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用的另一面作文範例

高二作文 全文約941字

一木匠路遇櫟樹,其蔭可遮千牛,其千百人為抱之粗,眾人遂觀之,而木匠因其造船會沉,做棺木會腐,以之為散木而不觀。

於是乎,自然地想起莊子筆下那棵叫“樗”的大樹—枝幹上佈滿樹瘤,疙疙瘩瘩;樹枝彎曲而形狀怪異,可以說是其貌不揚。人們認為它既不可以用來造房子,其質地也不適合生火,與櫟樹一樣,“樗”亦被眾人看做無用之物。

由此,令人不禁發問,他們真的一無是處嗎?

哲學上說存在即合理,我個人認為可以用來詮釋其“無用”。

正是因為櫟樹與“樗”的無用,他們躲開了像果樹一樣被人摘果,折枝的悲慘命運,避免了被農夫或木匠攔腰砍斷的悲劇。在人們心中,它們雖不如可以為人類提供物質需要的果樹與林木,但若放棄這套人為的價值標準,他們確乎可以自由灑脫,甚至有些放肆地生長在無限的曠野裡—他們不為追求實際的物質利益,他們更崇尚一種無形的精神與心境,在廣袤的天地間,在無用的另一面,他們將其幻化成了一種精神的價值。

那麼,人們為什麼固執的認為其無用呢?

究其原因,也許是我們看見利益,卻看不見真理;看見萬物,卻看不見美;看見世界,卻看不見上帝。我們的日子是滿的,生命卻是空的,頭腦是滿的,心卻是空的,於是,莎士比亞無情的嘲諷這些生命:“充滿了聲音與狂熱,裡面卻空無一物。”我們忙忙碌碌於塵世鎖事,自認為幹著作為謀生手段的工作,自認為追求著最實用而有效的利益,嘲笑莊子筆下“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

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的大瓠,嘲笑搖尾於泥潭的大龜,嘲笑扭曲生長的“樗”,嘲笑大而無用的櫟樹。因為他們自以為那套評判有用與無用的標準多麼正確,所以在他們庸庸碌碌的目光裡,王小波筆下那隻“特立獨行”的豬是無用的,凡高為了藝術割下耳朵是無用的行為,林清玄心中那朵長在荒山中的野百合是朵無用的花。於是,他們的“有用”只好被囚困在滾滾煙塵的俗世之中了,更別說體悟到瓠可隨意浮游於江面之上的永恆價值,感受到大龜瀟灑與自然,知曉“樗”與櫟樹看似無用的另一面,無形中的存在意義與奉獻價值。

因此,莊子感嘆:“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當櫟樹託夢於木匠後,他明白了,為實際利益而工作的那個“必然王國”的庸俗與禁錮,明白了無用的另一面,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自由王國”。

木匠愕然。

您可能感興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