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雲遮望眼作文範例
王安石有詩云: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人世紛繁,世界處於一個變化的狀態。你身處此刻完全不知道下一刻將要發生什麼。表面現象往往把最本質的東西打扮得花枝招展,從而達到讓人不知所措一片茫然的狀態。
表面現象如同沙漠中的海市蜃樓,干擾你的前進方向,干擾你的狀態及判斷事物的能力。而敏銳的洞察力和非凡的判斷力常常會勇敢地向戳破窗戶紙般的戳破它。
能從高處向下看的人,一定是那些善於看透表面現象的人。他們對著自己的目標始終如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是把魚鉤拋向河中央,在適當的時候於激流中釣上一條大魚。
古代皇帝中,這一點做得比較好的算是唐太宗李世民了。作為從農民戰爭中起家的李世民深知人民力量的強大。於是,他絲毫不敢怠慢,小心翼翼卻又大刀闊斧地進行著貞觀之治。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不管他此刻的成就有多大,他總能時刻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超然於金玉堂前,絲毫不留連於笙歌豔舞。
與他相似的還有大名鼎鼎的歐洲戰神拿破崙。當年,他率精兵橫掃整個歐洲,給歐洲腐朽的封建勢力以沉痛的打擊。使他塑成不敗神話的正是那顆超然物外的心。當他擊敗歐洲一位著名的元帥而迫使他投降時,他並沒有歡天喜地地親自參加受降儀式,而是耍酷似地遣了個副將去受降。自己則精心籌備下一場與教皇軍隊的戰鬥。能在勝利時依舊淡定得像什麼都沒發生的人,他的力量是最可怕的。拿破崙的百戰不殆,生動地詮釋了這個道理。
像孫悟空極光般的火眼金睛,那些成大事的人的目光總會犀利地穿破牛鬥。與之相反,那些經歷慘痛失敗的人都有一個共性:強大起來之後不懂以史為鑑、不懂超然物外,以物喜,以己悲,讓塵世紛雜干擾自己原本靜若止水的心,最終導致的,必將是一場血淋淋的失敗。
莊宗李存勖的失敗史為此做了一個深刻的詮釋。“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哀兵必勝,驕兵必敗,一勝一敗中折射出一顆奮鬥之心的變質。古諺曰:“創業艱難,守業更難。”其實質就是你能否在功成名就依舊奮鬥如始。
縱觀歷代王朝,為何逃不脫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命運?其根本原因就是統治者不能觀世如史,保持著超乎象外的心態。建國伊始都是勵精圖治,然後卻隨著時間的流逝便漸漸放鬆乃至放縱。“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這樣,最終會導致“攻守之勢異也”的結果。
放眼高遠,不被表面現象所擾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心態,對於領導者是這樣,對於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更是這樣。王安石說過“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他曾與其他四人共遊褒禪山山洞,“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可他並沒有堅持走下去,最後才發現“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於是,他後悔不已。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都發生過這類似的畏懼那些貌似可怕的表面想象而遲遲不敢前進的事。毛澤東說:“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只要敢於向前邁一步,敢於憑己微博之力去拼搏,又有什麼事情不能完成呢?
您可能感興趣:
- ▸ 不畏“浮雲”遮望眼 高二作文
▸ 不畏浮雲遮望眼 高三作文
▸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
▸ 不畏浮雲遮望眼 國三作文
▸ “只”畏浮雲遮望眼 國小六年級作文
▸ 豈畏浮雲遮望眼 高二作文
▸ 莫讓浮雲遮望眼 國三作文
▸ 不為“山頭”遮望眼 國三作文
▸ 不畏浮雲,行善的智慧 高二作文
▸ 莫讓錯覺遮望眼 國三作文
▸ 莫使情雲遮慧眼 國三作文
▸ 我渴望有不畏困難的勇氣 國一作文
▸ 烏雲遮不住太陽 國二作文
▸ 講究實際,不求浮華 高三作文
▸ 淡看浮雲散,瀟灑天地間 高三作文
▸ 不要讓我們的眼淚成為最後一滴水——《致人類的一封信》讀後感 讀後感
▸ 不活在別人的眼裡 高二作文
▸ 不畏,方可立足山顛 高一作文
▸ 有所畏,有所不畏 高三作文
▸ 不畏風雨 國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