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至善作文範例
何謂至善?
“是善良的最高境界!”
或許回答都是如此,但至善一詞自於《大學,禮記》。對於至善一詞有許多種,但我的觀點是:“至善是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它包含著各種善,以及自身的修養。”
然而至善常於我們邂逅,只是我們缺少發現至善至美的眼睛。
至善包含了多種的善,必然少不了善良之意。南懷瑾也曾說,做善事是應該的,應該做到做善不留名,這就是“為善無近名”。人在善惡之間,在人生的行為上,絕對要走上善良的道路。如果每天做一件善事,那生活就是變得充實,有趣。
那什麼是善良的最高境界呢?在佛學中分析得很清楚。一是出於至誠之心;二是不求回報;三是不貶低人家。
至誠之心
依從一念之善,是真行善。在佛的三大布施原則當中,最重要當然是至誠之心。不能因為財富,體態和前途的差異而區別施善群體。總而言之,沒有任何私心雜念,完全是發自於真誠的心靈善,完全是因為一念之善。這樣的施予才是真正的慈善。哪怕你的施予多麼微不足道,但是它是最純潔真誠的善行。
也曾有一個這樣的故事說明了這簡單的道理:
又一次,佛託著缽出來化緣,遇到兩個孩子在路上玩沙子。他們看見佛,就站起來恭恭敬敬的行禮。其中一個孩子抓起一把沙子放在佛的缽孟裡,說:“我用此供養你!”另一個孩子也將沙子撒入缽孟中。佛就預言,百年後,一個是英明的帝王,一個是賢明的宰相。一百年之後,一個孩子當了國王,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阿育王,另一個孩子就是阿育王的宰相。
一把沙子根本不是可捐之物。但對兩個孩子而言,沙子是他們的玩具,是他們喜愛的東西。阿育王和他的夥伴僅僅是出於一念之善,沒有任何私雜念。
不圖回報
善行是發自於內心的驅使,是真行善,而出於自私自利的目的去做一些看上去善良的事情,那不是真正的善。有的人天天抱怨:“為何我天天做好人,卻得不到回報呢?真是好人沒有好報啊!”這種人竟然也自稱好人,簡單是滑稽。與其說他是好人,毋寧說他是商人—他做好事是為了換求回報,跟商人賣東西賺錢有何區別呢?
拒絕輕視和貶低
“輕”是輕視。因為自己處於施主地位,心裡難免有幾分優越感,在語言神態上就有可能看出看輕對方之意。“毀”是詆譭的意思,也就是在別人的成功背後說壞話。這便是“不輕毀他”的意思。
然而至善不僅僅是善良之意,包含著多種思想境界的極端。
但,善!是至善中最重要的一面。
其實,我們都是匆匆邂逅了它,而並沒有用僅僅一秒時間去品味,汲取。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