼透;水是思者的寄託,那一江春水從此載下了綿綿不絕的牽掛。水成了清麗的象徵,永遠裝扮得如西子一般總相宜。

宋朝的花殘。那西風吹凋的碧樹,引得才子幾番感慨;綠肥紅瘦的海棠,也讓佳人多生嗟嘆。零落成泥但決不屈服,天性憐潔也不曾動搖。芍藥縱然是落落大方,卻擋不住紅顏之淚;薔薇勢必有意氣風發,也經不起悲憫之臥。雖有一身的豪氣與凌人,也是荷盡菊殘的結局,是花,也是人。

宋朝的相思痛。一把清輝灑落在朱閣之下,照不亮的是鵬舉心中不滅的雪恥靖康。是已望盡天涯路,也已終日凝眸。這無計消除的情啊,何時能重返歸宿;你念得易安也人比黃花瘦。這幾句尋覓冷清,道得人是同有悲愁愁更愁。鐵馬冰河的夢,醉裡挑燈之苦—殺敵是多麼地激昂,此刻卻只剩下這般回憶,也只能休休!

宋朝的人壯志滿懷。政局的形勢迫使他們多發愛國之辭。這一個怒髮衝冠,傲然喝出飢餐胡虜,渴飲匈奴—心有深恨卻無處可洩,如此境遇也使人同樣痛心。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於國已盡心忠。這悠悠的不屈情,填滿了每一個人的心胸。夢迴吹角連營—多少次的血戰沙場,卻化為了泡影。此時能做的,也只有嘆息。滿腔熱血啊,也是無能為力。

宋朝的皇帝不為盛名卻雄心不泯。太祖收復五國,真宗豪情抗遼,仁宗謹慎新政,神宗不疑變法—這些並不出名的皇帝,也曾為國家的統一和昌盛做過努力,雖然沒有成功,但至少盡了自己的一份力。都記金破東京浮二帝,誰念曾經施政為繁榮?只是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六朝舊事如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這悠悠之宋,最終封存在一篇又一篇的詩詞之中,不減的忠烈情懷仍難將息。六一之婉麗,東坡之爽朗,易安之思怨,幼安之慷慨—無不為之動容,嗟嘆著十年生死兩茫茫。

這破落之宋,悲傷之宋,引得人早生華髮哉!

【篇三:宋詞裡的中國作文】

或許,我們懷念那個強盛卻悲哀的宋朝,懷念它的不拘一格,懷念它文化的進步,更懷念那個令中國人自豪的—宋詞。一曲《水調歌頭》被今人唱出,帶去我們對宋詞的嚮往。現在的中國,對宋詞的熱愛勝過對唐詩的喜愛。合上書本,唱出“十年生死兩茫茫”的婉約,唱出“老夫聊發少年狂”的氣勢,唱出我們對宋詞的熱衷,對中國的敬仰之情。

不知不覺,宋詞已沉浸在生活裡,就如夜來之夢境,小軒窗,正梳妝。

宋朝的江清。滾滾東流,寄託亡國之恨,寄託思念之苦。誰知長江源頭,一秀士飲下長江水,此後,長江便成為離愁的代名詞長江是君王的淚灑成的,長江東流,正如不盡的愁緒,源源不斷,涓涓不休。

宋朝的馬快。寄託詞人的豪情。一山岡,一人引得千軍萬馬,掠過平岡,八百里分麾下炙,騎兵們黯鄉魂,牽著的盧快馬,踏破賀蘭山缺。馬上張弓射箭,醉臥沙場,放起萬丈豪情。

宋朝的詞人不得志。空有一番愛國之情,酒入愁腸,都化作了相思淚。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都道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誰言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烏臺詩案,放逐黃州,觀赤壁,寫下前後赤壁賦,遙想公謹當年,英姿雄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人生卻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黃州城中,鞠躬盡瘁心不死。

宋朝的大臣義烈。望著梅花,嘆天生我材必有用,受排擠,遭貶謫,卻零落成泥碾作塵,香如故。無限豪情,皆以示兒休。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青山依舊在,一壺濁酒。喜相逢,夕陽紅。宋詞一首,有若雁字回時,宛若昨夜西風,雖早已遠去,卻縈繞心中。愛宋詞,喜歡它的麥子青青,喜歡它的淚眼朦朧,更喜歡它的種種情感。

宋詞在手,祖國在心中。

【篇四:宋詞裡的中國】

夢迴往昔,沿著歷史的足跡,一同去尋覓那個風花雪月的大宋年代。

讀一首宋詞,彷彿撥弄著撩撥人心的琴絃。潺潺如水的琴音中,宋詞的韻味滄桑凝重,宋詞裡的中國靜立千年,等待人們將他演繹成經典。

宋詞裡的中國是悲愁的。憶往昔,崢嶸歲月,幾曾識干戈?“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深沉纏綿的離鄉之苦,化作一杯苦酒,一飲而盡。去國之憂,化作一股悲苦淚水,黯然落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閨中人憂傷低迴之音迴盪在寂寥的天空,在離恨中煎熬,望斷天涯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出世入世的困惑,宇宙洪荒的來去無法掌控於手中,連至親都難以相見,只有在更深夜闌之時把酒問青天。殘缺之月,疏落梧桐,滴漏斷盡,蕭殺的深秋景象,蘇軾在此望孤鴻劃破深秋夜空,一聲嘆息,寂寞沙洲冷。

宋詞裡的中國是豪邁的。“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滾滾長江,亂世驚空,風流人物,指點江山。如此錦繡河山,孕育了多少豪傑!“老夫聊發少年狂”狂者,豪情也。左手一黃犬,右臂一蒼鷹,雄姿英發,胸中滿是豪情壯志。“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一壺清酒,滿腔熱血激盪開來,夢迴到了黃沙漫天,號角連天的戰場,意氣昂揚的沙場點兵,錚錚鐵骨的熱血男兒已經躍躍欲試。

宋詞裡的中國是清新的。“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打鞦韆後香汗淋漓的少女,看見心儀的男子,回頭清嗅青梅,實際是在偷看意氣風發的少年。“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裡逢迎”春光荏苒,日長飛絮,在這良辰美景下,採桑女談起昨夜的美夢,笑語盈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鴉鵲驚飛不定,最後落在斜橫突兀的枝幹上。夏夜,蟬鳴聒噪,清風徐徐。

宋詞裡的中國蕩氣迴腸,一曲終了,餘音繞樑,將琴絃輕輕按住,收回最後的絕響。宋詞在千年的落花風裡塵埃落定。捧一本宋詞,沏一杯清茶,和時間來一場無休止的漫步,夢迴往昔,宋詞裡的顛沛流離,宋詞裡的纏綿悱惻,宋詞裡的豪情壯志,都可以如此銘記。

【篇五:宋詞裡的中國】

品燦爛興喜寄情於景歡心鼓舞,閱悲壯山河身臨其境淚滿沾襟。一個民族的文化在此飄蕩前行,一個朝代的雄姿於此高聳屹立。遙想當年大宋興敗,回眸那時如花似錦,感知那歲月浩蕩繽紛。激流於歷史長河,歷史的重現讓我們思縷萬千,在文字中思考,在油墨中沉默,沉默……

那風蝕的玉門關,閃爍著無數沙場英雄,那一陣陣黃沙早已磨穿了身經百戰將士的鎧甲,那金戈鐵馬在夕陽的餘輝下金鱗滿開氣吞萬里,那沙場秋點兵,悽慘的月光中將軍白髮征夫淚。可憐無數山!多少位將士在塞外仰天嘯“春風不度玉門關”,但這隻隨著黃河之水遠上那白雲之間,灰飛煙滅……

那古老的汴梁城。玉壺光轉間,多少行人淚己灑入紅塵,汴梁也如同那寂寞梧桐深憂悲傷。多少位天子此賞人間難得幾回聞,還有那寶馬雕車之安逸,孰不知“夕陽無限好,中是近黃昏”,但這也只能作春泥銷聲匿跡。

那宋朝波瀾壯闊,多少文人墨客豪言壯志,意氣憤發。只能在惶恐灘頭嘆國家如飄絮,身世如雨萍,只能在簾卷西風中比黃花還瘦,只能在骨肉分離後願人能長久,千里共嬋娟,只能……還有太多的只能,都隨風潛入夜而細無聲了。

大宋,你的命遠和生命相系,數詞人對你慷慨陳詞,你雖離我們遠去,但你永遠銘記在這字之間,飄散在墨香之中……

【篇六:宋詞裡的中國】

唐詩和宋詞,分別是兩朝的代表文化形式。兩種不同的形式,各有自己的閃光之處,但是,喜愛詞的人要多於喜歡詩的人。因為,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的一顆光輝奪目的巨鑽,在中國古代文學的花園裡,她是一朵豔麗的牡丹。她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形象,代表著古代文學,代表著中國。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人們帶來很高的藝術享受。

宋詞,代表著山水風景。有范仲淹的“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有晏殊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有辛棄疾的“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有朱熹的“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大自然中的風景,被宋詞描寫的活靈活現,淋漓盡致,讓人在其中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宋詞,代表著雄心壯志。有辛棄疾的“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有岳飛的“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毛澤東的“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宋詞,代表著世間哲理。有蘇軾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有岳飛的“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有辛棄疾的“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有陸游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宋詞中,我們讀到了中國的歷史,讀到了詞人們的愛國情懷,讀到了一顆顆赤子之心,讀到了我們的祖國。

宋詞,是我們的驕傲!

【篇七:宋詞裡的中國】

也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底,都藏著一個小小的宋朝,所以在今天宋詞才會仍被我們吟詠宋詞才會被重新譜曲,唱響中國……愛中國,可以有千千萬萬種理由,選一種最獨特的理由,來愛她吧—宋詞盛於宋朝,宋朝生於中國,中國擁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宋詞!愛宋詞,更愛中國!

站在歷史的長河中,你看那鬱孤臺下的清江水,矢志不移地流向一個經久不衰的宋詞時代—那是如詩如畫的宋朝,是傷感離別的宋朝。

宋朝的情深,衣帶漸寬終不悔,痛飲高歌,可酒愈烈,“春愁”愈愁。戀人之間,羅帶結同心,紅豆寄相思,無限情思,一往情深。

宋朝的景美,乘輕舟短棹,用畫船載酒,看殘霞夕照,在群芳過後,天容水色渾然一體,芳草長堤,垂柳闌干盡日風。西湖美景無限好,淡妝濃抹總相宜。

宋朝的詞人雄心不已,稼軒報國心切,若不是白髮生,早已了卻君王天下事。蘇東坡聊發少年狂,會挽雕弓,遙望西北,欲射天狼。嶽鵬舉怒髮衝冠,仰天長嘯,英雄忠憤之氣概,凜凜猶若神明。餐胡虜肉,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河山,朝天闕。文天祥忠心報國,為子死孝,為臣死忠,國家淪落之時,死又何妨。

一卷《全宋詞》,一個宋詞時代,朝代的興衰,詞人的情愁,在宋詞中不言而喻,瞭然可見。

口吟宋詞,心繫祖國。

【篇八:宋詞裡的中國】

蘇軾春景的活潑喚醒了大地,陸游夏景的傳神陶醉了萬物,范仲淹秋景的美麗掩蓋了悲傷,李清照冬景的精煉緩解了淒涼。

那些刻骨銘心的時光,是梅花的不屈,是一腔愛國熱血,帶著那些想報效祖國,但又無處施展才華的人.浪跡天涯,那些戰火紛飛的歲月,在榮辱是非難以判斷的歷史中沉澱了許久。

且看,宋朝的月,在流水中倒映下你那美麗的身影,月兔與嫦娥的倩影交相輝映.聽見急促的砧聲而後感受到颯颯秋風之來臨,伴著那牆邊蟋蟀的鳴叫,亦是觸發秋思的。抬頭望著那碧空如洗的天空中的明月,可現在的月已不是從前的了,只能激起那剪不斷,理還亂的思鄉愁與離別痛。

且看,宋朝的酒,在胸口裡留下你那乾澀的辣味,五穀與水的溶合豈不妙哉?嘗見苦澀的辣味而後品味到濃濃甜味之到來,伴著那琵琶的美妙旋律,亦是能麻痺痛苦的。低頭看著那個金盃玉盞中斟滿的酒,可現在的酒已不是從前的了,只能激起那消不去,收不回的淒涼情與痛苦處。

且看,宋朝的花.在心中留下她那淡淡的清香,嬌豔的花瓣與樸實的綠葉的搭配美不勝收.聞見淡淡的香味而後發現美麗花兒之身影.伴著那新鮮的空氣,亦是能感動世界的。俯身凝視著朵朵動人的花兒,可現在的花已不是從前的了,只能激起撫不平、唱不出的心頭憤與別恨曲。

宋朝詞人的精忠,是不易表達的.已八十五歲的他在臨終前仍然放不下這奄奄一息的大宋王朝,希望看到王師北定中原的那一天。氣吞山河,精忠報國的他,抵禦了多少次金人的進攻,但卻始終得不到宋徽宗的認可。因為反對與金議和的他被迫辭職,最後鬱鬱而終,後人評價他"巨集才偉績,精忠大節……

宋詞之美,令我醉,令我不知歸路。我時而痛飲美酒,時而流下眼淚。讀宋詞,我讀出了滿腔熱血,讀出了悽悽涼涼。

燈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這就是我的宋詞,這就是宋詞裡的中國!

【篇九:宋詞裡的中國】

宋詞裡的中國柔腸千縷、素雅清幽,但卻又不缺豪邁之氣。蘇軾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約,李煜的悲愁,辛棄疾的大義……一部宋詞集就是一顆細膩的中國心。讀一首宋詞,猶如品一壺上好的女兒紅。紅而不俗,亮而不豔,執著的守著自己的那份古樸,陽光下,閃著金色的光芒,披上了一層薄薄的神祕紗衣,經過時光的醞釀,散發出醇厚的酒香。如果說,詩似落花風塵定,那麼,詞若花茶心凝醉。

小河岸邊,窗邊竹林,繚牆重院,小樓之上,赤壁故壘。披蓑戴笠,孤獨垂釣;竹林搖曳,琴聲悠揚;院宇深遂,花落塵香;獨倚小樓,西樓望月;金戈鐵馬,亂石崩雲。輕叩歷史的大門,將心浸在上下五千年中。持一長杆;彈一幽曲;拾一落紅;斟壺濁酒;手搖羽扇。輕輕嗅著古老的味道,醉了……

滾滾長江,一人兀立江岸,往事歷歷在目,想當年東吳名將周瑜曾在長江南岸,指揮了以弱勝強的赤壁之戰。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滔滔的江流捲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赤壁故壘,奔馬轟雷,驚心動魄,氣象?美酒,池塘漾碧,春水乍溶,夜雖已深,但宮中一片寶炬流輝,名香蘊馥,悽楚之情,湧上心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竹林搖曳,遠處笛聲乍現,沏杯花茶,守一片淨土,輕輕垂下眼簾,嗅著清香與古典,品味宋詞裡的中國。

【篇十一:宋詞裡的中國】

中國人總是習慣喜怒不行於色,但卻從不吝嗇用文字酣暢淋漓的表達情感和體會。遙遠歲月中,充滿不同情感的人構成了中國的一個朝代---宋。而離情別緒、傷春悲秋、激昂慷慨、開朗曠達、沉醉悲涼,這些情感的個性之美順著筆尖汩汩流淌,凝結成了美麗的宋詞。

宋詞裡的中國,婉約之姿如畫橋流水,彎曲流淌。合著清麗閒雅小令的韻腳,彷彿來到一位少女的身旁,聽她輕快訴述著青春的快樂,同她泛舟蓮池,飲香甜美酒,看鷗鷺驚飛;透過慢曲長調的層層渲染,又好似與一位兄長相伴遊蘇堤,“煙柳畫橋,風簾翠幕”的錢塘美景一覽無餘,不禁醉在江南的暖風裡。

宋詞裡的中國,豪放之勢如黃河奔流,一瀉千里。穿越長短句的排列,能夠看到高大的馬背上,一個文人脫去官服,摘下帽子,手擎蒼鷹,斜挎良弓,馬蹄刨起得黃沙模糊了他的背影,卻無法淹沒他“挽雕弓如滿月”的一腔豪情;時光飛逝,斗轉星移,南宋河山危難之際,又有一位壯士披著鎧甲,借昏暗燈光,拔劍出鞘,他的劍蘊含一腔仇恨,渴望敵人的鮮血。“沙場秋點兵”,率千萬騎兵殺向敵陣,他仰天長嘯“收拾舊河山,朝天闕!”這樣的宋詞“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使人豪情蕩起,怒瀾排空。

宋詞裡的中國,文人的起筆揮毫間,懷古傷今、論史談玄;舒愛國之志,敘師友之情;寫田園風物,記遨遊情態;有文化的崛起與頂峰,有朝代的興衰成敗。從宋詞的神遊中迴歸現實,捧起手中的書卷,宋詞朗朗上口,中國亦在我心中。

【篇十二:宋詞裡的中國】

烽火戰亂,刀光劍影,英雄們的寂寞;氣壯山河,柳暗花明,宋詞裡的中國。

—題記

從未有任何一個朝代的文學如此精妙,從未有任何一個朝代的命運如此悽慘。宋朝山河破碎,政府懦弱膽小,卻有不盡的英雄挺身而出。他們心潮澎湃,心中波瀾壯闊;他們意氣風發,一生赤膽為國。他們的詞一石激起千層浪,他們的心不甘寂寞悲難說。這宋詞中的英雄,宋詞裡的中國。

宋詞裡的忠。岳飛三十年風雨,只為“還我河山”,即使知音少,絃斷也無人理會,但他精忠報國,銘記靖唐之恥,位卑未敢忘國憂。岳飛的詞境界開闊,氣象博大,氣勢恢巨集。力破千鈞,如江河直瀉;慷慨激昂,似驚雷穿石。辛棄疾夢中不忘報國,希望功成名就,卻因夢醒時的現實所黯然傷神。兩宋之交大將宗澤力保大宋河山幾十年,在臨死之前喊出“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宋詞裡的痛。陸游的“家祭無忘告乃翁”,魂縈祖國,寫得悲悲慼慼,悽悽慘慘。文天祥無畏生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誓死報國,只為心中的宋朝。

宋詞裡的情。柳永的多情,在寒蟬悽別的長亭,在暮靄沉沉楚天闊的境界中,憂傷別離。柳永的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在北宋苟且偷生的李煜,“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他的柔情如“一江春水向東流”,是啊,“人生長恨水長東”。

宋詞裡的景。且看辛棄疾的“不盡長江滾滾來”,諷刺當時南宋朝廷,原來壯麗的山河也可以襯托出國破家亡的悲劇。且看文天祥所描繪的“古廟幽沉,儀容儼雅,枯木寒鴉幾夕陽”由景及情,一觸即發,原來,昏暗的景觀也可勾起詞人心中的傷感。

山河的破碎,歷史的變遷,戰亂的風雲,詞人的惆悵,它鑄造了華麗的宋詞,體現了一個宋詞裡的中國。

這就是一個宋詞裡的中國,悲壯的中國,在宋詞的渲染下一個真實的中國。

【篇十三:宋詞裡的中國】

也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底,都藏著一個小小的宋朝,所以,宋詞才一直流傳下來,復古風格的衣物擺了整個衣櫃,又一遍遍反覆出現在我們眼前……愛中國,縱然有一千一萬種理由,選一個最優雅的理由愛她吧宋詞生於宋朝,宋朝生於中國,中國擁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宋詞!愛宋詞,更愛中國。

就在宋詞的銀河系上,你看那越女採蓮,始終走著的水畔!那是離愁引著江南岸的宋朝,那是如夢如幻的宋朝。

宋朝的花朵,不知在誰的窄袖輕羅?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愛宋朝的詞,更愛中國的宋朝!在細雨綿延中,品一杯美酒,捧一本《宋詞三百首》,細細品讀中國的宋朝!

宋詞裡的中國,不僅愛宋朝,也愛中國!

