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義精神耀千秋演講稿作文範例

演講稿 全文約3795字

【篇一:首義精神耀千秋】

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還記得1894年,甲午戰爭戰敗賠償日本軍的兩億兩百兩銀兩,和那年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嗎?列強入侵,山河破碎,人民在苦難中無力掙扎,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有志之士更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

這一切都源於清王朝的腐朽統治。

還記得英國為了牟取暴利,無恥地向中國走私鴉片嗎?還記得英法聯軍洗劫了圓明園後,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燒了三天三夜嗎?

但對這一系列的惡行,腐敗的清朝政府,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並沒有選擇反抗,而是一方面對外妥協,一方面血腥鎮壓。

他們不斷地割讓領土,破壞了華夏大地的完整;一次又一次的鉅額戰爭賠款,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正是在這種形勢之下,一些愛國分子始終在尋找救國圖存之路,從“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到以“君主立憲”為主旨的維新運動,雖然都以失敗告終,但對開闊人民眼界、激發人民的愛國思想和民族意識,促進人民覺醒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正在無形之中,一點點地撬鬆了中國君主專制制度的根基,一聲聲敲響了君主專制王朝的喪鐘。

因為有了愛國人士的堅持不懈,所以地有了中國第一名槍—“漢陽造”步槍,有了革命團體的建立,有了大量的武裝起義,並終於迎來了一次勝利。也就是1911年的武昌起義,得到了全國上下的響應,一舉推翻清政府,結束了清王朝的腐朽統治。

而如今距離當年已恰好一百年了,一百年的歷史警告我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無數革命先驅的理想,是包括青少年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的不懈追求。逝去的只是歲月,而辛亥革命的精神將永恆地留在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心中。

一百年前以孫中山為首的辛亥革命烈士發出的“振興中華”的吶喊,而一百年後的我們也應該努力學習,頑強拼搏。因為振興中華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我們要儘可能地實現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強國理想,來迎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篇二:首義精神耀千秋】

百年前武昌城頭的一聲炮響,掀開了中國歷史嶄新的一頁。

推開沉重的歷史大門,百年前苦難的中國彷彿又回到我們眼前,那一個個不平等條約就象一把把鋒利的尖刀,讓我們的母親,遍體鱗傷,茫茫中華大地,哀鴻遍野,民不聊生,腐敗的清政府的讓中國人徹底失望了,人們痛苦地吶喊著:“中國的出路在哪裡?民族的希望在哪裡?”這時,一群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人們站了出來,他們用一腔熱血,和清政府展開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為苦難的中國劈開一條通向光明的道路。一次又一次的武裝起義打響,一次又一次的宣告失敗,可是堅持不懈的革命黨人,無所畏懼,一路披荊斬棘,奮勇向前,清政府的淫威嚇不倒他們,打不垮他們,血雨腥風反而使他們屢敗屢戰、愈挫愈奮。終於,1911年的10月10日辛亥革命獲得了偉大的勝利,清政府徹底土崩瓦解,延續了幾千年的封建帝制,就此顛覆,中國人民終於迎來了希望的曙光!

歷史總能給我們以啟迪,從硝煙散去的那一刻起,人們就一直在探究這段歷史,以期從中吸取有益的借鑑。首義的槍炮聲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光榮與驕傲,更是一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首義精神。

首義精神集中地體現為中華民族世代傳承的愛國主義精神。中華民族向來就有愛國主義的傳統,中國向來就不缺少為民請命、捨身成仁的豪傑志士。在近代深重的民族危機面前,革命群體和個人英雄輩出,星光燦爛,革命黨人抱著熾熱的愛國主義情懷,登上了歷史舞臺。今天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是需要以愛國主義為力量源泉。同學們不僅要回憶歷史,緬懷先烈,更重要的是明白炎黃子孫肩上的責任,將振興中華的精神傳承下去,把它轉化成不斷完善和發展自我,不斷振興和強大祖國的精神動力,同心協力建設美好的未來。

首義精神更突出的體現為勇於創新改革的精神。辛亥革命是一次劃時代的創新和改革,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舉起民主共和的旗幟。“世人未為我敢為,天下未發我首發”,這就是首義的“敢為天下先”的創新改革的精神。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源泉。今天我們祖國實施科教興國,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關鍵就在於深化改革,不斷創新。這也要求同學們秉承創新理念,不光要掌握書本中已知的東西,還要掌握把不曉得的東西都弄清楚的能力,要善於發問、大膽質疑,敢於突破原有的桎梏,勇於挑戰自我的侷限,創造前人和他人未曾取得的成績。

