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作文範例
我從小住在爺爺家裡,每次上下學都會經過一條路,這條路很普通普通到連個像樣的名字也沒有。或許它本就不是路只是由別人門前的一塊塊空地拼接而成的。
小時候,每次走那條路的時候我都很怕。早上怕路上的什麼公雞啊狗啊什麼的,晚上又怕它的黑,夏天又怕路上的蛇會咬我或是怕夜晚的貓的眼睛……本來這條路上是有一盞路燈的,但是也不知道是什麼緣故它一年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是好的。由於晚上來來往往的人比較少所以村裡也沒有找人來修。自從我晚上有晚自習開始,爺爺每天晚上都會在路口等我回家。其實我有時候也會想,爺爺應該也怕吧!記得有一天奶奶和我說,那天晚上她從道士巖下來,山上一個人也沒有,路上靜悄悄的只剩下夏蟲的細語,她很怕,只有一邊念著經一邊在心裡自我催眠。她說這樣就不怕了。我想爺爺應該也是這樣吧。爺爺的腿腳不是很方便,應該說是有某些我不知道的疾病,經常會看到爺爺的腿上會裹上用塑料袋包住的一些不知名的藥材。老人總是嗜睡但早上又會6點起來幹活,所幸我幾乎是一放學就回到家的沒有讓爺爺等很久,但是冬天的時候天很冷,店鋪通常很早就關門了,爺爺就只能站在路口等我,站在壞了的路燈下面,身後是那幾棵桃樹,拿著一個手電筒。待天稍微暖一點的時候,店鋪稍晚點才關門,我放學也放得比較晚,爺爺就坐在店裡和別人閒聊,聊的內容無非就是各自的兒女。“你兒子在本地上班啊!真好。我兒子在北京當老闆,一年只能回來一次……”
這次放假了回到了爺爺家,路過了那家店鋪,這家店鋪規模很小,裡面就只一個櫃子,櫃子裡面都是一些牙膏、牙刷、洗衣粉之類日用的東西零食只佔一小部分,所以我們小孩子從不喜歡去他那裡買東西,他這裡的生意也不是很好。我覺得他開這家店並不是想要賺錢而是為了能有人說話,我記得他的孫子好像在樂清上學,兒女也應該在北京工作吧,我印象裡就只見過幾次。那個阿婆(就是店鋪的主人)站在那裡,看著我對我張了張口。我沒聽清她對我說了些什麼,我摘掉一隻耳機勉強聽到她說的話“前兩天都沒回家”,我可以看到她眼角的笑意,但我卻笑不出來。樂清到我家有多遠?沒多遠啊!一個半小時就到了!但是我回過多少次家呢?我“嗯”了一聲也不管她聽沒聽到,就慌忙走掉。路口,光禿禿的,原來的樹呢?失去了桃樹總覺得少了些什麼,也許是陽光下的綠蔭吧!以前,每天清晨走在石階上,踩在鋪滿花瓣的石板路上,很詩情畫意,現在呢?往前走,有一籃的稻草灰放在門口,是為端午節準備的。照例和阿姨打了聲招呼。“回來了”“嗯”。心情頗好,看到前面的石臺上坐著一個老人,穿的和從前一樣,綠色的有點像中山裝、綠色的軍鞋有點像抗戰時期普通農民穿的那種。他就那樣靜靜的坐在陽光上,指尖的煙冒著絲絲青煙。步伐漸漸變得輕快。“汪!汪!”“啊~”驚叫,我駐在原地絲毫不敢動彈,機械的扭頭看向聲音的來源。“呼,還好它脖子上有繩子套著!”“毛怪!又不會咬你,這樣叫起來幹什麼!”老人輕笑。恐怕老人已經想不起來我是那個每天都會從他門前經過的小姑娘了吧!這麼大了卻還這麼膽小,這麼怕狗。
這條路上好像什麼都變了,好像什麼都沒變。以前老人坐的石臺的前面是兩間木房,也是村子裡唯一的比較老的建築了。在門口可以看到裡面的地依舊是坑坑窪窪的泥地,裡面的設施很簡單,一張桌子兩條長凳和一張泛黃的毛澤東的畫像正對大門,橫批是紅太陽,上聯:旭日東昇山河秀,下聯:光輝思想照千秋”,這恐怕是六七十年代的東西了吧!門旁有兩把用竹子做的躺子,另一邊放著很多的乾柴,房子只有一層。很奇怪,我從來沒有在他家裡看到有女人出沒,好像連年輕人也很少見到。
每天上下學總會看到兩個老頭子坐在那裡靜靜的看著路上的人,扶著柺杖一坐就是一上午。但是有一天早上老人破天荒的沒有坐在門口,幾個江西人來到這裡,屋外屋內什麼東西也沒了,不知道要幹什麼。晚上只有平坦的一片可以看到零零散散的木頭,幾隻貓看到有亮光匆忙躲起來,是把我當成白天的那幾個人了吧!這是要建新房子了吧。第二天他們開了輛挖土機過來,土壤裸露了出來。蓋房子地基是很重要的,他們用鐵鍬挖了直徑一米左右的洞大概一米深吧,我看他挖了很久很久,反覆的用扁擔檢查這個洞圓不圓。但是這個洞終究還是太小了,他們找來了一個我叫不出來名字的機器重新打了六個洞,這些洞裡面都是要倒上水泥漿的。隨著蓋房子的程序,材料一車車的運來,道路當中堆滿了石頭、沙子、紅磚還有些鋼筋,有些不方便人走過去。我也就繞到上邊的公路去學校。後來這裡建起了灰色的五層樓,應該是資金的原因每層樓都沒有裝修,第一層樓住著老人,工廠也在這一層。其他幾樓是我從來沒見過的人在裡面住著。建好房子的那一天老人給每戶人家都發了幾包煙。大夥都恭喜他終於住進大房子了。這條路又可以走了,原先的泥巴地都變成了水泥地,下雨天褲腳少了些泥點。每天照樣的,老人坐在門口只是身後不時的閃著紅色的火花以及刺耳的聲音。
回到家看到爺爺坐在家門口的臺階上,眼睛沒有焦點的望著前方。“阿爺”“回來啦!放假放幾天?什麼時候回去?學校讀書辛不辛苦?”爺爺笑著問我。“嗯,放到端午節”。我走進屋看到粽子一個個的掛在竹竿上。後院還有用幹稻草燒成灰放在竹籃裡浸出來的棕色的水,這是用來煮粽子的。每年奶奶都叫我用記這“草頭湯”洗頭洗澡,說這樣能帶來好運。幼兒園的時候每到端午節老師總會教我們編五色繩,裡面可以放端午的鴨蛋。小時候特別的挑食不喜歡吃油膩的肥肉,特偏愛蔬菜。奶奶常常開玩笑的說我長大幹脆去尼姑庵裡得了,也省的嫁人了。從前家裡最不缺的就是豆沙和蜜棗陷的粽子了,現在隨著我的口味偏向肉類,家裡恐怕連蜜棗陷的影子都看不到了。
端午,吃著奶奶親手包的粽子。期待下次何時能再次回來。
您可能感興趣: