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塔》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烏塔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497字

最近,我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女孩烏塔花了三年時間,在家裡為獨自遊歐洲精心做了各種準備,並且成功獨遊歐洲之事。這篇課文給了我不少的感觸。

烏塔雖然是個女孩,但她卻不嬌氣,反而還很獨立,從她去發廣告宣傳單掙取旅遊費用,到每個地點都能準確地找到當地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並知道給家裡打電話報平安等事情就可以看出。相比之下,我們中國的孩子卻顯得嬌氣不少,很多在家裡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王子”“小公主”,出去玩也都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行人前後左右護擁著,極其缺少獨立生活的能力與意識。

為什麼烏塔能做到那麼獨立呢?我想可能是因為烏塔有膽量、並且願意去嘗試生活中的事情,而我們卻只願意享受現狀吧;當然,她的這種獨立自主的能力與意識,我想與她的家人的鼓勵與幫助是分不開的,在這方面,我們的爸爸媽媽也是需要有一些學習與改變。

另外,她去旅遊從來都不拿爸爸媽媽的錢,都是靠自己外出打工賺的錢,這一點也讓我非常佩服,小小年紀就懂得靠自己的雙手,一步一步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願望。

我們要向烏塔學習獨立,不能養成什麼事都依賴父母的壞習慣。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烏塔那樣自立,獨遊世界。

烏塔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326字

有一個金髮小姑娘,她獨自一人游完歐洲,還懂得怎樣待人接物,落落大方,會保護自己,考慮周全,安排仔細。她,就是我們課本第二十七課這篇課文中那個叫烏塔的小姑娘。

外面的世界危機四伏,為什麼烏塔的家長放心讓烏塔獨遊歐洲呢?除了烏塔是一個細心、懂得防範的女孩外,歐洲孩子的家長對孩子怎樣管理,想必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歐洲的家長放心讓孩子在沒有家長的情況下旅遊,讓孩子培養獨立性,早早認識世面,是一個絕佳的好辦法。

而在我們中國,家長們為了防止孩子受到傷害,有些家長甚至連看著孩子自己過馬路都不放心,一定要手牽手過馬路,更別提什麼獨自一人遊慈溪市、浙江省、全中國了,根本沒有給孩子培養獨立性的機會。因此,我認為中國的家長應該放手讓孩子獨自做一些事,讓孩子獨立起來。

烏塔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522字

學了《烏塔》這篇課文之後,我非常佩服烏塔。一個14歲的小姑娘,竟然能一個人獨自游完全歐洲。

“一個14歲的小女孩,獨自一人遊歐洲,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絕不會相信。”課文中的這句話我也同意。在中國幾乎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要是真有一箇中國孩子要外出遊玩很多天,即使自己願意,他的父母也肯定是千萬個不同意的。他們怕孩子遇到危險,怕孩子肚子餓沒飯吃,怕孩子生病不會照顧自己,怕孩子在外面不會自己洗衣物……總覺得孩子永遠長不大,抱在懷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心肝寶貝來對待。

我聽說過一件事,中國有個大學生考上了一所非常好的大學。可是,他總是依靠父母,雖然考上了名牌大學,但他不會照顧自己,最後,他只能退學回家了。

外國的父母,雖然過得很寬裕,但他們會讓孩子學會生活自理,做一些力所能極的事,從小得到鍛鍊。而中國父母只會寵壞孩子,讓孩子有一個依賴的思想,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怎樣就怎樣,自私且沒有獨立能力。

烏塔的父母沒有讓烏塔成為溫室裡的花朵,而是讓她闖蕩世界,讓她成為搏擊暴風驟雨中的雄鷹。所以,中國的父母們,我知道你們也不想讓孩子成為溫室裡的花朵,那就大膽地放手讓孩子獨立自主勇敢地面對困難和挫折吧,讓我們成長為國家和社會的棟樑。

烏塔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927字

今天我們語文課學習了一篇《烏塔》,我非常喜歡這篇課文,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心裡想了很多事情,我們中國的孩子跟烏塔的區別在哪裡呢?烏塔最後想為什麼中國孩子沒有獨立性?電視怎麼能夠叫他們快樂呢?

