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讀書作文範例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籍,可以說是人類瞭解精神世界的最佳物件,它作為一種物質而存在,卻能給我們的思想、思維、認識、認知帶來巨大的改變,是我們在人生成長的過程中不可或缺或者說是不可替代的。那麼回想一下我們這些年讀書的種種情況,我不禁要發問,我們會讀書嗎?
讀書不只是一項人類社會的普通活動,它更是一門藝術,因為書作為知識的一個載體,它只是一個單純的客觀存在,但人類去讀書,這就成為了一種主觀能動的行為,所以讀書不能只是很枯燥的去讀,一定要帶著你的思想進入到書本構建的世界中去,即有思考地、有思維地、辯證地讀書,才是使讀書這一行為變得有意義的方式方法。國學大師王國維的讀書三境界,就是在教我們如何去讀書。“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說的是讀書首先要博覽群書,讀遍世間所能讀之書,看盡世間所言之事,開闊眼界,做到讀書多;“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說的是讀書達到一定的數量以後,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中,不禁要去探索書中所講之事,所講之理的深層奧祕,讀書是為了豐富自己的知識,陶冶自己的情操,所以我們在讀書時讓自己的思緒融入書籍中去,帶著思想去讀書,去思考,將所言之事與現實社會去比較,就會有所得;“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也是我所追求的讀書境界,當博覽群書並且做到有所思地辯證地去讀書後,你會慢慢發現閱讀已經不單單是停留在書本里了,書海中所蘊藏的深邃的知識和道理已經通過一本本書和一次次思考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絡,原來一切都是道法自然,就像《大學》中所說的:“在明明德,在止於至善”,我們已經能夠通過讀書去體悟自然的規律,並順應於此“從心所欲不逾矩”。
就像上段所說的,要想達到第三境界絕非易事,但我們可以努力去實現它的一小部分,這就要求讀書要有選擇性地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讀好書。書山書海之所以謂之書山書海,說明書這種知識的媒介存在數量相當的多,但是不是所有書都值得去讀,也不是所有出版出來的書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書。就拿外國名著《魯濱遜漂流記》來說,讚揚的是充滿冒險精神和開拓精神的“魯冰遜們”,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則冒險和求生故事的背後,似乎充斥著英國早期殖民主義的思想,“星期五”對主人魯冰遜忠心耿耿,他實際上已經被魯冰遜所征服,這本書是在西方資本主義殖民擴張時期產生的名著,它宣揚冒險主義和殖民精神也就不足為奇,但在當代平等自由的文明社會背景下就要有所取有所不取,這時候看書的角度就決定了一本書的好與壞。讀好書其實就是在做選擇,選擇符合時代發展洪流的書中觀點,摒棄被時代和歷史淘汰的糟粕,才是解答這道選擇題的答案。
最後要說的是閱讀方式,現代社會隨著手機、電腦、iPad走進千家萬戶,電子書所帶來的電子閱讀已然成為大部分人的首選閱讀方式,這種方式使得書變得如同快餐一般變得更易獲取,更易被閱讀,彷彿一夜之間,閱讀變成了一種全民普及極高的文化行為。但事實的資料是,中國人每天的平均閱讀量還不及同為亞洲人的韓國人的一半,日本人的十分之一,更枉談和西方世界去比較了。那麼電子媒介之於讀書到底給我們帶來什麼呢?在古代,書籍是很珍貴的物件,雖然有紙的發明和印刷術的完善,但大量發行成品書還是一件又費錢又費時又費力的事,一般貧苦人家甚至無法真正擁有一本屬於自己的書籍,大部分都是靠抄書來獲取更多的書籍和知識。雖說抄書同樣費時費力,但這是一次你同書籍親密接觸的大好機會,通過對每一個文字的抄和閱,抄書人既是讀者也是傳承者,當你去體味書中每一個字所帶來的活力,你將會更深刻地去了解到這本書傳達給讀者的一切精神內涵,這是一種對於文字和知識的虔誠態度。把一本紙質書籍捧在手裡,你能夠感受到一種文字的厚重感,當你去親自開啟一本書,翻過一頁頁或新或舊的書頁時,那一行行文字和一縷縷書香所帶來的文化感,這些都是電子書替代不了的。我並不是否定電子閱讀這一方式,它的快捷、方便、龐大的資訊量等等好處,都是對普及閱讀有益的,我們需要的,只是能暫時拋開塵世的喧囂,給自己一個去靜靜讀一本好書的心境。
讀書,是一門藝術,帶著思考,揣著夢想去讀一本好書,更是我們每個愛讀書之人的畢生追求。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