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擇友作文範例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很多人耳熟能詳的只是朋友能“益自己”和“損自己”,至於具體所指,不甚了了。所謂的“友直友諒友多聞”“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那是孔子周遊列國,閱人無數,其中良莠不齊,魚龍混雜,自然不得不觀察、評價和選擇。而現在,我們平常人所交接的圈子有限,各行各業都有各自的壁壘,如同圍城內外,夏蟲不可以語冰。其實,你擇與不擇,朋友就在那裡,不多不少。
我們常把朋友定義為能夠經常晤面交流,或者彼此共同度過一段光陰有著共同的回憶,或者在生活工作中能夠彼此照應。而真正的朋友更應是高山流水似的知音,或是肝膽相照的同志,或是一段情不自禁的掛系。
身份卑微而後來者居上的藺相如得以和戰功赫赫的將軍廉頗成為刎頸之交,源於二人都能“先國家之急”,廉頗不滿藺相如的飛黃騰達很能理解,但志同道合者都能求同存異,彼此欣賞。廉藺的故事不僅是一個宰相肚裡能撐船和知錯能改的故事,更是一個牽起手來,共同對抗強大秦國的威脅的故事。友誼就在這裡誕生,無貴無賤,無長無少,只有戰友般的情誼。
劉禹錫《陋室銘》雲:“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知識分子的清高自賞可見。張衡“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每個人交友都有自己的禁區,禁區的對面就是他們的勝地。豪放曠達如劉禹錫,只有鴻儒方能跟上他的節奏;淡泊名利如張衡,汲汲名利之徒哪裡能入他的法眼。只有刻意隱藏身份,用欣賞的眼光觀察著田園生活的王維,方能“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復相疑”。
《世說新語任誕》載王子猷夜訪友人戴安道,經宿方至,過門不入。他的解釋是“吾本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後人欣賞的是他的瀟灑和格調。而我欣賞的是王戴之間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它完全不同於那種觥籌交錯,禮尚往來,誓生死不相負的“友誼”,只是某個時間的突然想起,突然想要見面的衝動和無論見與不見他都在我心中的一種自足。若能如此,夫復何求?
也許我們真的無需擇友,但我們可以歷練自己,成為別人的最佳選擇。一位古人這樣說過,如果自己不善,有什麼資格選擇別人,如果自己善,朋友自會來臨。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