烏塔是一個獨立能力很強的孩子,她通過自己平時勞動為自己出門旅遊

攢了很多錢。又提前規劃好自己旅遊的路線,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獨立完成,這一點叫我很是羨慕,通過跟烏塔比較,我覺得我自己缺乏很多方面的獨立性,比如學習上、生活上。

學習上面,我們平時在學校通過老師的講課,學習了很多知識,回到家裡,總是靠父母督促學習,有時候還會耍脾氣,想想真不應該。姥爺經常跟我說:“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我總是不能體會,總是叫父母督促,獨立能力和自我約束理不強。我想以後在學習方面儘量自己掌握好時間,對自己的學習有個計劃,學習的路很長,不能總是靠父母。

在生活上,我自己感覺還可以,有時候自己的事情懶得做,父母就替我做了,這樣也是不對的,作為一個優秀的少先隊員,首先最基本的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我前些日子腳骨裂了,那幾天媽媽總是幫我弄這個弄那個,我好像也習慣她的幫忙,總叫媽媽幫我,那些日子腳很疼,我坐在沙發上,忽然想喝水,於是就叫媽媽給我倒水,媽媽說:“好,稍等一下。”當時媽媽正在收拾屋子,她走去廚房給我倒水。爸爸看見了對我說:“雖然你的腳疼,但是扶著拐還是可以去喝水的。”那時候爸爸就說自己不能因為腳有問題了就全指望別人,自己如果能忍就忍者,自己去做。當時我還不服氣,還跟爸爸頂嘴,覺得他不夠愛我,現在想想烏塔,一個人獨立出國旅遊,困難那麼多都不害怕。還有那些殘疾人,他們是怎麼克服的呢?更何況我不過是骨裂了,今後還能走路呢!突然覺得自己做得還真不夠好。在不疼的情況下,用拐其實自己也能走,為什麼非要麻煩媽媽去拿呢?這就是缺少了堅強和獨立。以後我想讓我的父母對我再多一點放手,中國家長總怕孩子不行,做不到,所以請家長們不要想太多,你們也要放開手,鍛鍊自己的孩子,叫他們多參加活動,鍛鍊自己,比如夏令營、出國遊學。多長見識。

通過這篇課文,結合自己的事情,我覺得我們中國孩子最缺乏的就是獨立能力,應該好好向烏塔學習,學習她那種獨立,遇到事情先自己動腦筋,勇敢的面對遇到的困難。

烏塔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571字

“愛孩子,為什麼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烏塔反駁道。這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是呀,愛孩子,難道不該讓他們學會獨立嗎?

通過這篇文章,我能感受到烏塔自立的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與此同時,她也在我心中樹立了一個好榜樣,並讓我回憶起了在生活中的一件事。

在之前的一段時間裡,我總是看見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們揹著書包獨自走在校園,看著他們自信的眼神,我的心裡也不禁產生了一絲羨慕:為什麼他們能自己進校?為什麼我不能自己進校?是因為我太小了嗎?可我不小啊……我一定要去問問媽媽。

“媽媽,您們把我送過馬路,剩下的路由我自己走完吧。”我央求媽媽。

“不行,孩子,你太小了,不安全。”媽媽果斷的拒絕了我。

“不用擔心,我要學會獨立,我不是小孩子了!”我堅定無比地說。

媽媽半信半疑的點點頭,把書包遞給了我。我接過書包,和媽媽說了聲再見,一蹦一跳的向學校走去。

在路上,我的腳步飛快,生怕後面有人來抓我,這時,我心想:周圍有這麼多同學和家長,怎麼會有壞人呢?看來,是我多慮了。正想著,我放慢了腳步,但還是時不時地朝後面張望一眼。我遵守交通規則,一路靠右行走,注意避讓來往車輛。我就這樣不慌不忙地進了學校。這有什麼不安全呢?我心裡不住地想。

今天,我獨立生活的能力又向前邁了一小步。我感到很有成就感。今後,我還要繼續努力,邁出一大步,成為一個自強自立的好孩子!

