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父母親作文範例

回憶父母親作文100 全文約1456字

父親和母親都是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

父親會裁縫。記得小時候,誰家要做些衣服,就請他去。那時,各家各戶的衣服都是裁縫老師做的。所用的都是些粗布料。早上,邀請他的那戶人家就會來一個人到我家,與父親一起搬那唯一的工具—縫紉機。父親一去就是一天。傍晚或更晚一些,才又和早上一起來搬縫紉機的人扛著寶貝似的縫紉機回家。想起來了,那時候,做的衣服再多的叫“對襟”,鈕釦也是用布料做的,一天能做一兩件就很不簡單了。當然,大家也常做棉襖,做棉襖時,不能用縫紉機縫,只能用手縫,常常看見父親手拿長長的針,在忙碌著。父親最拿手的手藝可能就是做“對襟”和“棉襖”。隨著會做裁縫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做“對襟”和“棉襖”的人越來越少,父親漸漸“失業”了,只有上了年紀依然懷念古裝的老人才請他做做衣服。

父親“失業”了的時候,農村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集體經濟正在悄悄瓦解。土地分到了各家各戶,父親和大多數人一樣,成天就和土地打起了交道。細想起來,父親種過甘桔,種過西瓜,種過甜玉米。當然,種是為了換錢,不是給自己吃的。為了賣甘桔,賣西瓜,賣甜玉米,父親常常起早摸黑,騎上破舊的自行車,去二三十里遠的縣城,運氣稍好些,碰到那些小商販,一舉全包,省心省力早就高高興興回家了;有時,只能自己站在路旁或哪個顯眼的地方,等待顧客的到來,可能太陽偏西了,還沒有回來,聽母親說,這時候,父親常常為了省下幾角錢,而隨便吃些東西,可能最多的還是自己早上帶去的乾糧。我也曾跟父親一起走村竄戶地賣過西瓜。西瓜盛在兩個輪的手拉車上,邊走邊叫,走到某村的涼蔭處,就停下來,這時附近的村民就會聚集而來,他們或用人民幣或用家裡的稻穀,跟我們“買”西瓜,當然最多的還是用稻穀交換西瓜,因此,準確的說,那叫交換。這也是自給自足的農村經濟的典型特徵。

不幸的很,在父親56歲那年,父親查出得了肝癌,晚期,無法拯救。從檢查出病因到父親病故,只有短短二十一天。在父親住院期間,一天,母親跟我說,你父親想吃魚肉,怎辦?當年外公也想吃魚肉,她們姐妹幾個給外公弄好魚,等外公吃了,沒過多久,外公就走來。—母親堅持說,不能給你爸吃魚肉。—沒有想到的是,父親沒有吃魚肉也很快走了。

母親心靈手巧,會做斗笠。那是她年輕時學會的手藝。一根竹子,母親用篾刀剖開,薄薄的竹片,在她手中如青絲般輕便,三兩下,就抽出來了。外面的一層叫篾青,裡面的一層叫篾黃,中間的一層,不知叫什麼,但它是最好的竹片。母親再小心地把這些竹片剖成細小的竹絲。剖好竹絲,她就把這些竹絲編成各種斗笠。可這些斗笠從來不賣,要麼自己家裡用,要麼送給親戚朋友用。母親用竹片做的竹籃子也十分精緻。印象裡,有小的,專門用於洗菜;有很大的,專門用於農田裡幹活;有很精緻的,專門用於“人情往來”盛米麵等東西的。家裡的籃子多得數不清,好象也用不完。母親也很樂施於人,常常幫助人家做竹籃子。因為竹子不會自己長出來,所以,那些請母親做竹籃子的人,只要拿一根差不多的竹子就行了,過不了幾天,她就會把做好的籃子送給人家。

母親做的鞋墊子更精緻。針眼密密麻麻的。睹物思人,每次,到鞋櫃子裡換拿鞋墊的時候,就會想起父親和母親。

去年今日,母親也因腦溢血而停止了呼吸。

按照習俗,整一週年,或點蠟,或照燈,或其他,以表示對逝去親人的弔唁。但,父親和母親,是虔誠的基督教徒,從不搞這一套。他們相信,人去了是到了另一個天堂。

在天堂的爸爸媽媽,您倆好好享受陽光吧,別太累了!

僅以此文寄託哀思。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