【篇十五:宋詞裡的中國】

記憶停在宋朝,文學屹立在宋朝,中國回到了宋朝。宋詞裡的中國,有千皺百紋的面容,有似笑非笑的口型,彷彿要對我訴說宋詞興衰。

中國中的蘇軾,是豪放的宋詞。從“大江東去”到“小喬出嫁”,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銷魂再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羞澀。他的詩詞像無形的一把利劍豎在了宋朝的高峰,又像一座山讓人無法抹去腦海裡的回憶。清飄豪邁是他的情,怒江海浪是他流動的熱血,高山凌厲是他不倒的脊樑,正直剛正是他男兒的本性和不朽的靈魂,他—詩詞中的字字句句都被放大,變成一個個多面的蘇東坡!

中國中的辛棄疾,是男兒氣概的宋詞。“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一代男兒的熱血燃燒著報國忠情,燃燒著斬斷敵馬殺掉敵軍的衝動。他的腦海裡存著的是疆場,當人們被戰亂虜弄時,男兒也流淚了,“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男兒有情何須淚,刀跳人魂馬剎關!當他的淚化為血,他的情化為詩,這才是一個七尺戰士的風光啊!宋詞有他的血,他的血為國旗而流!

中國有李清照,是淡雅的宋詞。一曲《如夢令》的“爭渡,爭渡”似乎敲擊著人們甜美的心靈,婉約羞澀,清飄飄淡淡的語氣,口語細膩的話語打動了多少人的夢夢的心。“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這詞像小溪不寬不大,卻有的是水過石的朦朧輕碎之聲,她為我們帶來的是聯想,讓中國土地開始發出淡雅的聲音,她永遠佔據著宋詞最美妙的詩句!……

宋詞千人,各發其長,點綴中國。站在宋詞裡仰望中國,是一片蔚藍的天,那裡裝著文化獨特的氣涵,詞句斷魂的魄力與宋朝文人的無限風采。宋代必將過去,過去的是人,留下的卻不僅是詞,因為每一個詞都有一個明澈偉大的靈魂意義!

【篇十六:宋詞裡的中國】

詩壇光輝,曲壇璀璨,詞卻能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風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鬥豔。婉約之派,以婉轉的音律圓潤的語言寫盡天下離別惆悵;豪放之幫,以廣闊的視野恢弘的氣象書盡世間慷慨悲壯。

婉約之風,豪放之氣,都是中國豐厚底蘊的重要組成,就讓心化在詞裡,去品品宋詞裡那個剛柔並濟的中國……

宋之兒女情。著意修飾,獨倚望江樓,斜陽欲落未落,江水緩緩東流,凝眸駛過的千帆,只恨夢中人依舊遠在天邊;深秋寒夜,適逢佳節重陽,只嘆物是人非,無人相伴賞菊,把酒黃昏後,人比黃花瘦。

宋之亡國淚。鬱孤臺下,國破家亡之人淚流成江水,回首舊都,可憐無數山,鷓鴣悲鳴,趨敵救國何日能實現;小樓東風,勾起綿綿亡國恨,一朝天子,不敢回首故國,雕鏤玉砌應猶在,盛世南唐卻已亡,一江春水向東流,流盡亡國淚。

宋之旅思苦。秋色連波,芳草無情,景淒涼,黯鄉魂,追旅思,人亦傷,羈旅之思縈繞不去,懷鄉之情纏綿不已,酒入愁腸,苦在心中釀;山水一程,風雪一更,榆關路上難排思鄉情,欲入夢中尋故鄉,人聲嘈雜,夢不成。

宋之英雄論。大江東去,時光匆匆勝水流,遙想當年英雄風光赤壁,雄姿英發,感傷自己功業無成,人生如夢,論英雄,自愧雄心未已;是非成敗,轉頭即空,何必耿耿於懷,畢竟青山依舊,夕陽仍紅,無妨學那白髮漁樵,一壺濁酒,古今盡在笑談中。

詞海茫茫,中國蒼蒼,古今酸甜苦辣,透過宋詞,盡在不言中。

【篇十七:宋詞裡的中國】

一直覺得宋詞的語言很美,頗有齧齒叮嚀的口吻,更能抒發出內心的那一片天地。或孤寂,或豁達;或懷才不遇,或熱血澎湃;或梧桐更兼細雨,或慣看秋月春風;或送盡行人,花殘春晚,或揮毫萬字,一飲千鍾……

那雨,竟用七八顆星作預兆,便三三兩兩輕輕飄落。那雨,竟讓頭戴青箬笠,身披綠蓑衣的漁者沉醉其中,久久不願歸。那雨,竟使嬌嫩的花飛落如夢,細細的雨絲是無盡愁啊!那雨,竟點點滴滴敲在梧桐葉上,聲音令人心碎。那雨,竟像是砸碎在心底,使人徹夜無眠,悽絕靜覺亦幽絕。那愈下愈大的雨,竟憔悴了海棠,只與那纖細女子片片綠葉……

那月,竟陰了晴,圓後缺,給人獨留一個圓圓的遺憾。那月,竟讓嫦娥孤冷憂愁滿頭華髮,苦伊無法長袖起,清歌咽。那月,竟爭乍圓還缺,只叫人感慨明月明月明月。那月,竟照破殘煙上簾櫳,直令那已比黃花瘦的女子情脈脈,意忡忡,想念自己的夫君啊!那月,竟悽悽惶惶,叫人借酒銷愁,一夜,只留月光在那空床。那月,竟那樣冰涼如水,只得用小扇撲著那金黃流螢,試圖驅走那些身邊的索寞……

那人物,竟不堪於月明中回首,愁只像那一江春水綿綿延延。那人物,竟尋覓無果,冷清悽戚,落地黃花積憔悴,愁只似那細雨滴梧桐點點滴滴。那人物,竟獨牽瘦馬,站於枯藤老樹下,看著夕陽西下,愁只猶流水到斷腸。那人物,竟佇立於院中聽寒風,仰望雲深,雁已南歸,唯有孤燈相伴,愁只如那寂靜無聲難消夜。那人物,竟徘徊於清冷月下,見那缺月掛於疏桐間,人初靜,漏已斷,愁只像那桀驁孤鴻有恨無人省。那人物,竟於驛外斷橋邊默寞散步,在黃昏餘暉中獨自惆悵,愁只似那傲骨之梅,不顧群芳妒,零落依留香如故……

宋詞裡,那雨,那月,那人物……

【篇十八:宋詞裡的中國】

宋,一個經歷百年滄桑的歷史時代,它用三百年的時光向後人訴說著一個個歷史傳奇。從北宋之君趙匡胤到亡國之君宋徽宗,從北宋詩人蘇軾到南宋詩人辛棄疾,從盛到衰。北宋飽經風霜,但無論是興盛還是敗落卻只有它—宋詞始終像一座不倒之山屹立在文壇史上……

