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襲觀後感作文範例

觀後感 全文約2526字

【篇一:夜襲觀後感】

滿天的硝煙塵土,血色染紅了大地。戰士們沉眠於戰場,血汙掩住了他們的面容,看不清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們是用怎樣的心境去面對死亡。戰爭勝利了,可是沒有人能夠揚起脣角。心裡沉甸甸的,那樣的勝利承載了多少人的生命,我們被眼淚模糊了眼睛,數也數不清……

魯迅先生說,把美毀滅給人看,便是悲劇。

戰爭是個悲劇。

人間最美的存在體,便是生命。而戰爭,如同劊子手,每一刀揮出,就是一曲撼人心魄的哀歌。影片中的那些士兵,大多還是些孩子,身上還有著孩子的好奇、調皮、可愛的天性,也許他們還不瞭解死亡,但卻為了捍衛祖國,拿起刀槍,為了保護同伴,用自己的身體去摧毀敵軍先進的武器,笑著去迎接死亡。他們還年輕,他們也會恐懼,但他們真善美的品質,讓他們理解到了責任,所以他們勇敢地面對了死亡,只是想讓同伴活下來,想讓身後的家園儲存下來。

螢幕上那爆炸的火光,刺痛了我的眼睛。那燃燒著的是世間最鮮活美麗的生命。戰爭是悲壯慘痛的,而發起這場戰爭又是為了什麼?難道真如日本政府所說,是為了幫助中國開啟對外的大門?難道“敲門”需要“三光”東北三省,需要屠殺南京三十萬無辜百姓嗎?我從不知道一次“敲門”竟需要如此沉重的代價!我不知道他們的祖輩若聽到他們的辯護,會不會慚愧,會不會臉紅。

提起那場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得不想起德國。德國如今虔誠的道歉與懺悔,讓世界人民原諒、敬佩他們。但原諒並不代表著忘記那場屠殺。

在耶路撒冷城西,有一座原石結構的紀念館—紀念被納粹殺害的150萬猶太兒童。我沒有機會去那裡看看,但我被餘秋雨先生這樣一段描寫所震撼。“從尤賽爾的浮雕像再向裡一轉,我肯定,所有的人都會像釘子一樣釘在地上動彈不得,因為眼前一片漆黑的背景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兒童的笑臉。男孩,女孩,大笑的,裝大人的,撒嬌的,調皮的都有。短髮似乎在笑聲中抖動,機靈全在眼角中閃出。但他們,全被殺害了!”我們看到的不是憤怒,是一個個笑容,更襯出那場戰爭的可悲。如果說日本的侵華戰爭時為了滿足天皇貪婪的野心,那希特勒對猶太人的屠殺,又是為了什麼?只是因為他對這個種族的厭惡,便有600多萬猶太人喪失了性命,那些兒童怎樣的恐懼,我們不得而知,但我想凡是一個有良知的人,怎麼對這幼小的笑臉下得了殺手?

還有那些如“白樺林”中所唱的愛情,親情,在戰亂中被槍彈打得粉碎,只留下幻影的碎片,讓那些等待的姑娘,白髮蒼蒼的老母親,用淚水摻著回憶瞭然一生……

戰爭帶走的,並不僅僅是生命,還有那些幾千年人來精神沉積而來的古老文明。希臘、瑪雅、巴比倫……那些曾經璀璨一時的精神文化,在大大小小的戰火硝煙中幾經輾轉,幸運的,如同希臘,留下讓人惋惜的文明回憶;不幸的,已在戰火中消失殆盡,只留下一絲一縷的痕跡,成了一個掩埋在歷史中的謎,如同巴比倫……

戰爭,是個悲劇。

是毀滅了生命之美,文明之美的悲劇。而這些戰爭卻只是源於少數人黑暗的野心,令人髮指。那些過去的戰爭,我們可以原諒,也應當原諒。但絕不能就此以往。記住每一寸傷疤錐心刺骨的痛,銘記這場悲劇。

震耳欲聾的爆破聲響起,螢幕暗了下來,一切歸於平靜。那場逝去的戰爭,是心中永不能忘懷的歷史,不能遺忘的悲劇。

【篇二:夜襲觀後感】

呼嘯的飛機從天而降,肆虐的炸彈撕裂了血肉,掀起的氣浪擊垮了圍牆,揚起的煙塵掩沒了家園,還有誰,能夠屹立在這危機四伏的戰場?隨著一聲“衝!”,無數條鮮活的生命湧向硝煙瀰漫的前方,在血肉模糊、槍林彈雨的悲壯氣氛下迎來了勝利的終結。

陳錫聯,八路軍第129師385旅769團團長,黝黑的臉龐,強壯的身驅,豐富的作戰經驗,很難想象他是一個只有22歲的年輕人。影片《夜襲》就從他的視角展開了悲情的訴說。

故事由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開始,年輕的陳錫聯團長率領眾人夜襲日軍機場,一舉擊毀日軍飛機共24架,取得了129師抗日的首戰勝利,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但是,這場戰鬥是極其慘烈的。回家探親的機靈的排長死了,不經世事的砍飛機“翅膀”的戰士死了,憨厚可愛、嫉惡如仇的趙營長死了,還有那英姿煥發、充滿愛國熱情的郭記者也死了……“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而這如故的香,便是對民族的深情、對祖國的大義了。

令我最為感動的是這樣一幕。當所有人都認為趙大力死了,在悲傷地為他默哀時,他卻穿著日軍的戰服,繳獲了三把敵軍衝鋒槍回來了。這時,陳團長帶著哽咽的聲音叫著:“就是三架飛機我也不稀罕!”眼眶中充溢著淚水。我被震撼了,也明白了,對於他來說就算是三架飛機也抵不上好兄弟的一條命啊。直至這時,影片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立體起來了。

同為戰爭片,人們會把它與《亮劍》作一個比較。不論場面效果還是故事情節,《亮劍》都要比《夜襲》豐滿不少。但是比起李雲龍來,我卻更喜歡陳錫聯,不論是面對敵人的殊死搏殺,還是面對女孩告白時羞澀神情,都要比李雲龍真實不少,也更有男人味。“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這兩句詩在我看來是對他最好的詮釋。作為一個軍人,他英勇殺敵,視死如歸,作為一個男人,他對女孩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關心,這一切的一切,都令我動容,也為這部殘酷的戰爭血淚史添了一絲柔情。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上,陳團長領導的“夜襲”只是其中一次小小戰役。然而雖說小小,其實不然,這次夜襲發出的是中國人民憤怒得吶喊。那個年代,所有國民都同仇敵愾;那個年代,所有兒郎都保家衛國。這是我們中華民族血的傳承。

戰士即“站”士,即便刀山火海、炮火紛飛,不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絕不讓倔直的膝蓋彎曲半點。在這個民族災難深重的年代,激發了每一個國人單純而熱烈的愛國之情,沒有任何的顧慮,沒有任何的怨念,毅然投入到了滾滾的抗戰洪流。一個人倒下了,但還會有千萬個人站起來的;錚然的刺刀刺出,又帶著殷紅的鮮血拔回。一幕幕生死交替的畫面在我的腦海中疊現,讓我無法忘記那個時代所發生的種種,也無法忘記那些為我們今天幸福生活的道路鋪下墊腳石的英雄們。

在當今中國,仍然強烈呼喚著英雄主義精神。作為當代的青年,我們不能忘記歷史,要做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要做一個有情有義的人。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抱有堅定、執著的理想信念,懷著善良、熱情的心,那麼,未來的戰士將會是我們!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