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燜罐肉作文範例
從小,我便很喜歡吃燜罐肉,但那是我一年到頭吃不到幾次的美食,因為那是老家的菜。
老家是山區,為了能改善生活,家家戶戶都會養豬,養了一年的豬到了過年前會宰殺,然後儲存起來供來年食用。但是新鮮的豬肉放不久就壞了,為了方便儲存,人們便“發明”了燜罐肉。
去年回老家,我有幸看到了姥姥製作燜罐肉的全過程。姥姥將買好的豬肉清洗乾淨,在肉上均勻地抹些許鹽,並放入盆中醃製數天,再將肉放到室外晾晒以便能去除水分。嘴饞的我,已經是迫不及待了。兩天後,只見姥姥麻利地將一長條肉切成一個個“小胖子”,再將一個個“小胖子”放入鍋中,只見他們逐漸變得金黃,我的口水也是“飛流直下三千尺”。姥姥不停翻炒,待到從肉中脂肪中炒出的油已經漫過肉,姥姥便連肉帶油放進一個陶罐裡封存。我也依依不捨的向我的“朋友”道別。
若你真想品嚐燜罐肉的真正的美味,要靜等些日子才好,姥姥說剛炒好的肉口感和味道不好,等肉在罐中封存一個月後,味道才是最好的。開罐的日子終於到了,只見姥姥開啟罐蓋,一陣濃郁的肉香鋪面而來。姥姥把肉連著油一起舀起放入鍋中,“呲啦”一聲油炸開了。姥姥不慌不忙的將多餘的油倒出來,再加入薑片和蘿蔔等食材一起翻炒片刻,加些開水用小火慢燉,從那嫋嫋的蒸汽中便能聞到那香味。30分鐘後,肉香味瀰漫整個屋子,全家人的目光好似都聚集到了廚房。撒上切好的蒜苗,大火收汁後便可以起鍋了。金黃的燜罐肉、雪白的蘿蔔、翠綠的蒜苗構成了一副垂涎欲滴的畫面。“近水樓臺先得月”,我便搶先夾了一塊燜罐肉,熱汁便從肉中噴出來了,我連忙放下筷子。姥姥看到我狼狽的樣子,便笑了出來,我也笑了。一老一小的笑聲讓家鄉那本來寒冷的冬天變得溫暖。
記得母親有一次在菜場特地買了帶皮的豬肉,準備想用家鄉的傳統的方法做一次燜罐肉。雖說技藝沒有姥姥那樣的熟練,但是成品的樣子與姥姥做的差不了多少。數天後,全家人都迫不及待的想嚐嚐母親的手藝。但是口感與味道遠沒有姥姥做得好。母親覺得自己做的沒有錯,但是全家人都很納悶為什麼味道和口感會差這麼多。
後來才得知,燜罐肉做好後是要放到約1個月才是最好吃的。原來經過熱油罐悶、封存後口感與味道才是最好的。
可能有一些東西就像燜罐肉一樣,需要等待,需要沉澱才能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陳酒比新酒口感更好,味道更香。知識不經過沉澱,無法真正地應用到生活中去造福人類,造福社會。這是悶罐肉教給我的哲理。
瞭解了燜罐肉製作過程的我,覺得這實在是太麻煩了。僅僅為了儲存就要費這麼大的力,為什麼現在的人們還這樣做,冰箱不是更簡便嗎?那時,我的答案是,這是傳統。
隨著思想逐漸的成熟,我又想起了那個問題,我也覺得那時的答案,太膚淺了。有一些不好的傳統,我們應該去捨棄,比如一些繁瑣的禮節,而且這種捨棄,是從潛意識中發出的。但是為什麼人們丟棄那麼多東西,卻始終沒有丟棄製作燜罐肉這種看似十分複雜,十分繁瑣的古老做法呢?這個問題一直埋藏在我的心中,久久沒有解開。
後來,我去查閱資料,科學探究燜罐肉為什麼放幾個月都不會壞,才得知鹽可以使微生物與細菌脫水並死去,而放入陶罐中的肉與外界的空氣接觸的甚少,從外界照射的光也不會照射到肉上。油也儲存了其香味與口感。經過高溫炒熟的肉類含有的細菌可以說是少之又少。所以燜罐肉存放幾個月後,口感與營養依然鮮美。這可能就是古人的智慧吧。有一些傳統我們是不能拋棄的,因為這裡面有古人的智慧和經驗。隨著工業時代的到來,我國的一些傳統工藝瀕臨失傳,而傳統工藝又是我國作為文明古國的一個名片,所以保護傳統工藝顯得尤為重要。
記憶中的味道在我的記憶中、在我的味蕾中、在我的血液中存在著。
願在將來,還能品嚐到燜罐肉,還能記起那存於記憶中的味道……
您可能感興趣:
- ▸ 記憶中的燜罐肉 國三作文
▸ 記憶中的多肉花 國一作文
▸ 記憶中的大海 國小五年級作文
▸ 定格在記憶中的畫面 國二作文
▸ 祖父記憶中的那把戒尺 國小六年級作文
▸ 走過記憶中的那個地方 高一作文
▸ 定格在記憶中的畫面 國三作文
▸ 記憶中的那個她 高一作文
▸ 定格在記憶中的畫面 國二作文
▸ 記憶中的花椒 國三作文
▸ 記憶中的溫暖 國二作文
▸ 記憶中的樂園 國一作文
▸ 記憶中的的無花果樹 國一作文
▸ 難忘記憶中的六年級 國小六年級作文
▸ 難忘——記憶中的五班 國小六年級作文
▸ 記憶中的溫暖 國三作文
▸ 尋找記憶中的美食 敘事作文
▸ 記憶中的最美 國三作文
▸ 記憶中的小熊燈 高二作文
▸ 記憶中的愛 國小五年級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