首義精神還始終貫穿著一種頑強的拼搏精神。武昌首義前夕,反動派屠殺多名革命黨人,英雄們臨刑時“神色益壯”,當眾演說,甘為“四萬萬同胞受死”,並號召大家“起來革命”。10月下旬開始,武漢保衛戰苦戰經月,殉難2600多人,為全國各省響應革命贏得了時間,體現了革命黨人頑強拼搏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拼搏是一種精神,只有拼搏,人生才能綻放異彩;只有拼搏,才能發揮智慧的潛力;只有拼搏,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同學們今後的學習和成長的道路還很長,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都需要有拼搏精神,沒有任何一個人的人生道路是一馬平川的,當面臨坎坷和困難時,我們是選擇放棄逃跑,還是選擇迎難而上,做出選擇通常只是一念之間,此時此刻,需要的正是武昌首義的頑強拼搏精神。

武昌城頭的槍聲漸漸遠去,起義門前的硝煙也漸漸散去,歷史的車輪走過了100年。逝去的只是歲月,永恆的辛亥革命的偉大精神,辛亥志士永垂,辛亥精神不朽!毛澤東同志曾對年輕的學生們語重心長的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

讓我們每一個青少年發揚辛亥革命的光榮傳統,奮發圖強,努力拼搏,去迎接我們祖國更加輝煌燦爛的未來。

【篇三:弘揚首義精神擔負歷史責任作文】

歷史,就像一條源遠流長的長河。今日,讓我們開啟記憶的閘門,翻開塵封了百年的1911年10月10日那一頁,我的耳畔,彷彿又聽見了武昌城頭正義而又激烈的槍聲,眼前似乎又重現了以孫中山為代表的一批仁人志士,聚集在“振興中華”旗幟下,為挽救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奔走呼號,血灑街頭的壯烈情景。

“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轉瞬間,一個世紀已經悄然過去,而革命先烈們的業績卻熔鑄成了不朽的史詩,他們的理想抱負在今天已經變成了現實,先烈們曾生活和戰鬥的這片土地也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讓我們紀念辛亥革命,因為,辛亥首義的豐功偉績彪炳千秋;今天,讓我們紀念辛亥革命,因為革命先烈的精神永垂不朽;今天,我們紀念辛亥革命,還因為辛亥革命為我們留下了一筆難以用金錢計量的彌足珍貴的財富—辛亥武昌首義精神。

偉大的辛亥革命發端於武昌首義,在中國的歷史程序中,武昌首義居功至偉,武昌首義的歷史留給荊楚兒女無尚的光榮與自豪,更饋贈了我們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辛亥革命的精神就是救國救民,振興中華的強烈愛國主義精神。是“世人未為我敢為,天下未發我首發的”一種首義精神,也就是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革命啊,革命!得之則生,不得則死!首義精神就是不畏艱險,敢於獻身的偉大精神。“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就是一呼百應的協作精神。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實現各民族一律平等、進步、共存共榮為奮鬥目標。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歷程中,由於黨的民族理論的科學性和黨的領導的正確性,各民族在共創中華過程中形成的中華民族精神,進一步得到昇華、提煉,給中華民族打了一針“興奮劑”。增添了新的內容,諸如長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新時期創業精神等等,都是中華民族在特定時代、特定時期、特定條件下的新體現、新亮點,併成為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為建設祖國凝聚力量。

歲月更迭,滄桑鉅變。昔日破敗落後的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我們是新中國的建設者和繼承人。應該始終牢記先烈的教誨:“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與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中華民族精神深深紮根於中華大地豐厚的文化和歷史的沃土之中,中華民族所以能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歷經磨難而信念愈堅,飽嘗艱辛而鬥志更強,創造出燦爛的中華文明,民族精神始終是重要的力量源泉。

在新的歷史時期,億萬人民是培育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實踐主體,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最好繼承者、倡導者、發揚者、實踐者。對中華民族來說,21世紀是充滿希望又充滿競爭的世紀,這種競爭,不僅表現在經濟實力、國防實力等方面,也突出體現在民族凝聚力方面。民族凝聚力的加強來源於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來源於各民族的共同理想,來源於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廣泛吸收了人類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兼收幷蓄,海納百川,它既同我國傳統美德相承接,又同社會主義思想相統一。它以與時俱進為特徵,既反映了歷史上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當代中國人民的精神風貌,成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同學們,我們是怒放的鮮花、初升的太陽,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祖國的強盛復興之責靠我們來擔當,在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之際,讓我們一起向我們的先輩立誓:為國而生!為國而學!甚至為國而死!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因為我們的心永遠屬於祖國!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