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喚文明作文範例

國三作文 全文約945字

文明,這對人人都熟悉的字眼,他因何而流傳呢?我認為文明是種溫暖,文明更是出於對人對事的一種開懷的心理。由古至今,文明就是禮讓、寬容和體恤的代名詞。

孔子說的“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更是點出了文明的主旨。也許生活中我們並不難發現“勿施於人”的例子,公車內年輕人為老年人讓座,因為他們知道站著是辛苦的,為了不讓老年人受累,他們選擇自己站著;地面上的一張紙屑,輕輕的彎腰也不無詮釋著“勿施於人”。可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的心,自己不願意別人如何對待自己,自己也不要那樣對待別人。

孔子的這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處處為別人著想的道德情懷,從中國古代就流傳開來了。中國戰國時期,樑國和楚國是相鄰的兩個國家,兩國的城門外都種了西瓜。樑國的農夫十分勤勞,每天都給瓜苗澆水、施肥和除蟲;而楚國的那個農夫則對瓜田疏於打理,整天躲在棚里納涼偷懶。西瓜收穫的季節到了,楚國那個懶惰的農夫瞧見鄰國的瓜秧十分茁壯,而自己種出來的瓜秧瘦黃矮小,於是起了壞心。一天夜裡,他偷偷到樑國的瓜田裡偷了最大最好的西瓜,而後又將西瓜地踐踏,把瓜苗連根拔起。而他這些行為,被躲在瓜棚的樑國農夫一一看在眼裡。樑國農夫雖很氣憤,卻沒有馬上站出來指責楚國的農夫,而是稟告了樑國國君,並建議國君把楚國的西瓜地也破壞掉。國君聽後,並沒有生氣,思考了片刻,說:“楚國的農夫確實很過分,可是我們明明也不希望他這樣對我們的,如今,卻要用相同的方法對待他們嗎?這可行不通。”農夫頓時明白了,這正是“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啊!樑國農夫不但沒有報復楚國,而且他還每夜偷偷給楚國的瓜地澆水施肥,楚國的瓜秧長得一天比一天好。這些舉動後來被楚國農夫發現了,他大為感動,並開始後悔自己當初的行為。於是他去跟楚國國君上報了這件事情。明白了事情原委的國君對這位農夫進行了懲罰,並且讓他送了一批西瓜給樑國賠罪。從此,兩國成為鄰邦好友,兩國的居民們也文明地交往。這一太平的景象,完全是因為樑國的諒解,以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種高尚情操。

我相信,把一個好的習慣推廣,會帶動和延伸更多美好的傳統文化,對我們身邊的人,乃至整個社會都是一種和諧的潤滑劑。讓大家都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你會發現施比受更快樂,施與別人快樂,施與別人關懷,那即是文明。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