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苦樂之境作文範例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當我們行走在漫漫人生路上,總有一些東西悄然牽動我們的步伐,輕聲訴說出生活的真諦。就如高爾基將書籍視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良師益友,讀書能夠讓人生變得更加充實,更加精彩!
讀書苦嗎?確實是辛苦的。古有懸樑刺股、囊螢映雪的故事,今有“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層層篩選。
說到懸樑刺股,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孫敬到洛陽求學,將頭髮懸於樑上,在疼痛中迫使自己清醒。正是這樣的苦學讓他成為了秦國的名士。“刺股”講的則是蘇秦的事蹟。他在鬼谷子那兒學成合縱連橫之術,四方遊說卻不被重用。這使他更加刻苦的學習,為了驅趕睏意甚至不吝用錘子戳自己的大腿。等到再出發遊說諸侯時,無不成功,身掛六國相印,威風堂堂。
作為宋代名相宋濂先生的同鄉人,我從小便視他為苦讀有成的典範。宋濂小時家境貧寒,於是他就向富貴人家借書、抄書,“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便“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足膚皸裂而不知”,只是為了尋得更好的老師求學。即使“四支僵勁不能動”也不曾放棄。這是宋濂的苦學精神,也是他官至宰相的重要起始。
古人讀書苦,然則今人讀書也苦。進入高中,白天高考課程學習,晚上競賽題型輔導,更勿論課後堆積如山的“待鞏固作業清單”。直到夜幕四合,學校裡的每一間教室仍舊燈火通明。每扇窗上,都映著一個個埋頭苦讀的側影。
還有周考、月考,期中、期末考,學考、選考,一場場考試交錯進行,像一條抽動的鞭子,迫使同學們成為高速旋轉的陀螺。每一次成績都是一場風波,一喜一怒全都掛在家長的臉上。為了不被同學擊敗,為了不辜負父母老師的期待與付出,更為了殺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未來之路,我們一直刻苦學習。於是等到有一天暮然回首,才會發現原來已經學到了許許多多。
過程是曲折的,然而結果卻一定是幸福的。開拓視野,提高素養,讀書不僅僅只有苦,其實還有樂!
讀書樂嗎?真的非常快樂。古訓有言:“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真”。讀《西遊記》,我們知道孫悟空是人心、唐僧是人身、豬八戒是人的情慾、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龍馬是人的意志……它告訴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要不斷去克服內心,戰勝心魔,最終取得真經,成就人生。我們讀《三國》,崇拜諸葛亮,為他設計的火燒赤壁、空城計、六出祁山、草船借箭等神機妙算而怕案叫絕;我們讀《水滸》就體會到武松景陽崗打虎,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除惡蜈蚣嶺的浩然正氣和英姿神勇。在夜深人靜的夜晚翻開一卷書,開啟一段或喜或憂的旅程,讀書,真的令人心馳神往。
正如蘇軾在《水調歌頭》中所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讀書亦是如此。讀書會有苦,也會感到快樂,哲人告訴我,讀書必須是在經歷苦的條件之後,是亦苦即是樂,樂必經苦,這便是讀書的苦樂之境了。
正如錢鍾書所說:“真正的讀書的快樂是不放糖的咖啡,在苦中能品出甜味來,苦才真正是讀書的快樂的引誘。”是啊,世人皆道讀書苦,殊不知,口感越苦,越會使人振奮,口感越苦,越能使人體味深刻。那些能合著學習沉重的節拍報之以歌,追逐苦中之樂的人,才是真正領悟到了苦讀的真諦。
古人以苦為樂,而今中學生都說苦,為何?急功近利。多數同學只重視讀課本,而不重視課外閱讀,只重視考試成績而不重視身心感悟,久而久之,這樣讀書只會覺得乏味,枯槁,自然是苦的。
當今中學生要實現這最高境界,首先要忘掉苦境。古人讀書,苦讀是主調,樂此不彼。今人讀書,大多急功近利,大多愁眉苦臉。同為書生人,為何反差這麼大,心境不同。因此,調整讀書的心境,迫在眉睫的大事。
如果,我們將書作為帆,良好的心境作為我們提供動力的風,那麼,我們才可以暢遊書海,我們的生命才會視通萬里,思接千載,心遊萬仞,精騖八極。在書籍中品味知識的博大精神,在書籍中培養修養的文雅得體,在書籍中開拓視野的大千世界,在書籍中修煉為人處事的方法道理,這就是讀書的苦樂之境的最高境界!
“寧靜以泊遠”,靜下心來,用愛去讀書,用心去讀書,要多感受讀書之樂,瞭解荷馬與康德,認識孔子與老莊……最美的是,通過苦與樂,人格得到了完善,思想得到了昇華,我們便可以啟航遠行!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