宋詞是宋代詞學鼎盛的時代,百家爭豔,眾體競繁。但究竟又是什麼讓宋詞在文學史上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呢?這便要說到宋詞的特點—婉約,豪放,正宗,本色。由此也讓我們想到了宋代的幾位著名詞人,他們不僅是優秀的詩詞人,更是推動宋詞發展的重要領頭人物。

蘇軾—一位宋詞改革功臣,他提高了詞的品位,拓寬了詞的境界,改變了詞的傳統風格,將表現男女戀情的詞改造成表達詩人高曠情懷和容納廣闊社會內容的藝術形式。更以豪邁奔放,慷慨激昂為新詞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如此美好的心願與寄託,或許不僅僅是內心對未來的嚮往,更多的是作者內心的那份樂觀和積極,豪邁與激昂自然流露在字裡行間之中,表達的淋漓盡致,卻不禁讓人有幾分嚮往與留戀。再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句出自蘇軾豪放詞風的的重要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以懷古為題,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羨慕古代英雄豪傑,企盼建功立業的思想感情。這首詞不僅情調豪壯,一抒胸臆,更重要的是作者巧妙運用烘托和映襯的手法將全詞筆力雄健,氣勢磅礴,意境開闊更明顯的表現出來,豪邁之情淋漓盡致,充分顯示了豪放派的詞風。

宋詞的代表人物還有“宗匠”朱孝臧,“明月樓高休獨倚,灑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的范仲淹,有如“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抒發自己渴望殺敵報國的辛棄疾,還有“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表達了春光易逝,人生易老,富貴難久的晏殊。

宋詞裡的中國,讓中國文學成為歷史焦點,成為世界焦點。不僅因為歷代著名的詩人們,更為之重要的是應為宋詞獨特的魅力,讓人彷彿遊歷在知識文學的海洋中。

宋詞裡的中國,讓文學魅力你我,讓宋詞感染你我,更讓宋詞所帶給我們的韻美洋溢在現代的氣氛之中…

在墨香中感悟文化 篇10

國一作文 ,591字

隨著科技的發達,社會的進步,電子產品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越發的普及,電子閱讀也成為了一種更加新穎且受歡迎的閱讀方式。手機、平板電腦等等產品都成了閱讀的媒介,有人曾做過一個調查,現如今還堅持紙質圖書閱讀人數量已經大幅度減少。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們是喜是憂?

首先,時代前進的腳步是不可阻礙的,電子閱讀自然也有它的好處。比如攜帶便利、成本低、閱讀效果更加的形象與生動、對於書籍的儲存更便利。電子閱讀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只要你有一個電子產品,你就可以隨時閱讀,這對利用好碎片時間有很大的幫助。

然而再讓我們來看看其弊端,首當其衝最重要的一條便是對眼睛的損害是極其大的!這也是人們普遍反映關注的問題。

其次,有人曾做過調查,現對於傳統閱讀而言電子閱讀的遺忘率通常是很高的,用過電子屏看文字,很難給人在腦海中留下一個深遠持久的印象,往往幾天的時間便會遺忘。

並且,對很多人來說,翻閱書籍時的油墨香氣也是閱讀的一大樂趣之一。而電子書,卻無法讓人們體驗到這種樂趣。並且,電子書也不便於做批註和摘抄,這使得讀書的效率也大大下降。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將一本嶄新的紙質書翻“爛”的過程正是你積累和昇華的過程,電子書卻遠遠不能給人這樣的感受。

所以,電子書雖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卻並不是一個學習閱讀,感悟閱讀的好方式。真正想要享受閱讀,最好還是憑藉傳統閱讀的方式。

尋一個午後,品一杯香茗,讀一本好書。

我眼中的賢文化 篇11

國二作文 ,1510字

上海作為文化名城,文化積澱深厚,而奉賢作為上海文化保留最多的區,有眾多的民間文化。

奉賢的民間文化有許多,比如皮影戲、滾燈、刻紙、木雕、摺紙、民間詩歌、菜花節、莊梨、各種民間舞蹈、織布和農民對什麼時節種什麼蔬菜的瞭解,但由於各種歷史原因,奉賢的民間文化一部分得到了儲存、發展,有相當部分處於鬆散、停止階段,現狀各不相同。

滾燈、摺紙、民間詩歌等,發展較為健康。一些中老年人在空閒時,時常將它們當成娛樂專案,它們也長期活躍在我區的文藝舞臺上,並在全國和省市級比賽中頻頻獲獎,人們也在不斷地努力,將這些娛樂和文化相結合的事情更好的創新和流傳下去,被文化部門授予了“民間滾燈之鄉”、“摺紙之王”、“詩歌大王”等稱號。

皮影戲、刻紙等,很早以前就已經流傳下來了,不過後來漸漸被人淡記掉了。現在,很多地方也慢慢注重這些了,學校也有一些關於這些的科目,讓我們不僅能在繁重的學習中放鬆一下,也可以將這些文化流傳下去,而且這個學校,只有莊行學校而已,也希望其他學校也能效仿。

織布,農民對什麼時節種什麼蔬菜的以解等,在古時,男耕婦織的說法一直傳承下來。現在,也有一地地方留存著這些文化,依舊穿著用傳統手藝做出來的布衣,非常淳樸,古典,還有現在的農民種地,還有看現在是什麼時節,選擇適當的蔬菜種植。比如:十一月種植小麥、大麥、油菜花,6月-8月種植玉米,9月-10月種植大白菜等。俗話說:“農民靠天吃飯。”一切都由時節和天氣決定。

菜花節、生梨等,近年來,上海市奉賢區莊行鎮菜花節引起了國內外人民的嚮往,每天人均都在增加,外國友也來遊覽觀光,人們都稱讚不已。奉賢生梨也有不小的名氣,到了吃梨的季節,在菜花節旁空地上,許多農民將自己家中種植又大又甜的生梨拿出來賣。在酷熱的太陽下,吃上一口這樣的生梨,真是人生一大樂事啊,而且奉賢的種植生梨的面積非常大,全國都能嚐到它。

今天,“公正、包容、責任、誠信”成為上海城市價值取向,命中積澱著理想目標、精神信念、文化底蘊、行為準則、生活方式的“賢文化”毫無疑問是上海城市價值取向的最好詮釋之一。人類文明演進不止,教育與文化共榮,我們相信,經過教育能不斷的傳承、提煉、創新“賢文化”,一定能昇華成城市的靈魂,成為“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之一。