烏塔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449字

這些日子,老師帶我們講了一篇課文《烏塔》。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女孩烏塔告訴作者她自己一個人遊遍國家,還講述了自己雖獨立,但快樂的原因。讀了這篇課文,我也像作者一樣深有感觸。

“獨立”這個詞語,意思就是單獨、自己一個人。烏塔才14歲,卻早就能自己獨立遨遊各地,而她花了三年的時間天天準備這場旅行,可謂是又獨立,有堅強呀!

獨立,可不是一天就會養成的。多半不獨立的孩子,都是被家長過於寵溺的孩子。而那些獨立的孩子,他們從來不讓家長寵溺,還時不時地參加個人活動。我們要當獨立的小孩,可以讓家長關心你,但不要做家長的“嬌氣娃”、“小皇帝”。我們可以獨立參加一些活動,從而使自己變得更強大,更獨立。

參加個人夏令營是我最大的夢想。父母為了讓我獨立起來,決定培養我的獨立能力。

如果我有想買的東西,父母直接給我錢去買,他們在門外守著;自己收拾東西,自己穿衣洗漱;自己打理物品……獨立的培養無處不在。

獨立,是時間,讓你做更多你想做的事情;獨立,是信念,讓你堅定自我,更加勇敢。同學們,用你的心靈,去感受獨立的美吧!

烏塔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502字

《烏塔》這篇文章講了作者在羅馬,遇見了一個十四歲的獨自遊歷歐洲的德國小女孩兒,她名叫烏塔。她從三年前就開始自己掙旅費,閱讀相關書籍,並且制定遊歷的計劃。不不僅膽大心細,而且她還有一個好的觀點:光從書上和電視上看世界是不夠的,必須去親身經歷,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

看看人家烏塔,敢一個人遊歷歐洲,再看看咱們,如果家長不在家時停電了,嚇得就跟見了魔鬼一樣,人家多有計劃,可咱們很少制定長遠計劃。人家很自立,可國內孩子大多很嬌氣,一摔跟頭就得家長扶,外國孩子摔了跤,家長會鼓勵他們站起來,可見我們之間的教育差異竟然如此大。

我和烏塔根本沒法比,她不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自己還掙錢,而我連書包還要家長收拾。她三年不間斷地掙旅費,閱讀相關書籍,而我多幹一點活就累得受不了,我應該怎麼辦呢?我應該學習烏塔的幾個優點,首先學些烏塔制定計劃的優點,我要按照每天的作業,制定當天的學習計劃,安排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娛樂,什麼時候休息。其次,我要學習烏塔的自立精神,先從小事做起,以後書包自己收拾,衣服要學著自己洗,過馬路自己看車。最後,我希望能像烏塔一樣,能通過自己的勞動掙到零花錢,比如幫大人做家務,獲得獎勵。

烏塔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713字

昨天,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課文講述了一個叫烏塔的小女孩在14歲時就能獨自一人遊歷歐洲的故事。烏塔為了這次旅行整整準備了三年的時間,閱讀了很多國家的書籍和資料,為了掙取旅遊的費用,她每個週末去餐館和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陪小孩玩耍掙錢,這些旅費都是她用自己的勞動換來的呀!

我被烏塔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在我的爸爸媽媽眼裡,我永遠都是個孩子,不讓我單獨出門玩,也不讓我離開他們的視線,總是不準這個,不準那個,從小把我嚴嚴實實的包起來,沒有我希望得到的自由空間,我就像溫室裡的一棵小草,每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真可謂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啊!我覺得我已經長大了,為什麼我就不能像烏塔那樣呢?

