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擁徵文作文範例

雙擁徵文 全文約4752字

【篇一:軍擁民民擁軍】

自新中國成立前,那抗戰年代,擁軍擁民這雙擁便成為了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根基。

我從小就受到周圍環境的薰陶。看著年長的表哥參軍,聽著《十里送紅軍》的傳唱,住在有李滿堂書記的“雙擁名鎮”—樟木頭。

對,我是樟木頭的孩子。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樟木頭人,我深深地受到這片“雙擁土地”的諄諄教誨,所以我知道“軍擁民,民擁軍”的深切道理。

擁軍是愛國的實際體現。人民擁戴人民軍隊,國家才會團結一致,才會繁榮安定。只有軍隊強大了,才不會有外來侵略,我們才會生活的更加美好,才會享受生活的愜意、而這些就是靠擁護人民的人民軍人。毛主席就是軍人,但是他也為了軍人付出了一個家庭的幸福。他全家上下與軍隊都有著密切的關係。大兒子毛岸英死在戰場,他的第一位夫人死在了敵人的搶下,這樣的家的付出是為了什麼呢,是為了軍隊的需要,是為了祖國大家的幸福。

脣齒相依,脣亡齒寒。古人明白這中相互依靠,互不可缺的關係,那我們呢?我們年輕的新一代更應該牢牢記住,擁軍擁民的傳統,才對得起為了我們默默付出的軍人們,才對得起那些軍人的家屬們,才是“雙擁名鎮”的一個合格居民。

李滿堂書記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這“雙擁”的口號。一個退伍的老兵,他來到這裡,籌辦了“將軍館”,一次來豐富我們的生活,還經常去看望軍人們的家屬。他用實際行動讓我們感到了軍民的雨水情深。李書記的行為,讓“軍擁民,民擁軍”的這一時代傳統更深刻的在我腦海裡銘記。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我必定會牢牢記住。

一個兵,來自於老百姓。軍人就是從百姓裡走出來的。因為如此,軍民就是血脈相連的,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緊密團結,讓東方雄雞飛向和諧發展的明天。

在這觀音山下,在歷代先人的經歷中,在如今現代化“雙擁”裡,我們繼往開來,將一切銘記於心,發自於行動,把“雙擁”傳承下去,讓“雙擁”徹底溶入我們的肌體中去。

【篇二:唱響雙擁】

雙擁是“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簡稱,在黨的領導下,鞏固和加強政軍民團結為主旨,組織發動全國軍民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團結奮鬥的一項社會活動。樟木頭鎮委書記、人大主席李滿堂獲得市“擁軍優屬先進個人”,帶領著全鎮幹部群眾開展國防教育工作,建立了全國首個鎮級將軍館和國防教育基地,成立了中國雙擁藝術團,唱響了國防教育文化特色品牌,受到社會各界的稱讚。

將軍館是樟木頭鎮建設雙擁模範城市的內容之一。樟木頭將軍館是我國首個鎮級將軍館,分為將軍廳和雙擁廳兩個部分,將軍廳主要展示69位曾經在樟木頭駐防過得將軍資料、以及將軍題寫的字畫、贈送的物件等。曾在樟木頭駐守的部隊有3個師、2個旅、3個團、2個獨立營,所以將軍也相當不少,單如此艱辛地尋找將軍路,為的是弘揚將軍文化,為的是搶救歷史資料,為的是把將軍文化、將軍精神向後人傳播。讓後代子孫學習並牢記傳承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更好地投身祖國建設。樟木頭鎮鎮委書記、人大主席李滿堂提出,藉助將軍館,將樟木頭打造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尚武文化培育基地,進一步弘揚雙擁文化。

樟木頭鎮還成立了還籌建了“中國雙擁藝術團”,表演的節目涵蓋古典、民族和流行等多種元素,有歌舞、小品、武術、時裝秀等,成員是來自全市各鎮街的軍屬,“中國雙擁藝術團”儀改革創新的創作和雅俗共賞的節目,唱響東莞“雙擁”。

中國近代史的開篇是從虎門開始,鴉片戰爭讓中國人民深刻感受到軍人的重要與艱難,感受到擁軍工作的必要性。在戰爭年代擁軍是義不容辭的,但是和平年代同樣需要擁軍。樟木頭鎮人民與部隊淵源深遠,在整個東莞市,雙擁工作突出,是擁軍的典範城市。支援了樟木頭駐赤山某部隊的建設,同時還支援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駐沙角某部隊的建設。擁軍工作必須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只有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擁軍氛圍,才能做好擁軍工作,才能為國防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李滿堂書記認為:“在沒有戰爭的時候,擁軍工作損失只是一部分的經濟,但一旦發生了戰爭,缺乏雙擁工作支援的部隊,損失的可能就是一個民族。”他號召廣大群眾參加“雙擁”工作。

雙擁工作在我國革命和建設的各個歷史時期均發揮了重大作用。望樟木頭雙擁工作能夠發展的越來越好,體現軍民魚水情。

【篇三:雙擁作文】

雙擁是是軍擁民,民擁軍呢?還是民擁軍,軍擁民?本是個不是問題的問題,但真要探究,卻無從入手。就像雞蛋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只有不了了之。但雙擁卻從未停下。

2006年2月,樟木頭鹿窩山突發山火,駐地75234部隊調動車輛15臺,官兵300多人趕赴現場撲滅山火,挽回經濟損失100多萬元,被當地群眾稱為“人民保護神”。

我不知道這段文字在別人眼裡是怎樣的,我只知這段文字是這樣一段影……

一隊登山者,浩浩蕩蕩向鹿窩山進發。他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一路上有言有笑,呼吸著新鮮空氣,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連肺部似乎也笑了!

一位年邁的老人,停坐在樹下休息,自然去掏出一包煙,點上,瞬間噴出一團團白霧,像千年瘴氣一樣圍繞其旁。當這霧漸漸散去,老人隨手將炎帝扔在一旁,菸蒂就像被遺棄的嬰兒。

當有人前去,菸蒂的哭聲的愈來愈傷心,哭訴著自己的遭遇,漸漸地草木聽到了它的哭訴,心中生出一團火,到處噴訴,一傳十,十傳百,平常最冷靜的樹也不服了,一場批判的火在大規模擴散,他們在譴責那位老人,於是整個森林社會被驚動了。樹木花草都憤怒了!鳥兒紛紛通緝著,動物們在尋找,發了瘋似的,四處亂衝。把罪名戴在所有人類身上。

有眼尖的人們立馬找消防隊,火災太大,駐地75324部隊聞訊而來,立即調動車輛15輛,300多人趕赴火場。因火勢太大,他們的滅火工具很快用完,就用樹枝,衣服!濃煙滾滾,淚就順勢流淌下來滅火!

終於森林的怒火慢慢平復下來,人們歡呼,吶喊,軍民擁抱在一起!

就像我們樟木頭鎮書記說的:“一個具有光榮傳統部門需要黨和人民長期呵護,即使處於現在的和平年代,思想上也要時刻注視雙擁工作。在沒有戰爭的年代,損失也許只是一部分經濟,但一旦發生戰爭,缺乏雙擁支援的部隊,損失的可能是一個民族。”

民企這些知道道理,慰問駐地部隊,其樂融融。

書記考慮到樟木頭有3個建制駐防部隊,5個部隊,相繼走出69位將軍。與自己多年前的誓言,於是他建立將軍館。

其實,雙擁孰前孰後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已經開始重視雙擁,民擁軍,軍擁民,軍本出於民,但更勝於民。我們會成為雙擁的一分子,社會和諧,國家富強,就看我們的了!

【篇四:軍民血脈相連】

他,是一個兵。他,是一個民。他們是互不相識的年輕人。

兵來自哈爾濱,剛入伍就分配於南方,即樟木頭。

民是樟木頭本地人。沒受過高等的教育,高中畢業就不再讀書,在中級家的店鋪外開了一個雜貨店,專營生活用品。

一次,隊伍要在樟木頭興林場進行實地演習。兵參與其中,艱苦的環境壓不倒軍人的魂。林場較茂盛的地方草都長成人高,貧瘠的地方則是黃土泥濘。畢竟是野長的樹林,官兵都額外小心,樹林裡據說有蛇毒,而且蛇毒還很猖狂。當地多次有人被咬傷,人們不得不豎起“林內有毒蛇,切勿獨自入林”的牌子來起警示作用。

天公不作美,下起牛毛細雨。

官兵們在艱苦的穿越叢林。真是不湊巧,一條五彩斑斕的蛇蜷縮著在一灌木叢。兵很不幸遇上了。蛇像著了魔一樣彈到兵的左腿上,飛來張嘴,一口便留下兩個紫紅的牙洞。

背後的人拉起一槍,沒有打中,蛇就落荒而逃。瞬間消失在視覺範圍中。

兵的腿像染了色一樣,紫紅色在漫延。部隊裡沒有衛生員。只好將兵送到最近農林場的店鋪,民正是店鋪的老闆。

民趕緊拿出店裡出售的醫療用品。兵已昏迷過去。因為在林場中沒有及時的處理,也是人工抬兵出林場,所以蛇毒漫延得非常迅速,導致兵已昏迷過去了。

民根據蛇毒漫延的趨勢,把大腿用布捆綁起來。然後說:“來不及送醫院,需要吸蛇毒。”說完話應接不暇的吸血,吐血。情況顯然好轉,兵逐漸回覆了意識,可民因口沾毒血而暈倒。