“賢文化”作為奉賢的文化之源,是具有區域特徵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資源,通過開發、梳理、改造和提煉,形成目標定位清晰、內容系列豐富、手段方法有效的拓展型課程內容,讓學生在學習實踐和切身感悟中,知悉歷代賢人、賢事,不斷增進對家鄉的瞭解,進而產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這樣的我們才可以真正把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落到實處。《奉賢“賢文化”教育讀本》生動地體現了“賢文化”的精、氣、神。精、良好的精神狀態、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人生追求;氣,深厚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的氣質、能力和素養;神,與“賢文化”價值追求相一致的形象與神韻。這是文化滋潤教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受國、敬業、誠信、友善,貫穿學生成長的各年齡階段,融入於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的重要舉措,是培育強大精神力量、優良道德規範的成功嘗試。

“言子講壇”已經成為區圖書館傳播“賢文化”的一個品牌。自去年6月至今,先後邀請餘秋雨、易中天、閔惠芬、葛劍雄等28位文化名家來奉講座,以智者力量解讀“賢文化”古今,受眾超過8000人次。

到目前為止,全區7個鎮已建成了社群文化活動中心,南橋鎮在建當中,鎮社群文化中心和遍地開花的農村綜合文化活動室成了農村人口的精神家園。有線電視“村村通”、“戶戶通”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

我熱愛中國的文字 篇12

國三作文 ,722字

中國素有文明古國之稱,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大花園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中國的文字更是獨具特色,充滿著魅力。

我熱愛中國的文字,它擁有著四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漫長的發展中,最早形成了殷商時代的甲骨文,然後出現了象形文字,會意字。這種字與物十分相似,即便我不懂這古老的字型,卻也可以猜出幾個來,這就是特別之處。後來又有蒼勁澀行的金文,粗細一致的篆書,莊重的隸書等,一直演變到今天的楷書。優美的線條構出來千千萬萬的方塊字,像一個個可愛的小精靈。握起筆將它傾瀉於紙上,便是一篇華麗的文章,當它抽掉具體物象,又散發藝術魅力。以筆勢感柔相濟,結構的平正中和等要素,營造出令人歎為觀止的藝術境界。

我所瞭解的知識,還不過是大海里的一滴水罷了。一個“喜”字能讓人開懷大笑,一個“悲”字能讓人難過流淚,這是漢字!人多叫“眾”人,樹多是“森”林,這也是漢字。還有元宵節時猜的燈謎,例如:“這個字沒有人不會”謎底是雲。“上不在上,下不在下,人有它大,天沒有它大”謎底是:一……拆字減筆畫就得到了答案。細細思考,慢慢品味,漢字的樂趣油然而生。

不光如此,在書中我遇到過這樣一副同音聯—“煙沿豔簷煙燕眼,霧舞騖塢吾屋。”音調漢字的變幻,將一幅美景展現在眼前,這就是漢字的樂趣呢!還有些句子停頓一變,意思也就跟著變了。像這句“這葡萄不大好吃。”多一處停頓就成了“這葡萄不大,好吃。”這樣一改,葡萄的味道可就大大改變了。中國還有祖祖輩輩代代傳下來的傳統禮貌用語,比如,客人來到說“久違”,請人原諒說“包含”,贊人見解說“高見”等。把這些靈活地運用到平常生活中,對提高自身的修養大有幫助。

知道了漢字的這麼多優勢,我一定會更用心地揣摩,把漢字學好!

中國的變化 篇13

國小四年級作文 ,513字

時代在進步,中國在發展。從貧窮的解放時代到富裕繁華的今天,在這短短的60年間中國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有錢買不到東西到食品供應豐富,從物質匱乏造成飢餓感到現在只是嘗新鮮,由此可以看出中國跨越貧窮奔向了小康。

光從衣、食、住、行中我們就能看出中國的變化之大!

在解放時期,只要有衣服穿並能穿暖就很讓人滿足了。而現在人們的衣著可以說是千變萬化,現在人們都注重得體和個性,那些被丟棄的衣服不知比以前人們穿的衣服好多少倍!

曾經就算有錢也買不到東西,如果有口飽飯吃那已相當不錯了,而現在,肉類食物都被大家厭煩了,現在的人都注意味道和營養了!

以前,那些老百姓,農民們住的房子都是又矮又小的毛草房,土破屋而且光線又不好,又潮溼,一到下雨天就漏雨。現在呢?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一幢幢立在我們面前,房子寬敞、明亮、傢俱電器樣樣齊全。

那個年代交通不發達。自行車、汽車廖廖無幾,學生上學要翻山越嶺而現在許多學校都已是專車接送了。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也越來越普遍了,人們出門都很方便。

不管是物質水平、生活方式、消費觀點還是思維方式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所以我堅信我們的祖國在今後的歲月裡會更加興旺發達,就讓歷史來見證吧!

中國龍鉛筆盒 篇14

國小三年級作文 ,370字

2050年,偉大發明家張智炫發明了中國龍鉛筆盒。

這種鉛筆盒每天會變一種顏色,不同的顏色會發出不同的香味,比如:紅色能發出玫瑰的香味;黃色能發出菊花的香味……,這些香味可以讓你忘掉所有的厭倦。

在它的盒子上有一臺太陽能電腦,這臺電腦專門用來講解難題,還會有三維影像,讓你和講解的老師近距離進行教學溝通。電腦旁安裝著一個醒目的按鈕,你只要輕輕一按,就會立即跳出一目瞭然的選單,為你送上你所需的文具用品。

最有意思的要屬指紋測試了,它相當於密碼器,只有鉛筆盒本身的小主人才可以開啟,不然,其他人去觸碰它,它就會電擊他。

另外,在鉛筆盒最底下還安裝了一個字典系統,你只要讀或在上面寫上字,就會立刻出現這個字。

要告訴大家的是,中國龍鉛筆盒可提前購買,數量有限,僅20個,按成本價出售500元哦!搶購電話:1818XXX07789

大家快來搶購吧!

中國龍 篇15

國小五年級作文 ,550字

今天是識圖記憶課,李老師安排大家進行識圖記憶。要求我們記憶圖紙、動手拼裝、倒敘拆解、快速重組。並且每個同學和每個同學拿到的道具元件都不一樣。有的同學拿到了恐龍,有的同學拿到的是雄鷹,有的同學拿到的是輪船。而我拿到的是一組中國龍。

開始記憶圖紙了。同學們一個一個聚精會神的認真看著自己的作品圖,牢記著上面的每一個編號和形狀。為接下來的動手拼裝打著基礎。

幾分鐘後,記憶完成,開始拼裝了。我按照圖紙,先從元件裡找到了編號是1的元件,然後按照順序2、3、4、5……一個一個找出來,拼裝在一起。沒多久,中國龍的身子逐漸成形了,尾巴和爪子也裝上了。經過一番努力,一個大龍頭也被我穩穩地組合在了龍身上。這隻中國龍的角高高矗立,一直爪子凶猛的抬起來向著前方,尾巴輕輕翹起來,顯得那麼的趾高氣揚,一對炯炯有神的眼睛閃閃發光。這隻中國龍栩栩如生!

