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讀後感作文範例
這是我讀的第一本沒有序言的書。因為沒有序所以整本書唯一給出的概括就是“百年孤獨”。“百年”與“孤獨”。
“孤獨”
其實我剛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在這個家族身上,比起孤獨,我感覺到的更多的是固執。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沉醉於自己虛無飄渺的幻想中,烏蘇爾拉想振新家業,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醉心於情慾,阿瑪蘭妲拼盡全力組織蕾貝卡的婚禮最後卻拒絕了與皮埃特羅克雷斯的求婚……一代又一代,他們達成妥協,卻鮮少有理解,直至死亡。他們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卻偏偏又無法放下也不可能放下與其他人尤其是自己家人與情人的聯絡。一個學美術的朋友這麼和我說過:“我感到孤獨的時候,覺得牆是單獨的,椅子是單獨的,我也是,一切都是完全立體的,構不成一個畫面。”
百年孤獨裡的人物也是這樣。可他們偏偏放在了一起,離得那麼近。尤其是奧雷利亞諾上校。他從開篇第一個詞開始出場,橫跨大本書。當他死的時候,馬爾克斯的妻子發現他在床上哭了兩個小時。他是這本書中最孤獨最有代表性的角色。他和身邊的人沒有共同點—除了孤獨,而孤獨是不能相互理解的。上校也是個很固執的人。然而他們的固執又不同於堂吉訶德的固執。堂吉訶德是為了他騎士的夢想去奮鬥的,雖然他人在這種荒誕的犧牲中根本瞧不出意義來。但對他來說那是個崇高的目標,他真的熱愛騎士事業,所以他從未親自品嚐過孤獨,他的孤獨是由塞萬提斯來品嚐的。但奧雷利亞諾上校的固執卻不知道為什麼,也許是因為自負,也許天性使然,但有一點,他的生存從來都沒有特定的目的性。“我們打了那麼多仗,就爭取到沒讓人把房子漆成藍色。”他不知道為何而戰。然而他又沒有一絲猶豫地發動一次又一次的戰爭,就像他晚年固執的做小金魚,做到25條就融掉,如此迴圈往復。所以堂吉訶德是荒誕的前進,只是旁人看不出意義,而他是荒誕的迴圈,連自己也瞧不出意義來,宛如西西弗斯一次又一次將巨石推上山頂,重複的無意義的勞動。然而西西弗斯這麼做是因為眾神的懲罰,而奧雷利亞諾上校這麼做又是為了什麼?阿瑪蘭妲晚年也將自己關在屋子裡縫紉,縫好了又拆掉。他們的重複,究竟是為了逃避孤獨,還是為了維持孤獨,來維持自己的自尊?然而他們的自尊卻又來自於自卑。上校用一個有一個決絕的命令來掩飾他內心的無力感。於是他們被囚禁在這可笑卻無法擺脫的孤獨中。
“百年”
又一個關鍵詞,因為百年,所以漫長;也因為百年,所以有限。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馬爾克斯費勁心機去描寫布恩迪亞家迴圈的魔咒,人物日復一日重複的行為,相似的名字,相近的性格與命運……漫長百年中不斷的迴圈往復,最後偏偏說“羊皮紙上記載的一切自永遠至永遠不會再出現,因為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來終結這一切?也許只有死亡才能結束孤獨?
可當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照妻子話向窗外望去的時候,他看到兩個孩子赤腳待在陽光曝晒的菜園裡,某種神祕而明晰的力量將他從虛無縹緲的拉扯下來,帶領他的孩子去看望冰塊。多年以後,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面對行刑隊的時候,仍將會回想起父親打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也許那是他童年裡唯一溫暖的記憶,雖然那時他還分不清冷熱。我想這種溫情可能是唯一能戰勝孤獨的東西。但比起將愛作為解決孤獨的藥方,馬爾克斯讓它變成一種更加深刻的孤獨。想愛而不敢卻不能,恰恰加深了他們的孤獨感。馬爾克斯描繪了徹骨的孤獨與溫暖的人情,卻不會給我們解決孤獨的辦法。但我們註定會去反抗,就像註定的孤獨。
您可能感興趣:
- ▸ 《百年孤獨》讀後感 讀後感
▸ 百年孤獨讀後感 讀後感
▸ 百年孤獨讀後感 讀後感
▸ 百年孤獨讀後感 讀後感
▸ 生命中有過的燦爛——讀《百年孤獨》有感 讀後感
▸ 少年兒童百科全書讀後感 讀後感
▸ 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讀後感 讀後感
▸ 一樣的馬,不一樣的童年——《童年的馬》讀後感 讀後感
▸ 預定60年的花讀後感 讀後感
▸ 美德少年故事讀後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