這時救護車也都了。兵牽著民的手一直到醫院。經過一段時間的裡哦啊接,兩人在醫院相識。住院期間兩人談了很多很多。

就這樣,他們成了好兄弟。而且,血脈相連……

【篇五:雙擁】

魚兒和誰有一種不解的情緣,魚兒離不開水,水也不能失去魚兒。鳥兒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它不能沒有天空,天空也因為它的存在而不再單調。這些構成了相親相愛,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美好畫面,也展現了大自然的生機、活力。

雙擁,即地方擁軍優屬,軍隊擁政愛民。這是密切軍政軍民關係。就像魚和水,鳥和天,都有一種不解的情緣。加強軍政軍民團結的根本大計,對於維護社會穩定,加強國防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心中的軍民關係是這樣的:首先,軍人是一切為了人民,而人民盡全力支援、關心、擁護我們的軍人。事實證明,軍隊大勝戰,全靠人民對軍隊的無限忠誠和大力支援。人民群眾對軍隊的無限忠誠和大力支援。人民群眾是基礎,是靠山;想當初共產黨不就因為得到了群眾的大力支援才能打退敵人嗎?所以,百姓的支援和擁護是軍隊保家衛國、抵抗侵略的堅強後盾。人民有難,軍隊應當義不容辭地當先鋒開路解難。

雙擁在我們這一個新時期更值得宣揚和學習。很多人因和平年代的安逸,導致“沒有戰爭威脅,擁軍可有可無”的思想。但我們應當居安思危,時刻為保家衛國、築強國防建設而奮鬥,把“軍民魚水情”這一思想一代傳一代。

樟木頭素有擁軍優屬的光榮傳統。這些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始終把支援部隊建設作為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想方設法幫助駐軍解決實際困難,認真落實軍人撫卹,退役士兵安置等政策。堅持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服務,積極開展擁軍優屬、軍民共建活動,不斷鞏固和發展軍民之間的魚水情誼,為部隊有效履行新的歷史使命提供可靠保障。

突然想起來小時候在電視上看到的一個劇情:一個滿顏歡欣的老奶奶給戰士們送上一碗熱湯。當時就覺得這樣的畫面很是令人感動,那種軍民關係就好像一家人一樣親密。這就是我小時候所理解的雙擁

【篇六:軍民魚水一家親】

軍民一家親,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靠英勇奮戰的解放軍們才換來的。

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至今,哪裡有困難,哪裡有災難,哪裡就有人民解放軍的身影。

猶記的鎮上烈士橋的由來。烈士橋紀念碑是為紀念1957年在樟木頭抗洪搶險中犧牲的解放軍而設。1957年5月23日,洪水衝崩樟木頭石馬橋頭的翼牆。路基被沖垮,橋樑危殆,交通阻斷。其時,當地駐軍派出排長譚友善和戰士蘇懷德,李廷發,李文威,薛保紀參加搶險修橋。官兵們正在河床裝石塊填崩口時,上游山洪突然爆發,五人不幸被沖走犧牲。事後,省交通廳將石馬橋改稱“烈士橋”,並在橋頭立碑緬懷紀念。

在清明時節,鎮上也會在烈士橋舉行祭奠活動。李滿堂書記還組織幹部尋找烈士親人,終於找到了五位烈士的親人。李滿堂書記表示:烈士需要我們長期去懷念,烈士家庭需要我們去關懷。

鎮上還建起了將軍館。將軍館裡有許多在鎮上駐紮過的將軍的掛像,還有他們的親筆題字,勳章等。李滿堂書記在開館那天說道:“我們之所以建將軍館,是要有這麼一個載體,記錄先輩們的革命歷程,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歷史,不要忘記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不管是在以前,亦或是現在,當我們遭遇災害,解放軍們都回來營救我們,幫助我們。汶川地震時,是他們不顧餘震的危害,不斷在震區營救;湖南雪災時,是他們在冰天雪地裡堅守著,餓了啃一口冰凍的饅頭,渴了喝一口冷凜的雪……人民解放軍吃苦耐勞,不怕勞苦,為人民服務的形象早已在人民的心中根深蒂固!

解放軍擁愛著人民,而人民也擁戴著解放軍,我們要感謝解放軍們,以前的解放軍戰士用他們的汗血換來了現在人民的辛福生活,多麼來之不易啊!而現在解放軍們,正駐紮在國陲邊防線上,肩負著保家衛國的重任,這就是我們可親可敬的解放軍啊!

我們要時刻記住:軍擁民,民擁軍,軍民魚水一家親!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