我看著我的作品:中國龍,它象徵著吉祥!象徵著神聖!我仔細觀察著我的中國龍,心裡想象出一幅這樣的圖畫:中國龍騰飛在空中,漂浮著的龍鬚,鋒利的龍爪,凶猛的龍角,健壯的身子,巨大的嘴巴……高大威猛的中國龍!屬於我的中國龍!

中國龍有著堅強不屈的品格。我看著我自己親手完成的中國龍,不禁想到:我以後也要向中國龍一樣,堅強不屈、堅持不懈的好好學習。用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造福人類。

我們身邊的龍文化 篇16

國二作文 ,840字

這個世界上究竟有沒有龍?說有,但沒有憑證,任何實證都沒有。說沒有,又有誰能想象繪製出如此完美的龍體、龍形?但我認為龍就在你我的身邊,就在你我的心裡。

成龍的一部叫“十二生肖的”電影相信大家都看過,電影中有人要毀壞龍首,也有人為了保護龍首拼盡全力,不惜自己的生命。這是為什麼呢?

有一段時間,大街小巷都在傳唱“龍的傳人”這首歌,“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他的名字就叫中國,古龍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都是龍的傳人”,每當聽到這首歌我就會熱血沸騰。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中國人喜歡龍、熱愛龍,也尊敬龍、保護龍,都為是龍的子孫、龍的傳人而自豪。龍已成為中華文明中的核心,是凝聚中華民族的文化力量。當我們弱小時,我們被壓迫被欺凌被掠奪,但我們現在強大了,我們有能力保護自己的信仰了。我們的龍文化是自強不息、與時俱進、團結奮鬥的文化。五千年延續至今,長盛不衰,始終煥發著旺盛的生機與活力,也只有中華文明,是這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化都不可比擬的。正是中華民族這種自強不息、與時俱進、團結奮鬥的偉大精神,才使我們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度和民族,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渡過一個又一個危機,而又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不斷地創造著一個又一個輝煌,在人類社會的風雨歷程中始終奮勇前行。

我們都沒見過真正的龍,但龍去實實在在的出現在我們身邊,我們的書上有龍,我們的畫作上有龍,我們的歌曲裡上有龍,我們的電影裡上有龍,我們的建築物上有龍,我們的服飾上有龍,也許你的家裡就有那麼幾隻龍也說不定呢?但最重要的是龍就在我們每個中華兒女的心中,我們心中對龍的理解雖然不一樣,但無論怎樣他都在那。

龍的文化是深厚的,龍的精神是偉大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傳承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寄託著中華民族的理想希望和追求,是中華龍文化流傳數千年至今的時代凝鍊、傳承和昇華。龍的傳人,就要把這一傳承龍的文化、弘揚龍的精神的核心價值觀念發揚光大。

我們身邊的龍文化 篇17

國三作文 ,676字

上古時代,龍是神獸之首。他有著高貴的龍角,色彩斑斕的身軀。從古至今,數不勝數的典籍和傳言,把龍描繪的神聖不可侵犯並充滿神祕色彩的神獸。古時候,中國就有許多關於“它”的傳說。龍擁有著強大力量。它變大可遮天,縮小可如螞蟻;它呼風喚雨無所不能;翻攪五湖四海不費吹灰之力!

不管龍是否真的存在,但我們中國人都留著它的血液,它帶表奮鬥、堅持、拼搏並永不言敗的精神。記得那首《龍的傳人》火遍了大江南北,經歷了多少歲月依然再傳唱。傳說,龍曾經住在中國,所以中國人自詡為“龍的傳人”以至於鑄就了廣大的“中華民族”。

但它不是天生的強者。就像中國古時候。有騰飛,也有落魄。我們有過燦爛的文明:強漢、盛唐、富宋、開元……,我們還有長達萬里的長城、讓世界妙不可言的絲綢之路還有四大發明……我們也有辛丑條約、馬關條約等等這些屈服的時刻。

但在我們龍的傳人的靈魂已然在壓迫與逆境中“崛起”。“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等等不屈服、不放棄的聲音!中國正不斷崛起於世界的東方!

這!就是我國的“龍”文化。當然龍的傳人會努力並堅持把龍的精神傳出去!永遠!永遠……

新的轉機和閃閃星斗正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來人們凝視的眼鏡。中國就是一條騰飛的龍,不久的將來。“它”將咆哮於世界的頂峰!五十六個民族是中國龍的骨幹,只有團結一心才能緊湊而強大起來!

中國龍,加油!中國龍,騰飛!中國龍,雄起!

讓中華民族的“龍”的傳人把屬於我們中國的“龍”文化發散出去吧!

希望“龍”文化“流傳千古,用不泯滅。”

騰飛起來吧!“龍”!

我們身邊的龍文化作文 篇18

國三作文 ,960字

龍,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傳說中的動物,它能撥雲布雨,它能吞雲吐霧,它縮小如蠶蟻,伸展能遮天,有時顯露於雲端,有時隱形入深淵。龍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龍象徵著權勢、高貴與尊榮,同時又是幸運與成功的標誌。我們華夏民族有龍的精神,也有龍的氣魄,我們是龍的傳人,骨子裡流淌著龍的血液,代代傳承龍文化。龍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龍象徵著權勢、高貴與尊榮,同時又是幸運與成功的標誌。

龍文化與天地時間萬事萬物有著濃厚的聯絡。俗話說“望子成龍”,就是父母希望孩子能成為出人頭地,有作為的人。龍的文化,龍的氣魄“存活”在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裡。龍文化就在我們的身邊。大家都知道端午節吧,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的屈原而由來的,每到這個節日,大家都包粽子、賽龍舟、舞龍燈,因此龍在人們心中便成了熱鬧的、祥和的象徵。

我們傳承龍文化不是指要做轟轟烈烈的大事,而是要將龍文化滲透到我們的骨子裡,傳承在我們日常力所能及的,點點滴滴的事情中。龍文化告訴我們要團結,聽過團結就是鋼吧,含義是團體的力量大於一切,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大家把力量集中在一起,心往一處使,就會有奇妙的效果和強大的力量。團結真的很重要,如果每一個炎黃子孫都不團結,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相互殘殺,怕是早就不會有現在的幸福生活了。龍文化告訴我們要助人為樂,互幫互助。在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大小不同的麻煩,只要在他們困難的時候,大家能伸出一雙手;在他們迷茫無助時,為他們指明前進的方向,儘自己所能幫助他們,給他們力量,鼓勵前行。如果每一個人都互幫互助,世界就會少一點悲慘,多一些幸福。

龍文化還告訴我們要寬容,要與人為善。在街上,你扶起摔倒的老人,老人對你說謝謝,你回他一個微笑,那麼不管在世界的哪個角落,不管內心多麼黑暗無助的人都會看到光明,都會發光,都會為這個世界的和諧、溫暖而點贊,為自己生活在這個華夏民族而自豪、滿足。記住,你對他人的一句問候,一個微笑,一點關心,一些謙讓,一些寬容,以及一切為他人著想之心,都會暖化任何一座寒冷的城市,任何一個心灰意冷的人!不管他們有多麼失落,多麼黑暗,愛都將感化他們,滋潤他們的心靈!

