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保留不完美的感性作文範例

國小六年級作文 全文約923字

當科技進步,當人工智慧越來越發達,關於“人工智慧是否會取代人類”的話題愈發火熱。然而我所擔心的卻和蘋果公司總裁庫克一致,未來的人類是否會像計算機一樣?我認為,那才是真正可怖且悲哀的“取代”。

周國平先生的《精神的故鄉》中講到,人是天性追求美的。而在我看來,計算機“追求”的卻是“完美”。人類若如計算機一般思考,便喪失了人性中不完美的感性部分,缺乏人道主義的人,還能算得上是“人”嗎?曾有科學研究表明,人類自幼便具社會集體意識,並且從2歲起就有了主動施善、協助他人的潛意識。一個幼童都會在看到有成人懷抱紙箱而無法開門時選擇前去幫忙,然而,再強大的計算機也不具備“舉手之勞”、順道行善的意識,它們所做的只是公式化地完成任務以達到既定結果。這也就是人們總習慣用“冰冷”來形容機器的原因—它們,是絕對的“理性”。

身處成熟的社會體系之中,人們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套人道主義的標準。例如,惡意殺害動物會遭到譴責,但當生命受到猛獸的嚴重威脅時,擊斃猛獸是合理合法的。顯然,我們在判斷一件事正確與否時總會習慣將它放入“前因後果”中進行衡量,我們因此而能夠較為輕易地產生情感共鳴,做到換位思考、互相理解包容。然而當人類像計算機一般思考,人道主義的標準便不再適用。我們不再帶感情地去看一件事,而將事情的結果單獨截出,沒有同情,更沒有“價值觀”這類感性構成的觀念的約束—這樣的人類是真正可怕的怪物,他們將把這個本該色彩斑斕的世界變成無聲的黑白存檔。

讓我們想想計算機是如何工作的—輸入、處理、輸出。這樣看來,計算機只會做“有結果”的事,可促進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恰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孔子明知無法使天下皆仁,卻仍不辭辛苦地四海為家以傳播“仁”的思想。難道他這樣的聖人一輩子都在做的是一件“傻事”?不!我稱之為“理性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感性”。人必須要有追求,那是靈魂的求索,是生命的價值所在—但顯而易見的是,計算機不具備這種精神。沒有生命價值的人還能算是人嗎?我不由再次發問。

這樣想來,“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反而不顯得可怕了,因為像計算機一樣思考的人,才將會是真正的洪水猛獸。

身而為人,請保留你不完美的感性!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