晚上回家我跟爸爸媽媽長談了一次,把烏塔的故事和我的想法都說給他們聽,可爸爸媽媽還是不能理解我,跟我講了很多道理,比如:外面的世界不安全啦、你還沒有長大啦、一個人在外面我們會擔心啦……等等,我雖然心裡特別不服氣,但是大人真的不愧是大人,他們說的一大堆道理都讓我無法反駁,我覺得我似乎失敗了。

今天上課老師又組織我們進行了一次大討論,讓大家說一說與父母交流的結果,看到那麼多同學都還一直堅持自己的想法,我又有了信心,同時也為自己沒有據理力爭而感到後悔,真應該向這些同學學習。放學回家,還沒等我把準備好的長篇大論說出來,媽媽居然主動說支援我的想法,答應我今後要儘量放手,讓我做一個像烏塔那麼堅強獨立的孩子,還馬上同意了我一個與同學計劃好的活動,真是喜出望外啊,原來媽媽是看到了老師發的課堂討論視訊,她被我們的精神感動啦!在今後的日子裡,我一定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讓媽媽操心,做一個獨立的好孩子。

烏塔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523字

愛孩子,就放開雙手

愛孩子,不是給孩子買衣服;愛孩子,不是給孩子,很多錢;愛孩子,更不是給孩子報很多的興趣班讀了……《烏塔》一文後,我知道愛孩子,就是讓孩子自己去實踐。

這篇文章主要是寫,“我”在羅馬認識了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在“我”與烏塔的攀談中,瞭解到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當我讀到,烏塔說在家裡已經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計劃時,我頓時被烏塔的獨立和計劃性驚呆了。想想我每次外出表演,無論遠近,都要纏上父母,他們又是給我提包又是給我拿道具,深怕我受累。

烏塔做事有計劃,源於她的父母放手讓她自我實踐。而這在中國,是很難看到的。中國的孩子們大多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大多都不放心讓他們自己一人有世界。早在中國古代就有“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詩句,這位慈母的兒子要遠行,縫兒子的衣服也要縫一層又一層,深怕他冷著,生怕他太晚回來!可事實上他的兒子已經是成年人了,她完全自己可以照顧自己了!而烏塔就不一樣了。她為這次旅行準備了三年,讀了很多關於這些國家的書,自己打零工,攢足了旅費,還懂得怎樣獨立自主的生活,這就是放手的收穫。

只有父母放開雙手,孩子們才會被培養成做事有條理,獨立生活能力強,見識廣,知識豐富的強者!

烏塔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455字

我雖然去過歐洲,但是我卻不像德國漢堡的一個女孩烏塔一樣遊歷了整個歐洲,而且還遊玩的非常好,但是我卻不行,這讓我感慨萬千,震撼不已。

我讀完,《烏塔》這篇課文,我自己也開始聯想翩翩。十歲的我,做什麼可以呢?

這些一幕幕的情景在我的腦海中出現;十歲的我,一心只讀書,每天按部就班的吃飯,吃完飯一扔筷子就走人了,衣服髒了,隨手就扔了,讓爸爸媽媽洗。上學放學,爸爸媽媽車接車送,我在想我和烏塔同樣是十幾歲,但是烏塔獨自一人遊歷了歐洲,而我卻還要爸爸媽媽陪同。

我心想,這是社麼原因讓我和膽大心細不怕生的烏塔有這麼大的差距你?這時候,我一想,哦!原來如此,我原來一直生活在爸爸媽媽的庇護之中,這就是我和烏塔的差距所在。

這時我想想烏塔再想想自己,感覺自己真的很慚愧,我覺得在家裡養尊處優的孩子有很多,又何止我一個人?爸媽不可能伴隨我們一生。當我至親至愛的爸爸媽媽逐漸衰老了以後,而我還缺乏獨立性,還不能自立,又如何為他們撐起一片海呢。

我心想;我要學習烏塔的自立勇氣和膽識,需要獨自去面對生活的艱辛,這樣才能讓我們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