龍文化讓所有炎黃子孫們團結了起來,友愛了起來……龍文化、龍氣魄、龍精神在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裡生根發芽,用團結和友愛來澆灌它。龍文化,炎黃子孫們的永遠文化。

龍文化作文 篇19

國三作文 ,711字

“……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都是龍的傳人……”,這首《龍的傳人》如今已傳遍了大江南北。在歌曲中,我們把中國比作龍,把中國人比作龍的傳人,可見龍在我們心中的地位了。

傳說,龍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頂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是掌管海里魚蝦蟹貝的王,常用來象徵祥瑞,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

龍的文化源遠悠長。相傳古代軒轅氏黃帝乘巨龍飛昇成仙,於是皇帝的袍子上繡有“龍”的圖案;百聽不厭的故事“哪吒鬧海”中,龍受人尊崇叫人畏懼,因而哪吒搓龍筋、揭龍鱗,無人不聞風喪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龍宮,向龍王索要兵器與盔甲,更為龍增添了神祕的色彩。

在現如今的社會中,龍文化已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如春節時廣場上的舞龍會,元宵節時世博園的龍燈展,和端午節時廣州等地的賽龍舟等,無不展示著它獨特的魅力和富有內涵的文化氣息。而現在的很多家長,則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龍,越來越成為美好和希望的代言詞。

龍文化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它貫穿了我們的節日、習俗、愛好,甚至語言。龍文化不再是單一的尊貴的象徵,而是越來越能與民同樂,它乘載著舊時候龍的信仰與不可侵犯,同時,它也不斷傳遞著龍所代表的驕傲與生生不息。在西方文化日漸凸出的今天,我們能夠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來自外來文化的衝擊,無論是商家以此作為噱頭吸引顧客,還是年輕人對洋文化的懵懂與好奇,傳統文化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維護信仰,堅守中華五千年的優秀文化,是我們要一直努力的方向。

我們是龍的傳人,傳承龍文化,才會讓經典永恆,才會讓民族精神永葆年輕,才會讓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更加熱愛與堅定地維護我們的祖國。

我們身邊的龍文化徵文 篇20

國三作文 ,1374字

文化是滲透在血液中的基因,即便遠隔千山萬水,也會讓人魂牽夢繞。繁華盡處,是一泓源頭之水。喧囂落幕,狂傲之心終將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消磨,我們終將重拾文化,重拾傳統。中國龍乃中華民族的圖騰,亦是中華文化的象徵。在悠然與淡雅中,細細品味一杯清茶,一卷詩書,感嘆文化中蘊含的傳統美德—愛。

初秋的夜晚,依稀可見天空中的氤氳。整個世界被漆黑的夜幕籠罩著,萬籟俱寂。我收回不知何時飄離的思緒,合上練習冊,餘光掠過門窗,猛然發現一絲燈光透過門縫,又消失在黑暗之中,無影無蹤。推開房門,姥姥被驚醒,努力睜開惺忪的睡眼說到:“你快去睡吧,我還要給你媽做煎包呢!”雖然我已經習以為常,但感動卻油然而生。

門開了,媽媽回來了。姥姥起身去廚房,繫上準備好的圍裙,原本佈滿皺紋的臉,綻開了最美麗的笑容。姥姥激動地說道:“餓了沒?我給你做你愛吃的煎包。”媽媽連忙制止道;"晚歸已屬不該,又怎能讓您為我操勞呢?我還有點事,您快去睡吧,別等我了”姥姥嘆口氣,輕聲道:“那你早點睡啊,別忙太晚了!”為了彌補時間上缺失的遺憾,媽媽總是會託同事買一些補品給姥姥,給喜愛寶玉的姥姥買玉鐲子,過年過節時總給姥姥塞很多錢。可生活總是很奇妙,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真相。隨著時間的遊走,我慢慢發現姥姥並沒有因為媽媽的體貼和付出而開心,相反總是感覺姥姥的心頭上總有揮之不去的孤獨。姥姥依然在每個媽媽晚歸的深夜坐在昏黃的燈光下,依然會睡著,依然在媽媽回來後問著那永遠不會變的那句話:是不是餓了?我給你做煎包,以前你最愛吃。而姥姥得到的也依然是一次又一次體貼的拒絕。

有一天晚上我和姥姥一直等著媽媽歸來,我忍不住問姥姥,為什麼執著給媽媽做煎包?姥姥嘆了口氣,神情憂傷,聲音低沉地回覆我:人老了,能為兒女做的事兒越來越少了。可是為人父母,總想為自己的孩子做點什麼。姥姥想給你媽做煎包,一來是你媽從小就愛吃,二來啊,做煎包時間長,我可以和你媽媽拉拉家常。我很想知道你媽媽工作得開不開心,每一天都幹了啥,辛不辛苦啊。我知道你媽媽孝順,怕我受累,可是她還是不瞭解姥姥真正想要什麼。她給我很多錢,可是我也沒什麼花錢的地方;給我買玉鐲,我是喜歡,也高興,可畢竟只是個物件兒;姥姥真正需要的是你媽媽的陪伴,希望每一天你媽媽和我能多聊一會兒。說完姥姥長嘆了一口氣,我聽得出來姥姥內心的失落,也驚訝媽媽的體貼給姥姥帶來的深深的傷害。人至暮年,長輩內心真正渴望的是全家人能在一起,除了希望子女有成就,過得好,就是希望多一些陪伴,一家人能多說說話,瞭解一下家人都在想什麼。

聽過姥姥的一番話後,深深的感受到姥姥的用心良苦,就偷偷地把這些告訴了媽媽。媽媽瞭解後決定多陪陪姥姥聊天,聊些媽媽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高興的,不高興的事,姥姥喜歡聽。姥姥也喜歡旅遊,媽媽就在放假的時候陪姥姥一起出去玩。後來,姥姥臉上漸漸的多了笑容,看起來也比以前年經了,愛笑了。於是我們家的夜晚和以往的那些歲月啊,就有了一些不同:黑夜漫上天際,月光如銀揮酒,夜晚靜謐安詳。廚房裡面瀰漫著煎包的香氣,不斷在空中盤旋。在香氣之下,一個老人和她美麗的女兒在快樂地聊著天。女兒吃著開心,老人看著開心,原本皺如核殼的臉上就像吹起的氣球,變得渾圓紅潤。每每看到這一刻,我便深深的陷入了沉思,這就是中華文化傳統中的美德—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