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地我懂了作文範例
總有一些事,要自己懂。
似一浪子,四處奔波。剛出現在世界某一個角落的我,就已經跟隨父母來到異地他鄉。已歷四座城,留下的,是我曾經忙碌的足跡。
聽父親敘述,我的家鄉在一座海濱之城——浙江,那裡總有深邃的大海相襯,不錯的,那城在父親口中是繁盛的。可在母親口中,另外一個家在雲南那座春光之城——大理。
哦,奇怪,我哪裡來的這麼多家?
“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困惑,難以解開。家,是什麼?它又在哪裡?難道,幾間居室,點綴幾套傢俱,再住上時日,那便成你家了?
“噠噠……噠……”雨點總是有律地砸向地面,地被砸得光滑,電話亭裡不時出現我在等候的身影。雨水早早濡溼我的髮絲,白衣服上忽現幾個白點,手握一杯熱豆漿。不願拿傘,因為傘有損我的形象。任風吹,任它亂。幾疊練習冊舉在頭頂,雨中忽現一舉傘人。我們默默對望,他快步走來。“同學,你來吧。”前面的學姐促我打電話將我從空洞中拉回。纖細的手指劃過掉色的號碼鍵。
“嘟……嘟……”
“媽,我沒帶傘。”我那小而短粗的聲音卻被電話放大。
“你說你,一會和同學一起回來!我才不去接你!下次……下次……”我迅速掛了電話那傘下人不語,將手搭在我的肩膀上,“小倩,你家在哪?”
“我家呀,在……在……”
腦袋暫停幾秒,呆滯,家在哪?為此迷茫,可能吧,“浙江,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在浙江啊!”心如一枝花苞落在湖上,勾起微波,漸漸消淡。“媽,家在哪?”我曾閉口不提這問題,因為我知道每次的回答,都是那幾個耳熟能詳的地名了。我們來過了一個又一個的城市,在每一個地方新增和丟棄無數的小物品。
過了幾年,舉家歸。“家”那裡真的是有難以嚴肅的壓抑。一樣陌生的面孔,一樣疏遠的話語,一樣地需要慢慢適應。父母忙著招呼自己店鋪的生意,事業穩定下來了,留有的是無厘頭的忙亂和倉促。這家失去了溫暖,原來這家還會冰冷。一個人嘛,陪伴的只有寂寞。
總喜歡在夜晚,從暗暗的窗簾裡中外看,曾出去踩踏窗外的燈紅酒綠,人聲喧鬧,但隨著夜的到來,如現在一般,一切歸屬寂靜。
說了許久,述了許久。
上初中了,我當然獨立了。知道雨天總要帶一把傘,總是能接到一通電話,“早點回家,吃飯。”想必,這家是個代名詞,指代的是嘮叨的母親,指代的是那總會做事的父親,還指代著那一桌可口的飯菜。現如今還再去沉思“家”這個問題。我知道,這家曾經是不會固定的;可是不變的是那桌人,那桌刀子嘴豆腐心的人。
桌上有親人和我。
這,便是家吧。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