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的內涵作文範例

高三作文 全文約592字

兩千年前,屈子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時至今日,人們依舊將粽子投向滾滾汨羅江,而屈原之逝已然成為日曆上的鉛字和肆意歡娛的假期。

中華文化綿延千年,為何在外來節日與雙十一等人造節日的聯合攻勢下,傳統節日會被喧賓奪主而式微呢?

節日是文化與情感的集中展示和表達。“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由情生而因情顯,節日依然。傳統節日無人問津,想必是因為其內涵經歷千載而略蒙風塵,人們較少擦拭。而外來節日漂洋過海不過百年,哪個不是流光溢彩?因此,兩者相較,高下立顯。

結合時代不失為傳統節日重煥生機的有效途徑。天津一家點心坊便將傳統節氣與各式時令點心相結合,推出的清明艾香糕、芒種綠茶餅等深受喜愛;旅行社推出清明踏青線路頗受青睞,國家為重陽節立法,讓人重拾對傳統節日的興趣。

古人云:聞之而不見,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必妄;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如果只是吃粽子、喝粥,這只是對傳統節日的膚淺繼承,這和對外來節日的過度狂熱有何區別?

究竟如何使傳統節日有別於這兩者,以求重煥生機呢?

節日之意義,一曰銘記,二曰傳承。有朝一日,人們翻開日曆,目之所至,心為之動:這一日,屈子抱石投江;這一日,重耳燒山,介之推抱樹而亡……有朝一日,我們會感受到沉寂水底的赤子之心,會感受到化為焦炭的身軀中對理想與本心的執著,會感受到一碗臘八粥中融化的悲憫眾生情懷。日曆翻過,留下的才會永恆。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